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5200字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作者:曹林宝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顺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变 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来 的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在在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探索思想道德的宣传、 普及和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思想道德进步,无 疑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的进步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实现也少不了道德进 步作支撑,并且社会的和谐必将给全民的道德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就道德进步与社会和 谐的辩证关系作初步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 :道德进步; 社会和谐; 战略任务
一、 从道德进步本身看问题
1 .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1】 ,是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总 的来说, 它适应了国情, 是符合民心、 也是人心所向的。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独当一面地发展,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道德进步能提供强大而有力的支撑,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砝码和重要精神武器。**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 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道德 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 2】 。 由此可见,道德进步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和谐社会有其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规范的社会, 是人与人、 人与自然, 以及人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 社会和谐是全面系统的和谐,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格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变革社会 的主体力量。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 风貌,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这就需要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 想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进步。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 整个国民道德素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除此,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定胜天,其实在 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科学的,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才是爱护自己。只有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这也是它的内在要求。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核心、必然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只有人发展好了,道德进步了,社会才会和谐。人的全面发 展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而和谐社会的实现必然通过社会发展来达到,提高人的综合道德素
质就成了关键所在。归根到底,人的道德通过素质来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道德水 平的高低。生产力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在现实的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因此, 人的素质越高,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就精神产品,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 改善,就越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条件。反过来,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 高, 社会就越和谐,越能为人的得道德进步提供重要保障。 因此,社会的和谐需要高素质人才, 总的来说还是需要道德素质高的人才。促进国民道德素质的进步,推动国民道德水平提高,本 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和谐社会的需要看问题
1.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和谐。**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缩小收入差距,处理好各种关系和 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推进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达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 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思想道德的进步。在思想道德的建设过程中,社会成 员可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社会凝聚力。通过道德修 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有助于人们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中选择与和谐 社会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从而支持并积极参与和谐社 会的建设。在这一进步过程中形成较为全面的思想道德意识。规范人们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心怀祖国、集体、 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只有促进思想道德进步,才能使人更好地融入自然、 社会,学会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又以和谐社会的建设来推动社会道德的进
步。
3.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律有时相悖,但在治国的同时,两者缺一不可,即“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 相结合。因此, “以德治国”是 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个社会的和谐运转,必须要 有秩序和法制作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和谐直观地表现为良好的秩序,包括良好的公 共秩序、生活秩序、经济秩序、政治秩序。这些秩序一旦被打破,社会就会不安,一片混乱, 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了。 不可否认, “依法治国”确实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 它可以为 社会的和谐提供制度保证。 “依法治国”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但一个国家,仅仅依靠法 制来治理国家是不够的,它必须还得有道德来约束,也就是“以德治国”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的,道德与法律一样,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 支柱。道德是软约束,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是依靠人的内在的约束作用,它能把客观的外在的 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需要,能使人做到在无人监督、无人要求的情况下,坚持自己 的信念和准则,扬善抑恶,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法律还尚未健全,腐败、犯罪、邪恶仍然还在肆无忌惮地上演,造成社会很不 和谐。法律不是万能的,针对某些钻法律空子的行为,必须得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对社会 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才是治本之策。次 外,法律再缜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进而道德力量再次突显。道德作用极其广阔,几乎涉及 到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 正如英国某学者 【 3】 说的:我么们都是不可避免的道德存在物。 是的, 道德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行为甚至人格中,可以解决许多其他规范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有 些人职业行为消极,职业态度冷淡,不讲诚信,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与帮助,缺少宽容和理解 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法律肯定无法解决,只有通过道德的约束来化解,社会成员思想 道德进步了,社会风气好了,这些现象才会逐渐减少和消失,从而社会和谐才有可能。思想道 德越进步,人们的道德水准就越高,违反法律的人则必然少,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扫除了很大一 部分障碍。由此可见,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德治的意义同样的非凡与无可取代。 在道德层面来讲,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使“以德治国”得到贯彻 落实,社会才会和谐。
三.道德进步于三方面着手
1.个体道德进步 --个人思想与言行协调
个体的道德进步需要培养诚实、信用、合群的品格,坚韧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健康,努 力进取的精神;个体道德的进步需要培养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思想,勤奋踏实,锐意进取;个 体道德的进步需要个人与时俱进地武装自己的头脑,培养独到真实的思想;个体的道德进步需 要靠思想与言行,靠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达到。平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热心的向 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注意为人处世的细节,不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全社会显得格格不入,要 使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相协调。努力做一个知行合一、言出必行、表里如一人。不去刻意做作, 不去阳奉阴违,不去表面搞一套,背地里又令行一套。
2.社会道德进步 --社会协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 就使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国家制度、政策无法深层次解决 这一问题。这涉及到社会道德层面,需要用道德机制来解决。 “先富帮带后富” ,这是国家提出 的鼓励性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这一提出并没有写入法律,也没有 强制要求社会成员非得这样做。可往往有些人,自己的腰包带鼓起后,却并没有记得自己曾经 也“穷”过,堂而皇之就忘记去帮助后面广大的还没有富起来的穷苦的人们。也许,法律无法 制裁他们,但道德绝不能容忍这种背信弃义的的行为,他们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总有那么一些 不和谐的因素,扰乱了这种平衡机制,造成社会的不和谐。社会道德进步涉及方方面面,只有 把生活方面的细节做好,把小事做好,才会促进大方面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平衡。如果 人人都能一心向善,也就没有了罪恶与邪恶;如果人人都能以身作则,就不会有“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 的歪风邪念恣意横行 ; 如果人人都多一份互助与关怀, 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大爱无疆; 如 果人人多一份奉献精神,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如果人人多一份公德心,多些慈善 的善举,就不会有那么多穷苦的孩子上不起学。所以,多站在社会的角度想问题,多一份爱社 会的心,社会也许就会不一样。
3. 生态道德进步 —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自然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类是万物之灵,但并不是万物之 神。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就必须得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对自然资 源、自然环境无度地索取、掠夺、破坏,那么最终遭殃的人类自己。届时,社会和谐也就无从 谈起。从“道德”的观点看,不仅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的思想、行为是不道德的,违背自然 万物的生存规律, 破坏生物圈, 造成生态失衡与物种灭绝也是不道德的。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生态破坏使人们丧失大量的生存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的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这
最终归咎于人们的道德缺失和沦丧。如果让温室化、沙漠化、水危机、森林减少、土壤盐碱化、 气候异常等现象愈演愈烈,人们的生存尚成问题,还谈何“和谐社会?还有些地方官仍然只用 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认为,为官一任,盖大 楼、修马路、才是他们看得见的政绩,而生态保护则是看不见的政绩。这种思想不仅是官场上 的道德沦丧, 也是生态道德上的沦丧。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要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 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 ”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 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 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强化公民的‘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 【 4】说 得很切实际。
结束语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站在新 时代的前沿阵地,文我们必须高瞻远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进步,是我们当仁 不让、义不容辞的重要的时代任务。因此,以崇高的个人道德、社会道德、生态道德去推动和 谐社会的建设,以道德的进步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以有效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自律意识和责 任意识,从而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增加原动力。和谐社会的建成又以崭新的面貌给人们的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我们坚信,凭借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在党的领导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 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人人遵纪守 法、德馨四溢、和谐美满的中华民族将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 1】 2005年 2月 1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 2】 2006年 3月 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 组讨论时提出
【 3】约翰 .W. 伯克 ,英国学者
【 4】**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的讲话
致谢 感谢海南大学 ,给我们大一新生这样的机会,尝试着去写论文,锻炼我们的逻辑 和思考能力;也感谢我们的杨老师,陪我们走过大一的上半个学期,衷心感谢!
