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在那颗星子(读后感)》900字
《在那颗星子下》读后感
读了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我深深地感到了林老师在她心里所占据的位置。“ 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她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也在文章的最后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想一想,老师对我们所起的影响,或者说是教诲,也许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我也不例外,也有那么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在小学四年级,我也有不错的记忆。那时,教我们语文的薛老师叫我们每天背一篇散文,隔天早上抽背。记得那时,作业特别多,作业做好,通常已经到了晚上9点多,哪还有心情背那些散文啊!所以,我总是晚上不背,第二天早上到学校,抓紧了分分秒秒背散文。背下应付老师的背诵任务这是最好,要是实在不行,就用我的必杀技(当然不能说),争取时间。但有一次,我连续两天用了这招,还有背书的效果不理想,在我的“临时抱佛脚”地当场被“擒获”(那叫一个惨哦!)被老师抓到只能认倒霉,当场我就声泪俱下,心里还一边盘算着怎样对老师解释,因为我认为老师一定会大发雷霆在先,撤我的中队长职务在中,告诉我家长在后,外加还要在全班面前批评通报,我算是彻底完结了。但没想到的是,她说不会再追究下去,不过想找我谈谈,下课到她那边去。哇塞!我是一阵欣喜,心里不住地在谢天谢地,最大的还是要谢薛老师。
下了课,来到薛老师的办公室,刚进门,我想先说些什么,但薛老师却先开口了:“我是不是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但嘴上还是回答着:“是有一点点多??”我还没说完,薛老师又话锋一转,说:“你的记忆好像不错嘛,背了那么多次我都没发现。”说完笑了笑。我心里想:老师啊,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啊,可嘴里没吱声。沉默了一会儿,老师又说:“我让你们背散文,是为了让你们能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能把每篇散文都映在心里,不是让你背出来应付老师的,否则我让你们背还有什么作用呢?记住,这些背的文章都要映在心里,这样,才能用到紧急的时候。你有那么好的记性,还是用在记忆永久的地方吧!”这时,我第一次发现,老师的心是那么贴近我,我用力地点了点,擦干了眼泪。 读了《在那颗星子下》,使我想起了这件事。我发现,薛老师也像在我记忆的银河中闪光的星星,我就在那颗星子下。
作文二:《在那颗星子下》1400字
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生时代
舒婷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顿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 ,美丽的。
“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十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 这个单字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字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四十七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作文三:《在那颗星子下》3100字
在那颗星子下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舒婷)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陆锦花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2. 通过朗读和交流,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交流,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
1. 朗读课文。
2. 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3. 质疑问难。
4. 了解舒婷的诗歌代表作及其散文《我儿子一家》。
5. 了解舒婷其人。
板书设计:
(我)在那颗星子下 (成长)
(林老师)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调皮 关爱、理解学生 舒婷
贪玩 循循善诱
聪颖 亲切、热情
练习设计:
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练笔,以“我心目中的那颗星子”为题写一个熟悉的人或写一件成长中的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前天我们介绍过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几首诗作和她充满稚真稚趣的散文《我儿子一家》,这节课我们学习她的另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一起走进舒婷豆蔻年华的中学时代。
齐读文题。
二、解释文题,解读文本。
1. “那颗星子”指谁?
(板书:林老师)
2. 你从哪里看出来?
(文章第17节)
3. 为什么“我”认为林老师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
(1)用自己的话说说。
(2)读文本圈划出相应的词句细细品味。
(3)再读读。读出你的体验。
关键语句有:
(1)你猜多少分?113分!
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提问:从113分到47分,面对这样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能会怀疑她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可能令勃然大怒,当众训斥她;可能把她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者干脆当众改了她的分数等,不管是哪种办法,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伤及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格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林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她很有策略,实事求是,该肯定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然后再指出问题。)
(3)文章第16小节第1、第3句。
提问:这里的“它”指什么?“糟蹋”在句中的意思是?“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改为陈述句是什么?“被 ”的意思是什么?整句话的意见是什么?
(整句话的意见是要珍惜,发挥好,运用好你过人的记忆力,而不是糟蹋它。要不然,到最后,你的脑子里会什么都没有,因为记忆力也有衰退的时候。)
师小结:这段话循循善诱,入心入肺,抓住了要害,说到了点子上,使“我”心悦诚服。
板书:关爱、理解学生
循循善诱
生齐读品味。
(4)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
(5)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
提问:“纤细的手搁在我的肩头”,“我”却感觉是“沉甸甸”的,那不是矛盾了吗?
