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上清路小学三年级五班 倪维延
阿尔卑斯山,位于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一个四季常冬的好地方。
它有不计其数的山峰,其中的最高峰——勃朗峰,脱颖而出。它有各种各样的大动物、小动物和 珍惜物种。如:雷鸟、呼克尔虎、阿尔卑斯象……
这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仅有三、四天是春天、夏天和秋天。其中那最寒冷,也是那里最常见冬天 ,是最美丽的。
大雪漫天,纷纷地丛暗灰色的天空飘落下来。不过一会积雪过膝。傲冬的腊月梅花,小雪人和被厚厚 地积雪压弯了腰的小树枝这一个,那一个,一个接一
个。还有不计其数的圆顶教堂。就像是神仙们住的仙 境一般。
阿尔卑山的萝卜是数也数不过来的。青绿色的大 萝卜在地下和你玩捉迷藏呢。它不想让你捉到它。但, 确露出了一条绿油油的小尾巴。红似火的高粱从 雪做的被褥脱颖而出,挺立在天地之间。金灿灿的玉米露出了黄黄的牙齿,像是有些年头没刷的牙齿了。
啊!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你是美丽和财富的化身。
指导教师:乔永奎
《阿尔卑斯山》1100字
阿尔卑斯山
世界著名的阿尔卑斯山, 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直到喜马拉雅山脉。从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後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 长1200千米,宽130千米--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28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达到4810.45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 是欧洲最高的山脉,分布在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奥地利国境内。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
形成历史
阿尔卑斯山脉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涌现出来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约在中生代将近结束的7000万年前开始的。在中生代期间(2,45亿~6,640万年前),河水将被侵蚀的物质冲刷并沉积在被称为特提斯海的广阔洋底,并在这里缓慢变成由石灰岩、黏土、页岩和沙岩组成的水平岩层。
在第三纪中期(约4,400万年前),非洲构造板块向北移动,与欧亚构造板块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层岩石被挤压向结晶体的基岩及其周围而形成褶皱,这些深层岩石随同基岩升高至接近今日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这些构造运动持续到900万年前才停止。在整个第四纪期间,侵蚀的力量啃咬着这庞大的新近形成褶皱而被推挤上来的山脉,形成了今日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的大概轮廓。
在第四纪期间,地形进一步被阿尔卑斯冰川作用和被填满山谷并溢向平原而不断伸展的冰舌塑造成形。如同圆形露天剧场似的凹地,宛如薄刀刨削过的刃岭,诸如马特峰(Matterhorn)、大格洛克纳山(Grossglockner)之类的巍峨山峰,皆从山顶上耸起形成;山谷被扩阔并加深成为一般的U字形,大瀑布从高出主谷底部数百尺的一些悬谷喷泻而出;修长而深不可测的湖泊给许多坚冰刨削后的山谷注满了水;融化的冰川沉积了大量的沙砾。 当冰离开山谷时,无论是对横向山谷或Z字形山谷都是重新向下切削。
迄今所有的河谷皆已
被侵蚀成海拔大为低于周围的高山。在白朗峰附近的阿尔沃河(Arve River)的河谷中,地形凹凸的差异达3,993公尺(13,100尺)以上。所以冰川作用改变了自然环境:谷地的气候比周围的高处温和得多,人类可深入山区建立居民点,交通便利了;由于冰碛沉积,土质也较为肥沃。在现代,仍有严重的冰川侵蚀在继续。在阿尔卑斯山脉中,仍有成千平方哩以上的冰川。
阿尔卑斯山象征着爱情的毅力,年轻和活力.瑞士青春源抗衰老中心,给您一次青春的机会.征服阿尔卑斯山.
《遇险阿尔卑斯山》800字
跨越生死线
遇险阿尔卑斯山
刘少才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从热那亚湾附近的图尔奇诺山口沿法国、意大利边境北上,经瑞士进入奥地利境内。这天,在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山麓出现四个年轻人,两男两女,他们是来自法国巴黎的四个大学生,是利用暑假期间出来旅游的。
马丁迪拉克是这次旅游的积极倡导者,他在童年的时候就听到传说,当年希特勒战败后,将一部分宝物藏于阿尔卑斯山的某个地方,至今无人知晓。因此,马丁
迪拉克是怀
着探寻宝藏的念头,约同学迪朗爱诺博斯、杜布瓦莉莎、贝尔纳诺娅一起出游的。
四个年轻人说说笑笑,渐渐远离游人,进入一个无人无路的山沟,迪
拉克兴致勃勃带着三个人向上攀登。突然,在他们的上方的一个斜坡上出现一个洞口,迪拉克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他想,说不定洞内就藏有宝物。他们一行四人来到洞口,洞口虽小,用手电一照,里面却很大,深不可测。两名女生有点胆怯,想打退堂鼓,迪拉克把积存已久的探宝计划说与她们听,以此来鼓舞她们的士气。 爱诺博斯与莉莎是一对恋人,进洞后是手拉着手,心贴着心,步步小心地跟在迪拉克和诺娅的身后。此时的诺娅也情不自禁的将身子紧紧贴在迪拉克的身上,生怕他跑了似的。两只手电的光在洞里显得弱不足道,往里走,才发现这里不知是几万年前形成的钟乳石山洞,不知何年何月形成
的钟乳石造型千奇百怪,动物造型栩栩如生,让人兴奋不已。这里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几个人渐渐进入迷宫。在探宝想法的驱使下,他们越走越深,仿佛前面就有堆积如山的宝物等着他们去拿,全然不顾头上滴着水滴,脚下沟沟坎坎。等莉莎摔了几个跟头,有一次还差点掉下深不可测的洞底,爱诺博斯终于打了退堂鼓,他不主张向前走了,说这样太危险。迪拉克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就只好说,那你随便吧,他还要坚持向前寻找,他当然要带着追求已久的校花诺娅,四个人就这样暂时分成了两对。 与莉莎分手后,诺娅就有些后悔,加上洞中阴冷,她打个寒颤。迪拉克回过身来,没有看诺娅的表情,