作文二:《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1000字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摘 要]在道德不断进步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道德建设, 同时道德建设又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保证。 当下社会的道德状况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加 强道德建设。
[关键词]道德;社会和谐;现状;措施
1 引 言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一个社会处于怎样的状态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的人, 而人 之为人的标志之一又是道德, 因而,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 更进一步说即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 素质, 没有个人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 因 而在道德进步的条件下, 我们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必须从道德建设做起, 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必然的要求。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初期
2.1 公民道德素质的差距
现在社会的公民道德普遍表现出 “ 道德不在场 ” 的现象, 人们普遍有意识地对 道德采取不作为的态度, 从而有着不作为的行为。 在职业道德方面, 一些人忘记 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比较有名的 “ 范跑跑 ” 事件;为了实际的利益,人们追求或者 本能地去应和非道德的生活, 对他人缺乏道德关怀, 对自己放弃道德责任, 比如 有名的 “ 三鹿奶粉事件 ” ;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德的 “ 不在场 ” 也随处可见,在城 市之中,到处可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车辆乱停乱放、行人 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越道路, 胡乱涂鸦、 乱贴广告, 破坏公共设施等不道德行 为;在社会生活中,传统美德与家庭美德也出现了 “ 不在场 ” 的现象,我国的传统 美德、家庭美德中的提倡夫妇有情,但现实生活中 “ 婚外情 ”“ 包二奶 ”“ 小三 ” 屡见 不鲜,家庭美德受到严重冲击。
2.2 诚信的缺失
诚信的本意是指对人诚实守信, 诚信是相通的, 诚表现为真诚、 诚实、 诚恳, 主要讲的是个人内持品德;信体现在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主要讲的是人际 交往的行为准则。 诚信合起来讲的是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规章制度, 并 按这些规范行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感受市场经济的力量、 效率和优势的同时, 却不能不为其间的无序和失信现象而苦恼、困惑甚至愤怒。
作文三:《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3300字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题目名称: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1班
姓 名:刘振宇
学 号:20111613310015
评阅教师:
2011年 12 月 日
道德进步和社会和谐
【摘要】 和谐社会是全面的和谐,是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和社会和谐“四位一体” 的和谐。 而推进文化和谐和社会和谐, 必定要突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着重以推进道德 进步为视角来阐述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美德;道德;现状;和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 从古时所常言的 “和为贵” 、 “和而不同” 到现今我们所致力构建的 “和谐社会” 无一不展现了中华人民所孜 孜以求的美好社会。 “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 一种美好的社会 理想, 即形成全体人 们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的社 会。 进入 21世纪后, 中共中央多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 个道德程度很高的社会,因此,推进道德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过程。 一、说到道德方面,首先应该谈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爱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 国忧民的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 从爱国主义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到近代无数为捍卫祖国抛头颅,撒热血的青年才俊。 “爱国主义”薪火 传承,在历史的验证与沉淀下,凝聚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二)仁爱
我们所知晓的“仁”的概念大都是源于孔子,其实, “仁”的概念早在 孔子之前就已经出现。春秋以前人们一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 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仁”发展成为系统 的学说。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丰富,《孟子》:“仁者
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进一步的 阐述了“仁爱”,并且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敬爱他人。这样自己才会得到 尊重,受到爱戴。若大家都可以相敬、相爱,那社会必定和乐美好。
(三)自强
中华民族同样是一个自强不息, 自力更生的民族。 古代中国人民凭借着 自己的智慧与辛勤的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时间推移到近代中国,西 方列强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届时,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并且在清 朝的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策略,固步自封,以“天朝上国”自居。 而在西方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封锁许久的大门之后,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而饱受欺压的中国人从未放弃自立自强的机会。从康有为、 梁启超发起的 “百日维新” 到义和团运动, 即使是封建统治内部也发起了 “洋 务运动”并打出了“自强” “求富”的旗号,再到后来的辛亥革命。全国上 下各个阶层都在全力以赴。
1921年, 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并带领全国人民 历经千辛万苦,付出了血的代价最终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走上了一条自强之路。
(四)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 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 金。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要守诺、践约、无欺,就 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 虚作假。中国历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诚信,崇尚诚实无欺,言行相符。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认为人若不讲信用 ,在社会上就无 立足之地,什么事 情也做不成。诚信是一种人人必 备的优良品格,一个 人讲诚信,就 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 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
不讲诚信的人 ,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 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二、现今社会道德现状
(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从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出,社会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并且由 此牵引出来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在这几年来从未断歇过。近期,长春市又报 道出了市民引用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饮品而出现中毒症状。 这些 “问题商品” 的生产商销售商当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从道德的层面出发,我们也应 该有所反思。
商人经营买卖,应该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各企业要严格遵守“公平、 正义、诚信、道义”的商业原则,讲信誉、守信用,不造假、不欺骗,平等 参与市场各种项目、业务的公平竞争;严格依照合同办事,恪守合同各项约 定,不得弄虚作假。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经商之本。
(二)官二代、富二代现象
“李刚事件”使官二代、富二代走进公众视野,并且引起各种热议。之后 又出现了“李双江之子”事件。
在“李刚事件”中,肇事者李启铭酒后驾车肇事,并且还口出狂言,对 生命的冷漠无视,触痛了社会的道德基准。在网络上所爆出的富二代、官二 代招引了大批的网友批评指责。诚然,像李启铭这样的官二代不懂得自力更 生,自强不息,仗着父辈的荣耀招摇过市,实在是可叹也应该受到谴责。这 也是与我们传统美德——自强格格不入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官二代、富 二代并不是“寄生虫”标签,也有些二代自身素质高,能力强,自己自食其 力。
(三)公交让座
尊老爱幼, 爱护弱小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这也是可以从很细微处见真 章的。公交车上都张贴有请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标语,公交广播也在时时的
广播。仅仅是让个座位给需要的人,这样的举手之劳,笔者却目睹过有人面 对站在自己面前的白发老人,大着肚子的孕妇视若无睹。每每见此情形我都 不禁会想,那些不愿意去帮助别人的人,可否想过,当他们老去当他们身为 人父人母时也可能会得到别人的关怀与帮助。 “爱人者,人恒爱之”若人人 都自顾自的,那么社会将是多么的冰冷。所幸,公交车上让座的人还是占大 多数。不过,那小部分的人还是需要自己反省,自我鞭笞的。
三、推进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和谐社会的重大影响
(一) 促进社会更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公民道德无疑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精神基石,也是精神动力。道德价值观对和谐社会 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 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 才能互相谅解、 形成共识、 疑结意志和力量、 协调行动,步调一致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推进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 道德素养,人民相亲相近,互助互利,这诠释了和谐社会的真谛。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看,必须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因为在构建和谐社 会的过程中人是最为活跃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些都需要人来起到主 要的作用。因此切实加强推进道德建设,提高作为主体的人的素质才能真正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道德建设要求人们讲 诚信,这就为市场的运行,企业的竞争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市场经济 离不开诚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诚信度的高低已经成为所有市场 主体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 入和完善的今天,经营什么、怎样经营等由经营者自主决定,与谁合作、怎
么合作、合作的目标和方向等也由经营者自主选择。这就需要企业相互间、 企业与消费者之前都要诚信,这样经济市场才会更加稳定和谐。
(三)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谐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 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而中华文化发展 到了现在,又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新概念。和谐文化,尊重孔夫子的“和而不 同” 的传统, 实现民族自尊自信; 同时广泛开拓我们的文化资源与文化理念。 面对古今、中外、城乡、东西、南北??多地域多民族多学派的文化潮流, 和谐文化的前提是文化和谐,而 加强道德建设 可以避免文化上的门户之见, 调节可能的文化冲突,开展郑重的良性的文化批评。
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文化 创新与文化整合。
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全方位辅助和谐社会的创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 它使得这个社会更加安定,人民之间更为礼让,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带入一个 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论语》 《孟子》 《和谐文化》
作文四:《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3400字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摘要:
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一脉相承,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 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加强社会的道德教育并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因此道德进步对和谐 社会至关重要。
关键词:道德、和谐、发展、社会主义
当今社会, 经济高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物欲横流。 然而整个社会的 道德水平却不见提高, 道德泛滥问题日益凸显, 前有南京 “彭宇案” , 后接 “带套不算强奸” , 最近又有佛山“小悦悦事件”等等,此类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个 社会怎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哪了?的确, 我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 不需要再担心吃 饭问题了! 而这个社会呢?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道德层面发生了剧烈震荡, 我们 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和谐, 这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背道而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似乎成反相关的关系了。发展、道德、和谐到底又是 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的社会又会变成怎么样的呢?
