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物抒怀的作文(一)
有人称赞牡丹华贵艳丽,有人倾慕百合幽香高雅,更有人喜爱莲花玉洁冰清。(排比句写花的多姿,为映衬后面绿叶的无奇作了铺垫。)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对花视如珍宝,以花为题写下了多少名传千古的优秀篇章。然而衬托这些秀丽妩媚、鲜艳夺目的花儿的,正是那些不为世人所注意的绿叶。
春天,当你走进一片花海之中时,你会想到鲜花怒放,靠的是一片片平凡无奇的绿叶吗?正是这些绿叶,用无数次的劳动--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养料供花朵成长,使花儿一朵比一朵妖艳。而绿叶自己呢?她从不摆出骄傲的样子,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努力使鲜花开放,同时又以她的翠绿衬托着鲜花。
盛夏,绿叶们手挽手撑起一把绿伞,为人们送来凉爽。
金秋,绿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枯黄、脱落,她并不为自己短暂的一生而悲伤,也不为自己没有得到人们的赞赏而难过。她勇敢地拥抱芳香的泥土,甘愿化作土中的养料,为大树所吸收,使它长得茁壮??
我常想:鲜花好看,要是没有绿叶的衬托,也显示不出她的美丽。自然界与人类都是这样。一个人,即使你是出人头地的佼佼者,也只有置身于千万个平凡劳动者之中,才能有所作为。(由物及人,过渡自然而贴切。)
一片渺小的绿叶,反映出多么伟大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像绿叶一样的人,默默无闻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敬爱的老师,他们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不知倾注了多少爱心,希望我们长大成材。他们像春蚕一样,无私地为人类贡献一切,用辛勤的汗水抚育我们成长。他们所做的一切,难道不像那些不为人世所注意的绿叶吗?
关于咏物抒怀的作文(二)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远眺吟出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洒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亮光。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温暖的风中也冻得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
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阵阵秋风吹袭,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关于咏物抒怀的作文(三)
花的世界里开放着各种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花儿。因为他们是美好的象征,所以,谁都喜欢。有人喜欢华贵艳丽的牡丹,有人喜欢绚丽火红的玫瑰,有人喜欢淡雅幽香的水仙,但我却偏爱独傲霜雪的梅花。
梅花——自古以来,都是诗人们赞颂的对象。就像**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陆游的“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及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类诗句不胜枚举。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尊贵典雅,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但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傲骨。它不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迎接它的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他成长的不是和风细雨,而是冰天雪地。然而,当你漫步在它身旁,映入你眼帘的却是傲然挺立的枝干,含苞欲放的花蕊。瞧,那一朵已经开放,红红的,细细的花蕊伸出,红红的花瓣紧紧的依偎着花蕊,像母亲拥抱着婴儿。细细的花蕊间,零星点缀着白色,丝丝缕缕,情意绵绵。那就要开放的,饱胀得快要裂开,勇敢地迎接风雪的考验。啊,这就是梅花。三九严寒,任凭风霜雪打,从不低头弯腰,依然那样娴静,用它那高洁质朴的性格,洗涤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
梅花也是报春的使者,但“俏也不争春”。当百花争艳,它却像害羞的姑娘躲“在丛中笑”,默默的积蓄力量,孕育生机,准备再与冰雪搏斗。
生活的历程中免不了风霜雨雪。我们应从梅花精神中吸取力量,以梅花的坚强精神去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技巧》3600字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技巧
作者:杨凤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2期
自然界的风花雪月都可描绘出独有的景致,浸润人们的心灵。许多艺术家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中学生更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走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写“风花雪月”之景,抒“自然真挚”之情。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咏物抒怀的散文呢?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方面是关键。
一.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一)始终不变的情感贯穿全文
始终不变的情感贯穿全文,能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如半命题作文“我喜欢的……”中的关键词是“喜欢”,意味着喜欢某物的情感应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某生在《我喜欢的蚕豆花》一文中,以“嗬,那翻飞的蚕花,我的心上人哟!——我如此之爱蚕豆花——我最爱蚕豆,对蚕豆花有着本能的敬意——我看着她,心生歉意”为感情线索,不仅让文章的结构清晰严谨,也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蚕豆花不断升华的喜爱之情。
(二)欲扬先抑的情感贯穿全文
学生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初步认识了解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是作者为了行文需要,写出对同一种事物前后的情感变化。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我眼中的爬山虎》一文中,开头写“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很讨厌爬山虎这种植物”,用“讨厌”一词吊起读者的胃口,紧跟着重锤一击——“这可鄙的无用的东西”,随之话锋陡转——“不由对它产生了些许好感,连我自己都惊讶”,到最后“但一次不经意的翻阅,却令我彻底改变了对它的看法”收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
(三)对比突出的情感贯穿全文
对比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在情感线索中恰当使用对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某生在《木兰,我真的好喜欢你》一文中,先用一段文字描写群花的香味给人的感受——“总习惯在撩人的春色里,坐在小院藤椅上看书,花香氤氲在泛黄的书页里,又增添了几缕诗意,但百花香气太过浓郁,太过粉饰,令我喘不气来”;紧接着,“我把藤椅挪到墙角,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重新捧起书,一丝一丝泉水般的清新涌入大脑,空气里似乎隐隐包裹着一阵香气,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难以捕捉,像似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一个调皮的少女在与你捉迷藏,白色纱衣的一隅偶尔一闪,却又消逝了,但那银铃般的笑声又那么有诱惑,一点一点地挑逗着你的心扉。我四处寻觅,终于,一抹纯白跳
进了眼帘,原来是木兰。”小作者巧用对比、铺垫,将她对木兰的喜欢自然流泻,情感鲜明突出。
二.刻画此物在你眼中独特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种物,在每个人眼中也应该是迥然不同或同中有异的。写出物的独特个性才能让你在泛泛之作中脱颖而出。
学生习作片段示例:
你看,红褐的枝头斜斜地向上延伸,宛如一条神采奕奕的龙,驾着嫣红的云朵,准备冲向天空。枝条上星星点点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红紫色叶片。叶子刚长出来,嫩嫩的笑,似乎能从人的心中抽出希望,再往上看,看到了一片殷红。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三两朵儿一片,四五朵儿一群,彼此推着挤着,花瓣儿一层叠着一层,有的还相互围绕着。花朵儿中心,泛着鹅黄色,有的是金黄,有的只是纯粹的红。
还有些未开放的花骨朵儿,只有指头般大小,鼓鼓的,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朝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扬起羞红的小脸,在春风中微微咧着小嘴儿,像小孩子的笑,纯粹非常,没有心机。
待到花蕊全部显露出来,花儿也就不颤动了,她好像耗尽了精力,稍稍歇息了一下,花瓣儿就向后仰,开始绽放了。
太阳渐渐升高,风儿也带了点暖意。空中飘舞着几片桃花瓣儿:渐渐地,花瓣儿越来越多,宛如轻盈的少女,用她雪花般轻柔的足尖儿走路。她伴着风,驾着气流,飞向天空,满世界的嫣红,那般美好,灿烂,令我窒息了……
本文小作者具有敏锐洞察力、细致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在她的笔下,桃花的形状、色彩、花开的情态独具特色,“花瓣儿越来越多,宛如轻盈的少女,用她雪花般轻柔的足尖儿走路”,这样富有灵气的语句比比皆是,令人赞叹。探其原因,主要是小作者善于刻画桃花色彩艳丽、可爱、飞舞轻盈、形态各异的独特个性美。
