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古人诚信的几个故事》1500字
古人诚信的几个故事
“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影淹没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失落的品质扼腕叹息。
那些唱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浮躁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婚姻是一份幸福的契约,更是心灵的契约,只有用心守护、才能获得幸福的果实。
那些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当初在党旗下旦旦的誓言,那是行为的约束,更是信仰的直白,一个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抛弃的人,社会也会最终将他抛弃。
呼喊:守住吧---心灵的契约:诚信。 八(3)2009年3月
作文二:《古人诚信故事几则》3500字
由 longde ? 2012-12-02 2:08
文/静远
古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古人为人诚实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举其中几例。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后汉书》)
李勉诚实无欺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拜访他。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不畏权贵,遇事敢言,特别注意维护朝廷礼仪。唐德宗非常宠幸奸臣卢杞。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一日,唐德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新唐书》)
欧阳修治学严谨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德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他的诗词和文章在当时就被称为“极品”,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赞誉,这源于他的治学严谨,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他每写文章,草稿出来后,即贴在室内墙壁上,反复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称心如意为止。
例如他写完《醉翁亭记》后,诚心向人征求意见,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到“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时,樵夫说:“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点。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顿时,欧阳修明白了,于是提笔将前边一串文字划掉,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只这一句便总括了滁州胜状,也总领了全文气势。
欧阳修不仅严谨治学,也严谨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诚坦荡,始终注重提携奖掖后俊,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书成后,按惯例修史在书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决定《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但欧阳修却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动,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欧阳修晚年时,仍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有时忙的废寝忘食。他的夫人道:“你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欧阳修认真地说:“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当然要去修正。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宋史》)
宋濂谨守诚信
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当他到达老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老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正是因为宋濂能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他说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读书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己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明史》)
杨瞻诚信无私
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做过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瞻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瞻生了儿子杨博,中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杨瞻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瞻不为钱财所动,不但一介不苟贪,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世代贵显。足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明史》)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而诚信一旦缺失,就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原文略有删节)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作文三:《古人的诚信》3900字
古人的诚信
—一
曾参杀猪示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有名的思想家, 儒学家,是孑L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 博学多才,且十分注晕修身养性,德行高 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 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 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 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 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 妻子便忘r.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 一
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卜回来后,气愤 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 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 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 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 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 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 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 育孩子?"
一
言九鼎
战国时,秦围的军队攻打赵国的都城 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 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 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经过挑选 后只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 时,毛遂自告奋勇地提H1要跟随平原君 去,平原君半信半疑,斟酌万分才勉强带 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 "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l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 您派出援兵,您却一言不发,您可别忘了, 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 都也丢掉了,照我看,楚国比赵闰更需要 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 得楚王口服心服,并允诺m兵援赵. 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不出几 天,楚王果然信守自己的承诺,毅然出兵 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 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 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18止业窜天地硼年诚信埠号
现在这句成语血用来表达人重信诺, 讲诚信.
诚信状元
王拱辰是宋朝人,他自幼家境贫寒,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无依无靠 的母亲和四个孩子.王拱辰是长子,于是
他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王拱 辰孝顺母亲,生活偷朴,诚实守信,常受乡 里人夸奖.他还喜欢读书,而且非常刻苦, 经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甚至是半夜醒来也 要翻一翻书.
王供辰通过多年的努力,到二十岁的 时候,已经能写一手的好文章,于是他就 参加了乡试和会试,成绩都很优秀.后来, 他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卜 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 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 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钦定为 状元.
第l一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 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 百官的面宣布了他们的名单.其他两个书 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而王拱辰不但没 有谢崽,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 请您把状元判给别人."
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 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 ?周展红
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可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听了也很纳闷,就向王拱辰询问 原因.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 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 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 是侥幸.如果我默不做声当上了状元,我 就是个不诚实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一直
是我的生活原则.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 败坏自己的节操."皇上听了,非常受感 动,并且特别赏识王供辰的诚实,认定他 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皇 上就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 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 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 敢于说真话,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 堂堂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 的才华更可贵.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 元,你就不要推辞了."
就这样,_千拱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 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 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 和官员们的尊敬.
完璧归赵以变应变诚信不变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见 赵惠文王,说自己愿出15座城来换取赵 国收藏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要是答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f?,._llll
.
一一ll,00..i娥端"诤日.
应lr,怕上秦国的当.丢了甓叉得不到城, 要是不答应,叉怕得罪秦国.于是.赵惠文 王就让蔺相如使秦,让他要么把璧带 回来,要么把15座城池带回来.
蔺相如-定地说:"如果完不成使命, 我就不同来见大王.."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r咸阳,秦昭 襄王接见了他.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 昭襄王.秦昭襄土接过璧看了看,叉高 兴地递给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可 就是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见秦昭襄王毫 无诚意.于是,便E前对他说:"这块璧有 点儿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米,请允许 我来指给大王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于足就叫侍从把 "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 "和氏璧",就怒气冲冲地说:"赵王诚心诚 意派我把甓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 的诚意.如今甓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 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 子上一同撞碎!"说着,他拿起"和氏璧", 对着柱子便做…要砸碎璧的样子.秦昭襄 王怕他真的砸坏和氏璧,就连忙命令大臣 拿地,把准备换给赵国的15座城指 给蔺相知看.蔺相如怕再上当,就说:"大 王如果确有诚意,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 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 上."秦王答应了.蔺相如回到住馆,刻 叫一个随从,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偷偷 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围.
过r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和他国 在咸阳的使节,在大殿上举行隆重的接受 仪式.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
昭襄王行了礼,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 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 我怕受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 送回赵国去了."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 雷霆说:"是你欺骗r我,还是我欺骗了 你?"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 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 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而绝 没有弱国欺负强的道理.大干如果真有 诚意的话,请先把那15座城割让给赵国, 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璧.赵 国得到了15座城以后,绝不敢不把璧交 出来."秦王觉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 便只好放他回去了.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老翁卖酒诚为先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 有一个卖酒的老翁,在一条小街上卖了数 十年的酒,由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群众 都喜欢到他的酒店打酒,生意非常红火. 后来这个老头娶了儿媳妇,儿媳便常到店 中帮公公做买卖.一天,老翁出门办事,让 儿媳照管店铺.还没到中午,一坛酒就快 卖完了,儿媳一想,何不在酒中掺一些水, 不是就可以多卖点钱了吗?于是,她乘人 不注意,便往坛子里加了一些水,一坛加 水的酒仍然不到晚上就卖完了,并且还多 卖得一些钱.老翁回来后得知此事,气得 直拍胸脯,口中说着"完了,完了,彻底完
了".
儿媳不解,老翁告诉她:"一个生意人 最重要的是讲究诚信,我几卜年没要过一 分黑心钱,如今全败在你手里r." 美国作家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 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生活在社会这个 大家庭中,我们先不说谁诚信不诚信,首 先得问问自己:我诚信了吗?莎士比亚说: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我们 不能把诚信挂在嘴边,而是要把诚信落在 实处.
不欺心不欺人
地中海岸边一个老铁匠,为人十分诚 实,他说过的话没有一句虚假,他许的诺 言也从来没有不兑现的,这份诚实鲜明地 体现在他做的活计上.他打造铁器的时候 完全按照买主的要求,从不偷工减料,有 时买主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他也会把铁 器打得又好又结实.尤其是他打造的船舶 用的铁链,比任何一家做得都结实.有人 说他太老实r,但他不管这些,作起来 总是一丝不苟.