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当今道德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已经刻不容缓。传统 似江河之水, 又似生命之流, 它是一个民族时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虽然其中 也有很多落后保守的成分, 但其精华部分, 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成为一个民 族迎接新的调整、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 5000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 富。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 风俗习惯、 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 的体现, 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实践经验的总结、 概括和提炼。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 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它像一块永不腐蚀的“胎记” ,是中华民族身 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 构建, 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得道德修养。 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滋润, 能够化为个人价值选 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 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成为个人成 长成才的重要推动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高个人道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的的优良传统道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道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更能为广大群众提 供更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更能是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促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 能够是爱 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形成适应时代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 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道德, 加强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 内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统, 从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 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 以促进中 国的道德进步和社会和谐。
加强舆论宣传和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和要求。 道德进步的作用, 是通过人们关于 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文明与野蛮等的 认知、评价从而影响、调节、教育、预测、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而实现的,所以一方面,必 须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另一方面, 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惩防体系, 坚决反 对、 排斥不道德的行为和错误观点。 良好的政治制度和宽松的政治关系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 的支持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 新闻导向和大众传媒、 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 对道德建设有 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良好的舆论、 文化环境和气氛激励着人们积极向上, 追求真善美 ; 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辨别是非, 抵制假恶丑, 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提高个体素质, 以每个人的文明行动来引领文化思潮,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以文化来带动道 德,促进社会进步。
加强全社会的道德教育. 深化国民对社会和谐的理解。 既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道德化的社 会, 那么一方面要加强社会成员道德教育, 塑造和谐社会所必须的道德品质; 另一方面要深 刻认识和谐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成员各 安其份, 各司其责, 社会就会趋于整体的和谐状态。 而社会和谐又会给个人全面发展创造出 良好的机遇和更为宽广的空间。 一旦人们对 “和谐” 有了更本质和自觉的认识以后. 就会成 为一种道德需要, 上升为信念, 社会成员就会产生为之共同目标奋斗的凝聚力。 因而, 我们 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 如目前正在持续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 就是 要通过道德教育形成一种文化精神熏陶、 教化的浓厚氛围, 感染和激励、 约束和引导个体深 化、 更新道德评判与角色认知的价值尺度. 从而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精神文明体系的构建打 下厚实的基础;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有为实现社会和谐而不懈努力的责任意识和自尊自爱的 强烈的责任感,由此而生成许多优良品质,比如责任心、正义感、诚实守信、宽容心甚至必 曼的自我牺牲精神等等. 社会是个体的集合, 群体社会的生命力强化和培养个体的责任意识, 最基础的前提是要承认并极力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存的尊严。和谐的社会必须使人人 “感知自我” ,懂得珍惜自身之于世界的独特价值,学会在社会的角色认知和他人的话语评 价中成长自我的人格。接下来才能“感念他人” ,以和谐宽容的心态、以对宇宙万物的体认 和个体生命的尊重、 以对快乐和信仰的承诺来进行言语行为的交际, 发挥个体最大的主观能 动性,为和谐社会添加最为厚重的注解。
整个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 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国民的道德建设关系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及国家实力的增强, 有 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创造力和发展力, 有利于增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有利于 增强综合国力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每一分子的参与, 国民道德进步就是 社会进步。 如果说人的道德素质卑俗、 低劣、 消极、 落后, 那么, 我们就不能设想人、 自然、 社会的和谐,更谈不上我们的社会将如何进步、发展,何止是社会和谐。时代发展着,社会 进步着,作为一个“社会人” ,他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追求应该是永不停步的。只有这样,我 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我们对和谐社会的期望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华民族从能从新崛起,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拿破仑曾经说过; “中国暂时只是一头沉睡的雄师,一旦醒来,它将会 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的确,我们中国正在慢慢醒来,道德进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国民素质的提高, 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和谐社会形成的日子也正慢慢的向我们走来, 中国 这一头雄师将让世界各国另眼相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国民加强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表现为道德主体自觉地约束 和控制与道德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 是一种自主、 自愿、 自决的活动, 它体现出一种深刻的 理性精神。 道德自律性更高地体现了行为主体的道德需要、 高尚意识和自由选择。 通过自律 活动, 人们会将道德规范的外在必然性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性. 把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道 德需要, 从而主动地去遵守道德规范。 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 不
错, 人类精神自律的增强则表现为道德的进步, 而和谐社会正需要这样的自律, 因此这就要 求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加强自我意识、 国家意识, 用自己的努力, 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也影 响和带动他人,公共创造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 道德的进步与社会和谐是相统一的。 道德社会不仅是每一个时代 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追求。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追求理想人格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国民 信念的建立, 每个国民都要树立正确的和谐社会观念, 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等一系 列的和谐观念都应深深刻在脑海之中,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对物质有 能动作用。 因此我们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
参考文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我的修养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作文五:《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3500字
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摘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在道德 进步与社会和谐上。本文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助人为乐” , “诚实守信” , “敬业奉 献” 等道德问题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论证了当今社会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得出了促进全 体社会成员道德进步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
【 关键词 】道德;和谐社会;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引言
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问题之后,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 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 出新任务新要求。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 入发展,社会矛盾、思想困惑、价值冲突不断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 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 “助人为乐” , “诚实守信” , “敬业奉献”等中 国的一些传统道德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目前, 我国迫切需要创新公民道德 建设实践方式, 用先进的道德理念来引领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并以此推动科 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它是我们每个人所具备, 甚至所必备的良 心,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 总会有老幼病弱, 鳏寡孤独和遇到天灾人祸的受难者需 要帮助, 这就要我们相互团结, 相互帮扶, 只有这样才会使人们感到人世间的体 贴和温暖,产生力量的信心去战胜困难。
其实助人为乐道德精神不仅仅关系人性品质,也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就是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 而幸福感就源于助人为乐 这样的道德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许多道德模范或扶危救贫,或志愿服务,
或捐资助学, 以各种方式和力量对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 在财力物力援助的同时, 也带给人们最宝贵的情感动力和心灵温暖。 但不乏也存在一些不明是非、 不知荣 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人生观和社会现象。
自从 2006年“南京彭宇案”效应事件之后,中国社会中发生了很多的类似 案例,甚至在社会上许多人开始支持“不敢扶,扶不起”的观点,这无疑使得社 会变得更冷漠,人与人之间变得更互不信任。果不其然,当“南京彭宇案”还在 人们的脑海中打转时, 更加震惊社会的 “小悦悦事件” 发生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个病态的社会正在传染着每一个社会人, 这个无辜的孩子最终成了这个病态社 会丑恶行径的牺牲品。 再想想因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三名长江大学学生, 有谁不 为他们感到惋惜, 有谁不为他们感到痛惜, 又有谁会想到渔船老板竟会冷漠到如 此地步。 “钱不到, 不救人。 ” 难道上下五千年泱泱华夏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 优秀传统就要一点点泯灭吗?中国人最讲究的 “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以善小而不 为”的育人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吗?我相信,我们都不期望再有此类事件发生, 我们都希望社会上还是有更多乐于行善的救助者, 人人给予, 人人奉献, 人人都 有可能获得道德的回报。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在中国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的同时, 同样也应该加强软实力的建设。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 一致 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格外引人注意。 全会认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就是要着 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 发展, 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 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 局面,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而实现上述 这一切的基础, 全在于全国人民如何践行与发展助人为乐道德精神。 这种精神对 于国家发展的道德力量就在于, 它使社会人际关系和谐而温暖, 在精神关爱与互 助氛围中是社会更加凝聚和整合。 在今天和谐中国和人民幸福的指数构建中, 我 们很需要助人为乐这种体现人类美德和中国特色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愿 “予人玫 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在社会中生根发芽,郁郁葱葱。
二、诚实守信
孔子曾在 《论语·为政》 中说道:“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 对于个人来说,
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 又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 更是一种崇高 的人格力量。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养起诚信的道德素养, 其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能协调, 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 融洽 相处, 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因此, 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 身之本,社会和谐之基础。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 “仁义礼智信” , 诚信是五德之一, 占有重要地 位。 但是, 过去的诚信主要是在小范围内形成的, 失信行为的空间受到限制。 而 今,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诚信,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下, 使人的交往 范围无限的扩大, 这也就为失信者甚至恶意作伪者扩大了生存空间。 企业正常的 经营与管理、商品的流通、市场的繁荣、金融结算、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人际 交往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诚信。而目前在诚信方面的缺失已经造成群众的不满, 广大群众成为了不诚信行为的受害者。
