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600字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根源于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然而时代的进步正在一步步的向这些传统文化所侵蚀。新一代的人更愿意接受新潮的东西而不愿意接受传统的东西,认为是土掉渣。
在这种新潮的东西的影响下,我们的传统文化从端午节,到中医,再到龙的传人,下一个又会是什么?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乞丐,在一路伸手乞讨的同时,又把自己的饭碗、筷子等一些生活用品到处乱扔,等到需要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该去哪里找回来呢?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逐渐发展的同时,居然忘了自己是谁?而且还把自己潜在的财富,拱手乱扔。韩国佬拣走了端午节和中医,小日本拣走了龙,他们像得到宝物一样珍藏了这些被中国所丢弃的财富,要知道这样的财富不是一日就能生成的啊!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呀!
下一个被抛弃的将会是什么呢?作为中华大国的国民,我们该做些什么吧?我们怎么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传统文化的消失?一个没了传统、没了信仰的民族将是多么可怕!
而我们面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就是这般嫌弃,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却似宝贝一样。就是这么大的差别待遇,人们却丝毫没有真正注意到我们的文化传统逐渐的消逝。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流传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为了保护它,就算是保护我们先祖留下来的遗产吧,我们要继承这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培养我们的美育能力,自己民族创新能力,在继承辉煌的传统的同时,也要发扬这个时代适合的东西,为了不让这文化消逝,我们要为它做点什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是中华民族,所以我们应该为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发出最灿烂的光芒。
作文二:《正在消逝的中国传统文化》2000字
2005年11月24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今年10月,又有媒体报道,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其后,消息不断传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欲将“灯谜”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等。一时间,外国人争先恐后地将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申请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蔚然成风。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在当前形式下,中国传统文化路在何方,我们应该为保护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民族的自尊心驱使着我们走近传统,关注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承载了太多的辉煌,我们难以一一涉及,只能选取其冰山一角,以我们的视角和思考,探究根源,追寻出路。传统文化是指正在消逝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物质文化:文化遗迹、自然景观等(二)、非物质文化: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如京剧、昆曲;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一、正在消逝的传统建筑 ——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有打 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 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 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 气。二、处境尴尬的传统 节日: —— 元宵节与圣诞节 相差时日不多的圣 诞节和元宵节,中国 人对他们的态度却截 然不同。虽然并不一 定懂得 “圣诞”的真 正含义,但中国的年 轻人却把握住了它的 “狂欢”内涵。自由 轻松的庆祝形式极大 地迎合了现代年轻人。 手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闹元 工宵”一说,唐朝元宵赏灯的活 制动就已经非常盛行。元宵之时, 作皇宫上下都要挂起灯笼,长安城内更是张灯结彩,还要建立几十米高的灯塔、灯楼,人们围着灯塔、灯楼欢歌跳舞,猜灯谜,其盛况绝不亚于当今巴 塑 料西的狂欢节。遗憾的是,赏灯 灯狂欢的传统并没有延续至今, 笼如今连糊灯笼的传统手艺也渐渐绝迹,偶尔有孩子手上提着个塑料小灯笼,已很难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了。三、丢失传统意味的成人仪式 中国古代女子15岁左右行笄礼,男子20岁行冠礼, 表示成年。 在举行仪式前,18岁青年应掌握18岁成人的应知应会, 知道成人誓词的含义;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成 人仪式的基本内容;知道成人仪式的主题歌。18岁成人仪式 的一般程序为: (l)唱国歌; (2)党的祝愿; (3)前辈的祝福; (4)父母的期望; (5)成人的心声(18周岁中学生代表);(6)宣读成人誓词(面对国旗, 左手持宪法,右手握拳举起);(7)授成人纪念册、成人证;(8)开展我为社会尽一责志愿 者服务。 这所有简单的步骤已经丢失 了传统文化的传统意味。成人仪式被我们渐渐淡忘,现在我们来看看日本对待成人仪式的态度 日本政府规定每年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二十岁的适龄青年按惯例会在当天前往各种宗教场所或公共设施参加各种风格的 一月八日“成人日”的成人仪式。 东京街头,一名适龄女青年 艳装出行,“招摇过市” 图为东京明治神宫内,神职人员为一适龄男青年举行传统“冠礼” 东京明治神宫内,司仪人员为一群适龄青年举行传统仪式。四、岌岌可危的传统技艺—— 霞浦糖塔 “糖塔”是福建霞浦民俗文化中特有的一道亮 丽风景线。 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塔”已 不再为人所重视,逐渐从主街道中“隐退”,沦落 到路边小摊。 精 美 的 糖 塔 制 品 五、即将消亡的语言:——满语 满汉同“福”《大清全书》满汉合璧康熙二十二年1683三义堂刻本 目前满语使用者只有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黑河市的大五家子满族乡、下马厂等一些满族村屯的老人。 如今,这里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仍以满语为语言的老人不过3位,而且
都已经年过八旬。他们去世之时也就是满语退出历史舞台之日。世界上将再没有活的满语存在。 一种语言的消失不亚于 一个生物物种的消亡。濒危 湮灭的满语,所带走的是一 种珍贵的人文遗产,这损失, 是不可挽回的。六、正在缺失的经典文化: 中国的阴阳八卦,最能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中国老子 的辩证思想,阴阳互补、互相 转化;代表宇宙的平衡与和谐。 韩国人将阴阳八卦图作为国旗, 顶礼膜拜,而现代中国人大多 数对它并不了解。 韩国、日本等国家,大街 韩国汉城成均馆 小巷都有很多中国的典籍,他 们对孔子、王阳明、朱熹等中 国古代先贤推崇的程度,中国 人无法想像。 在韩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与儒学有关的遗迹,如纪念孔子的“大成殿”、专修儒学的“明伦堂”等等。 同韩国人谈人伦,他会用“孝”来诠释;你同他谈社会,他会以“敬”去贯穿。 而在我国,对孔孟庄等思想了解的却并不多。 建筑越来越高了四合院逐渐失去了踪迹洋快餐越来越多了特色小吃逐渐失去了市场国外大片看得好过瘾国内影片也没有了观众当《大长今》流行的时候谁会想到《红楼梦》,
作文三:《正在消逝的三星“危机文化”》3400字
正在消逝的三星“危机文化”
2012年8月24日,被称为IT行业“世纨大戓”的苹果公司呾三星公司的与利纠纷基本落定: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判决三星公司侵犯苹果公司6项与利,需支付10.5亿美元赔偿金,并面临在美被禁售数款产品的可能;三星公司表示将继续上诉。10,5亿美元赔偿额,4亿美元律师费,判决结果的确没有辜负“世纨与利大戓”这个称号。
事实上,苹果不三星的与利纠纷诉讼由来已丽,多年来,除美国诉讼戓之外,双斱还在韩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呾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打过官司,可谓是真正的“冤家对头”。本次败诉并不会对三星这位IT巨头造成致命性打击,人们兲注的是,一向强调“永进创新、力求发革”的三星,为什举一直难以摆脱“与利纠纷”的魔咒?一斱面强调“创新”,另一斱面却又一次次侵犯他人的与利技术,三星究竟陷入了怎样的一种文化怪圈?
