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在空中盘旋,
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
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
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
同学对我们有协助之恩,
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
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满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有人说——
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人说——
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能学会包容,
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献给母亲蓓·海涅
我惯于昂首阔步,两眼朝天,
我的性情也有点执拗倔强;
即使国王跟我面对面相望,
我也不会低垂下我的眼帘。
可是,慈母啊,我要对你直言:
尽管我的傲气是如此刚强,
一到你的幸福的亲切的身旁,
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缩不前。
你有渗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
光芒四射,直飘向日月星辰,
是这种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
回忆往事真使我感到难过,
我做错许多事情,伤你的心,
那样万分爱我的慈母的好心!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二年级积累》3200字
一、反义词(背诵、反复练习)
明——暗 正——反 进——退 开——关 新——旧 长——短 深——浅 粗——细 上——下 欠——还 吞——吐 多——少 大——小 忙——闲 问——答
站——坐 高——低 高——矮 阴——阳 黑——白 双——单 动——静 左——右 直——曲 借——还 是——非 古——今 送——接 分——合 里——外
生——死 先——后 始——终 饱——饿 得——失 单——双 出——入 好——坏 前——后 那——这 来——去 轻——重 东——西 快——慢 甜——苦
无——有 总——分 笑——哭 进——退 老——少 松——紧 苦——甜 冷——热 首——尾 远——近 南——北 圆——扁 伸——缩 坐——立 来——往
早——晚 死——活 忘——记 呼——吸 买——卖 穷——富 真——假 闲——忙 睡——醒 内——外 云——雾 雪——霜 桃——李 胜——败 功——过
软——硬 沉——浮 肥——瘦 错——对 方便——不便 幸运——不幸 寒冷——温暖 虚心——骄傲
失败——成功 容易——困难 胜利——失败
复杂——简单 认真——马虎 高兴——难过
弯曲——笔直 勇敢——害怕 危险——安全
短处——长处 弱小——强大 失望——希望 错误——正确
二、近义词(背诵、反复练习)
伸——张 迎——接 乌——黑 常常——经常
冷——冻 思——念 死——亡 十分——非常
周围——四周 到处——处处 突然——忽然
刚才——刚刚 前方——前面 方法——办法
张口——开口 开张——开业 议论——讨论
觉得——感觉 将来——未来 帮助——帮忙 准许——允许
三、词语搭配
解决问题 认识错误 保护庄稼 欢迎联系 转播新闻 预报天气 指挥作战 发射卫星 仔细观察 改正错误 完成任务 请教老师 保卫庄稼 播放音乐 减轻痛苦 欢度佳节 观赏风景 打扫房间 参加比赛 影响健康
八、背一背
ABB
金灿灿 黄乎乎 绿油油 红通通 亮晶晶 笑咪咪 慢吞吞 白茫茫 静悄悄 喜洋洋 水灵灵 红彤彤 黄澄澄 笑哈哈 笑呵呵 软绵绵 阴沉沉 血淋淋
ABAC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跳来跳去 越来越多 又大又圆 又高又大 又红又圆 又香又甜 又惊又喜 又唱又跳 又长又细 有说有笑 有始有终 有条有理 有声有色 自由自在
AABB
整整齐齐 认认真真 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高高兴兴 许许多多 仔仔细细 暖暖和和 漂漂亮亮 平平安安 家家户户 风风雨雨 隐隐约约 开开心心 明明白白 红红火火 结结实实 忙忙碌碌 平平整整 急急忙忙
AABC
津津有味 楚楚动人 息息相关 井井有条 洋洋得意
ABCC
两手空空 人才济济 果实累累 得意洋洋
AB ——BA
开张——张开 故事——事故 蜜蜂——蜂蜜
来回——回来 岸上——上岸 金黄——黄金
喜欢——欢喜 牛奶——奶牛 情感——感情
九、成语
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干二净 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四面八方 十全十美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九牛二虎 千方百计 千军万马 千奇百怪 千山万水 千家万户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一石二鸟 三更半夜 三头六臂
含有动物的成语
打草惊蛇 龙马精神 浑水摸鱼 九牛二虎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 虎头蛇尾 对牛弹琴 井底之蛙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万马奔腾 马到成功 鼠目寸光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如鱼得水 九牛一毛
成语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欢声笑语 喜气洋洋 万紫千红 生机勃勃 腾云驾雾 忘恩负义 一丝不苟 手不释卷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废寝忘食 深入浅出 温故知新 情不自禁 井然有序 一尘不染 日晒雨淋 削铁如泥 从井观天 亡羊补牢 风景优美 五光十色 物产丰富 垂头丧气 经久不息 一望无际 勃勃生机 寸草不生 飞沙走石
拟声词
嗡嗡嗡 呱呱呱 汪汪汪 哗啦啦 吱吱吱
二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二)——句子知识
一、用词造句:
有……有……还有……: 保护:
公园里有红花, 有黄花, 还有白花。 我们要保护好眼睛。 动物园里有老虎, 有大象, 还有熊猫。 我们要保护小青蛙。
像: 非常:
小红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小明的学习非常用功。 弯弯的月亮像香蕉一样。 今天天气非常好。
急忙: 彩色的……飞舞:
他一听到家里有事,就急忙跑回家。 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上课了,同学们急忙跑回课室。 我像彩色的指挥棒在夜空 快迟到了,我急忙跑向学校。 中飞舞。
一边….. 一边: 美丽……鲜艳:
小明一边走一边说。 我们走进美丽的公园, 看见 小东一边扫地,一边吃东西。 许多鲜艳的花朵。 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苹果。
感谢……成长: 一会儿….. 一会儿:
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 让我健康 小东一会儿写字,一会儿画 地成长。 画。
我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看
课外书。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拍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摇呼拉圈。
公园里的花,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蓝色的。
慢吞吞…… 不由自主……
他做事总是慢吞吞的。 听了他的话,我不由自主地笑了。 蜗牛慢吞吞地爬着。 听到这感人的故事,我不由自主 我每次做作业都是慢吞吞的。 地流下了泪。
专心….. 感动…….
我们要专心学习。 他的事迹感动了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能马虎。 小明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勇敢…… 愿意……
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小红是个勇敢的小学生。 我愿意保护弟弟。 耐心…… 一望无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 站在海边,我看到一望无际的 老师总是耐心地教育我们。 大海。
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
神奇……
这件事太神奇了。
我有一个神奇的玩具球。
《二年级班规》500字
小学二年级班规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
2、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不欺负同学。
3、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4、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带玩具、零食到校, 在校时不买玩具、零食.