在近些年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能经常见到关于诚信的问题。 其中, 尤为突出 的就是商品诚信问题。自 2008年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发现有化工原料三聚氰 胺后, 包括蒙牛、 伊利、 光明、 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被检出三 聚氰胺, 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重创 “中国制造” 商品信誉, 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 乳制品的进口。 之后, 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商品诚信问题接踵而至。 “瘦肉精事件” 使得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信誉扫地, 人们对肉类市场产生戒备 之心。台湾“塑化剂事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经调查,几乎 99%抽查的血样样本中都含有 “塑化剂” , 致使台湾家长人心惶惶, 对市场信誉彻 底失去信心。 还有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事件, 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反而影响 程度逐渐加深, 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很好鉴别地沟油的方法。 地沟油已经一 天一天向我们逼近, 我们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这不得不让我们对 食品安全问题打上一个问号。我国一年一度的“ 315打假晚会”关于商品诚信的 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 是信誉的竞争, 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 产品总 是有生命周期的, 而信誉的生命力和道德的感召力则是无限的。 “民无信则不立, 官无信则不威” 。我们坚信,一个诚信的政府必定能引导一个诚信、文明、和谐 发展的社会。
三、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 每一种职业对于社会 的发展和繁荣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所以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 做 好本职工作, 敬业守职, 就是在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每个人都向 往生活在具有正义精神的和谐社会中, 而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 就需要每位社会 成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像袁隆平、 王顺友、 余锦柱那样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道德模范无疑是令 我们敬佩的, 而那些因玩忽职守导致人民群众利益受损的职员是社会所不能容忍 的。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 但是对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 只有那些爱岗敬 业的人, 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 不断地钻研学习, 一丝不苟, 精益 求精,以求不断进步,才可以苟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 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极大的贡献。 因此, 社会要大力宣传敬业奉献道德模 范的感人事迹,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以发挥好道德模范的道德示范作用和 道德价值传递功能。
小结
道德进步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加快我国的道德建设步 伐, 重振道德信仰, 把法制和德治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真正和谐。 而 社会和谐了, 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地就有相应的提高。 总之, 道德进步是社 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也反作用于道德进步,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 [N],北京日报, 2011-8-15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 2011-10-27
作文六:《道德进步与和谐社会论文》3800字
道德进步与和谐社会
摘要:本文从道德的定义出发,分析其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提出了提升道德的一些途径。
关键字:道德的定义 和谐社会 关系 途径
(一)道德的定义
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道德也融入社会各阶层、各个行业。其表现形式也有 明显的不同, 甚至涉及到每个人的不同场所、 不同时域的待人处事。 因而, 道德 的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迫使人们行为规范因事而异、 因人而异, 即需要社会大众 共同的行为规范,也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不同行为规范。
世界上永远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不同的人对道德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对道 德也就有以下几种定义:1、精神和理性说。黑格尔的道德是主观意志法,是客 观精神争取自由的表现。 2、消费生活说。费尔巴哈的道德是生活的基础也就是 道德的基础。 3、个人利益说。 18世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4、马克思主 义伦理学的道德。 认为经济关系决定道德,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阶级道德是从一 定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道德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对利益关系能动作用, 从 个人对他人、 个人对于整体的利益关系上反映和调节人鱼人之间的关系。 但在中 国有这样的定义, “道德属于理学研究对象,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作为伦理学研 究的道理, 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以及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 动的总会;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可以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 传统习惯、 社会舆论维持并发挥职能作用的社会现象。 ” (选自 《中国百科大辞典》 ) 对本人来说, 我更倾向于后两种, 它们都谈及了道德是人与人, 个人于集体的关 系, 并非是单独的从个人利益出发, 道德是人与公众、 社会, 甚至国家的利益都 有关系。每个人利益的交集,也就成立集体的利益;每个人善良的意识的交集, 也就成了社会道德。 从推动集体利益的角度, 反过来激励个人的那种善就是道德, 它无形,只是我们的一种意识,一种为集体、社会 、国家向善发展的意识。 (二)道德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以良好的公民道德支撑的, 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没 有良好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 社会和谐便是一纸空文。 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道德。 **主席也明确的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 信念, 没有良好 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的。 ”这阐明了公民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 以及人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 它们都是 以一定价值观为起点, 依托于价值层面的和谐, 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影响并引导多样化的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准, 对多样化的价值观进 行分类、 整合, 形成公众共有的善恶观念。 协调社会各方层次的利益关系, 共享 发展成果。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上, 使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人际关 系得到进一步稳固,使公众素质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铺好路,打好基础。 (三)提升道德的途径
发展是无法阻挡的, 但人们的观念、 观点和概念, 也在不断的变化, 以句话,
人们的道德意识也在随着这种发展在不断变化、 更新。 向好的方面发展, 当然是 我们都希望看到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 又有谁 能预测并阻止它走上歧路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 道德如此重 要, 提高了道德水平, 不就可以促进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了吗?那我们为何不降低 道德的底线, 社会道德水平不就高了吗。 不加细想, 看似有道理, 但里面却是危 机四伏。我们就来做一个假设吧!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一夫一妻制是遵守道德的, 那我们就放低道德底线, 那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也就成了一种平常, 即是符合道 德规范的,也许你会这样认为,那一夫、一妻就得到了个人的利益。不错,也是 如此。但你想过没,如果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成立,它会给集体、社会、国家带 来多大的灾难。 首先, 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 那需要多大的开支, 那一夫或一妻 又何以来获得这些开支, 这就有可能成为他或她犯罪的根源, 不就给社会带来了 更多的麻烦吗?其次, 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使社会上的男女平衡被打破, 说轻一 点, 一部份人会找不到配偶, 也就少了心与心的交流, 使得自闭症发病提高。 由 于缺少与自己配偶的交流, 也就少了一个人提醒他遵守道德规范; 说重一点, 由 于没有配偶, 使得他认为社会对他不公, 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也是有可能的。 而 且男女性别的不平衡, 还会影响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最后, 这种只顾个人利 益不视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本来就不道德。换句话说,就是用私人的利益 来掠夺集体利益的行为, 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不道德的行为, 从而也就使我们本 应该和谐的社会, 变得不和谐。 因此, 这种想法是对欲望的以种放纵, 换而言之, 就是让不道德变成道德, 让欲望更加肆无忌惮的侵蚀我们善良的心, 破坏社会的 和谐。因此,这种想法是万万不可行的,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
难道我们就没办法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吗?俗话说:“方法都是人想出来 的。 ” 仅管我们不能让别人做到遵守道德规范,但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从小 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1)努力学习道德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修养首先要学习先进的道德理论, 提高修养的道德认知水平, 分清正确的价值观和错误的价值观, 这样才能帮助人 们进行正确的道德修养。在 2001年 10月 24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中提出了 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 “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 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包含了我们党 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有着鲜明的特色, 既涵盖了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 又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它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 则,是每个公民讲德、修业、立身之本,当然它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该真正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深刻含义,使之真正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内 心, 落实到具体的道德行为上来。 在认真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 我们还要努力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 积极进行文化素质的修养, 在人的素质中, 文化素质是一种基 础性的素质,文明、理智、高尚总是同知识,文化相联系的;不明事理、粗俗、 野蛮总是和愚昧、 无知, 不学无术相联的。 学习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 并引起自 己内心的思想反省,才会培养起自己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
(2)重视修养中的 “ 内省 ” 功夫。内省即对自己的内心的省视,修养者要经常 在内心省察自己的言行, 对照道德标准, 坚持正确的, 及时改正错误的。 如果只 学习而不内省, 学习的道德知识便会束之高阁, 难以产生品德上的提高; 只有内 省而不学习, 便如井底之蛙, 不可能获得新的道德认识, 也难以达到高尚的精神 境界,因此,在学习的同时,更应重视内省,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社会实践,学思
结合, 对照道德标准, 勇于解剖自己, 省察自我弱点和错误, 不断提升自己的道 德境界,求得新的进步。
(3) 重视立足当前, 循序渐进。 优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并非一蹴而就, 而 是逐渐积累的结果。 道德修养要不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日积月累, 持之以 恒,才能养成大德。在道德修养中,只有不弃小善, “ 勿以善小而不为 ” 才能积成 大善。这就是古人荀子讲的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加强 道德修养,我们应该 “ 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 ,精心地培育自 己心中开始萌发的社会主义道德幼芽, 使之长成精神文明的参天大树。 小善的积 累, 可以强化人们从善的观念和意志, 可以形成人的美好的道德感情和行为习惯。 (4) 要把 “ 慎独 ”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慎独 ” 是指人们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 的情况下, 也要谨慎从事, 严格要求自己, 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它强调了道德 影响内心信念的作用, 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的精神, 指出了一个人自 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意义。因为,当一个人独处之时,没有任何外在力量的监督, 最容易放松道德规范的约束, 最容易放纵自我言行; 而此时此刻, 一个人内心深 处的念头, 最细微的举行和最隐蔽不为人知的行为, 也是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灵魂 状况。 作为一个大学生, 作为一个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青年, 应经过长期的 艰苦的锻炼,努力做到 “ 慎独 ” 。为此,就不仅要 “ 慎思 ” ,而且要 “ 慎言 ” 、 “ 慎行 ” ; 就不仅要从 “ 隐处 ” 下功夫,而且要从 “ 微处 ” 下功夫,使道德修养真正成为自我的 内在要求。 总之, 加强道德修养, 对我们每位大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需要我 们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过:“ 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镜 框中的那个人, 如果你感到害怕, 那么你一定有愧在心;如果你感到自豪, 那么 你就做了一天真正高尚的你。 ” 对啊,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道德修炼得 如何,或许,成功就在那块镜子的背后!