要谈三星的“创新”,就必须要谈到三星的“危机文化”。 早在1997年,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就在一本书中写道,一家成功的公司需要具备“高度的危机感”,才能一直展望未来,才能对发化做出反应——即使身处顺境也不例外。恰如三星价值观所倡导的“基于健全的危机意识的自我创新”,很明显,三星的“创新”是建立在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基础之上的,这种“基于健全的危机意识的自我创新”,构成了三星“竞争力的源泉”。
三星危机文化的形成
亚洲金融危机前,三星运用低价竞争呾觃模化生产策略,在消费电子、电信呾半导体等斱面取得市场领先地位。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产品成本持续上升,大觃模模拟技术生产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导致企业几乎无利可图。此外,由于拥有过多的非核心资源以及
生产管理不善,导致库存积压严重,三星业务全面告急:负债最高时达到180亿美元,几乎是公司净资产的3倍,有时一个月的亏损额就达2.13亿美元。金融危机将三星逼到了生死时刻,1997年底三星电子几乎濒临破产。
面对绝境,时任三星掌门人的李健熙不新上任的总裁尹钟龙果断决定实斲数字化转型。1998年3月22日,李健熙发表悲壮的宣言:“为了克服危机,我甚至不惜抛弃生命、财产及名誉来挽救三星!”为了获得现金推进转型,李健熙将每年销售达5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2亿美元的富川半导体巟厂出售。而在此前,李健熙还对三星下属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呾机构重组,一举将其旗下子公司减至47个,缩减组织觃模近30%,并大幅削减负债;因为一款手机品质遭叐客户投诉,李健熙就带领2000名员巟,把价值5000万美元的问题手机、传真机、无线听筒碾成碎片。他确信,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自以为是,否定自己才有可能实斲管理创新。
李健熙的风格造就了三星的风格。1998年7月,20多名三星最高层领导者为最终的结构调整改革召开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会议。尹钟龙总裁带头写出辞呈,表示如果到当年年底没能进行改革,戒改革不成功,全体都将辞职。随后,公司紧急组成了行劢团队,两周内确立了结构调整计划。尹钟龙给他的团队下达的命令是:在5个月之内三星电子管理层裁员30%,非管理层裁员35%。尹钟龙因此而获得了“从西斱来的管理疯子”的称号。有了这种自上而下的决心,三星公司在1997年至1998年两年间,共整顿了包括小型家电及无线寻呼等在内的34项产业、52个品种。
当时,亚洲大多数企业都削减研发资金,李健熙却加大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在全球招聘优秀人才,600人的博士队伍迅速壮大为1000多人,力度进超英特尔、微软呾索尼。
按照李健熙危机时期提出的“新经营”策略,三星对业务模式进行大觃模调整。1998
年,三星将在北美的DVD、电规等产品的零售点从沃尔玛转到百思买等消费电子产品与业庖,开始改发低价格作为卖点的形象,并选择数码电规、掌上电脑、超薄液晶显示器为重点开发呾主攻产品,力图打造三星高端的品牌形象。1999年三星电子推出手机CDMA技术,并在当年开始盈利。数字化戓略使三星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这是一个奇迹:在经历了痛苦的改革之后,三星走出了濒临破产的危机,负债率从1997年的366%下降到了1999年的166%。李健熙事后回忆:“危机给了我们重组的自由,也给了我们死而后生的劢力。不进行戏剧化的发革,三星叧能消亜。”尹钟龙也说:“你不能在预见了未来之后便坐等它实现,要创造未来。”
多年来,正是这样一种危机文化,激发着三星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不危机感,推劢着三星从利润低微的三流企业成长为全球电子业精英,经叐住市场巨发、全球化浪潮呾技术革命等一系列急剧发化的考验,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科技公司——其电规机、智能手机呾存储芯片销量在业内无人能敌,并成为一众中国企业在探索韩国成功奥秘时绕不过的研究对象。
三星的危机文化正在逐渐淡化乃至消褪
危机文化成就了三星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然而,从近年来三星在经营管理斱面的种种做派来看,这种曾经让三星人激情澎湃的危机文化正在逐渐减淡乃至消褪。
首先,三星虽然确立了“基于健全的危机意识的创新”、“永进创新、力求发革”的价值观,但实际实斲的依然是“模仿戓略”,戒“山寨戓略”,,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必然为企业发展带来法律风险呾市场应发能力等潜在危机。
三星一直被业界誉为“快速跟随者”,擅长模仿他人迅速推出自己的产品,以低成本、高质量呾丰富的功能展开竞争,这种发展路径不很多日本企业相似。不三星相比,本次诉讼案中的苹果,则愿意冒更大风险凭借新产品成为革命性新技术的缔造者;佳能
呾尼康虽都是靠模仿欧洲厂商的设计起家,但后来都成为了行业的创新者呾趋势领导者。而要想成为真正的行业创新者,意味着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呾资金成本,并势必会影响产品推出的速度,导致原有的快速更新换代的优势叐损,这明显是三星所不愿意的。
其次,对于IT行业来说,独特新颖的创意设计是产品制胜的兲键,但三星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管理机制,使得设计师的创意难以实斲。
三星头重脚轻的指挥结构在企业管理中处处彰显。据传,三星设计师有很多独特而有创意的理念,但因未叐到最高决策者的认可而导致无法实斲。同时,三星的高层人员都倾向于苹果的设计,并直接指导设计,限制了自有的设计创新能力。
三星快速响应的理念不苹果大相径庭。在苹果供职了17年的设计师克里斯托弗?斯金格对美国法院表示,苹果在全球约有16位“疯子”设计师,他们经常会围着餐桌探讨公司的产品设计。相比而言,三星的设计部门不其他部门非常相似:里面摆放着各种隔间,墙上还贴着创始家族的格言:“不客户同在”,“创造产品,贡献人类”,以及“挑
曾谈论:“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文化,根本无戓世界,创造未来”。有设计师
劣于启发创意。”
再次,重规技术功能而忽规了用户的情感体验,反映出三星对于目标客户的需求把握存在欠缺。
一直以来,三星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诺基亚身上,所有的劤力都集中于“翻盖”、“直板”呾“滑盖”这些功能元素;不之不同的是,苹果iPhone则始终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本”的理念,注重消费者的情感诉求。iPhone在市场中如此炙热,也正是其满足了人们一直期盼的需求。不之对比,三星在市场中则缺乏亮点。
最后,员巟的主劢性、灵活性不警觉性逐渐减弱,反映出三星员巟的危机意识正在逐渐稀释。
苹果iPhone的崛起曾令三星电信业务利润惨遭腰斩。但三星还是凭借Galaxy系列手机迅速恢复,该公司2012年的利润可能超过22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45%。产品的快速模仿,利润的增长,已然令三星缺乏一种紧迫感。一名三星芯片开发者谈到:“危机文化不再让大家保持灵活呾警觉,如果你在三星巟作的时间超过5年,恐怕早就听够了这种话,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循环而已。你早就习惯了这些事情。”
员巟的紧迫感在消褪,企业领导者的管理风格也在逐渐发得“柔呾”,以前的锐气丝毫不见。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听到苹果胜诉的消息后,古稀之年的亿万富豪李健熙叧是淡淡说了一句“好好处理”外,再无余言。这固然可以理解为一种面对失败的包容态度,又何尝不可理解为无奈的接纳?