对物的个性刻画可以从物独特的地域特点、季节特征、生长特性进行描写,也可以从观景的不同角度对物进行正面刻画,还可以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侧面对物进行突出描写。 学生习作片段示例:
“眼前是满池的莲花,悠悠然地低吟浅唱。清风拂来,似一壶老酒,吹的莲花有些微醉,轻轻地随着风的节奏摆动。我也醉了,就像陶渊明陶醉于桃花那样,陶醉于这一片清风荷影中。好似一群芭蕾舞演员,在偌大的舞台上,上演着最美的《天鹅湖》,灵动的腰肢纤柔的摆动着,美丽动人。舞动间,散发着幽幽缕缕的清香,沁人心脾,仿佛比酒还要醉人。我想我是
真的醉了,醉在这一阵清香中。如此美的画面,调皮的露珠也耐不住性子了,蹦蹦跳跳地从荷瓣上滚落,顺着荷叶像小孩玩滑梯那样滑到水中,漾起一圈微微的涟漪,动荡的湖面马上又归于平静,没有一丝波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一派清雅秀丽的莲花景! 很喜欢欣赏那些惟妙惟肖的莲花图。一片墨色渲染中,摇曳着那么几朵粉嫩的莲花,红白相间,在浓黑的背景下亦幻亦真。禁不住让人想起这么一幅画面:蒙蒙的烟雨中,一位婉约的江南女子,在凉亭中席地而坐,白皙的双手轻抚面前的古琴,幽幽怨怨,恬淡的焦尾琴携千年的幽梦缓缓道来……
小作者调动视觉、嗅觉、听觉多种感官,将莲花的形态描摹得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同时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侧面点染的写作手法,写莲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小作者信手拈来,化无形于有形,“好似一群芭蕾舞演员,在偌大的舞台上,上演着最美的《天鹅湖》”更是给莲的形象增添了无尽的意蕴和想象。
三.悟出此物在你心中真实的感受
真实,是作文的要领;真实,是作文的桥梁;真实,是作文的眼睛;真实,是作文的灵魂……
(一)选材的真实
同学习作中选取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物来描绘,导致刻画物空洞、呆板、形神分离。咏物,应选一些自己熟悉同时又具有诗情画意的物(风花雪月)来描写,在写作时,设置一个此物的生长环境,最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如小院里,公园里,花盆中,池塘里,校园里,田野上等,让它既具有选材的真实,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某生作文片段中:
学校里有一棵樱花树,虽不是最主要的景物,但却是最美的。
三月的某个清晨,行走在去食堂的路上,不知从何处飘来了一瓣淡粉色的花朵,调皮的在空中轻打着旋儿,然后落在摊开的手心。小小的一朵花,似少女的舞裙,一片一片的,织缀成一朵丰润的花来。纯白的花瓣宛若一张上好的宣纸,淡淡的渲染了一抹粉红,很浅很浅,却让人眼前一亮。
小作者很聪明,选择校园里不被其他同学关注的一棵樱花来描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观察,描写起来游刃有余,也容易激起阅读者的共鸣。
(二)情感的真实
古人观景讲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其实“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都寄情山水,对自己钟爱的景物如醉如痴,或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移情于景,总之,都是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融入自然美景中。
歌词中说“因为爱,所以爱”,作文中就要有这样的情怀,因为爱这个物,所以你的笔墨自然就会凝聚爱,写下的文字才会妙笔生花。
前文所选片段中句子“那般美好,灿烂,令我窒息了……”,小作者就是以真实的情感震撼人心,尤其是“窒息”一词,写出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陶醉等丰富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三)感悟的真实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中的生命。写作不能照抄阅读过的作品,只有通过对已读作品的感悟,才能吸取作品的精华,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习作,大多缺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写作或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故作成人状、幼儿态,给人以虚假、肤浅之感。
某生在《我喜欢的蚕豆花》文尾这样写道:
蚕豆是有善缘的,不然人们就不会“借豆行善”,我也不会爱得“舍豆其谁”了。除此以外,蚕豆还是灵性的,不然道家仙人就不会有“撒豆成兵”一说了。蚕豆是温暖的,不然,人们就不会用“灯火如豆”来作喻了。
我最爱蚕豆,对蚕豆花有着本能的敬意,我把它当成了一个与春天交流的使者,从那黑色的眼眸中,我读到春天的柔情,读出了未来的希冀。
我看着她,心生歉意;她看着我,默默无语。我在心里窃窃地说,对不起,你在奉献,我在索取。
应该说,这位小作者的感悟是自然、深刻、真实的,由对蚕豆花“舍豆其谁”的爱,到对蚕豆花奉献精神的敬佩,进而联想到人类的自私只知一味的索取而生出的满心歉意,小作者的感悟是自然的,层层递进,不断升华。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真实感受生活,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真实品味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切的感受,才会咏好“风花雪月”,抒好“真实情怀”。
杨凤辉,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姜堰。责任编校:高述新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技巧》4600字
自然 界 的风 花雪 月都 可描绘 出
独有 的景致, 浸润人们的心灵 。许 多艺术家都是从大 自然中获取创作 的灵感。中学生更要有一颗热爱大 自然 的心, 走 近大 自然 、发现大 自 然的美,写 “ 风花雪月”之景,抒 “ 自然真挚”之情。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咏物抒怀的 散文呢? 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方面
是关 键 。
一 .
我四处寻觅,终于 ,一抹纯白跳进 了眼帘 ,原来是木兰。 ”小作者巧
杨
凤
辉
用对比、铺垫 ,将她对木兰的喜欢 自然流泻,情感鲜明突出。 二. 刻 画此 物 在你 眼 中 独特 的
个性
“
一
千个读 者 就有一 千个 哈姆
雷特” ,同样一种物 ,在每个人眼 中也应该是迥然不 同或 同中有 异 的。写出物的独特个性才能让你在 泛泛之作中脱颖而m。
学 生习作 片段示 例 :
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
线 索 ( 一)始终不变的情感贯穿全
文
你看,红褐的枝头斜斜地向上 延伸 ,宛如一条神采奕奕的龙,驾 着嫣红的云朵 ,准备冲向天空。枝 条上星星点点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红 紫色叶片。叶子刚长出来 ,嫩嫩的 笑 ,似乎能从人的心中抽出希望 , 再往上看 ,看到了一片殷红。花朵
儿一 朵 接着 一朵 ,三两 朵 儿一 片 , 四五朵 儿一群 ,彼此 推着 挤着 ,花 瓣 儿一层 叠着 一层 ,有 的还相 互 围 绕着。花朵儿中心 ,泛着鹅黄色 , 有 的是 金黄 ,有 的只是纯 粹的 红。 还有 些未 开放 的花骨 朵儿 ,只 有指头般大小 ,鼓鼓的,像一个可
文
始终不变的情感贯穿全文, 能 使文 章浑然一体, 结构完 整严 谨。
如半命题作文 “ 我喜欢的……”中 的关键词是 “ 喜欢” ,意味着喜欢
某物的情感应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 感情线索。某生在 《 我喜欢的蚕豆 花》一文中,以 “ 嗬 ,那翻飞的蚕 花 ,我的心 上人 哟 !—— 我如 此之 爱蚕豆花——我最爱蚕豆 ,对蚕豆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技巧
花有着本能的敬意——我看着她, 心生歉意”为感情线索 ,不仅让文 章的结构清晰严谨 ,也能让读者体 会到作者对蚕豆花不断升华的喜爱
之情 。
( 二)欲扬先抑的情感贯穿全
文
学生在 《 白杨礼赞》一文中 , 初步认识了解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 法 ,这是作者为了行文需要 ,写出 对同一种事物前后的情感变化。用 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情节多变,形
对比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 法之一。在情感线索中恰当使用对 粹非常,没有心机。 待到花蕊全部显
露出来 ,花儿 比的手法, 能使文章 内容丰富而厚
爱的小姑娘 ,朝着春天的第一缕阳 光 ,扬 起羞 红的小 脸 ,在 春风 中微 微咧着小嘴儿,像小孩子的笑 ,纯
实, 形象生动而鲜 明, 中心明确而集 也就不颤动 了,她好像 耗尽了精 中。某生在 《 木兰,我真的好喜欢 力,稍稍歇息了一下,花瓣儿就向
你》 一文 中 ,先 用一段 文字 描写 群 后 仰 ,开 始绽放 了 。
太 阳渐 渐升 高 ,风 儿 也带 了点 花的香味给人的感受——“ 总习惯 暖意。空中飘舞着几片桃花瓣儿 : 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 在撩 人 的春色里 ,坐在 小 院藤椅 上 渐渐地 ,花瓣儿越来越多 ,宛如轻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 看书 ,花香氤氲在泛黄的书页里 , 悟的感觉 ,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 又增添了几缕诗意,但百花香气太 盈 的少女 ,用 她雪花般 轻 柔的 足尖 在 《 我眼中的爬山虎》一文中,开 过浓 郁 ,太过粉饰 ,令我喘不气 儿走路。她伴着风 ,驾着气流 ,飞 头写 “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很讨厌爬 来 ” ;紧接着, “ 我把藤椅挪到墙 向天 空,满世界的嫣红 ,那般美 山虎这种植物” ,用 “ 讨厌”一词 角,深吸了一I q 新鲜空气 ,重新捧 好 ,灿烂,令我窒息了……
吊起读者的 胃口,紧跟着重锤一 击——“ 这可鄙的无用的东西” ,随 之话锋 陡转——“ 不由对它产生了