作文七:《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8600字
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作者:林子琦
摘要 :本文就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作初步探索和分析,主要从如下 几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1. 从道德进步本身
2. 从和谐社会的需要
3. 道德进步于三方面:个体道德进步,社会道德进步,生态道德进步
4. 从道德进步对社会和谐建设的推动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助人为乐,诚实守信, 敬业奉献
关键词 :道德进步, 社会和谐, 战略任务,道德进步对社会和谐的推动,助人 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 顺应国内国际 形势的变化,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并结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 发展的利弊,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来 的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战略任务。 而在在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过程中, 探索思想 道德的宣传、 普及和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 育, 促进思想道德进步, 无疑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 完善的今日, 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在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上,“助人为 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道德问题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道德的进步会 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和谐社会的实现也少不了道德进步作支撑, 并且社会的和谐 必将给全民的道德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 从道德进步本身看问题
1 .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 , 是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从大局出发作出的 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总的来说,它适应了国情,是符合民心、也是人心所向的。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独当一面地发展,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 道德进步能提 供强大而有力的支撑, 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要砝码和重要精神武器。 **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是否长 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中, 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2】 。 由此可见,道德进步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和谐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和谐社会有其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规范的社会, 是人与人、 人与自然, 以及人与社会相协 调的社会。 社会和谐是全面系统的和谐, 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 又要达到人与 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格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 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 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 步,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这就需要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 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进步。 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 整个国民道德素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除此, 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 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定胜天,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科学的,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才是爱护 自己。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这也是它 的内在要求。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核心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只有人发展好了,道德进步了,社会才会和谐。人 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而和谐社会的实现必然通过社会发展来达 到,提高人的综合道德素
质就成了关键所在。 归根到底, 人的道德通过素质来体现。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 定了他道德水平的高低。 生产力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在现实的生产力中, 最
重要的是人的素质。 因此, 人的素质越高, 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 就精神产品, 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改善, 就越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 的条件。反过来,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高,社会就越和谐,越能 为人的得道德进步提供重要保障。 因此, 社会的和谐需要高素质人才, 总的来说 还是需要道德素质高的人才。 促进国民道德素质的进步, 推动国民道德水平提高, 本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和谐社会的需要看问题
1.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和谐。**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缩小 收入差距, 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社会矛盾,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其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达到共同富裕, 最 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 需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 想道德素质, 促进思想道德的进步。 在思想道德的建设过程中, 社会成员可以增 强爱国情感, 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增强社会凝聚力。 通过道 德修养,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有助于人们在多元的文化 背景中选择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 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自己的理想追 求, 从而支持并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这一进步过程中形成较为全面的思 想道德意识。 规范人们从小事做起,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倡导集体 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心怀祖国、集体、他人的意识,懂得为 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只有促进思想道德进步,才能使人更好地融入自然、社会, 学会更好地处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 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一起抓。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 质基础,又以和谐社会的建设来推动社会道德的进 步。
3.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律有时相悖,但在治国的同时,两者缺一不可,即“以德治国”和 “以法治国”相结合。因此, “以德治国”是 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内容。一 个社会的和谐运转, 必须要有秩序和法制作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说, 社会的和谐 直观地表现为良好的秩序,包括良好的公共秩序、生活秩序、经济秩序、政治秩 序。这些秩序一旦被打破,社会就会不安,一片混乱,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了。 不可否认, “依法治国”确实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它可以为社会的和 谐提供制度保证。 “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一个国家,仅仅 依靠法制来治理国家是不够的, 它必须还得有道德来约束, 也就是 “以德治国” 。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的,道德与法 律一样, 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 道德是软约束, 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是 依靠人的内在的约束作用, 它能把客观的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自己的 需要,能使人做到在无人监督、无人要求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准则,扬 善抑恶,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法律还尚未健全,腐败、犯罪、邪恶仍然还在肆无忌惮地上演, 造成社会很不和谐。 法律不是万能的, 针对某些钻法律空子的行为, 必须得通过 道德的力量来约束。 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树 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才是治本之策。次外,法律再缜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进而道德力量再次突显。道德作用极其广阔,几乎涉及到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 正如英国某学者【 3】说的:我么们都是不可避免的道德存在物。是的,道德渗 透于人们的思想、 行为甚至人格中, 可以解决许多其他规范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 如:有些人职业行为消极,职业态度冷淡,不讲诚信,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与帮 助,缺少宽容和理解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法律肯定无法解决,只有通过 道德的约束来化解, 社会成员思想道德进步了, 社会风气好了, 这些现象才会逐 渐减少和消失, 从而社会和谐才有可能。 思想道德越进步, 人们的道德水准就越 高, 违反法律的人则必然少, 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扫除了很大一部分障碍。 由此可 见,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德治的意义同样的非凡与无可取代。在道 德层面来讲,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使“以德治国” 得到贯彻落实,社会才会和谐。
三.道德进步于三方面着手
(一)个人思想与言行协调 个体道德进步
个体的道德进步需要培养诚实、信用、合群的品格,坚韧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 健康, 努力进取的精神; 个体道德的进步需要培养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思想, 勤 奋踏实, 锐意进取; 个体道德的进步需要个人与时俱进地武装自己的头脑, 培养 独到真实的思想; 个体的道德进步需要靠思想与言行, 靠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来达到。 平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热心的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 注意为 人处世的细节, 不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全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要使自己的思想与 言行相协调。努力做一个知行合一、言出必行、表里如一人。不去刻意做作,不 去阳奉阴违,不去表面搞一套,背地里又令行一套。