11
《阿尔卑斯山风光》400字
阿尔卑斯山风光
该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
阿尔卑斯山景色十分迷人,
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这里还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阿尔卑斯山以其挺拔壮丽装点着欧洲大陆,它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覆盖着厚达1千米的冰盖。
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为典型。只有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
许
冰蚀湖等以及冰川堆积作用的冰碛地貌。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千米,面积约130平方
千米。山地冰川呈现一派极地风光,是登山、滑雪、旅游胜地。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
美丽的湖区是旅游的胜地。
西、中阿尔卑斯山风景宜人,设有现代化旅馆、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此旅游。 另外,必经之地,每年有大批游客被这两块金字招牌吸引来,一边欣赏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一边现
《阿尔卑斯山游记》1200字
高耸的山脉,广袤的草甸,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古老的小木屋,散落在草坡上星星点点的野花,牧场上悠闲吃草的牛羊,阳光映照下耀眼的雪峰……这些就是阿尔卑斯山脉互相融合、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奇景。? ?——题记? ?·从因特拉肯出发? ?离开迷人的因特拉肯,坐在旅游巴士上,我的心里不禁浮想联翩。阿尔卑斯山真的那样的美丽吗?? ?从小时候看过《海蒂》这本书起,就对书里所描绘的阿尔卑斯山那美妙的景色神往无比。无论是玫瑰色的小云朵、温顺而友好和善的山羊,还是猎猎的山风、皑皑的白雪,都是我无数次想象过的。现在就要去了,在去的路上了,我反而有些担心,阿尔卑斯山真的是我想象里的那个样子吗?? ?? ?·观光小火车? ?到达了山脚,一个小火车站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们就将在这里坐上小火车,去阿尔卑斯山脉的第二高峰——少女峰(Jungfrau)。这是我第一次坐登山火车,火车轨道中间有特殊设计的钢齿,使得火车可以在陡峭的山峰上行驶而不会滑下去,这个火车还有一个名字,叫“云霄火车”。当小火车驶上了一块广袤的草甸子时,我被阿尔卑斯山的美震惊了。时而陡峭的山峰,时而和缓的草坡,远处雪山白雪皑皑,近处草坡上散布着无数美丽而又绚烂缤纷的野花,美得让人迷醉。有蒲公英,有铃兰,有雏菊,有紫云英,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的,真真正正可以用山花烂漫来形容。在草坡之上,零星地散布着一个个安详而又宁静的小村庄。一座座的小房子全用木头搭成,几乎每座小房子的窗台上都种植着鲜花,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小房子的四周,成群的牛羊,悠闲地漫步在鲜花盛开的原野上,懒懒地吃着随处可见的嫩草。牛羊戴着铃铛,时不时传来清脆的铃声。随着小火车的行驶,就在这山峰之上,草坡之间,慢慢地出现了一个小湖。湖小小的,可是碧波荡漾,就像一块透亮的蓝水晶,嵌在草坡之间。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啊!? ?? ?·雪峰? ?途中,小火车还穿过一个个隧道,据说是穿过了艾格尔《Eiger》峰和门希《Monch》峰。一个半小时后,在我的期盼下,终于,小火车缓缓停在了少女峰的峰顶。好冷呀,山顶是个冰雪世界。冰川横于眼前,除了雪与冰的晶莹洁白,只能看到极为干净的蓝天与少许的云朵。为了正视冰山,我戴上了墨镜——冰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眼,反射出明亮的光,像一枚巨大而又晶莹的钻石。在巨幅蓝天的映衬下,美丽的少女峰是多么的奇丽壮美啊!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 ?·迷人的阿尔卑斯? ?在瑞士,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传说天使来到凡间,在一座美丽的山谷里居住下来,还为它铺上了无尽的鲜花和森林,镶嵌了银光闪烁的明珠,许愿说:“从现在起,人们都会来亲近你、赞美你,并爱上你”,说的就是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 ?在下山的途中,我又一次亲身经历了少女峰的美,再次感觉到它既宁静又变幻的特点。从山顶到山下,景观截然不同。山顶陡峭险峻,冰雪覆盖。山下草坡青青,山花灿烂,牛羊散布,铃声回荡。山谷里村落安详宁静,令人联想到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质朴而闲适。 ? ?这一切正构成了阿尔卑斯山区那独有的迷人氛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留连忘返。
《阿尔卑斯山Schmalps》400字
文章来自:专筑网iarch. 转贴请注明出处 阿尔卑斯山
Schmalps
文章来自:专筑网iarch. 转贴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自:专筑网iarch. 转贴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自:专筑网iarch. 转贴请注明出处
法国阿尔卑斯山是其中在世界上最酷的一个梦想滑雪度假的地方。因为我们在做梦,我们不如去大,并提出自己在圣马丁·贝尔维尔木屋Béranger。建筑师
NOE
Duchaufour劳伦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注入元素的自然美景的阿尔卑斯山的威风,这个5700平方英尺,三层楼高的木屋的木材和石头遍布的严重依 赖。
