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促膝长谈
梦境之中,我与你相见,你满脸的微笑中透露出的那份慈祥,让我对你倍感亲切。你我促膝长谈,谈学习,谈仁孝,谈仁政。
我和你谈学习。(你和我谈学习)
你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对学习的热爱,远远超过任何一人。我向你诉说学习中的苦恼:时间,总显得少之又少;勤奋,也只是挂在嘴边。你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说要节约时间,认真对待每一天。(朝闻道,夕死可矣)
于是,从你身上,我不仅明白你的好学、勤奋使你成为一代圣人,更明白了成功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你微笑,欣慰于我的恍然大悟。
我和你谈仁孝。
你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哀叹,我懂你。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自己且不顾,何言父与母?”
我看出你的无奈。于是向你诉说21世纪的仁孝。孟佩杰,一个从小被父母一起的女孩,在自己的养母瘫痪后,她幼小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照顾养母,每天帮她做康复运动,带她出去散步,十几年如一日。
你笑了,说:“此谓仁孝。其令人赞也。”
你对仁孝的那份注重,使我明白仁孝在传统美德中那无法撼动的地位。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爱护体贴家人,做名副其实的孝子贤孙。
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中小学作文素材,100分作文必备!
秋意越来越浓,田野里黄橙橙的一望无际,玉米熟啦!牵动着无数游子归途的心(我是北方人哦!)。天气慢慢变凉,树叶黄了 ,一阵阵冷风袭来,片片树叶如调皮的孩子飞舞般落地。中小学生应学会用语言来描写眼前的美景,这个时候很多老师也会布置和秋天相关的作文或者诗词。
但是很多同学对于秋色的描写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无论是田野里还是山野间,因此没有什么概念。所以今天记忆大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欣赏关于美丽的丰收的秋天的句子,以帮助大家提升作文水平:
1、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五颜六色的桂花更增加了金秋的美丽。
2、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她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
3、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4、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5、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
6、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7、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8、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9、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10、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11、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12、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苹果,亮晶晶的是葡萄。
13、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秋深,愈是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
14、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15、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
16、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17、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18、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19、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
20、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21、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22、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轻地哼着催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23、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24、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25、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26、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27、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28、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29、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30、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31、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32、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33、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
34、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35、秋天,你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你比春天更富有绚丽的色彩。
36、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
最后建议大家,在写关于秋的作文最好根据本地的情况,带着中小学生实地去体验一下,写出最美丽的身临其境的东西。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是带感情的,才是生动的,才是最好的文章。
?
关于孔子的作文 材料是 孔子有一个 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就跳...
关于孔子的作文 材料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就跳下救了小孩,小孩的父亲很感谢他,就送问题补充: 材料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就跳下救了小孩,小孩的父亲很感谢他,就送了他一头牛。
当时牛很贵。
人们说他贪心,孔子称赞他说:“你这样做能让更多的人去救人,救人得到的东西式理所应当的。
” 当时鲁国有一则法律,看到有在别国当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帮他赎身,回国后可到官府报账。
孔子有一个学生,赎回了一个奴隶,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称赞他,但是孔子却指责他说:“你这样做人们就不会去赎回奴隶了。
不到官府报账,人们会蒙受损失;到官府报账,又会让别人觉得品德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就装作没看见了。
。
要高考,求一个人物当作文素材。
事迹要和孔子类似的。
老师说,孔...
他在个人境界的提升即成为圣人的道路太阳这个东西太老了,这个老师最好也不用。
地球这个东西太老了,这个老师最好也不用。
人类这个东西太老了,这个老师最好也不做。
饭这个东西都吃了几千年了。
孔子也没有著书立说,这是他自己说的。
他的说都是古代圣人的,也没著什么书,因为没有新孔子,信而好古”,最好这个老师不要吃了。
强烈建议你就写孔子的事迹。
我觉得你的要求是实现不了的。
“述而不作
【写一篇关于可孔子的作文.有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孔子的悲剧今年2月份上映的电影《孔子》引起了众人的广泛争议——电影中孔子的形象与历史上的有很大出入,很多方面都为了电影的剧情和效果做了更改.无独有偶,前不久的一个商家为了推销商品,竟随意将孔子老子的形象现代化.这些现象对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来讲,无疑是一种悲剧.而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孔子一人的悲剧,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悲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传统文化需要被继承,需要被尊重.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对其文化的破坏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罪行.“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看法也是对传统文化反思的产物.但这只是一种看法,落实到行动上就另当别论了.传统文化现实的状况就是不被重视,甚至不被尊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随意改编,在历史人物图片上乱涂乱画;许多传统节日传统礼仪被人淡忘,甚至被人嘲笑;一大部分的传统手艺都面临着“无后”的窘境……不尊重传统文化以至于保不住它,那犹如丢掉自己几世的传家宝,可以视为不孝.如果人们再不进行反思,孔子的悲剧就不会仅仅是不受到尊重,而很有可能会有一天他的功绩,他的言论,甚至他本人都会被人淡忘.孔子如此,文化亦如此.要知道,无论我们的国家再怎么发展,我们都不可以忘本啊.连写带想将近一个小时,
有关屈原的作文素材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
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
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
经历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
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
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
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
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关于孔子的作文 材料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就跳...