些许好感 ,连我 自己都惊讶” ,到 最后 “ 但一次不经意的翻阅,却令 个调皮的少女在与你捉迷藏 ,白色 多,宛如轻盈的少女,用她雪花般 ,这样 富有灵 我彻底改变了对它的看法”收束 , 纱衣的一隅偶尔一 闪,却 又消逝 轻柔 的足尖儿走路” 作者要抒发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
( 三)对比突出的情感贯穿全
教研天 地2 0 1 3 0 2
本文小作者具有敏锐洞察力 、 起书,一丝一丝泉水般的清新涌人 大脑 ,空气里似乎隐隐包裹着~阵 细致观察力 、丰富想象力 ,在她的 笔下 ,桃花的形状 、色彩、花开的 香气 , 若隐若现 , 朦朦胧胧 , 难以 “ 花瓣儿越来越 捕捉 ,像似在一片茂密的森林 ,一 情态独具特色 ,
了,但那银铃般的笑声又那么有诱 气的语句比比皆是,令人赞叹。探 惑 ,一点一点地挑逗着你的心 扉。 其原 因,主要是小作者善于刻画桃
作
文
花色彩艳丽 、可爱 、飞舞轻盈 、形 三. 悟出此物在你心中真实的 尤其是 “ 窒息”一词 ,写出了作者 态各异的独特个性美。
感 受 对桃花的喜爱 、陶醉等丰富情感 , 让人回味无穷。 对物的个性刻画可以从物独特 真实,是作文的要领 ;真实 ,
的地域特点 、季节特征、生长特性 进行描写 ,也可以从观景的不同角 度对物进行正面刻画,还可以用对 比衬托的方法侧面对物进行突出描
写。
是作文的桥梁 ;真实,是作文的眼 睛;真实 ,是作文的灵魂……
( 一)选材的真实 同学习作中选取的是 自己完全 不熟悉的物来描绘,导致刻画物空 洞、呆板 、形神分离 。咏物,应选 些 自己熟悉同时又具有诗情画意
( 三)感悟的真实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
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 作中的生命。写作不能照抄阅读过 的作品,只有通过对 已读作品的感 悟 ,才能吸取作品的精华 ,充实 自 己的写作内容 ,提高 自己的写作能
学生习作片段示例: “ 眼前是满池的莲花 ,悠悠然 地低吟浅唱。清风拂来 ,似一壶老
一
酒 ,吹的莲花有些微醉 ,轻轻地随 着风的节奏摆动。我也醉了,就像 好是 自己非常熟悉 的场景——如小 生活的真实体验 ,写作 或无病呻 陶渊明陶醉于桃花那样 ,陶醉于这 院里 ,公 园里 ,花盆中,池塘里 , 吟、矫揉造作,或故作成人状 、幼 片清风荷影中。好似一群芭蕾舞 校园里 ,田野上等,让它既具有选 儿态 ,给人以虚假、肤浅之感。
一
的物 ( 风花雪月)来描写 ,在写作 力 。 时,设置一个此物的生长环境 ,最 学生的习作 ,大多缺少自己对
演员 ,在偌大的舞台上 ,上演着最 材的真实,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某生作文片段中: 美的 《 天鹅湖》,灵 动的腰肢纤柔 学校里有一棵樱花树 ,虽不是 的摆动着 ,美丽动人 。舞动间,散 发着幽幽缕缕 的清香 ,沁人心脾 , 最主要的景物 ,但却是最美的。 三月的某个清晨 ,行走在去食 仿佛比酒还要醉人。我想我是真的
某生在 《 我喜欢的蚕豆花》文
尾这样 写道 : 蚕豆是有善缘的 ,不然人们就
不会 “ 借豆行善” ,我也不会爱得 “ 舍豆其谁 ”了。除此以外 ,蚕豆
醉 了,醉在这一阵清香中。如此美 堂的路上 ,不知从何处飘来了一瓣 还是灵性 的,不然道家仙人就不会 撒豆成兵”一说了。蚕豆是温 的画面,调皮的露珠也耐不住性子 淡粉色的花朵 ,调皮的在空中轻打 有 “ 暖的,不然,人们就不会用 “ 灯火 了,蹦蹦跳跳地从荷瓣上滚落 ,顺 着旋儿 ,然后落在摊开的手心。小 着荷 叶像小孩玩滑梯
那样滑到水 小的一朵花,似少女的舞裙 ,一片 如豆”来作喻了。 中,漾起一圈微微的涟漪 ,动荡的 片的,织缀成一朵丰润的花来。 我最爱蚕豆 ,对蚕豆花有着本 湖面马上又归于平静 ,没有一丝波 纯 白的花瓣宛若一张上好 的宣纸 , 能的敬意,我把它当成了一个与春 澜。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 淡淡 的渲染 了一抹粉红 ,很浅 很 天交 流的使者 。从那黑色 的眼眸
一
别样红” ,好一派清雅秀丽的莲花 浅,却让人眼前一亮 。 中,我读到春天的柔情 ,读出了未 景! 小作者很聪 明,选择校园里不 来的希冀。 我看着她 ,心生歉意;她看着 很喜欢欣赏那些惟妙惟 肖的莲 被其他 同学关 注的一棵樱花来 描
花图。一片墨色渲染中,摇曳着那 么几朵粉嫩的莲花 ,红 白相间 ,在 浓黑的背景下亦幻亦真。禁不住让 读者的共鸣。 ( 二)情感的真实 人想起这么一幅画面:蒙蒙的烟雨 写 ,有足够的时间 、空间来观察 , 我 ,默默 无语 。我在心里窃窃地 描写起来游刃有余,也容易激起阅 说 ,对不起 ,你在奉献 ,我在索
取。
应该说 ,这位小作者的感悟是
中,一位婉约的江南女子,在凉亭 中席地而坐,白皙的双手轻抚面前 的古琴,幽幽怨怨 ,恬淡 的焦尾琴 携千年的幽梦缓缓道来……
古人观景讲求 “ 天人合一,物 自然 、深刻、真实的,由对蚕豆花 我两忘” ,其实 “ 天人合一 ,物我 “ 舍豆其谁”的爱 ,到对蚕豆花奉
两忘”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众多 献精神的敬佩 ,进而联想到人类的 文人墨客都寄情山水 ,对 自己钟爱 自私只知一味的索取而生出的满心 小作者调动视觉 、嗅觉 、听觉 的景物 如醉 如痴 ,或 情景 交融 ,或 歉意 ,小作者的感悟是 自然的,层 多种感官 ,将莲花的形态描摹得惟 借 景抒 情 ,或触 景生 情 ,或移 情 于 层递进,不断升华。 妙惟 肖、情趣盎然;同时运用动静 景 ,总 之 ,都是将 自己最 真实 的情 调动 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真实感 结合 、虚实相生 、正面描写 、侧面 感融人 自然美景中。 受生活,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 点染的写作手法 ,写莲的画面有声 歌词中说 “ 因为爱 ,所以爱” , 情去真实品味人生。只有这样 ,才 有色、有形有味 ;比喻、拟人、引 作文中 就要有这样的情怀 ,因为爱 能触发 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 自己 用等修辞,小作者信手拈来,化无 这个物,所以你的笔墨自然就会凝 独特的真切的感受,才会
咏好 “ 风 形 于有形 , “ 好似一群 芭蕾舞演 聚爱 ,写下的文字才会妙笔生花。 员, 在偌大的舞台上 ,上演着最美 前文所选片段中旬子 “ 那般美
添了无尽的意蕴和想象。
花雪月” ,抒好 “ 真实情怀” 。
杨凤 辉 ,语 文教 师 。现 居 江 苏
的 《 天鹅湖》 ”更是给莲的形象增 好 ,灿烂 ,令我窒息 了……” ,小 作者就是以真实的情感震撼人心 ,
姜堰。责任编校:高述新
教研 天地 2 0 1 3
《咏物抒怀类散文》1800字
咏物抒怀类散文写作指导
最近,布置一篇习作:以“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孩子一听,立即惊呼起来:“写散文?”的确,在他们印象里,只写过记叙文,要么写人,要么记事;偶尔抒情,也只是建立在具体物象上的小片段而已。比如,由蜡烛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其实,这就是散文,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咏物抒怀类散文呢?
一、 由虚到实,聚焦特定景物
咏物抒怀类散文少不了写景状物,因为任何感情都是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它们往往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事实上题目本身就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比如,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它们看上去很抽象,是虚幻的,或者不够明确,不够集中,到底是哪里的雪,哪里的桥,哪里的叶;另外,变换一个视角,这里的明月悬挂在哪些人的星空,这里的春雨滋润哪些人的心田,我们必须清楚,一旦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聚焦该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景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 比如鲁迅的名篇《雪》,就写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指向非常明确。看,“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最快乐,最美好的事情有两个,其一,“赏雪景”,可以看到“血红的宝珠山茶”“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其二,塑雪罗汉,“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把母亲脂粉奁中的胭脂涂在嘴唇上,一个奇异无比的白雪大罗汉顿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熠熠生辉。而后是“朔方的雪”,这里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偶尔,晴空万里,北风呼啸,它们顿时“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着,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奇异壮观的景象令人惊叹,这无疑就是作者要高声赞美的雪,心中的雪。
二、 由面到点,扣住景物特征
一旦明确要写的景物,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或某个特点场景,我们就要细致入微地刻画,由面过渡到点,紧扣其特征。原因很简单,这类景物比较普遍,不少地方都有,同时,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靠景物特征来展现的。就拿茅盾写的《白杨礼赞》来说,着重写北方白杨树的不平凡,侧重三个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尽管土壤不肥沃,但它依旧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尽管环境恶劣,有北方风雪的侵袭,它却始终“保持着倔强挺立”。
这就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力争上游”“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的外部特征、内在气质无疑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每一位读者。试想一下,还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义无反顾、坚守阵地?还有谁不高声赞美白杨树,乃至具有白杨树精神的西北农民和守卫他们家乡的英勇哨兵?还有谁不深受感染,顽强拼搏、奋发向上?
