作文一:《抉择决定命运》900字
抉择决定命运
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抉择。——杨澜
在生活中,有的人在机遇到来的时候立即做出了选择,抓住了机遇的尾巴,于是他成功了,而有的人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总是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最后什么也没有~由此可见,机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的抉择,站在十字路口上,你的抉择决定了你的方向,也决定了你的命运~
抉择是一种力挽狂澜的气魄,在生死存亡之际,只有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最后获得胜利。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中国红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抉择期,一旦战斗路线选择错误,可能将会使红军全军覆没,也会葬送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时,**根据中国国情,坚持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斗路线。在生存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红军开始了2万五千里的长征,为了绕开国民党的战斗主力,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终保持了绝大部分战斗力胜利会师~如果在红军生死存亡的时期,**没有毅然作出自己正确的领导抉择,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和如今的美好生活~
正确的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盛衰荣辱和命运,同样也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如果在机遇降临时,依旧犹豫不决,即使他能力再大也注定碌碌无为~
一位陆军上校退役了,领着一笔可观的退役金,回到了温暖的家。此时,他已65岁。按理说,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他在家住了一个月就坐不住了,想出去找点事干。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子女们说都65岁的人了,还能干什么呢。但是老人毅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因为老人自幼会一手炸鸡的手艺,他坚信自己会获得成功。他开始便毛遂自荐一个一个酒店去推销自己,但都遭到了婉言拒绝。在家人又一次地强烈反对下,老人倔强地用自己的养老金开了一家速食店,专门经营炸鸡。几十年后炸鸡在全世界流行起来。最终他也获得了成功~这位老人你或许见过。在电视上,在宣传画中,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肯德基”的创办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老人。
一个65岁的老人尚且有如此坚定的抉择,那年轻的我们遇到一点问题就放弃了吗,~同学们请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抉择吧,只有坚持正确的抉择,你才会获得成功,改变自己的命运~
来源于:魔天记://.xttzw./motianji/
作文二:《抉择决定命运_800字》9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抉择。——杨澜 在生活中,有的人在机遇到来的时候立即做出了选择,抓住了机遇的尾巴,于是他成功了,而有的人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总是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最后什么也没有!由此可见,机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的抉择,站在十字路口上,你的抉择决定了你的方向,也决定了你的命运! 抉择是一种力挽狂澜的气魄,在生死存亡之际,只有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最后获得胜利。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中国红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抉择期,一旦战斗路线选择错误,可能将会使红军全军覆没,也会葬送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时,**根据中国国情,坚持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斗路线。在生存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红军开始了2万五千里的长征,为了绕开国民党的战斗主力,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终保持了绝大部分战斗力胜利会师!如果在红军生死存亡的时期,**没有毅然作出自己正确的领导抉择,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和如今的美好生活! 正确的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盛衰荣辱和命运,同样也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如果在机遇降临时,依旧犹豫不决,即使他能力再大也注定碌碌无为! 一位陆军上校退役了,领着一笔可观的退役金,回到了温暖的家。此时,他已65岁。按理说,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他在家住了一个月就坐不住了,想出去找点事干。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子女们说都65岁的人了,还能干什么呢。但是老人毅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因为老人自幼会一手炸鸡的手艺,他坚信自己会获得成功。他开始便毛遂自荐一个一个酒店去推销自己,但都遭到了婉言拒绝。在家人又一次地强烈反对下,老人倔强地用自己的养老金开了一家速食店,专门经营炸鸡。几十年后炸鸡在全世界流行起来。最终他也获得了成功!这位老人你或许见过。在电视上,在宣传画中,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肯德基”的创办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老人。 一个65岁的老人尚且有如此坚定的抉择,那年轻的我们遇到一点问题就放弃了吗?!同学们请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抉择吧,只有坚持正确的抉择,你才会获得成功,改变自己的命运!????高三:刘晓琴
作文三:《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6100字
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任仲平
2010年03月01日09: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2010年,本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的现代化,又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
“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外族羞辱、入侵、战争以及难以名状的事件后,中国人正准备拥抱久盼的梦想,那就是国家的现代化”。当世界以慨叹的目光,打量这个追赶者60余年砥砺奋发的身影,“1949—2049”这一中国现代化的时间表,也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后半程”。靠什么保证现代化的持续性?靠什么续写“前半程”的辉煌与光荣?中国必须做出抉择。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七大,新的远见开始凝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传统发展方式“软肋”尽显。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的任务迫在眉睫。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2010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新的认识飞跃升华。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在过去一年以前所未有的峻切,期待我们的破解之道。这一年,我们不仅有发展速度的V 型反转,更有发展方式的切实突破。国际舆论敏感地指出,“这个以接近10%
的速度飞翔了30年的国家,在关注GDP 增速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GDP 的构成和质量。”
多一些历史眼光的人还发现,如同当年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无比艰难却无比坚定;今天,这个发展中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履,同样艰难也同样坚决。
若干年后人们会看到,来自经济领域的这场深刻变革,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要抉择。
(二) 这一抉择,始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源于不变不行的现实忧患。
“金融危机引发的‘传染病’使众多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倒下,中国也面临‘失去免疫力’的危险。假如没有大规模政府投资拉动,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低点可能会降至1%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
与发达国家金融体系陷入泥沼,危机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不同,中国的金融业健康稳定,对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毫发未损,为什么我们也在这场冠名“金融”的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
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外贸依存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
9.7%上升到目前的6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此之高的外贸依存度,带来与国际市场“同此凉热”的高风险度。一旦危机席卷全球、外部需求急剧下滑,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就必然因为出口的自由落体式滑落而失去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世界工厂”的光环,掩不住90%的出口商品是贴牌产品的尴尬。在巨浪滔天的金融海啸里,这些没有自己“头脑”和“心脏”的贴牌企业更容易“沉没”。
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就是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这样的发展方式不够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样的发展方式与国际金融危机“双碰头”,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共振效应。“虽然金融风暴没有正面冲击中国,但‘发展方式病’的存在,还是使这个庞然大物趔趄了一下”。
“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党中央果敢科学的判断,坚定了人们以变革促转型、从危机看生机的决心。穿越漫天怒吼的金融风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命题,开始酝酿初现形态的“质变”,预示着中国现代化历程上的重要转折。
(三) 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
近300年的世界现代化史,就是一部发展方式的更新史。正是依靠工业革命,
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增强综合国力、巩固超级大国的地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经济高速起飞,但由于未能在收入分配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及时转型,其人均收入长期阻隔在6000美元的“玻璃穹幕”中,掉进了“拉美陷阱”。同一时期,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高速推进,却忽视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企业发展仍以政府为主导,致使一个个“超大企业”缺乏创新活力,技术多停留在模仿层面,陷入了“日韩困境”。
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方式。在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上,不变则罔,不进则退,这条两百多年来锤炼的历史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的国家理念。
国际金融危机波澜未平,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就已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 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人们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它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危机时代”的国家力量对比,重构全球的经济政治版图。
此时此刻,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们在未来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
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四) 新中国成立前的200年,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落伍者。 现代化之于中国,有梦却无路。是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人的梦想有了清晰的“时间表”:用10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
60年过去了。从中国人用的火柴、煤油都姓“洋”,到不少人离开“中国制造”就将失去舒适的生活,中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跨越。欧美发达国家用了将近300年,才使10亿左右人口进入工业社会;中国仅用了60年,就将13亿人带入工业社会,演绎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
今天,进入现代化的“下半场”,构成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诸多要素条件、内外环境、增长动力与机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果保持原有发展方式不转变,未来40年我们将走上一条怎样的道路?