有一次,他打造了一条巨链,打好后 运去装在一艘大海船的甲板上,做了主锚 的铁链.这艘航行远洋的巨轮在多少年后 的一个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高浪急,随 撕一
|岬
时有可能把船冲到礁石}撞个粉碎,船
其他铁锚都放下去了,但是一点都不管 事,那些铁链就像是纸做的,经不住风浪, 全都断开了,最后船长下令:把主锚抛下 海去.
这条链,第一次从船f滑到海里, 全船的人都紧张地着它,看看这条铁链 是否受得住风浪.争船一千多名乘客的蟹 全都得靠这条铁链了.要是那位老铁往 打造这条铁链时稍有些不尽心,船就有存 大海里沉没的危险.老铁i丘打边这条铁链 时和他打造其他无数条铁链时一样尽心 尽力,用上r他全部的心智和力域.这条 铁链经受住了风浪的考验,船保住r, 直到风浪过去,黎明来IIi;i. 这艘船的目的地正是老铁厅所在的 海港.逃脱大难的船长亲自到老铁匠处表 示调}意.听完r船长激动的话i后.老铁 匠很平静的说:"我只是本着良心,力做 好我分内的事".本着良心尽力做好分内 的事,这句话太简单r,简单得让人尢法 再去挖掘什么更深的含义.每个人都有一 份自己该做的事:医生分内的事是治病教 人;教帅分内的事传道授业;商人分内的 事供给需求……f是,这不是所有人都能 把这一份简简单单的分内的事做得很好. 为什么在主锚下水之前会有那么多条铁 链都断开r解呢?
问题在十这句话的所包含的两个更 为简单的宁:诚,信.
诚,不欺心——既然这一份是自己分 内的事,就要本着自己的良心去做.黑了 良心也就是骗了自己.
信,不欺人——每人都有一份分内 事,事关已,也关人.谁也不能关起房门做 人.
减是金,信是银,拥有了诚信,就拥有 了人生的最大财富.
轻诺必寡信.——《老子》止韭采无地咖6年嚏伯绰号19
作文四:《中国古人的诚信》2200字
中国古人的诚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
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更应该诚信做人~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守信指说话和做事讲信用,说到做到。
古人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孔孟之家,礼、义、仁、信;商鞅变法,“徙木为信”。记得在《品德与社会》书上多次出现的“曾子杀猪”吗,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买东西,为了摆开儿子的纠缠,唬他说:“娘回来杀猪给你吃”,当曾子的妻子回来看见曾子手举大刀,正准备宰猪时,连忙走上去,说道:“我唬唬儿子,你倒来真的了,快放下刀。”曾子说:“唉~父母乃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还小,我们大人说话做事,孩子会跟着学的。你骗儿子,就相当于教他骗人呀~因此我们就要履行诺言,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话刚说完就将猪给杀了。如果曾子听他妻子的话,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对他的儿子来说,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他母亲的话,不明白做人需要诚实守信的道理。
《狼来了~》故事中的小牧童向山下农民撒了两次谎。当狼群真的来时,他的话再也没人相信了,正因为他的谎言,导致羊群被吃的后果。这个故事难道不是更能告诉我们不诚实守信的严重性吗,
但有些人对于此却不屑一顾,从他们的视觉角度看,诚信是无声无息的影子,是水中花,镜中月。“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却已飞过。”
“身不正,不足以服众;言不诚,不足以动人”。这不仅是人的追求,也是奉献者处事的原则,更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所坚定不移的信念。人生永远的彩虹—诚信,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诚信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是家乡发展的动力,更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所以,大家要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课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
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作文五:《古人诚信小故事3篇》1500字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故事三]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
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
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
家”。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作文六:《【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8000字
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
?
诚信故事?
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
滕墨
“待人以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诚信,是为人的立身之本.”人而无信
不立”,”言必行”“行必果”这些中国古训,都是
从无以计数的或成功或教训的事例中精练出来
的哲言.不争的事实警示着我们:诚信,犹如一
个人的名片,信誉良好,人们就会对他仰而敬
之,信而从之;言而无信,失约弃诺,那他的人品
及事业也同时会消失在社会的唾弃之中,落得
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诚信就须从小逐渐养
成.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里,出现过众多的
守信践约的楷模人物及事迹,这是我们今人的
一
笔可贵财富,值得继承,发扬和光大.相信读
了以下的几则小故事,对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
成长会有所裨益的.
诚实买卖
还滞留在集市上的一名男子,喜不自禁地
打量着一个时辰前刚从明山滨手中买下的一头
壮实黄牛,心里乐滋滋地想着,这回可碰上了一
桩便宜买卖,你看这牛挺精神,价又公道,今后
田里的活就指望它了.正当他乐不可支的时
候,卖主又猛然间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惊得他快
意顿消,糟了!一定是卖主嫌牛价卖贱了,特意
赶来向我追讨卖价的.俩人还未搭上话,买主
就牵起牛拔腿跑了.明山滨见状,也随后紧跟
不舍地追了上去,你逃我赶地跑了一程,人牵牛
毕竟赛不过单身的追赶者,只得停下想与之论
理,于是便先声夺人地指责明山滨:”做生意是
不容反悔的,已经银货两讫了,想要我退钱于
你,生意场上不兴这一套.”面对买主的误解,明
山滨客气地道明来意:”这笔交易是不公平,但
错的是我,而不是你,这是一头病牛,原先我在
梁朝当过州官,对家事不甚关心,后因开仓放
粮,犯了条律被革职回家了,生活变得贫苦起
来,只能卖牛得钱渡难关.谁知卖牛后回家,妻
子告诉我,此牛得过漏蹄病,虽早已治好又多年
未犯,但却不能过劳耕作,要不还会旧病重犯.
现在我已知道此事,有责任向你解释清楚,做生
意要讲诚信,一分货一分价,既然是病牛,那就
该卖病牛价,将该退的钱退还于你.”说着把钱
塞到了对方手中,当买主还沉浸在被对方的诚
信所引发的感慨之中时,明山滨早已走远了.
不宜开店
唐代陆元方居住的一套带有花园的豪宅急
于脱手,为什么?原本殷实的家庭,此时开始中
落,生活的必需开支虽经一压再压,但仍日见窘
迫,难以为继.于是出此置换住房的下策,即以
好调差赚取金银的办法,聊以打发眼前这艰难
的日子.
售房的消息传出后,来看房的人真不少,虽
然个个都翘起大拇指对主人说:”屋宇敞亮,结
构坚实,穿行方便,七八成新.庭院里又花木扶
疏,空气宜人.再说房子又正好座落在繁华大
街的僻静处,进出便捷,真是再也找不着比这更
好的住所了.售价虽贵了一点,但这等好房确
实也应该卖出这等好价”.看房人在由衷地赞
叹的同时,也都不无遗憾地表示购买不起.等
钱渡日的陆元方一家越来越穷,几乎揭不开锅
了,就这样好不容易地挨过了半年.谁知有一
天,来了两个商人看房,边看边点头,满意极了,
并愿意再加些钱买下此房,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成交了.