三、 由看到想,融入自身情感
咏物抒怀散文是一种主观色彩非常浓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放眼世界,令我们浮想联翩、触目伤怀的景物的确不少。“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随处可见,但我们不仅仅是“传声筒”“复印机”,我们应当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引出赞美、讴歌的对象。常见的是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举个例子,郭沫若写的《石榴》,一方面写石榴形态美,包括枝干和叶片、花朵、果实;另一方面写石榴的精神美,面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在于突现石榴花敢于同骄阳做斗争、毫不示弱的崇高追求,而这恰恰是作者喜爱它的深层次原因,难怪作者惊呼“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联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在严冬即将到来的日子,郭沫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火红的石榴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火一样的热情,乐观豪迈的气质,不甘示弱的抗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经过“夏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定会品尝到鲜美可口的果实,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定执著的人生追求。
总之,写好咏物抒怀类散文,首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其次要细心观察,透过景物特征看内在本质,最后在描写过程中,适当赋予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色彩。
《中考咏物抒怀散文》11600字
篇一: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考点整理
期中现代文阅读资料整理
(二)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一.练习《荒漠中的苇》《守候一株水仙》《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奔跑的榆》
二.自学《活页3》第10、11页《典型形象中悟真情——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三.考点整理及阅读技巧
(一)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把握主题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1题:选文以“ ”为线索,依次写了长白山地下森林里见到倒木所处的环境、 、 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答案:倒木;倒木形成的原因;倒木的作用
例2《守候一株水仙》第1题: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请感知全文,从所给的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1
母 亲: 执著守候――(?)生命
水 仙: (?)生长―― 绽放生命
“我”: 难信事实――(?)生命
答案:?呵护 ?不懈 ?惊叹
例3《荒漠中的苇》第17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把握主题)
答案: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 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答题方法】
1如何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阅读域
(2)从阅读域中筛选出关键语句
(3)整合关键语句分点回答。
2如何把握主题
抓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领悟主题,这些句子主要有开头总领全文的总领句,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总结全文的总述句,有时在行文中也会有透露主旨的关键词。
(二)赏析语言
【提问方式】
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
2
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
例2《荒漠中的苇》第15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3题:选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仙花出人意料地绽放及其超凡脱俗之美,同时表达出“我”的惊叹赞美之情。 ?运用拟人,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任意、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它要展现自我价值的姿态和愿望,表达了作者惊叹赞美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种手法1分,讲明效果1分,意近即可。)
例4《奔跑的榆》第23题: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用“一幅幅高挂深谷的油画”来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在岁月的淬打下形成的苍劲美,
3
字里行间蕴含这作者对扎根大西北的榆树的赞美之情。
【答题方法】
三个要点:手法名称(或点名词语、词性)+表达效果+表述内容/情感。
1.从修辞角度赏析(8种修辞)
2.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动词、形容词、句式等)
3.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4.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悬念、照应、欲扬先抑等)
(三)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4题: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它依然是挺拔的,高大的,令人尊敬并值得仰视的。”的理解。
答案:倒木对森林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倒木的自我牺牲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觉得其形象挺拔高大,并对其产生尊敬与仰视心理。
【答题方法】如果是带有修辞的句子,只要将修辞句还原成直白的话就行了。如果是含有某种观点的句子,可以参照解释词语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弄清其含义,了解观点的由来,再加以归纳就可以了。比如上面这道题,倒木为什么倒下了还“依然挺拔、高大”“令人尊敬并值得仰
4
视”呢,回到文章就能找到这个观点的原因。答案只要说出倒木具有的特征和美好品质就行了。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奔跑的榆》第20题:选文以“奔跑的榆”为题有什么作用,(标题作用)
答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方法】
如果是问标题含义就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考虑,如果问作用就要从结构、写法、内容几个方面来分析,而内容方面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例如上面这道题结构作用就是:是文章行文线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作用就是: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
(五)段落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2题: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用,
答案:此段交代了倒木与其他挺拔高大生长的大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倒木所处环境的寂寞、凄清,为下文写意抒
5
情蓄势,从而突出文章主旨。
【答题方法】
1.从结构上分析。句段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文章开头的,有总领全文、引出相关内容的、点题等作用;在文章中间的,有承上启下、指示思路的作用;在文章结尾的,有总结全文、首
尾呼应、点题等作用。
2.从内容上分析。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般选择文章中含有主旨句、中心句以及揭示作者观点、表达作者情感的议论句、抒情句的段落,可以先归纳句段的内容,再指明在文中的作用。
3.从表达效果上分析。选择的句段如果运用了描写,可以从描写作用的角度分析,如果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则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六)分析手法
【提问方式】
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突出“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例2《荒漠中的苇》第17题: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6
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2题: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请问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
答案:?“我”与母亲对待水仙的态度、言行形成对比。 ?“我”对水仙前后不同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比。 ?春天时节打蔫的水仙与窗台上其它郁郁葱葱的盆花形成对比。 ?水仙春天时节打蔫与最终绽放出美丽之花形成对比。 ?水仙最终开出美丽之花与“我”所料结果形成对比。 ?“我”的养护和母亲呵护所致水仙不同命运形成对比。
例4《奔跑的榆》第21题:文章写的是大西北的榆,为什么第3段中却写“榆在平原”呢,
答案:文章第3段写平原上的“榆”的形象,与在西北生长的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榆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作者对榆扎根西北的赞美之情,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答题方法】表现手法名称+表现效果+表现内容(情感或主题等)
(七)发表感悟,阐述看法
7
【提问方式】
例1《守候一株水仙》第4题:选文最后由物及人,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
答案:?“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因缺乏这“三少三多”而导致爱心的缺失。 ?“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只有珍惜生命中“所有的好”,才能让自己内心更阳光,精神更健康,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读到此句,我不由得想到,在家有细心照料的父母,在校有精心培育的老师,他们时刻呵护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永远感谢他们。
例2《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5题: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案: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遭受人生的挫折后,不要自暴自弃,不要颓废,要学习倒木的精神,把挫折当成人生的另一种姿势,积极进取,依然可以获得另一种成功,成就精彩人生。
例3如《奔跑的榆》第24题:在奔跑的榆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8
答案:榆树在大西北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经受风霜,扎下根汲取营养,长出叶被雨水浸润。人生之路,没有平坦的大道。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我们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绽放生命的异彩。
【答题方法】此类题一般在最后一题,抒情散文侧重于发表感悟,阐述看法。感悟侧重于从文本和材料中悟出一点或几点人生哲理;看法侧重于表明自己的见解。
解答这类题目采用观点加材料(理由)的思路,有了材料(理由)的支撑,观点才有说服力。感悟或看法写出来都应该是观点性的句子,有的题目要求写出观点性的句子,有的则要求再补充一些理由来支撑观点,有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谈,看题目的具体要求。
四、课后巩固练习:
活页3《野姜花》《像花生一样活着》
篇二: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考点整理
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一.练习《荒漠中的苇》《守候一株水仙》《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奔跑的榆》
二.自学《活页3》第10、11页《典型形象中悟真情——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三.考点整理及阅读技巧
(一)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把握主题
9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1题:选文以“ ”为线索,依次写了长白山地下森林里见到倒木所处的环境、 、 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答案:倒木;倒木形成的原因;倒木的作用
例2《守候一株水仙》第1题: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请感知全文,从所给的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母 亲: 执著守候――(?)生命
水 仙: (?)生长―― 绽放生命
“我”: 难信事实――(?)生命
答案:?呵护 ?不懈 ?惊叹
例3《荒漠中的苇》第17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把握主题)
答案: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 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答题方法】
1如何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阅读域
10
(2)从阅读域中筛选出关键语句
(3)整合关键语句分点回答。
2如何把握主题
抓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领悟主题,这些句子主要有开头总领全文的总领句,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总结全文的总述句,有时在行文中也会有透露主旨的关键词。
(二)赏析语言
【提问方式】
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
例2《荒漠中的苇》第15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3题:选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1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仙花出人意料地绽放及其超凡脱俗之美,同时表达出“我”的惊叹赞美之情。 ?运用拟人,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任意、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它要展现自我价值的姿态和愿望,表达了作者惊叹赞美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种手法1分,讲明效果1分,意近即可。)
例4《奔跑的榆》第23题: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用“一幅幅高挂深谷的油画”来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在岁月的淬打下形成的苍劲美,字里行间蕴含这作者对扎根大西北的榆树的赞美之情。
【答题方法】
三个要点:手法名称(或点名词语、词性)+表达效果+表述内容/情感。
1.从修辞角度赏析(8中修辞)
2.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动词、形容词、句式等)
3.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4.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悬念、照应、欲扬先抑等)
(三)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4题:谈谈你对文中
12
画线句子“它依然是挺拔的,高大的,令人尊敬并值得仰视的。”的理解。
答案:倒木对森林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倒木的自我牺牲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觉得其形象挺拔高大,并对其产生尊敬与仰视心理。
【答题方法】如果是带有修辞的句子,只要将修辞句还原成直白的话就行了。如果是含有某种观点的句子,可以参照解释词语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弄清其含义,了解观点的由来,再加以归纳就可以了。比如上面这道题,倒木为什么倒下了还“依然挺拔、高大”“令人尊敬并值得仰视”呢,回到文章就能找到这个观点的原因。答案只要说出倒木具有的特征和美好品质就行了。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奔跑的榆》第20题:选文以“奔跑的榆”为题有什么作用,(标题作用)