这是一条外向发展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危险往往在危机结束之后”,国际金融危机渐行渐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却有待时日,全球经济可能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将有所上升、消费率继续下降,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甚至会相对收缩。那种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大进大出”的传统发展方式,不仅会加大风险,而且在未来难以持续。只有将经济发展更多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条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中国的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暴饮暴食”型的发展方式,不仅我们自己的国情不允许,全球的资源容量也难以承载。另一方面,我们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负担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如果沿袭原有的发展方式,“碳排放”将成为无法飘散的忧虑,不仅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
的瓶颈,也不利于中国对环保这一人类共同责任的主动担当。
这是一条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的“低端之路”。国际产业分工有条“U ”型曲线,一端是高利润的研发、设计、标准制定等,另一端是高利润的品牌、销售和服务,中间是低利润的加工生产。如果不能形成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中国将长期停留在“U ”型曲线的中间段,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随着土地、能源、人工等要素成本的上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所依赖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这是一条人的福利难以增长的“物本之路”。按照经济学的“激励相容”理论,最好的制度安排是使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社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当今时代,百姓热切盼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盼望公平化、绿色化、国民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单纯物质增长为核心内容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从发展中分享红利、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科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将遇到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不均衡等挑战,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现有“历史经验”走下去,中国在本世纪末晋级发达国家的概率仅为4%。
环顾全球,曾经成功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不少,但真正能够推动现代化进程持续不断进行下去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国家并不多。不少国家在迈入现代化进程后,最初的发展势头相当不错,但后来却出现停滞,甚至发生逆转,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对发展方式作出调整。
飞速发展30多年之后,中国走到了这样的关口。党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五) 命运不关乎机会,而关乎对机会的把握和选择。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制度转型,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一次重大抉择。
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经济体制转轨,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二次重大抉择。
今天,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又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命题,并以国家整体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变。三次变革,处于不同历史时期,源于不同历史环境,反映了我们党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如果说第一次“政治制度”抉择,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创造了新中国60年国强民富的辉煌成就;第二次“经济体制”抉择,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带来了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那么这次“发展方式”抉择,将确定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奠定未来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仅仅涉及经济增长,它同时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文化、人与人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起来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实质上“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在我们党总体战略布局中,“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8个“加快”关涉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深刻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性战略意义。
(六) 机遇稍纵即逝。
转变发展方式是现代化进入一定阶段后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成功应对这个挑战,就能保持现代化的连续性,否则,发展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道路会越来越艰难。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党中央就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进入新世纪,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更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多年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有一定成效,但经济发
展总体上仍呈粗放状态。“GDP 崇拜”在一些地方仍驱之不散,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的现象还在一些领域存在。特别是当前,转变的步伐更明显落后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久推难转”、“转而不快”,充分反映了转变的艰巨性。 在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体制机制下,那些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的地区,自然会受到某种激励,尽管这些地区发展效益、质量并不显著,甚至环境污染严重;
在价格形成机制不能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代价的背景下,企业总是能够轻易获得廉价生产要素并赚取高额利润,自然不会去想办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以发展速度和规模论成败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下,一些地方表面上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得再高,也有可能还是紧盯速度,“好”让位于“快”。
没有体制的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每一个具体的转变,都要面对深刻的利益调整,也可能会带来新的矛盾问题,甚至暂时看不到明显的成效。加快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经历化蛹成蝶的阵痛之后,我们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七) 人类历史上堪称历史时代的时期,是那些具有贯通的主题、出现巨大历史变化的时期。
1949年以后的中国无疑是这样的时期,这60年,新中国全面铺陈了现代化
这一时代主题,并以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亿万中国人万众一心的激情演绎,将这个主题书写成举世瞩目的国家传奇。
2010年初,一家外国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这样评述:“置身中国,我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大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托马斯·弗里德曼,这个善于捕捉时代变化的观察家,在中国现代化路程上看到了什么?
