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找骆驼》2100字
《找骆驼》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 舟能载重。 风沙干旱都不怕, 戈壁滩上是英雄。 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 美誉的骆驼们。
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 他一起来找骆驼。 板书: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来学习呢? (略读课文要我们自己读懂课文。 要读懂略读课文, 我们可以先 读读课文前的提示)
2、师:是啊,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为了帮助我们 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提示:(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下面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 了什么呢?读读课文, 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 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
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3、师: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并且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骆驼、商人、走失、愤愤、不紧不慢、究竟、详 细、啃、跛
理解:走失、忿忿的意思
“走失”和“丢失”的区别
A 、先让学生说一说
B 、 一般是指人或家畜出去后迷了路, 回不到原地, 因而不知道下落。 5、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多媒体出示:《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了 )一只骆 驼,向老人(打听) ,经老人(指点 ) , (找到了)骆驼的事。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师:请同学们对照表格默读课文, 把骆驼的特点用“~~~~” 画出来,把老人是如何发现的用“————”画出来。同桌之间、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出示表格)
3、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 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学生汇 报)
4、 你们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语把刚才我们 看见的和我们判断的连起来说一遍?
因为老人看见路上的脚印左浅右深, 所以他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 跛。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 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你们真聪明, 大家看看, “果然”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什么词来代 替?(真的,的确)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呢? (老人留心生活,善于 观察、 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 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 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
师:那么,你又想对商人提醒点什么?
4、启发学生思考
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又受到了什么启发? (可从老人留 心生活,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方面说, 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说, 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说。 )
四、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想欣赏你们读课文,请你们选一位 你们最想听他读课文的同学来读读第一段,要读得准确、流利, 有感情。
师:读得真棒,我们这样来读下面的课文,从现在起,我就是那 位商人,你们就是那位老人家。你们想想,我丢失了骆驼应该读 出什么样的语气, 你们作为指点迷津的老人, 又应该读出什么样 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商人的话,全体同学读老人家的 话)。
师:伙伴们, “我”丢失了骆驼,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要读得快一点,读出你的着急来,因为你丢失了骆驼,找了 很多地方也找不到,肯定很着急。
生:还要读出“你”的气愤来, “你”后来以为老人家藏了你的骆驼, 对他很不相信。
师:那你们呢?老人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得很沉稳,因为我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要读得慢一点, 读得胸有成竹, 因为我们能够通过他的经验判断 出骆驼的特点。
师: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 (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 (男女生合作读) 3、教师小结
师:老 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 确无误的判断, 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 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 况,真是个聪明的老人啊! 老师也有几句话想送给大家,希望同 学们细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出示句子)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
细节在于观察 , 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 成功秘诀。 ——史迈尔
生活 , 需要细心观察 , 更需要理性思考 , 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 的写作素材,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慧眼 , 自己的心智到生活中去 , 去观察 , 去倾听 , 去体验 , 去创造 , 去成长。
五、课后拓展
在老人的指点下, 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 商人心情怎样, 会怎么想? 再去见老人, 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写一写。
作文二:《找骆驼》1700字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 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 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 怕,戈壁滩上的英雄。
2、简介骆驼——“沙漠之舟” 。
3.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 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 4.揭题,指导学生写课题:16. 《找骆驼》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的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商人丢失的骆驼有那些特点?
3、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提示一: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 文中的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骆驼》 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走失) 一只骆驼, 向一位老人 (打 听) ,经老人(指点) , (找到)骆驼的事。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示二: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 1-9自然段, 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2、是谁说出了走失的骆驼的特点?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随机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 右边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2)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心里高兴) 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3、师生分角色朗读。
4、再读对话,你们发现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 高兴—生气)
(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 全面, 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 不知道,难怪商人会愤愤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
4、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那我们一起 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
(二)出示自学提示三: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 10自然段,说 说老人告诉商人骆驼特点的依据是什么? 2、老人为什么能准确说出 骆驼的特点和依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 10自然段,完成下例表格
2、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一: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 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1)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 (可找同学做脚 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
(3)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出示后两个句子: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 上面留 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
(2)用“因为??所以??”说话
3、 老人能详细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 那是因为﹙ ﹚。
4、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从哪个词看出商人找到了骆驼? (果
然)
五、拓展,总结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么样,心中会怎么想,会对老人说 些什么呢?
