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门宴中项羽他们是如何坐的,坐的顺序是什么:
1.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座,亚父南向座,沛公北向座,张良西向座。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鸿门宴: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后衍生出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
项羽与刘邦,鸿门宴上的优柔寡断
引言:鸿门宴上项羽的优柔寡断很不像西楚霸王的一贯风格,可这却是历史事实。项羽对刘邦的姑息可以用养虎遗患来形容,项羽最终吞下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项羽收编了章邯旧部之后,开始迅速向关中进发了。可项羽的大军中有不少刚刚投降过来的秦兵,这些秦兵本来就不愿意和章邯一起投降自己的死敌——楚人,再加上投降过来后没少被楚兵欺负,粮草和装备都被楚人夺走,所以秦兵当中充满了对项羽的不满情绪,一些秦兵还在私下里商量逃回关中老家。这些情况很快就被楚国将领报告给了项羽。项羽心想:秦国的降兵足有20万,如果这些人突然反戈一击,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于是项羽恶从心头起,心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人都杀了算了。于是,在项羽的周密安排下,一天夜里,20万降兵被赶到新安城南事先挖好的大坑里活埋了。
在处置了20万降兵后,项羽率部继续挺进关中。当项羽的大军行进到函谷关的时候,忽然有探子来报,说刘邦的士兵在函谷关把守,不让大军通行。项羽不相信,他出来一看,城头上飘扬的果然是刘邦军队的旗帜。项羽大声叫关,守关士兵说是奉了沛公之命守关的,不让任何军队入关。项羽一听,把肺都要气炸了,心想,好你个刘邦,真会捡便宜,如果不是我在北方与章邯交战,你能顺利入关?项羽越想越气,便命令大军攻城。函谷关上的守军哪能抵挡得住项羽的强攻,不久函谷关就被攻破,项羽率军40万向西急行,在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安下了大营。
楚军在鸿门驻下后,项羽就与手下的将军们商议攻打刘邦之事。刘邦当时拥兵40万,军驻灞上,两军相距不过几十里路。当天晚上,忽然有人来到项羽大营外要求进见,来人自称是刘邦手下左司马曹无伤的手下。原来曹无伤见楚军势大,知道刘邦不是对手,便想投靠项羽,所以派使者来告密,说刘邦想当关中王,并用子婴为相,还把缴获的秦国珍宝都吞没了。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也向项羽进言说:“刘邦在家乡的时候是个轻浮子弟,又贪财,又好色,可是这次进关,他既不取财,也不抢人,将军看是为何?”项羽说:“我楚国大军未到,他哪敢擅作主张。”范增摇了摇头说:“将军,并非如此啊!刘邦此番作为,可见他志向不小。我曾经让人给他看过相,此人有天子气,所以一定要立刻除掉他,否则后患无穷。”
就在项羽和范增计划除掉刘邦的时候,楚军的左尹项伯已经骑着马向刘邦大营去报信了。项伯也是项羽的叔父,他以前曾被刘邦的谋士张良救过性命,所以一心要报答,打算通知张良赶快脱离刘邦。第二天一早,刘邦带了100多名骑兵来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刚一见面,刘邦就一把握住项羽的大手,一脸诚恳地说:“我和将军一起抗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我之所以能够先入关,完全是仗了将军的威势。我入关后,一直期待将军的到来。现在听说有人在挑拨将军和我的关系,这实在可气。”
项羽一见刘邦这么卑躬屈膝,说得那么入情入理,一腔怒火早已不见了,就冲口说:“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接着,项羽大摆宴席来招待刘邦一行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范增觉得时机到了,就多次举起玉佩示意项羽,让他下令杀死刘邦,可项羽却总装作没看见。范增十分着急,便从大帐中出来,找到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君王太过于宽厚,你赶快进去祝寿,以舞剑的名义找机会把刘邦杀死。”项庄就进入大帐举酒给刘邦祝寿。祝毕,项庄说:“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允许我用舞剑来助酒兴吧。”