板书:亲切、热情。
4. 师小结:于是“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这一眼充满感激、充满深情,她像一颗星,这颗星是拨亮“我”心灵的引路人。她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评价。
5. 同学们在预习中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既然文章主要表现“那颗星”,那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笔墨写“我”呢?我们来看看中学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先用自己的话概括,再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读读。
关键句有:
(1)第2小节第1句。
(2)第3小节最后1句。
(可见“我”的调皮、贪玩、聪颖,“我”是个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会玩、爱玩、调皮、聪颖的孩子。)
板书:调皮
贪玩
聪颖
(3)第9小节第1句。
提问:“最拥挤的中山路”的特点是什么?形象生动地写出翻开书的“我“怎样的反应?
(4)第10节第1句。
提问:把什么比做什么?“复钱”、“撵”的含义是什么?由此可见什么?
(5)第3小节“自己也不知道”以及第12小节一句话。
(“自己也不知道”表明当时的“我”迷学糊糊,说不清楚,把读书和玩混为一体,更不用说合理把握、恰当处理了。“别提走路时
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表明“我”感觉很好,自鸣得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6. 师:面对这么一个调皮、贪玩、聪明而又迷糊的特殊个体,林老师没有对“我”瞪眼,也没有乱挥教鞭,而是给以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老师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她犹如一颗星照亮了“我”的心灵,引领“我”走出误区。所以“我在那颗星子下健康成长”,(板书:成长)林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所以,“我”称林老师是永远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一颗最亮的星星。)
7. 正因为“我”感觉到林老师是夜空一颗最亮的星星,而且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永远闪烁,所以当“我”回忆中学时代这件往事的时候,满怀深情,充满诗意。
生齐读文首两个语段。
提问:(1)第1节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怎样理解“像一只小铃”、“轻轻然”和“分外清晰“的含义?
(这段话寓情于景,作者把对美好中学生活一深切怀念之情寄托在一片似梦似幻的意境之中。“像一只小铃“,可见事情的”小;“轻轻然“,说明当时林老师处理事情没有大动干戈,是亲切地、悄无声息地滋润人的心田;”分外清晰“,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到中年,再回忆这一段成长历程,对老师的爱心、教育认识得更深刻,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生读文末语段。
(解释、照应文题,让故事结束在一片“美好“之中。) 师: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读一遍。
三、总结全课,反思评价。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些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师:舒婷的成长历程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线索,写了她怎样通过这件事明白事理,从迷糊中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对引领自己走出误区富有爱心的老师的崇高敬意。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时清醒、有时迷湖、有时兴奋、有时烦恼,如星子般照耀我们前行的人很多:老师、亲人或社会上的人都会是我们的引路人,生活中这样的体验也不可。
要求完成500字左右的练笔,以“我心目中的那颗星子“为题
写一个熟悉的人或写一件成长中的事。
教后反思:
众所周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纵现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较较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传情、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积淀,不管是引读、齐读、默读,还是自由读都能起到恰当好处,尤其全文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读在教学中的落实是我设计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读中让学生沉浸到语言文字中去,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着眼于文本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形成看法,养成咀嚼语言文字的习惯,提升文化素养。
整堂课,我力求自己对文本吃准、吃透,有自己完整而较深刻地认识,当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认识不够到位时,我即时灵活点拨,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既活跃,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取得了较突出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假设性问题:
1. 面对13到47分这样大的分数变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林老师怎么做的?