虽然内部已经形成,并与现代主义的调色板灰色和白色的颜色占主导地位,在主人套房的床上,似乎漂浮在地板劳伦斯确保维持质朴lodgy的感觉,并在其重点 建设的房子用户,其中包括一个相当大的厨房,游戏室,一个按摩室,5个卧室,全套卫浴设备,以及一个单独的1076平方英尺的宾馆。
《阿尔卑斯山赏雪》2200字
欧洲多大河,像多瑙河、莱茵河等,不但源远流长,而且水势浩大,四季不减。溯流而上,就会发现这些大河往往源自一个地方,就是雄踞欧洲大陆中央的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屋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这在地势低平的欧洲大陆,无疑鹤立鸡群。阿尔卑斯山又是一座天然屏障,东西横亘1200公里,将南欧与东欧、西欧分开。当年欧洲的查理曼大帝和拿破仑元帅远征意大利,都是冒险翻越阿尔卑斯山口,取得了出其不意的军事效果。由于阿尔卑斯山横空出世的高度和欧洲充沛的降水,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发育,成为负有盛名的冰雪运动王国和游览胜地。阿尔卑斯宽敞的臂弯包揽了法、瑞、德、奥、意多国,所以,从不同国家的不同地方都能上山。我们,是从德国南部大城慕尼黑出发的,时间是12月的上旬。
天气晴朗的时候,从慕尼黑南望,就能隐约看到阿尔卑斯山巅的皑皑白雪。但要来到山脚下,还需两个多小时的火车路程。山下有座宁静的小城名叫加米施,是登山的基地,也是登山小火车的起点。从这里向上走,就是阿尔卑斯第二高峰、德国第一高峰楚格峰,海拔2964米。楚格峰一带的坡度和雪况非常适宜冰雪运动,早在1936年这里就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现在到这里来的多数是冰雪运动爱好者,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头戴滑雪帽,身穿滑雪衣,携带着长长的滑雪板和其他器械。登山小火车的车身和铁轨都是特制的。看那轨道,除了一般火车的一对铁轨之外,在枕木的中间,还铺有一道铁轨,上有空洞;而车身的底部则装有齿轮,齿轮转动,轮齿就一一对应地插入中间铁轨的空洞里。这样,不管多陡的山坡,火车都能爬上去。车厢外壁,装有一排卡槽,将滑雪板往里一插,正好,人们只将小件东西带入车厢就行了。
火车启动,向山上进发。“一山有四季”,在此有充分体现。时下虽是冬季,但因是阿尔卑斯南坡,气候暖湿,山脚下竟不见一点凋零气象。车窗外是绿油油、平展展的青草地,稀稀拉拉的村舍点缀其间,乳白的炊烟袅袅上升,三五成群的奶牛悠闲地吃草,小河水涨漕满、欢畅而下,一片悠闲自在的世外桃园景象。往上走,进入黑压压的密密林地。开始是阔叶林,已经掉光叶子。再往上是针叶林,但不是我们常见的松柏。这些树伟岸高直,从根到稍几乎没有一点小弯,象比着尺子画出来的一样。冠呈园锥形,紧紧挤在一起,几乎密不透风。不知道这树的名字,就其形状,姑且称为“塔松”吧。又过一程,进入雪线,一棵棵塔松身披银色的铠甲傲然挺立;地上也是厚雪绵绵,偶尔有灌木从雪中露出瑟瑟发抖的尖尖儿。十一点的阳光下,树木顶端闪烁着晶莹耀眼的光芒,如同镶嵌着一粒粒水晶,而树下则是幽幽的银灰色,好象月下秋霜。
随着地势的增高,山势也越来越陡。这时火车一头扎进黑古隆冬的隧道,而且在里面走了很长时间。我暗暗猜度,这条隧道可能是用来保护铁路的,使之免受大雪覆盖,也防止铁轨因过度寒冷而变形。当火车终于爬出黑洞时,已经到了车站。走出火车,空气寒彻,冷风刺骨,厚厚的羽绒服立马变成了薄薄的单纱。四周一片洁白,几乎不见树木,偶在房前屋后有几株可怜巴巴的小树,显然是人工栽植的。往上看,玉峰挺立,蓝天无垠,除了蓝白两色,不再有别的颜色。往下看,则黑白分明。雪线下面是黛色的树林,白色的云雾飘浮其上。
接下来乘换缆车,向更高处攀登。缆车象一间大房子,里面能坐下二三十人,但从远处看,却像一粒沿着一根细丝飘飘荡荡滑行的蜘蛛。缆车的的终点是楚格峰前一座海拔2600米的山峰。举目四望,一个粉妆玉砌的银白世界。无论是山峦还是沟壑,全无一丝杂色。天空洁净如洗,青冥浩荡不见底。无遮无拦的阳光照射之下,群山白得发亮,亮得刺眼,让你不敢将目光盯在一个地方。这里是天造地设的天然滑雪场,插入云霄的楚格峰前,竟有一片面积达七八平方公里的开阔地,雪.厍坡缓。冰雪健儿们在这里快活地运动着。洁白无瑕的背景下,他们像一颗颗五颜六色的流星,左冲右突滑向两峰之间的鞍部。然后,机器传动的绳索又将他们牵上高处,此时他们全身不动而又缓缓上升,犹如凌空驾云。据了解,因为这里地势高,每年的积雪都在5个月之上。
再乘一次缆车,再升300多米,就到了楚格峰。置身绝顶,大有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之感。强劲的寒风白天边而来,呼呼作响,意欲把人像雪片一样卷入空中。好在山顶四周围有铁栏杆,人们心里多少要踏实一些。凭栏眺望,群峰无不下伏,一眼就可看到天地相接之处。近处的山峰如银蛇舞动,众星捧月一般拥簇着楚格峰;远处的山峰则郁郁苍苍,环绕着中间的雪山地带。细看,楚格峰四周山势还不尽相同;南面坡缓,雪山连绵,群峰依次升高;而北面则陡然下削,只在眼前有几座雪峰,不太远,就已下降到雪线以下,那里森林茂盛而宽广,亮晶晶的湖泊点缀其间,宛如墨绿色天鹅绒衬托的明珠。一山南北,竟有如此差异。除了自然差异外,还有一个社会差异,南面属于德国,北面属于奥地利,而楚格峰位于两国之间。
我曾登临移世独立的太华,也曾攀援傲视四海的岱宗,每至绝顶,当清凉的山风吹走满身大汗之后,都有四体通透的放松和满足。今天轻易登上楚格峰,没有长途跋涉之后终达极顶的狂喜,却有异域雪国的惊叹和心灵深处的触动。在这碧空之下,雪峰之颠,才能够感悟到什么是远离红尘、四大皆空,才能够领略到什么是空间无限,时间永恒,特别是能够体会到什么是天地之大,自身之微。
下山的时候,依旧是缆车加小火车。眼睛让茫茫白色刺激了多半天,很是疲劳,合起来,还是一片白色。脑海里与周围一样,空旷、冷艳而洁白。
《[南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山》6700字
[南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
山
篇一 : 南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山-正文
南阿尔卑斯山,新西兰最高大的山脉。纵贯南岛中西部,全长32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
南阿尔卑斯山_南阿尔卑斯山 -南阿尔卑斯山
南阿尔卑斯山_南阿尔卑斯山 -正文