答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方法】
如果是问标题含义就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考虑,如果问作用就要从结构、写法、内容几个方面来分析,
13
而内容方面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例如上面这道题结构作用就是:是文章行文线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作用就是: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
(五)段落作用
【提问方式】
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2题: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用,
答案:此段交代了倒木与其他挺拔高大生长的大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倒木所处环境的寂寞、凄清,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从而突出文章主旨。
【答题方法】
1.从结构上分析。句段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文章开头的,有总领全文、引出相关内容的、点题等作用;在文章中间的,有承上启下、指示思路的作用;在文章结尾的,有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等作用。
2.从内容上分析。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般选择文章中含有主旨句、中心句以及揭示作者观点、表达作者情感的议论句、抒情句的段落,可以先归纳句段的内容,再指明在文中的作用。
3.从表达效果上分析。选择的句段如果运用了描写,可以从描写作用的角度分析,如果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则可以
14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六)分析手法
【提问方式】
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突出“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例2《荒漠中的苇》第17题: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2题: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请问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
答案:?“我”与母亲对待水仙的态度、言行形成对比。 ?“我”对水仙前后不同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比。 ?春天时节打蔫的水仙与窗台上其它郁郁葱葱的盆花形成对比。 ?水仙春天时节打蔫与最终绽放出美丽之花形成对比。 ?水仙
15
最终开出美丽之花与“我”所料结果形成对比。 ?“我”的养护和母亲呵护所致水仙不同命运形成对比。
例4《奔跑的榆》第21题:文章写的是大西北的榆,为什么第3段中却写“榆在平原”呢,
答案:文章第3段写平原上的“榆”的形象,与在西北生长的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榆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作者对榆扎根西北的赞美之情,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答题方法】表现手法名称+表现效果+表现内容(情感或主题等)
(七)发表感悟,阐述看法
【提问方式】
例1《守候一株水仙》第4题:选文最后由物及人,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
答案:?“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因缺乏这“三少三多”而导致爱心的缺失。 ?“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只有珍惜生命中“所有的好”,才能让自己内心更阳光,精神更健康,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读到此句,我不由得想到,
16
在家有细心照料的父母,在校有精心培育的老师,他们时刻呵护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永远感谢他们。
例2《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5题: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案: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遭受人生的挫折后,不要自暴自弃,不要颓废,要学习倒木的精神,把挫折当成人生的另一种姿势,积极进取,依然可以获得另一种成功,成就精彩人生。
例3如《奔跑的榆》第24题:在奔跑的榆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答案:榆树在大西北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经受风霜,扎下根汲取营养,长出叶被雨水浸润。人生之路,没有平坦的大道。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我们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绽放生命的异彩。
【答题方法】此类题一般在最后一题,抒情散文侧重于发表感悟,阐述看法。感悟侧重于从文本和材料中悟出一点或几点人生哲理;看法侧重于表明自己的见解。
解答这类题目采用观点加材料(理由)的思路,有了材料(理由)的支撑,观点才有说服力。感悟或看法写出来都应该是观点性的句子,有的题目要求写出观点性的句子,有的则要求再补充一些理由来支撑观点,有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谈,看题目的具体要求。
17
四、课后巩固练习:
活页3《野姜花》《像花生一样活着》
篇三:咏物抒怀 作文指导
二附中 初三母题作文指导:亲近自然,抒发真情
2010-01-18 12:18:03
姜堰二附中 张天川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都在说,写作是他最头疼的事情,如果碰到写景类的题目,那就更加无从下手。但是,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是我们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亲近自然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如果想要把中考作文写好,写景抒情是必不可少的。亲近自然,抒写发真情是我们初中老师及学生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学情分析:
初一初二,我们在写作指导上,对学生作文写景有过零星指导,但这种指导是服务于学生记事写人,而非专程指导学生进行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指导。初三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学生的作文创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学重点:
1(明确“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对写作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重要性。
18
2(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一般方法。
3(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及想象联想能力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类的文章的一般方法。
2(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及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流程:
1(课前导入,激发情趣
课前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2、学会观察,口头表述
过渡语: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一定还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能试着说说你的感悟。
(提示说话的句型:最美的是……因为……)
(师生交流)
过渡语:倾听优美而深情的歌曲,欣赏熟悉而又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感觉中有冲动,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冲动,而这
时也是同学感到困扰的时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近自然,抒发真情”。(出示本节课课题)3、方法指引,感悟自然
过渡语:经过同学刚才的表述来看,我们要想把这类文章写好,还得我们来研讨学习一些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请同
19
学们看看下面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投影展示
片段一: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片段二: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师生交流)
师总结:文段一作者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文段二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树不同部分及有风没风时叶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态。
这告诉我们在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创写中,我们
20
要注意写出不同景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家的景物变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变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景物,也才能化一为万,为我所用。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景物特征。
过渡语:
同学们,是不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就能把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类文章写好呢,那也不一定。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片段二: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
21
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师生交流)
师总结:文段一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文段二作者借助老僧、红砖、癞蛤蟆来写秋雨,把秋雨给人带来的压抑、忧郁表现得让人心碎。同学们其实写景如吃饭,要“色、香、味、形”俱全才行。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描写。
过渡语:
同学们,明确了我们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化一为万,调动感官,化题为象,就能把景物写活。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
22
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片段二: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师生交流)
师总结:文段一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人们观看日出的景象,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段二作者站在小溪旁,按从下到上、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写出了小溪及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愿同听之用之。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感。
过渡语:
同学们,掌握上面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较好的写景类的文章,但我总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
23
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化用冰心诗: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片段二:
在浓叶的掩映下,昙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晶莹灵巧,好像随时都会振翅向月宫飞去一般。在月光下,她们有如俏立在薄雾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样的飘逸、清新。在花朵的中心,吐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中,绵绵地渗透出来,空气中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沉静在花香里,整个夜突然变得清香了。由于她们生命的短促,所以在绽放的每一分每一钞里,她们都试图完全展现她们的风姿,尽情在散发出生命的光和热。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和昙花相比,真可算是漫长的,但我们许多人青丝变
24
白发时,不也还在感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吗,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与深度,其实像昙花一样漂亮地来,灿烂地死,比起虚度百年要好得多。
(师生交流)
师总结: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那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对万事万物的悲悯心,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虔诚。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时,要意在笔先,想好我们要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做到以景促情,情景交融。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意在笔先,化实为虚,要情景交融。
过渡语: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明确了写景及咏物抒怀类文章要注意的四个方面:1(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住景物特征。2(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地描写。3(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4(意在笔先,化实为虚,注意情景交融。下面请同学们围绕我们最先欣赏的四幅图画,写一个小片断。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抒写自然,抒发真情的方法,但
25
其实,老师最想跟你们说的是:真情是完成文章的第一要素,人来于自然,归于自然,只有能亲近自然,感悟诗情,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纯净与透彻,写起文章来才会更加的清新与灵动。
布置作业
26
《咏物抒怀的妙处》800字
精彩抢读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的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求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们织的茧,得你们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
(选自雷抒雁的《蚕》)
技法点拨
咏物抒情,是传统写作手法。“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代王安石的这番话说得鞭辟入里。通过咏物来抒情言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给人启迪。雷抒雁的《蚕》是一篇“童话”似的散文诗,巧将“蚕”人格化,赋予“蚕”以人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思想情感……精美的画面,诗化的语言,描述了“蚕”破茧化蝶的过程。全文只有二百来字,短小精悍而如诗如画,情节简短而意蕴隽永,让读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深受启迪。不言而喻,这篇美文的魅力得益于“咏物抒情”的手法。“咏物抒情”可叙述,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阅读时,必须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思考,深入领悟其内涵,从而吃透文章的旨意。
读后思考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咏物抒怀的作文》1400字
咏物抒怀的作文(一)
同学们,还记得以前的“水上公园”的荷花吗?
夏天,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那一片墨绿。啊,到了“水上公园”的荷花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看,那一池荷叶,有的像一把把撑开的雨伞,有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像一把小扇子……
啊!荷花,你出淤泥而不染,靠着你顽强的生命力,开出了这池荷花!