2. 面对这样一个调皮、贪玩、聪颖而又迷糊的个体,如果没有林老师当时及时的引导,“我”会怎样?这样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从而水到渠成地回答了为什么“我”把林老师看成是记忆深处一颗最亮的星星的原因。
定性评价:
这堂课的特色之一就是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探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富有教学激情。特色之二就是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以读促进品味语言,促进对字、词、句的感悟、理解,使教学更为扎实;再是对教材处理、教法设计都合理、
恰到好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文四:《在那颗星子下》1900字
第八课 在那颗星子下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一、教学目标:
1、认真品读课文,体会“我”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感情。
2、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感受炼字的重要性,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
说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因而它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而舒婷
散文的语言“浪漫之外充满智慧和幽默”、洋溢着诗情画意~让学生于阅
读理解中细细感受、品味、鉴赏~能帮助他们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积
淀、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预习情况(交流预习情况时避免学生读资料现象,应该是概括的“说”)(课前
布置上网了解舒婷的生平与作品,课上可先予以简单交流。)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
二、 研读课文内容
1、 作者当时只是一个与你年龄相仿的中学生,大家是否发现有些地方与你或与你同学
很相象,———例如:调皮捣蛋、兴趣广泛、违反校规、上学迟到、考前“临时抱
佛脚”、容易骄傲等。(散读思考圈划的基础上发言交流)
(这样提问融进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比让他们思考“小舒婷是怎样一个孩子”要更
能激发兴趣点,可以让他们带着个性去解读文本。
2、本文的标题有两个,其中这“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具体指什么,请用几句话概括。
事件概括:考前不认真复习,却得了全班第一,评讲时“示范”重考只得了“47”分,事后老师找“我”促膝谈心,令“我”惭愧又感激。(同桌互说互听互补充,再抽一两位发言。)
(概括能力的培养提高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同桌互动,让大家都能得到锻练) 3、作者是怎么来写这件事的结局的(最后一节)。你从中品读出哪些思想情感,(要追问:“我”敬佩什么,感激什么,可引导领悟:让“我”示范是假,促“我”警醒是真。) 要点:读出老师的真诚关爱与希冀(“沉甸甸”)、读出“我”对老师的感激崇敬眷念(“深深”、“最亮”、“永远”、“我的”)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出声朗读这一节,读懂它,才能理解文章主旨——老师既关爱学生更讲究教育技巧策略,学生才对她充满崇敬与眷念。 由对最后一节的品读体会引出对老师言行的分析理解探讨,让学生沉浸文本,去发现思考感悟,同时准确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我”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感情。
4、全文集中笔墨在写中学时代这件难忘的事,为什么不直接用它作标题,联系课文后的小知识《标题和副标题》,理解正标题“在那颗星子下”包含着对老师的真切感念之情,更吻合散文的格调。
二、 品味传神语言:
1、 人说,舒婷散文的语言——“浪漫之外充满智慧和幽默”,学习过程中,你感受到
了吗,请举例说说
如:“串上三个女同学”不写“叫上”,表现“我”的调皮大胆贪玩;
“把字母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很新鲜有趣的表现了应考时的着急狼狈;
“相思鸟在树上幸灾乐祸地鸣叫”则烘托了“我”当时的羞愧内疚(每人找喜欢的两处)先与同桌交流,再通过发言来共同品味、互相启发领悟。)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因而它还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于阅读理解中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积淀、提高审美能力,更是引导他们明了“炼字”的重要。
2、她的文字不只幽默风趣,还十分优美抒情,除了结尾,文中还有几处值得品味。 如:第一节里“笼在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给人美好温暖、如诗如画之感;
第二节里“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比喻新颖独特、情感真诚
深挚。
四、布置课后作业:
1、 摘抄文中最欣赏的句子作简单点评(2-3句)。
2、从自己的学校生活中选一个生动场景描写下来。
3、抄写下列词语,并用其中四个写一段话。
惴惴然 谴责 示范 幸灾乐祸 糟蹋 歉疚
4、 在课外阅读中,大家一定也看到过不少奇妙生动的比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妙处。
作文五:《我在寻找那颗星》300字
槟郎
那颗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可能从父辈相传的血统里
可能从乡野牧歌的烟岚下
可能从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
一直闪烁在我的心头
顺着折光我寻找那颗星
心头闪烁天空却发现不了她
那颗星在哪里
我在天空中寻找在人群中寻找
在文字音像一切文明符号中寻找
那颗星决定着我的命运
绝望中的希望虚无中的意义
那是我贫贱人生中的唯一财富
我终会发现她你真美呀
那是流星伴着我的生命划过又陨落
不要笑我迂拙痴傻
我在寻找那颗星
父辈的血统乡村都市的脚印
这一寻找是我的宿命
闪烁在心头寻找在这世界
我在寻找那颗星
心头闪烁世界就该有她的本原存在
我寻找的姿态在风雨中飘摇
短暂地辉煌又将倏忽而逝
像个湿乎乎的影子又如幽灵
2005-10-08于南京
社会人文关怀·文学欣赏批评·诗文作品观瞻 >>欢迎光临槟榔园文学书院论坛
作文六:《《在那颗星子下》教案》700字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以“真实”来写人的写作思想和以“悬念、波折”来安排情节的写作方法。
2、欣赏课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
3、体会老师的爱心。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如何表达“我”对老师无比崇敬和深沉眷恋的感情的?
