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寺,到福州后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位于鼓山山顶,为福建五大禅林之首。相传因寺前有一股泉水——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涌泉寺,现在的罗汉泉已经变成一汪死水,水面上漂浮着片片落叶,更多的只是一层象征意义,寺前的石墙上刻着“知恩报恩”四个大红字,滴水恩,涌泉报。进入鼓山山门,无论是步行、乘车还是缆车,沿途都看不到涌泉寺的踪影,偶们坐车沿着盘山公路而上,一路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木,确实瞧不见涌泉寺,据说这是因为涌泉寺独特的建筑构思,依山度势,建在白云峰的颌处,全寺深藏不露,素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之称。作为名山大刹,涌泉寺的“三空”:陶塔、雕版、血经书,“三铁”:千年铁树、铁锅、铁桌,颇有价值。寺前的陶塔虽然不大,但很古朴沉稳;雕版、血经书并未有幸目睹真容;千年铁树只是寺内的平常摆设,也许铁树开花才能夺人眼球;四口千僧铁锅很壮观;铁桌有点相形见绌。By the way,寺庙自制的平安饼很好吃,外皮松脆,绿豆做的馅泥清新香甜,不油不腻,六元一盒,价格实惠,大家每人都买了好几盒准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味道,可惜一来天热,二来嘴馋,旅途没结束就都分来吃光光了。
描写鼓山美景的作文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
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
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
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
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
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
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
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
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
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
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
”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
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
”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
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
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
求一篇 福州鼓山 游记作文
福州有两山最为有名:左旗右鼓。
即旗山与鼓山,以鼓山为有名,所以我们便去了鼓山。
鼓山之名,源于其声。
说每当风雨之时,此山作鼓声鸣,故名鼓山。
远望鼓山,并无特别之处,只见得一座山,上面盖着层层的绿。
但当车绕盘山公路而上,穿行于山间林木时,才会领略到这山里的乐趣。
公路通往山顶,不知道要绕多少个弯。
遮天蔽日的古树形成一条幽深的通道,在某个转弯处消失,在转过弯后又重新开始。
看来除了路上,山里是很少被人打扰的,因之鸟语不绝于耳,间或还可看到山鸡在路上觅食,见车驶来而从容避让,并无太多惊恐之意。
夏日的福州已显闷热了,但这山间的路上却十分清凉,我们不禁打开车窗,尽情享受这自然的空气。
车到山顶,即是另一番景象。
山上有江南名刹涌泉寺。
通往寺院之石径,平整而清凉,其上辍撒些黄叶或落红,直叫人大发幽古之情。
游人并不多,所以幽径更显空灵。
脱下鞋拎在手上,拾级而行,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寺院之山门是值得玩味一番的。
传说有一代长老法号净空,故在山门上作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佛家之语,发人深思,真是超凡脱俗的妙对!寺院也是传统的样式,有这殿那殿的,但据说这寺有三件宝贝:一是康熙大帝亲题的涌泉寺招牌;二是寺前一对千佛陶塔;三是寺后一件乌木制成的香案。
为何是宝呢?因康熙帝是不轻易题字的,不似乾隆那样四处留墨,因此题一件就是宝了;而此一对陶塔呢,虽然不高,但是每一层都有一些小门洞,每一门洞里均端坐佛像一尊,共有千尊,故名千佛塔,且为陶制,此塔为绝世仅存,自然是宝了;至于这乌木香案,则有些年头了,用硬可比铁的乌木制成,放到水里不象一般的木头浮于水上,而是沉于水下,足以令人称奇,当然也就是宝了。
寺内还藏有大量血经,乃是古代僧人为了表明对佛的追随,用自己的鲜血写就的。
而且写之前,须斋戒三年,连盐都不得进食。
年代久远,这些经文都变成了暗红色。
寺东走一段险路,则到一景名叫喝(音鹤)水岩。
这有个说法:相传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洞下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把流水止住。