新西兰最高大的山脉。纵贯南岛中西部,全长32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较平缓,有宽阔的山麓丘陵,渐降为坎特伯雷平原。大部分山岭巍峨高耸,有十七个3000米以上的高峰,最高的库克峰海拔3764米,是新西兰第一高峰。许多高山顶上终年积雪,有大小冰川360多处,其中以位于库克峰巅东侧长达28.9公里的塔斯曼冰川最有名。地形崎岖,多U字形谷和狭长的冰蚀湖,成为南岛东部大多数河流的发源地。在南岛西南部山脉逼至海滨,形成众多的峡湾。山区风景壮丽,建有国家公园和滑雪场地多处,为重要旅游区之一。南阿尔卑斯山又是南岛东西部的气候分界线。西坡雨水充沛,森林茂密;东部位于背风雨影地区,降水较少,林木稀疏,低矮的山麓丘陵只能生长草本植物。山区多湖泊和急流瀑布,水力资源
丰富。唯一横贯山区的铁路,穿越长达8公里的“阿瑟山口”大隧道,连接东岸的克赖斯特彻奇和西岸的格雷茅斯2大港口城市。
南阿尔卑斯山_南阿尔卑斯山 -配图
南阿尔卑斯山
南阿尔卑斯山_南阿尔卑斯山 -相关连接
篇二 : 神秘的南阿尔卑斯山
2013年3月19号凌晨,我们飞越大洋,飞向我们心中神秘的南阿尔卑斯山。
新西兰最令人神往的是“南阿尔卑斯山”,其山势雄伟,冰雪覆盖,冰川沿着宽阔的峡谷泻下,雪水穿过绿色平原汇聚到或幽蓝或奶白的湖泊之中,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山形的高大巍峨。这山脉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同名,大概也是欧洲移民怀念故国的表现吧,为了区别,名称前被冠以“南”字。
飞越南阿尔卑斯山
南阿尔卑斯山脉绵延千米,纵贯南岛,其中有17座海拔超过3050米的山峰。有许多河流由它发源。南阿尔卑斯山脉仿佛一道天然屏障,
阻挡了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塔斯曼海的水汽,形成了山脉西侧湿润而东侧干燥的气候状况。很多新西兰人生活在山区,以经营牧场、农田、果园和蜂蜜为生,特别是饲养绵羊。
车过瑙鲁霍依火山
电影《魔戒》中的末日山
3月20日-21日,我们自驾车从奥克兰到怀托莫,再到罗托鲁阿,在地热公园看间歇泉喷发,看五颜六色雾气腾腾的地热仙境。接着去陶波瀑布、月球火山口,一路看到座座活火山,不仅赞叹:壮哉大自然,美兮新西兰~新西兰活火山均分布在北岛呈三角形状的陶波火山区。沿陶波火山区东边的最深断裂带,分布有5个活火山。此外还有许多休眠或灭绝了的火山。
远眺鲁阿佩胡火山
在维多利亚山顶俯瞰惠灵顿
3月22日,我们驱车来到被《孤独星球》称为“全球最小最酷的首都”——惠灵顿。23日我们开车上到城里的维多利亚山,这里可以360度欣赏惠灵顿市容。山顶竖着一个石头纪念碑,碑下的箭头指向南极,去过南极的我们,对这块锥形石头感到格外亲切。
来,在“南级石”前留个影~
这个斜锥体的石头叫伯德纪念碑,俗称南极石。是1962年3月11日为纪念南极探险家伯德而建。伯德当年曾把新西兰作为其驾机首次飞越南极大陆进行探险的基地。这块南极石采自南极埃文斯角和哈利特角的冰河。该石外用五颜六色的琉璃瓦保护,色彩绚丽,其一边的锥尖直指南极方向。
3月24日,我们飞到南岛漂亮的皇后镇。接下来两天,开车走九曲十八弯、有“最美公路”之誉的山路到了瓦纳卡湖区。3月26日,我们
驱车沿着瓦纳卡和哈维尔湖走,青山碧水秋意渐浓。沿途景观不断吸引我們下车拍攝遍野的鹿羊、幽深的峡谷。来到著名的哈斯特山口了。哈斯特是个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人们常来徒步的地区,也是新西南西南部的世界遗产区。从这里开始,新西兰最壮观的荒野在等着我们。
哈斯特山口的公路铁桥
在哈斯特山口,人们都要停车下来观看壮美的自然景观。铁桥口左转不远,一队黑色铁骑停成一排,彪悍的骑手们掀起酷酷的头盔,露出了英气俊美的笑脸,任我们拍摄。
飞越福克斯冰川
奔向库克山
4月5日一早,离开美丽的特卡波湖,向117公里外的库克山进发。
草场一望无际,远处起伏的雪山在朝霞下银光熠熠。行走约三四十公里,来到普卡基湖,虽是阴天,湖面依然荡漾着奶蓝色的波光。此时云遮雾罩之下的库克雪山更近更美了,我们在它的召唤下快速驶去,似乎是眨眼之间,我们已进入了冰天雪地中。
库克山是为纪念最早发现南半球新奥东海岸的英国人库克船长而命名的。毛利人叫它“欧拉奇”—插云峰。在22座3000米以上的积雪山头的环绕下,库克山顶峰屹立在群峰之巅,高达3754米,终年被冰雪覆盖。库克山是新西兰的最高峰,也是大洋洲第二高峰,素有“新西兰屋脊”之称,山的西侧为胡克冰川,东侧为塔斯曼冰川。
人们说,要领略南阿尔卑斯山的壮美,没有比去库克山国家公园徒步更好的了。一般想欣赏终年积雪的雪山之景,必须攀登到很高很高处,而新西兰南岛的纬度很高,造山运动剧烈,只要在海拔700多米处就能欣赏到几乎触手可及的库克山景。我们的目标也是在这里进行户外体验。
中午时分,我们住进南岛最难订的YHK—库克村五星级国际青年
旅社,这里木屋厚实,厨房宽敞,十分干净,来自世界各地的户外活动爱好者齐聚一堂。下午本欲徒步三小时,可窗外风雨大作,云遮雾障,雪山匿影,黄草萧萧。一下子仿佛到了严冬。躺着睡觉,坐看窗外,这次真正是在“魔界”发呆了。
傍晚云开雾散,太阳却未露脸,决定出外走走,看看环境和冰川。晚风寒嗖嗖的,我们在库克村、在山谷里信步闲逛。大山仿佛久历沧桑的画幅,沉寂地展开在眼前。我们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各自默默感受着大自然伟力。身后高坡上那座百年酒店,隐约有乐声传来,像风铃又像拨弦,仿佛大山之魂在脑际在耳边絮叨着久远的故事。
清晨出发前回看我们住所—金色朝阳下的YHK
胡克冰川
4月6日,清晨见天已放晴,赶快给汽车除冰,整装出发。
库克山国家公园坐落在南阿尔卑斯山中段,景色壮美。公园南起阿瑟山口,西到迈因岭,长达64公里,最窄处只有20公里,占地7万公顷。公园内多湖泊,冰蚀湖呈深赭石色,雨积湖清澈翠绿。1000米以下森林茂密,活动着大鹦鹉、鹰、羚羊和夜猫等动物。山麓地带是荒草遍布灌木丛生的荒原,生长着一簇簇山毛榉林和大片大片美丽野花。以库克村为旅游中心,周边设计了多条徒步线路,最主要的是西边的胡克峡谷步道和东边的塔斯曼冰川步道。
我们将车停在胡克峡谷徒步道的起点,开始了壮行。在植被丰富的胡克山谷中,清晨空气清新,令人精神振奋。走了不太远,只见一幅画板固定在岩石边,原来是首位攀登库克山的女性弗蕾达夫人的照片。我们想要模仿百年前勇敢的女性留影,却怎么也拍不像。
这里是全球登山爱好者十分渴望来到的地方。我们徒步在原始丛林和著名的胡克峡谷步道之中,不久便来到
AlpineMemorial纪念碑前。这碑为纪念1914年三名登山者遭遇雪崩丧生而建,其中两人尸体在12年后因冰雪融化而在冰瀑底部被发现。石碑四周还陆续记录了很多登山亡故者的名字,他们永远地留在
了这里,将思念与痛苦留给了爱他们的人。纪念碑后高坡是眺望山谷景色的绝佳之地,我们奋力爬了上去。
AlpineMemorial纪念碑
在起伏的山路上上下下,沿途有群峰美景相伴,倒也不觉得很累。同行者为我们拍下了珍贵合影。
接近胡克河时,可以欣赏高山与冰瀑的壮观景象。早就知道胡克河上有三座吊桥,现在第一座已经来到我们面前。越过冰河吊桥,也是此行的乐趣之一。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看起来雪山冰川近在咫尺,却始终遥遥不可及。仿佛步行很久很久,已经是满身大汗了,但见道路越发崎岖,当