我爱荷花,故作荷花咏。
咏物抒怀的作文(二)
我十分喜爱竹子,爱它的清新高雅,爱它的虚心劲节,爱它的朴实无华,也爱它的高尚品格。竹子从不追求奢华与虚名,它自然的天性为世人所青睐。
古代有许多文人雅士常常写下赞美竹子的佳句。如郑板桥的《题墨竹图》:“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句子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却把竹子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古人会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样的感叹。
在我看来,不同季节的竹子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品格。然而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竹子“四季常绿”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m.lz13.)走进竹林,你一定会惊叹于眼前的一番景象。看啊!遍地都是竹笋,它们静静地依偎在那挺拔俊秀的竹子身边,贪婪的允吸着雨水。等到竹笋长大后,就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这时的竹子呀!是勇于奉献的,更是茁壮成长的!
夏天来临了,人们实在受不了盛夏的炎热,便纷纷躲进了那凉爽的小竹林里。啊!那青翠的竹林好似一台巨大的冷气机,不时给人们送来徐徐的清风。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做游戏,青年人聊天乘凉,老人们下棋喝茶,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惬意。茂密的竹林遮住了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并且为人们驱走了炎热,尽管它们自己被晒的发烫,也始终毫无怨言。这时的竹子,难道不是乐于助人的吗?
一到秋天,无论是小草还是树叶,又或者是田里的稻子,都会变成单一的金黄色,这样的景致似乎缺少了一些生机,好像任何事物都会显得比较乏味。然而,令人欣然的是,不是每个角落都是这样的,比如说竹林。走进竹子的世界,仍然是一片春意盎然,因为在竹林里,只要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便处处都是青翠的绿色。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竹子随时都准备着献出自己的生命。人们把它们制成竹筐、竹篓、竹席、竹筷、竹家具等,既环保又耐用,最重要的是能为人们提供方便。这时的竹子呀,是无私奉献的!
冬天来临了,平日里雍容华贵的花儿们再也抵挡不住寒冷的威胁,纷纷垂下了脑袋。然而竹子却不甘被严寒击败,勇敢地与风霜雨雪搏斗。它被大雪压低了,却不曾倒下;它被大风吹弯了,却不肯放弃信念。渐渐地,刺骨的寒风让我感受到:这时的竹子是坚强不屈的!
转眼间,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也过去了。就在下一个春天快要来临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一年的岁月。暑去寒来,竹子仍旧生机勃勃、绿荫葱葱。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题窗竹》:“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正如人们说得那样,竹,的确拥有不消失的春天!
咏物抒怀的作文大全
* 关于咏物抒怀的作文
* 小草咏物抒怀的作文
* 咏物抒怀的作文600字
* 咏物抒怀的作文500字
* 咏物抒怀的作文800字
* 咏物抒怀的作文400字
* 咏物抒怀的作文300字
《咏物抒怀的文章》1400字
昙花赋
在浓叶的掩映下,昙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晶莹灵巧,好像随时都会振翅向月宫飞去一般。在月光下,她们有如俏立在薄雾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样的飘逸、清新。含情凝视她们的我,在她们面前,所有世俗的欲念,都已烟消云散,心灵的安宁与纯净,就如雪白的昙花一般。
在花朵的中心,吐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中,绵绵地渗透出来,空气中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沉静在花香里,整个夜突然变得清香了。
由于她们生命的短促,所以在绽放的每一分每一钞里,她们都试图完全展现她们的风姿,尽情在散发出生命的光和热。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和昙花相比,真可算是漫长的,但人们往往在毛发斑白后,才惊觉自己已虚度一生,所能记起的,全是苍白贫乏的岁月,空活了数十载,却远不如昙花在刹那间所绽放出的生命芬芳。虽然,她的生命是如此易逝,但她所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曾浪掷,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呀!
昙花将她的生命浓缩成短短数小时的精华,璀璨地开在人间,或许,在她缩放的那一刹那,已与时间结合,成为永恒的一部分了。这使我领悟到,人们所应在意的是,能否在有生之年,散发出人生的光辉,而不是去计较生命的短长。一个矩暂而意义非凡的人生,才能流
芳千古;一个冗长而无所事事的生命,就像一粒渺小的细纱,这世界不会因为多了它而美丽,也不会因为少了它而暗淡,多可悲呀!
无花果
无花果树在结果之前没有一点征兆,更没有桃李那样的
无花果树的果子不仅个个皆实,它们还有一种独特的药效。用它们熬汤饮用,能医治痢疾,迅速而又经济。因此,常常有人需要它。这又使我想到:那不正是它自我价值的体现吗?是的,一个人也应当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他人的需要服务,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老槐树
春天,老槐树又见绿了。它到底见绿了多少次呢,我不知道,但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就有这棵槐树了。
童年的记忆中,夏日的晌午和傍晚,婶婶她们总会在那儿边纳鞋底,边唠家常,这时,我便吵着让她们给我讲故事。
那时,火辣辣的太阳把树叶烤得油亮亮的,坐在巨大的浓阴下,伴着蝉的
绿叶赞
有人称赞牡丹华贵艳丽,有人倾慕百合幽香高雅,更有人喜爱莲花玉洁冰清。(排比句写花的多姿,为映衬后面绿叶的无奇作了铺垫。)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对花视如珍宝,以花为题写下了多少名传千古的优秀篇章。然而衬托这些秀丽妩媚、鲜艳夺目的花儿的,正是那些不为世人所注意的绿叶。
春天,当你走进一片花海之中时,你会想到鲜花怒放,靠的是一片片平凡无奇的绿叶吗?正是这些绿叶,用无数次的劳动--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养料供花朵成长,使花儿一朵比一朵妖艳。而绿叶自己呢?她从不摆出骄傲的样子,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努力使鲜花开放,同时又以她的翠绿衬托着鲜花。
盛夏,绿叶们手挽手撑起一把绿伞,为人们送来凉爽。
金秋,绿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枯黄、脱落,她并不为自己短暂的一生而悲伤,也不为自己没有得到人们的赞赏而难过。她勇敢地拥抱芳香的泥土,甘愿化作土中的养料,为大树所吸收,使它长得茁壮……
我常想:鲜花好看,要是没有绿叶的衬托,也显示不出她的美丽。自然界与人类都是这样。一个人,即使你是出人头地的佼佼者,也只有置身于千万个平凡劳动者之中,才能有所作为。(由物及人,过渡自然而贴切。)
一片渺小的绿叶,反映出多么伟大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像绿叶一样的人,默默无闻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敬爱的老师,他们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不知倾注了多少爱心,希望我们长大成材。他们像春蚕一样,无私地为人类贡献一切,用辛勤的汗水抚育我们成长。他们所做的一切,难道不像那些不为人世所注意的绿叶吗?