2、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请试 着举例说一说谁能说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事你会怎样做? 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 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 确无误的判断, 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 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 况,真可谓是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典范。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 应该向老人一样,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留心生活,善于观察。
六、课外作业
1.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 小练笔:一天,商人牵着骆驼走,又碰到了老人,他又会怎么 做?怎么说?以《再遇老人》为题,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 左驮蜜右驮米 叶上留有牙齿印
作文三:《找骆驼》1500字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
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图片, 能够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 小朋友们想 不想看一看?我们来比一比眼力, 找一找不同。看哪一位小朋友观察的 最仔细?(出示图片,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2.提问:仔细观察,你找到了哪些不同?师生交流。(评价:你观察 的真仔细)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许多 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找骆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 课题 )
4. 揭题:齐读课题 (注意:骆驼的读音,驼是轻声,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字词读正确
2. 检查生字词:骆驼、跛、驮、愤愤、啃过、究竟
过渡:课文里出现的生字你们会读了吗?哪位小朋友来做做小老师?提 醒注意点。
刚才我们和生字新词交上了朋友, 现在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 《找 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概括文章内容: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走失 )了一只骆驼,向老人(询问 ),最终 (找到 )了骆驼的事。
5、小结: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谁能清楚 的再来说一说? (评价:说的很完整 ) 接着全班齐读。
6、过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课件出示)读读课 文, 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 特点的?
三、精读课文,研读理解
(一)了解骆驼特点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文中找一找,走失的骆驼有几个特点 ? 用横线 在文中画一画相关句子。
2、(教师巡视)谁来说一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汇报 3个特点,并指出在书中的哪里。
(课件呈现: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一颗牙)
3、朗读相关对话,分角色读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 着米?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骆驼了, 可是老人说 ______,这时候商人 _______ 4、那老人究竟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答案就在文中,你能找 到吗?默读第 10段。
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可以根据表格来填 一填:
(1)填表:
2、学生汇报,再读一读,男生读看见什么,女生读知道什么
理解:跛 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 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
4. 句式说话练习:老人之所以知道(),是因为看到()。
因为老人看到(),所以知道()。
看,老人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动脑筋思考进行了推理,(板书:合理 推理)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那么骆驼究竟去了哪里?怎么样才能找 到骆驼?(出示:应该顺着脚印去找)
5. 那么,老师又疑问了,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 骆驼的脚印去找呢?究竟换一个词语。 (到底)
6、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
教师:从哪个词语, 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推理是非常正确的。 (果 然)
请生个别读,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人的推理有道理。
7、 快速浏览课文, 骆驼走失以后, 这位商人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表格。老人态度:不紧不慢(表现老人的胸有成足)
商人态度:愤愤不平(表现商人的焦躁、气恼)
方法:老人观察 推理 商人没有 乱找
过渡:看,遇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方法就不一样。让我们通过朗 读感受老人的胸有成足与商人的焦急、气恼。
六、总结
老人能详细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 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 勤于思 考,才得出正确结论的),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帮助商 人找到了骆驼。商人没有遇到老人也就可能找不到骆驼,所以真正找到 骆驼的是——老人, 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 让我们也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像老人一样,去观察、去发现。
作文四:《找骆驼》2300字
16*找骆驼教案设计
慈溪市龙山镇龙场小学 张玲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4.通过抓住提示语,巩固学生对提示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看,这是——(骆驼)你知道骆驼吗?谁来说 说!是啊,骆驼——(课件出示) 。
2再来读读! (板书:骆驼) 3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阿拉伯民间故事, 从前,有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我们要跟他一起去——(找骆驼) (板书 16*找)
二、整体感知
1 我们一起把课题读读! 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如何来学习略读课 文呢?(自主学习为主)是的,我们自主学习为主,我们一起打开课文,翻到 62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多读几遍。并思考:课 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 前 , 有 个 商 人 __________, 向 老 人 ________, 在 老 人 _________, 果 然 _________________。
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呢?(你很会读书! )谁 还想说?(你的声音很响亮! )
三、品味语句
1 是啊, 商人在老人地指点下, 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那么商人的骆驼有哪 些特点呢?老人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 子,用“——”划出来。
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 ~~~~~~” 划出来。先自己找,找完后可与同桌小声讨论!看谁找得齐全,找得快!
2看来基本找到了,我们一起来交流。
1. 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谁来说?