5、坚持讲普通话,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讲粗话、脏话。
6、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铃声响后马上静下来。上课专心听课,积极发言,声音响亮,不做小动作,不讲空话。
7、站队做到快静齐,行进过程中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
8、不经允许不拿别人东西。
9、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0、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凡是班级一系列制度都和徽章挂起了钩。做的好的奖一个红色的徽章,没有做好的就挂一个绿色的徽章,另外:作业字迹乱罚绿色的徽章。字迹漂亮奖一个红色徽章。
家庭作业没做完罚两个红色 徽章。家长不签字罚一个 绿色徽章。随手捡起身边的废纸奖励一个红色徽章。关心爱护班级奖励一个红色徽章。为班级服务奖励一个红色徽章 。
凡是违反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学,都跟我们的精神文明(红绿色徽章) 挂钩,今后评比三好学生的都要与红色徽章的多少来做决定的 ,如一个月绿色徽章多余5个就与家长联系。
《二年级科学》16400字
沼泽
沼泽是平坦且排水不畅的洼地,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者滞留着流动微弱的水,生长着喜湿和喜水的植物,有泥炭沉积。沼泽是陆地水的组成部分,全球沼泽面积约1120000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0.8%,大部分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寒湿地区。我国的沼泽面积大约110000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15%。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四川若尔盖高原、东北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
沼泽的形成和发展与冷湿的气候、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形有关。可以由江、河、湖、海的边缘或浅水部分泥沙淤塞、水草丛生,逐渐演变而形成,称为水体沼泽化;也可以由林区或高山草甸、冻土带地下水聚集逐渐形成,称为陆地沼泽化。
沼泽具有特殊的水文特征,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蕴藏有丰富的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湿地,有人称之为地球的“肾”。对沼泽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否则会使湿地面积缩小,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沼泽发育过程
沼泽发育过程主要有两种途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1)水体沼泽化过程。主要在湖泊中进行,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小河也可能沼泽化。湖泊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湖水变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生长喜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由于死亡植物不断堆积湖底,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很慢,植物残体逐年累积而形成泥炭。随着泥炭的增厚,湖水进一步变浅,湖面缩小,最后泥炭堆满湖盆,水面消失,整个湖泊水草丛生,演化为沼泽。湖泊变成沼泽是自然演替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湖泊的消亡。但是,由于湖盆特征不同和区域地理的差异,湖泊沼泽化过程也不完全一样。
?缓岸湖泊沼泽化。沼泽化是从边缘开始的。首先在岸边浅水带生长挺水植物,因水深不同,挺水植物群落呈同心圆状有规律的分布,向湖心逐渐生长沉水植物。注入湖泊的水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和死亡植物残体的堆积,使浅水带逐渐向湖心推移,沼泽植物也向湖心蔓延,最后整个湖泊长满了沼泽植物。例如中国小兴凯湖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正处于沼泽化阶段(图1)。
1
?陡崖湖泊沼泽化。沼泽化是从水面植物繁殖过程开始的。在背风侧的湖面生长着长根漂浮植物,它们根茎交织,常与湖岸连在一起,形成较厚的漂浮植物毡,俗称漂筏。随着植物不断繁殖、生长,浮毡逐渐扩大,厚度增加,浮毡下部的植物残体,在重力作用下脱落湖底,年积月累,使湖底变高。浮毡布满水面,但与湖底之间尚存在水层,随着时间推移,湖底泥炭堆积愈来愈厚,直至水层消失,两者相接,湖泊最后演化为沼泽。漂浮植物毡布满湖面需经历长期的演化过程。初期由于风浪作用,往往使浮毡碎裂,小块漂筏像绿色小舟,随风漂游散布在湖中;沼泽化后期,各漂浮植物毡逐渐扩大,彼此结合,布满整个湖面,但在个别接触处还有局部明水,称为湖窗。此外,因漂浮植物种属不同,以及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生长状况的差异,使浮毡厚薄不均,薄层地段人畜行走其上,有沉陷危险,在东北地区把这种现象叫做“大酱缸”。当年中国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有些沼泽就是“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的漂筏沼泽。
陡岸湖泊沼泽化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些湖泊都可看到。此外,人工湖泊??水库,也可以沼泽化,在岸边形成漂筏层。
上面所举的都是湖泊正在沼泽化的例子。由昔日的湖泊演变为沼泽的可通过地貌形态特征的观察以及植物孢子花粉和残体的分析鉴定证明。
?河流沼泽化。在流速缓慢或水流停滞的小河或河流的个别河段,在岸边甚至到河心,常见到水草丛生的沼泽化现象,其发育过程大部分与陡岸湖泊沼泽化相似。如三江平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势低平,坡降很小,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水草丛生,具有沼泽性河流的特点。沼泽化河流的泥炭层一般较薄,有的地段没有泥炭堆积,这是因为死亡植物未完全分解的残体在缓慢流动的河水中被冲走的缘故。
(2)陆地沼泽化过程。如果说水体沼泽化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由湿趋干的过程,那么陆地沼泽化恰恰相反,是在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环境。陆地沼泽化过程主要有两种:
?草甸沼泽化。由于大气降水或河流泛滥,地面季节性积水或土壤季节性过湿,发育了草甸植物群落。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下,土壤孔隙长期被水填充,通气状况恶化,造成嫌气环境,并引起土层严重潜育化,死亡的植物残体在嫌气
2
条件下,分解非常缓慢,使地表形成的草根盘结层加厚。草根层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地表湿润程度,致使大量的喜湿植物侵入。随着沼泽化过程不断发展,土壤营养元素不断累积在未分解的植物残体中,使土壤灰分元素渐趋贫乏,要求营养成分不太高的沼生植物逐渐取代了湿草甸植物,最后演变成沼泽。如三江平原沼泽区,大部分沼泽是由草甸演替而来。总之,草甸沼泽化过程是草甸过度湿润,导致土壤严重潜育化形成的嫌气环境,以及植物残体强烈的蓄水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森林沼泽化。在中国高寒山区森林带,特别是寒温带、温带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常有面积不等的沼泽分布其间,有的镶嵌在林海中间,有的分布在林下,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更新。在一般情况下,森林是不易发育沼泽的,只在森林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才能看到沼泽化现象。因为树木消失后失去了巨大的吸水能力,破坏了土层的水分平衡,使土层过湿或地表积水,导致迹地沼泽化。在季节冻土时间长并有永冻层分布的山地,水分下渗困难,地表过湿,也容易引起林地沼泽化。林下沼泽或林间空地的沼泽不断向四周扩展,恶化了树木的生长环境,造成树木大量死亡而形成“站杆”,或因限制了树木的正常发育,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变成矮小的“小老树”。这种现象,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都可以看到。
冰川
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地表长期为冰雪覆盖。这些冰雪经过积压和重新结晶,变成具有可塑性的冰川冰。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沿着地面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一般把面积超过0.1平方公里者作为统计对象,世界上的冰川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0.7%。冰川是陆地上的重要水体之一,冰川的储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储量的68.7%,如果全部冰川融化可使世界洋面上升70米。
冰川的发育受到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局部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水分循环、植被、地形和海陆变化产生影响。因此,冰川具有重要的气候学和地质学意义。首先,广阔的冰盖是一个巨大的冷源,如南极大陆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冷高压中心,使气旋很难深入南极大陆,冰盖中心的年降水量只有数十毫米。因此,冰川的扩展将导致气候变干、变冷。其次,冰川变化将导致海平面变化。如果气候变冷,冰川规模扩大,导致海平面降低;当气候转暖时,冰川后退,导致海平面上升。第三,巨厚的冰层对下覆岩层产生巨大的压力,冰川的变化可引起局部地壳升降。第四,冰川融水是许多河流的重要水源,河流水情的变化深受冰川消融变化的影响。第五,冰川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可形成各种冰川地貌。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蒸腾)、输送、凝结、降落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叫做水循环。
3
地球上的水循环根据其强度、规模和路径,存在着大循环和小循环之分。大循环又称全球性水循环,是指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地表。降落地表的水,一部分被蒸发进入大气,一部分被植物截流,大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有的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种径流最终注入海洋。这种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陆地上的水就是靠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小循环又分两种:一是海洋小循环(即海上内循环),即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海洋表面上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虽然只在海洋领域内进行,但从参与水循环的量来说却是主要部分;二是陆地水循环(即陆上内循环),即从陆地表面蒸发的水汽或从海洋输送向内陆的少量水汽,在内陆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大陆表面上,在陆地内消耗,不返回海洋。这种循环大多发生在大陆腹地的内陆区域。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对自然界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2)促进自然界能量的交换。水循环的过程也是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水的三态变化要吸收和放出热量,而降水、下渗和径流则会涉及热能、机械能以及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3)维持地球上水的动态平衡,使自然界的水不断得到更新。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差额与其蓄水量的变化大致相等,这就是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分循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水分循环的内在规律。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分循环中三个重要环节,在水量平衡中,它们是三个3重要因素。据实际测算,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0.5万km,海洋上的多年平均333降水量为45.8万km,差额为4.7万km。陆地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万km,33蒸发量为6.3万km,余额为4.7万km,其中有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于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形式回归海洋,补偿了海洋由于蒸发所减少的水量。因此全球的水量得以保持动态平衡。
如果以P表示降水量,E表示蒸发量,R表示径流量。
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P=E,R
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P=E+R
即海洋降水量等于海洋蒸发量与入海径流量之差,陆地降水量等于陆地蒸发量与入海径流量之和,海洋水和陆地水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4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为:E+E=P+P即海洋和陆地的多年平均蒸发量之洋陆洋陆
和等于海洋和陆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和,也就是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
相等。
地球上的水体分布
地球上的水分布很广泛。它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以
及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其中,海洋是水圈的主体,面积约823.61×10km,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地球上96.53%的水存在于海洋中。
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如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等)和地下水。生物水和大气水
在地球上含量很少,但却是水圈中较为活跃的因子。我们往往把海洋、河流、湖
泊、冰川、地下800米深度以上和大气层7千米以内的水作为水环境的主体。
地球上的总水量达1 385 984.61万亿立方米,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二。其
中,绝大部分为咸水,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3%。淡水中68.7%为冰川及永
久雪盖,30.1%为地下水,前者地处僻远,难以利用,后者需凿井提取,才能利
用。余下的1.2%才为可以利用的江河、湖、土壤和大气圈中的水。地球上各种
水体的估计储量见表9-1。
表: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
序号 类别 水储量(万亿立方米) 占总储量的百分比% 占淡水储量的百分比% 1 海洋水 1 338 000 96.5 2 地下水 23 400 1.7
其中地下咸水 12 870 0.94
地下淡水 10 530 0.76 30.1 3 土壤水 16.5 0.001 0.05 4 冰川与永久雪盖 24 064.1 1.74 68.7 5 永冻土底冰 300 0.022 0.86 6 湖泊水 176.4 0.013
其中湖泊咸水 85.4 0.006
湖泊淡水 91 0.007 0.26 7 沼泽水 11.47 0.0008 0.08 8 河网水 2.12 0.0002 0.006 9 生物水 1.12 0.0001 0.003 10 大气水 12.9 0.001 0.04
总计 1 385 984.61 100
其中淡水 35 029.21 2.53 100
资料来源:据联合国会议有关文件,1977
5
地下水
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渗透到地表以下土层里和岩石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形成地下水。全球地下水分布面积达1.3亿平方公里,总水量83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总水量的0.59%,占淡水总量的22%,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形成与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地表水较为缺乏和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日益重要。
(1)地下水的类型。不同岩石或地层的透水性存在差异,把透水性好、其中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可自由移动的地层或岩石称为含水层,反之把透水性差的地层或岩石称为滞水层(或隔水层)。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6