从此,涧水改道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石壁涌出,原来的溪涧也就干涸了。
喝水岩中间为一深涧,只是果真无水。
涧两侧之石壁如刀劈斧砍般表面光滑,危然直立。
于是,这给历代文人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来写写划划——这就是福州摩崖石刻。
自宋代以来,一直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迹,后来数量众多,竟然荟聚了各类字体的石刻两百余段,就被称为“东南碑林”了。
直心痒得冰寒也想上去刻一把,只是怕担了“破坏文物”的罪名,再加上也没有练就可以直接在石上写字的铁指神功,所以只好作罢。
山间的险路有时仅宽尺许,两侧若非石壁突兀,即是老树垂枝,再么古藤葳蕤,或异花吐芳。
总之变化无穷,扑朔迷离。
在一险要处,还筑有空中楼阁。
这倒是冰寒自己取的名字,何哉?因其在绝壁之侧,仅内侧筑于石上,而外侧有如一鹰翅凌空伸出,其势险也,其气大也,其意佳也,称之为空中楼阁,想是不过分的。
最令我难忘之物是从喝水岩回来的一顿饭菜。
进食之所在涌泉寺山门进去不远的放生池边之素食馆。
馆内摆设甚是平常,但饭菜颇有特色——全是素食,调制亦用素油。
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僧人的待遇——尤其是嘴巴的待遇并非很差。
虽然是素食,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青菜胡萝卜之类,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有各色山上的蘑菇(这可是好东西!低脂高蛋白,有利肠胃,还可减肥养颜!),吃来滑嫩爽口。
然后是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豆制品。
乍一看,还以为是吃上贝壳蛏子了呢!没想到入口才知非也,原来是用豆子做的仿制品,形状倒是象极了真的蛏子及贝壳,倒是取了名字叫素蛏、素贝。
看来和尚也是馋荤的,并且可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而且味道还不差,至于其它,尚有笋、菜之类。
这餐饭的确是别有风味。
很难得那里还有四川的茶师,拿着极长嘴的大茶壶泡出香醇的茶来。
饭罢,便坐到户外阳台上喝茶。
此时阳光正藏于树后而未直射阳台,清风掠着香樟和枇杷的叶子送来沙沙的轻响;对面一颗不知名的老树上生着些兰花(此又为鼓山之一特色景观),影子投进下面绿绿的放生池里。
隔了池,是台阶,通往寺院,那边香火缭绕,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就随着这香火有些虚缈地飘啊飘地散入林间……
关于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对联的作文
只要对仗工稳都可以,没有准确不准确之说 写弥勒的对联很多,其他的还有: 峨嵋山灵岩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成都宝光寺: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了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四川乐山凌云寺: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会有高有低 福州鼓山涌泉寺: 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不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成都文殊院大王殿: 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 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 山东济南千佛寺: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禅宗南派发祥地的南华寺天王殿: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子洲金鸡山作文600字
乘汽车到鼓山下院,从第一亭经东际亭、乘云亭、半山亭到达摩洞十八景、千佛庵,再顺公路下行到涌泉寺停车场,乘车回榕。
沿途观赏历代摩崖题刻和达摩洞十八景自然景观。
2.鼓山—龙门 从鼓山下院第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远见一座小亭,走向东小路,经杨树庄墓、海会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东到般若庵,然后沿小路下山,见龙门水库,顺石阶通至龙门村到龙门车站,返回市区。
途中可欣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3.鼓山白云洞—罗汉台 乘汽车沿福马路到远洋站下,向北走到埠兴村,永德信山庄旁,沿石阶登山,经积翠庵、凡圣寺、龙脊道到白云洞,再上行到山顶仙人脚印巨岩,下山穿过密林经十八罗汉台,回到积翠庵,再按原路返回。
沿途见悬崖峭壁十分壮观,尤其雨过天晴时,白云飞舞,如入仙境。