总之,危机文化曾经催生了三星巨大的产业成就;随着企业影响力的膨胀,三星仂天所面临的是危机文化的逐渐褪色。笔者不禁想起2010年李健熙在参加美国CES时曾经讲过的一段话:“就在十年前,三星的觃模仁为目前的1/5,是个小小的摊子。如果一不小心,三星集团十年后也可能沦为小摊子。”这段话,无论是放在仂天的三星戒是更多中国的电子企业身上,依然具有同样的效用。
文章来源:深圳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机构《企业文化评论》杂志
作文四:《[优秀作文]正在消逝的端午文化》800字
记忆中,姥姥每到端午节时总爱亲手抱一个个粽子给大家吃,包粽子的每一道工序姥姥都亲力亲为,那时包出的粽子也是最香甜的。每年端午我几乎都是闻着姥姥包的粽子所散发出的清香过的,每年也只有端午才能吃到粽子。可是,如今变得不一样了。
在科技,思想日益发达的今天,不管是谁家都很少有人会亲自一步步地完成包粽子的全部过程。在大家看来,粽子只是用来吃的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吃粽子时还会想起多年前的端午节这天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他那种爱国到了极致的崇高精神再也没有人愿意去想,去赞扬了。因为大家都认为粽子只是用来吃的。或许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吧!过去的人们只能也只会在端午节时吃粽子,可如今不是。如今,你想什么时候吃,就可以什么时候吃。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超市中买到,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买到,还可以选择多种口味。这时,你还有没有把他当成一种文化呢?不,这已经不是一种文化了,他在利益的促使下,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赚钱的商品了。
国人啊!我们真的应该注意我们尽余的精神食粮啊,他们正在被你们丢弃。
几年前,我了解到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正在引起热烈争议,就如同日本和我国争夺钓鱼岛一样,韩国和我们争夺端午节来了。因为,这端午节可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我当时就忍不住想,这韩国也太过分些了吧!端午节在我国存在了几百几千年的历史了,以前不知道端午节可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时,你怎么不来和我们争呢,还说什么屈原是韩国的。不知大家思考过这件事没有。今天有韩国趁我们不重视端午来抢端午节,那是不是明天后天就会有美国,英国来抢春节,元旦清明节呢?或许今天仅仅只是有说“屈原是韩国的”,那明天会不会有人说“孔子是日本的”,“李白是俄罗斯的”.正是因为有如此多让人未知的可能,我们更应该保护好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与骄傲。守住了这些文化也就是守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正是有这些文化才会让我觉得,我可以为“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大字骄傲。
我们今天守住了这份文明,这份精神财富,那么我们也要传承给下一代,他们也要守住这份独一无二,难得的财富。
作文五:《消逝的中国传统文化》5100字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消逝
摘要: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却也正在消逝着。
关键词: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1]
Extra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bstract:The party's 15 big report made a clear and concise summary: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 developing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中华文明五千年,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古老民族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文化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然而,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所促使的整体社会转型、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侵袭的趋势下,我们民族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底蕴逐渐趋于“隐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惊魂,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文明犹如鱼之于水,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焉何以存?如果有一天,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泯灭时,我们还能不能静观其变、无动于衷呢?
传统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习惯等等。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2]
值观念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变成的一种能够反映民族特质的民族特有的文化,是民族史上的各种思想、观念意识的总体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变成的一种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各种思想意识、观念意识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华民族地域内的中华民族祖先及子孙后代所创造的、被中华民族子孙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悠久历史的、内涵之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的文化。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所有中国公民的创造和继承发展的文化,也可以指中华民族华人社会发展并继承的从中国文化中不断演化、继承、发展而成的特有的文化。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经过历史的积淀、积累,形成了诸多传统的文化,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文化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着,不断丰富和充实中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对中国思想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也包括中国特色的琴棋书画、乐器文化,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礼仪。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在琴棋书画、乐器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二胡、古筝、笛子、琵琶、鼓、萧、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学方面,主要代表有诗词曲赋,如:唐诗宋词、小说辞赋等。除此之外,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有: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此外,中国的传统礼仪风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中国,很多事情有各种各样的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地方特有的风俗习惯。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不能少了中国戏剧,有如:京剧、豫剧、潮剧、昆曲、湘剧、黄梅戏等;最有特色的当然中国语言文化,汉语、汉字、对联、歇后语、谜语(灯谜)等。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它独有的特点,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个别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而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却在不知不觉的消逝,有好多例子证明这些。大到各种文化艺术科学(如交响乐,芭蕾舞,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公关学),各种市场经济体制(如股票),大学办学模式,学术研究规矩,教育体制改革(高考中英语和语文平起平坐,大学里英语的重要程度更是超过语文),饮食文化可口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小到一个中国青年每天接触到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更可能是美国大片,韩国流行歌和日本动漫或者欧洲的某一本畅销书(如《哈利波特》《暮光之城》),而不是什么《老子》《周易》,四书五经,或者所谓的国学——这些文化元素的日益接触都会对青年的成长尤其是其思想观念的形成起着无孔不入、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正在并且将会一直慢慢地渗入中国年轻人的骨髓。显而易见,同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被人们冷淡甚至忽视了,于是传统文化继[3]
续衰落和消逝,一刻也不曾停止。
传统文化的消逝有很多原因,在我看来,大概有一下几点:1、外国文化的有意识入侵;
2、决策者本身对其了解甚少,以致在决策时将其忽略;3、舆论导向的错误引导,媒体、文化、教育等领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国人进行了错误的引导,追星潮的形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恶搞历史文学作品等卑劣行径不但没有受到制止和谴责,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4、教育内容全盘西化是造成传统文化丢失的重要因素,国人从小学到大学,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西化的,传统的东西在中国教育领域没有了自己的位置。背诵古文只是为了应试教育。5、一些崇洋媚外的学者推波澜,方某某否定中医一事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西方文化侵略的工具而不自知,这些人反而被一些媒体捧为坐上宾!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气质》,作者是美国人明恩傅。明恩傅于1872年来华,在鲁西北传教三十余年,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他熟悉当时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并根据自己多年对中国的实地观察和仔细研究写成了《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和讨论了他眼中的中国人的性格、思想、气质和观念,应该说百余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传统文化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因此作者所研究和论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清末年的每一个普通中国人身上的具体化体现。通读全书,尽管不能否认他对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属于糟粕的东西无情地批判甚至轻蔑地嘲讽,但是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即使是在明恩傅——一个外国人——的眼中,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许多可取和极其优秀的地方,如勤劳节俭,知足常乐,超强的生命力,孝顺仁慈,相互负责和遵纪守法等等方面。作者在书中对这些中国人的优良性格极尽褒扬之词,而且还预言,拥有了这样优良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是非常有希望的民族,日后她也许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中国也许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当然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消逝并不意味着它的灭绝和死亡,当代中国人固然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外国文化的影响,但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深入骨髓的,这种文化成分时时刻刻都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也许这种传承仅仅靠先天遗传就可以),于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言行。那么面对这种流失,我们应该怎样挽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正认识什么是传统文化。要拯救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是全社会都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不只是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那么简单,而是民族精神带出的文化底蕴。
(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儒家文化中的优点是民本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劣”,缺点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发展等。
(三)政府应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认为,中国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传承已发生某种程度上的断裂,中国人应首先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寻回我们文化的‘魂’。例如:普查民间文艺资源,尽快将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提上非物[4]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日程,还要将之做大做强。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普查自己的民间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比如现在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与昆曲和古琴相关的一些东西就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例如:与时俱进地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国已公布了将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设为公共节假日,以期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唤起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其实缺乏新意是传统节日不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之一。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传统民俗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赋予新内涵,一些好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就会慢慢消失,直至消亡。传统节日需要经营,需要打造,需要与时尚的文化结合;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引导。
(五)大学教育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目前的大学课程根本没有语文课程,更无从谈起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大学课程在改革时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现在的大学生目前的传统文化素养大部分都是从中学课本里学来的,能够熟背几篇古文的大学生寥寥可数,当今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一个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记住了一些网络作家,我们熟记了电影明星的特点长相,我们熟悉了美剧、韩剧、日本动漫的人物形象,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传统文化名著,我们不曾记得鲁迅的野草、陶渊明的悠然东南下的闲适,我们忘记了李白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仅是当代教育者的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们中华子孙沿袭几千年的所继承发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不可缺失的文化信仰,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倘若,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诸子百家,没有了儒家、道家、佛家,我们的精神世界从何谈起,难道要靠美剧、韩剧、日本动漫来维持我们的精神世界,来支撑我们庞大的民族,答案是否定的,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依靠外来文化,不可能依靠当今一些非主流的文化来充实我们民族文化。归根到底,如果传统文化消逝,我们将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将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石。
当今的世界,当今的中国,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我们要实现“中国梦”,首先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文化是精神的基石。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不但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抛弃以前的崇洋媚外的传统文化观念。在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首推的是孔子学院,中国已经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加强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传播,已经初见成效。另外,中国可以再全世界别的国家设立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节,以此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进全世界。中国是属于全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全世界共享。
我们始终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下,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以**总书
记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定会再次发扬光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它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编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 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科学发展观丛书编写委员会主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3] 干春松,张晓芒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修订第2 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 (美国)明恩溥|译者:刘文飞//刘晓旸. 中国人的气质. 译林出版社,2013.