左脚有点跛 (什么是跛?有点瘸,一脚深一脚浅,再来读读! )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驮是什么意思?在读! )
缺一颗牙齿
(板书: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 )
(1)找得对极了!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是那样——(着急) ,这时候,它 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走,老人家,你看见一只骆驼了吗?(随机指个生来读) 生:“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师:“是的。 ”
生:“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师“不错。 ”
生“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师“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生“那我可不知道。 ”
(2)当商人满心欢喜地以为能找到骆驼时,老人却说不知道。这时,商人的心情 是那样——(生气、气恼)你从哪个词看出商人是那样生气?(愤愤)愤愤是什 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掌握了学习方法,借助词语手册。 )让我们来 演演商人和老人吧!先同桌合作,自己演演!
(3)看来同学们都很期待着,那就请男生做商人,女生做老人 , 比比谁读得好!商 人、老人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2. 老师听出来了,商人是那样生气,老人是那样自在,是啊,本以为能找到 骆驼,老人却说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老人知道骆驼这么多的特点,那么,老人 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呢?
(1)谁来说说看?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 (板书:右深左浅
左蜜右米
齿印 )
是这些吗(是)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肯定都很爱动脑筋!
(2)当老人看到——————,就判断——————。
当老人看到——————,就判断——————。
当老人看到——————,就判断——————。
是啊,老人通过看见的现象做出了这些判断。
(3)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几句话吗?
谁来说第一句?(你说得很完整! )
(4) 老人通过看见的现象, 判断出相应的结论, 为什么老人能通过看到的现象, 判断出骆驼的特点呢?(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善于观察,仔细思考) (板书:观察、思考)
(5)因为他仔细观察,所以能判断出骆驼的这些特点。哪个词体现了老人胸有 成竹, 不慌张呢? (不紧不慢) 找的真棒, 不紧不慢就是很沉稳、 不慌张的意思。 让我们也来当一回老人! 请同学先自己试试! 谁愿意来当当老人? (听了你的朗 读,我的眼前仿佛看见了一位很沉稳的老人! )
(6) 让我们再仔细观察老人与商人的对话, 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语在前面, 说的话一句一段。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语文园地二学到过引 用人物的话,用不同的形式,提示语可以放前面,还可以——放中间、放后面。 还发现了什么?(没有提示语)是的,我们还有一种:就是无提示语。这种又怎 么来用呢?第一种是:读者知道是谁在说话?第二种是对话的双方, 话接的较快。 第三种:人很多,议论纷纷。
四小练笔:
不久之后, 商人又碰到了老人, 你觉得他们之间会说什么呢?让我们来当当 小小故事家吧,以《再遇老人》为题,来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真富有想象力!提示语用的恰当好处。 (展台展示)
五、拓展
3. 故事的结尾,商人有没有找到骆驼啊?(有)是怎么找到的呢?(顺着它的脚 印去找,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老人能详细了解骆驼的特点是因为老人——善于观察, 认真思考! 张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像老人一样, 课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你也会 有有趣的发现!
作文五:《找骆驼》2600字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 题 16. 找骆驼
姓 名 王俊邱 学 科 语文 学 校 开江县永兴小学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 学习略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 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遇到事情很少有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然 后做出判断的人,他们一向喜欢以主观的想法来武断的解决问 题。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找骆驼 是 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孩子的平时积累的知识,让孩子在学习这 篇文章时,都采用自学自悟的方法,在读中去解决自学提示中 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重) 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难)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 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技术 (一)设疑导入,出提要求。
1. 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 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读了《找骆驼》
应用等) 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 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设计 意图:提出对自学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需要自己去学 习,而不是老师讲授。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默读课文。
1.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 )
2.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找骆驼?找到了吗?是在 谁的帮助下找到的?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自 读自悟,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懂得勤观察、仔细思考 的重要性,从中受到启发。)
1.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并回答问题。
2. 学生小组交流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2)这些详细地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 小组合作探究。
3. 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 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 解决下列 问题:
(1) 读一读, 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尽量用文中的词语)
因为老人看见___,所以知道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所以知道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所以知道___。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设 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 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设计 意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 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 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
6. 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 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 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 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 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 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设计意图: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 十二、作业设计:
必做:
选本课的好词佳句抄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选做: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设计意图:拓展学 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
1. 商人找到骆驼后, 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商人想对老 人说些什么,你替他说说。
2. 白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商人会对家人说些什 么?
教学设计初稿的 修改点
在学情分析上有很大的问题, 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 待问题。在最初的教案中,缺少个性化的阅读。没有一层一层 的推进,使教案看上去没有达到略读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同 伴的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教案做了以下调整:
首先, 我让孩子先认识骆驼。 在一磨时, 我是就直接引入课 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很空。在他们的心中,根本就不知道 骆驼是什么?