说完,项庄便拔出宝剑舞动起来。项伯看出项庄意存不善,便起来说:“一个人舞剑没意思,不如我们两人对舞吧。”说着他也拔出剑来,挡在刘邦的身前。张良见势不妙,忙跑出军门,对守卫在帐外的樊哙说:“事情紧急!项庄舞剑是想杀沛公!”樊哙一听,就一手拿剑,一手拿盾,闯入大帐里,守护的卫兵都被他撞倒在地。项羽被吓了一跳,手不由自主地摸着剑柄问说:“这是谁,要干什么?”张良忙说:“这是为沛公驾车的樊哙。”项羽说:“倒是个壮士,赏他碗酒!”樊哙接过酒一饮而尽。项羽又说:“再赏他一只猪肘子下酒。”手下人给樊哙拿了一块生的猪肘子,樊哙把肉放在盾牌上,用剑切着就吃了。项羽看樊哙吃东西挺豪爽,就又问道:“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大声说:“我死都不怕,还怕一杯酒么?当初,秦朝暴烈,天下不安,怀王与诸侯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便是关中王。沛公最早入关,却什么也不拿,专等大王的到来,如此劳苦功高却要加罪,这不是比秦还暴烈吗?我真为将军担心啊!”一番话说得项羽无言以对。
这样,气氛有所缓和,大家又再喝了会酒。刘邦假装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出来,并劝刘邦快回到灞上去。刘邦还有些犹豫,说:“我还没有辞行,恐怕不好吧。”樊哙说:“干大事业的人不顾小节,现在人家是案板和菜刀,我们就是鱼肉,还告辞什么!”刘邦觉得也是,就抄小道跑回了大营。张良感觉刘邦快到灞上了,这才进营来,说:“沛公酒喝得有些多了,不能亲自来告辞,现在已经回去了,特让我来献上一对白璧以谢大王,玉斗一双送给亚父(项羽尊范增为亚父)。”项羽接受了白璧,并放在席上,而范增则极为生气,把玉斗扔在地上用剑砍碎,并叹息说:“项羽这小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看来夺大王天下的人,肯定是刘邦了,我们都会成为他的俘虏。”范增果然是位智者,这一时机错过以后,项羽就输掉了这场政治博弈。五年之后,力能拔山的项羽最终在乌江死去,演技卓越的刘邦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关于 我心目中的项羽 写一篇作文 也可以是 《鸿门宴》的读后感 拜托了...
展开全部 我心目中的项羽,是一个坦荡威猛的真英雄,是一个侠骨柔情的伟丈夫。
虽然他也有残暴的一面,但他的残暴也表现的坦荡真实毫不掩饰.这就比那些玩弄手段,表面上儒雅仁慈而背地里阴险毒辣的人可爱的多.易中天说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我说项羽是个可爱的英雄.他是一个没有失去本性的人,一个真实的表达着自我的人,一个敢打敢拼敢爱敢恨痛痛快快的人. 然而,政治斗争却不需要如此的真性情,相反,它需要圆滑机变,需要明争暗斗,需要笑里藏刀…总之,某些政治方面的成功往往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刘邦在政治上取胜了,可他得到的是背信弃义的评价;韩信在政治上得意了,可他背负了不孝的骂名.再远一点说说勾践,他为了雪耻,宁愿做夫差的马前卒,以躬身牵马亲自尝粪来取得起信任,后来他终于打败了夫差,他在政治斗争中可以算一个大赢家.然而,他为之负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值得吗?每读到这一段历史,我总会这样问.同时往往会想起这样一首诗: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而今唯有鹧鸪飞.” 其实,李白早就一眼看穿了:你拼出自己的做人尊严换来的只不过是一场过眼烟云而已! 因此,我认为,豪气冲天傲气十足的项羽,是不屑于去玩弄那些以牺牲自尊为代价的政治阴谋的.帝王他当然想做,但他不想在做帝王之前失去义气,失去傲气,失去坦荡以至于失去做人的本性.这是他的原则.我赞赏这样的人,也奉行这样的做人原则. 虽然,项羽也有残忍狂妄反复无常等一些严重的缺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秦末汉初,本来就是一个残酷的年代.在连年战乱中,“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羽大破秦军后,在新安活埋二十万降卒的确是残忍之极,但是,试想这二十万士卒都战死于沙场,你能把这笔血债归罪于谁的头上?这样一想,我们是否能对项羽的残忍减少一些厌恶之情?因为战场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地方,项羽能在战场上杀死几十万士兵,却在宴会上杀不了一个刘邦.这也是他的做人原则的体现....