恰在此时,陆元方多了一句话,问对方:”先
生购下此房作何打算?”“开酒店,哈哈!保证生
2】
意兴隆,买定了.”急于用钱的房主不由得思忖
起来:”房子是卖出了好价,我的燃眉之急也能
立马解决,可是我也不能见利忘义,做出欺骗他
人的事啊!”接着开口遭:”俩位!看来这买卖是
做不成了,因为此房没有下水道,不宜开酒店”.
商人经陆元方这样的提醒,实在敬佩他为人的
诚实,再说如要重新铺设下水道,还得对房子进
行伤筋动骨的改造,使不得,无奈地打消了购房
的念头.
急等用钱的家人知道这一次售房的经过
后,便埋怨陆元方不该道出这最后的”没有下水
道”的话来.可陆元方却坦然答道:”我们的日
子再难过,但总不见得昧着良心去坑蒙人家吧,
两者的得与失,孰轻孰重?”家人无言以对,转而
赞同他的做法.
因诚取信
北宋的晏殊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大
家,同时也是一名诚实可信的正人君子.他自
小就才气过人,七岁能诗,十四岁便因神童的声
誉被举荐赴京参加由皇帝主考的科举考试.开
考那天,在众多的应试者中有了这么一名小不
点,很是显眼.面对他人诧异的目光,晏殊心中
不免嘀咕起来:”成绩的好坏,不一定就与年龄
成正比,我就不信考不过你们.”考试开始,晏殊
展卷审题,不由心中大喜.似乎已夺冠成功,胜
券在握.原来这道卷题是在他准备时就已经精
心习写过,并得到名家首肯的题目,现在再来重
写一遍还不是易如反掌的大美事吗?于是胸有
成竹地挥笔答题,十分畅快.谁知写着写着走
神了,笔滞眼楞,写不下去了.是遣词造句布局
谋篇上有了障碍,还是忘记原文无法续笔呢?
都不是,原来他认为回答自己已经了然于胸的
现成试题,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道德行为,即使
夺冠成功,也不是光明磊落的,为人应该胸怀坦
荡,正直诚实,凭真本领竞考才算真君子.在诚
实为人的品格驱动下,晏殊毅然决然地将这一
情况报告了主考的真宗皇帝,请求另出新题,以
证诚信.他的这一请求获得允准,又给他出了
一
道新题.虽然陌生的新题颇费了他的一番功
夫,但晏殊还是凭借着深厚的学问功底和对国
22
事审视的独特见解,以及华丽的文采,中了进
士.金榜题名.小不点求换试题的诚信美德,一
时传为佳话.
由假转真
西周的成王时代,正是国运逐渐转盛的时
期,这与成王为人诚信有着直接的关系.可是,
他诚信品格的养成却也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
其中的一次深刻教训,差点改变了西周的历史
进程,也许,中国的先秦史也将由此而改写.故
事是这样的:一次,得知弟弟周公平定唐地叛乱
的消息后周成王非常高兴,便设宴庆功,散席后
独邀他的另一个弟弟叔虞去后花园散步,不觉
一
棵高大粗壮,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挡住了去路,
还陶醉在胜利喜悦之中的他停下脚步,对叔虞
说:”你转过身去,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待弟弟
再回过身时,成王脱口而出:”我要封你为诸
侯.”“是吗?”叔虞喜出望外地反问道.此时的
成王,将刚才从地上捡起来的一片桐叶塞到他
手中:”这就是封侯的凭证.”“……”又喜又疑的
弟弟说不出话来,心想,封侯是国家的一件大
事,可历代君王哪有以桐叶这般不庄重的信物
为凭的呢?后来,叔虞碰到了周公,并将此事告
诉了他,还拿出桐叶给他看.周公为了此事找
了大哥核实,哪知成王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我
只不过因为给你庆功高兴,同他说着玩的,岂能
当真.”周公听罢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指出:
“国君的一言一行,史官都要记载下来并传诸于
世,讲话认帐是为人的准则,也是赢得民心的条
件,不然,你的威望会受到损害的”.
听了周公的进言,成王顿觉自己食言的后
果严重性.世事纷乱,国运未卜,国家尚待强
大,这样的重担落在一个不守信誉的君王肩上,
还能有什么指望呢?于是正式决定封叔虞为唐
地诸侯.正因为有了成王的践诺守信,赢得了
西周臣民的拥戴,而到唐地履职的叔虞,也把那
里治理得非常强盛,成了辅佐王室镇服东土的
重要基地.
以诚待友
宋代名相范仲淹年轻时,曾遇到一件棘手
的事,此事不仅平白无辜地招来了许多麻烦,而
且对他今后的仕途也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原
来,范仲淹藏有一份炼取白金的秘方,于是想发
大财的官吏与富豪纷纷前去,开出一价更比一
价高的金额,要买下它,终日你来我往,搞得他
居无宁日,烦恼多多.可范仲淹有一点很清楚,
任你开出什么样的天价来,我就是不卖.后来,
这一消息又传到了深受皇帝宠信的李太监耳朵
里,他也多次派人前去购方.也都被次次谢绝.
这李太监可是个当朝灸手可热的人物,是得罪
不了的.和古代的知识分子一样,范仲淹今后
也要参加科举,走上当官为吏这根独木桥的.
如今要让李太监记下了这”不给面子”,”不识抬
举”怨仇的话,那无疑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
设置了障碍.为此,很多人也为他回绝李太监
购方的做法捏一把汗.
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贫寒清苦又无背景
的青年范仲淹能强顶着这金钱的诱惑和权势的
压力呢?诚信!原来这话还得从好多年前说
起.一位很有成就的炼丹人,精通五行,学识渊
博,喜欢上了读书刻苦,聪明忠厚的范仲淹,两
人长时期的谈学论术,很是投缘,便结下了一老
一
少的忘年交.一天炼丹人急得大病,生命垂
危,自知大限已至,康复无望,于是郑重地将范
仲淹唤到床前,嘱他一件事:”你是一个可以信
赖的人,今有一事相托于你,我死也瞑目了.”说
着便从枕头底下取出一只封了火漆,盖有印章
的小布袋,交到范的手中,接着又说:”这布袋里
有一块是我花了毕生精力炼成的白金,还有一
张从不示人的祖传炼金秘方,按理说这应该传
给我的儿子,可他幼小,少不更事,现在只能托
你代管,等他长大成人后再交给他.”范仲淹严
正地点头答应,接受了他的临终之托.炼丹人
死后,恪守诺言的范仲淹决不打开布袋去探个
究竟,而且还凭着承诺,置自身利益于不顾,艰
难地抵挡住了如上所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
及压力,实乃大丈夫也.