(二)社会协调 社会道德进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这就使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 国家制度、 政策无法深层次解决这一问题。 这涉及到社会道德层面, 需要用道德机制来解决。 “先富帮带后富” ,这是国家提出的鼓励性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实 现社会和谐。这一提出并没有写入法律,也没有强制要求社会成员非得这样做。 可往往有些人,自己的腰包带鼓起后,却并没有记得自己曾经也“穷”过,堂而 皇之就忘记去帮助后面广大的还没有富起来的穷苦的人们。 也许, 法律无法制裁 他们, 但道德绝不能容忍这种背信弃义的的行为, 他们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总有 那么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扰乱了这种平衡机制, 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社会道德进 步涉及方方面面, 只有把生活方面的细节做好, 把小事做好, 才会促进大方面的 和谐, 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如果人人都能一心向善, 也就没有了罪恶与邪恶; 如果人人都能以身作则,就不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歪风邪念恣意横行 ; 如果人人都多一份互助与关怀, 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大爱无疆; 如果人人多一份奉 献精神, 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 如果人人多一份公德心, 多些慈善的 善举,就不会有那么多穷苦的孩子上不起学。所以,多站在社会的角度想问题, 多一份爱社会的心,社会也许就会不一样。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道德进步
人类的一切活动, 都必须遵循自然界变化发展的规律。 人类是万物之灵, 但并不 是万物之神。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就必须得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
律办事。如果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无度地索取、掠夺、破坏,那么最终遭殃的 人类自己。届时,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从“道德”的观点看,不仅损害他人 和集体的利益的思想、 行为是不道德的, 违背自然万物的生存规律, 破坏生物圈, 造成生态失衡与物种灭绝也是不道德的。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生态破坏使人们 丧失大量的生存空间, 并由此产生大量的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 这最 终归咎于人们的道德缺失和沦丧。如果让温室化、沙漠化、水危机、森林减少、 土壤盐碱化、气候异常等现象愈演愈烈,人们的生存尚成问题,还谈何“和谐社 会?还有些地方官仍然只用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经济发展, 而忽略了子孙后代的 可持续发展。他们认为,为官一任,盖大楼、修马路、才是他们看得见的政绩, 而生态保护则是看不见的政绩。 这种思想不仅是官场上的道德沦丧, 也是生态道 德上的沦丧。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 全的环境污染问题。 ”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呼吸新鲜 的空气, 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强化公民的‘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对于构 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 【 4】
四、从道德进步对社会和谐建设的推动上主要从三个方面看
(一)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它是我们每个人所具备, 甚至所必备的良 心,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 总会有老幼病弱, 鳏寡孤独和遇到天灾人祸的受难者需 要帮助, 这就要我们相互团结, 相互帮扶, 只有这样才会使人们感到人世间的体 贴和温暖,产生力量的信心去战胜困难。 其实助人为乐道德精神不仅仅关系人 性品质,也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让人民 群众有幸福感, 而幸福感就源于助人为乐 这样的道德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许多道德模范或扶危救贫,或志愿服务,
或捐资助学, 以各种方式和力量对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 在财力物力援助的同 时, 也带给人们最宝贵的情感动力和心灵温暖。但不乏也存在一些不明是非、 不知荣 辱、 不辨善恶、 不分美丑的人生观和社会现象。 自从 2006 年“南京彭 宇案”效应事件之后,中国社会中发生了很多的类似 案例,甚至在社会上许多 人开始支持“不敢扶,扶不起”的观点,这无疑使得社 会变得更冷漠,人与人
之间变得更互不信任。 果不其然, 当“南京彭宇案”还在 人们的脑海中打转时, 更加震惊社会的 “小悦悦事件” 发生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个病态的社会 正在传染着每一个社会人, 这个无辜的孩子最终成了这个病态社 会丑恶行径的 牺牲品。再想想因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三名长江大学学生,有谁不 为他们感到 惋惜,有谁不为他们感到痛惜,又有谁会想到渔船老板竟会冷漠到如 此地步。 “钱不到, 不救人。 ”难道上下五千年泱泱华夏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 优秀 传统就要一点点泯灭吗?中国人最讲究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 为”的育人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吗?我相信,我们都不期望再有此类事件发生, 我们都希望社会上还是有更多乐于行善的救助者, 人人给予, 人人奉献, 人人都 有可能获得道德的回报。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在中国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和军事 实力等硬实力的同时, 同样也应该加强软实力的建设。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 十七届六中全会中,一致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格外引人注意。全会认为,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就是要着 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 发展, 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 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人民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 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 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而实现上述 这一切的基础,全在于全国人民如何践行 与发展助人为乐道德精神。这种精神对 于国家发展的道德力量就在于,它使社 会人际关系和谐而温暖,在精神关爱与互 助氛围中是社会更加凝聚和整合。在 今天和谐中国和人民幸福的指数构建中,我 们很需要助人为乐这种体现人类美 德和中国特色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愿“予人玫 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在社会中 生根发芽,郁郁葱葱。
(二) 诚实守信
孔子曾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对于个人 来说, 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 又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 更是一 种崇高 的人格力量。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养起诚信的道德素 养, 其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 平等友爱,融洽 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因此,诚信是一
个人在社会上的立 身之本,社会和谐之基础。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 “仁义礼智信” ,诚信是五德之一,占有重要地 位。但是,过去的诚信主要是 在小范围内形成的,失信行为的空间受到限制。而 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道德 基础的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使人的交往 范围无限的扩大,这也就 为失信者甚至恶意作伪者扩大了生存空间。企业正常的 经营与管理、商品的流 通、市场的繁荣、金融结算、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人际 交往的许多方面都离 不开诚信。而目前在诚信方面的缺失已经造成群众的不满, 广大群众成为了不 诚信行为的受害者。 在近些年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能经常见到关于诚信的问题。 其中,尤为突出 的就是商品诚信问题。自 2008 年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发现 有化工原料三聚氰 胺后,包括蒙牛、伊利、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 家的奶粉都被检出三 聚氰胺, 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 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 乳制品的进口。之后,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商品诚信问题接 踵而至。 “瘦肉精事件” 使得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信誉扫 地, 人们对肉类市场产生戒备 之心。 台湾“塑化剂事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 响更是不可小觑,经调查,几乎 99%抽查的血样样本中都含有“塑化剂” ,致 使台湾家长人心惶惶, 对市场信誉彻 底失去信心。 还有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事件, 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影响 程度逐渐加深,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 很好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地沟油已经一 天一天向我们逼近,我们不知不觉中就 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不得不让我们对 食品安全问题打上一个问号。我国一 年一度的“315 打假晚会”关于商品诚信的 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未来的竞争是 品牌的竞争, 是信誉的竞争, 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 产品总 是有生命周期的, 而信誉的生命力和道德的感召力则是无限的。 “民无信则不立, 官无信则不 威” 。我们坚信,一个诚信的政府必定能引导一个诚信、文明、和谐 发展的社 会。
(三) 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 每一种职业对于社 会 的发展和繁荣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所以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 做 好本职工作,敬业守职,就是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每个人 都向 往生活在具有正义精神的和谐社会中,而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需要每
位社会 成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像袁隆平、王顺友、余 锦柱那样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道德模范无疑是令 我们敬佩的, 而那些因玩 忽职守导致人民群众利益受损的职员是社会所不能容忍 的。工作本身没有贵贱 之分,但是对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只有那些爱岗敬 业的人,才会在自己 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 求精,以求不断进 步,才可以苟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 才有可能为社会 为国家作出极大的贡献。 因此, 社会要大力宣传敬业奉献道德模 范的感人事迹,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以发挥好道德模范的道德示范作用和 道德价值传递 功能。