关于项羽鸿门宴的800字议论文
读《鸿门宴》对项羽有感作文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
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
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
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
”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
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
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
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
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
”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
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
”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
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
”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急…用《鸿门宴》写一篇有关项羽的作文
有人常常为自己“差一点”而叹惋不已。
展卷历史,《鸿门宴》让我们感觉到“差一点”而诞生的力量。
项羽当年英勇善战,势如破竹,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而刘邦虽然“先入关中”,“军霸上”,但在鸿门宴上“差一点”被杀。
刘邦因此而保全了性命,重整旗鼓,取得了一统西汉的显赫成绩;而项羽却留下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无奈和“自刎”的悲壮,给后人留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慨。
越王勾践的故事亦是如此。
当年天马行空,威震四方的西楚霸王,一念之差断送了自己,而“差一点”被杀的刘邦却如愿以偿。
蒲松龄也曾感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高一作文,一篇鸿门宴中关于项羽的议论文,帮帮忙咯,急需,谢谢啦...
展开全部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鸿门宴项羽灭亡之我见作文
展开全部 鸿门宴人物之我见 从《鸿门宴》中可以看出,项羽的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重大压力的考验,也是缺乏领导者素质的体现。
项羽有一句名言:“富贵不回故乡,等于锦衣夜行,有谁知道?”充分暴露了这家伙的虚荣与浅薄。
回故乡干什么?无非是向家乡父老炫耀一下,他项羽出息了,活得有点人模狗样了!正因为这个心理作怪,造成后来他失败时无颜见江东父老,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心理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一个伟人的成长与诞生,没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历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刘邦就不同了,在楚汉力量对比悬殊的时候,在项羽把他分封到汉中的时候,在他老父亲被项羽杀害的时候,都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和信心。
由于项羽的角色定位不高,决定了他走得不可能太远。
从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来看,项羽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西楚霸王,没有更高的视野。
从他分封诸王后就万事大吉可见一斑。
这一点和刘邦就不一样。
如果说刘邦刚刚起家的时候对前途还很模糊的话,攻入咸阳推翻秦朝后,其野心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那就是:霸有天下! 因为他没有象刘邦那样把天下看作他自己的,所以他一路上坑降卒、焚宫室,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好多做法不得民心。
如果他视天下为已有,东西是自己的东西,百姓是自己的百姓,他怎能不多一点悲悯情怀,怎能不多一点爱惜心理呢?他看到秦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难道就那么心安理得吗? 因为他满足于做个西楚霸王,所以当秦朝灭亡天下已定,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原则分封完诸侯以后,就准备做个太平官来,这无疑是小地主式的倒退行为。
他不知道即使他愿意过这种小国寡民的日子,人家刘邦还不愿意呢!所以这边灭秦的战火刚刚熄灭,新一轮销烟又重新燃起了!其间,他多次要求和刘邦分疆而治,刘邦报之的,只能是一阵冷笑! 因为他急于做西楚霸王,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把天下所共的盟主楚怀王杀掉,弄得民怨沸腾。
曹操还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西楚霸王的智商和曹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矣!没有了盟主,天下人凭什么要听你项羽的?你觉得自己的拳头硬一点就可以威震群雄了?项羽这一败招,正好被刘邦利用。
刘邦借题发挥,披麻戴孝为楚怀王发丧,号召天下诸侯兴师问罪,项羽就变得非常被动了。
项羽虽然也和刘邦一样笼略人心,想与群雄共享天下,为此不惜分裂疆而治,除自封为霸王外,一口气封了近二十个诸侯王。
但是,这些按照他的个人意志一厢情愿分封出来的诸侯国,是极不稳定的。
刘邦就非常不情愿,那些没有得到封赏的更是心怀不满。
尤其失误的是,这些诸侯王之间缺乏统一的约束,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他们的尊卑次序。
西楚霸王和其他诸侯王之间,诸侯王与诸侯王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整个天下被项羽划分为近20个类似于中世纪德意志式的小公国。
这种独联体似的诸侯国之间谁也不服谁,利害冲突在所难免。
其他人暂且不说,项羽想把羽翼逐渐丰满的刘邦困死在关中,这对与野心勃勃的汉王来说,有这种可能吗? 项羽的狭隘性格还表现在他的不能容人。
他不仅无法象刘邦那样笼略人才,为已所用,自己的手下也因为他的傲慢、猜疑与短视而一个个离他而去,连对他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被他活活气死了!试想:如果鸿门宴上听范增的计策,还会有后来的大汉王朝吗?项羽有许多这样致刘邦于死地进而夺取天下的机会,都在弹指之间被他轻易地葬送了!这个愚蠢的家伙临死前还想逞匹夫之勇,单枪匹马冲入汉军之中猛杀一通,想以此博得手下的赞赏,不亦悲夫!要是敝人在场的话,只能向他投以可怜同情的目光。
一介武夫呵! 项羽,作为楚国大将项燕的侄子,名门之后,眼光和见识应该略高于当时的其他草莽英雄。
项羽的实力,一度也是其他豪杰无法相比的。
在灭秦的战场上,项羽更是名符其实的主力军,消灭了秦朝的大部分武装力量。
应该说,在推翻秦朝这一系统工程中,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可惜他没笑到最后,天下被地痞流氓式的泗水亭长夺去了,亏不亏?亏! 然而,项羽这样的性格,也只能有这样的命运。
即使没有刘邦,也会有张邦、王邦、乔邦冒出来,又何亏乎?项羽至死也不醒悟,竟然说是上天亡他,不亦惑乎!