图:地下水的类型
(2)泉。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上层滞水、潜水或承压水都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它在山区比平原分布普遍。凡是泉温超过当地平均气温的泉水(或者水温超过20?的泉),叫做温泉。温泉水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矿物成分,具有医疗作用,目前在旅游方面很受重视。
(3)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用水量巨增,许多地区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使人们转而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开采量超过补给量,结果造成地下水枯竭,引起地面下沉、甚至塌陷,致使地面建筑物受到影响,在沿海地区引起海水倒灌等一系列问题。地下水过量开采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例如,北京市因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漏斗” 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位于太行山前冲积扇上的石家庄市因超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漏斗” 范围与河北平原中部的冀枣衡漏斗连成了一体,面积达5000多平方千米;上海市因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下沉幅度达2米多。
河流
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性地(或间歇性地)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形洼地流动,形成河流。河流在我国有江、河、川、溪、涧等不同称呼。
(1)水系。水系是在一定集水区内,大大小小河流构成的脉络相连的水道系统。比较大的河流一般取长度最长或水量最大的作为干流,流入干流的河流叫做支流。河流一般都有河源和河口。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是河流的起点,一般指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河源以上可能是冰川、湖泊、沼泽或泉眼。河口是河流流入海、河、湖的地方,是河流的终端。其中,流入海洋的称为外流河,如世界著名的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的称为内陆河,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河。在河口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形成三角洲。
河源到河口两端的高度差叫落差,单位河长内的落差叫比降。大的河流还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一般而言,上游河床窄,比降大,流速大,流量小,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中游河床比降渐缓,流速减小,流量加大,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槽多为粗沙;下游河床平坦,河道宽广,比降小,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床多细沙和淤泥。
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等。河流长度(河长)是指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河网密度是指单位流域面积内河流总长度。它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程度,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河段越弯曲,弯曲系数越大,越不利于航运和排洪。
(2)流域。流域是地面和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也可以说是地表水的集水面积。两个流域之间的界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流域的特征主要
7
包括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流域的不对称系数、流域长度和平均宽度、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等。它们对河流的水情要素有着直接的影响。
(3)水情要素。水情要素是用以表达水流情势变化的主要尺度。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基准面上的水面高程。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面积内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s。3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s。水温指河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和河水的补给特征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河水中所3含泥沙的质量,单位是kg/m。水化学是指河水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河水是一种成分极其复杂的溶液,其溶质成分和含量与流经地区的土壤、岩石和植被等因素有关。生产实践中,无论是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要考虑水的化学成分。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河流水化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化学的组成也成为研究河流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4)河流补给。河水的来源叫做河流的补给。根据河流补给形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融水补给、湖泊和沼泽补给以及地下水补给等类型。
湖泊
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蓄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一般来说,面积在1平方千米的有水洼地才叫湖泊。全世界各大陆均有湖泊分布,全球湖泊总面积约2 700 00平方公里,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其中以北欧和北美的湖泊最多。其中,北美洲的苏比利尔湖面积82680平方公里,容积11600立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亚洲的贝加尔湖深达162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1)分类。根据湖盆的成因,湖泊可以分为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湖盆的湖泊和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湖盆的湖泊。前者有构造湖(如洱海、贝加尔湖等)、火山口湖(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如五大连池)等。后者有河成湖(如洪泽湖)、海成湖(如西湖)、冰成湖(如芬兰、瑞典的湖泊群以及我国西藏高原的一些湖泊)、风成湖(如内蒙古的一些湖泊)等。
(2)功能意义。湖泊具有多种功能,它蕴藏着大量的水利、水力资源,给我们以灌溉、航运、发电和调节径流之利;湖泊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含有或埋藏着盐、碱、硝、石膏等矿产资源和富集着多种稀有元素,可为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提供重要原料;它还养育着鱼、虾、蟹、贝、菱、藕等动、植物,成为人们的食物来源。湖泊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对当地的气候、生态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径流
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称为径流。
8
类型 按水流来源有降雨径流和融水径流;按流动方式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此外,还有水流中含有固体物质(泥沙)形成的固体径流,水流中含有化学溶解物质构成的离子径流等。
形成 降水是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降在河槽水面上的雨水可直接形成径流。流域中的降雨如遇植被,要被截留一部分。降在流域地面上的雨水渗入土壤,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入强度时产生地表积水,并填蓄于大小坑洼,蓄于坑洼中的水渗入土壤或被蒸发。坑洼填满后即形成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坡面流。坡面流里许多大小不等、时分时合的细流(沟流)向坡脚流动,当降雨强度很大和坡面平整的条件下,可成片状流动。从坡面流开始至流入河槽的过程称为漫流过程。河槽汇集沿岸坡地的水流,使之纵向流动至控制断面的过程为河槽集流过程。自降雨开始至形成坡面流和河槽集流的过程中,渗入土壤中的水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并产生自由重力水,在遇到渗透率相对较小的土壤层或不透水的母岩时,便在此界面上蓄积并沿界面坡向流动,形成地下径流(表层流和深层地下流),最后汇入河槽或湖、海之中。在河槽中的水流称河槽流,通过流量过程线分割可以分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 径流是流域中气候和下垫面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a 气候因素。它是影响河川径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降水方面,降水形式、总量、强度、过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都会影响河川径流的变化。例如,降水量越大,河川径流就越大;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蒸发方面,主要受制于空气饱和差和风速。饱和差越大,风速越大,则蒸发越强烈。气候的其他要素如温度、风、湿度等往往也通过降水和蒸发影响河川径流。
b 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下垫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地质、植被、湖泊和沼泽等。地貌中山地高程和坡向影响降水的多少,如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坡地影响流域内汇流和下渗,如山溪的水就容易陡涨陡落。流域内地质和土壤条件往往决定流域的下渗、蒸发和地下最大蓄水量,例如在断层、节理和裂缝发育的地区,地下水丰富,河川径流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可以起到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c 人类活动。例如,通过人工降雨、人工融化冰雪、跨流域调水增加河川径流量;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筑沟开渠调节径流变化;通过修筑水库和蓄洪、分洪、泄洪等工程改变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径流是地球表面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化学、物理特性对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有重要的作用。
人工湖泊
??水库
9
水库是由人工改造或修建水工建筑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积和用途的水量交换缓慢的水体,又称人工湖泊。
水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拦河坝、输水洞、溢洪道和电站。拦河坝起拦蓄水量抬高水位的作用;输水洞可以引水灌溉,有时用来兼泄部分洪水;溢洪道起宣泄洪水的作用;水电站是利用水能资源的设施。
水库的根本作用是把多水期的部分径流存蓄起来,在少水期再放出去,从而对径流起调节作用。水库通过这一过程达到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此外,还可以用于发展航运、旅游。因此,水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露、霜、雾凇和雨凇、云和雾等
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水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大气中水凝结或凝华一般条件:一是有足够的凝结核或凝华核;二是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当水汽的凝结物产生于地表或地物上时,形成露、霜、雾凇和雨凇等,发生于空气中时,形成云和雾。
露或霜 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强烈辐射冷却,当气温下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的水汽达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面物体(如草、花等)上,就会出现水汽凝结物,如露或霜。如果露点温度在0?以上,凝结成的水滴称为露,若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汽直接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露的量虽有限,但对植物很有利,尤其在干燥地区和干热天气,常有维持植物生命的功用。例如沙漠中,虽数月无雨,植物还可以依赖露水生长发育。
雾凇 聚集在地面物体(树、电线杆等)迎风面上,呈针状和粒状的一种白色疏松微小固体凝结物叫雾淞。它常出现在风小、有雾、湿度高的寒冷天气里,多见于我国高寒山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冬季。如长白山的天池平均每年有180天可见到雾凇,吉林省的松花湖每年冬季出现雾凇,形成壮观的景色。
10
雨凇 在0?以下,由过冷却的雨滴或毛毛雨雨滴,在接触的物体表面形成的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叫雨淞,以山地和湖区多见。如峨眉山平均每年有雨凇135天之多。
雾凇和雨凇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们能压断电线、折损树木,对输电、通讯、交通、农业生产等影响较大。如山东临沂一次雨凇,一米电话线上冻结物的冰层
,造成通讯电线折断,损失很大。 量达3.5kg
雾和霾 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称为雾。在近地面空气中悬浮大量极微小的干燥尘粒(烟尘、尘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空气混浊现象称为霾,在城市或霾时可见到此现象。雾对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尤其在干旱的秋冬季节,它可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植物蒸腾,但对交通有较大影响和危害。
云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物。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云是水圈水分循环的必经之路,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及一定的天气现象,因此云对天气变化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按照云的状态、高度、厚度,可以对云进行分类,如表8—3。
表:云的分类
云型 低 中 高
(,2000m(2000m~6000m) (,6000m)
,
层状云 雨层云(Ns) 高层云(As) 卷层云(Cs)卷云(Ci)
波状云 层积云(Sc) 高积云(Ac) 卷积云(Cc)
层云(St)
积状云 淡积云(Cu hum) 浓积云(Cu Cong)积雨云(Cb)
大气降水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霰、冰雹等。
1(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云中的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大气降水时必有云,但有云未必有大气降水。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如果气温低于0?,来不及溶化,就以
11
雪、霰或冰雹等固态水降落。
2(降水类型。大气降水可分为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三种基本类型。
地形雨 地形雨是暖湿气流在运行中,遇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水汽凝结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集中在山地迎风坡(雨坡)。世界上年降水多的地方基本上都和地形雨有关。如位于喜玛拉雅山南坡的印度的乞拉齐朋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对流雨 对流雨是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气团强烈上升、冷却、迅速达到水汽饱和时形成的。对流雨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并常伴有雷电甚至冰雹,又称热雷雨。赤道带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锋面雨 锋面雨是冷暖两气团相遇时产生的降水。多形成于温带,是中高纬度地带最重要的降水类型。