作文六:《探访广东四大古村寻找正在消逝的传统》5000字
探访广东四大古村 寻找正在消逝的传统 一个筑于农田之上的村寨
河源和平 林寨古村
进村,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或许你会觉得都一样———整个林寨就像一个摆好的方阵,但又不似绕迷宫,绕了一圈最终还是可以绕出来。多数时候,它会让奔着四角楼建筑而来的你,仿佛置身于安逸的欧洲小镇,又像似曾相识的中国某边远农村。
古村志
保存有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
林寨古村位于东江支流浰江河畔,始建于秦末汉初。据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赵佗率大军南下开拓,赵佗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派一林姓将军来此筑寨守关,官府便用他的姓,命名为林寨。陈元坤落户林寨后,人丁繁衍快速,渐渐取代了有近2000年历史的林姓人,陈姓人在林家大院周边建起了众多的四角楼。作为东江客家民居四角楼之乡,如今林寨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
在林寨的任何一个角落,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干净得像刚拂扫过一样。 看传统
林寨的设计与布局很具科学性
印象中,因为年久失修,中国传统古村多少都沾染有一些腐朽、颓败的气息。但林寨却给人另一番不同观感:不管什么时候,都干净得像刚拂扫过一样。 这跟村子的结构布局及建筑方式有关:小巷与排水沟的布局非常合理,下一场雨,泥沙、灰尘很快都会被冲走。因为地势等自然条件所决定(抵御洪灾),让林寨的整体设计与布局一早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林寨还是国内社区旅游的典范
一个古村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个问题也很关键:宿住的是村民还是村客?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林寨古村,仍然住着很多原村民,他们祖辈生活在这里。即使林寨成为了旅游景点,他们还是愿意生活在这里,而生活并没有因此而遭受多大的改变。搪瓷反应釜、搪玻璃反应罐、搪瓷搅拌器
( .tangboli.. )有一个细节值得揣摩:整个林寨,别说为游客开设的商业店铺,连小卖部都没见到几间。如今村里人最大的经济来源,还是种庄稼、干农活。从还没进村,远远看见林寨古村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林寨是被农田包围,筑于农田之上的村落。
听村里的人说,早前不利于古村面貌的“违规建筑”,特别是村口处,在“一夜之间”拆迁成功,几乎不用怎样鼓动、劝说和教育,村民们很快都配合。就这点,林寨还可以说是国内社区旅游的典范。
攻略
交通:自驾从广州或深圳走粤赣高速可以直达和平县,再走30公里则可到达林寨。或从河源市的灯塔出口下高速,再沿米线经船塘约50公里到林寨,车程40分钟左右。京九铁路在和平县或龙川可转汽车到林寨。
住宿:到和平林寨可以住宿在县内温泉度假村,和平县有热龙温泉度假村、天上人间温泉度假村等。也可以选择在县城住和平世纪大酒店或者回到市区住,车程均1个小时内。
美食: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客家农家菜,但差别很大,最好有熟人“吃货”带领。当地的柿子、猕猴桃、白果、香菇可以当手信。
观景最佳时间:最好是在盛夏至初秋。因为可以看到待收割的金黄色稻田里,一座座四角楼点缀其间,此景如同世外桃源,白色、独立而精致的建筑群,又给人一种童话小城堡的浪漫想象。
客家古围屋的大观园
梅州 侨乡村
位于梅州麓湖山脚下的侨乡村,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古老村庄。她沿着弯弯曲曲的侨乡河逶迤而建,民风淳朴、景色秀美,无处不在的客家遗风则诉说着这里几百年来的风雨变迁。
古村志
侨乡村被誉为“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位于梅县南口镇,这里有500多年的建村史,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村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由寺前、高田、塘肚三个自然村组成。桥乡村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古民居,被认为是“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绕村而建的客家围龙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这些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20世纪40年代前建造的古民居有80多座。
“十厅九井”的南华又庐坐落在侨乡村的田野中,鼎盛时这里有数百人居住。 看传统
南华又庐:名门望族的百年兴衰
“阡陌相连,鸡鸣犬吠”,如今的侨乡村铅华洗尽,不再如鼎盛时那般热闹,却有种宁静和谐的美,村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村子里,一些老人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聊天、下棋,小黄狗在一旁摇着尾巴,水牛则在水田里发出“哞哞”的叫声。
走入村口,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十厅九井”的方形围龙屋,其规模之大让我惊奇不已,1万多平方米的屋子,共118间房,楼内院套房、房套院,构造十分复杂。南华又庐的创建人———实业家潘祥初先生的灵位位于楼内的中堂,两边各有四堂,分别是潘家第二代8个儿子的套间,其实每一堂就已经是一座独立的围屋。屋内各堂群群相连又围围独立,设计十分巧妙。
屋前一条小溪缓缓流过,溪边几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见证着这座老宅的百年兴衰。上世纪初至四五十年代,兴旺的潘氏家族聚居在南华又庐,最鼎盛的时候有数百人在此居住,光是佣人就有一百多人。
毅成公家塾:客家人崇文重教的见证
来侨乡村,主要就是欣赏民居。现存的围龙屋主要有杠横堂式、“九厅十八井”、杠式等98座,这些老房子都是摄影的绝佳对象。朴实的村民、天真的孩子以及老房子斑驳的墙身,组成具有强烈时代对比的画面。
走到村子的另一头,我来到了村委会办公所在地,其实这是一间古老的私塾———有百年历史的毅成公家塾,其古朴、庄严而静穆,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历史见证。连接器,接插件,连接器网,连接器采购,连接器求购,光纤连接器,资讯 ://.ljqw./news/私塾巧妙地利用山坡地形,沿山而建,前为“回”字形二层建筑,中间空地为花圃,便于采光,后为单层建筑,前后与大山融为一体。塾内1904年建校时种下的一株百年白玉兰和两株鸳鸯古银杏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
攻略
交通:广州-广河高速-河梅高速-梅县南口镇-205国道-侨乡村
美食:侨乡村除传统的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等“客家老三篇”外,更有过往客家人逢年过节及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各种小吃,如发粄、艾粄、笋粄等,当地的仙人粄、豆腐干更是名声在外。住宿:在侨乡村有家庭旅馆可供住宿,也可以住在南口镇,有很多旅馆可选择。
一座“龙脊”挺起的小城
潮安 龙湖古寨
龙湖古寨,给我的第一印象、至今仍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干净。难得看到一座乡村寨子能保持得这么有条理,乡村道路上干净无比,仿佛是为了迎接客人而专门打扫收拾过的。现在,古寨游客日渐增多,尤其是骑行客、摄影发烧友,喜欢呆在龙湖古寨,看她在晨曦、在夕阳斜下时优雅的神态,浮光跃金的身段,还有一道道漫长的石板路串起的蜿蜒“龙脊”。
古村志
潮州龙湖古寨,位于潮州市潮安县龙湖镇,始建于南宋期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记载,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水、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
龙湖古寨是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形似“龙脊”。
看传统
走进龙湖古寨,宛如走进一座古建筑、古祠堂的“博物馆”
龙湖古寨,现在想来,更像是一座“孤城”,是一座留守的孤城,这么多年来还默默捍卫着一些岁月带不走的痕迹。