4.樟林—古寺西来院 从远洋站到埠兴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岭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岩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来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岭,乘汽车返榕,或向东经凤池老古山、风动石、白云洞到埠兴村返榕。
5.鳝溪—鼓岭 乘966或973公交车到鳝溪,走到鳝溪西侧,沿新修建的鼓岭登山古道登山,经武圣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岭柳杉王公园,再上行到新开辟的柱石山公园或向西到牛头寨,后回鼓岭避暑山庄,乘车返回市区。
这是一片绿色世界,世外桃源。
6.磨溪—鼓岭 乘马尾方向公交车到龙门站下,沿磨溪登山,经水库、磨房、果园到龙潭,再上行穿过竹林向西一条小路,经采石场直达鼓岭,路途较长,但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是十分清静的休闲天地。
7.蝴蝶溪—马尾 乘福马方向公交车到下惠站下,向北走进溪谷,行至半山蝴蝶溪,春
介绍传统美食的作文(400字以上)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 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
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
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
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
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
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
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
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
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题目:花好月圆 福建美食以福卅菜肴和闽南菜肴为代表的闽菜,在中华民族烹任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是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素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口味清鲜、重汤重味著称,尤以善制山珍、巧烹琳海鲜见长。
闽菜在色、香、味、形、质兼顾的基础上,以“味”为纲,具有淡雅、和醇、鲜嫩、荤香不腻的风味特色,在中国众多的南方菜系中独树一帜。
闽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种地方菜发展而成,其中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其菜肴特点是清爽、淡雅、鲜嫩、偏於酸甜、注重调汤,有“百汤百味”之誉,并善於用红糟为佐料;闽南菜具有鲜醇、香嫩、清淡的特色,益以讲究调料、擅用香辣著称,在使用沙茶酱、芥未酱、橘汁、辣椒酱等方面,有独到之处;闽西菜则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点,并以烹制山珍野味闻名,口味偏咸辣,尤其擅长使用香辣调料,富有浓郁的山乡气息。
闽菜虽然分为三种地方风味,但其菜肴的总体风格还是基本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刀工精巧。
闽菜向以刀工细腻严谨出名,讲究细致入微的片、切、剖等刀法,并使原料大小相等、厚薄均匀、长短一致。
如闽菜名肴荔枝肉、鸡茸金丝笋、淡糟香螺片等,都是刀工精细而给人以剖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极的美感。
二是汤菜居多。
福建人喜鲜纯,认为汤菜最能体现原料的本质原味。
因此,闽菜具有“重汤”、“无汤不行”的特点,它是区别於其它菜系的明显标识之一。
有的汤清似水,色鲜味纯;有的白如乳汁,甜润爽口;有的金黄澄澈,芳香馥郁;有的汤稠色浓,香浓味厚。
著名的汤菜有:鸡汤氽海蚌、茸汤广肚、高汤鱼唇、灵芝恋玉蝉等。
三是调味奇特。
善於调味是闽菜特色之一。
闽菜调...
关于 爱福州 的作文怎样写
福州,福州,当然是有福之州才叫福州。
在福州的早晨你可以看到父母送孩子去上学;老年人在公园之中晨练;傍晚,一群孩子在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等到了晚上就热闹了,公园之中老太太在跳着舞,老爷爷就在边上伴奏;在有些地方还能看见一群人正围坐在树下聊天、下棋。
这就是福州人的一天。
怎么样,好玩吗?不如我再给你说说我爱福州的理由! 福州又被称为榕城,朴素中带点华丽的它深深吸引着我。
因为啊,城市的街道、小巷、马路两旁都种植着榕树。
据说在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在衙门前种了两棵榕树,并号召百姓种植榕树,从此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榕城”就成了福州的美称。
福州还有个地方闻名天下,叫三坊七巷。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吧!我喜欢福州,和它也有关系哦!三坊七巷是一条古街道,它有三个坊,七条巷,因此得名——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中有几家百年老店,比如:同利肉燕,木金肉丸,永和鱼丸……我喜欢它因为它把历史呈现在我眼前,那种古色古香,没亲眼见过绝对想象不出来它的美。