其次, 把全班齐读课文, 改成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 的范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再次, 开始在识字教学上也花了很长时间, 但经过同伴的交 流提点,我把本文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习惯 上。这样才与文本相符合。
最后, 把小练笔准备自己做出来, 让学生看。而后面自己还
是觉得让孩子自己来写写, 也再来复习巩固 “因为……所以……” 关联词的运用。也让孩子好好的体会老人为什么能发现骆驼的 这些特点。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 析
在教学中,我们要好好的去读研读课标, 去分析文本。 以新 课程理念为指导, 先磨教学目标, 再磨各教学环节、 课堂细节。 但 在第一磨时,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文本,略读教学, 本身就是学生应该自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本课的任务。 而在最初的教学设计把它设计成精读课文了。 小组同伴说:“这 一课就是要让学生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在读中就 会体会课文中所有的语气词,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 考。”所以,通过三备两磨,在小组同伴对我的课堂从各个观 察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有针对地性的指导学生有效学会了 自学略读课文。自己也在此次的磨课活动中学到了更多的教学 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在初稿时,没有认真研读文本,重点放在了字词上的分析, 本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撰写教案时,却写成了精读课文的第二 课时,使劲的讲。在经过张老师的提点后,第二环节的设计模 式进行了更改。使本次的教学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首先,我没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效果不佳。 在平时的教学中, 很少有小组合作, 所以, 孩子感到很紧张。
在上课开始,也没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学生讨论的交流的时 间也没有给充分。
其次, 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 而三年级 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期,因此我再平时很注意学 生说的训练。在这篇文章中,只要孩子反复的去读,答案都能 一并解决。
所以, 在这次的三备两磨中, 我明白了,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 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 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 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 课本上简单的知识。
作文六:《找骆驼》900字
找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小黑板、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趣导入。
1、 同学们, 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份礼物给你们, 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 猜不到吧, 那老师现在就告诉你们, 是一些精美的图片要送给大家欣 赏欣赏。 这些图片都能测试一个人的观察能力, 同学们想不想比一比 高低?(学生欣赏图片)
2、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 的, 《找骆驼》这个故事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板书课 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黑板的问题。
小黑板:(1)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2) 老人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读 一读。
3、 老人风过商人丢失的骆驼吗? (没有) 那他怎会知道的这样清楚?
4、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联把老人的观察和判断连成一 段话。
5、说了这么久老人,下面我们来说说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 ?? 商人。 商人在故事中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着急 ?? 生气) 哪个词说明商人 生气了? (忿忿) 商人忿忿地说了什么?“哄”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商人认为老人是在哄他,是把他的骆驼藏起来了?
6、最后商人找到了骆驼没有?哪个词说明老人的指点是对的?(果 然)
三、课文延伸,比较异同。
1、学了课文后,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商人又是个怎样的人?
2、如果你看到找骆驼的这一幕,你想对老人或者商人说些什么?
3、如果你是商人,在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又遇到老人,你会对老 人说些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喜欢) 那我们就把它读一读, 演一演。 (先 分角色朗读,后带头饰表演)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事要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六、 作业:课后把课文演成课文剧,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
又看见 路边有密和米 驮着密和米
还看见 树叶上的牙印 缺了颗牙齿 观察 ---------- 判断
作文七:《找骆驼》6400字
课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 居其次。 尽管如此, 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训练, 充分体现了语 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落实语文学科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教材分析:《找骆驼》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 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 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 使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在叙述中巧设悬念, 引人入胜。 起因、 经过、 结果都十分清楚, 以对话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课文一开始讲老人向商人描述骆驼的特点, 而并不讲他是如何知道这些特点的, 并在商人与老人之间了一个小小的误会, 激发读者的阅读欲 望。