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冬至的由来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各地祭祖习俗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浦江的冬天作文
浦江人过年还是保留着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有许多同诸暨不同的地方。
过年前的准备与诸暨没多大差别,无非是打扫、宰杀等工作,等到年三十中午,所有锅碗盆瓢、桌椅凳子全都一干二净,猪鸭鸡鹅都“躺”在灶房了,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不同与诸暨了。
浦江农村大多数地方仍保留着家族集体祭祀的习俗。
老公家在村里是陈姓大户,还保留着大家族原来的三进式的大房子,可以住几十户人家,中间堂屋是大家共用,专门用来进行从事祭祀活动或办红白喜事。
过年时,这里照例要挂上大红灯笼,贴上许多春联,门前放上香案,门内放上一张很大的条案用来摆放各家的祭祀供品。
中午十二点多,有指定的族人在外面鸣锣通知各家主妇可以准备祭祀物品。
于是各家主妇开始点火烧水蒸煮,这时候主妇们要蒸煮的一般是一个猪头(没猪头的就用元宝硬肋代替)、一只鸡、一块鸡血,一些浦江特产的馒头和糯米做的染得通红的杨梅果,这时满村子都飘着浓郁的肉类芳香。
煮完后,要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祭祀专用的木篮里,贴上红纸,还要在猪肉上插一把刀,大概是让菩萨或祖宗用来割肉吃的吧。
准备这些东西大概需要化两三个小时,这中间大概每隔一小时会鸣一次锣,催促主妇们快点准备,不要耽误了祈福大事。
而男主人则忙着贴红纸,挂灯笼。
浦江人过年讲究的是红火,年三十下午,家家要挂灯笼、贴红纸,而且是门上、窗户、床上、灶头、猪圈等贴得到处都是,红纸上写着各式祝福语,光是这满眼的红色就让人觉得喜庆吉祥。
到下午三点左右,动作快点的主妇就把一篮丰盛的祭品端出来了,我家婆婆动作较快,所以我们家的祭品往往是最先端出来的。
这端祭品也有讲究,必须有男人来做,女人是不出来的。
我家一般由我公公来端,这时老公公要先洗脸洗脚,然后换上一身新衣服,再恭恭敬敬把东西端出去。
三点以后锣鼓阵阵,催促着各家赶快把祭祀用品端出来,这时男女老少都要换上一身新衣服。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换身新衣服不是稀奇事,要是在以前这应该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之一了。
三点半左右,各家大大小小男性人丁都穿戴一新齐聚堂屋,香案上蜡烛已经点好,条案上各家供奉的祭祀用品已经摆满,屋前上千平米的晒谷场上也密密麻麻得排满了鞭炮,就似红色的海洋。
浦江人素有勤俭治家的好传统,但是在过年放鞭炮上可是一点都不含糊,都是整箱整箱买,一直要放到二月二过完小年,光祝福仪式每户人家就起码放一箱以上。
一切准备就绪祝福开始,整个集体祭祀活动分三步,第一步,先跪拜天地,感谢天地赐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拜祖宗,祈求祖宗庇佑大家幸福安康。
第二步,燃放鞭炮,这时正是所有浦江人祈福的时候,整个浦江淹没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
放完这些鞭炮大概需要半来个钟头。
第三步,再次行跪拜礼,然后烧黄纸,我们诸暨人烧元宝与纸钱,而浦江人则是大把大把的烧黄纸,大概也算是纸钱。
烧完黄纸,公共祭祀活动环节完成。
接下来,各家把自家的祭品端回家,开始自家祭祀环节。
先祭灶神,再祭祖宗,最后祭猪栏菩萨。
这个过程仍然有男的来做,女主人是一般是不参加的。
我家公爹忠厚老实,一年到头讲不了几句话,我想他自然不会反对我参与家庭祭祀活动,就未经允许,擅自参与,而老人也从不表示反对。
所以这个环节我每年都参与。
在男人进行祭祀活动时女主人便抓紧时间准备年夜饭,等祭祀活动完成,女主人的年夜饭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然后进入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夜饭环节。
吃完年夜饭,就是分压岁钱,浦江人叫分红纸包,这是小孩最最开心的时刻了。
爷爷奶奶叔伯婶婶都会给,我老公在家里是独子,但是孩子仍能从堂伯堂婶那里分到诸多红包。
当然我也一样得分给本家小孩,顺便也给老人分两个,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
分完红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齐聚堂屋、天井进行娱乐活动环节.一年忙活下来这是最放松的时候,也是最大方的时候,一堆一堆的聚在一起打麻将、扔骰子、打双扣等,有的男人在前面赌,女客(老婆)还在背后管钞票。
小孩则忙着放小炮或晚游戏。
春节联欢晚会对他们根本没有吸引力。
这一晚你不用等老公孩子两点前老老实实回来睡觉,我是外乡人,语言不通也舍不得拿钱去这样"砸",就安安分分一个人守在家里看春晚。
到零点,大家就又放下手中的“活”放第二次鞭炮。
放完鞭炮便从回赌桌继续“开战”,基本上到后半夜。
年初一,吃完早饭第一件事就是上坟祭祖,信佛的就上庙宇拜菩萨。
年初二开始拜年,浦江人拜年特讲究,凡是长辈亲戚都要轮流拜访,除了关系恶化的,否则必须去而且一般都是每年都在同一天拜访,譬如初二回娘家,初三外婆舅舅家,初四姑姑家。
所以哪一天到谁家拜年或谁会来拜年不用猜也不用空等,该去的就去该来的自然会来,都是惯例。
其余不去拜年的照样就在堂屋前面的天井扎堆赌博,从没有听到老公在桌面输钱而老婆在后面愤怒声讨的,一切是那么热闹,那么和谐!这样一直玩到元宵节。
到元宵节,过年就进入第二个高潮,几乎每个村庄都要准备舞龙灯或做花灯,然后几个村子组成联社,一般从初十开始每天晚上轮流到各村展示,花...