每一次重大的危机,往往带来调整的机遇;每一次抓住机遇的变革,都会酝造影响深远的变局。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我们一定能在深化改革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新跨越。
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的使命,我们将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国时代。
作文四:《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700字
改革开放
亮点:农村巨变
【数据】1978年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在6000亿斤多一点,2007年达10030亿斤,30年内粮食增产60%以上;1978年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4元,2007年达4140元;1978年前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总量大概是2.5亿人,到2007年底减至不足1500万人。
亮点:非公企业
【数据】截至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约占GDP总量的65%,经济增量的70%—80%。到2007年底,我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8.62万户,实有投资总额2.11万亿美元,全国个私经济领域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101223.92亿元。
亮点:民主法治
【数据】从1979年至2007年10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29件;国务院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70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7000余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亮点:民生保障
【数据】全国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已连续五年稳定在2200多万人,各级财政投入从2000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4亿元。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0亿元用于支持财政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低保。
亮点:国企活力
【数据】行业的领头雁、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脱胎换骨。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比2002年增长60.98%,实现利润增长2.23倍,税收增长1.05倍。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亮点:开放经济
【数据】1979—2007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4%。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已跃居世界第三。2007年,利用外资额超过700亿美元;1991—2007年,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左右。
缪学刚代表:永不停步的小岗
记者 盛若蔚 朱磊
【回眸】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很有名。1978年12月,18位小岗农民发起农业“大包干”,揭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前,小岗村吃的是“大锅饭”,温饱难解决。1978年夏天的大旱,让大家生活更困难。同年12月,小岗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搞起了“大包干”。其主要内容是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植结构。
“过去小岗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现在已从原来的20户增加到112户,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滁州市市长缪学刚代表十分感慨。
【声音】
“大包干”30年来,小岗的改革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是粮食生产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到1999年农村税费改革前,是探索多种经营、谋求新发展阶段;1999年至2005年,是农村改革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006年至今,村经济发展加速。
下一步,小岗改革发展要走4步棋:加快推进小岗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大学生到小岗创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0年过去了,我国深化农村改革任务依然艰巨,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的步子再迈大些!
——缪学刚
伍淑清委员:亲历合资企业诞生
记者 崔鹏
【回眸】
亲自参与创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伍淑清委员回忆往事时不禁感慨万千。“30年前,**先生宣布中国将对外开放,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当时我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理事,一直就希望为中国经济发展做点事情,内地一开放,我感觉机会来了。”
伍淑清说,“当时我们了解到,1981年5月中美之间将恢复通航,北京与洛杉矶将是第一条航线。我们就想,这么远的距离,坐飞机的人不吃饭哪行啊,就投资航空食品吧。”
想法很美好,谈判过程却很曲折。“由于没有先例,谈判一直走走停停。不会讲普通话,就用纸笔沟通,写的是繁体字。” 1979年6月,双方就谈了三次,但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她回忆说:“那时,中国刚刚开放,双方心里都不是很有底,有很多顾虑。”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9月,双方终于把合同内容定下来了。1980年5月3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批成立,在当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号。
【声音】
1980年开第一家公司,现在我们在内地已经有11家公司,遍布北京、上海、青岛等主要城市。现在中国的政策更加开放,相关法律制度也越来越完善,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
——伍淑清
徐显明代表:法治六大成就
记者 马跃峰
【回眸】
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代表眼中,改革开放30年最具标志意义的法治事件发生在1979年。这一年,全国人大一次通过7部法律。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7部法律破茧而出——刑法、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7部法律,均是当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法律。
【声音】
30年法治实践,经验和成绩可圈可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立法听证会等,让公众更多地参与立法。
法治政府建设成绩显著。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行为更规范、更文明、更公正。
司法改革取得进展。公平正义成为司法主要价值观,司法成为实现公平正义的主要途径。
社会法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公民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意识有了阶段性提升。
法律领域的国际交往成就斐然。
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生存权、发展权、环境权等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徐显明
张喆人代表: 编织“兜底”安全网
记者 曹玲娟
【回眸】
我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上海“破土”。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喆人代表介绍,1993年6月1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当时的标准是月人均120元),都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社会救助。当年,上海7680位城镇居民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
1999年10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公布实行,全国所有城市都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制度。
【声音】
城乡低保,是保障困难人群最基本生活的一张安全网,换句话说,就是“兜底”。作为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城乡低保所保障的是人最根本的权利——生存权,这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目前上海已做到“应保尽保”,符合标准的全部纳入低保。这几年,我们着重推动从单纯的生活救济转向综合的“民生保障”,即对相对贫困群体的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特殊困难给予“应帮即帮”,对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促进就业帮助脱贫,实现 “应业助业”。
——张喆人
张晓刚代表:脱胎换骨看国企
记者 刘晓鹏
【回眸】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亏损靠补贴,企业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辽宁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代表表示,正是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鞍钢和很多国有大企业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生产要按指令性计划,技术改造难,很多设备还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同时面临市场上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的竞争。
“好比家里的大儿子要照顾弟妹,筋疲力尽时,还让他去和没有负担者比赛跑100米!真难啊。”张晓刚说。“市场经济不会管你过去做什么,只承认竞争力。为此,我们转变观念,在竞争中获得发展机会。”
技术改造、结构调整、“走出去”战略……鞍钢逐渐走出困境,实力不断壮大。
【声音】
国有企业要继续发展,就要实现几个新的转变:发展方式应该从自己投资为主,转为兼并、重组和自己投资相结合;在布局方面需要不断突破地域,走出去,到外地、国外去发展;在核心技术领域,应该改变技术跟随者的角色,努力成为技术的引领者;还应该改变过去企业单纯产品输出为技术、管理和文化的输出。
——张晓刚
许宗衡代表:230多项改革之最
记者 李刚
【回眸】
1979年7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下,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代表说,从那个时候起,深圳焕发青春,成为全国解放思想的领头羊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8年间,深圳特区率先放开物价,率先试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并试办国内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革分配体制,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证券交易所……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创造了230多项全国改革之最,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方方面面。
【声音】
在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首先它杀出了一条血路,积累了创新发展的经验;其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它以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如今,深圳特区已完全走出了依赖优惠政策和投资倾斜的阶段。今后,必须依靠解放思想,依靠制度创新和体制变革,肩负起为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先行探路、攻坚破冰的历史使命。
——许宗衡
作文五:《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抉择》2500字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伟大抉择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伟大抉择,必由之路,伟大革命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如今,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时期已经走过30余个春秋。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0年前,我们党之所以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曾经说,“**”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
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并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
正是由于我们党举起了改革开放这面伟大旗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所以才逐步引导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十二大上,**明确向全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以**理论为指导,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的党中央继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在30
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党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革命。**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革命虽然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却是对旧体制、旧机制的根本变革。改革必然会引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必然会触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调整。正是从改革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角度,我们才将其称之为一场革命。另外,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开放与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开放也就是改革,是对传统自我封闭体制的改革。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等各个领域,各国的社会再生产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适应对外开放的新趋势。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制度,它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增长持续快速增长,1979年到2006年工业年均增长超过11%;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17607 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3587元;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到今天,可以说是中国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国力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
实践毋庸置疑地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成为光辉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蒋伟翔, 曹雷.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 第6期.