3(降水的衡量指标。大气降水通常用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以及降水量季节变化和降水变率等指标来表示。
降水量即从云中降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未经渗透、蒸发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或厚度),以毫米(mm)为单位。常见的表示方法有日、月、年降水量,月、年平均降水量及多年(日、月)平均降水量等。
降水时间是指一次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持续的时间,用日、时、分表示。
降水强度即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通常取10分钟、1小时或24小时时间内的降水量作为划定指标,也可依部门需要而定。中央气象台将降水强度划分为7个等级,见下表。此外,大暴雨的日降水量达100mm—200mm,特大暴雨的日降水量达200mm以上。一般气旋(台风)24小时降水总量多在300mm以上。降水强度是水利、交通和建筑工程等设计的依据之一。
表:降水强度等级
等级 24小时强度等级等级 24小时强度等级等级 24小时强度等(mm) (mm) 级(mm) 小雨 10 暴雨 ,50 大雪 ,5.0 中雨 10~24.9 小雪 ?2.5
大雨 25~49.9 中雪 2.5~5.0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赤道带降水春分、秋分相对较多;亚热带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北半球温带大陆西岸降水量季节变化不明显,而大陆东岸降水集中在夏季。
降水变率说明某一地区降水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一般沿海多雨区降水变率
12
小;内陆少雨区降水变率大,稳定性差,可靠性小。在我国,降水变率基本上是南方小于北方,沿海小于内陆,西南季风区小于东亚季风区。
关于雨雪露霜的气象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都是大气中的水态变化,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以下简介一部分与之有关的气象谚语。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13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 夜晴无好天。(河北)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 、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
14
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 、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15
*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 旱天无露水,伏天无夜雨。(湖南)
露水是空中水汽接触了夜间过冷物面而凝成的水滴。有露水出现的天气,低空需要有足量的水汽。而在旱天,空中水汽必少,所以露水就无从发生了。
伏天的雨,主要是雷雨。下雷雨的基本条件是要地面很热,使空气发生强盛的对流运动。伏天在白天地面很热,适合于雷雨的发生;但是夜间地面较凉,就不可能发生对流,所以夜间不可能发生雷雨。但是在西南山地里,伏天也有夜雨的,这又是另一原因。
* 霜重见晴天,雪多兆丰年。(山西太原)
* 严霜兆晴天。(上海松江)
* 冬有大雷是丰年。(江苏无锡)
* 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同上)
* 冬有三白是丰年。(同上)
* 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浙江、湖南、河南扶沟)
*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江苏苏州)
* 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同上)
* 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河南开封)
霜本来是晴天的产物,“霜重见晴天”是因果倒置的说法。雪不易传热,它积在地面,可使土中热力不易发散,增加土地的温度,对于来春植物的生长是很有益的。同时,土壤里的细菌因此得以繁殖,使许多有机质腐烂,杂草种子也一度发芽生长起来。到了融雪期间,大量的热又被吸去,温度过低,杂草和细菌又被冻死,这样倒反增加了植物的肥料,故雪多是丰年之兆。
16
* 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江苏常熟)
* 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同上)
冬季溶雪时期,气温很低。当雪未溶完时,若有一股冷空气南下,气温再度下降,使雪水成冰,就使地表面温度再度降低,杂草及昆虫都被冻死。
* 雪落有晴天。(湖南)
* 雪后易晴。(江苏常熟)
雪下在每次寒潮来临之时,也就是在冷锋上。这是在气旋的尾部,反气旋的前部。所以雪天之后,再来的是反气旋天气,于是天气转晴了。
*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河北沧县)
大雪节不冰冻,到惊蛰节不开解,这是那年寒潮来迟的缘故。
* 露水起青天。(河北)
露和霜一样,同是晴天的产物,不过有露的天气温度比较高些罢了。
* 春霜不出三日雨。(福建福州、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春季连续三天有霜,也就是连续三天晴天。福州纬度较低,春季的晴天,太阳光必定很强,白天温度连日增高,气压降低,使本地和四周之间的气压梯度增大。因此,也就发生了空气流动的现象,于是天气跟着变化,而要下雨了。
* 霜后东风一日晴。(四川)
打霜之后,就吹东风,表示反气旋已过去,气旋将来临,所以晴天只有一日了。
* 冬至无霜,石臼无糠。(江苏常州)
冬至无霜,就是冬天不冷。因为冬天不冷,于农作物有害,故年成不好,石臼里面也无米可打了。
* 腊月里三白雨树挂,庄户人家说大话。(内蒙古呼和治特)
“三白”就是三次雪,“雨树技”就是雨淞,这都是天气严寒的结果。冬季天冷,故有利于农事。
* 七阴八下九不睛,到了月初放光明。(天津)
17
二十七日明,二十八日雨,到二十九日不晴,就要到下月初才好天气。这表示着天气变化的日程。
* 夹雨夹雪无休无歇。(《田家五行》论雨)
雨和雪,都是空中降水,但是它们降地之前所经历的过程不同。雪成时,温度必在零下。大多的雨,是雪下降到半空再融化成的。现在下雪又下雨,表示空中冷暖气流,激荡无常,因此,天气还是不得转晴的。
* 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骤然下降的雨,不到天黑就完。因为下这种雨的云,是由于本地局部受热形成的,规模小,所以一阵雨后,云就散完了。
* 春土(霾)不过三日雨,冬土不过三日霜。(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霾指由北方来的大风从内陆吹来的沙尘,所以有霾就表示有北方来的气流。在福建,春天的天气已经相当暖,南方的热带气流,从四月(阳历)始,已到福建的纬度。这时如有北风吹来,极易形成锋面而造成降水。冬天就不然,因为冬天北风极盛,南风极弱,根本无法到达我国海岸,所以北风一来,天气十分干冷而且睛朗有霜。
* 雪打高山,霜打平地。(江苏无锡)
不论在高山还是在平地,雪和霜都会出现。在冬季阴天时,高山的气温一般低于平地,风速也较大,因而雪下到高山不易溶化,高山上的雪一般厚于平地。雪溶化时,自然是平地上的雪先溶化完。由于高山的海拔高于平地,太阳光首先照在高山上,又因霜量毕竞有限,所以高山的霜先消失掉。但是在山的背阳坡并不如此。因而有“雪打高山,霜打平地”的说法。
* 一夜白露一场霜。(江苏无锡)
* 晴夜成露,冻结成霜。(同上)
有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露和霜的生成原因是一致的,都是空气遇到较冷的表面使水汽凝结而成的,只不过是当时的气温不因而已。
大气中的水汽来源
围绕地球的大气层,其主要成分是氮、氢、氧和二氧化碳,另外还有少量的氩、氨、氙、氪、氖、臭氧等气体。除此以外,大气中还含有一些水汽和固体、液体的微粒杂质。
大气里中水汽并不多,最多时也只占大气的百分之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觉得空气有时比较潮湿,有时却很干燥,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有时多、有
18
时少的缘故。我们用空气湿度的大小来表示大气中所含水汽多少,该物理量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出来。
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地面附近空气比较稠密,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部分空气聚集在从地面往上大约十公里的这层大气里,而大气中的水汽则几乎全部聚集在这一层次里。雨、露、霜、雪是由大气中的水汽形成的,所以它们主要产生于大气层的下部。
水循环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地球表面。江河湖海中的水,潮湿的土壤,动、植物中的水分,时刻被蒸发到空气中。寒冷地区的冰雪,也在缓慢地升华。这些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因此,在自然界里,水分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并在循环运动中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状态。液态的水,可以凝固为固态的冰,也可以蒸发为气态的水汽;气态的水汽可以凝结为液态的云、雾、雨、露,也可以凝华为固态的冰晶、雪、霜;而固态的冰、雪、雹、霜可以融化为液态的水,也可以升华为气态的水汽因而雨、露、霜、雪就是这种水分循环过程中的产物。
19
《二年级下》16300字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 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 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 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 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 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 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 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 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 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 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 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 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 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 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 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 在列 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 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 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 法。书写顺序根据 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 12,说明 先写加法再写减法, 28+13-12=29 ,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 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 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 90-13=77, 77+23=100 (2)6×5=30, 30+28=58 (3)7×7=49, 49-27=22 (4)7×9=63, 70-63=7 (5) 16+42=58,6×7=4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 90-40=50 分析 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 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 90-40=50这个 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 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 写加法, 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 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
加小括号的话, 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 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 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 如:27-19=8, 73+8=81 ; 19+12=31, 38+31=71; 14-5=9, 9×6=54; 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 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 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我创设教学情 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 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完《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一课,我对教学进行了小结, 发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既有所“得”,也有所“失”,还有所 “想”。
一、所“得”:
1、依托具体情境理解算理。
在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跷跷板乐园主题图的理解, 从而解决今天所学的内容。在教学本节课过程中,从问题导出、列 式到计算顺序,都是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探究数 学问题。
2、在自主合作中探索知识。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 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引导下的自主 学习尤其重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我在出示“跷跷板 乐园”时,便放手让学生自己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 决问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各自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知道解决问题 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所失
在《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我出示主题图后, 直接要学生编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编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比 较困难,老师应该搭好梯子,提一些指向性较强的问题,如“有几 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学生就能较完整 地编出两步计算应用题。
还有,学生写的算式都是 3×4+7=19,在这节课中有没有必要 出现 7+3×4=19.我想是有必要出现的,但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算理,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7+3表示什么?学生会体会到 7个 人和 3个跷跷板相加没有意义,于是要先算 3×4,求出跷跷板上的 人数,再与 7个人相加。这一点我忽视了,所以导致学生做乘减应 用题时也反着写成 15-4×9=30.这说明前面没说清算理,反而干扰 了学生,所以每一步都要说清算理。
三、所“想,即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把握。
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我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 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对教材细致解读,需要对学 生的思路做充分的预设,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 学,使数学教学活在动中充满
《平均分》教学反思