然也更加充满探险的乐趣。
由于冰川内部的移动,山体的碎石被带着下滑,再加上地壳隆起时把岩石挤压碎裂,这就形成了乱石遍野的景象。在河川的乱石阵上跳跃前行,那一片片大大小小的嶙峋裸石,触目惊心,给人以狰狞和野性的挑战。但是,在艰难跋涉之中,我们还有一种别样的快乐,那就是寻找绿玉。因为书的介绍和在格雷茅斯的购玉经历,使我们对毛利人视为珍宝的新西兰绿玉情有独钟。这一路到处可见绿色石头,就像在祁连山看到的遍地“祁连玉”一样,我们常常会喜出望外地捡拾一些绿石头,互相比较谁捡的好。
经过第二座吊桥之后,拐个弯,库克山就跳出来在你面前了。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第三座吊桥被围了起来,正在维修。看到大量钢材木材堆在地上,我很诧异它们是如何运进来的。
胡克峡谷步道的尽头是终点湖,一般游客多半在到达Hooker Glacier
界标处,抵达蓝色冰河后,即按原路折回。往前还有曲折的步道,但为安全起见,必须有向导的队伍才可继续向前。我们在步道终点的木牌前摄影留念,然后在冰湖边的大石头上坐下休息,拿出随身带的面包饮料等,填充一下已然扁下去的肚皮。
为我们的壮行喝彩吧~
返程啦,我们轻松上路。一路上,以雪山冰川为背景,肆意拍照恣意欢叫。弯弯的小径伸至雪山深处,路上徒步者不多,只有皑皑白雪和与黑魆魆的岩石、黄绿的荒草相伴。据说这里是电影《魔戒》的外景地,我们就如同小哈比人,行进在原始蛮荒的峡谷中。半途进入坡下一座供徒步者暂避风雪或黑夜的小木屋,约十来平米,除了两边固
定的木榻,空空如也。仔细看,墙上随意地写着各国文字,其中也有中文。
供徒步者停歇的小屋孤零零地伫立山间
回到停车处,已过中午。开车到库克村游客中心旁边野餐休息,逛了逛游客中心的小型博物馆,里面内容丰富,没空间在这里展示了。库克山在一亿五千万年前仍沉睡海底,一亿年前地壳开始了造山活动,经过漫长岁月,地壳层不断重复着隆起和侵蚀的交替作用,再加上冰河的侵蚀,造成了今日的壮阔景观和独特地貌。因此库克山成了新西兰南岛旅游的重要地标。作为世界遗产,这里的险峻山脉和开阔峡谷呈现出彻底的原生态,没有现代文明的污染。置身黑暗魔君索伦铸造至尊魔戒的末日山脉,真的有种奇幻之感。
库克村游客中心窗外
路边的小鸟,忍不住拍下来
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先生的雕塑也站在这里。他是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第一人,就是在这里锤炼出了他高超的登山技能,为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打下了基础。他一直被视为新西兰的英雄,5元新西兰元上就印着他的肖像。
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曾征服过库克山顶峰
塔斯曼冰川
下午向库克山东侧的塔斯曼冰川进发。塔斯曼峰是南阿尔卑斯山脉中的第二高峰,被冰雪覆盖的山谷里隐藏着多条冰河。其中的塔斯曼冰河是世界上除了南北极之外仅次于喜马拉雅山冰河的第二大温带冰河,它长约29公里,宽3.2公里,深600米。塔斯曼冰川在冰河的上游,冰川的冰块不断滑落形成了这条冰河。
这条步道要攀登比较陡峭的石级,而且为了摄影还要赶太阳,这对已经有点疲劳的我来说是个考验,故心里偶会打退堂鼓,但没说什么仍坚持攀登。其实,路虽陡却不算很长,终于赶在太阳下去之前来到冰川湖边。
由高山融雪而成的塔斯曼冰河,如同一条发光的银带,环绕在南阿尔卑斯山间,四周尽是一片雪白景致,让人不禁生出恍若隔世的感觉。
攀登到一半,路过著名的“蓝湖”,可是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小小的一泓碧绿,在山坳处映着山影,挺可爱的。大概季节不同吧。
登上冰碛壁走近了看,还真有点失望:左边冰河源头的冰川,黑乎乎的显得较脏,眼前漂浮的冰块,碎碎的体积都不大。也许是夏季离开得还不太远的原因吧,LP书上写的那种让人有置身南极和泰坦尼克号上的感觉,我们没有。不过,行走在库克山的高山、森林、冰川、
湖泊之间,我们还是穿越了时空--凡心出红尘,坠入了大自然的静寂与肃穆。
看看我们又来到一道冰川前的豪迈吧~
4月6日晚上,我们从库克山来到特威泽尔小镇住宿。7日早晨出发,雾很大,路边池塘上水汽氤氲如仙境。路过水坝边的水产养殖场,出售三文鱼的大牌子竖在路边:18.9/KG,真的比广州新鲜而便宜,无奈同志们决定不买。
前行,远山薄云之下,青青牧场展开在眼前,各色的牛散落草地上。很奇怪,起初它们纷纷避开远离我们,待我们反复拍照之后,它们好像特别通人性了,竟纷纷聚拢过来,最后一头接一头,排成一条直线,缓缓地跟着我们走,似乎在依依不舍地送行。我们也频频回头,挥别群牛,挥别牧场,挥别远山。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牧场长长的看不到尽头的铁丝网外,我们发现了大朵大朵的鲜红蘑菇,在阳光下它们熠熠闪光,漂亮极了。可是附近有牌子标识“有毒”的字样,看来真的越是漂亮的蘑菇越是有毒。
离开牧场,继续前行。不知不觉来到一个路口,只见路边荒山上的岩石非常奇特,正要拐进去,发现有个敞开的大门,门口竖的牌子写明要收费,可怎么也找不到人,只好“逃票”开车进去了。深入里面,没有人烟,只有几座巨大的山岩横亘在蓝天下,山下遍布结满红果的矮树。来新西兰好久了,四处不见人的景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留下几张靓照,采摘一些红果树种,我们又返回公路。
4月8日返回皇后镇,完成车祸的处理。9日到美丽小城蒂阿瑙,10日、11日去了米尔福峡湾,12、13、14日分别驱车去了皇后镇附近的格林洛奇、阿瑟斯角和箭镇。一路山景看不完,拍不完,随便上
几张照片吧。
去峡湾的路上
箭镇的秋山色彩绚烂
奥克兰
4月14日,我们从南岛的皇后镇飞返北岛的奥克兰,受到朋友李总和科比的盛情接待。他们开车首先带我们.去了冬季花園、登伊甸山、独树山等奥克兰的著名景点。伊甸山位于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海拔196米。站在山顶可以将市区和附近的海面一览无遗。山顶设有瞭望台,视野开阔,是眺望市区和大海的好地方。从瞭望台向下看,可见呈倒圆锥形的火山口,因为秋季,岁月给火山口铺上的绿绒毯已经萎黄。
独树山在伊甸山的东南方肯威尔公园内,也是一个死火山公园,因山顶只有一棵松树而闻名。它占地120公顷,高183公尺,山下有绿
荫荫的草地,成群的绵羊,登上山顶可远眺奥克兰市全景,是体验奥克兰乡村风情的好地方。
据说,独树山上从前是长满树木的,只因毛利人痛狠欧洲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所以将满腔愤怒发泄在此山上,经常晚上偷偷地去砍树,日积月累,终于把山上的树砍光,只剩下山顶的一棵参天古树了。这棵树留下可能是天意,于是成为毛利人心目中的神树。但是,该树在1852年,还是被一个白人殖民者砍掉了。