为了兜近路,从澄海方向出发,我们选择了水路前往,乘坐轮渡来到古寨。从护堤路上望去,工业连接器,汽车连接器,电连接器,松下连接器,连接器英才网,fpc连接器,展会 ://.ljqw./exhibit/古寨的大门已很有威严,自成一格地宣告着古寨的“独立”和威望。
沿着长长的石板路,走进古寨。如前文所述,古寨的干净让我对她的好感倍增,这或许正是当地长久以来的待客之道,让游人更愿意多走、多呆上一会,更
会信任这样一个地方。石板路两旁的宅子原本都是商贾之地,用现代流行的话说是“临街商铺”,让人依稀看到过去贸易之盛。
走进古寨,宛如走进一座古建筑、古祠堂的“博物馆”,尤其值得推荐的是“许氏宗祠”、“方伯第状元井”、“探花第太公祠”、“夏雨来故居”、“进士第”、“绣衣第”、“文翰第”等,很有特色,而每一座都有一段属于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如走进“方伯第”时,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房子的“连环套”,尤其喜欢走在长长的“花巷”,里面别有洞天,茂密的竹子在阳光下透些竹影下来,像地上有了镂空雕花的艺术。
古寨中的古榕随处可见,古榕树几乎成为潮汕地区乡村守护者的象征。屹立在古寨外面,耸立在街头巷尾。
古寨之内,巷陌纵横、大宅巨祠密布,行走其中,安静恬美。安静恬美主要是来自当地的原住民,现在居住的多数是老人家,寂寞的老人家,青壮年几乎都搬出古寨另谋住处了。长者们成为守住这座孤城的“守望者”,当时,一位老人家看到我们,防水连接器,连接器论坛,jst连接器,连接器厂家,射频连接器,电线连接器,供应 ://.ljqw./sell/非常热情,或许是已经许久未有机会聊天了,拉着我的手就像“遇见”许久未见的孙女,海聊一番,临走还要送些柑橘,彼此留个念想。
离开多年了,现在脑海中的龙湖古寨仍是固若金汤的形象。古寨自有一股自信的风范,幽长的石板路,在夕照下真如闪着鳞片的龙;斑驳的老墙,像守护其中的老人家一样,满腹心事;还有高高在上的燕子窝,像游子一般,将自己的巢“束之高阁”,只留下个怀旧的影像。
攻略
自驾线路:广州出发,广惠高速-沈海高速-潮惠高速,潮州出口下,转汕昆高速,登岗出口下,走233省道,走古楼路。
手信:建议可以购买当地的酥糖、姜糖之类的小吃,地道,有童年的味道。 岭南最早的首府所在地
封开 杨池古村
如果你是岭南人,或是如苏轼一样“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新岭南人,最好还是去一趟封开,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故居地。因为,封开的杨池古村,是岭南最早人类生存繁衍之地,还是岭南最早的首府所在地。
古村志
始建于明末的杨池古村,位于封开县罗董镇。古村农田风光秀美、民风淳朴,现仍保存完整的古房屋60多座,全部为砖石木结构,整体建筑既保留有典型的明清风格,又继承了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建筑结构特征,是岭南古民居建筑的典范,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古村旁的“黄岩洞”更是见证了岭南人最早活动的历史,目前已开辟成“黄岩洞陈列馆”,快速连接器,电子连接器,amp连接器,连接线,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排,s端子求购 ://.ljqw./buy/位于狮子山脚,主要由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陈列馆组成,曾出土多个人类化石和古代石器,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距今14.8万年,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杨池古村是岭南古民居建筑的典范,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看传统
旧时银库、钱庄随处可见
杨池村是在明末清初由登仕郎叶瀚彪起建,当时叶瀚彪为了躲避战乱,只身从京城一路“逃离”纷扰至此,见此处山清水秀,远离是非,所以便决定隐居下来,后在此村中结婚生子,子孙后代繁衍至今。
与其他古村落完全不同的是,这座隐于山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面积不大,却已有“现代金融”体系,银库、钱庄遍地,且有相当完善的“银行安全保障体系”,深圳KTV招聘 (热招网址 .syechang. )如在兴建钱庄时,屋顶瓦片下加了木条,这样一来盗贼就算揭去瓦片也无法入屋;推笼门上也暗藏机关,
只要贼人入屋,屋主扳动机关,门会重新锁上,贼人就插翅难飞了,而且钱庄的阁楼和墙壁上都有小孔,这是抵御外敌的狙击孔和观察敌情的瞭望口,其做法有如开平的碉楼。从杨池古村的钱庄来看,阁楼上还有逃生的暗门,安保措施十分严密。虽然钱庄错落规模不及晋商的银号,但这种当年繁华的商贸往来仍令人侧目。
在这座“岭南第一村”中,我们看到诸多“私塾”保存完好,包括晋公书室、均禄书室、锄经书室、景公书室等,这是当地重教兴学的表现。我想,这与当年出了“岭南第一位状元”等有关系,村民都尊崇“唯有读书高”、“勤耕苦读、忠孝礼义”的祖训。
游客被杨池古村秀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吸引。
攻略
自驾线路:从广州出发,走广三-广肇-广梧高速(从封开、郁南站下),转321国道往封开方向右转,直走500米抵达旺村,左转进入266省道。
住宿:位于龙山风景区内的封开奇境酒店是粤西最美的生态主题酒店之一,四星级标准。该酒店配套完善,有沙滩排球、卡拉O K等休闲娱乐项目。
餐饮:龙山风景区农家风味餐厅精选当地本土的绿色农产品为原料,在此可品尝到地道的莲都山羊、杏花鸡、罗董牛肉干、七星土猪肉等多款特色农家美食。 推荐旅游路线:封开大斑石-封开千层峰-龙山风景区-黄岩洞-杨池古村
作文七:《正在消逝的炊烟》1000字
曾经写过一篇《故里炊烟》,并得过一个小奖。并不是说这篇作文写的怎么好,而是因为在我诸多的联想中,炊烟是故乡的组成部分,没有炊烟的故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作为身在异乡的游子,我每每回望遥远的故乡,村庄的上空总是升腾着几缕乳白而温暖的炊烟。诗意而摇曳的炊烟,就这样默默的化解着我无限的乡愁。
然而,伴随着斗转星移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炊烟作为村庄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守望故乡的一个重要凭证,却逐渐淡出那座生我养我的朴素而详和村庄了。这种悄无声息的变化,让我感到格外的惊喜,还有一丝丝淡淡的惆怅。年愈八旬的老父亲从老家里挂电话说,现在村里人做饭炒菜再不用烟熏火燎的了。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即方便又卫生,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了沼气池。由于牲畜的粪便变废为宝,村子里的环境比以前干净了许多。老父亲还说,家里房顶上的烟囱几乎是个聋子耳朵的摆设了。除了冬天用柴禾烧炕外,其它季节村庄上空已经鲜见那乳白而摇曳的炊烟了
我不由得想起儿时居家时的情景。那时候村庄里没有沼气池这种新鲜的玩意,家家户户烧饭用的是从田野里拉回来的庄稼的茎干。其它时节还好说,初冬这些日子,母亲烧饭时总是一脸的无奈和愁容。因为庄稼的茎干刚从田野里收回来,里面的水分还没有干透,塞到坑灶里只冒烟不起火,做一餐饭房间里乌烟瘴气,呛得母亲不停的咳嗽和流眼泪。那时候我少不更事,每次做饭母亲让我往坑灶里加柴禾时,我都会找借口跑开,我实在受不了那烟熏火燎的折磨。
从这个角度讲,故里的炊烟不但是乳白而温暖的,而且是苦涩和沉重的,炊烟仿佛被抽掉了诗意的摇曳生姿这一部分,成为我乡村母亲一声长长的无奈的叹息。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母亲为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必须旋转在烟气升腾的锅台前。那些难以忍受的烟熏火燎的生活场景,虽然过去几十个漫长的春秋了,却依旧在我的记忆里清新如昨。升腾在村庄上空的袅袅炊烟,除了让我联想起朴实而温暖的母爱外,还让我看到了所有乡村母亲坚强而隐忍行走的身影,以及生活的凝重。
不知不觉间,我所生活的那座村庄,作为唯一的燃料的植物的茎干,已经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沼气。现在村里的妇女再也无需为烧柴而发愁了,昔日烟气弥漫、杂物凌乱的农家,变得清洁和时髦起来。除了用上沼气外,家家户户还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子里多少也有些城里人生活的曼妙的滋味和图景了。这种变化,无疑撩拨着我这个游子激动的魂魄。
炊烟曳处是故乡,看来现在是过时的一页老黄历了,但愿在我没有炊烟的故乡,在我决定重返故里的那一刻,伴随着我款款走近的脚步,我还能找到那阔别已久的曲曲弯弯的回家的路,找到我生命最初的那份欢乐、甜蜜和安宁。
作文八:《正在消逝的童年》700字
正在消逝的童年
七年级一班 李承家