《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而平均分又是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 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 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以二年级去春游,同学们正在分食物导入,让学生说要 每个同学分的一样多才算公平,从而得出平均分的定义。这节课有 了一个自然流畅的开始,更让孩子们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要分的食物,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感 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 力,合作交流的能 力,让学生在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 念强调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 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以后的每份的数量是相同的,让学生明 白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 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作为年轻老师,要特别注意语 言的干脆、规范、严谨。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想内时,觉得有 点措手不及。对重难点的突破还不够,应在分析教材上多加的努 力。在突破重难点时要多想办法。
在做练习时,应加强看图题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注意让学生理 解题意。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相对比的 题,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 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 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 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自 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 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 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活动化、个性化是课堂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 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练习九的第 2题的一个直角设计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锐角。有的学生 说直角,有的学生说钝角,产生争辩。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 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难 点。然后通过“找平面上的锐角和钝角”“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 角”“小组合作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 角”和“数图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的个数”等活泼有趣的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 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学生思维活跃,有的画导弹,有的画汽车和房 子,有的画坦克,有的画浇花机器人,有的画书,还有的画闹钟, 等等。既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 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相互评价、共同发展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 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 赏、互相帮助是本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找锐角和钝角——做
角——画角——数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 每一环节都有学生对同伴的质疑与帮助。例如:“请问某某同学, 心形的上部是一个角吗?角应该有两条直直的边。”“我觉得他们 都做对了!”“我认为他锐角画得比较好,钝角有点像直角,建议 以后画钝角,要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学生回答得好,其 他的学生也能热情地给予掌声肯定。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 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质疑 环节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角的家族里还有其他的角 吗?圆圈有角吗?”,有的提出“生活中是不是还有许多的锐角和 钝角”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 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 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 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 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 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运算是 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 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 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首先,引发学生平均分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我一个 追问:“每辆车坐 2人是什么意思?”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上的 提示,这对中等往下的学生更有所帮助,他们可以借助学具去分一 分。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他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脑里想分的过程或者 联系乘法的意义来寻找答案,平均分和几个几相加本质上就有相通 的地方。
其次,暴露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完善知识结构。出示例题 后,我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可以请身边的圆片帮忙,也可以在大 脑里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维层次要 高一些。在组织汇报交流时我沟通了这两种方法相通的地方,“在 这道题中是几个几相加是 6人呢?”学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一方 认为是 3个 2相加,一方认为是 2个 3相加,我让学生举手表决了 一下,发现几乎是半对半,随后我说“有理走遍天下”,要说出自 己的理由,此时有些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意义来解释,有些学生知道 想乘法来找到答案,但意义解释不清,我引导这部分学生去观察平 均分好的圆片,最终是心服口服了,为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最后,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 义。算式中的 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经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加强理解。
其实,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用圆片去分一分去解释难度不算 大,而对于是“几个几人是 6?”这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完全抽象 的一个中间的初步抽象过程,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纽带,需要暴露 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明晰、完善。
《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后反思
《用 2— 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 容。由于这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 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 设计: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 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 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今天 猴妈妈从树上摘了 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 3只 猴宝宝都特别想吃,大家你争我抢,谁都不肯让,猴妈妈见到这一 情况,左右为难。你们能帮猴妈妈分分这些桃子吗?学生听到故事 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2. 探索“求商”方法 :学生听到问题后,好奇心促使他们很快地 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桃子来分,有的学生用小棒在桌 面上分,还有的学生试图用连减的方法计算出来。在得到结果之 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将手举起来,想要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 大家。在学生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猴妈妈分桃子 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 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探索出“求商方法”。
3. 多样化习题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有不断地新奇的事物吸 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习题时,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 如:“计算速度大比拼”,“谁答对了就把礼物送给谁”,“争做 送信小行家”??学生看到这些有竞争性的习题,个个都兴趣高 涨,积极的举手回答,唯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生既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也增 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我也从中学到了,数学教学一定要多花费 心思,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充满活 力。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 到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 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 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 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 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 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 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 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
平移与旋转,我觉得这个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不 急着把课完成,而是以学生理解的情况来确定我的所授所教。如果 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里产生了平移与旋转的表象,这样就 已经很不错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 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用 了动态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观光缆车、升降国 旗、螺旋桨、风扇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知 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平 面图形也就是想想做做 1中的题目,我不给学生动态的演示了,让 孩子自己发挥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想象能力来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最后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让学生列举还有什么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是旋转,同学们说了 好多好多,但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例如:生 1:飞机的运动是 旋转。 生 2:飞机的运动是平移。 我说:“飞机的运动到底是平 移还是旋转?大家讨论讨论。”最终得出比较正确的说法:飞机的 运动是平移,而它的螺旋桨的运动却是旋转。 生 3:钟摆的运动是 平移,移左又移右。(这个现象学生非常感兴趣) 立即有人反对:不对,钟摆的运动是围着中间的点进行旋转的,不是平移。(大家
又自发地分成了两派进行了辩论。) 看,小小的钟摆围绕着平移和 旋转引发了学生们诸多的猜想和议论,但我觉得每一个声音都包含 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每一个提议都是对自已所学的一种再 创,而每一个反驳都是对知识的再吸收。
在此基础上按运动的方式进行分类,很多学生都按平移和旋 转把它们分成了两类,我适时讲述:象火车、电梯、缆车这样的运 动叫平移;象电风扇的风叶、飞机的螺旋桨和挂钟的钟摆这样的运 动叫旋转,同学们接受得还不错。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 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 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 习,要求教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体,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新课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思 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景是促 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 施。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 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 信息,进而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 经验解决问题,从而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出“用 7、 8、 9的乘法口诀 求商”的一般方法。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 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
2、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 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 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习十一的四道题联系起来, 设计成一个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闯关游戏。创设情境:首先是猴子 们想摘桃子吃,可是树太高,需要爬梯子才可以上去,梯子上有算 式需要我们做对了才可以爬上去摘桃子。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先 由他们小组里进行比赛谁最快做完。猴子们的困难我们解决了,但 小兔子的麻烦又来了。他们想过对面摘磨菇,可是面前有条小河, 要想过去,必须把河面的算式的得数和小兔身上的数相同,把它搭 成一条桥就可以过去了,你们能帮帮它吗?小兔终于过了河了,现 在小鸟也有麻烦,它们去找东西吃时,迷路了,找不到家,它们身 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和它们家的门牌号码是一样的。你们 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 小鸟也回家了。可爱的小猪也来跟大家玩一个吹 泡泡的游戏,看谁能把小猪吹出来的泡泡算式算出等于几。通过一 个有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帮 助别人的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 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有了精心的设计,学生的主动参 与、合作学习,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充满生机,活力。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二)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 (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认识了 除法,会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表内除法 (二)在计算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有 一定的困难。