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三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 学生的基础知识、 技能方面基本上已 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并且通过上一学期的观察, 我发现我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 乐 于参加学习活动, 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或表演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 大部分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部分 学生有畏缩情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少自信心,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在这学期的教 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认识骆驼,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打开课件,出示一组沙漠中骆驼的图片,问学生:“孩子们,认识它吗?”学生兴奋地齐声 说:“认识,骆驼。 ”接着说:“对,这是骆驼。咱们看图片上,骆驼长得很高,脖子很长,背上 有驼峰,能储存食物,能坚持三四十天都不吃东西,它的脚掌很厚,踩进沙子里能很快拔出?? 骆驼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在沙漠里生活,它能帮助人们带路、报警、驮东西,因此骆驼就成了沙 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一个商人,就常用骆驼来帮他运送货物,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骆驼给弄 丢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说:“找骆驼。 ”我紧接着说:“对,赶紧找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课文《找骆驼》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写完后,学生齐读一遍。教师强调:“骆驼” 的“驼”本来是第四声,但是在这里应该是轻声,然后示范,让学生再读一遍。
二、初读感知 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教师及时予以纠正错误。
2、读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提问:“跛脚”是什么意思。 “跛 脚就是脚瘸了。 谁能到台上表演一下跛脚走路的样子。 我问:“为什么跛脚的人走路是这样啊?” 同学七嘴八舌地说,意见不一,我说:“因为那只跛脚走路用不上力,那只健康的脚就要承受身 体的大部分重量,所以走路就成这个样子,一边轻一边重。 ”
检查完后,我问:“同学们,你们已经读过课文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 着,我出示多媒体出示提示句,让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们看着提示语“ 《找 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一只骆驼,向老人() ,经老人() , ()骆驼的 事。 ”来回答。学生思考后,我指名举手的几个学生先说,他们都能把大意说出来。有的说:《找 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丢了 )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 ,经老人(指导 ) , (最后找 回 )骆驼的事。有的说:《找骆驼》 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走丢了)一只骆驼, 向老人 (询问) , 经老人(指点) , (找到)骆驼的事。只要意思对,我都予以鼓励。
三、再读课文 精确理解
(一)讨论理解问题一: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边读边圈出走失骆驼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 同学们都低头阅 读思考,圈圈画画,有的还读出了声音,很小。很快的,就有学生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举手的人 多起来, 我开始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有的学生是直接把关键词读出来, 有的干脆就把原句读出来, 都能找到,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
1、左脚有点跛
2、 左边驼蜜 右边驼米
3、缺一颗牙齿
过渡语:我问:孩子们, 老人知道的这样清楚, 他肯定知道骆驼在哪, 是吗?学生齐答:“不 是! ”我故作惊讶:“不可能!一定知道。 ”学生大生说:“不知道。 ”我说:“知道得这样详细却说 不知道骆驼在哪,一定是想把人家的骆驼藏起来了想占为己有。如果你是商人,你生气吗?”学 生说:“生气! ”我赶紧说:“因此,商人这一次不再客气地跟老人说话,而是 ---”学生接着说:“忿忿地说。 ”教师:“忿忿是什么意思啊?”一个女生说:“就是很生气。 ”然后我接着说:“那 好,我们一起忿忿地来读商人的话。 ”全体同学读第 9自然段,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二)讨论交流问题二
骆驼是商人的,老人并没有看到过那只骆驼,可是为什么老人却对那只骆驼的特征知道 得这样清楚?
师:刚才大家都很肯定地说,老人从没有看见过商人的骆驼,可是他为什么对骆驼的特征
知道的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 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是第 10自然段。教师起头, 全体同学齐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左脚跛”问:“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左脚 有点跛呢?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 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这个句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 道老人看到的是什么,推断出的是什么?”
生:老人看到的是脚印一个深一个浅,推断出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师:为什么老人仅凭脚印的深浅就能判断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呢?学生思考片刻,生 1:左 边的脚印浅,就说明左边用力小,右边深,就说明右边用力大。
生 2:因为左边用力大,脚印就深,右边用力小,脚印就浅。
师:为什么左脚和右脚用力不一样呢?
生 3:可能左脚有点跛吧。
生 4:可能那天骆驼的左脚受伤了,脚疼,用不了力。
生 5:也可能是骆驼右边驮的东西很重,左边驮的轻,所以脚印就左边深,右边浅。
师:同学们真是肯动脑子的好孩子。你们说的都有可能,所以老人也不能很肯定,所以他是 怎样问商人的?(教师示意学生回到前文,让学生再一次读老人的那句话:你问的那只骆驼,是 不是左脚有点跛?)读完后师再问:“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老人也不能肯定骆驼的脚一定是跛的,他是在猜的。
师:是的,他的猜测得到了商人的肯定,就说明他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再回到这句话,看 看老人是怎样进行推测的。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说:“老人看到左边的脚印浅,就知道左脚用力() ”学生说:“用力小。 ” 有的说用力轻,师继续说:“然后推测出 ----”生:“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师:“然后他的推测就 得到了商人的肯定,对吗?”学生说:“是。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侧边板书:
左边脚印浅→左脚用力轻→左脚跛
2. 师:那么,老人又是如何判断出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呢?