[2]程玉娇, 陈柏衡. 《中国西部科技》, 2008 第23期.
[3]陈乃宣. 《理论月刊》, 2008 第10期.
[4]高尚全. 《学术研究》, 2008 第1期.
[5]郭银花, 冯凤友. 《大家》, 2010 第10期.
[6]冯祎春.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9 第1期.
作文六:《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700字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历史与现状迫使我们改革
(一)计划经济
(二)**前后
(三)希望之光
二.改革开放带来了什么
(一)经济腾飞
(二)国泰民安
(三)国际影响
三.未来,该怎么走
(一) 持续发展
(二) 和平共进
(三) 亮剑精神
姓名:唐枭聪 班级:注会四班 学号:2121481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泱泱神州,屹立东方。铸就5000年辉煌历史,到了近代,清朝闭关锁国,在科技文化经济各方面都被西方列强甩得远远的。中国尝试着各种变革,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无论成功失败与否,都或大或微的努力去改变。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计划经济的优点就体现了出来,国家调配,共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就体现了出来,于是我们需要改革,需要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一.历史与现状迫使我们改革
(一)计划经济
新中国建立后选择了计划经济模式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公正,必须以国家政权的力量统一资源配置,集中力量运用于最需要的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使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再适用, 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又为经济体制的转换提供 了可能。计划经济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却又反过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利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经济的快速崛起之后,我们需要要另一种体制实现经济的腾飞。
(二)**前后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
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爆发了。**中,许多领导人下台,**也被贬到江西,直到。1976年,**结束,中国仿佛回到解放前,国民经济倒退至少五十年。“**”结束后,我们不得 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和先进国家之间 的经济差距在一度缩小后又再度拉大了。1955年,中国GNP 占世界GNP 的4.7%,而1980年下降到2.5%。1960年中国GNP 与日本相当,而1980年只有日本的 1/4。而且,计划体制下经济增长的效益在不断下滑,到1980年,全民所有制国家资产投资的交付使用率仅为76.7%,比“一五”期间的83.7%下降7个百分点。这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使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再适用, 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又为经济体制的转换提供了可能。所以**上台后做出了改变中国的决定,改革开放。
(三)希望之光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与所有西方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也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种国际环境的改变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资源发展经济提供了可能。可以说这是中国实行开放的最佳时机,而当时如此混乱的内政和经济,则需要一场变革,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开放必定要改革。这时引领中国前进的伟人**开始领导中国从困境中
走出来,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最好时机,使国家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开发带来了什么
(一)经济腾飞
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 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 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时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经济的腾飞,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二)国泰民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军事实力也随之迅速发展。北斗导航系统,歼系列战机,辽宁号航母,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证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虽然中国周边国家长期对边境进行骚扰,但在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强硬作风下,也未兴起较大风波,可以说中国未收到有力的军事威胁。与中东,非洲,美国对比,中国也没有受到任何恐怖主义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国内,中国的法律制度也逐渐健全,再也没有出现过**时期文化与政治的纷乱。再说天灾,天灾面前,国
人同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等一系列灾难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将损失降低。在灾后,在各种力量的支援下迅速重建,重塑辉煌。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实力稳定发展,并且是建立在政治文化没有较大变革的情况下,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三)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也迅速提升。在**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思想与强势外交下,英国葡萄牙都将所占之地归还中国,这是中国国际影响的体现。1997年经济危机,亚洲各国经济衰退,政局不稳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很大代价。此举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自觉与责任,为地区稳定和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国际影响的体现。
三.未来怎么走
(一)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后国务院也印发了原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这背后却是资源的
严重浪费,我们需要控制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不仅仅是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也是为了以后的发展提供资源。试想,十年后,没有了资源,如何发展?所以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间断发展。
(二)和平共进
亚洲与非洲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有协助这些国家发展的自觉,现在,中国也是这么在做,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使中国更易打开非洲市场,也是在非洲的华人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受到更好的对待。也是迅速获得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的有效手段。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也因此显著提升,在联合国决策中的作用也越显重要。中国的发展需要其它国家的支持,所以“和平共进”应该是以后发展的主色调。
(三)亮剑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西方国家感到了恐惧,更是编造了“中国威胁论”,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在炎黄岛事件中的强硬态度体现了中国对维护主权时不可商量的态度。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实时公布改造与海军练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亮剑精神,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国的强大,使其不敢轻易对中国做出威胁。这也是未来持续发展,国泰民安,和平共进的前提。
结束语: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的改
革,他真正改变了中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一句空话,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崛起绝不是偶然。
作文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抉择》3900字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抉择
今年我们迎来了建党90周年,改革开放三十三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30多年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频临崩溃的边缘,“**”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而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分别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国家也开始加紧向现代化转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党中央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第
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会议在充分肯定**同志在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的同时,着重强调要从科学体系上掌握和运用**思想,不能一切照搬照抄,不能搞“两个凡是”。否则,党和国家就会失去生机,就要亡党亡国。全会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第二,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建国之初,党就要求各项工作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党的八大确定要以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这以后我们的失误,归根到底,就是背离了八大路线,搞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是八大正确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有中国自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从中