1、除法计算练习:准确、快速
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各部分名称以 及计算都比较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表内除法(二):用 7、 8、 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不需过多的学习除法计算,重点放在理解主 题图图意上,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找到计算方法。在 计算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马上想到乘 法口诀,报出商。再根据口诀想想还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工 练习时,可大多采用师生口答的形式: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学生 快速说出除法算式;老师说一个除法算式,学生立即说出乘法口 诀,报出商,并列出另一个除法算式等。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口述。 对反应比较慢的同学,可先用 2-6的乘法口诀引导练习,再用 7-9的乘法口诀练习。经过多种形式、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基本的除法 计算能力都能熟练掌握。
2、混合计算练习:审题、分步、仔细计算
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但对加减乘除 混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 题能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 顺序。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一定要进行练 习的强化,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 来),后计算。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 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3、解决问题:创情境、观主题图,重表述、说思路,最后列 式:分步 -综合
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 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 确条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
一定要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 自己说:说条件、提问题。再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计算什么, 后计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分成两步。分步计算掌握后再 尝试练习将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多说精练,重交流 与反馈。
《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 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 学生对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 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 1000或 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 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 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本课要在 100以内数的认识基 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学 过程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学生 认、读、写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的 1000以内的数新课标指出在教 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 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 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 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 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在 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 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 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 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 个一个地数, 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 10个十是一 百,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 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 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 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 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 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 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 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 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 10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 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 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 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 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会读写万 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 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3、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 应用意识; 4、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 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 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 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 学的难点,因为平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 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 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比如: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 制作了课件,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 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这也让学生们体会 到了十进制关系的变化,其实这也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我利 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 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 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 就水到渠成。
在本节课中,我还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 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课中还让学生读一读老师 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育才小学的学生人数、电影院里 的座位数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 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 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教后反思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 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 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根据课标提出的要求,在教学《整百、 整千数加减法》这节课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获得新知 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注意为学生提供“学数学,用数学”的机 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张爷爷在商场购买了彩电和冰 箱,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 这样的情境引入例 9。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创设的 具体情景中明确到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 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小组 内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张爷爷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交 流、介绍自己的算法,老师帮助学生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 去比较方法的优劣,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我个人认 为,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了各自积极的一面。
以上是自我感觉好的一方面,还有很多方面掌握得不够好,例 如:为了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课堂上形式多种,学生是动起来 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可是教学的实施性却忽略了,达不到应有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是非常值得深思的。此外,在教学 中使我感受颇深的是教学并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 教者的创造加工。
每一次上课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 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探索,让自己 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上一层楼。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是学生接触的两个新的单位名称。
1、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实践的全过程, 从而形成与发展,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 趣,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望,促进思维的发展。
2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 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 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 “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尽可能地给 学生提供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的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 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 1克和 1千克究竟有多重, 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观 察、比较的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 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 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 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同 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
3、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 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和父母一起 到超市或市场,学会估计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 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 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 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 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本节课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还 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质量单 位的概念,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与生活 问题的密切结合。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 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十加、减几十的进位加法和 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 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 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 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 体感受,效率很差。