学生用文中的原句回答:“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驼驮的一 定是这两样东西。 ”
师:仅凭路边的蜜和米就能断定骆驼驮着这些东西吗?
生不语。教师继续引导:“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骆驼的主人是谁?骆驼在沙漠中常被用来 干什么?”
学生好像马上醒悟过来, 哦, 哦的恍然大悟的样子, 纷纷举手。 他们的回答意思基本相一致, 骆驼的主人是商人,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常帮助人们运送东西,这一次,一定是帮助商人 运送货物的。商人的货物可能就是蜜和米。
师:同学们也是这样推测的,真巧,老人也是这样推测的,那么,咱们的推测对吗?
生:对。因为前面老人问‘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的时候,商人说‘对’ 。
3. 师:那么,老人又是如何推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 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 我让同学们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片完整的树叶,然后教师描述:“现在这片叶子被骆 驼啃了一口, 这只骆驼的牙齿呢缺了一颗, 请同学们在这片叶子上勾画出骆驼啃过后的牙齿印。 ” 学生低头勾画,我在教室巡视。这时,看到有几个学生画得惟妙惟肖,就让他们到台前,把自己 的画放在展示台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教师指着画中树叶被啃过的一边问:“为什么这里会多 一块呢?”学生说,因为骆驼缺了一颗牙,这一小块树叶没有啃下来,所以啃过的一边会留下一 小块。展示过几张画之后,我追问:“因为骆驼缺了一颗牙,所以叶子就啃得不整齐,把这句话 反过来怎么说?”学生:“叶子被啃得不整齐,是因为骆驼缺了一颗牙。 ”师接着说:“因此,老 人就根据啃过的树叶来断定 ---”学生:“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至此,学生已经明白了老人的推 理。
教师小结:出示多媒体课件上的表格,让学生边回忆边填空(口述) , 。
我用鼠标指示学生说, 我点击鼠标, 填写完整这张表格。 叫起来的每个同学都能准确地说出 老人看到的和推测的内容。
教师话锋一转, 说:“孩子们, 老师想考考大家, 把这老人看到的和推测出的内容用 “因为?? 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下来,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吧。 ”我点击鼠标,多媒体出示:为老人看见 () ,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又看见() ,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还看见() ,
所以知道 () 学生们看着屏幕, 开始自己尝试着说句子。 片刻,我指名几个举手的学生,他们借助板书上的关键词能把句子说完整。
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 ,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
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所以知道(骆驼驮的是蜜和米) ;
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
4. 感受老人的优秀品质:
师:同学们,商人熟知自己的骆驼,却是老人发现了骆驼的踪迹。在老人的指点下,他找到 了自己的骆驼。如果,是老人丢失了骆驼,你认为他会怎样找呢?
生:老人不用去问别人,就会自己顺着骆驼的脚印找到骆驼的。
师:为什么?
生 1:因为老人很善于观察,他会根据路上的脚印找到骆驼,因为他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很 特别。
生 2:他会一边观察一边找,观察路边的树叶也可以找到。
生 3:他会顺着地上的米粒去找,也能找到。
生 4:因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人,所以他一定会找到的。
生 5:他一定会仔细观察,然后判断骆驼逃跑的方向,最后找到骆驼的。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是啊,这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老人。其实,在我们学过看课文中,还有一位仔 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是谁呢?”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就有些想起列宁来,我引着学生回 忆了一遍《蜜蜂引路》的故事,再一次感受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五、借助提示 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复述提示,让学生试着改写课文,复述故事文。
从 前 , 有 一 位 老 人 在 路 上 走 着 。 他 忽 然 发 现 前 面 有 两 行 骆 驼 的 脚 印 , 这 些 脚 印 ,于是他断定 ;他还发现路 ,于是他 又断定 ;他还注意到路旁的树叶上有???,于是他还断 定 。
老人正走着,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和他打招呼:“ ”他回头一看,原来
是 。那人自我介绍说他是一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 急,所以这样问了。
老人就给商人讲述了自己看到的和推断到的,指点商人 ,商人根据老人的指 点 。
我想让学生自己练习说一遍, 然后指名一个学生看着提示复述。 最后我让同桌两个互相试着 不看提示来复述,我在教室巡视,随即听取了两个学生的复述经过,也能够复述下来。
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设计直观、形象,用简洁的文字,通过看见什么,分析后知道了什么的句式,表 现出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来引导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6、找骆驼
??看见??知道??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效果分析:本课教学我努力地体现“以读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关注不同层次学 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对于语文课上的知识、语言、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观评记录:
尹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好,并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朗读课文,文中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了解故事的欲望。 片老师:生字的教学环节也较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生字,学生更容易理解字形、字义,从而 达到学习生字的效果; 另外, 问题的设计和练习部分的安排也很好, 如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提出 “ 老 人问了商人哪几个问题 ” 、 “ 老人从没见过骆驼,但为什么知道骆驼的情况呢 ”…… ;练习如:从 课文练习,老人看见 …… 就知道 …… ;老人看见 …… 就知道 …… ;老人看见 …… 就知道 …… 。 李老师:拓展练习设计较好,我看见 …… 就知道 …… ;我看见 …… 就能判断 …… 等等,并让学生 探究,商人找到骆驼后会说些什么话 ? 他会有哪些感慨?