下雨时,雾气笼罩三坊七巷,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湖公园,肯定很多地方都有,可是我们福州的可不一样。
福州的西湖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卧龙山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为郡守严高所凿,方圆十数里。
唐、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遂成御花园。
我喜欢它又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啊,它湖面平静,偶尔会有几只游船经过。
如果你在岸边喂鱼,只要撒上一点点就会有一大群鱼儿游来。
当你漫步在西湖公园中,就会感到树木的清香,湖水的美丽平静,花朵的淡淡香气,孩子们的开心快乐。
福州肉燕也很好吃哦!它的皮是用瘦肉慢慢打出来的。
很神奇吧,能打得那么薄,中间的馅也是用瘦肉制作的,也可以说是“肉包肉”。
福州的软木画也是众人皆知的!我家中就有两幅。
画中,雕刻精美,连一片叶子都雕刻得很细。
画中山连绵起伏,湖水清澈,天空中有几只鸟儿飞翔,湖中有几只仙鹤在戏水,好像很开心呢!树下老人聊天,河边小孩玩水。
一幅和谐的景象,栩栩如生。
我喜欢福州的小吃,喜欢福州的古色古香,喜欢福州的美,喜欢福州的欢声笑语,你呢? ===================================== 海西,与我们伟大祖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包括了福建省及其周边的23个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西担负着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重任。
而海西重镇——福州,是我学习、生活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城市,已经伴随我度过了5年美好的时光。
在我刚满六岁的那个冬天,因为爸爸妈妈工作调动,我从江苏来到了这个山清水秀、花香四季的美丽城市。
我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了:滔滔不息的闽江在一片蜿蜒翠绿的山中穿过,不论是城市、乡村,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冬季的街道、小区依旧花香扑鼻,与北方的冬天全然不同。
真美啊!这是我刚到福州时发出的第一声惊叹。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了这里有越来越多令我热爱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闽江了。
我猜想,闽江一定是我们国家污染最小的内河了,因为与我看到的黄河、长江、淮河相比,真是太干净了。
夏季的闽江边上,我常常见到很多人在游泳、捉螃蟹。
放假时,我跟爸爸妈妈去过闽北的许多风景区,那里的江水更是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鲜花和绿树,美得让人忍不住想跳进去洗洗。
我明白了只有“山青”,才会有“水秀”,就是因为福建的山始终保持得那么绿,才换来了秀丽的闽江水川流不息啊。
我从课外书上得知,改革开发前,福州的闽江上只有一座解放大桥,其它地方过江只能靠渡船。
可是现在,不仅有洪山桥、闽侯大桥,最近几年还建起了金山大桥、尤溪州大桥、三县州大桥、闽江大桥、鳌峰州大桥,鼓山大桥也即将建成通车。
从桥的变化,可以看到这些年福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晚上游览一下闽江和闽江上面的桥,我忍不住会再次惊叹:夜幕降临后的闽江,简直就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岸上的灯火倒映在水中,仿佛江水也变了颜色。
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映衬出一派现代化大都市的繁荣景象。
我从乡土课上得知,福州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
我“受益”最深的就是丰盛味美的海鲜和热带水果了,想起来都不仅让人咽口水。
记得刚来福州的时候,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可转了一圈,找不到几样认识的东西。
因为到处都是海鲜,什么花蛤、淡菜、蛏子、鱿鱼、墨鱼等,以及更多叫不出名字的海鲜。
其实,当时连这些我们也搞不清,在咨询别的叔叔阿姨后妈妈尝试着做给我吃,啊!海鲜味道真的鲜美极了。
慢慢地,海鲜已经成为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这里的热带水果更是品种繁多,记得我们最初住在农林大学的校园里,四周都是龙眼树、芒果树、枇杷树、杨桃……,我惊奇极了,水果成熟的季节我常常可以从地上拣到可吃的水果,真是又好吃又有趣。
以前在江苏,苹果、梨、西瓜是主要的水果,虽说也爱吃,但品种少了许多。
而这里,芒果、香蕉、枇杷、桔子、柚子、龙眼、荔枝、木瓜……,这两年还不断有台湾的水果运到福州,真是数不胜数。
福州还...
求关于福建的风景.风俗的文章45篇