心的承诺
说出口的话要算数.要是尚未表白,只是
内心的许愿要算数的话就不容易了,因为世人
没有听见过你的话语,所以也不会留下供人责
难的把柄.可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四公子季扎就
是这样的人,他品德高尚,善于辞令,在其父王
寿梦死后,就担任了负责国家外交事务的官职,
因为他原本就与中原各国君主的关系很好,再
加上诚信的品格,所以在他履职后又结识了不
少新朋友,国家的声望也因此日隆.其中墓前
赠剑的一则故事,更是传为美谈.我们知道,吴
国的金属冶炼和锻造工艺在春秋各国中属首屈
一
指的.这里产的宝剑是更为世人争相拥有的
宝物.如果谁能佩上一柄吴国宝剑,那便是脸面
有光的事.一次,季扎腰挂一柄可称得上是稀
世珍宝的佩剑出使弱小的徐国,徐君接待季扎
时对他所佩的宝剑露出慕求的目光,因为他是
一
个宝剑爱好者,宫中已收藏许多上好的宝剑,
可哪一把也比不上季扎的这一把.想索要,可
又碍于面子开不了口.聪明的季扎一下子就看
出了徐君的心事,心想:”徐君啊徐君,这把剑我
现在还不能送你,因为它是我出使各国的使节
身份象征,待我完成这次出访列国的使命后,再
回过头来将此剑赠你.”时光流逝,过了很长的
一
段时间后,季扎又回到了徐国,要将心爱的宝
剑送给徐君.以实现上次见面时心中许下的承
诺.哪知此时徐君已经亡故,新国君得知季扎
的来意后便说:”你没有表过赠剑的态,先父也
没有留下受剑的话,此剑不能收.”季扎退出宫
殿后,对自己的随从说:”我是没有口头的赠剑
表白,但我心里早已许下赠剑的意愿,这也是一
种承诺啊!我不能因为徐君的去世而失诺,欺
骗自己的良心.”于是择日到了徐君的墓前致哀
施礼,然后解下佩剑,恭敬地挂在了徐君的墓
前.
以失保诚
曾参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中的一位,也是儒
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很有道德修养.可是贤
人偶尔也有”不贤”的行为和举动,一向性格平
和的他,一次居然同妻子为了一件什么事发生
了激烈的争吵,并摆出一副厮打的架势,完全失
去了贤人的常态.原来这天曾参正在院中磨刀
霍霍,欲宰杀已被捆绑着的家中仅有一头尚未
长肥的猪.听到”嗷嗷”的猪叫声,妻子赶紧从
23
屋里跑了出来,一看丈要杀猪,气就不打一处
来,立即上前夺下了曾参手中的屠刀,大声嚷
着:”你疯啦,家中的开销全指望它呢!再养两
个月长肥了就能卖个好价钱.再说祭祀祖先,
我回娘家也是少不了猪肉的啊,家里这么穷,你
今天杀了这猪,以后的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妻
子讲的句句都是大实话,曾参是知道的,他犹豫
了一会,似乎想听从妻子的劝告,不知怎的,突
然又要从妻子手中夺回屠刀,俩人推推搡搡,几
乎动起全武行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天早晨
他俩正要出门赶集,不懂事的儿子死纠蛮缠地
非要跟着同去不可,怎么说也不依.无计可施
的妻子只得哄他:”乖乖听话,别去了,等爸妈回
来杀猪吃肉好吗?”这一招可真灵,穷的口当口当
响他家,成年不沾荤腥,儿子一听可以吃肉解馋
了,高兴得又唱又跳,不再吵着要跟父母同去集
市了.
“这猪一定要杀,我们是向孩子许诺过的,
不能不兑现,即使是戏言,也要当真,因为儿子
是把这话当成了真话才留在家里的.家中的El
子是不好过,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则更重要,父
母对孩子不讲诚信,那孩子对别人也就不会讲
诚信,这会害他一辈子的,这种失信行为将来也
会危害社会的.”曾参心平气和地向妻子讲述了
不讲信用的莫大危害,她信服了,顺从地递过屠
刀.这天晚上,他家可真的吃上了一顿鲜美的
猪肉.儿子啊!你可知道今天这顿饭的代价
吗?
不战而胜
晋公子重耳向楚平王许下的,并在以后晋
楚两国的交战中践约了的”退避三舍”的史实.
早已为我们耳熟能详.其实,有关重耳诚信的
小故事还有不少,这里再讲一个”不战而胜”的
故事.
还在战国七雄并立的格局形成之前,晋国
周围还有很多小国,常与之发生争端,挑起边
衅,搅得重耳头疼不已.从当时的历史走向来
看,诸侯兼并,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出现,也是早
晚的事.晋国后来征服众多小国,成了七雄之
一
也是历史的必然.陈国是晋国的邻国,虽小
24
却很强硬,对于晋国的攻打,曾经顽强抵抗过.
并且逃过亡国的一灾.真叫躲过初一躲不过十
五.次年,晋国又要攻打陈国,重耳郑重向国人
宣告:”这次要不征服陈国,决不收兵!”可以与
晋国抵挡一阵的陈国君臣得知这一誓言后.思
虑再三,决定投降.于是,晋国在这一场不可避
免的战争中,赢得个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要问去年晋陈之战中,陈国发兵对阵了,而
今年却又不愿对抗了?他们怕的是什么?原来
是重耳讲话算数的诚信品格,使他们作出了臣
服的决定.去年晋攻陈时,重耳下令七天攻克
陈国,可是时限到了仍未取胜.此时的陈国已
是弹尽粮绝,伤亡无数,连招架之力也没有了,
只要晋国再花一二天时间攻打,必胜无疑.可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晋文公不顾文臣武将趁势
续攻,翦灭陈国的呼吁,毅然退兵,结束战争.
面对大惑不解的将臣,他语重心长地说:”取得
陈国与取得信誉相比较,是一小一大,我不能用
失去信誉的’大’,来换取征服陈国的’小’.君
主言而有信,世人才能敬佩,七El之后再拿下陈
国,就是我的失信,这是要糟蹋国家声誉的,万
万使不得.”正是因为有了去年重耳的守信,陈
国才逃过一劫,今年他立下了非要取胜的军令,
那也是会说到做到的.与其作出无谓的牺牲,
还不如投降了事.鉴于此,陈国今年降服了.
晋陈之战中的晋文公严守信义的品格,果
真使他名声大播.尊奉这样的人为霸主还有什
么不放心的呢?于是另一个小国卫国也在重耳
这一人格力量的感召下,归顺了晋国.不久,晋
文公本人也成了着名的春秋五霸中的一个.
为诚赴死
这里讲的是一位有名的无名义士的故事,
这句话里出现了两个”名”字,前者指”名气”,后
者释”姓名”,口罗嗦的叙述为”没有留下姓名的
名人”.据史载,北宋时期有个无名义士,他为
实现自己与包公之间的约定而为诺赴死了.那
时,有”包青天”之誉的包拯刚任开封知府不久,
城里就接连发生了几起命案,被杀的都是作恶
多端的恶霸,而惩凶者却从不留下大名.虽然
老百姓能有这样为民除害的侠客所做的大快人
心事鼓而呼,但身为首都最高行政长官的包公,
出于惩凶处恶应为官府之职的考虑,急于想与
这位侠士见面,可被对方再三拒绝.一天,开封
又发生了一起恶霸强占民女,并打死女父的大
案,此案很快被包公查明.正当知府捕头要去
缉凶时,包公拦住了他们,只要求他们在恶霸藏
匿处设下包围圈,等待无名侠士的进入,因为这
位疾恶如仇的无名侠士一定会前来伸张正义
的,趁此机会,包公定能见到他.果然不出所
料,两天后,侠士落入了埋伏圈,正当捕头想与
他对话时,却又被武艺高强的他冲了出去.守
候在旁的包公哪肯舍弃这难得的机会,就紧追
不舍地跟了上去,待追到城外的一片树林处,义
士停了下来,横刀要与包公拼命,说道:”难道包
大人也要阻止我除暴安良吗?”包公连忙解释:
“义士误会了,惩治恶霸是你我共同的心愿,但
对违法之徒须依法行事,请相信,我这个知府会
秉公办理的,这个恶霸就由我处理吧,如果我言
而无信,枉法审处,就请义士前来取我的首级.