教学难点:弄清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林老师给我重打的分数是47分,成绩单上为什么还是写“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读课文,理解题意,了解内容。
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学会了文中哪些字、词(字间、词义)。
2、对文章内容有了哪些理解?
(可从课题、内容、脉络、中心几方面谈)
3、预习时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生质疑、重点是解决哪几个问题?提炼最佳问题)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轻声读,围绕重点问题思考:
⑴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⑵文章如何表达“我”对老师的崇敬和眷恋之情的?
⑶老师给我重打的分数是47分,成绩单上为什么还是写“优”?
2、小小组讨论,师巡视、点拨。
3、大组交流,形成共识。
四、欣赏好句,品味特色
1、散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大组交流,读最欣赏的语句,说欣赏的理由。
(重点欣赏、品味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
⑴生动、准确的动词
⑵美丽、形象的叙述
3、男女生诵读文中最美的三句话。
4、“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传述的事可谓“一波三折”,那么,作者是如何以“悬念、波折”来安排情节的呢?这样写有何好处?
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写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也要有悬念和波折)。
作文七:《在那颗星子下》1200字
《在那个星子下》复习要点
一、词语:略(见ppt )
二、文学常识:舒婷,原名龚佩瑜,1978年发表处女作《致橡树》
三、内容理解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文章讲了作者中学时的一次“英语考试事件”。
2、文章出现哪几次意外
1)、考试前看电影,想不到不期而遇林老师
2)、考前看电影,临时突击却考全班第一。
3)、试卷讲评先被夸奖,既而重考却只考47分。
4)、成绩单上英语成绩仍是优。
情节一波三折,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3、作者回忆这件事情用的是什么叙述方法?
倒叙 为了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4、第1节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①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母校周围优美环境,营造了一种温馨美妙的氛围。
②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③为后文回忆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做铺垫。④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5、 怎样理解“像一只小铃”、“轻轻然”的含义?
“像一只小铃“,运用比喻可见事情的”小;
“轻轻然“,说明当时林老师处理事情没有大动干戈,是亲切地、悄无声息地滋润人的心田;”
6、怎样理解“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做读书了。
表现了我的贪玩、活泼好动的个性,为下文写老师关爱理解学生的做铺垫。
7、怎样理解“趁刚才从书本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赶到纸上去。
“复印”说明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会运用。将字母比作“活泼的鸭群”,运用比喻,正印证了上文的把读书当玩的心理。“撵”字写出了我靠机械记忆应付考试的困窘状。
8、“翻开书,就像骑车在最拥挤胡中山路上??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考试的难点比作拥挤的中山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形象地写出了要复习的难点众多。这使得我不得不进行突击,行进强记忆。 ②为后文写老师教育我平时要认真学习做铺垫。
9、“撮”写出了我不期而遇老师时故作轻松的心情。
10、文章我的心情的变化
故作轻松——紧张仓促——趾高气扬——窘迫难堪——羞愧异常
11、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地鸣叫。10、“纤细的
12、手搁在我的肩头”,“我”却感觉是“沉甸甸”的? “纤细”指老师手的形态,“沉甸甸”指老师对我的关爱是深沉的、是富有分量的。
13、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记忆的银河中。“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师比作星子,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我人生的指引作用。 ②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③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4、“搁”的动作是轻轻的,亲切的,又能见林老师严格要求中的亲切教态。“等我”、“送我”又能见林老师待人平等,充满爱心。
于是“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这一眼充满感激、充满深情,
15、第⑥段中,“同谋犯”,加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②这里的“同谋犯”是大词小用,指的是被我串上,一起去看电影的三位女同学。
作文八:《《在那颗星子下》教案》600字
沿江镇 冯冬云教学目标:赏析文章的语言、结构、人物思想美。女诗人舒婷运用细腻的笔触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一件发生在师生间的往事,使学生们陶醉在充满诗情诗意的语言氛围中,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有人曾经说过,读中国舒婷文字,是培养人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最好途径,而我还要加上一句:也是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必不可少的途径。一、?课前学生推荐美文:《帽子的故事》、《分数》,并点评。二、?导入:同学们所讲的老师故事真是让人感动。今天,我跟着当代女诗人舒婷走进她的梦一般的中学时光,摇响她记忆中的小铃,在闪烁的银河里,追寻着星空中一颗最亮最亮的星星。三、?感受语言美:通读课文,结合旁批,说出你最有印象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从动词、修辞、表达方式入手,感受作者的生花妙笔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童真、童心与童趣。)四、?探究:1、?文章的中心人物是谁?为什么?结全课文内容,请用下面句式造句:――――――――――的“我”,因为―――――――――。2、?如果把题目改成《难忘那颗星》,那么中心人物又是谁?结全课文内容,请用下面句式造句:――――――――――的“林老师”,因为―――――――――。五、?总结写法:1、?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三个“意外”。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2、?语言生动风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许多比喻名看来信手拈来,不仅新颖、传神,而且妙趣横生,大大地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六、?课后反思:学了本文,在学习上、思想上对学生来说应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启发?对我自己,又应有什么启发?用杜甫的一首诗作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文九:《在那颗星子下教案》700字