【 厦门 】鼓浪屿:在厦门的西面,隔海约700米处的一座小岛,面积只有1.71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岛上,浓荫覆盖,花香扑鼻,可以说是处处似公园,触目皆佳景;在这个岛上听不到车马喧嚣,但却随时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因此又被誉称为“音乐之岛”。
岛上重要的胜景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等。
南普沱寺:位于厦门市区东南五老峰下,距市中心3公里,因地处我国佛教圣地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该寺始建于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重建,占地3万多平方米,现已有1千多年历史。
寺中的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依山造势,层层托高,两厢钟鼓楼、左侧新建的慈善楼与右侧普照楼左右对应,雄伟壮观。
万石岩:万石岩,一座不高的山,由于受千百万年风雨的侵蚀,山上怪石很多,形状千姿百态。
在万石岩斗山上的万石禅寺建在岩石上,规模不大,但精巧别致。
在寺的山门前面有天然岩石形成的月池,寺后有四五块大石,遮天蔽日。
万石岩里有一座植物园,这就是著名的厦门园林植物园。
集美:位于厦门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面积为2.83平方公里,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集美镇有著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归来堂、鳌园及长达2212米的高集海堤。
【 泉州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枕山面海的泉州市北郊1.5公里处,面积50多平方公里,包括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和西北洋西大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清源山四季如春,万木竞长,植物达千种以上。
清源山风景区人文景观众多,有中外驰名的开元寺,是闽南规模最大的古刹,全寺占地7万平方米。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泉州市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故得名。
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现桥长835米,宽7米,桥墩31座,石亭2座,明清重修碑记12座,桥南有忠惠祠,系纪念蔡襄造桥功劳而建。
内有石碑,为蔡襄撰文书写《万安桥记》,桥北有昭惠祠,系奉祀护桥海神而立。
清净寺:位于泉州市南涂门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全寺面积为2100平方米,寺门高20米,宽4.5米,穹顶尖拱形,由青白花岗岩砌成,系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礼拜寺的式样而建,具有西亚阿拉伯伊斯兰教的风格。
【 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南部,有“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有三十六峰,又有蜿蜒的九曲,徊旋与山间,故有“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之说。
游武夷山既可乘竹筏沿九曲溪观光,又可徒步登山探胜,二者也可以在溪游中互相结合。
1999年12月,武夷山以“稀有、独特、绝妙的自然美地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 福州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
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
鼓山的一大特点是摩崖题刻比比皆是,数量达300余处,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隶、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
鼓山的景点基本上是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
东路有回龙阁、灵源洞、喝水岩、龙头泉、白猿峡、水云亭、听水斋、甘露松等25景。
想欣赏古人题刻的,就走东路,多集中的灵源洞、喝水岩一带,几无隙地。
西路庵堂岩洞罗多,最著名的是达摩洞十八景(俗称十八洞)。
石竹山:位于福州市南福清市西宏路镇,紧靠鲤鱼湖,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因山上石奇岩怪,竹松苍翠,故得名。
山上有石竹寺,寺内有大雄宝殿、文昌阁、观音亭、石佛宫等建筑,规模宏大。
寺外景色秀丽,石竹山上有龟蛇石、小蓬莱、三重檐、青龙洞、通天洞、一线天、仙桥、紫云塔等30多处天然美景。
寺西有一座龙女岩,传说为东海龙王 的公主化身,近邻还有九鲤仙醉卧岩,一条长约丈许、宽约尺余的石条横架其间,此即“天桥”胜景。
寺东可俯视东张水库,山水辉映,景物壮观。
于山:位于福州市区东南五一广场北侧,战国时期有于越族居住在此,故得名。
于山有九仙观等24景,现存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题刻百余处。