不过我对义士也有一个要求,请你以后不要再
擅自杀人了.”侠客听罢此言,也信誓旦旦:”要
是我今后再擅自杀人,必定以死向包大人谢
罪.”
由于包公执法公正,这名侠士三年里再未
杀过人.突然有一天,包公收到了侠士的来信:
“自从和你立下约定后,我是守信的.可是昨天
路遇一名杀人越货者,气愤异常,一时冲动,将
他杀了.事后一想,我违约了,只能以死践约,
大人见信后请到城外的城隍庙见我.”包公看完
信后,立即赶到事发处,只见义士已悬梁自尽,
包公感慨不已,于是厚葬了这位无名的守信侠
客,并对他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三死证诚
“和氏璧”是一则既令人扼腕,又叫人敬佩
的故事.扼腕,是说春秋时期的楚国两个君主
厉王与武王,指责卞和将顽石当玉石献给他们,
犯了不诚实的欺君之罪,先后砍掉了他的右脚
和左脚.敬佩,是说卞和蒙受了这两次奇耻大
辱后,冒着再次遭刑的危险,仍置生死于不顾,
一
片诚心,三献美玉,终于证实了自身的清白.
楚国的荆山地区多产玉石,这里有一采玉
高手的卞氏家族,特有的家传采玉本领,到了卞
和这一代则表现得更为精湛.他能凭借河水冲
击顽石所发出的不同声响,准确地辨别出哪块
石头里含有玉石,以及玉石的优劣大小.一次,
他在一挂大瀑布下发现了一块璞(即内中藏玉
的石头),经过一连几天的仔细听辨,反复比较,
认定这表面粗糙的璞中含有品质优异的稀罕美
玉.卞和虽是采玉的行家,但却不会剖璞取玉,
如果剖割不当,玉石便会裂为低值的小块.卞
和怀着一颗诚实的心,将璞献给了厉王,厉王即
命玉匠鉴别,可不识货的庸匠回说没有剖解的
必要,因为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遭
到了第一次刖.过了几年,武王即位,卞和又
去献璞,结果再受刖刑.若干年后,武王去世,
文王登基,古代国君新登王位时,需用象征国家
昌盛,百姓丰裕的最优美玉来作为镇物的.于
是文王命人去荆山采集,这群人寻遍了这一地
区的山山沟沟,眼看新王登基大典在即,却仍无
结果.正当他们无法复命时,忽然想到了卞和,
见到卞和,不说便罢,一说卞和就嚎淘大哭:”我
为自己受刑而哭,更为君王不识我的诚实之心
而哭.”众人听着,都被卞和敢说真话的勇气打
动了,驾车将他以及那块璞送回郢都.文王想,
欺君是要杀头的,前两次改为刖刑,还是从轻发
落的,难道他敢冒死三犯欺君之罪吗?不太可
能,便命玉匠剖璞验真伪.打开一看,惊呆了众
人,原来璞里果真含有一块色莹质润,举世无双
的硕大美玉.
文王为卞和三次冒死证诚的行为所感动,
封他为零陵侯.但卞和并未前去赴任,因为他
不是为官职,而是为诚信去献玉的.
作文七:《古人诚信故事几则5篇》13100字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古人诚信故事几则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古人诚信故事几则篇1
由 longde ? 2012-12-02 2:08
文,静远
古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古人为人诚实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举其中几例。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1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
2
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后汉书》)
李勉诚实无欺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拜访他。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不畏权贵,遇事敢言,特别注意维护朝廷礼仪。唐德宗非常宠幸奸臣卢杞。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一日,唐德
3
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新唐书》)
欧阳修治学严谨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德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他的诗词和文章在当时就被称为“极品”,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赞誉,这源于他的治学严谨,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他每写文章,草稿出来后,即贴在室内墙壁上,反复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称心如意为止。
例如他写完《醉翁亭记》后,诚心向人征求意见,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到“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时,樵夫说:“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点。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顿时,欧阳修明白了,于是提笔将前边一串文字划掉,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只这一句便总括了滁州胜状,也总领了全文气势。
欧阳修不仅严谨治学,也严谨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诚坦
4
荡,始终注重提携奖掖后俊,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书成后,按惯例修史在书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决定《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但欧阳修却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动,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欧阳修晚年时,仍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有时忙的废寝忘食。他的夫人道:“你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欧阳修认真地说:“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当然要去修正。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宋史》)
宋濂谨守诚信
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
5
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当他到达老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老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正是因为宋濂能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是一种磨炼,
6
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他说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读书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己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明史》)
杨瞻诚信无私
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做过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瞻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瞻生了儿子杨博,中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杨瞻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瞻不为钱财所动,不但一介不苟贪,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世代贵显。足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明史》)
7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而诚信一旦缺失,就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原文略有删节)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古人诚信故事几则篇2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他果真把
8
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家”。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
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古人诚信故事几则篇3
9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故事三]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
10
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
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
11
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
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
家”。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古人诚信故事几则篇4
古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12
“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古人为人诚实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举其中几例。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至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
13
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后汉书》)
李勉诚实无欺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
14
来拜访他。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不畏权贵,遇事敢言,特别注意维护朝廷礼仪。唐德宗非常宠幸奸臣卢杞。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一日,唐德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新唐书》)
欧阳修治学严谨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德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他的诗词和文章在当时就被称为“极品”,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赞誉,这源于他的治学严谨,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他每写文章,草稿出来后,即贴在室内墙壁上,反复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称心如意为止。
例如他写完《醉翁亭记》后,诚心向人征求意见,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到“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时,樵夫说:“您文章的
15
字好象多了点。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顿时,欧阳修明白了,于是提笔将前边一串文字划掉,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只这一句便总括了滁州胜状,也总领了全文气势。
欧阳修不仅严谨治学,也严谨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诚坦荡,始终注重提携奖掖后俊,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书成后,按惯例修史在书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决定《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但欧阳修却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动,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欧阳修晚年时,仍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有时忙的废寝忘食。他的夫人道:“你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欧阳修认真地说:“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当然要去修正。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宋史》)
宋濂谨守诚信
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
16
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
17
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当他到达老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老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正是因为宋濂能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他说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读书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己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明史》)
杨瞻诚信无私
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做过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瞻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
18