鸿门宴 刘邦项羽人物评价作文
项羽和刘邦同为王,但是他们却孑然不同。
鸿门宴这篇文章就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5年之久楚汉之争的开端。
鸿门的一宴,虽是开端但是却似乎预示着这场斗争的终结。
项羽无论是在鸿门宴的前夕还是在宴会过程中表露出来很多的悲剧心情,而刘邦不同,他擅长利用别人的弱点,他在宴会上利用了项羽的这一点性格的弱点使将要发生的危险化险为夷。
尤其是刘邦的一席话,十足表现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刘邦从小就是个诡计多端的人,他的话使项羽动了不忍之心。
项羽可以说是个善良或者容易被假象所迷惑的人吧,至少他听说刘邦籍吏民,封府库,专等将军这些陈词后杀刘邦的心动摇了。
而刘邦在套出曹无伤泄露秘密后,回倒了军营后立即杀了曹无伤。
这和之前的形象判若两人,所以刘邦是狡猾的。
有些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是后来苏轼却评价说他表现的是“君子之度”。
他的做法,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评价。
无论项羽是否是君子或者懦弱,最后不可否认的是他自尽了!刘邦利用他的狡猾也好计谋多也好,最终他胜利了。
这些已经是史实了。
所以,在这鸿门宴中他们早已表现出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也许是这性格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吧!所以说性格决定了命运!
读《鸿门宴》对项羽有感作文
展开全部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
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
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
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
”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
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
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
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
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
”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
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
”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
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
”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
作文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
楚汉相争的关键是鸿门宴,如果项羽抓住机会就可以一举消灭刘邦了。
可是项羽优柔寡断不纳忠言,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的刚愎自用,和刘邦的城府之深。
一个是骄兵而另一个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其实这是天意,项羽天生就不是政治上的强者,项羽只能当一员大将,项羽没有痛快的斩草除根,以至于有垓下之败。
求《鸿门宴》刘邦和项羽的评价作文
展开全部 项羽的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重大压力的考验,也是缺乏领导者素质的体现。
项羽有一句名言:“富贵不回故乡,等于锦衣夜行,有谁知道?”充分暴露了这家伙的虚荣与浅薄。
回故乡干什么?无非是向家乡父老炫耀一下,他项羽出息了,活得有点人模狗样了!正因为这个心理作怪,造成后来他失败时无颜见江东父老,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心理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一个伟人的成长与诞生,没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历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刘邦就不同了,在楚汉力量对比悬殊的时候,在项羽把他分封到汉中的时候,在他老父亲被项羽杀害的时候,都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和信心。
由于项羽的角色定位不高,决定了他走得不可能太远。
从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来看,项羽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西楚霸王,没有更高的视野。