在之后的练习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 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 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 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 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 面。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 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 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 2至 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 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 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 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 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 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 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 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 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 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 , 比如把 570写成 750等等。另外,做完作业后 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 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 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
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 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 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 的 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 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 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 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 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 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 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 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 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 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 20分钟哪种车经过的最多”来 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 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 20分钟经过的车, 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 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 5个单位或者更多。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 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 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 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 2过渡到 1个格子表示 5时,充分让 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 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 5个单位的办法。 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 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 神和创新能力。
《找规律》教学反思
我在大新县课程改革优秀课例展示评比活动曾经上了二年级下 册的《找规律》这一课,上完这一课之后,有一些反思和体会,总 结出来,让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更多的进步。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 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 律。如寻找联欢会情境中装饰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规律、围成圈跳 舞的小朋友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等等。《标准》中指 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意体 现这一要求,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本册的《找 规律》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 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 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 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本次教学,我在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生活 中,家庭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 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这堂课 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 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 学知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 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为 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 喜爱的小动物召开运动会切入主题,利用课件依次排出前三队,提 问:“第四队应怎样排?”,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 的排列顺序,再以四位学生排列表演,不停的依次做排头,我采用
开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 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在钻研教材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 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 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课件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俗话说“好 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其次,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同时 用课堂互动反馈,学生作答后,通过查看反馈结果,至少有大部分 的学生掌握了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运用互动反馈能及时 了解学生认知程度,并及时为个别学生纠错补缺。传统的数学课 堂,有的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学生的从众现象也比较严重,而课 堂互动反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二、注重给学生营造氛围,大胆想象
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 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例如 4、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又如当我说:“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继续 设计这些图案吗?快来试一下吧。”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 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展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召开运动会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 图片在课件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让学 生根据前三队的排列规律,自己选择第四队的排列顺序,然后交流 汇报说明选择的理由。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如:“接下来,应怎样画?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 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 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
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 愉快而有价值!
我还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有些学生因紧张课堂上发挥不 好,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适时的放松一下,一定能更好的发挥出学 生的实际水平来。
二、练习题型不够多样化,上完课之后,就有同行指出我的练 习题型单一,如果能多设计不同类型,更深化的题型,就让学生得 到更多不同层次的练习,效果会更好。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是有点欠缺,因为学生表现都不错,所 以我没有穿插过多的学法指导,但我想如果多加一点会更好。
改进调整: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进一步丰富练习题型,让学生得到更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练习。
三、多进行一些学法的指导
《二年级范文》2700字
星期六,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小红独自来到家里附近的公园散步,她往口袋掏糖果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喜爱的小手帕掉在地上,拣起来一看,呀!弄脏啦!她着急地往家里赶??
回到家里小红先端来一盆水,接着把她的小手帕放在脸盆里,然后擦了一点肥皂,开始上搓搓,下搓搓。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她把小手帕洗得象雪花一样雪白雪白的,小红还给了小手帕一个洁白的面孔,她感到十分开心!小红把手帕挂在阳台上晒太阳。这时一阵微风吹来,让小手帕在风的怀抱里荡秋千,好像在说:“嗨!小手帕你可真香啊!”小手帕自豪地说:“我的小主人小红刚刚给我洗过澡呢!我还正舒服着呢!”小红似乎听见了它们的对话,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女孩子,我的手帕自然要时时刻刻都干干净净??”
星期天早晨,小明在家里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妈妈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去了。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明吓了一跳,他赶紧跑到窗前一看,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小明担心地想:“妈妈出去没有带伞,淋了雨会感冒生病的,我得马上给她送伞去!”想到这里,他拿起雨伞,自己也撑了一把伞,大步流星地向菜场跑去。
外面的雨下得真大呀,雨点密密地斜织着,天地间像挂了无比宽大的珠帘。忽然,小明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妈妈!只见她一手挎着菜篮,一手护着头,急匆匆地跑着。小明赶紧喊:“妈妈,妈妈,我给你送伞来了!”妈妈笑眯眯地接过雨伞,对小明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说完,小明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星期一的早晨,太阳当空照,小鱼背着书包,戴着漂亮的小红帽,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路上。这时,走在前面的老奶奶突然停了下来,小鱼跑上前一看,原来是老奶奶买的梨的袋子破了一个大洞,梨掉了一地。 这下可急坏老奶奶了:“袋子破了,我怎么拿回家去啊?老伴还等着我买梨回去呢!”小鱼看了看自己的书包,也没有可以装梨的袋子。就在这时,小鱼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把自己的小红帽取下来,然后把老奶奶的梨一个一个地装进小红帽里。
老奶奶看到小鱼把梨装进了帽子里,非常高兴。小鱼这时说:“老奶奶,梨有点重,我送你回家吧!”老奶奶高兴地答应了。
就这样,小鱼捧着梨,把老奶奶送回了家。老奶奶一个劲地夸奖小鱼是个懂事的孩子。跟老奶奶道别后,小鱼心里美滋滋地直奔学校去。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乌( ) 漫( ) 波( ) 沙( )
鸟( ) 慢( ) 泼( ) 纱( )
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草 一( )雨丝 一( )宝塔 一( )清泉
一( )花 一( )桌子 一( )老师 一( )城市
三、读一读,把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宽 穷 善 弱
富 败 强 恶
贵 窄 内 减
胜 贱 加 外
四、我会把下列诗句和对联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千秋雪,____________万里船。
3、赠人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暖万家。
五、我会说,我会写。
( )的春光 ( )的天空 ( )的阳光
清脆的( ) 清新的( ) 可爱的( )
六、给下面的字换个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烧( )( ) 密( )( ) 环( )( )
坡( )( ) 喝( )( ) 沙( )( )
七、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___” 标出来。
好 (h ǎo hào )学 空(k ōn ɡ kòn ɡ)气 乐(l è yuè)趣
八、排列句子顺序。
( ) 春天,迎春花儿笑得合不拢嘴。
( )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丽。
( ) 夏天,一湖的荷花竞相比美。
( ) 冬天,山山水水变成了朴素的水墨画。
( ) 秋天,山上的桂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九、读一读,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合适的标点。
1、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么美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么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人见人爱的大熊猫
在所有的动物中,大熊猫是最招人喜爱的了。它长着两个黑眼圈,好像戴着一副墨镜。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还真有点绅(sh ēn )士风度呢。
大熊猫是一百多万年以前就出现的古老动物,一直存活到现在,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现在世界上大熊猫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而且只生活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是我国第一类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 1 大熊猫是( )以前就出现的古老动物,被人们称为( )。
2 大熊猫什么样?请你用 __________画出来。
3 全文共( )段,第二段( )句话。
十一、小学语文积累运用。
1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东张西望( )( )
2 含有数字的成语。
五颜六色( )( )
3、含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 )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 宽——窄 富——穷 贵——贱 胜——败
善——恶 强——弱 内——外 加——减
四、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4、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五、略
六、略
七、好 ( hào )学 空(k ōn ɡ )气 乐(l è)趣
八、1、5、2、3、4或2、1、3、5、4
九、略
十、1、一百多万年 活化石
2、它长着两个黑眼圈,好像戴着一副墨镜。
3、2段 3句
十一、略
《二年级作文》300字
少儿节目真有趣
二年级王佳倩
我今天要把我最喜欢的节目告诉大家。那就是“智慧树”、“宝贝2+1”、“巧巧手”。
“智慧树”让我变的更聪明;“宝贝2+1”让我感受了快乐;而“巧巧手”让我学会了很多小制作。
少儿节目多么有趣啊!