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瞻生了儿子杨博,中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杨瞻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瞻不为钱财所动,不但一介不苟贪,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世代贵显。足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明史》)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而诚信一旦缺失,就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
作者简介:陈新根(1957.02- ),男,汉族,湖北天门人,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思想教育。
古人诚信故事几则篇5
静以修身
一、首先我们先来听一个“找手表的故事”
19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
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那么多大人费了那么大的劲没有寻到手表,小孩子没费多大的事却轻易地找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其实也十分简单,仅静心而已。那么多人寻找手表,心急火燎的,慌里慌张,根本就静不下心来,怎么可能达到目的,那个小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一个人去找,也没有什么人委托他,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任务,思想上没有什么压力,自然心态平和,能细心观察,冷静思考,终于没有费多大的劲就如愿以偿了。
听了故事,大家觉得讲得是一个什么主题,
感想: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在他的心境宁静
20
如水的时候,他的心力、智慧、灵感,才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创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古人说过:“静以修身”、“宁静致远”。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当然,我们所谓的保持宁静,并不是要人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消极避世,无所作为;而是要面对纷繁世界,心安气定,心无旁骛,冷静思考,更积极有效地工作与学习。勾践因为有了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的寂寞,才会有东山再起、重整山河的辉煌;司马迁因为有了忍辱负重,才会有厚重汪洋的华章;董仲舒因为有了孜孜求学、“三年不窥园”的静气,才会有真正的学问。一个人如果不能保持宁静,浮躁不安,所谓理想和事业云云,都是空话而已。
二、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诸葛亮的《诫子书》当中的名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篇流传千古的《诫书子》(节选)的译文如下:“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
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21
从这篇《诫子书》大家可以感受到诸葛亮的那些高风亮节和慈父心怀,
感想:《诫子书》虽然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劝勉之言,但是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它本来的用意,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人们治学修身的教科书,尤其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更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为人们人生的左右铭。
“修身”表面含义是修养身心,而实质内涵丰富,“志存高远”是修立志之身,“三人行必有吾师”是修谦虚之身,“书山有路勤为径”是修勤勉之身。
在古代先贤们看来,修身是君子建功立业的基础,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诸事无“修身”而不立。而诸葛亮恰恰是注重“修身”的代表。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活十分俭朴,清心寡欲,常以春秋楚相孙叔敖自比。
通过这篇家书,诸葛亮忠告他的孩子:
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地把未来计划妥当。
这对我们每位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代人大多终日忙碌,然而读过这篇文章,您是否觉得应该有在忙乱中脚步中,稍稍静一静,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呢,
22
诸葛亮同时告诉我们:
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于事无补。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只有通过努力,才有成就美好未来,
勤以治学
一、首先我们来读一首古诗
劝 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手方悔读书迟。
大家可知这篇文章作者是谁,诗的中心思想又是什么,
23
【赏析】
1、作者: 颜真卿
2、《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二、让我们再来听几则古人的故事
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类似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等。大家想想看还有那些,
类似的故事还有(插入的内容):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
24
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欧阳修刻苦练字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孟柯改过勤学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二、海伦凯勒的故事
有一本书,大家可能看过。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25
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听了这几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
感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
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三、古往中外勤以治学的名言也有很多
2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
眠 ,,达芬奇
大家可以踊跃发言,告诉我们更多的励志名言。
下面我再提供一些名人名言,和大家一起共勉: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 达尔文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当代物理学家)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现代桥梁工程专家)
27
作文八:《古人的诚信与良心》2700字
古人的诚信与良心
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011年4月14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讲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买卖牲口的故事
《世说新语 德行》:庾公乘马有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是凶马,致使主人得祸),或语令卖去,庾云: 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岂、难道)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注1】;效之,不亦达(通达)乎,
晋代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庾亮认为买劣马 的卢 必受其害;难道可以为自己免就去祸害别人,他深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效法孙叔敖为后人除害,确属仁者高风~
【注1】《新序 杂事第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对曰: 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 蛇今安在, 曰: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九年义务教学版采用)孙叔敖知道见两头蛇是不祥之兆,但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 ,则能为他人着想,其心怀之广,可想而知。宜乎后人以为榜样~
《能改斋漫录》: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一旦其父谏议(大夫陈省华)入厩不见马,因诘圉人(饲养员),乃曰: 内翰(翰林公)卖之商人矣。 谏议遽谓翰林曰: 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马),商人安能畜(养)此,是移祸于人也~ 亟命取马而归其值。
陈省华阻止儿子卖劣马与人,对比 贵臣、商人 的能量,指出贵臣卖劣马与商人,绝非明智之举,实是 移祸于人 。老爷子分析得何其在理~ 遽 、 亟 见其雷厉风行, 归其值 见其不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
《容斋随笔》云:吕南公作《不欺述》,书建昌南城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予顷修国史(宋史),将以缀于 孝行传 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备、加)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奸猾的牙行经纪)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衒贾(沿街叫卖)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吝惜)也,秘(保密不言)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致歉)还焉。
吕南公写陈策的故事一波三折,十分传神,从中看出他真正是个正人君子,讲诚信,不欺人,当面给骡子备鞍鞯,让买主看到劣畜不堪驱使。今之商人若非见利忘义,能不以他为榜样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张伯行止馈赠檄
仪封张清恪公伯行之任督抚也,尝传檄属吏,禁止馈赠。檄云: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应耻实伤?。
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檄文告示例用韵文,取其易诵好记(?表入声韵,?表平声韵)。
这篇骈文,首联说:哪怕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我的名节;一厘(银)、一毫(金)都是百姓的血肉脂膏。
腹联说我能宽待不取一分(钱),百姓受惠绝不止一分;如果我收取一文(钱),我就一文不值了~
尾联批驳官场谬论,以收受馈赠为 交际之常 ,其实那是伤害清廉,应该以为深耻大辱~再说你们授受的东西若非不义之财,又是从何得来的,
欺人者自食恶果
60多年前,读过明人刘基的《虞孚鬻漆》,特地推荐给今天的中青年人:
虞孚问治生(谋生)于计然先生(春秋时葵丘濮上人,博学,尤善计算。范蠡师事之,用其策治家成巨富),得种漆之术。三年,树成而割之,得漆数百斛,将载而鬻诸吴(卖到吴国)。其妻之兄谓之曰: 吾常于吴商,知吴人尚饰,多漆工,漆于吴为上货。吾见卖漆者煮漆叶之膏以和(掺和)漆,其利倍而人弗知也。 虞孚闻之喜,如其言,取漆叶煮为膏,亦数百瓮,与其漆俱载以入于吴。
时吴与越恶,越贾不通,吴人方艰漆。吴侩(买卖的中间商)闻有漆,喜而逆诸郊(到郊外迎接他)。道以[引导他]入吴国,(慰)劳而舍诸(安置他住宿在)私馆。视其漆甚良也,约旦夕(早晚)以金币来取漆。虞孚大喜,夜取漆叶之膏和其漆以俟。及期,吴侩至,视漆之封识新(封记是新的),疑之,谓虞孚请改约,期二十日。(二十日)至,则其漆皆败(坏)矣。虞孚不能归(越),遂丐(乞讨)而死于吴。
商人如若利欲熏心,千方百计谋取暴利,掺假卖假,毁约害己。故知欺人十足自欺,到头来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虞孚掺假,以劣充优,宜乎自取灭亡。读之可为制造伪劣商品者戒。
诚信不欺
《容斋随笔》云:吕南公作《不欺述》,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予顷修国史,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南公所书皆建昌南城人。
曰陈策者,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 向见君帑(仓库)有之,今何靳(吝惜), 策曰: 然,有质钱而没(抵押过期没收)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能)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伤害)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 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检验)之。
给买丝者说实话,讲清不卖朽物之理;更投银器入火,以验银质真伪,明示诚信不欺。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经纪)舞秤权阴厚(暗地多给)整。鱼人去,身(经纪自己)留整傍,请曰: 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加倍)入之,愿畀(送)我酒。 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按值付钱)。又饮驵醇酒,曰: 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贫寒)人为,