展开全部 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作文的关键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
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
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
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
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
”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
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
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
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
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
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
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
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奖励。
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我国工作。
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突破,奥运会后国家重奖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这件事引发很多议论,责难之声不时充盈于耳。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
我们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是丧失了道德。
女排姑娘们不是就集体把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
我们不应偏颇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问题,更不应惟利是图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该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立意一、道德尺度并不能成为衡量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
认的道义有时候并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因为人的悲悯之心是与生俱来的且因人而异的,而制度的确立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与进步。
而体现价值的标准需要的不只是悲天悯人,更是人们的反思与从善如流。
(有一句话说得好“都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难道凭民愤就可以杀人么?)二、成全苏格拉底临死前拒绝了学生的救援,因为他相信当时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比古希腊的民主与法制更加进步了,所以他选择遵循(尽管不尽合理)。
因为整体的环境是好的,所以值得人们成全。
三、榜样作用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更要注意对后者的榜样作用。
可以引申到现实,比较容易联系实际,如名人效应等四、反弹琵琶不在乎社会舆论,只在乎对得起道义和良心,认为是对的值得的就去做,没有物质的牵绊与世俗的眼光,做好你自己。
ps:前两种是比较正规的思路,但如果缺乏很强的逻辑能力和议论水平,最好还是不要涉及。
如果议论论点明确,层层推进,有理由破,论据充足,完全可以拿高分。
第三种比较讨巧,不需要多少技巧,只要语言流畅,言之有理,不偏题应该可以上二类文第四种没有一定写作功底的不要涉及,很容易跑题,跟材料意图南辕北辙,不过如果材料运用得当,言之有理让人心服口服就可以上一类。
作文素材大全
今年的“五.一”假期,我们去了乡下的外婆家。
外婆家有一间宽敞的房屋。
在屋旁,总有一片新绿衬着的瓜架。
种着些丝瓜,或是些黄瓜,那些手掌型的叶子,绿得青翠,或浓或淡。
长长的藤顺着竹架,蜿蜒地向上爬,一直到屋顶。
现在的瓜架上虽然并没有那些青青的瓜,但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青绿的叶,弯曲的藤,给整个房子镶上了没有雕琢过的天然花边。
这样的装饰可比城市中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来得亲切、质朴多了。
在屋子后边的一片空地上,还有几种花,凤仙、月季、映山红、大丽菊、鸡冠花,各种各样,依着季节顺序,红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朴素中拥有着非凡气质。
在这些花的旁边,还有一丛竹。
青嫩的叶,笔挺的竿,互相交错着,投下一片翠绿的浓荫。
这时候,还有几株小小的笋,露出尖尖的脑袋,好像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从地底下探出头来。
鸡,农村人家中总要养几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垒上一个鸡窝,养了几只鸡。
从院子里走过,肯定会看见一只母鸡和小鸡们奔跑。
雄鸡高傲的挺着身子,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的大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离房子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欢快地嬉戏。
时不时地把头伸进水里觅食,或是与同伴们嬉闹“嘎嘎——嘎嘎——”的叫声在水上回荡,即使旁边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挡不了它们的欢乐。
有几只蜻蜓也爱凑热闹,在水面上飞行着。
河旁的苇絮飘飘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笼罩在了一起。
阳光下的小河,显得格外清澈,一阵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的。
小河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
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齐。
种 着些青菜、油菜、豌豆、罗汉豆等。
远处还有一亩亩水田,可以看见一些农民们正在种秧苗,一排排秧苗随着微风慢慢飘拂。
到了黄昏,我们便把桌椅饭菜搬到院子里吃起饭来。
这时,母鸡和小鸡们就都跑过来吃掉下的米粒。
美丽的黄昏景象下,大家享用晚饭,闲话家常,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村,田园,农家风光,这一切都成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材料作文“孔子和他的学生”写作导引及例文 【文题回放】阅读下列...
写作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
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
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
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精锐老师为你解答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子一、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人物事略1、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2、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4、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5、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6、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7、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二)名家点评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唐玄宗(唐):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钱穆(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二、素材运用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话题2:挫折...
孔子的资料作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远祖为宋国贵族,殷王室后裔,因避乱而迁居鲁国。
父叔梁纥,是当时的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可能担任过鲁国陬邑的大夫。
母颜氏,名征在。
孔子的生年,《史记·孔子世家》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的生月生日,《史记》不载,《春秋·梁传》记为“十月庚子”,公历应为9月28日。
孔子三岁之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年轻时做过为人相礼、料理丧事的工作,也做过替人管理仓库的“委吏”、看管牧场的“乘田”等他后来回忆说:“吾少也贱,胡能多鄙事。
“(《论语·子罕》)青少年时代的家境不幸及生活的艰辛,使孔子早早地认识了人生。
孔子自叙“十五而志于学”,自十五岁起开始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有系统地从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习。
他学无常师,据说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好学而不厌,乡人都赞其“博学”。
“三十而立”,自三十岁开始独立地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创办了私学,收徒讲学,颜渊、子路、冉伯牛、子贡、冉有等就是孔子较早的一批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招收学生的教育家。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传统,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下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
五十岁以后,孔子踏上了从政的道路。
他曾在鲁国担任过中都宰、司空(主管工程建筑)、司寇(主管司法刑狱)、相事(以相礼资格参加当时的国君会议)等。
五十五岁时,因与当政者季桓子的政见不合,孔子弃官出走,带着其弟子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在诸侯面前游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可结果是处处碰壁,颠沛而不得其志。
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之后,孔子重回鲁国,鲁哀公和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起用。
晚年从事教育活动之外,潜心于夏、商、周三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七十三岁时,孔子因病逝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求赞美孔子的话,作文用。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孔子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
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
“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
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3:理解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
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
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
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
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
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
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
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
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4:选择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
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
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
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
”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
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
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
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
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
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
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
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
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
是的,绝对是伟大的。
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
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
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
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
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
是的,直到今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我与孔子促膝长谈 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