从他分封诸王后就万事大吉可见一斑。
这一点和刘邦就不一样。
如果说刘邦刚刚起家的时候对前途还很模糊的话,攻入咸阳推翻秦朝后,其野心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那就是:霸有天下!因为他没有象刘邦那样把天下看作他自己的,所以他一路上坑降卒、焚宫室,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好多做法不得民心。
如果他视天下为已有,东西是自己的东西,百姓是自己的百姓,他怎能不多一点悲悯情怀,怎能不多一点爱惜心理呢?他看到秦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难道就那么心安理得吗?因为他满足于做个西楚霸王,所以当秦朝灭亡天下已定,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原则分封完诸侯以后,就准备做个太平官来,这无疑是小地主式的倒退行为。
他不知道即使他愿意过这种小国寡民的日子,人家刘邦还不愿意呢!所以这边灭秦的战火刚刚熄灭,新一轮销烟又重新燃起了!其间,他多次要求和刘邦分疆而治,刘邦报之的,只能是一阵冷笑!因为他急于做西楚霸王,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把天下所共的盟主楚怀王杀掉,弄得民怨沸腾。
曹操还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西楚霸王的智商和曹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矣!没有了盟主,天下人凭什么要听你项羽的?你觉得自己的拳头硬一点就可以威震群雄了?项羽这一败招,正好被刘邦利用。
刘邦借题发挥,披麻戴孝为楚怀王发丧,号召天下诸侯兴师问罪,项羽就变得非常被动了。
项羽虽然也和刘邦一样笼略人心,想与群雄共享天下,为此不惜分裂疆而治,除自封为霸王外,一口气封了近二十个诸侯王。
但是,这些按照他的个人意志一厢情愿分封出来的诸侯国,是极不稳定的。
刘邦就非常不情愿,那些没有得到封赏的更是心怀不满。
尤其失误的是,这些诸侯王之间缺乏统一的约束,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他们的尊卑次序。
西楚霸王和其他诸侯王之间,诸侯王与诸侯王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整个天下被项羽划分为近20个类似于中世纪德意志式的小公国。
这种独联体似的诸侯国之间谁也不服谁,利害冲突在所难免。
其他人暂且不说,项羽想把羽翼逐渐丰满的刘邦困死在关中,这对与野心勃勃的汉王来说,有这种可能吗?项羽的狭隘性格还表现在他的不能容人。
他不仅无法象刘邦那样笼略人才,为已所用,自己的手下也因为他的傲慢、猜疑与短视而一个个离他而去,连对他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被他活活气死了!试想:如果鸿门宴上听范增的计策,还会有后来的大汉王朝吗?项羽有许多这样致刘邦于死地进而夺取天下的机会,都在弹指之间被他轻易地葬送了!这个愚蠢的家伙临死前还想逞匹夫之勇,单枪匹马冲入汉军之中猛杀一通,想以此博得手下的赞赏,不亦悲夫!要是敝人在场的话,只能向他投以可怜同情的目光。
一介武夫呵!项羽,作为楚国大将项燕的侄子,名门之后,眼光和见识应该略高于当时的其他草莽英雄。
项羽的实力,一度也是其他豪杰无法相比的。
在灭秦的战场上,项羽更是名符其实的主力军,消灭了秦朝的大部分武装力量。
应该说,在推翻秦朝这一系统工程中,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可惜他没笑到最后,天下被地痞流氓式的泗水亭长夺去了,亏不亏?亏!然而,项羽这样的性格,也只能有这样的命运。
即使没有刘邦,也会有张邦、王邦、乔邦冒出来,又何亏乎?项羽至死也不醒悟,竟然说是上天亡他,不亦惑乎!
语文作文,关于刘邦项羽的议论文,800 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谁说他不是英雄? 问世间西楚霸王谁人能敌? 垓下一役,张良小人卑鄙之极,将楚人老弱妇孺押解到霸王军寨四面,命其高唱楚歌。
使其项军士气消弭,虞姬拔剑自刎以励项王之志;孰料霸王是何等重情重义的汉子!命八千江东子弟各自逃生,但将士们誓死不降,直至全军覆没。
垓下一战后,霸王来到乌江边,有一位老渔夫愿意冒死送他过江,以便他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但项羽他不肯,说江东子弟尽命陨于己手,再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也!安葬虞姬后,他震臂一呼:“时不我待!”随折断手中跟他叱咤疆场多年方天画戢,放走心爱的乌骓宝马,拔剑自刎!乌骓见此惨烈之景,悲鸣不已,绝食而亡!自此千百年后乌江边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其哀娩叹息! 垓下一役,项羽失败,但虽败犹荣!刘邦虽胜,胜之不武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在鸿门宴中,项羽他们是如何坐的?坐的顺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