绝不贪图不义之财~以醇酒饮之,以良言开导,可谓善于教化;愿猾驵能够有所警悟,改过自新,不再欺侮善良。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卖)于北方,而不果(能够成)行。有人从之并售(买)者,叔卿与之,已纳(交货)价,犹问曰: 今以是(带这些)何之(去何处), 其人对: 欲效公前谋(计划去北方)耳。 叔卿曰: 不可,吾缘(因为)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难道)不告(说明真相)以误君乎, 遂不复售(卖)。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顾及)也。呜呼,此三人者贤乎哉~
曾叔卿是有心人,再次问明卖货意图,如实告诉自己不去北方的原因,劝阻买主,不愿嫁祸于人。更可贵的是曾叔卿并非富翁,他的妻子儿女还没过上温饱日子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
作文九:《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9700字
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及注释》
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第一篇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及注释
1(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意思是:所谓真,就是精诚的
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王充 《论衡?感虚篇》。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3.轻诺必寡信.——《老子》 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4.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到自己的心
了,和朋友交往守信用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温习了吗,”【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意思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要做到诚心待人,言出必行.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7 .民无信不立.——《论
语?颜渊》
意思是:人没有信用就无立身之地
8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意思是: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果:果断
9.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
传》
意思是: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关于诚信的句子》
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第二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
命,,大仲马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选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 ——奥斯特洛夫斯基
《关于诚信的句子》
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第三篇【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1.诚实守信,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诚信,在中国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永是一朵傲然独立、坚硬立挺的永恒奇葩。洞开这朵奇世之花,我们能看见时间的深度,能听见永恒的回声。【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3.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4.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汉字上长出了华夏。
5.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个人都以次为基本的道德准则,重新建立起一个充满诚信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大家庭,让中华这条巨龙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6.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
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
7.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意思是说,说出了口的话,就是套上四匹马拄的车也难追上,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应求承诺。诚信待人,对人诚信,是我们中国的优良的传统。
8.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9.诚信,如同一轮明月,曾普照大地,以它的清辉驱尽人间的阴影,她散发出了光辉,可是,她并没有失去什么,仍然那么皎洁明丽。
10.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关于诚信的排比句》
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第四篇
1、诚信是莲藕池里的荷花,有了它会更美丽;诚信是乌龟身上的马甲,有了它就不用害怕;诚信是高速公路的建筑工,只有他才能加快你的步伐!
2、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诚信是高楼大厦的奠基石,诚信是市场交易的一杆秤,诚信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3、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4、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5、诚信是金,诚信是银,诚信是每个人心里的金和银。关于诚信的排比句。诚信是一种美德,()诚信是一种态度,诚信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6、诚信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诚信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7、诚实,是文明的花朵,带给我们希望;诚实,是美德的彩虹,引领我们向前;诚实,是信用的枝干,带领我们走进美妙的世界!
8、诚信是诗圣李白的一诺千金;诚信是古代皇帝的一言九鼎;诚信是儒家学中的事实求是;诚信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坚守原则;不是固执死板,而是仁爱负责。
9、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10、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关于诚信的排比句。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诚信的优美句子》
古人关于诚信的句子 第五篇
1、诚信,是人类文明的阶梯;诚信,是填补人类间隔的碎石。
2、诚信,是一朵花,是一朵开在我们心间一朵易枯萎的花。我们需要用心血去浇灌它,用心去呵护它,它才会永远地盛开在我们的心灵。
3、诚信,是为人之本。诚信的优美句子。它以高尚的心为基础,以责任感道德为前提,不诚信也许可以欺骗一时,但长期下去,丑陋的面目定会露出来,而且从此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更是自欺欺人。诚信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条件,4、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文明,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人们就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都要讲诚信!
5、诚信是人的本钱,没有诚信的人是一个失败者。
6、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时诚信似乎很傻,很没有意义,因为诚信往往会伴随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是,让我们想想,也许下一个因丧失诚信而受害的人,就会是你和你身边的人。或许违约失信可以获得一些的蝇头小利,可是当花失去香味时,再美丽的花朵也难逃凋亡的命运。诚信正是如此,它是人格之花的那沁人芬芳的来源,拥有诚信,人格便有了
自己的灵魂。
7、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诚信的优美句子。青少年讲诚信,祖国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商人讲诚信,祖国的经济就有了提高;高官讲诚信,祖国的发展就有了保障!
8、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冀的脸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底能不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信;舒开紧蹙的眉,露出笑靥,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地祝贺你!?此景此境,难道你的头脑没有闪烁过一片快乐的彩云?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9、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学会诚信还要学会谨慎,不能对他人坦白对自己对他人不好的事,一颗诚实的心还需要谨慎,谨慎他人,当别人信任自己时,也要小心。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有一个成语叫做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这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吗?
10、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就能检验得出的。
11、人类社会需要诚信,因为它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是维护国与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诚信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而我们青少年也应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行一致,真诚待人;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良好环境尽自己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12、诚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钙,没钙的还能算作人吗?
13、诚信是一种风格,一种形式,一种人品,一种态势;诚信是一种修养,一种潇洒,一种境界,一种伟大;?诚实?是诚信之本,诚时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才能使高贵的头颅真真昂起;?受信?是诚信之则,受信才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14、?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我诚信,所以我美丽;我诚信,所以我自豪。真诚希望我们各位同学凭自己的辛勤汗水和真才实学,在考场上发挥出色水平,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弘扬求实学风,维护知识尊严!
15、千两黄金易得,诚信之人难寻。茫茫人海,环视四周,何人拥有诚信?何人堪称诚信之人?诚信者,遵守诺言,
履行承诺。好比从前,有一男子,与一女子相约桥头,到了时辰,女子未到,但他不离去,下了?不见不散?的决心,洪水来时,他紧抱柱子,最终死在了洪水的催残下。他为诚信而活,为诚信而死,是诚信的化身,是诚信的躯体。
16、诚信就是百花园中最美丽的那朵鲜花,是群星阵中最闪亮的那颗明星,是热带雨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参天大树。()拥有诚信,便是拥有了最美好的品格,拥有诚信,便会拥有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17、诚信不但是一种自尊自重自爱,更是真实的自我坦荡的自我诚信的自我,这是一种光荣。正如古语所说:?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有了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有了诚信,才能立足天下。
18、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种品质,在我们这个人文社会,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福,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项方面。
19、诚信是讲究方方面面的,商业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讲究诚信,人们需要诚信维持关系;商业需要诚信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维持与其它公司的合作。诚信可以使他人对自己有好感,诚信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得到提高。诚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诚信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在事业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
的快乐。
20、诚信已成了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懂得诚信,做好诚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说诚信是福。
21、诚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桨,控制着人生的去向。
22、只有在一颗诚信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只有一个诚信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人人诚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诚信血液在心中流淌,让股股诚信血液汇聚成振兴中华之江河!