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卧龙山下,因在福州之西,故名西湖,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连接而成。
园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
悦虹桥东,有建于唐代的开化寺。
冠豸山连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
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 1公里。
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万圆123平方公里。
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
谈谈美食小作文200字怎么写
福建美食以福卅菜肴和闽南菜肴为代表的闽菜,在中华民族烹任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是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素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口味清鲜、重汤重味著称,尤以善制山珍、巧烹琳海鲜见长。
闽菜在色、香、味、形、质兼顾的基础上,以“味”为纲,具有淡雅、和醇、鲜嫩、荤香不腻的风味特色,在中国众多的南方菜系中独树一帜。
闽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种地方菜发展而成,其中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其菜肴特点是清爽、淡雅、鲜嫩、偏於酸甜、注重调汤,有“百汤百味”之誉,并善於用红糟为佐料;闽南菜具有鲜醇、香嫩、清淡的特色,益以讲究调料、擅用香辣著称,在使用沙茶酱、芥未酱、橘汁、辣椒酱等方面,有独到之处;闽西菜则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点,并以烹制山珍野味闻名,口味偏咸辣,尤其擅长使用香辣调料,富有浓郁的山乡气息。
闽菜虽然分为三种地方风味,但其菜肴的总体风格还是基本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刀工精巧。
闽菜向以刀工细腻严谨出名,讲究细致入微的片、切、剖等刀法,并使原料大小相等、厚薄均匀、长短一致。
如闽菜名肴荔枝肉、鸡茸金丝笋、淡糟香螺片等,都是刀工精细而给人以剖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极的美感。
二是汤菜居多。
福建人喜鲜纯,认为汤菜最能体现原料的本质原味。
因此,闽菜具有“重汤”、“无汤不行”的特点,它是区别於其它菜系的明显标识之一。
有的汤清似水,色鲜味纯;有的白如乳汁,甜润爽口;有的金黄澄澈,芳香馥郁;有的汤稠色浓,香浓味厚。
著名的汤菜有:鸡汤氽海蚌、茸汤广肚、高汤鱼唇、灵芝恋玉蝉等。
三是调味奇特。
善於调味是闽菜特色之一。
闽菜调味偏於甜、酸、淡,这是由烹调原料多山珍海味所决定的。
甜能去腥擅,故多用糖;酸则爽口开胃,故善用醋;淡可突出原料本味鲜纯,故少用盐;并以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为人称道。
闽菜中以调味独特著称的名肴有:酸甜竹节肉、醉糟鸡、橘汁加力鱼、沙茶鸡块等。
四是烹调细腻。
闽菜在烹调技术上擅长熘、爆、炸、氽、炒、蒸、煨、糟等方法,尤以炒、蒸、熘、糟等见长。
其细腻的风格表现在选料精细、制汤讲究、调味精当、火候适宜。
著名的代表佳肴有:佛跳墙、炒西施舌、清蒸加力鱼等。
闽菜中的素菜也风昧独特,品种繁多,而以厦门南普陀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和泉州开元寺的素菜为代表。
福建素菜多用面筋、豆腐为主料, 以香菇、冬笋、木耳为辅料,以传统的烹调技艺,做出清雅鲜美的特色。
其中南普陀寺的两道名菜--“半月沉江”(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和“丝路菇云”(红烧白菜,配以冬菇、冬笋、粉丝)中外闻名。
闽菜的构成,可分为福州、闽南、闽西三大菜别。
福州菜,除盛行于福州外,在闽东、闽中、闽北一带也广泛流传;闽南菜盛行于厦门、泉州、樟州,东及台湾;闽西菜流传于广阔的“客家括”地区。
福建还有许许多多风味小吃,这些小吃制作简单却很独特,其口味佳、口感好,很受中外游客欢迎。
下面简要介绍福建各地的美味佳肴和风味小吃:福州:有佛跳墙、鸡汤海蚌、翡翠珍珠鲍、芋泥、螨饼、葱肉饼、淡糟炒竹蛙、一品抱顺、香露河鳗、醉糟鸡、白蜜黄螺、太平燕、鱼丸、春卷等。
厦门:南普陀素菜、仿古药膳、土笋冻、海蜗煎、烧肉粽、韭莱盒、炒面线、芋包、炸五香、花生汤、面线糊、菩提丸、馅饼、香菇肉酱、花生酥等。
泉州:油 红 、肉粽、蚝仔煎、深沪鱼丸、上元丸、白风汤、桂皮牛肉汤、大补猪肉汤、四物番鸭汤、黄芪牛肉、鸡汤炖鳖、湖头米粉等.漳州:手抓面、猫仔粥、五香卷、润饼、和合包、双糕润、土笋冻、烧肉粽、糯米大肠、蛇煎、蛇仔面线糊、沙茶牛肉面、当归排骨盅、淮山小肠盅等。
莆田:醉螃蟹、烫羊肉、水龙、盐鸭、妈祖宴菜、焖豆腐、蛏插、焖蒸糕、枫亭糕、面筋卷、香菇炒、豆浆皮、乒乓冻等。
南平:文公菜、建刚板鸭、拔霞供、薛荔冻、苦桔糕、豆腐丸、烧肉粽、烧饼、红菇炖番鸭、笋干焖肉、卤面、盐水鸭、当归黄鳝等。
三明:闽笋干、黛鸭、偎豆腐、果条筒、磨浆果、米冻蜂、碧玉卷、鼓子菜、将乐擂茶、鱼生、烧卖、老鼠干、蔗须包、建莲炖鸭、沙县板鸭等。