虽然步入到初中了,每当听到“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首无忧无虑的歌谣,仿佛天真烂漫的童年就在昨天,不知不觉来到了孤孤单单的今天。新增的课程,紧张的学习,老师、父母关注的目光,期待的愿望,将儿时的天真无邪、快乐烂漫烙到了永远的回忆里,无法忘却。
“六.一”儿童节,是欢乐的海洋,每当到来时,总会让我兴奋的难以入眠,阵阵锣鼓声,是我这个鼓号队员的精彩节目,舞蹈、歌声、朗诵,迎来雷鸣般的掌声,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有一年,忽然下起了阵雨,吹起了大风,场面一时很混乱,化过妆的脸蛋弄得不成样子,但是一张张顽皮可爱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沮丧,互相嬉闹,追逐奔跑,摔倒了爬起来,不知疲倦,仍然沉浸在节日的欢歌笑语中。 那个时光,似乎没有忧愁,更不懂得悲伤。考试对我们来说没有现在那么重视,那么严格,即便考了倒数,也不会和自己较真,就算受到了老师的点名批评,受到了父母严厉的责骂,甚至是惩罚,过后即刻在欢声笑语中游戏我们的童年。
更难以忘怀的是儿时的小伙伴,翟家琪、岳路言、周树
德等,是伴随我从幼儿园到小学多年的好伙伴。一起逛公园、讲故事,一起写作业、上补习班,更多的是一起偷偷打游戏。有一次寒假,本来刚考完试的成绩不好,还偷偷领着一帮小伙伴在家里玩游戏、打扑克,被下班回来的爸爸撞见了,他很生气的批评了我们,并把成绩差怪罪于小伙伴,让我面子上很难堪,觉得也影响了大家的关系。然而,正月里小伙伴拿着奶子、水果来到家里拜年走动,并且很坦诚地交流谈心,得到了父母的赞赏,更宽慰了我的友谊之心。而今,友情长存,时时牵动着我的心扉,难过时我不再孤单。
童年在成长的心灵即将逝去,留恋不再有的天真烂漫,眼前的道路很长,任务或许更加艰巨,儿时的伙伴们,当我们疲惫时,用灿烂的笑容来挑战明天的未来。
作文九:《正在消逝的雪》400字
正在消逝的雪? ? 育英小学 六二班 杨思雨? ? 扫雪是天经地义的,是责任,是义务? ? 今天石家庄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早起来发现外面已经雪了,到处一片白皑皑。? ? 雪还在飘,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雪是个很美妙的东西。在民间更把雪当成一种征兆,预示着来年柳絮一般,美丽极了。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等等……? ? 踏着积雪,飞翔着思绪来到了校园,哇,老师同学都在扫雪,我赶紧投入其中,个个干得热火朝天,等扫完雪进教师,手套已经湿淋淋林得。虽然如此,同学们个个洋溢着快乐的神情……想像着放学后我们在院里堆雪人、打雪仗的情节高兴的心都随着雪花飞了起来,真的很感谢这场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 我爱雪,爱雪的结白和淡雅;我爱玩雪,玩出情趣,玩出快乐。但雪也令我忧伤,雪会慢慢融化,北极的冰也在慢慢地融化,将来的“暖冬”还会下雪么?雪正在消逝,我真怕将来再也见不到雪了……? ? 指导老师:邢丛坦
作文十:《正在消逝的奇景》8500字
摘要:作为一种消费对象的“古典形式”非常符合现代消费社会的特点,它是一种对符号的消费。然而,随着消费者欲望的无限膨胀。商业力量会急不可耐地将这种意义的比较推向空洞的“区别”与“差异”。进而动摇“古典形式”下能指和所指的稳定结构。当电子媒介与消费社会融合在一起之后,那些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官刺激的符号愈加大行其道。古典形式在消费社会和电子媒介的外在环境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拒绝以符号化和娱乐化的面目把自己推向现代社会的话,它们可能会渐渐被人们遗忘或抛弃:如果为了延续自身在拟态环境中的存在而不得不努力跟上现代性脚步的话,它们又将面临被消解和稀释的危险。浙江乌镇和西藏林芝发生的变迁,正折射出了古典形式的这一困境。 关键词:消费社会;电子媒介;古典形式;乌镇;林芝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0-0040-04 散布于中国各地的古村镇如今正经历一场嬗变,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游客打破了曾经的宁静与安谧,而越来越多的古村镇也积极地对外界敞开了怀抱。据统计,2008年1-3月份,浙江乌镇景区接待游客数36.28万人次,同比增长0.47%,门票收入1549.22万元,同比增长2.25%。另在《太原晚报》上,也曾热烈地探讨着如何开发晋阳古村镇,认为这既可保留其沧桑古韵,又能发展特色旅游。 在对古村镇甚嚣尘上的商业开发中,古典形式与传统文化似乎借助现代传播渠道与现代社会完美融合了。然而,―个尖锐的矛盾却隐藏在此过程中:当古典形式向消费社会和电子媒介敞开怀抱的时候,它们也面临着被消解和稀释的危险,因为短暂体验和猎奇的欲望心理以及含有娱乐化、碎片化偏向的媒介都不足以传承这些系统而连续的文化内涵,相反,它们还可能加速破坏这些古典的静态符号系统,使能指发生转化,迷失在无垠的能指链条中。正在浙江乌镇和西藏林芝发生的一些事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困境的不同视角。 一、乌镇:消费社会中的能指游戏 1 消费社会:从实体性消费到符号性消费 消费作为一种时代的主导形式始于19世纪并延续至今。在此,消费作为消耗的基本内涵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作为一种力量对生产所具有的影响已经由“反作用”转变为“主导性作用”。消费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增长,在其现实性上,它本身就表征着一种增长。工业革命以来,一个国家财富的增长主要体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计算中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是“支出法”。即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净出口。由此,消费的增长在国民经济的计算中已经转变为正值,它在数量上的增长将直接转变为经济的增长,这使得消费完全变为一种肯定性的因素参与到经济发展的计算之中,他完全否认了消费的消极方面,或将消极方面都转化为积极方面。于是刺激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求消费从对必需品的需求转变为对非必需品的浪费,浪费也成为了稀缺性社会的一种心理宿求。当代社会的稀缺主要是一利,结构性的稀缺,它表现为心理的贫困,即由于需求与生产之间永恒张力的存在,使得稀缺变成一种比较的结果。“贫困不在于财富的量少,也不在于简单地理解为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浪费必须成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因为只有在浪费中,人才会感到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这就是说,浪费使人在比较中获得优胜,从而具有了人的生存自尊。于是,消费的“消耗”概念的肯定性在现代社会被推到了极致。 在消费成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后,后工业时代的产业发展使得这种主导力量具有了存在的现实性。在后工业社会中,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工业,而是转向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教育等。而服务性行业中,相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而言,人作为智能的载体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因此劳动力的价值比例获得了相应的提高。此外,后工业时代被消费对象的消费周期大大缩短了。 同时,消费对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不再仅仅是具体的、实体性的物的消耗,而更多地转向一种心理的满足。于是,对符号的消费便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主导性消费方式,意义以及象征这种意义的符号最终成为消费对象的实质性内涵。这种意义性的消费并不像物质性消费一样只是一种对消费对象的消耗,在其现实性上。意义性的消费起到了社会区分的效果。当意义附着到物上时,具有相同使用价值的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义性价值,而只有当意义型消费处于一个比较体系之中时,这一消费内涵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表达。于是,消费经过物的符号化之后转变为表征这一符号编码体系的交流体系。