我要做一片平凡的绿叶。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技巧[权威资料]》4300字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技巧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自然界的风花雪月都可描绘出独有的景致,浸润人们的心灵。许多艺术家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中学生更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走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写“风花雪月”之景,抒“自然真挚”之情。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咏物抒怀的散文呢,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方面是关键。
一.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一)始终不变的情感贯穿全文
始终不变的情感贯穿全文,能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如半命题作文“我喜欢的……”中的关键词是“喜欢”,意味着喜欢某物的情感应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某生在《我喜欢的蚕豆花》一文中,以“嗬,那翻飞的蚕花,我的心上人哟~——我如此之爱蚕豆花——我最爱蚕豆,对蚕豆花有着本能的敬意——我看着她,心生歉意”为感情线索,不仅让文章的结构清晰严谨,也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蚕豆花不断升华的喜爱之情。
(二)欲扬先抑的情感贯穿全文
学生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初步认识了解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是作者为了行文需要,写出对同一种事物前后的情感变化。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我眼中的爬山虎》一文中,开头写“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很讨厌爬山虎这种植物”,用“讨厌”一词吊起读者的胃口,紧跟着重锤一击——“这可鄙的无用的东西”,随之话锋陡转——“不由对它产生了些许好感,连我自己都惊讶”,到最后“但一次不经意的翻阅,却令我彻底改变了对它的看法”收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
(三)对比突出的情感贯穿全文
对比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在情感线索中恰当使用对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某生在《木兰,我真的好喜欢你》一文中,先用一段文字描写群花的香味给人的感受——“总习惯在撩人的春色里,坐在小院藤椅上看书,花香氤氲在泛黄的书页里,又增添了几缕诗意,但百花香气太过浓郁,太过粉饰,令我喘不气来”;紧接着,“我把藤椅挪到墙角,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重新捧起书,一丝一丝泉水般的清新涌入大脑,空气里似乎隐隐包裹着一阵香气,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难以捕捉,像似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一个调皮的少女在与你捉迷藏,白色纱衣的一隅偶尔一闪,却又消逝了,但那银铃般的笑声又那么有诱惑,一点一点地挑逗着你的心扉。我四处寻觅,终于,一抹纯白跳进了眼帘,原来是木兰。”小作者巧用对比、铺垫,将她对木兰的喜欢自然流泻,情感鲜明突出。
二.刻画此物在你眼中独特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种物,在每个人眼中也应该是迥然不同或同中有异的。写出物的独特个性才能让你在泛泛之作中脱颖而出。
学生习作片段示例:
你看,红褐的枝头斜斜地向上延伸,宛如一条神采奕奕的龙,驾着嫣红的云朵,准备冲向天空。枝条上星星点点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红紫色叶片。叶子刚长出来,嫩嫩的笑,似乎能从人的心中抽出希望,再往上看,看到了一片殷红。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三两朵儿一片,四五朵儿一群,彼此推着挤着,花瓣儿一层叠着一层,有的还相互围绕着。花朵儿中心,泛着鹅黄色,有的是金黄,有的只是纯粹的红。
还有些未开放的花骨朵儿,只有指头般大小,鼓鼓的,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朝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扬起羞红的小脸,在春风中微微咧着小嘴儿,像小孩子的笑,纯粹非常,没有心机。
待到花蕊全部显露出来,花儿也就不颤动了,她好像耗尽了精力,稍稍歇息了一下,花瓣儿就向后仰,开始绽放了。
太阳渐渐升高,风儿也带了点暖意。空中飘舞着几片桃花瓣儿:渐渐地,花瓣儿越来越多,宛如轻盈的少女,用她雪花般轻
柔的足尖儿走路。她伴着风,驾着气流,飞向天空,满世界的嫣红,那般美好,灿烂,令我窒息了……
本文小作者具有敏锐洞察力、细致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在她的笔下,桃花的形状、色彩、花开的情态独具特色,“花瓣儿越来越多,宛如轻盈的少女,用她雪花般轻柔的足尖儿走路”,这样富有灵气的语句比比皆是,令人赞叹。探其原因,主要是小作者善于刻画桃花色彩艳丽、可爱、飞舞轻盈、形态各异的独特个性美。
对物的个性刻画可以从物独特的地域特点、季节特征、生长特性进行描写,也可以从观景的不同角度对物进行正面刻画,还可以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侧面对物进行突出描写。
学生习作片段示例:
“眼前是满池的莲花,悠悠然地低吟浅唱。清风拂来,似一壶老酒,吹的莲花有些微醉,轻轻地随着风的节奏摆动。我也醉了,就像陶渊明陶醉于桃花那样,陶醉于这一片清风荷影中。好似一群芭蕾舞演员,在偌大的舞台上,上演着最美的《天鹅湖》,灵动的腰肢纤柔的摆动着,美丽动人。舞动间,散发着幽幽缕缕的清香,沁人心脾,仿佛比酒还要醉人。我想我是真的醉了,醉在这一阵清香中。如此美的画面,调皮的露珠也耐不住性子了,蹦蹦跳跳地从荷瓣上滚落,顺着荷叶像小孩玩滑梯那样滑到水中,漾起一圈微微的涟漪,动荡的湖面马上又归于平静,没有一丝波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一派清雅秀丽的莲花景~
很喜欢欣赏那些惟妙惟肖的莲花图。一片墨色渲染中,摇曳着那么几朵粉嫩的莲花,红白相间,在浓黑的背景下亦幻亦真。禁不住让人想起这么一幅画面:蒙蒙的烟雨中,一位婉约的江南女子,在凉亭中席地而坐,白皙的双手轻抚面前的古琴,幽幽怨怨,恬淡的焦尾琴携千年的幽梦缓缓道来……
小作者调动视觉、嗅觉、听觉多种感官,将莲花的形态描摹得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同时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侧面点染的写作手法,写莲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小作者信手拈来,化无形于有形,“好似一群芭蕾舞演员,在偌大的舞台上,上演着最美的《天鹅湖》”更
是给莲的形象增添了无尽的意蕴和想象。 三.悟出此物在你心中真实的感受
真实,是作文的要领;真实,是作文的桥梁;真实,是作文的眼睛;真实,是作文的灵魂……
(一)选材的真实
同学习作中选取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物来描绘,导致刻画物空洞、呆板、形神分离。咏物,应选一些自己熟悉同时又具有诗情画意的物(风花雪月)来描写,在写作时,设置一个此物的生长环境,最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如小院里,公园里,花盆中,池塘里,校园里,田野上等,让它既具有选材的真实,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某生作文片段中:
学校里有一棵樱花树,虽不是最主要的景物,但却是最美的。
三月的某个清晨,行走在去食堂的路上,不知从何处飘来了一瓣淡粉色的花朵,调皮的在空中轻打着旋儿,然后落在摊开的手心。小小的一朵花,似少女的舞裙,一片一片的,织缀成一朵丰润的花来。纯白的花瓣宛若一张上好的宣纸,淡淡的渲染了一抹粉红,很浅很浅,却让人眼前一亮。
小作者很聪明,选择校园里不被其他同学关注的一棵樱花来描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观察,描写起来游刃有余,也容易激起阅读者的共鸣。
(二)情感的真实
古人观景讲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其实“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都寄情山水,对自己钟爱的景物如醉如痴,或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移情于景,总之,都是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融入自然美景中。
歌词中说“因为爱,所以爱”,作文中就要有这样的情怀,因为爱这个物,所以你的笔墨自然就会凝聚爱,写下的文字才会妙笔生花。
前文所选片段中句子“那般美好,灿烂,令我窒息了……”,小作者就是以真实的情感震撼人心,尤其是“窒息”一词,写出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陶醉等丰富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三)感悟的真实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中的生命。写作不能照抄阅读过的作品,只有通过对已读作品的感悟,才能吸取作品的精华,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习作,大多缺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写作或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故作成人状、幼儿态,给人以虚假、肤浅之感。
某生在《我喜欢的蚕豆花》文尾这样写道:
蚕豆是有善缘的,不然人们就不会“借豆行善”,我也不会爱得“舍豆其谁”了。除此以外,蚕豆还是灵性的,不然道家仙人就不会有“撒豆成兵”一说了。蚕豆是温暖的,不然,人们就不会用“灯火如豆”来作喻了。
我最爱蚕豆,对蚕豆花有着本能的敬意,我把它当成了一个与春天交流的使者,从那黑色的眼眸中,我读到春天的柔情,读出了未来的希冀。
我看着她,心生歉意;她看着我,默默无语。我在心里窃窃地说,对不起,你在奉献,我在索取。
应该说,这位小作者的感悟是自然、深刻、真实的,由对蚕豆花“舍豆其谁”的爱,到对蚕豆花奉献精神的敬佩,进而联想到人类的自私只知一味的索取而生出的满心歉意,小作者的感悟是自然的,层层递进,不断升华。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真实感受生活,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真实品味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切的感受,才会咏好“风花雪月”,抒好“真实情怀”。
杨凤辉,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姜堰。责任编校:高述新
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高中生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父亲》教学设计 “修养与就业”作文指导 语文教师应当好阅读导游 有效教学设计与文本初读心理研究 2无公害栽培操作规程' 沿江高沙土地区夏大豆单产3000kghm2无公害栽培操作规程 重大疾病要预防 “梵高奶奶”大器晚成 清迈——邓丽君唱不尽的小城故事 微创多支冠脉搭桥术完成等 有一种爱是那么怯弱 15个健康有趣的防癌新招 让小意外化险为夷 写好辞职报告有技巧
美国人为何不靠儿女养老 35岁不婚被家人打断肋骨,剩女惹了谁 当80后家长遇到90后老师…… 一把青菜的善良 80后的另类婚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2013年最新【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怎样提炼咏物抒怀散文中物的“寓意”》11300字
怎样提炼咏物抒怀散文中物的“寓意”
【考点概述】
咏物抒怀,也称“托物言志”,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采用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命题方式】
提炼咏物抒怀散文中物的“寓意”,通常有以下几种考查题型:
1.概括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如教材中《海燕》后的“探究练习一”,“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三次描写海燕的叫喊。你觉得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分析所咏之物的象征意义。如教材中《马说》后的“探究练习一”,“课文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想想看,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结合文章主题谈读后感悟。如“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4.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如“请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范例讲析】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快乐演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分析解答】