央贯彻到各级的较长的过程。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重新回到党中央的领导岗位,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经过三中全会在实际上建立起来,这是最重要的成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三中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使重新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有了组织上的保证。第四,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全会讨论 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全会决定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人人遵守纪律,是恢复党和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码要求;强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要加强集体领导。全会针对“**”及其以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遭到破坏的情况,指出: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压制、打击手段。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改革开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二、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和必然性
以1978年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的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人民的思想也空前的活跃。
**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两句话把改革的性质和目的说得很透彻、很深刻。联系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大势,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际上是被当时的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起根本目的至少有这么3条;一是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同时正确评价**同志历史地位和继承**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内乱给我国造成的危难和困境,在治穷致富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三是要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顺应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是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落后、赶上时代,使我们这个党成为这个新的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的必然性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第一句:“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第二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第三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表明,我们党从“**”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前所处的困境,要加快中国改革的
面貌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改革开放之必然。
三、改革开放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
近33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首先是中国人民面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就是,在这场以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深刻变革中,中国人民以实事求是取代了“两个凡是”,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得到纠正,积极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成为人们精神状态的主流。在这场深刻变革中,社会主义中国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以**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最根本的就是,以执政党思维取代了革命党思维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勇敢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过程中,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转变党的执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7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46619亿元,增长67倍多,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946万,录取新生达65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臵。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
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重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中国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共取得51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也圆了我们的奥运梦。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文八:《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500字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符合当时国内和国际背景的。“**”十年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政局混乱,经济缓慢发展,处于崩溃状态。而在国外则是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蓬勃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使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大,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我们只有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方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改革。 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四、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而一切――这一条伟大道路正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这一个伟大理论正是思想解放的结晶,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和最伟大的成果。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开放的前提在于思想解放,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目的在于激发创造活力。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中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从现实上来说,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文九:《【精品】心态决定命运选录--人生沉浮的抉择》12500字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第一章
人生沉浮的抉择
一、乐观的心态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乐在其中。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是以宽容、接纳、豁达、愉悦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世界。乐观心态的人往往将人生的感受与人的牛存状态区别开来,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由于外来因素而有所改变,人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地将其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渴望人生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真空状态简单纯一,不如意的事情是难免的。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认为,人类种类各异的不快乐,一部分是根源于外在社会环境,一部分根源于内在的个人心理。面对现实的经济状况,以及面临生存的竞争,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快乐状态,使乐观成为不可或缺的维他命,来滋养自己的生命?
以仁达宽恕的胸怀来承纳。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博爱的人才会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确生命就像回声—样,你播种了什么就收获了什么,你给予了什么就得到了什么。有一次,苏格拉底跟妻子吵架后,刚走出屋子,他的妻子就把一桶水浇在他头上,弄得他全身尽湿,苏格拉底于是自我解嘲地说:“雷声过后,雨便来了”一个乐观的人,当他面临苦难和不幸时,绝不自怨自悲,而以一种幽默的态度,豁达、宽恕的胸怀来承纳。乐观的心态是痛苦时的解脱,是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反抗的微笑,笑是一种心情,时时有好心情是一种境界。“一个人若能将个人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激流深刻地交触在一起,便能欢畅地享受人生至高无上的快乐。”