山顶上有奥克兰城市创立者——约翰?罗根?堪培尔爵士纪念碑
伊甸山和独树山是俯瞰奥克兰的好地方。和很多欧美国家的城市一样,奥克兰只是在市中心有一组漂亮的高楼群,这组高楼成为这座城市形象的标志。除了这里,其他地方看不到什么高层建筑,只有矮矮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从眼前直到远方。我想,所谓适于人类居住的城市就应该达到这种绿化水准吧。
独树山上俯瞰奥克兰全城
小结:
新西兰的山,让我们经历了人与大自然最真切的零距离接触,感觉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从中更体会到岁月的匆匆流逝和生命的宝贵。因而常想,倘若不外出,或者仅仅参团观光,肯定会舒服好多安全好多,只是,生命的色彩恐怕就会黯淡许多了。
《阿尔卑斯山的山羊人》1200字
他忘记了自己戴着沉重的假肢,像一只真正的羊那样,在山坡上漫步、嬉戏。
1
晴空如洗,阿尔卑斯山的山峦间走来一群体型相当庞大的北山羊,它们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哺乳动物。羊群的后面跟着一个戴着头盔、装着假肢的奇怪的家伙,他像羊一样四肢着地行走,像羊一样吃草。但是,他的面容和身形暴露了他的身份――人。 他就是“山羊君”――托马斯?斯维茨。
现年34岁的托马斯是英国伦敦的一名概念设计师。他认为,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变得超级聪明,即便做个无忧无虑的动物,也十分令人向往。于是,他决定尝试利用科学技术,把自己变成一只“山羊”。
为了实现这一奇思妙想,托马斯进行了大量系统而又细致的准备工作。他分析山羊的行为,学习它们交流的方式,甚至请来斯坦福大学的格林?希斯博士为他制作了山羊的“四肢”。经过一年的探索,托马斯最终装上了特殊的假肢,让自己能像山羊一样行动。 2
2015年6月,托马斯定下了跨越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目标,并找到了一位同意让他与羊群共同生活的牧羊人。托马斯经过几天的适应期后,开始了和山羊一起爬山的旅程。
然而,托马斯很快就发现,像山羊一样生活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简单。机械四肢让他感到疼痛。崎岖的山路很不好走,他会不断撞上岩石,却没有正常用途的手来保护自己。除此之外,他同山羊并驾齐驱一公里左右,便只能追着它们的屁股吃灰。
不过,幸运的是,每次他都能找到大部队。当他找到它们时,它们多半是在悠闲地吃草。很多次,他累得瘫倒在草地上,除了睁眼看蓝天之外,身体的其余部位仿佛已不再属于自己。然而,这种忘记自己的感觉非常不错,神思遐迩间,他感觉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几乎可以与天地沟通。
托马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羊群相信他是它们中的一员。一次,他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整个山坡的最高点,情不自禁放声歌唱,却注意到其他山羊停止咀嚼嘴里的草,都在盯着他。托马斯猛然意识到,刚才他表现出的人类行为模式引起了羊群的敌意。托马斯不知如何是好,一动也不敢动。过了一会儿,一只和他关系不错的母山羊走近他,轻轻触碰他的脸颊,由此缓和了紧张的气氛,羊群终于又低下头吃草了。
附近的一个牧羊人目睹了事情的经过,他告诉托马斯,羊群已经接纳了他。此时,托马斯终于成功地融入了山羊的群体中。他忘记了自己戴着沉重的假肢,像一只真正的羊那样,在山坡上漫步、嬉戏。
3
奇妙而又短暂的经历,让托马斯爱上了这种身心舒展的简单生活。“做一只羊的经历,让我明白该怎样做一个人。”他说。2015年7月,托马斯在伦敦展出了他在这一项目中的摄影作品,他撰写的新书《山羊人:和人类不一样的假期》也即将出版。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更是奴隶。”当作为一只山羊的托马斯在阿尔卑斯山麓向上艰难跋涉的时候,寒风中的阳光、饥渴时的水草、疲劳时的休憩,使他无时无刻不在感恩自然对生命的馈赠。也许,当我们放下对复杂生活的追逐时,才能获得最多的自由和快乐,这也是文明与进化的终极追求。
《阿尔卑斯山的“战友”》6000字
2005年6月25日是克罗地亚共和国独立日,也是我刚刚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回家的日子。临行前,我约老战友谢利诺瓦一同去位于克罗地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看望了我们长眠在哪里的“战友”――猎豹。 1966年,我刚出校门便来到阿尔卑斯山A号雷达站当兵。第二年9月中旬的一个周日,炊事班长谢利诺瓦对我说:“你小子明天有胆跟我下趟山吗?”面对他的挑战,我老大不高兴,于是拍着胸脯说:“你也太小瞧我了,别说是下山,就是下火海眨巴一下眼睛,都不是克罗地亚人的儿子。”谢利诺瓦这家伙与我同住在里耶卡市,是塞尔维亚族人。那时正是南斯拉夫联邦最团结的时候,雷达站百十来号官兵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吃一个锅里的饭也亲热得很。不成想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当年在一个战壕的战友成了异国居民。谢利诺瓦早我一年当兵,受过上级的通令嘉奖,雷达站上上下下都说他是个干部苗子。 第二天上午,谢利诺瓦找了两条面袋,说要带我下山采蘑菇,等到大雪封山时就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家伙别看长得粗手笨脚的,可办事却特有心计,记忆力特棒,能将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台词背诵如流。 为防意外,他要我们各自都带上一把厨房用的剔骨刀。我说你真是小题大做,带把枪得了。谢利诺瓦说枪不经请示不能随便带出,下山还不能进入旅游区,好在下山不远就是阿尔卑斯山中麓的原始森林。出门时,谢利诺瓦特意带上了我们炊事班惟一的一条狗――猎豹。 我刚进雷达站时猎豹就是炊事班的一员了,它是一条公狗,满打满算还不到三岁。谢利诺瓦到雷达站不久在山下救过一个猎人,那猎人为答谢谢利诺瓦的救命之恩,将一只猎狗的后代作为礼物送给了谢利诺瓦。那时谢利诺瓦在雷达站当战士,学习、训练、值机本来就不轻松,抱回个小狗根本就无能力喂养,雷达站的上尉站长让他交给炊事班饲养。奇怪的是,这小家伙摇头摆尾就是只跟谢利诺瓦走。