课题:在那颗星子下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认真品读课文,体会“我”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感情。
2、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感受炼字的重要性,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
教学准备
1、 学生通过图书或网络了解舒婷的生平与作品。
2、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1、导入新课
中学时代,洒满欢声笑语,友善的同学,纯真的师生情义……今天,我们就随着舒婷走进她梦一般的中学时光,摇响她记忆中的小铃,在闪烁的银河里,追寻着星空中一颗最亮最亮的星星。
2、交流预习,走近作者
(1)、请同学扼要介绍作者。
(2)、检查生字读音。
二、解释文题,整体感知
1、概述故事情节,分析文章正副标题。
2、理清文章结构。
三、分析文本,深入讨论
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个意外”,分析“事情”、“常理”和“文中结果”。
2、分析人物:用“我喜欢_______(人物),因为她是一个_______ (人物性格等特点)的人。”的句式回答。
四、读文入情、品析语言
快速阅读,找出哪些语句富有诗意、哪些语句鲜活,并加以分析。
1、动词生动、准确
如:“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中的“捋”字。
2、诗意的语言
如:“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中的“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3、新鲜的比喻
根据文中“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一句,仿写:有一件小事,像??
五、总结全文、倾吐心声
1、总结:每个人的星空中,或许都有许许多多像林老师一样的星子在闪耀,他们是我们最美的回忆,照亮了我们的星空,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重、踏实。
2、作业:请选择一位你记忆里最难忘的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他(她)的崇敬和眷恋。(100字左右)
作文十:《在那颗星星下》6300字
第三课 在那颗星星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分外、称 赞、以身作则、威胁、示范、枯燥、佩服”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词典)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4、结合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及真实交际活动,引发学生回忆和思考,为书面表达做好铺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 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诲,感受教师所讲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利用课文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难点:理解“在那颗星星下”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素材 生字卡片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练习法
五、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在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哪位教师留给你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用什么特有的方式对你进行 教育?今天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女诗人一起感受她和她的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 题。 二、新授
(一)全班交流,学习重点词语
1、小组内交流学习、理解的词语,并交流学习方法。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 师巡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大屏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3、根据语境选择下列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清晰、沉甸甸、前夕、谴责、枯燥、发疯
纤细、以身作则、分外、威胁、佩服、语法
我进入中年回想中学发生的种种事情,轻轻然而() ()地在记忆中摇响:学校规定老师 们要()只能在周末看电影,而我屡犯校规,在英语期中考试() ,我仍邀同学们去看电影, 可不巧的是被老师发现了,同学们或者由于考试的() ,或者受到良心的() ,都走了。第二天 参加英语考试前,我先复习最()的() ,考试时()似的的赶着写。最后竟得了高分, 学生们都()我,可后来老师让我到黑板前重写,我考砸了。老师()的手()搁在我的 肩上对我进行教育,使我非常感动,觉得老师就是那天空中最亮的星星。
(1)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师在大屏上依次填写。
(2)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将本段话读正确、读流利,尤其读准括号里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语,并试着造句。
威胁、示范、枯燥、佩服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认识及不理解的词语。 (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指名合作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音,提示学生边听边在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上注音。
3、同位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那颗星星” 指的是谁?