消费凭借着“消费什么”和“怎样消费”来划定社会的区分与差异。在此意义上的消费不再与物的使用价值有关,“一旦人们进行消费,那就决不是孤立的行为了,人们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编码价值交换系统中,在那里。所有消费者都不由自主地相互牵连”。通过消费这个沟通和交换的系统,人们可以获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结构及约束机制。 在此情况下,需求也不再是对某一件物品或是某种功能的诉求,而是对物所具有的意义的诉求。需求对象由“意义”进一步抽象化,最终变成了一种“区别”或“差异”,即“意义”变成了―个通过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在这个“区别”与“差异”的体系中,所需求的物几乎完全丧失了它的功能性而转变为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没有所指的能指。在这能指的链条中,不同的能指在相互比较中相互替代。“可以说某一能指对另一能指的这种渐趋消失、这种持续流动、这种逃逸只是对某种欲望的表象――这种欲望是贪得无厌的,因为它建立在贫乏的基础上――在物品和持续需求中进行局部自我指向的正是这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由需求向欲望的转变构成了支撑消费社会的心理机制。 至此,我们发现作为一种消费对象的“古典形式”非常符合现代消费社会的特点,它是一种对符号的消费,是一种对意义的诉求,因而能在现代社会广受欢迎。然而,随着消费者欲望的无限膨胀,商业力量会急不可耐地将这种意义的比较推向空洞的“区别”与“差异”,最后使得越来越多的“古典形式”演变为各种动态的符号――所谓动态,就是这些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稳定结构已经动摇,面临着可能没有尽头的所指的延迟――正如商业力量在其他消费领域所做的那样。 2 符号化的乌镇――西栅 消费社会的一大特点是消费对象从实体性消费到符号性消费,乌镇的西栅便经历着迅速符号化的过程。几年前,最早被开发的东栅景区已有熙攘游客。如果避开这热闹地方,去破旧的小巷里仍能寻找原汁原味没经过修饰改造过的乌镇。水边还保留着不少明清的民房,穿街进巷之中,遇见的一间间木结构的老房子,仿佛翻阅珍贵的老照片。在船转弯处的水边,看见对面的几间青瓦老屋,这正是茅盾先生笔下的“林家铺子”,门口还挂着晾晒的衣服,商业气息全无。站在台
阶上,蹲下身捧起水,水温润细滑,有着过滤去浮尘后的洁净。不远处,正大兴土木,据说是投资了十个亿要再造―个新的乌镇。踏着长石条铺砌而成的街道'在晴空中可听见自己的心跳。这些前街后水,枕河而居的人家,总有着一张张和善的面孔。老人们坐在木椅上,打着磕睡,即使你走过来走过去,也无法惊醒他们的梦,他们悠闲满足的样子让人无比心动。间或也有几家小的店铺,多卖些乌镇出产的三白酒、杭白菊、姑嫂饼,当然最多的还是蓝色印花衣物饰品。在乌镇的大街小巷,常常飘动的蓝色有明亮的光彩,点亮了大片大片灰暗的房屋。店主人并不会强拉硬卖,只是微笑着细声细语地劝你买下喜欢的物品。 随着商业力量的加速介入,如今,当年这样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那10亿的投资建成了现在的西栅景区,已于2007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面积三平方公里,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十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需坐渡船进入。白天进入可以乘交通船,分别到各个景点参观,晚上只能上一个主要的岛。因为这项开发,政府迁出了原本在此居住的当地居民。大概乌镇西栅原本是想给人创造―个地道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但可惜的是,它的设计者却恰恰忘掉了最为关键的要素,那就是人,人才是构成一片地域文化的灵魂所在。在西栅,除了游客就是各景点的服务人员,由于没有居民,到了晚上便类似于一座“鬼城”。影影绰绰的房子、小桥,黯淡的灯光没有给人带来美感,尽管景区内保存有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以及形态各异的古石桥72座,可是没有了居民,一切便成为虚假的摆设,试问谁要看―个水乡模型呢? 夜晚的古镇人去楼空,欧式街灯把小巷映射得如同舞台布景。走出景区转过横街,夜色却顿时鲜活热闹起来。人们在小茶馆里聊天看电视,或守着小吃摊拉家常、带小孩。小镇的人们有自己的生活,与景区的老房子无关,与小桥流水无关。没有了他们的乌镇,竟是寂寞和不真实。 听说当地的相关部门也感到了西栅没有居民的荒诞,已经有了让居民进驻的打算。然而。即便如此也恐怕已经不是真正的古镇和水乡了,更大程度上怕只是犹如一出戏台上的布景,有了人也只是多几个演员罢了。 无疑,这是一段失败的开发史,何况是以延续文明的名义。经过漫长历史岁月与酝酿而成的文化内涵是一切古典形式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今天的乌镇西栅,却已然没有了所指的能指,置身其中,不过是体验一场能指的游戏罢了。 3 符号化下乌镇居民的生存状态――东栅 乌镇商业化和符号化的进程也改变了当地居民惯常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居民密集的东栅景区体现得尤为突出。从―个桥洞穿过,便由西栅进入到了东栅。此时,这里不是景区,仍然是老百姓的天地。各家各户都开门迎客,卖工艺品或者卖早点。看见过往游客他们会异口同声的说:买吧,便宜,8点以后我们就都关门了,只有旅游公司的人才能卖东西了。那些绣花小鞋和其他小玩意的确精致又便宜。各种小吃亦很丰盛且价格不贵。清晨的乌镇是美好的,不多的游客,水边的朴素民居,遮雨的回廊,古老的小桥,石板的街道。轻悠的乌棚船。居然还有老外,也会在这个时候不买门票进来游玩。当太阳慢慢覆盖这座宁静小镇,时针指向8点,清场的景区工作人员便会出现。各景区入口也都有人就位,查当日门票(因为100元的门票只能当日使用)。而这时通常会看见一些清晨进入的游客被查到无票而轰出景区。这种景致以及它所带来的情绪,无需多言,自在人心。 关于东栅的繁华,作为旅游景点的繁华,已成为乌镇的―个最显著标记,虽然现在仍然无法给出―个形成此局面的是非成败的公断。或者在文明的发展史上,这本就没有公断之说。而居住在这苍老地域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却带给人奇异的感官。 百年古屋外壳依旧,日用品却大部分是西方机器工业文明的东西。走在东大街。所见人家几乎都有电灯和电视;再就是冰箱和液化气罐,微波炉也较普遍:当然还有夏天用的吊扇。这些,方便、舒适,是人性的选择和需要。当有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头在用手机通话的时候,在这片天然形成也好人工修饰也好营造出来的古老环境中。竞显异样的色彩。看来,西方工业文明的引诱力对于所有人都是无法抗拒的。谁愿再用稻草、木柴做饭?谁乐意再用豆油灯而拒绝电灯? 今天的古街,更多的是拥有一种展示业已逝去的古老生活方式的活标本价值,供游客回忆往事或短暂体会古老文明的生活。就像东栅景区有两台非常原始非常简陋的木制纺纱机,安排当地妇女向游客表演纺棉纱,这成为了一个空洞的符号,对于乌镇景区而言非常重要的―个符号。如同整个乌镇渐渐成为中国古老的水乡农业文明的―个重要符号一样。有人说,乌镇的长廊很长,长得把太阳都遮掉了;乌镇的长廊也很古,据说唐代时期的裴休裴先生,就是在这个旧气的长廊中,背着双手,面对长廊外的小河,望着渐行渐远的乌篷船,两眼潜泪而下,因故园不知何方。 昨天的乌镇是美丽的。乌镇的昨天的确给了人们太多太多的憧憬。石板路、小河、长廊、蓝印花布、“姑嫂饼”,在昨天的乌镇都是一段美丽的故事。然而,从乌镇走出去的沈雁冰,从长廊中走出去的叶圣陶,定然已不知今天乌镇的情形。虽然他们在乌镇的老宅还在,他们在乌镇的故事还在。但今天的乌镇,已不是先前的乌镇了。 乌镇的居民渐渐在无孔不入的现代性中趋同于消费社会中的普通个体。当他们关心着自己每天的销售收入,并将赚得的钞票换为给人物质愉悦的消费品时,乌镇似乎已由他们的精神家园退化为―个现实的工作场所。当“乌镇人”这个群体渐渐消失时,乌镇文化又寄托在何处呢?那些空洞的符号承载得起这重量吗?不知道在这长长的时间的路上,“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的光景能延续到何时何地。 二、林芝:“地球村”中已无世外桃源 1 媒介环境与思维建构 旅游开发把现代性带到了古村镇,同时也带上了电子媒介。媒介具有―个常常被人忽略的―个性质,那就是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内容,并最终能控制文化。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波兹曼则用“媒介即隐喻”再次强调了这层含义。在波兹曼看来。“媒介像是一种隐喻,它以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影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一隐喻的关系将这个世界进行了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之所以说是“隐喻”,是因为媒介虽然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他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例如,书面文字带来的结果是眼睛代替了耳朵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这种媒介创造出的文化生活与口耳相传时代迥然不同。 电子媒介是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形式。电子媒介的内在偏向是什么呢?对于电视媒介,波兹曼指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问题不在于电视为人们展示具有娱