窦老师:本课较好地突出了教学目标要求、解决了教学重点,如生字的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学 生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并知道在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不断推理的好习惯的道 理。
课后反思:
《找骆驼》是一篇自读课文,同时,又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 只骆驼, 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 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 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 断,使商人找回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 我首先猜字谜导入, 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紧接着让学生汇报了课前查找的有关骆驼 的资料,让学生对不经常看到的骆驼有个大致的了解。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 —— -“ 找骆驼 ” 。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老人和商人的对话是重点, 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读出商人的感情变化是越来越高兴, 当老人
告诉他不知道骆驼的去向时,他又非常生气。老人解释的原因的地方,我尽量让学生去读,读出 老人不慌不忙、沉着、冷静的特点。还变换方式让学生去充分地读这一课,我就采用让学生读, 分角色读、 小组读、 全班读。 在读中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 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充分体现了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的特点。
三、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 “ 课程目标 ” 中规定:“ 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 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 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 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在 这一课时中, 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 通过 “ 因为 …… 所以 ……” 的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 右边有一些米, 所以说骆驼左边 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因为老人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齿印, 所以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这样 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在解决 “ 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 时, 我先让学生讨论, 老人和商人的区别是什么?你 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些什么?有了这两道题做铺垫, 再谈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就容易的 多了。
总之,本课教学我努力地体现 “ 以读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的精神,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 展需求,将语文课上的知识、语言、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训练。
作文八:《《找骆驼》》2000字
《找骆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 说明遇到问题只 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 就向一位老人 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 商人以为 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 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 点的。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 的重点。 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 6句。 2— 5句写出老人观察、 思维、 判断的过程。 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 3— 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 和米; 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 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 经过动脑筋 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 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 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 抓住 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
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 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时可采用逆推 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 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 ) 检查复习。
1. 生字词
2.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 讲读课文。
1. 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 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 、 “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 (加上提示语 )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 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着急—高兴— 生气 )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 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
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 (可找同学做脚跛走 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那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 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 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 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 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 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至于 )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 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 (虽然三 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 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 印去找 )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不紧不慢” ,读出语气 )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 ) 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 ) 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设计: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 看见 -----脚印 ------左脚有点跛 又看见 ----左有蜜 ----右驮米
还看见 ----树叶牙印 ----缺一颗牙
作文九:《找骆驼》4300字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品味重点词句 , 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 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 勤劳淳朴 , 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课文 , 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 (一分钟记忆 )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 , 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 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 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 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 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 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 的整体感受。
3. 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 , 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 请同 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 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 ni àng, 不要读成 li àng; “塑料”的“塑”读 s ù, 不要读成 su ò。 )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 ? 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 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 ? 为什么 ?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 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 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 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叠词的广泛运用, 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槐豆豆、 香喷喷、 山山洼洼、 摇摇晃晃、 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 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 ”生动形象 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老槐树 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 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 ”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 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 “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 像塌了架的草垛; 狗儿热的吐出舌头, 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 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 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五、听读文章《纸船印象》
找骆驼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 然” ,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 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 (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 :骆驼
商人 老人
2、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 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 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在下节课再讨论。 你们 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 句话用“ 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 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 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 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 )下 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 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 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①老人观察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随机出示:看见 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 路左有蜜右有米
还看见 树叶留有齿印
②集体朗读老人看见的情况。
③这里为什么用上“看见” 、 “又看见” 、 “还看见”呢?