要拥有乐观的心态,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积极的那一方面。一个装了半杯酒的酒杯,你是盯着那香淳的下半杯,还是盯着那空空的上半杯?从篱笆望出去,你是看到了黄色的泥土还是满天的星星?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家做鞋子的公司,派了两位推销员到非洲去作市场调查,看看当地的居民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不久,这两个推销员都将报告呈给总公司。其中一个说:“不行啊,这里根本没有市场,因为这里的人根本不穿鞋子。”而另一位则说:“太棒啦,这里的市场大得很,因为居民多半还没有鞋子穿,只要我们能够刺激他们想要的需求,那么发展的潜力真是无可限量”同样一个事实,但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这实际上讲的都是心理学上有一种“漏掉的瓦片效应”,一栋房子顶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瓦片,但有的人在看房顶时,不是看铺得很好很整齐的瓦片而是专看那一块铺漏了的瓦片。自然这种凡事专挑自己的缺点,总是爱自己为难自己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 学家马丁,E〃P,塞利格曼与同事舒尔曼在一项重要研究中 调查了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发现乐观主义者能多销 20,。公司受到了触动,便雇用了100名虽未通过标准化企业测 但态度乐观一项得分很高的人。这些本来可能根本不会被雇用的人售出的保险额高出推销员的平均额l0%。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2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特殊的解释方式能够带走今我们不快的烦恼。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是一阵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的心境有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当一个人心境不佳时不要过分独自地冥思苦想,最好将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或是转移到其它的事情上去,心理学上称之为“心境转移”。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特殊的“解释方式”。当推销失败之后,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自责。他说,“我不善于做这种事,我总是久败。”乐观主义者则寻找客观原因,他责怪天气、抱怨电话线路、或者甚至怪罪对方。他认为,是那个客户当对情绪不好。当一切顺利时,乐观主义者把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而悲观主义者只把成功视为侥幸。克雷格〃安德森让一组学生给陌生人订电话,请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的第一、二个电话未能得到对方的同意时,悲观者说:“我干这事不行。”乐观主义者则对自己说:“我需要试试另一种方法。”这个实验让我想起我上学时交的一位美国笔友对我的劝慰。有一次我考完英语后感觉非常不好,心里很难过,身边的人都对我说没有关系,这次可能是你准备不足,下次继续努力就好了,可是我还是很难受,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尽到努力。我不停地责备自已是不是太笨,心里越想越难过,甚至晚上都睡不好,我在给我美国笔友的信中情不自禁地表达了这种抱怨,他写信来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如果你考得不好,并不是你的错,是你的老师教得不好。”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不要把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要从自己身上找缺点,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因此他的话让我非常吃惊。可是我在仔细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3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思考他的话后却发现,的确是这样,我们的英语老师不仅发音不标准而且照本宣科,问她问题时回答也含糊不清,上课根本调动不起我们的积极性。这样想我心里好受多了,而且按照他的建议多从交流、口语人手,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在多数人身上,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兼而有之,但总更倾向于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所谓“早在母亲膝下”就开始形成的思维模式,美国一位学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做了一些工作。她帮助那些屡屡出错的困难学生改变他们对失败原因的解释,从“我是很笨”变成“我学习还不够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果然随之提高了。
乐观的人总是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威廉〃华兹华斯曾有一首诗道出了这份独特心境:“我曾孤独地徘徊,像一缕云,独自飘荡在峡谷小山之间,忽然一片花丛映人眼帘,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我凝视着——凝视着——但从未去想/这景象给我带来了什么财富/我成的心从此充满了喜悦顺那黄水仙起舞翩跹。”生活中不乏欢乐,欢乐还要你去用心地体会。伯特兰〃罗素认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越少。”为了充实生活、协调身心,即使做些极为平常的小事,也是一种寄托和满足。
杜甫以“细推物理洒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两句诗为准则。仔细推敲世界上万物的道理,做一些快乐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高兴、有益的事,不必为了一些空名而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问题,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它不能以财富、权力、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4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荣誉和征服来衡量。
1,“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联想到豁达、乐观,这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在生死场上镇静自若,笑向刀斧丛的英雄自古不乏其人,但在残酷的政治打击面前仍谈笑风生,畅怀高歌的文学家却并不多。苏东坡便是极特殊的一个。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人:一
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
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
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
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诗人,一个幽默大帅。但这还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
宋代的文人一向靠着自我的修养,由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境遇超脱出来,在万物中自得其乐。所以宋代被贬的文人很多,但几乎都心境豁达、苏东坡应该是其中境界最高的一位,他曾经任杭州通判,并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的父母官,后来因为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任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5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贬摘惠州、儋州。一个研究苏东坡的外国人曾经作过统计,苏拭一牛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还坐过130天监牢。然而他一生达观,留下的诗文中很少悲观厌世之作。至于苏东坡历次被贬的原因,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莫须有”,
苏东坡因为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被贬到黄州时,他弟弟苏辙曾纤说过一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大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所以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多面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在“乌台诗案”中,全家人都为他担心而哭泣,可他却仍跟妻子开玩笑,让妻子也像杨朴妻那样作一首滑稽诗给他送行。他被贬官黄州,妻子生了—个儿子让他提诗,他嬉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校聪明误—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被贬到了黄州,他失去薪俸,成了个农民,又带着一家老小十数口,他生活期非常简朴,开始紧紧缩编地过日子。他把钱藏在瓦罐中,每天只能取出—百五十文,然后立刻格瓦罐收在天花板上。另外他还准备了—个大竹筒,存放剩余的零钱以备招待意外的访客。面对境遇的陡落,苏东坡心中自然也苦闷难当,子是他移情于物,他耕作田间,自得其乐。
苏东坡非常喜欢建筑,甚至可以说,建筑是苏东坡的本性,他决心要为自己建筑一个舒适的家。他把精力全用在筑水坝,建鱼池上,还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6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从邻居处移树苗,从考家四川托人找菜种。他在田间地头似乎忘掉了贬谪在外的烦恼,他保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在田间,当孩子跑来告诉他好消息,说他们打的井出了水,或是他种的地上日出针尖般小的绿苗,他合欢喜得像孩子般路起来。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茎上的露滴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他种麦子时,一个好心肠的农人来指教他说,麦苗初生之后,不能任其生长,若打算丰收,必须让韧生的麦苗由牛羊吃去,等冬尽春来时,再生出的麦苗才能茂盛。等到他小麦丰收,他对那个农夫的指教,无限感激。在这种自然的环境守,他的心境逐渐地开胡,开始坦坦荡菠地过起他的小日子,渐渐地他能够以愉快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并愉快地与他们相处。
苏东坡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能随遇而安也是和乐观、开胡的心态分不开的。苏轼热爱生活,具有爱人之心。珍视亲朋师友之间的情谊,对人生,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至死不油。苏东坡的内兄在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一年,曾来此和他们住了一段日子,第二年,苏辙的几个女婿曾轮流来此探望。苏东坡落魄之时却还有当月下老人的闲情逸致,给弟弟物色到一个女婿。根据子由的诗,对方从来没见过他就答应了婚事。那时苏东坡的朋友也是干奇百怪,其中两个是道土,不但深信道教,而且是闲云野鹤服四海遏游的。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其感兴趣,子由特别介绍其中一个会见苏东坡,此人据说已经一百二十岁,后来这位道长就成了苏家的常客。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7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糙,当年苏东坡少壮时曾和他父亲意见不合,终致交恶。陈糙住家离歧亭不远。东坡去看过他几次,陈糙在四年内去看过苏东坡七次。由于一个文学掌故,陈糙在中国文学上以惧内之癖而名垂千古了。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糙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直到今天,“狮子吼”还是指絮絮不体的妻子,这个名字也因苏东坡的这首打趣的诗而千古流传了。