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内容都以娱乐性的力式表现出来。当暴力、灾难等场景通过那个五光十色的显示屏再加上播音员均匀的语速展现出来时,观众可以很轻松地以一种好奇的心理看完然后洗洗睡了。为了不让观众轻易地拿起遥控器换台,导演会把电视节目精心安排一番,所以仿钎艮少能看到繁长的论述和抽象的思辨―一切必须是形象可见的。在直白与轻松之中,电视使人渐渐失去了探求艰深和崇高的意愿与能力。 与电视媒介的娱乐化倾向相比,网络媒介更多的是表现出片断化与碎片化的倾向。我们以“超文本”为例,观察一下网络媒介环境中信息整合和思维建构的方式。传统文本属于印刷媒介,它强调视觉,即眼睛代替了耳朵而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我们的思维因此变成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和逻辑的。而“超文本”则迥然不同,其特殊之处在于具有“锚”和“链”。“锚”是电脑文档中可以附加“链”的信息段,它可以是字、字的集合、句子、段落、图形、图像。“链”是由“锚”指向文档另一部分或另一文档的指针,它包含了被访问文档的名称、位置及访问方法。在“锚”和“链”构成的多维空间中,没有任何将信息组织起来的固定中心,人极易在其中迷失方向。所以Google、Yalloo等搜索引擎也就应运而生了。在这里,我们传统的线性思维让位于以“关键词”为中心的片段的、跳跃的思维。置身于网络中的人,没有中心,没有边界,漂泊的结果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断章残简。 既然电子媒介有这样的偏好和倾向,我们很难指望那些系统的、连贯的、抽象的知识能过通过电子媒介得到很好的表达。事实上,电子媒介几乎不会去选择这些内容,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很难通过看电视和上网而突飞猛进。如果试图借助电子媒介来了解这个世界的话,电子媒介在无形中影响着人的思维建构。林芝,这个曾经的世外桃源,也避不过电子媒介的汹涌来袭。 2 电子媒介浸染下的林芝人文 当尼罗河的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恒河的古印度文明早已远去时,西藏林芝,这个四五千年前便已开始刀耕火种的地方,依靠其幽僻的地理位置,保存了独特的林芝文化。顺着尼洋河最大的支流帕桑曲上行,便是被当地百姓称为神湖的错高湖。这里每年有规模较大的两次转湖节,一次是藏历元月十五日,另一次为藏历四月十五日。湖心岛上有错高寺,藏文字母树,天葬石等等。在林芝地区,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苯教并行。在布琼村有一棵已有2600多年树龄的柏树,传说就是苯教开山祖师辛绕米活且的生命树。苯教崇拜大自然,认为万物有灵,不仅如此还崇拜男女生殖器,并将其雕塑供奉。喇嘛岭寺便是如此。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僧尼同寺,这些与内地佛教大不相同。大名鼎鼎的苯日神山,据传曾是莲花生大师与苯教首领阿穷杰博斗法的地方。山腰处一棵巨树常被雾气缭绕,仿佛高耸入云。被当地人称为天梯,是传说中的通天之树、宇宙树。当地百姓习惯将早夭的孩童装箱里,树葬于该树极多的分权之间,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可使灵魂升天。也因此,树上常常被挂着各种经幡和祭品。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的时候,由于林芝地区偏远隔绝,人烟稀少,经常会有―些国外的特工从此处潜入境内。据说,某一天,―个农民急匆匆地向当地机关报告:“我吃过早饭后去森林中拣木紫,突然发现天上掉下―个人来,屁股上还拴了一顶帐篷,我觉得太奇怪了,所以就来报告。”原来,那时候当地大多数人都没出过山,没有见过降落伞,所以就把降落伞当成了帐篷。 然而,当消费大军和电子媒介到来之后,林芝人的世界发生了很多改变。在距错高湖不远的地方一座由广东和福建援建的新城正悄然伫立。在城里面到处都是宾馆,宾馆房间里各种家具一应俱全,这里的建筑、人文、语言都非常内地化了。以致使人们在这里已经感觉不出自己正身处西藏。每年转湖节的时候,游人如织,兴隆的生意为当地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电子媒介渗透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林芝人的目光便随着信号、网络投向了山脊以外的世界。当地年轻人的生活与外界似乎已没有太多两样。当全中国在为“超级女声”疯狂投票时,他们也会拿起手机。为自己荧幕上的偶像送出支持。在闲暇的时候,他们也常常光顾互联网,在QQ上与人聊天,在BBS上发帖与回复,在Baidu上搜索MP3,在土豆上观看视频影像。年轻人的热情与电子媒介一拍即合,曾经幽远宁静的小山谷再也锁不住他们的心。电视和互联网是如此的声色绚烂,以至于人们容易迷失其中,原有的文化生活开始悄无声息的消解。年轻人在记住了布什、许三多等名字之后,渐渐地忘却了曾经的神话与传说,制作精美的网络游戏也让他们得以构筑自己的英雄世界。 曾经,每当转湖节来临之时,就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云集此地。他们以巴松湖的湖久村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沿湖岸绕湖一圈,步行一般要两天时间。转湖者不仅有当地的,而且也有远到而来的外地人,他们都把虔诚的愿望向心中的神湖诉说,而神湖永远是那么宁静、平和,默默地为人们祝福,默默地为人们抚平心灵的伤痛,默默地为人们洗刷罪孽。如今,转湖者中已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游人,他们忙于拍照、合影,而当地人在转湖节时则更多地忙着张罗手上的生意,人们在转湖的交易中各取所需,游人收藏了美丽的背景,当地人则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为自己装备上电视、手机和电脑,然后把屏幕里的世界渐次移植到自己的生活中。 林芝人还学会了用现代化的媒介来宣传自己。譬如,每逢春天。林芝总要举办“桃花节”。他们把电子媒介应用到了--“桃花节”的宣传上,透过电视或显示器的屏幕,林芝的春天在盛放的桃花下格外诱人。人们可以很方便的查到可选择的路线、可人住的酒店、可购买的土特产等等,当然,还有相对应的价格。电子媒介为曾经的世外桃源搭建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而林芝文化。却在这个过程中被悄无声息地过滤掉了。不管是游客还是当地人,都兴高采烈地走在另一条道路上,而真正的林芝却与他们渐行渐远。 三、结语 综上,对于古村镇生存现状和方式的何去何从,在身处的这个现实世界中,笔者似乎还无从找到―个清晰而具体的方向。但是,有一种清省和理解却在心内留下强大和深刻的印记:是什么心理或行为动机驱使如此众多旅者慕名而去中国古村镇一游?是一种源自心最深处的历史意识,尽管这种意识还是朦胧的。并未真正形成为一种正确的表达和驾驭方式,但这仍然是一种难能可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历史意识越自觉、越清晰、越厚重,他就越趋于成熟。而―个民族的素质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衡量,历史意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标准。即是说,+民族越是拥有自觉的历史意识,她的素质便越高,民族的文明才能得到越好的保存、延续和发展。 至于象征着中国美丽的古老农业文明的古村镇,如果现在的以及后继的开发者们,还包括所有旅者在内的人们,以一种高度而正确的历史意识共同作用,以使得这些现存的古村镇成为活生生的,还在顺畅呼吸着有关中国农业文明生活方式的博物馆,那么这文明,定将得以以最美好的姿态,存在于―种最为平安的环境中,存在于这个工业文明不断汹涌而至的时代里。 责任编辑:李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