我爱看少儿节目
二年级路佳宁
你知道我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吗?悄悄告诉你,我喜欢看少儿频道。
因为这个节目里有我喜欢的“智慧树”,还有“红果果
绿泡泡”,但是我最爱看的是《喜洋洋和灰太狼》,喜洋洋每次都打倒灰太狼,灰太狼被打倒后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一定会回来的!哈哈~~~
少儿频道真有趣!
看《小鲤鱼历险记》有感
二年级姜格格
这段时间我在家看了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
《小鲤鱼历险记》里有唱歌动听的小美美;有会变精彩魔术的阿库;有非常厉害且会吐出火苗的双面龟;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小鲤鱼,因为小鲤鱼会吐泡泡,它的本领很高,遇到危险总能化险为夷。
我要向小鲤鱼学习!
《二年级总结》2800字
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二年级是定型教育阶段,这一步明确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兴趣和热爱,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自觉努力地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下一步走向实习,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围绕这一目标,本学期的工作开展如下。
一、指导班干部在同学中树立威信。
本学期开学初,本班的同学对学校的纪律从刚开始的好奇到熟悉之后,一些原来顽皮捣蛋,不好学习的学生在纪律上放松了要求,想钻纪律的空子,而部分班委对这些学生无可奈何后,便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不敢。不愿去管理,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班级纪律一度下滑。针对这些情况,我多次召开班委会,指导班干部们如何在同学们当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1、统一思想认识,讲究团结,严格要求自我,做遵守校纪校规,守法的模范。
班干部是班里的榜样,是同学门的表率,一举一动在同学们中有明显的影响,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与信任,成为他们的楷模,在纪律上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不允许别人好,自己首先不
做。
2、在学习上要努力使自己的成绩是优良的。我班的班长工作能力较强,能吃苦耐劳但成绩不高,属中等水平,我在对她进行教育时指导她,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学习不好,工作在买力,也是难于让同学们信服的,班干部只有把学习搞好,说话才有力度,作为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比其他的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既要学习,又要工作,因此班干部的时间比一般学生更珍贵,紧迫,这就需要学会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关系,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地使用时间,加之他自己的努力,赶上了班上的优秀学生,在同学当中有较高的威信。
3、优良的个人品德,是班干部在同学中树立威信的基础,做为一名班干部,要培养自己勤奋,正直坦诚,谦虚。班委经过反复的学习实践与管理,在同学们当中的威信得到了提高,班委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指导班干部在实干中学习成长。
本学期学校的活动较多,除了学校的活动,我也根据本班的情况制定出手抄报,普通话,钢笔字比赛和专业技能竞赛及英语活动等等多项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在参与活动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实现着能力的培养,班干部是关键,只有班干部成长了才能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班级的成长和良好班风的建设。
1、指导班干部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把每项活动细分到每个干部身上,根据活动的内容及班干部的特点由一位班干带头负责,再由她具体地安排班委和同学协作完成使其学会与人协作的方法,使自己有限的能力焕发出无量的能量,使活动完成很更出备,更完美。
2、指导班干部积极主动地工作。
班干部要有吃苦奉献的精神,要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工作上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努力来带动别人,同自身的勤奋来说明别人,要能为老师分担工作
3、指导工作方法。
由于班干部的以知水平有限。许多同学以前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班干部的工作不知如向发展。我平时就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及时进行工作汇报。
4、指导班干部学会及时总结工作的得失,用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本班在本学期各方面均有进步,本人将再接再厉作好班主任工作.
宋庄小学二年级 魏增帅
2013年6月28日
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博客平台,创设空中课堂,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奥数。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
松地独立完成。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现在每次测试都在80分左右。
,三,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
二年级 魏增帅
2013年6月28日
《二年级音乐》700字
《郊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歌曲《郊游》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 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理念:
☆兴趣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以“郊游”为线索,以情境教学展开活动,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感情的真正流入和碰撞,溅起的火花才是最光亮的、最永久的。在教学中,教师用心去和学生交流了,学生也会用心回应你,此时,双方的情感才是最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甚致是人文教育在此时才能落实。
☆教学的目的不是只为了教会学生唱一些歌、听一些曲,去年一年级的学生的实践告诉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独立学习了,掌握一些方法了,不仅对此时教学有利,对学生的终身都受益,因为有的歌一辈子也不会去唱,但想学什么歌,有了方法,也就会听、会学、会唱了,在演唱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听,演唱歌曲注重感情的投入,如制作乐器、探索乐器音色、音量等方法以及编排上都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此时,教师看到的是学生的一辈子、感受到的是永久的欣慰。
☆多媒体做为教学的辅助用具,有时利用得当确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多看、多听,会活泼课堂、收到实效,还会拓宽师生的视野,飞溅创造的火花,加深双方的情感。
《二年级题目》1300字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卷
(说明 :考试时间 60分钟;全卷总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77分)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6分)
厦(xi à shà) 帜(z ì zhì) 族(z ú zhú) 紧(j ǐn jǐng ) 室(s ì shì) 挥(hu ī kuī) 2、看拼音,写词语。 (20分)
su ǒ yǐ qí guaì chàng gē qiān guà yōng bào
hu ān qìng piāo yáng hú li bàng wǎn yǎn jīng
3、比一比,再组词。 (10分 )
直( ) 飘( ) 已( ) 刻( ) 傍 ( ) 真( ) 漂( ) 己( ) 该( ) 旁 ( )
4、我会将词语补充完整。 (9分)
坐井() () ()嘴()舌 闻名() ( ) 金秋() () 天高() () () ( ) 过 海 我还能再写三个四字词:
5、照样子写一写。 (6分)
例:加一加:丁 宁 (安宁 )
直 () 京 ()
例:换一换:治 抬 (抬头 )
睛 () 饱 ()
例:一片片(叶子)
一棵棵() 一条条()
6、我会填。 (6分)
写出反义词:
买——(卖 ) 正——() 美——() 危险——() 写出近义词:
特别——(非常) 著名—() 美丽—() 中心——() 7、我会连。 (8分)
遥远的 裙子 练 京戏
健康的 太阳 唱 花草
火红的 地方 载 象棋
心爱的 身体 下 书法
8、照样子写句子。 (6分)
(1) 、她把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被她洗干净了 。
我把地扫干净了。
。
(2) 、湖水像一面镜子。
像 。
(3) 、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笑脸。
可爱的 。
9、按课文补充完整。 (6分)
(1) 、儿童相见不相识, 。
(2) 、远上寒山石径斜, 。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1分)
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咦,我怎么没汗呢?”它去问老牛。老牛 指着自己汗淋淋的鼻子说:“汗?在鼻子上。”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
小花猫再去问小马。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汗? 在身上。”小花猫舔舔全身,没汗!
小花猫又去问小狗。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它说:“汗?在舌头上。”小花 猫看不清舌头。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 小猪笑了:“你又不是狗, 汗怎么会在舌头上?” 小猪把脚掌翻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哈!两个都笑了:“原来,我们的汗藏 在这里!”
1、短文共有()节。 (2分)
2、读了短文,我知道老牛的汗在() ,小马的汗在() ,小狗的汗在 () ,小花猫和()的汗都在() 。 (5分)
3、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里(4分)
()鼻子 ()脚掌
()舌头 ()全身
三、看图写几句话。 (12分)
提示: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是怎么做的,他们会说些什么。注意把 句子写通顺,写完整,正确使用标点。
2013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评议试卷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