结束语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站在新时代的前沿阵地, 文我们必须高瞻远瞩。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促进公民道 德进步, 是我们当仁不让、 义不容辞的重要的时代任务。 同时 道德进步也是我国 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只有加快我国的道德建设步伐, 重振道德信仰, 把 法制和德治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真正和谐。 而社会和谐了, 人们的道 德水平自然而然地就有相应的提高。道德进步是社 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也 反作用于道德进步,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以崇高的个人道德、社会 道德、 生态道德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道德的进步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可 以有效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而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意识,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原动力。 和谐社会 的建成又以崭新的面貌给人们的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我们坚信, 凭 借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 在党的领导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 同努力下, 在不久的将来, 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 个人人遵纪守法、德馨四溢、和谐美满的中华民族将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 1】 2005年 2月 1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 2】 2006年 3月 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 讨论时提出
【 3】约翰 .W. 伯克 ,英国学者
【 4】**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的讲话
【 5】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 [N],北京日报, 2011-8-15
【 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 问题的 决定 [N],人民日报, 2011-10-27
作文八:《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600字
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高睿清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 市场经济的建立 , 在影响民族 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因素中 , 人才问题无疑是关键性因素 。 当前 , 民族地区的经济管理人才与当地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 加 快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 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人才评价 和使用机制 , 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当 前民族地区的发展 , 最大的困难是人才匮乏 , 而民族地区现有人才尤 其是各类经济管理人才还存在素质能力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 问题 。 因此 。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 , 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人 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 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
在知识经济时代 , 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 ; 企业和国家经济成功的 决定因素是搜集和利用知识的效率 ; 劳动力市场中对于高度成熟的技 能工作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 知识管理被看成是一个公司 、 一个行业 , 甚至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时 , 知识管理越来越受人关 注 。
经济管理人才知识 、 技能 、 素质的培育和提高对整个民族地区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 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 它不但 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 , 而且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 发展质量 , 进而大大加快民族地区财富的积累和文明的进程 。
作文九:《民族团结进步与构建和谐社会》6400字
维普资 讯thp:/t.cq/vip.om
c理论
视野》 0 206年 2期
民第 族结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
与 伯 俊
提左要 构建 会社主叉谐社和会要 力大加强对 数少民 旋和 族 民地 经区社济 会展发的 扶持力度 ,实现民族地 区 经济、政 、 治 文和化社 会的 面全发 。展现实各 民族的 睦相 和、和处 衷济共 和、谐展发、共 繁荣 。同
键关 词
民
族结
I6 )团 0
民族政 策
和谐会社
A 文章 编号1 00 814 —(0 6—02 4 7 7 0 )O 022—0
3
图中分类号
文
标 献识
码
我 国是一统的多民 族 国 家民,问题始终族事
关是命革和 建设 局 全的重大 问 题民。地族区的发 展 ,
要们住抓遇机 切实,加 曲快靖 族民地区 发展 一。 要增强城是融乡度 合加, 快以交为通点重 的基设础
建设施,构 建连接乡城的“ 快车道 ”从空间,上破打 城
是国发展全一的部 分 ,加 民快地 区族发展的, 进促
各民族同共繁 ,荣是国家的 项 重一要目标。 会 主 社义和谐社 ,会是各 族 共民同团奋斗结共,同繁荣发 展 社的会。 构社会 主建和义谐社会 , 应断不 固巩 发
乡分割
格的。局要注重展二 发三产业、, 尤是农其 畜产品 工加业、旅 游业和 牧村 商贸服农务 ,建立业
连城接的乡业 带 产逐,步实 现城以 带、乡工以农 促( )
牧 城乡结、 、协合发展调的 标目二是。突 抓出好
展
等平团结、 互、 助、 和 的谐社会 义主 族 民 系关 统,筹兼 不 同地顾区 不、同民 族、不同群体 的利 益,
优势资源发开曲靖。有 丰着富的畜牧、水 、电矿 产 、旅游和山 珍 野等优品 势资源, 发开前景 十 广 阔。 分 一
使各族
民人享共革改社和主会现义代化设 建成果的,
现民族地实区 经、政济、治文和社化和谐会 。
方面
,善要利于 用国家产业 政策, 找寻 国家投与
(加快 )现实 民族地区 济 协调发经展
一在们这样我一个 民多族 国,没家有 各族民的大 结团, 就没有社 会和的谐稳 。定在影 响民 族系 关的 各种 要素,经中是济首要 素因。 经济展可发 带来以 一
资向的导接对点 把,握业走产 向积,争极取 , 将中
央和
省里 政的策变我们成的项 目。 一方另面, 抓要 住经 全 济化球 和国实施家 西部开 发 的战大略遇机 , 大力展招商引资开工作 ,极积吸引外 的面金 资技
术、、 才向少数 民族 人地 区流。三动认 是搞真好 贫扶 开发工。扶作贫发是 开民地族区的 一社会项系统 工程 要,组织调协社会 个各方面来参 与 这项 作工, 坚 持综合
开发、整 村进推 农、( 牧 户 自主) 社、帮 会
连 串
发展 的经济,后落 就 引起会 连一 的串落后 。
胡
锦涛志在 同央中 族民作会议上强工调出 :指 加“ 少快民数族和族民 地经区社会济发展,是各 群众 的族
迫 切求 要也, 是阶现解 段决 民族 问题 的根本途 径 , 须必摆更加 到出的战突略 位。置快少加数 民族和民 族地 区济社会经发 ,展关是要键 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
扶方的法 ,极积引 导些 贫这困 群 众 调整产业结 构, 广开致 富门 路,改 善 活条件生, 稳定解决 饱 温四。 切是实加基础设强施建设。基 条件础 ,差造成 民 是族地 区后落的 重 因要 ,要加快 民族素地 区经济社会
发 ,展构和谐建社 ,必会须下功夫搞好 础设施建基
领 按, 照‘ 五个统筹’ 的要求 , 因地制宜 从少, 数
族和本地民的实际出 ,发 分充发挥优势 科,学定确
发展目 标思和路,制定 切实可行 的政策施 ,措 出走
一
设
我。要抓住们国 正家编制在民族 地 区 “ 十 一五 ” 发
展规的机划遇 认, 做真好基础设 施项目 争的取 和 设工作建 力争,今 后年几 内打 公通路出 口通 道解
,具条 民族有 区地色特的加 快 展的发新路 子从。曲
靖
情况的看 改革,放开 27来 ,年族地 民经济社会 区
发展实
现了历 性史步 进少数 民族群众 ,的产方生 和式活生水发平生历了史性 飞跃。 但是民族地 区 的 经 济社 发展会仍然临着面一些 出突的难 困问和题 ,同
部决 分村水、乡、电、路等话问 ,努题 力小缩地区
发展问距 差,快少加 数民 的 自身族发 展,实各 民现 和谐族展 发共 同繁、荣 。
海发沿达地区相 比 在着相存当 大 差的距 。因此 ,
?我
2 ?4
普维资讯 ://ww.wcqvp.i
(
落实党) 的族政民策, 持坚 和二完善 民 族域 区治制度自 , 实 现民地族区治和政谐
民族区 自域制治是度我 的基本国 治政度 ,是 制决解国我民 问题的族基政策 本是,根从上维本护 民 族关 健康系展发的 要重制度。实践 明证我们,党
的础
是,少数民 族和民族 地区事业旺兴发 、人达 民 安乐居业的前提和 保 证。锦胡同涛在 志央中民族工作
会议强调 上,须必一步进巩固国全各族人 的民大团
结 增,强华 中族的民聚力 凝为,面全设小建社会康、 实现国家 长久治提供强有安 力保证的要。广开展泛
民 团族结传宣育活教动 努力营,造各族和民相睦、 处和谐发 的展良 氛好。围 要持坚懈地在广大不部群干 族民策 、政教宗政策和 国我民的 区域 自族
治制度是 特众是领别 干导部 开展 民中理论族策政、族法民 律完 正确全,符合的我国 情国各和人族民 根本的益利, 法规 民族和本基知 识的宣 教传育要将。民 族结团
是教各族人民 同团共结奋斗 共、同 繁发展荣的重基 要 纳育国入民教育 的全程过, 使 “ 三个离不”开的思
础
和证保 具,强 大有生命力的 。此因 ,论 在不 么什 情况下 ,都必须毫动摇不地坚 下去持 。任何怀疑
至否甚定这项度制的行为都 是危险错误和 。只有坚
的牢牢扎根于想少年心青 。既中要利用重大民节族日、 重 大件纪念事 、日民族 团进结步范模表彰有等利 机时, 起掀 民 团结族宣传育教的高潮 ;又要 民族把团 结传宣教育与社会主精义 神明建文和设 民道公建 德设
合起结 来与各,区地各部的门实际作工合起来 ,结 断完善 不族 团结宣传民育 的长效机教 ,制之经常 使
不定移地坚 持克思主义 马族观民 和党 民族 政策 ,的
实 和完善 民族 行域区自治 度制 才 ,巩 能固平 等、 结团、 助 、和互谐的会社 义民主关 族系,进各 民族
促
共同的繁进步。荣坚 持完和善民 区域 族自治度 ,制 关键 贯是彻落实 好 一要。全面彻贯 实落 民族区 域 《
化 ,透到社会渗生 的各 个领域活要。善妥处理影响 民 团族结各的种 问 ,题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 解 为的主针方 积极化, 解矛盾问题 和切, 维护实 社稳会定。家统一国是族各 民人最高利的 益要教育, 和 导引部干群众 继承,和发爱扬 主义传国 统,自觉 与民族分裂 势力、教宗端极势力 国际和恐怖力作势 斗争
坚,决维 国家护的全 、荣安 和誉利益 ,社为会
自治法 。要切实》履法定行任责义和务, 分充重尊 并 实保切障 治地方依自行法使 自治 。权这社会 是主 义主政治民建设 的重要容内。二 加要强 对法 律实施的 监 督明,确督 主监 体完,监督善制 ,机 《 使族民 域 区治自》 法挥应发作用有推进少。数 民族文 化的 改革和展发, 为建构会主社义和社谐 会供强 提的精大 神量 。力三要是持坚克思 马主 义族观 民,认真贯 彻 党 的民族 策 政把 ,央中关 民族于 工的大政方作针 曲与靖族工民作 实际的密结合起紧来 ,进经促济会社
发展和的族民团结 进事业步。 是四要定不坚地维 移
主义
谐和会建社设提供良的好会社环境 。
确处正理民 族问 题,使各 人族民和 睦相处、 和谐 发展 对,于少 数民族 地区 质物文 明、精文神 、 明
治文明政建设与谐社和会的 建 构具,十有分要重 的 意义
。一是
要以展 民族开 团结 步 进“ 级联五”创活
护祖 国一统和社会治政定 稳牢。固树立稳 定压倒一 切的思 想不动摇 深入,贯 彻中关于央维护族地 区民 稳定一系列的重决大策, 认做 真好护维会政治社
稳动载体为,加 马强克思主义民 观、族的 党民政策族
民族知和 识宣传 ,的不提断 干高部队伍 马的克思
义民主族理和宗论理论水教 平牢, 固树立 汉族离不“
定的 项工各 。作坚决 打击用 民族 问利 题、宗教问题 行进裂破分坏动 活切,实加宗强事务管教 理,法依
取 缔教组织 邪着,强化基层力织建组 设深入,开
展
开数少民族,少 数 族离不开民族 汉,少各 数族 民 间之也互相离开不 的思”想观 念全,贯面彻党 的教 宗
信仰
自 由政策, 法依管理教事宗务, 持独立 自主坚 自 的原 则,积引导宗教极与社主义会 会相社应 ,适办 妥善理好处种宗各教题 问保持宗教,顺和 良好局的
面。二是要加 强克思马义 民主理论族 党 的民、族政
思想
治教政工育作, 认真决好解社会点热难点题问,
妥善化 解 人 内民矛部 盾,确社保 政会 治大稳定 ,局
为
构社建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稳定 的政治环境 会。
(
加强 )族团结民,维 护 会稳定社 , 三
现 民族实地 区会 社和 谐、
和民策族本 基识常 的宣教传。育认真实胡落涛锦 **
提出 “ 不的要教仅群育 ,众更要育干教部;不 仅教要育数 少族民干 ,部更教育要族汉干 ;部仅不
国家的统一
各、民 族的团 结,是会和谐社稳 定的 要重础 基。族团民结 社会,定稳是会社和谐的 基
要教一育般部 ,干要更教领育导部干”。 继深续入开 展
“三 个不离开 ”和 四个“维护 ” 护( 法律尊 、严 维
-
4
3 ?