23、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24、诚信,大意者也。事业凭诚信而渐进,人才籍诚信而玉成。孔明接受?拖孤?为一?诚?字,曾子杀猪为一?信?字;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古人云:索物于暗室者也,莫良于火;索物于当世者,莫良于诚。
25、俗语曾说:人的嘴巴所表达出来的都是最迷人的字眼,倾吐的是最真挚的情感。而这?最迷人的字眼?,?最真挚的情感?全产生于做人最基本的诚信血液。书上解释说--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
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收信义。在我看来,诚信就像一股血液,是我们做人之根本!
26、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说到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诚信很容易,但是真正在关键关头,又有几个人能保持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只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
27、诚实信用的人,即使在贫穷的时候,依然靠自己的劳动还清了债务,司各特是守信用的,言必行,行必果,他大可不必去换那债,轻松地搞自己的创作,但是他没有,没有在贫穷下失去自己的原则,让自己遗憾。诚信待人,诚实面对自己他人。诚信,一种美德。
28、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29、诚信需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违背诚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会对自己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无诚信比起来,诚信要好得许多,既然诚信好,我们为什么又要去选择无诚信呢?
30、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
作文十:《古人的诚信与良心》2100字
止馈赠 。檄云 :
一
头 砸 自己的脚 。虞孚掺假 ,以劣充优 ,宜乎 自取灭亡 。
丝一粒 ▲ 。我之 名 节▲ ;
厘 一 毫△ ,民之 脂 膏 △。
读之可为制造伪劣商品者戒。
一
宽一分 △ ,民受赐不 止一分 △ ;
取 一 文 △,我 为人 不值一 文 △。
诚 信 不欺
《 容斋 随笔 》云 :吕南公 作 《 不欺述 》,书三人 ,
皆以卑微 不见 于史氏 。予顷修 国史 ,将 以缀 于 《 孝行
传 》而不果成 ,聊纪之 于此 。南公所书皆建 昌南城人 。
谁 云 交际之 常 △,应 耻 实伤 △。
傥 非 不义之财 △.此物何 来 △?
檄文告 示例用韵文 ,取其 易诵好记 ( ▲表入声韵 ,
△表 平声韵 ) 。
日陈策者 ,有人 从 策 买银 器若 罗绮者 ,策不与 罗
这篇骈文 ,首联说 :哪怕一 ( ) 、一粒 ( ) 根 丝 米
都关 系我 的名节 ;一厘 ( )、一毫 ( )都是 百姓的 银 金
血 肉脂膏 。
绮。其人 日: “ 向见君帑 ( 库 ) 之 ,今何 靳 ( 仓 有 吝 惜 )?”策 日: “ ,有质 钱 而没 ( 然 抵押 过期 没 收 ) 者 ,岁 月 已久 ,丝 力糜脆 不任 ( )用 ,闻公 欲 以嫁 能
女 ,安 可以此物病 ( 伤害 )公哉 !”取 所 当与银 器投炽
炭 中 ,日 : “ 恐 受 质 人 或 得 银 之 非 真 者 ,故 为 公 验 吾
腹联说我能宽待不取一分 ( ),百姓受惠绝不止 钱
一
分 ;如果我收取一文 ( ),我就一文 不值 了! 钱
尾联批驳官场谬论 ,以收受馈赠为 “ 际之常 ”, 交 其 实那 是伤害 清廉 ,应该 以为深耻 大辱 !再说 你们 授
( 检验 ) 。” 之
给 买丝 者说 实话 ,讲清 不卖朽 物之理 ;更投银 器 入火 ,以验银质 真伪 ,明示诚信不欺 。
日危整者 ,买鲍鱼 ,其驵 ( 经纪 ) 舞秤权 阴厚 ( 暗
受的东西若非不义之财 ,又是从何得来的?
欺 人 者 自食 恶 果
荐给 今天的中青年人 : 上 人 ,博学 ,尤善计 算 。范蠡 师事 之 ,用其 策治 家成
地多给 ) 。鱼人 去 ,身 ( 整 经纪 自己 )留整傍 ,请 日:
“ 公买止五斤 ,已为公 密倍 ( 加倍 )入之 ,愿畀 ( ) 送 钱 )。又饮驵 醇酒,日 : “ 汝所欲 酒而已,何欺 寒 ( 贫
6 多年前 , 0 读过 明人刘基的 《 孚鬻漆 》,特地推 我 酒。”整 大惊 ,追鱼人数 里返 之 ,酬 以直 ( 虞 按值 付
虞孚 问治生 ( 生 )于计 然先 生 ( 秋 时葵丘 濮 寒 ) 为?” 谋 春 人
绝不贪 图不义之财 !以醇酒饮之 ,以良言开导 ,可
侮善良。 日曾叔 卿 者 ,买 陶器欲 转 易 ( )
于北 方 ,而不 卖
巨 富 ),得种 漆之 术 。三年 ,树 成而割之 ,得 漆 数 百 谓善于教化 ; 猾驵能够有所警悟 ,改过 自新 ,不再欺 愿
斛 ,将载 而 鬻诸 吴 ( 到吴 国 ) 其妻 之 兄谓 之 日: 卖 “ 吾常 于吴 商,知 吴人 尚饰 ,多漆 工,漆于吴为上货。
吾 见卖漆 者煮漆叶之 膏以和 ( 掺和 ) ,其 利倍 而人 弗 果 ( 漆 能够成 ) 。有人从之 并售 ( )者,叔 卿与之 , 行 买
知也 ”虞孚闻之 喜 ,如其言 ,取漆 叶煮为膏,亦数百 已纳 ( 交货 )价 ,犹 问 曰: “ 以是 ( 这 些 ) 之 今 带 何
瓮 ,与其 漆 俱 载 以入 于 吴 .
( 去何处 ) ?”其人对 : “ 效公前谋 ( 欲 计划去北方 )
时吴与越 恶,越 贾不通 ,吴人 方艰漆 。吴侩 ( 买卖 耳。”叔 卿日: “ 不可 ,吾缘 ( 因为 )北方新有 灾荒 ,
的 中间商 )闻有漆 ,喜而逆诸 郊 ( 到郊外迎接他 )。道 是故不 以行 ,今 岂宜 ( 难道 )不告 ( 明真相 )以误君 说 以[ 引导他 】 吴 国, ( )劳而舍 诸 ( 入 慰 安置他住 宿在 ) 乎?”遂不复售 ( )。而叔 卿家苦贫 ,妻子饥寒不恤 卖
私馆 。视 其漆甚 良也 ,约旦 夕 ( 早晚 )以金 币来取漆 。 虞孚 大喜 ,夜取漆 叶之 膏和其漆 以俟。及期 ,吴侩 至,
( 顾及 ) 也。呜呼 ,此三人者贤乎哉 !
曾叔卿是有心人 , 再次问明卖货意图, 如实告诉自
己不去北 方的原 因 ,劝阻买主 ,不愿嫁祸于人 。更可贵
子呢 !
视漆之封识新 ( 封记是新 的 ),疑之 ,谓 虞孚请 改约,
不能归 ( ),遂 丐 ( 越 乞讨 ) 而死于吴。
期二十 日 ( 十 日 )至,则其漆 皆败 ( )矣。虞孚 的是 曾叔卿并 非富 翁 ,他 的妻子儿 女还 没过上 温饱 日 二 坏
商 人如 若利欲 熏心 ,千 方百计谋 取暴利 ,掺假 卖 假 , 约害己。故知欺 人十足 自欺 ,到头来还是搬起石 毁
作者单位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 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