他仍能随时随地自得其乐,他快乐的秘诀就是尽量逃向大自然,不但杭州城本身、西湖,而且连杭州城四周十里或十五里之内,都成了苏东坡时常出没的所在。
这位大诗人甚至对烹任也非常有研究,非常善于做莱,而且做莱的水平绝非一船,他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回赠肉便是苏拭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拭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边州曹村埽—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竞高达二丈八尺。苏拭以身示卒,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元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招酒携菜上府慰劳。苏拭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8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之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拭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部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拭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面对人生诸多的无奈,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苏东坡甚至觉得如果一生能够这样平静地生活在田间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拭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依旧重新开始,他自己开荒种地,怡然自得地生活,把自己称作”东坡居士”,这也就是“苏东坡”的出来。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顾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他做鱼的方法,是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他先选一条鲤鱼,用冷水洗,撩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故在煎锅里,放几很小葱,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乘热端到桌上吃。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9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对,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在青莱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故人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善于探究人间美好的东西之入,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对人生持这种豁达的看法。
但是厄运并没有因为苏东坡的释然而停止,在你言我语的诋毁中,苏东坡的罪似乎愈来愈大,于是苏东坡的贬调之地越来越偏远,他被流放到岭南劳动改造。当时的岭南是个蛮荒之地,生活清苫,一年出没几回猪肉吃,比没中举的范进还差,惟一的好处便是盛产荔枝,苏东坡从早到晚,边看书边吃荔枝,再苦再累,耳根清净也就乐得舒服。歌是不唱了,但歪诗还常写来写去,全是写荔枝。当权的人见到他的诗怒不可遏,贬到岭南还磨不灭他的精神,干脆贬到南头吧。于是苏东坡跨洋过海,到了海南岛。
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苏尔地刚到海南之时,思想感情上的确曾经产生过短暂的仿惶与苦闷,但他很快便以他独特的人生观打透了这层隔膜。他曾写到:“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之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念此可以一笑,这样的认识假如不以科学的观点去看,“有生孰不在岛者”倒是一个很豁达而深邃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0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的哲学命题。谁都会在烦恼的包围之小、谁都摆脱不厂作为社会的人的环境的束缚,要想求得解 脱,只有对这种与生俱来的现象付诸一笑。这就是苏东坡在海 南岛上顿然获取的哲理启示。他一再高歌:他年谁作舆地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九死南荒吾不根,兹游奇绝冠乎生”……表 现了对流放海南的不侮不怨之情。这样达观的态度是历代被流 放海南的众多政客们无法相比的。 他依旧不忘自嘲调侃,当地无医无药,他就告诉朋友说:“每 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他出外访友,遇上 急雨,可以戴竹签,穿木屐,惹得群儿争笑,村犬争吠,他依然不 改其乐,觉得九州之外皆环海,也不过是一个大岛罢了,没有什么优劣。每天他高兴地大吃荔枝三百颗,没事在三叉路口数着 来往行人。出门不怕迷路,因为家在牛栏边,只要循着牛屎就能 找到归路,他与当地人士闲逛夜市,臵酒相邀,他食芋饮水,著书 为乐:他行医治病,搜集药方,他还认真探讨佛遁二教的“养生”之术并认真加以体验、实行……就在人们认为“海外炎荒,非人 所居”的海南岛上自得其乐的生活下来。诗酒自娱,不弃平生爱 好,人在烦恼苦闷或精神过度紧张的时候,能以另一种爱好转移 一下注意力,对于健康大有好处。东坡流放海南的三年间,无日 不钦酒赋诗,作文写字。这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 遗产,而且也帮助他在穷愁潦倒的情况下,自娱身心,渡过难关。 他不仅饮酒,还亲自酿酒,酿出各种各样的酒,有一首诗的标题 是《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施且尝,遂以大醉,二首》。所谓的漉,就是用布巾来过滤酒。在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1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海南,除了饮酒赋诗,东坡仍不间断他的书法艺术,还把它当成娱乐身心,待 客会友的活动。他闲时,自书陶渊明、社甫、柳宗元等名家的诗 文赠送朋友、客人。也有大陆上那些不怕“罪臣”牵连的和尚、道 土远道前来索取他的墨迹。此外,爱郊游,爱访友,爱谈掸论佛 等爱好,东坡在海南一样也没丢。在寂寞困顿之中,这些习惯爱好帮了他的大忙,不至于终日忧愁叹息。当地人也不势利,对于这样一位失去了权势的老人并不因为从他身上捞不到什么“油水”而疏远他,使他总算还有一个可以娱乐身心的环境。 海南岛炎热多雨,北方人多不习惯。但东坡经过观察和分析,终于领悟到,这只是一个适应的问题。他尽量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终于他觉得海南的气候是十分宜人的。“海南无夏”,“四时皆似夏,一雨即成秋”等是他的评价。对气候是如此,对饮食,东坡也努力适应,过去一听说就要呕吐的东西也吃起来了,还称赞“色味香皆奇绝”。在残酷的迫害面前,他信奉佛退“齐生死,等荣辱”的观念,在旁人看来无法忍受的“炎荒”生活中闯出了自己安然闲适的新境界。他依旧像在别处一样,更加地深入到生活的底层,与普通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融化在普通群众之中,因而感到了牛活中各种质朴纯真的乐趣。他宣言“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所以不仅环境相宜,人情更是珍贵。人们帮他盖房子,分给他猪肉,送给他蔬果……这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使逆境中的东坡终于安然无蒜,熬过了三年的谪居生活。没有这种乐观心态在那个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独小岛上,苏东坡可能早就回天上销假了。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2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当然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苏东坡觉得他劳而有获,心中欢喜,他写出:“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的诗句。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论,“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读者的感受亦畅快如此。好帮了他的大忙,不至于终日忧愁叹息。当地人也不势利,对于这样一位失去了权势的老人并不因为从他身上捞不到什么“油水”而疏远他,使他总算还有一个可以娱乐身心的环境。
海南岛炎热多雨,北方人多不习惯。但东坡经过观察和分析,终于领悟到,这只是一个适应的问题。他尽量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终于他觉得海南的气候是十分宜人的。“海南无夏”,“四时皆似夏,一雨即成秋”等是他的评价。对气候是如此,对饮食,东坡也努力适应,过去一听说就要呕吐的东西也吃起来了,还称赞“色味香皆奇绝”。在残酷的迫害面前,他信奉佛退“齐生死,等荣辱”的观念,在旁人看来无法忍受的“炎荒”生活中闯出了自己安然闲适的新境界。他依旧像在别处一样,更加地深入到生活的底层,与普通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融化在普通群众之中,因而感到了牛活中各种质朴纯真的乐趣。他宣言“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所以不仅环境相宜,人情更是珍贵。人们帮他盖房子,分给他猪肉,送给他蔬果……这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使逆境中的东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3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坡终于安然无蒜,熬过了三年的谪居生活。没有这种乐观心态在那个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独小岛上,苏东坡可能早就回天上销假了。