4、全班交流,师点拨:课文写了作者在中学时代面对繁重的作业仍玩心不改,屡犯校规去看电 影。英语期中考试前仍看电影,凭着较强的临时记忆考取了高分,林老师让“我”进行了“第二次考 试” ,并与“我”谈心,对“我”进行教育。
5、师生合作再次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句段。
(三)巩固练习
1、在小组内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点拨。
2、全班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初读课文,文中的“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业布置:
1、抄写写词语,选用 2-3个重点词语造句。
2、正确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阅读理解课文一(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随文学习新句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听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说话。
2、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1)老师为什么批评了他?(东张西望)
(2)你看到黑板上写的汉字吗?(清晰)
(3)这个动作你学会了吗?(示范)
(4)大家为什么都听他的话?(佩服)
(5)作为班长你打算怎么做?(以身作则)
二、新授
(一)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位合作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难读的段落师(或生)领读。
4、男女生合作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句型
1、自由朗读课文 1— 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我每次大摇大摆去看电影没被当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2)上中学时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组内进行交流,初步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句型。
(1)对于问题 1,指名回答。 (因为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不准看电影,而且教师要以身 作则,也就是不是周末的晚上学生和教师都不去看电影,所以我去自然就没人发现了。 )
(2)对于问题 2,指名回答,学习新句型。 (我是一个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会玩、爱玩、调皮、 聪颖的孩子。从上了初中本来已有那么多课,而我自己又加了近十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像看电影、 读小说、钓鱼、上树等等。还有一点我看电影是在学校规定的时间之外也看。 )
①因此,我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
... 把读书当玩了,还是
.. 把玩当做读书了。 “究竟”在句中表示强调,与“到底”的意思接近。 “是??还是”是选择关系,表示或是这个 或是那个的意思。
②生 1:今天学校搞文艺演出,你去不去?
生 2:哎,说实话我很想去,可是我还想去奶奶家。
生 3:(不耐烦地说) :引导学生用上新句型说话,即:今天的活动你究竟是去还是不去?给个 明确答复。
③生仿照例句说话并写下来。
4、生在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齐读 1-4自然段。
(三)自由朗读课文 5-6自然段,思考问题:
电影还没结束,我的三个同学为什么都走了?此时我的内心是怎样想的?
1、小组内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电影还没结束,我的三个同学都走了,原因是怕明天英语考试考不好, 回去复习了,或者是怕被老师发现了。看到他们都走了,我还是没走,要坚持到底,其实这时我的内 心很矛盾,很不安,也怕被老师发现,也担心明天英语考试,但我还是忐忑不安地留了下来。
3、师追问,引出句型:在我看来,三个同学连续逃掉的原因是什么?
(大屏出示)她们或者
.. 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
.. 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扔在一片不 安的黑暗之中。
或者
.. ??或者
.. 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例:今天她们或者来,或者不来,总之我们要做好迎接她们的工作。
生仿照例句说话并写下来。
5、讨论: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是否也曾发生在你们身上?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作者上中学时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情况。
附:作者简介:原名龚佩瑜,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 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 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 表诗歌作品。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 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 《双桅船》 、 《会唱歌的鸢尾花》 、 《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 集》 (3卷 ) 、《真水无香》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 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 诗集奖、 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辞”。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 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 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 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一(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旨。
2、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检测学生词语,练习用所学句型说话。
2、指名朗读所学课文内容。
二、新授
(一)自由朗读课文 7-1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尽管我是临时准备的,但为什么仍然考得很好?此时我的心情怎样?从哪可以看出?
(2)林老师为什么在评卷时让我到黑板前示范?我的表现怎样?
(3)从 113分到 47分,面对这样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老师为什么还要 给我打优?
(4)你怎么理解“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累的。那是,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 什么”这句话?