龙岩:白斩河田鸡、涮九品、烊鱼、一品金丝、菜干扣肉、香酥兔、蛋清鱼丸、永定牛肉丸、上杭鱼白、客家捆饭、芋子包、肉咖哩、牛渣粉面、龙岩豆花等。
宁德:燕丸、芋苞、腐片、腊兔肉、芋蛋面、海顺包、鸳鸯面。
继光饼、泥鳅面、糯米粽、汤丸、清炖味、爆炒章鱼、群蝶恋花、珠联鲸鱼、花篮豆腐盒、雀巢燕球、珍珠鲍鱼、宝塔芋酥、香油清虾脚、荔枝石磷腿等。
7篇五年级暑假周记
我和我爷爷、叔叔、婶婶一起去美丽的西湖游览。
西湖真美啊!美丽的西湖不但风光秀丽,而且景色十分宜人。
湖周围极具特色的众多亭台楼阁,与湖区大片的树木花草互相衬托,置身其间,确实有“人间天堂”的感觉。
难怪苏东坡会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感叹。
只可惜现在是冬天,看不到“苏堤”上桃花盛开的美景,我从这两旁桃树挤挤挨挨的花苞上,可以想象,到了阳春三月,这里的桃树万花齐发,一定特别的美丽、壮观。
美丽的西湖不仅有美丽的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传说故事,清康熙、乾隆皇帝书写的御碑。
还有为许多英雄、历史名人修建的纪念物,令人浮想联翩。
有为推翻腐败的满清王朝而牺牲的民国女杰秋瑾;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和他儿子岳云。
水浒人物武松、张顺,一代才女苏小小…… 西湖真热闹啊!现在虽然是旅游淡季,由于今天是星期日,天气又很好,来湖边游玩的人还是很多,其中还有不少各种肤色的外国人。
湖面上大小不一的游船,来来往往忙个不停,众多的水鸟,一会儿展翅翱翔,不一会儿又聚集在湖面上嬉戏,看到它们那悠然自得的情景,我真为杭州的生态文明喝彩。
看到这么多游人,树上的小松鼠也跑下来凑热闹,看到它们那蹦蹦跳跳的可爱样子,游人都禁不住停下来逗它们玩。
西湖真大啊!我们一行四人,从西湖东面的涌金门向南,来到雷锋塔,又从雷锋塔穿过苏堤,来到位于湖西的岳王庙瞻仰,并拜谒了岳飞、岳云父子的陵墓。
当我们来到白堤的“断桥”,已经下午五点多了,虽然游览了7个多小时,还只是粗略地游览了西湖的一小部分。
西湖,我忘不了你!我一定还会再来。
2013年7月17日,上海游记(一) 水族馆 水族馆里有很多海洋生物。
比如说扬子鳄吧。
扬子鳄是吃鱼吃吓为主的,应该很凶猛,可是在水族馆里,它一动也不动,就像烂木头一般。
还有可爱的娃娃鱼,七手八脚的蜘蛛蟹,凶猛的海中之王——鲨鱼等等。
有的像树干一样粗,有的只有手指那么大,有的嘴上长着一排长长的刺,有的屁股上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有许多是叫也叫不出名字的。
我最喜欢的是海豹和企鹅。
海豹的脸圆圆的,白白的,像面包一样。
它的面包头跟它的身子比起来,只不过是小东西哦。
他的身子又圆又粗,比我还要长。
它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舞蹈家,刚刚还在我眼前,身子一扭就窜到了高处,一会儿又一个跟斗滑向了低处。
大家一定知道企鹅是很灵活的。
快看,一只企鹅上下翻飞,就像银龙探海一样,一会儿就把一条鱼给叼在嘴里,一眨眼就不见了。
岸上也有许多企鹅,无论你怎么叫喊,它们都不睬你。
要是许多企鹅一起下水,那该多带劲。
多么有趣的海洋生物!2013年7月25日,(二) 上海科技馆 科技馆非常气派,整个建筑群成半圆形,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圆球,两旁是高大的建筑,像两只大大的翅膀,而且还是玻璃的呢! 科技馆里奇妙无比。
我们先到了“地球探秘”,那里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几千万年以前地球的奥秘。
接着我们到了“影视之光”,我和妈妈居然到了太空,还一起打排球!告诉你,这可是虚拟世界!我和妈妈只要对着屏幕做打球的动作,比赛就激烈地展开了。
可是我不是妈妈的对手,3比7输给了妈妈。
我们又走进了魔屋,魔屋里摇摇摆摆的,你要往左,它偏要你往右,你要往右,它偏要你往左。
幸好我走得快,不然一定连续摔跟头。
最奇妙的是海上旅行,我们坐在一个船舱了,一会儿,居然来到了澳大利亚港湾,轮船在深蓝色的大海上航行,远远就看到了悉尼歌剧院,真是过瘾啊!旅行结束,我往后一看,咦?我们分明就没移动过呀!真神奇啊! 离开了影视之光,我们又去了儿童科技乐圆。
我最喜欢的是喊泉。
我学着大狮子的声音对着莲蓬头大吼一声,只见几只假青蛙的嘴里就喷出几条水柱来,真是奇妙啊! 科学的奥秘真是万万千千啊!2013年8月5日,鼓山游(一)福州有两山最为有名:左旗右鼓。
即旗山与鼓山,以鼓山为有名,所以我们便去了鼓山。
鼓山之名,源于其声。
说每当风雨之时,此山作鼓声鸣,故名鼓山。
远望鼓山,并无特别之处,只见得一座山,上面盖着层层的绿。
但当车绕盘山公路而上,穿行于山间林木时,才会领略到这山里的乐趣。
公路通往山顶,不知道要绕多少个弯。
遮天蔽日的古树形成一条幽深的通道,在某个转弯处消失,在转过弯后又重新开始。
看来除了路上,山里是很少被人打扰的,因之鸟语不绝于耳,间或还可看到山鸡在路上觅食,见车驶来而从容避让,并无太多惊恐之意。
夏日的福州已显闷热了,但这山间的路上却十分清凉,我们不禁打开车窗,尽情享受这自然的空气。
车到山顶,即是另一番景象。
山上有江南名刹涌泉寺。
通往寺院之石径,平整而清凉,其上辍撒些黄叶或落红,直叫人大发幽古之情。
游人并不多,所以幽径更显空灵。
脱下鞋拎在手上,拾级而行,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寺院之山门是值得玩味一番的。
传说有一代长老法号净空,故在山门上作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佛家之语,发人深思,真是超凡脱俗的妙对!2013年8月19日,鼓山游(2)寺院也是传统的样式,有这殿那殿的,但据说这寺有三件宝贝:一是康熙大帝亲...