当然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苏东坡觉得他劳面有获,心中欢喜,他写出:“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的诗句。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论,“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读者的感受亦畅快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虽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虽然贬谪在外,但是苏东坡的诗词仍然流传很广,似乎没有受到地域的阻隔。就连远在京城的宋神宗仍然能够经常看到苏东坡的诗词,宋神宗身边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在看苏东被的文章。即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的时候,只要有他这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前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有一次苏东被写文章力辩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他在世的最后一年,有时他曾想抛弃笔墨根本不再写作,因为他一辈于都是以笔惹祸。他在给朋友的回信中说:在远方孤寂无聊之后,写出一篇文章数日都很高兴,寝食有味。如此知文章如金玉珠月,实在是很难抛弃。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4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读时,也觉得愉悦欢甚,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大有道理了。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出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苏东坡一生的浩然之气不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被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曾对弟弟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吾眼中天下没一个不是好人。”他的随和、大度,使所有人都能相他亲密相处。他可以一边形容着海棠花的秀丽是“翠袖卷纱红映肉”,一如一位粉红着脸的少女,一边却摸着自己的肚子说“散步逍遥自扪腹”。有一次他独自骑着马告别前来送行的父亲和弟弟,要到风翔做官。行路高高低低,他频频回头看着弟弟的乌纱幅出出没没没,尽管心中不舍,却依然笔下幽默地写道:“登高回旨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这似乎也说着仕途的起落无常。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境遇变迁中,苏东坡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定会变得异乎寻常,苏东坡豪气地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尽管时代变换,人事灰飞烟灭,那又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5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如何,不如还是“一樽还酌江月”,独亭其乐吧,或许在我们看来,苏东坡的乐观是无奈的乐观,可是如果没有这份灾难过后的心态调适,失落后的心理转移,落寞之中的自省,或许就没有那些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优美诗文,也就不会有一个可爱乐观的苏东坡了。
虽然一生仕途坎坷,被流放蛮荒之地生活贫困,甚至被严刑拷打、几乎丧命,他依然自得其乐,微笑接受,不改他顽皮、快乐的天性。他童心不老,苏撤说他晚年写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败之气”因为他以心理上的年轻,抵消了生理上的衰老,他心源不死,因此,生活之水长流,他才华卓著,根本不用去忌妒别人,所以,他不因妒火中烧而伤神,他胸怀宽广坦荡,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一切得失、荣辱都视刚儿戏,一笑了之,所以人们都非常喜爱他。他的乐观心态影响到他的创作,所以,看他的作品都感到了一种旷达豪迈之感。苏拭博学百家,善于广采博引,并不为一家之见所障目,而是取众家之所长,化为己用。他的乐观心态又帮助他扬弃众学之糟粕,所以,乐观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表现,使他成为独异于众的,在厄运面前亦能引吭高歌的乐天派诗人。林语堂先生称他是“一个快乐的天才子”,或许就是这样乐天、幽默的性格,使他成为无可替代的苏东坡吧:伟人的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呈现,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6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我们这些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免不了会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有一些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静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的人面临突变而方寸大乱,一蹶不振,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受到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产生如此的反差呢?原因在于是否能够学会冷静应变。
现代医学认为,在影响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因素里,精神和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点,同先天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更主要的是由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决定的。面临灾难与烦恼,必须居高临下,反复思考,明察原因,这样能使你很快地稳定惊慌失措的情绪,然后鼓足勇气,扪心自问,我是否已失掉渡过难关的信心了?多去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冷静应变的首要诀窍。另外要认识到不幸和烦恼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自己钻牛角尖,无端地把自己与烦恼绑在一起,折磨自己。
科学研究表明,“人静状态”能使那些由于过度紧张、兴奋引起的脑细胞机能紊乱得以恢复正常,你若处于惊慌失措心烦意乱的状态,就别指望能用理性思考问题,因为任何恐慌都会使歪曲的事实和虚构的想象乘隙而人,使你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你平静下来。再看不幸和烦恼时,你也许会觉得它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正视自己和现实就会发现,所有的恐怖与烦恼只是你的感觉和想象,并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实际情形往往总比你想象的好得多,人所陷于的困境往往来源于自身,对自己和现实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是在突变面前保持情绪稳定的前提之一。当你处于困境时,被暴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7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怒、恐惧、嫉炉、怨恨等失常情绪所包围时,不仅要压制它们,更重要的是千万不可感情用事,随意做出决定,要多想想别人能渡过难关,我为什么不能冷静应变,调动自己的巨大潜能去应付突变呢?
大量的实验证明,平衡的心理是任何一个面临突变,但却不被突变所击垮的人必备的心理素质。要学会自我宽容,人世间没有无所不能的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企求事事精通、样祥如意只会促使自己失去心理的平静。所以应先明了你可以稳操胜券的事情,并集中精力去完成它,你定会因此而感到莫大的喜悦。不要怕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成就总是在经历风险和失误的自然过程中才能获得。懂得这一事实,不仅能确保你自己的心理平衡,而且还能使你自己更快地向成功的目标挺进。不要对他人抱过高的期望,百般挑剔,希望别人的语言和行动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愿,投自己所好,是不可能的,那只会使你自寻烦恼。有时要回避烦恼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以此为荣,以此为乐,这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一环。
心情舒畅是冷静应变的前提,也是它的结果。但在不幸和烦恼面前,怎样才能使身心舒畅呢?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外平是:尽情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暂时忘却一切,尽情享受娱乐的快感。只要你多给人们以真诚的爱和关心,用赞赏的心情和善意的言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得到同样的回报。要学会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别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宽恕,能帮助我们弥合心灵的创伤。相信自己的情感,千万不要言不由衷,行不由己,任何勉强、压抑和扭曲自己情感的做法只能加剧自己的苦恼。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8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因此保持冷静的心态,就是多让自己保持心情舒畅,找到一个心态平衡的支点,这样冷静就会慢慢地、慢慢地走近你。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19 页 共 20 页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心态决定命运
.3722.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第 20 页 共 20 页
作文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伟大抉择》500字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伟大抉择
摘 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居于极端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 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它给当代中国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雄 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之路。十七 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命运 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 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生产力遭到了 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 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 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 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 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 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 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 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 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 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