谢利诺瓦没办法,扔下小狗逃也似地回到宿舍,但半夜时不知它怎么跑出来又找到了谢利诺瓦住的房间,又是叫唤又是挠门,弄得全班战士都没睡好觉。站长一看没办法,就调谢利诺瓦去了炊事班。谢利诺瓦给狗起名叫猎豹,成了雷达站编外的一员。猎豹的一日三餐和卫生都由谢利诺瓦管理,就是在雷达站附近溜踺,猎豹也总是与他形影相随。我初来乍到时压根就没看出猎豹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它不是军犬,吃着炊事班的剩菜剩饭长大。谢利诺瓦曾对我说过,你可别小瞧了它,去年冬天一个半夜猎豹大声狂叫,炊事班几个人听叫声特殊跑出来看,发现后院羊舍的高岗上有四只灯泡似的绿光,站长说那是阿尔卑斯山上两只饥饿的狼,为此猎豹在雷达站官兵心中的地位大增。 9月份,我的老家里耶卡算是夏末,但在海拔2000多米高的阿尔卑斯山雷达站却已经是冬天了。山下尽管四周绿色苍茫,温度比山顶高出许多,但从山顶刮过来的风人们还是感觉得到寒气袭人。谢利诺瓦有过多次下山的经验,带了两件雨衣和背包带。他说温度升高脱掉大衣打成背包,穿上雨衣就可以了。越往林子里走越山高林密,谢利诺瓦估算一下走出10多公里路了,我们开始抛开小路一头向原始林海深处扎了进去。这个季节的蘑菇已经很少了,因为潮湿的雨季已过,我们采的大部分都是秋后没有腐烂的干蘑菇,两个人各拾一根木棍低头在树下寻找。那年月没有手表,也不知是几点了,在暗无天日的密林里走走停停,完全不知山外的世界。当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林中发黑时,已经天晚了,北风夹着豆粒大的雨点下了起来,打得密林里沙沙直响。谢利诺瓦说声:“不好,赶紧撤!”两人慌不择路在林中左冲右突,糟糕的是,我们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气温急剧下降,我们穿上大衣和雨衣冻得还上下牙齿发颤。谢利诺瓦领着我冒雨疾走,天竟然下起雪来。谢利诺瓦说这不足为怪,听站长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一年9月初,一队身穿单衣的德国法西斯官兵误人阿尔卑斯山深处,因为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这支数百人的队伍就音讯全无,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我们胡乱走进一个山沟,沟底树木杂草密不透风,山坡上的树却稀拉了许多。没树的地方有齐腰深的茅草,抬头可见山坡上裸露的石头。眼前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株很粗的枯树,不知是哪年哪月枯死的,树下好像还有一个黑乎乎的洞。我说我们先到哪避避风雪再说吧,这一阵疾走慌不择路,我有点力不从心了。谢利诺瓦像个将军一样站着没动,他说这地方好像是地图上标的北极熊沟,越往里越高深莫测,百兽出没无常……果真如此,那我们走的方向正好相反了。此时,猎豹警惕性十足地向远方瞅着瞅着,不安地狂叫起来。我们随着猎豹狂叫的方向看去。不好,一只阿尔卑斯山黑熊从树洞中钻出来后向我们猛冲过来,原来那个枯树洞是熊冬眠的巢穴。现在还不到冬眠的时候,它可能刚才闻到了我们的气味,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冲了过来。以前我只在动物园见过那种动作迟缓的黑熊,觉得它们是最笨的动物,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想不到阿尔卑斯山上的黑瞎子追过来就如一阵风。跑是来不及了,我们都抽出了剔骨刀,准备应付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猎豹回头瞅瞅谢利诺瓦,见我们没有逃走的意思,就迎上去大声狂叫,想给黑熊来个下马威,黑熊动作有些慢了下来。我清楚地看到了黑熊锋利的牙齿,浑身不禁打个冷战。此时谢利诺瓦倒像个将军,他小声严厉地命令我:“扔下面袋,准备战斗!”此时黑熊与猎豹还在僵持着,与黑熊相比,猎豹个头显得那么渺小,我担心它根本不是黑瞎子的对手,因为它是个从未接受过训练的看家狗,在雷达站长大,没见过世面,年龄又小,对付这样凶猛的食肉类动物可以说毫无经验。来的是只母性的黑熊,当初它可能没有想到遇到猎豹,它轻敌了。与猎豹僵持了几分钟后,它认为自己从个头的优势上就能战胜猎豹,所以主动发起进攻向猎豹扑来。猎豹闪身避开后,回头咬住了黑熊的尾巴。黑熊认为机会来了,用尽全身的力量向后一坐,这是熊制服对方的杀手锏,一扑二坐三撕咬,一般的小型动物都难躲过这三招。猎豹可能知道危险,松开口向外一跳,逃出了这致命的一击。就在谢利诺瓦与我一愣的工夫,这只母熊突然转头扑向我咬来。谢利诺瓦见状拼命将我推倒,黑熊一口咬住了谢利诺瓦的雨衣。就在此时,猎豹箭一样向母熊身上扑来,一口咬住母熊的尾巴。谢利诺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身,脱掉雨衣向黑熊头上蒙去。我倒地一个翻滚,抬头见猎豹咬住熊尾巴不松口,黑熊的肛门完全暴露在外边,灵机一动半跪着举起剔骨刀向黑熊的肛门捅了进去,接着又狠狠地转了一圈抽出刀来,一股腥臭的脓血喷了出来。黑熊一阵巨痛,但它的头被谢利诺瓦包着一直没松手。他见我得手,双臂用力将熊头翻转向上,单手持刀一刀向黑熊脖子扎了下去。尽管隔着厚厚的皮毛,但那一刀十分稳准狠。要知道,谢利诺瓦在炊事班杀猪宰羊是个行家里手。母熊前后受了
重伤,身子一软倒地不动了。 就在我们想松一口气抬起头来时,只感觉到一阵疾风接着“嗷嗷”两声大吼,比倒地的这只黑熊大得多的又一只黑熊突然出现扑了过来。显然,这是一只体重至少也在200公斤以上的公熊,它可能是倒地的这只母熊的丈夫。它来势十分凶猛,一跃越过我和猎豹,呼一下子将刚抬起头的谢利诺瓦扑倒了,那坚利的爪子将谢利诺瓦按住,张开腥臭的大嘴就向他的喉管咬去。我本能大叫一声:“班长!”声音未落,猎豹闪电般地一跃而起,一口咬住了公熊的耳朵向下一滚,看来它是想将公熊也带倒,解救出主人。可是,那公熊实在不是等闲之辈,加上它的体重太重,目睹了爱妻惨死,它是来拼命的了!耳朵被猎豹咬掉了,鲜血模糊了它的一只眼睛。谢利诺瓦趁机一脚蹬开公熊想站起来,但公熊咬住他的左小脚就是不松口。听得班长一声惊叫,我知道他肯定是受伤了,翻身就给了公熊一刀。可惜的是,我这一刀只刺在公熊的臀部,那地方皮厚肉多力度不够,不过还是将班长暂时解救了出来。公熊松开谢利诺瓦向后一坐,我本能地来个就地十八滚,躲过致命的一击。公熊一屁股坐空,来个四脚朝天,猎豹瞅准机会向公熊扑去,一口咬住公熊的肚子。那地方相对来说皮薄,加上猎豹是用尽生平的力气,竟将公熊的肚子撕开了一个血洞。公熊疼得用两只前掌向猎豹一拍一抓,猎豹躲避不及也受了伤,狂叫一声跳出圈外。公熊站起来反身又扑向脚受伤的谢利诺瓦,可它肚子被咬伤,黑乎乎的血直流,速度并不快。我见状大叫一声班长,谢利诺瓦站起来摇晃一下又摔倒了。公熊眼瞅着就要将200多公斤的身躯压在班长身上,我不顾一切持刀向公熊扑去。