出示:仔细观察
④老人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出示:得出结论
⑤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一颗牙
⑥用“因为??所以??” “??那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老人根据观察到的这些情 况得出怎样的结论。
⑦老人从“仔细观察”到“得出结论” ,中间还需要有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 (出示:思考分析)现在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也来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想过来的? ⑧交流, 结合表演左脚跛怎么走路;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辨别树叶哪一片是骆驼啃 过的。
⑨师生对读老人分析判断的话。
小结: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老人看到的情 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⑩朗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四、想象说话
老人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现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如果你就是这位 商人,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呢?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 并能仿照例句, 把不完整的因果 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 学习课文 1— 9自然段。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 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 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5) 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 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 商人怎么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 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 学习课文第 10自然段。
(1) (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 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2) “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其他同学一
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3)默读老人说的 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 ”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 ,一般人是不 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 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 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课文中没有具 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 ,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6) 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而是另外起了个 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7) 朗读这段话。
4、作业。
作文十:《《找骆驼》》1500字
《找骆驼》教学设计
箬横镇第四小学 邵芳芳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编排,让学生在辩论中明了商人的骆驼的特点及老人知晓骆驼 特点的缘由;还原现场,让学生在对话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说话语气及形象 特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事物,会自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商人的骆驼的特点及老人知晓骆驼特点的缘由
教学难点:遇事沉着冷静;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我们是律师”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天体验当法官的日子,不料第一天就碰上了 麻烦事!一位商人说一位老人偷了自己的骆驼,老人又说不是他偷的,结 果商人就把老人告到法院来了。作为新上任的法官我,急需大家的帮忙啊, 帮帮我吧!
1、分配任务:班级分两大组,一组作为商人的律师,另一组作为老人的律 师,分别搜集证据,做好标记。
2、生边读文边标注“证据” ,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商人组可通过“现场还原”的方式证明观点,老人组可通过画 画证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抓关键 字词来表达意思的能力,体会语文一字一词的重要性。
二、 “审判进行时 ”
1,第一回合
法官:我呢,是个心软的人,见不得丢失了骆驼就无法很好生活的着急的 商人。商人的律师,你们先发言吧!我这个健忘的法官得拿笔记一下你们 的证据! (板书)
生发言。
(随机)
(1)商人律师:
第一个证据,老人知道商人的骆驼左脚有点跛;
第二个证据,老人知道商人的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第三个证据,老人还知道商人的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2)不信,我这儿有录像证明的!
请看当时的现场问答:
(生表演商人与老人的对话)
老人的律师们,你们承认吗?
2、第二回合
法官:老人的律师们,你们刚刚已经承认了老人对商人的骆驼的一些特点 一清二楚,这还真让人怀疑啊!你们可有话要说?
生发言。
(随机)
(1)老人律师:
(学生一般都是用“因为。 。 。所以。 。 。 ” ,师提醒“之所以。 。 。是因为。 。 。 ”
的表达更符合律师发言,更加有力,让他们转化下说法试试,体会不同。 )
老人是因为看见骆驼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才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 老人是因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所以才知道骆驼左驮蜜,右驮米; 老人因为是看见骆驼留在树上的牙齿印,所以才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2)不信?我们也有实物证明的!
生送上一片“有骆驼牙齿印的树叶” (画出来的)
三、 “审判圆满结束”
1、法官:嗯,按照商人律师所言,老人确实是有嫌疑。可按照老人律师所 言,说的也有理!律师们,快帮我想想办法,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交流办法。
2、法官:坐着不是办法,商人你按照老人说的去找找看!不管是商人的律 师,还是老人的律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帮商人找到他的骆驼吗?
生找骆驼,师贴到黑板上。
(事先在几个学生的抽屉里放了骆驼形状的生字词语卡片,只有一张符合 商人的骆驼的特点)
3、法官:怎么找了那么多的骆驼?找错了可不好意思的!说说看,怎么才 能知道谁找到的骆驼才是商人的骆驼?
生交流。 (根据商人骆驼的三个特点)
4、法官:律师们,你们的观察和老人一样细致啊!
终于找到骆驼了,商人,你有什么相对老人说的?
(生扮演商人表达心情:为不礼貌致歉;感谢老人的细心和思考等) 老人,你被商人误会,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生扮演老人表达心情:提醒商人要观察,思考并联系事物间的关系) 四、送“骆驼”
1、法官:律师们,感谢你们的帮忙,帮我度过了这麻烦的第一天!我有一 样礼物要送给你们。
出示:“骆驼”卡纸
开火车读黑板骆驼形状词语,读对送“骆驼”
2、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收获颇多啊!好多小朋友都牵走了一只大骆驼!而且, 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都是因为老人的细致观察,商人才找回了自己丢失 的骆驼。
商人,以后还会因着急随意生气吗?
像他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