第1题考查的是概括物的外在的具体特征。一般来讲,作品中都有关键的语句概括描写物的外在特征关键语句或者关键词语。抓住文中表四季的时间性词语,很容易就能找到关键句子,便能概括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
第2题考查的是物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化精神品质,即物的象征意义。,物的象征意义作者一般会采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揭示,如《白杨礼赞》,有的要结合写作背景,如《海燕》,有的则需要结合作者对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种的描写加以概括提炼。本文从洋槐的外在特征中可以概括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
朴实和坚强。
第3题考查的是结合文章主题谈阅读感悟。这类题型属于开放题,但必须扣住文章主题或者物的象征意义。第一问答案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第二问答案示例: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技巧点拨】
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咏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像《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如《窗前的树》,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
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咏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三、仔细品读课文,提示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尤其是要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内在品质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缺乏整体把握和信息整合能力。这是同学们的解答这一类试题出现通病。把握形象特点,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于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的准确判断。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可我们不少同学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筛选、提取(照抄原文)一大堆,像散装零件一样地放在那里,不去整合、提炼、概括,抄写的文字很多,就是答不到点子上,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实战演练】
知了
吴长忠
一个多雨夏季的晴日,我在一处叫做重渡沟的深山溪流旁独坐。溪水径自流淌,水边的矢叶菊在斑驳的日影中绽放。青青的石竹草从岩缝中伸出茎叶,一丛
丛地蔓延到溪水中。山风吹过竹枝,擦出散珠般的瑟瑟声。除此,就只有知了的脆鸣了。
在这层峦叠嶂的山野间,知了这不起眼的生灵,似乎成了万象的主宰。它们叫着,个个都很努力,似乎用了整个生命的力量,弹丸似的小躯壳抖动着,鸣奏出强大的音响。这音响交汇起来,此起彼伏,弥漫在整个山谷。它们叫着,个个都很专注,在溪水边跳跃的鸟雀的过往似乎都与它们不相干。你若晃动树枝,它们就飞去另寻一处树枝落下,接着鸣叫下去。它们叫着,都很自觉,似乎不是为了向同类炫耀,也不是为了向别的知了争抢更为有利的位置。它们叫着,叫得单纯,没有高低转换,没有节奏变化,甚至没有音调、音质和音色的区分。这种单纯的音响,令人想起风声、雨声,想起海涛的轰鸣,想起记录着远古沧桑变化信息的化石,想起混沌未开时的人类自身。
据文献记载,在古代,中国人历来是把知了作为具有灵性的生物去赞美的。唐代诗人李商隐、骆宾王皆有咏蝉名篇传世,卢同《新蝉》清新隽永,让人一咏
泉水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古时认为蝉生三叹,“
于泥土洁净无污,蜕变于朝阳,啜晨露,鸣高枝,不争不贪,安和恬淡,这些与生俱来的习性,正暗合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古人对己以蝉相喻,对友以蝉相勉。甚至当一个人离开尘世的时候,亲友同道,也以玉石雕凿成蝉形,放在逝者口中,既表示对逝者一生操守德行的褒誉,也寄托对逝者来生仍能坚守清廉纯洁之则的祈愿。此风初见于西周,盛行于汉魏。在近年发掘的许多古墓中,便屡屡发现这样的玉蝉。由此可见,这种独特的祭奠仪式曾为古之时尚,而这种时尚所标识的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是一种高洁的旨趣,是作为人的高尚和尊严。这种古老的祭奠仪式,至今在许多地方仍有流传,只是那玉质的蝉逐渐变作金质的器物、银质的器物了,而含在逝去的平民百姓口中的,就是一枚方孔铜钱了~省察这种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几多惆怅,可细细想来,这种变化似乎也无可厚非,也自有道理。是啊,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时尚也在变,人世间的许多东西都在变。
然而这种变化的规律是放到相对论所表述对象的无限时空条件下去论说的。在相对于无限的有限时空,有限条件下,也有一些东西似乎是不变的,比如还在我耳边脆鸣着的蝉声,比如人们以蝉或以其他喻体对于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不懈努力~
苏东坡考石钟山名称来历后叹道:古之人不余欺也。此时此刻,念及“知了”之称谓,更感叹古人参禅悟道,意蕴之远,不可企及。人生之大道,造化之至理,可知否,知了,即得道,即真知。此等境界,我等凡浊之辈,怕是用尽毕生心力去修为,去参悟,也是难以达到的。于是,我又想到“知了”的又一称谓:蝉。知了,蝉也~能悟此道至此境界,禅也~
(选自《语文教学研究 读写天地》2007年第4期)
【快乐演练】
1(知了的鸣叫有哪些特点,
2(作者写古代中国人历来是把知了作为具有灵性的生物去赞美,有什么作用,
3(“有限条件下,也有一些东西似乎是不变的,比如还在我耳边脆鸣着的蝉声,比如人们以蝉或以其他喻体对于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不懈努力~”仿造这句话,续写一句话。
有限条件下,也有一些东西似乎是不变的,比如
4(说说你对结尾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努力、专注、自觉、单纯。
2. 古代中国人把知了作为洁净、恬淡,不争不贪,清廉纯洁”的品性的象
”庸俗化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同时为下文的感叹征,和今天世人把“蝉文化
做了铺垫。
3.略。(内容应该美好的思想或情感等,且扣住不变。)
4. 要真正理解人生之大道,造化之至理是很困难的
阅读训练场
溪水
李汉荣
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
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选自《读者》2008年第18期)(
【快乐演练】
1.作者的笔下,溪水有哪些特征,
2.说说你对第2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3.如果将第3段画线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那惊慌的尾巴就抢拍了溪水。
4.结尾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溪水无处不在的源头;溪水的流淌有章法;溪水有丰富的经历。 2.通过我和溪水的对比,说明溪水遵循自然的规律,所以是大智慧,而人自以为有智慧,却往往不遵循自然规律而走错路。
3.原句子表达的溪水是主动者,更能体现溪水的无私、单纯、宽容、可爱的品性,改动后就不能表达溪水的这些品性了。
4. 突出文章主题,通过“我”羡慕和渴望做溪水,表现人们应该像溪水一样追求美好境界:清亮、坦荡,而不自私。
南 瓜
潘国本
6月地里,最亮眼的怕是南瓜了。南瓜放荡,秉性撒野,大叶撑伞,大步跑藤,步履所至,郁郁葱葱,稍不在意就铺出地毯一片。
主人看南瓜胃口大,食口粗,性格粗俗,身板也结实,怕它惹事,总是让它离大伙远远的,找个边边拐拐的地方安顿它。这些它全不计较,不过挡人大道,占人地盘,抢人养分也全不当回事,兴致上来了,搭牢茄子肩膀,扒在苋菜背上,压了豇豆直喊“阿唷”,也决无歉意。
主人来气了,过去拎住它耳朵逼它改道,甚至干脆掐去那个鲁莽藤头,要它
改改脾气,学点文明。你瞧南瓜怎么着,看上去像是认了,但过了两三天又照原样去纠缠别人了。
人群中有种性情中人,南瓜也属这种。它放起花来,雄的,朵朵金黄,辉煌如帝王华盖;雌的,怀着幼仔也不忘高举那只大喇叭。如此自得自信,也就由不得蜜蜂不去亲密,蝴蝶不去伴舞了。
主人对南瓜的心情犹如母亲对顽童,又喜欢,又无奈,恨起来“作贱”“刺头”都骂。可南瓜从来没二心,不会生气,只要有吃有喝,一根藤上一二十斤的南瓜,照样两个三个地结。
饥荒年代,麦子已经吃光,稻子还登不了场,憨厚南瓜真的是“匹夫有责”顶上缺口了。
就是饥荒年代过去了,它也不肯闲着。
南瓜成了城里人最青睐的副食之一。它让我想起那些能做事的粗人,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许多关头起紧要作用的,也是他们。这样看来,无论如何
南瓜也是位好同志。
(选自《新华日报》2008 年 9 月 23 日)
【快乐演练】
1.结合本文说说“性情中人”是指怎样的人,
2.主人对南瓜的心情为什么又喜欢,又无奈,
3.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表现力强。请选出一处做赏析。
4.结合你对周围人的认识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那些能做事的粗人,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许多关头起紧要作用的,也是他们。
【参考答案】
1.性格爽直,自信,不拘小节。
2.喜欢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强,不需要过多的照料,边边拐拐的地方就能生长,给主人丰厚的回报。无奈是因为生命力旺盛挡人大道,占人地盘,抢人养分,甚至影响其他庄稼的生长。
3.示例:“大步跑藤”“跑”只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南瓜旺盛的生命力,生长迅速。
4.参考答案略。(扣住“能做事的粗人”、“ 缺点”、“ 起紧要作用”来回答。)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了。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锄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的脚步在走近它时停下来,人们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里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它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地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一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但那人只留下了一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见踪影。
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深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艰难。抢收抢种的季,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
进更深的土壤中,去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了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一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
呀!”
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摘自《阅读与鉴赏》)
【快乐演练】
1(第2段画线句中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请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它当时心理活动。
2(第4、5段中写到坐在麦苗旁边歇息的人和偶尔落在旁边的小鸟有什么作用,
3(田埂上的麦子和麦田的麦子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4(结合全文所说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5.“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田埂上的麦子”和“千里马”两种人生态度有什么区别,你认同哪种态度,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略。(扣住兴奋和期待人们关注来描写。)
说明人和动物即使来到它的身边也不关注它,从而具体表现它“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2.
3. 田埂上的麦子可以和其他麦子一起“手挽手地成长”, 被人们“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而麦田的麦子成长是孤独的,但是它依然顽强地生长着,而且生长很健壮。 4.田埂上的精神就是指文中田埂上麦子的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假如你是有智慧的,有才华的,就不要害怕被遗弃,无论你身处何处,无论有没有人关注你,只要你朝着理想的目标执著、坚韧地努力,就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成果,也就一定会有人发现你的才华。(意思对即可)
5. 第一问:前者不管环境的好坏,积极主动进取,后者依赖外界,等待发现,缺少主动精神。(意思对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