这时,我头上一阵风掠过,原来是猎豹见主人有危险,也不顾一切地冒死向公熊庞大的身躯撞过去。公熊倒地瞬间,班长谢利诺瓦拖着伤腿,又一个闪电般地骑在公熊的身上,像杀猪一样,一刀下去不偏不倚插进公熊的喉管。我也抓住时机用身子压住公熊的两条后腿,在公熊原来血窟窿般的肚子上用力又是一刀,然后向下用力一拉。猎豹急中生智,扑上去用利爪抓出公熊的一条肠子,越拉越长。公熊最终浑身抽动几下再也不动了。 我和班长谢利诺瓦还有猎豹终于倒在雪地上,浑身像散了架似地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过了一会儿,我有些发冷,抖抖索索问谢利诺瓦:“班长,你感觉怎么样?”谢利诺瓦说:“我们得赶紧走,争取在天黑前走出森林,找到回山的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我们只能爬起来,可谢利诺瓦一个趔趄摔倒了,看来他伤得不轻。我从内衣上撕下一条布,为谢利诺瓦简单地包扎一下,扶着他前行,身后留下我们歪歪斜斜的脚印。谢利诺瓦喘着粗气实在走不动了,他不但腿上有伤,双肩也被那只公熊抓伤,浑身不停地发抖。我们就这样走走歇歇,等终于找到路时,天已经黑透了。 班长让我放下他,让我上山回雷达站搬兵。我说那是下策,你会冻死,或者叫野兽吃了,我才不干呢!可是我再也背不动他了,再这样磨蹭下去,班长失血过多,后果同样不堪设想。班长有些昏迷了,我用力摇醒他,说能不能让猎豹独自回去叫人,谢利诺瓦用微弱的声音说那就试试吧。我取下班长的笔又在班长身上摸出一张纸,飞快地写上: “站长:谢利诺瓦身受重伤,快随猎豹前来救我们!地点:雷达站下山正西,五号线上。”我撕下内衣一角,将纸条包好,用鞋带绑在猎豹的腿上。看到猎豹今天出色的表现,我想这么有灵性的狗一定会完成任务。绑完后,我反复拍着猎豹的头说:“班长身受重伤,你无论如何要叫站长派人来救班长,要不你的主人没了,你也就没人管了。”猎豹像是听明白了我的话,临走前还用嘴亲了一下班长的脸。 当猎豹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之后,我心里空荡荡的,再一摸班长,他浑身滚烫滚烫的,他失血过多,又发烧。我从未见过这个阵势,不知如何是好,只有脱下自己的大衣铺在地上,连裹带盖地将班长折腾一遍,然后抱起班长的脚放进怀里…… 我抱着班长的双脚眼皮老是打架。我一个劲咬牙提醒自己说不能睡,一旦睡着了就有醒不过来的危险,那样就完了,一定要等猎豹回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忽然发现远处山上有手电的光亮,并听有人喊我和谢利诺瓦的名字,我一激灵站起来高声回答说:“我们在这呢!”然后兴奋地摇着谢利诺瓦:“班长,快醒醒,站长他们来了。”当我再次站起身来时,感觉有一团黑影向我们奔来,我一时没反过来,下意识地一躲,原来是猎豹像一阵风似地扑到班长跟前。站长带着十多个人来了,卫生员在几只大号手电筒光的照射下将谢利诺瓦受伤的腿重新处理完毕,把我也强行摁在担架上就向回撤。我挣扎着大叫猎豹的名字,可它还是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就像没听见一样。我挣扎着下来跑过去抱起猎豹,发现它的体温越来越凉了……我像疯了一样大叫:“猎豹,猎豹,你醒醒啊!”可是猎豹再也没有醒来,它在与黑熊搏斗时受过伤,失血过多,又玩命似地狂奔回去送信,就像一盏灯燃尽了最后的一滴油,终于熄灭了。我抱着猎豹热泪盈眶,腿一软倒在了担架上。 谢利诺瓦班长在床上躺了牛个多月,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猎豹,我默默地将他领到后山坡上,那里有一个土包,里边葬着猎豹,谢利诺瓦双膝一软跪了下去。 后来,谢利诺瓦没有提干,听说站长顶着上级的压力,说班长和我是为了改善站里伙食才下山的,是他站长批准的,我们这才免予处分。其实那天我俩没向站长清假,那是个星期天,心想快去快回,压根就没想到下山进森林变天迷路。 第二年秋天,我被通知提前一年结束军旅生活,与班长一道复员了。临走,我和班长用了两天工夫,为猎豹刻了一块石碑。竖碑那天,我俩没惊动任何人,可当我们竖完碑后,不知啥时候,身后站长带着雷达站没有值班的官兵齐刷刷在身后站着,面对着碑上“阿尔卑斯山A号雷达站编外烈士猎豹之墓”几个大字,哨所的人都摘下了军帽。 我与谢利诺瓦来到故地,这里已物是人非,雷达站没有了踪迹。我寻到原炊事班宿舍看看,突然一条猛犬狂叫起来,谢利诺瓦本能地叫两声“猎豹,猎豹”,可它还是狂叫不止,直到有个青年出现喝住。上前一答话,才知道他是山下的猎户,也是来为猎豹扫墓的。我们追问之下才得知,他的父亲就是被谢利诺瓦所救的那个猎人。其实猎人伤好后每年都找机会上山看望谢利诺瓦,我与谢利诺瓦离开雷达站时与猎人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老人临终前交代儿子要不忘阿尔卑斯山上一个当兵的人救过他的命。老人的儿子遵照临终嘱托每年都找机会上山看望猎豹,就像看到他父亲的救命恩人谢利诺瓦一样。老猎人的儿子带我们找到后山冈上猎豹的墓地,那块石碑依旧,墓却早已修成水泥墓了,老人儿子说是雷达站的官兵后来修的,看来猎豹烈士的头衔被认可了。我与谢利诺瓦将带来的家乡食品供在猎豹墓前,默默地悼念曾与我俩生死与共的猎豹。谢利诺瓦双手摸着墓碑,老泪直流。 晚上,我们借住在老猎人的家里。不多一会,猎人儿子从外面带回来一群客人。还在门外他就大喊问我们:“还认识吗?”我与谢利诺瓦循声望去,只见他身边一个头发花白的军人,从肩上的军衔看出是一位少将军官。将军身后有十几个老人,还有十几个年轻的战士跟随着。我们正在疑惑,就听那将军大声叫着我与谢利诺瓦的名字。我俩终于认出了,将军就是当年的少尉站长,他身后的老人都是当年我们的老战友。他一指身后战友里最年轻的一位伊里盖尔说:“他通知我们来的!”伊里盖尔在我与谢利诺瓦离开雷达站时还是个新兵蛋子,后来他调到团部干到中校转业回到地方,现在是海滨小城塞尼市有名房地产商人。他到里耶卡办事,打听到我和谢利诺尔前往阿尔卑斯山雷达站了,便打电话给了老站长,于是聚了一些能联系上的当年战友火速集结,一同上山团聚。 这一晚上,老站长的警卫班带来帐篷、食物,可我们却一点睡意都没有,都有说不完的话。38年转眼就过去了,当年在我们的雷达站里是前南斯拉夫联盟各族的战友,一个战壕的战友现在有的却成了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不同国籍的人了,有生之年,恐怕我们再也不会全部团聚到一起了,谈起往事,我们无不感慨万千。只有在老站长带来的日记档案里还能找到当年全部战友的名字。 几个月前,我因为到克罗地亚的里耶卡港接船,住在当地一个老兵的家里。他给我讲述这个亲身故事的时候十分动情,竟至让我泪流满面。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于是有了这篇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