李叔同的人物生平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
祖李锐,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
父李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
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李叔同幼年时就受到了佛教的熏染。
据说,他降生之日,有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大家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
后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
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他的大娘(李世珍的大姨太)郭氏也是虔诚的佛教徒,叔同跟她学会了念诵《大悲咒》《往生咒》。
他的长嫂信佛,曾教他背诵佛经。
叔同小时候,常在家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
李叔同六七岁时,开始跟着年长自己12岁的兄长文熙读书,并学习日常礼仪。
文熙对他督教甚严,日常功课不得马虎,应对进退也不得稍越礼仪。
他小小年纪便受到如此严格的教育,无疑会使他的天性受到压抑,但对他养成严肃认真的习惯却大有好处。
他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好习惯。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5岁在天津。
8月5日,父病逝,终年72岁,叔同跟母亲在李家的处境更显尴尬。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叔同小时候难免有一些自卑倾向,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6岁从仲兄文熙受启蒙教育。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7岁从文熙学《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及文选等。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李叔同8岁时,正式拜常云庄先生为师,攻读《四书》《孝经》《毛诗》《左传》《尔雅》《文选》等,同时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3岁读《尔雅》《说文》等,始习训诂之学。
攻各朝书法,以魏书为主,书名初闻于乡。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15岁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
是年诵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句。
而且,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心“反叛”的种子也开始萌芽。
他对兄长从小要求他刻苦用功学习的经国济世的“正经”学问不那么热衷了,却对唱戏这种“贱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去戏园子看戏,成了铁杆票友,有时还客串某个角色。
他对伶人杨翠喜很是欣赏,每天晚上都去“天仙园”为她捧场,散场后,提着灯笼陪她回家。
他还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杨翠喜的艺术修为大大提高。
跟杨翠喜交往,或许是他的初恋,可惜,这个女子后来被卖入官家,几经周折,又嫁作商人妇。
李叔同一片痴情,化作闲愁万种。
1895年,李叔同16岁考入城西北文昌宫旁边的辅仁书院,学习制义(八股文)。
和当时天津另外两处书院(三取书院、问津书院)一样,辅仁书院与官学已无多大区别,以考课为主,不再讲学。
每月考课两次(初二、十六两日),一次为官课,一次为师课,分别由官方和掌教出题、阅卷、评定等级,发给奖赏银钱,以督促学业。
李叔同在进入书院前,已饱读过经史诗文,学有根底,加上自幼聪慧,每次考课作文,只觉得有不尽之思绪需要写出。
按照格式,文章是要一个字一个字书写在格子中的,老师发下来的纸张又是有一定限量的。
叔同每感到意犹未尽,纸短文长,就在一格中改书两字交卷,博得了“李双行”的美称。
他的文章常常名列前茅,获得奖银。
1896年(丙申光绪二十二年)17岁夏,出素册廿四帧,请唐敬严师为钟鼎篆隶八分书。
秋,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诗词,兼习辞赋、八股。
喜读唐五代诗词,尤爱读王维诗。
又从津门书印名家唐静岩学篆书及治印,并与津门同辈名士交游。
1897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18岁时,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
哥哥文熙从家产中拨出30万元供叔同家用,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
他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开始学习音乐和作曲。
那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维新变法,一向关心国事、憧憬未来又极厌旧制度的李叔同,对这场变革感到很兴奋,积极鼓吹新说,并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示对变法的支持。
不料,“戊戌政变”后,六君子殉难,康、梁逃亡海外,这场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
外界哄传李叔同是康、梁同党,为了避祸,他带着母亲、妻子,迁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套房子,安住下来。
由于他家在上海有钱庄,他可以凭少东家的身份任意支取生活费用,手头相当阔绰,他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交往。
十月加入“城南文社”,曾以《拟宋玉小言赋》,名列文社月会第一。
1899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岁的李叔同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
其后,李叔同的文人雅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五光十色。
他与画家任伯年等设立“上海书画公会”;人南洋公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邵力子、谢无量等从学于蔡元培;还与歌郎、名妓等往来频繁;在上海粉墨登场,参加演出京剧《八蜡庙》《白水滩》《黄天霸》等;东渡日本留学,以“李哀”之名在东京首次参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之雅集;与同学曾延年(孝谷)等组织“春柳社”;留日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