维
普资 ht讯tp:/w/wwcqv.i.poc
m
理 论视》2野0 06年 第2 期
维
人护民益 利、维民族团护、维护结祖 国统 )一的
宣 教育。要根据各 传族相民交往互的新特 点 建立, 完善维和 护民团结族和会稳定 的社有效机 制。要紧
义 、集
主义体、 社主会的义旋主 ,努力挖律 民掘族 传统文
化的积极中素因 为全 ,面设建 康社小会供提 强大 的 精动力 神 。族文民的化生力命在 创新于 发展, 民族化既文
要重 用视 先进 思 想 意的识 形 态 引 ,领用 邓 小平 理 论
密 结合各地 全 建设 面 康社小会的 实际, 继续广 泛 、 深 入持久地、展开 族 民团 进结步建创 活动 ,一进 打步构建和谐牢社的会想思础 基群众 基础。三是、 要认 真究研和 把新形 势握下民 工作 的族点 特和规 律,
高
度-和视善解决妥改 中因利革益调 引整 的发会社 蘑
和 “
三代表”个重要思想装全党武 、育人教民,打 牢族人各民结团奋 斗的想基础思,巩 马固克主义思 在
意识态形域 领指的导地 ,又要位承和发继 民族扬
盾 ,避免矛制转轨体、社会 型时期社转会矛盾的激
化按照 “团 结教育 、疏导 、、解”化的 方针, 善妥处理响 民影 结族 社、会稳定 一 的些层深次盾矛 问和题 确,保实 民族现团 、结治长久 安的 目 。标要 加强保障机 建制 ,坚设维决社护稳会 定,对反 外境 裂分势的力坏活破动 ,维 护家安围 ,全护维 国统祖 为 构社建主会和谐义社创会造稳的定社会境。 环
一
化文的 优良统 传。确处理继承正、改革 、 发展的关
,系重尊 族民化 的文 点和特存在价值,注意 挖掘和
弘民族优秀文 扬化, 除剔民 文族 化中封建 落后的糟 ,粕造吸改有取值 的成份价 让现代文, 体 化民族 现文特色化 ,让 族民 化文现时代特体征从曲靖的实 。
际看 一是要, 实教 落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地 ,努位力 高提各民族的学科 化文素。质育在教经 社济 会展 发 中有具基性础、先 导性 、局性 全的要重 用作, 先 优发展 教是提育劳动高者质 素、人变L 压力人为资 -力 I
优势 源重的途径要要。一进步完善 “以为县” 主 的
,
《
)力发展大教科 卫事业 ,促进文 四
各民族文繁荣 化实现, 族地 区文民和化谐 文
是化个一民族赖 以 生存发 展内在的动力 ,也
义 教育务管理制 ,体保转移确付 和教支经 费育 “ 三增长 ”。化教育体深改制革 大,力推素进质育。教
是二要力发展大体育、 生卫业事 提,各高族众 群健的
维系社会 和是 的精神纽谐 带民。族化文现体 民着 族心的理,具 有强很的 凝力聚、向 力 。各 民族 文化心
的共繁荣 ,既同是构建会社主义和 谐社会的 在要内 ,也求社是主义会和社会 的重要体现。谐建社 会 构主义 和社会 ,就是谐努要力 成形 各民 文化族相影互 响 、相补互充、共 共 存荣生的动面局。重一 个尊 民族 .先必须首尊这重民族个的文 化。重 民尊文化族, 前提是确正识认 民族文。继 化承发展 少和数 民优族 秀文化,使各 族多民多姿 的文彩交化相辉映 ,不断 增强 中华民 文族化生命的 和力创造 ,力是既会主
社康水
。加快体育平础设施建基 设,广泛开全展 民健 身 动运。以 改善 医疗 条和件 提服高 水务 为重点平, 深城镇化医疗卫生体 改革制 加强对各,各类级医疗
卫
生机构 的一 体化管 理加。
快公共 生卫 系建体设 , 全面设疾病建防控制体预和突系发公卫共生件 事医
疗救体治系切。把医疗实生工作卫的重放点农在 村 ,强加牧农医村 疗生基卫 础设施卫生和 队伍建 设,争 扩取新型大合作 医 疗制试点度 ,探索建面立农 牧村 医疗救助制 度深入,顿整规和范 医疗服 收费务药
品和销购秩序,切 解实决 众群看病 难问的。三题要
是{ }
精神文明义建设的必然 求要 ,是也会 社义主神文 精明的重
要 现。体发展荣繁 族民化文 ,必 须着把点力
大培力养数少族 民部 ,为全 面干设小建社康夯 会 实 组基础织。少数 民族部是干党政府联和 系少数民
族众的重群桥要和梁纽带,是 好做 族民工作的重要骨 干 力量。做好培养、选拔 、使用 少数 族干部民 工的
放不断在足少满 数族民群 众精神文的需化上 ,求 既要 加大民族地对区文化 共设公建施设、公益性文 化 事的投业 入,要积极又 持群扶众性少民数族化文活 动的开展 ,扶 持民族 语言字文的新 闻 出 版、广影 播视
各项等业 。发展事荣 繁民文族化 ,必须 持继承坚 和创新并举, 既注要加 意对强少数民 族文化遗产 的
,作设建一支政治定坚、 务精通 、业于领善导改革 开 和放社会义现主 代建化设、深 受各 族 群拥护众 的高素的少质民数族干 部队 ,对伍 加快少于 数 族民 和族地民区 的济社会 发经、展进推 国我族 民团进步 结事
业、维 祖护 国一统和 会 稳 社 定,具有 决 定性意 义。 ( 作者
云为南 曲靖市省副市长
)保护和少
民数族古的整籍理出 版,又要根据 全建 面
设小埭会 、社建和谐构社 会等的新时代要求推陈 出 新 . 积极发 民展族化产业 文大力,养培民 文化族艺
人术才发。繁荣 民族文展化,必须坚 持 扬弘 国爱
-
主
4?4
作文十:《满汉民族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进步》9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满汉民族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进步
作者:杨燕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评论版》 2014年第 10期
摘要:在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其中最丰富璀璨的 一部分。虽然存在着冲突和排斥,但满汉文化更多的是相互吸收、良性互动与共同进步,在不 断吸收融合中创新和发展着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灿烂文化。满汉民族的不断融合与和谐共处对整 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繁荣发展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满汉;融合;中华文化;和谐;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无论政权如何更迭,都以统一全国为 mam 目 标和前提。在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多种多样的民族和文化不断冲突和融合,并最终演变成 了建立在中华民族博大深远、和而不同的独特文化上的统一和谐社会。满清民族文化源于宋 朝、在清朝入关统一中国后发展极速发展,最终共同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早已从脱离了清朝怀柔政策和新中国优厚民族政策的影响,逐渐成为 一种民间的、自发的、大范围的民族融合运动。在中国东北及北京周边地区,满汉民族语文化 的融合早已达到了不分彼此的程度。曾经独属满清皇族的行宫 —— 避暑山庄早已没有满汉之 分,成为吸引无数国人休闲度假的历史文化胜地;汉语和普通话已成为各族人民沟通交流的最 主要工具;穿着旗袍、坎肩早已不再是区分民族的主要依据;猪肉炖粉条、 豆包、酸菜等曾 经的满族食品也早已成为汉族人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满汉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
满族先人的历史可以追随到遥远的宋朝。那时, “ 半游牧 ” 的满族先人女真族就与中原地区 的 “ 农耕民族 ” 的汉族开始了争夺土地、人口与财富的冲突和斗争,有仇恨也有和睦,思想观念 和意识形态也不断冲击交锋,满汉两族就这样此消彼长地进步发展着。
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两位大学士参照蒙古文字母拼创满文,俗称老满文。老满文 在清朝初年一直在八旗和汉人中强制使用,直到清末民国时期逐渐消亡。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将居住在中国东北的女真各部统一起来,废除 “ 女真 ” 的族号,改称 “ 满洲 ” ,满族自此形成。
1644年,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山海关,攻 占京师,清王朝开始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