2、小组内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
3、全班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1)对于问题 1,指名回答,教师及时点拨。 (因为我的记忆力特别好,在很短的时间记忆了要 考试的内容。此时我特别高兴,特别得意,从我的语言、说话的语气、行为可以看出,如:成绩发下 来了,你猜多少分? 113分!真的,我全做出来了。我也把这个爱逃跑的词语牢牢捉住了。别提走路
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了。 )
①师生评议问题回答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9、 10自然段,读出我的轻松自在、高兴和洋洋 得意的心情。
②引出句型:别提
.. 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
.. 高了。
“别提有多 +形容词”表示程度之深不必细说。
例:听到这个好消息,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
③生仿照例句说话并写下来。
(2)对于问题 2,指名回答,教师及时点拨。 (因为林老师知道我的考试成绩是靠我临时记忆得 到的,所以要再检验一下我是不是真的会了,同时也说明林老师对我及同学们观察细心,及时掌握我 们的学习情况。我只答对了一题,便像根木头一样立在讲台边不动了,最后得了 47分。此时的我很 惭愧也很无助,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
(3)对于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及时点拨。 (或者会怀疑她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或者会勃然大 怒,当众训斥她,或者把她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者干脆当众改了她的分数等,不管是哪种办法,处 理不好极有可能伤及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尽管我最后考得不好, 但林老师仍给了我优, 说明她很有策略, 实事求是, 该肯定的肯定, 该表扬的表扬, 然后再指出问题。 ) (4)对于问题 4,指名回答,教师及时点拨。 (整句话的意思是要珍惜、发挥好、运用好你过人 的记忆力,而不是浪费它。要不然 到最后你的脑子里会什么都没有,因为记忆力也有衰退的时候。 教师的话循循善诱,抓住了我的要害,说到了点子上,使我心悦诚服。 )
4、分角色朗读 7-1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 15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全班齐读。思考:
(1)老师“纤细”的手搁在我的肩头我却感觉是“沉甸甸”的,这不是矛盾了吗?
(2) “在那颗星星下”有什么含义?在我的一生中,初中生活起了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汇报,把握文章主旨。
(1)对于问题 1,学生回答,师点拨。 (不矛盾,老师的手本来是纤细的,但此时我却觉得是那 么重,那么有分量,主要是因为我体会到了老师发现了我的缺点之后对我进行的谆谆教诲,使我认识 到自己的不足,使我完全醒悟,继而为原来的做法感到惭愧。 )
(2)对于问题 2,学生回答,师点拨(那颗星星指的是林老师,就是那颗星星擦亮了我的眼睛,是 我心灵的引路人。 在我的一生中初中生活格外难忘, 不是因为别的, 是因为林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启迪, 她的教诲指引着我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就了自我,所以应该感谢初中生活,感谢林老师。 )
4、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背诵。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课文理解。
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林老师的教育方法好吗?为什么?
作业布置:
1、小练笔:尊敬的林老师,您好!虽然未和您见过面,但当我学了课文之后觉得您的教育方法 特别好,因为 --------
2、预习课文二。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幼儿园里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 ,如果幼儿园 里来了男老师,该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1、大屏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2、生合作朗读课文,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小组内交流所圈画的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师就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归纳。
(三)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在读书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
(1)为什么幼儿园需要更多男老师?
(2)幼儿园的男老师在上体育课时与女老师有什么不同?
(3)对男老师进入幼儿园社会反映怎样?
2、全班交流,师及时点拨。
3、讨论:你所在的地方幼儿园有男教师吗?你是怎样看待的?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课文学习,你对“叔叔来了,幼儿园变了”是怎样理解的?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幼儿园中男教师的现状,并进行记录。
第五课时 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运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真实交际。
2、通过真实交际,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根据情境,用所给的词语进行交际
1、体育课上,老师让你给大家做示范。
正视 示范 佩服 称赞
2、我们来到一个果园,只见果园里??
茂盛 分外 沉甸甸
(1)对于以上两个情境,小组内先讨论如何创设实际情境,然后演一演。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3)根据学生实际表演、交际过程,就两个情境分别用上所给词语各写一段话。 (第一个情境所 写语段:体育课上我非常认真跟着老师学动作, 学得很快, 而且做得很标准。 老师让我给大家做示范, 我欣然同意,只见大家都正视着我,我呢,非常认真地做示范,同学们纷纷投来佩服的目光,称赞我 动作做得标准。 )
二、创设情境,讨论教育方式的优劣
1、给定两组情境,其一为教师善于对待不写作业的学生,通过教育,学生养成了写作业的习惯; 其二教师对待不写作业的学生进行训斥,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情境进行表演、交际。
(2)选小组代表面向全班进行表演、交际。
2、思考讨论:你们喜欢哪种教育方式?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小练笔:老爸、老妈,我想对你们说 ----------。
2、课外阅读中外成功的教育故事。
第六课时 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结合课文的学习,以“我的小学生活趣事”为题,选择一件或几件有趣的事,把它写出来, 语句基本通顺,表达基本清楚且有一定的连贯性。
2、字数应不少于 250字。
二、学生自主写作
1、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作业布置:
1、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
2、预习下一课。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在那颗星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