要一篇关于冬天景色的作文。
展开全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
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
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
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
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
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
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
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
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
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
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
”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
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
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
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
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
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
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
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
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
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
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
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
描写天津的冬天的作文800字
展开全部一. 天津的冬天 老舍先生写了一篇《济南的冬天》,在这个初冬的季节里,我想为这个我首次独自生活的城市写些什么,就是这一篇天津的冬天吧! 冬至刚过,天气却早在半个月之前就开始通知我了。
十一放假,刚从家里回来,就领教了天津寒冷的天气。
记得十一在家还是穿T恤的,刚回来就马上穿上了外套。
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风,北辰的风凛冽的吓人,这个季节最是突出。
空旷的校园里,独自走的话,会有点害怕,风声鹤唳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建筑物很少,没有可以闪避的地方,这能缩着脖子忍受着寒风瑟瑟。
立冬前的一周更是吓人,同学们甚至穿上了羽绒衣,戴上了围巾,真让人深刻的感觉到,冬天来了。
路边的草坪开始显出枯黄和衰败,树叶也纷纷落下,使人的心境也是萧索。
这样的季节里,什么事情似乎都没有太多的兴趣去做,就只是想蜷缩在温暖的床上,裹着被子,捧着咖啡读一本小说。
不知从何处飞来大群的乌鸦,这似乎都成为学校一景了,前几天中午去门口买吃的回来,抬头时只见天空中黑黑一片,估计有成千上万只乌鸦同时飞起,场面非常壮观,同学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这也是我从未见过的场面。
大家都在猜测是否附近有坟地什么的,真是吓人。
我最厌恶这样的天气,响晴却寒风凛冽。
这种天气让我想起衰败的大家族,就好像贾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表面上辉煌一片,其实却满藏污垢。
太阳温暖的让人昏昏欲睡,风却吹得紧,穿上了棉外套还是瑟瑟发抖。
似乎是嫌这灿烂的阳光浪费了似的。
我不厌恶寒冷,却顶讨厌风。
我总是觉得,这是个凄凉又哀伤的季节,确切地说,这是个太过绝对化的季节。
幸福的恋人们甜蜜的依偎在一起,这种季节再合适不过;而独自行走的人们,却要拼命忍受着寒风的侵袭,不免让人有些惧怕孤独。
我不喜欢这个季节,这真是个寂寞的季节。
风吹落最后一片叶,我的心也飘着雪……整条街都是恋爱的人,我独自走在暖风的夜……多想要向过去道别,当季节不停更迭,却还是少一点坚决,在这寂寞的季节……树上又吹下几片落叶,我的心仿佛冰封一般。
我不爱这个城市,至少现在如此。
虽然或许等我离开之后会有一些怀念,但是现在我无法让自己对这个城市产生太多的感情。
我厌恶这里的风,这里的空旷,这里的寂寞……但这却是个值得纪念的城市,我在这里体验了学习了太多的东西,知识以外的东西。
窗外依然寒风凛冽。
冬天来了,寒假还会晚吗?我怀念家里的温暖。
二. 天津的冬天 以前曾先后三次来天津,第一次只在水上公园和长江道书市一带盘桓,第二次仅仅路过静海,第三次专为云飞而来,只顾高谈阔论,哪儿都没来得及去。
这三次,每次都远离狗不理和大麻花,每次也都没有机会亲近海河两岸,所以,在2009年几乎是最冷的一天来天津,便真真切切地将天津看了个饱。
2009年12月26日中午,车在津南区七转八绕,一会儿瞅见一爿小湖,一会儿望见一片待拆的平房,这边是孤零零的楼群,那边是冒着白烟的烟囱,所有的迹象都清楚表明天津这个老工业城市的身份。
天津是以工业起家的,迄今为止还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的不懈努力中,这种过渡是成功的吗?我看未必。
迄今为止,天津还没有形成别开生面的产业链,往西处在北京话语权的卵翼之下,往东有滨海新区的纲举目张,天津站在十字路口,随时准备奔跑,但是却一直迟疑于是否能接到明确的指令。
天津的脚步总在紧追慢赶,却又显得无比仓促。
昔年,天津修铁路,建学堂,启民智,比北京开放,比上海雍容,是何等的风光。
这里是袁世凯的基地,是盐商的老巢,是南北的要冲,英法联军占了大沽炮台,清朝皇帝的骨头就软了。
而当燕子李三纵横天津卫的时候,东北的马帮、西南的袍哥还都没有形成气候呢。
而今,天津却在北京、上海的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沦落了,牢牢坐稳了老三的位置,新晋的小弟重庆一心向老大和老二看齐,也多半是因为老三没有可比性。
车窗外的风景俨然一片肃杀景象,除了建筑还是建筑。
我想,维多利亚时期的浪漫主义传统应该也是基于荒凉的中世纪风貌吧。
正在这时,星星打电话来,问我到了何处。
我答不出,反正终点是小海地。
询问了对方的位置,是在河东区第三中心医院,心中便有了计较。
车到了终点站,便换了出租车,直驱河东。
到第三医院时,已是下午一点半,我理所当然地请两个小晚辈吃午饭,他们点了几道四川菜,浑然不怕脸上会起粉刺。
或许医生长期与来苏水为伴,内分泌和汗腺系统有得天独厚的保障吧。
从餐馆出来,星星陪我打车去古文化街。
当时天津的气温是零下七八度的样子,做一次深呼吸便立时感觉肺里涌进许多冷气,只能缓缓吐出来。
寒风一吹,古文化街的旗幡悠悠飘扬,游人三三两两,指指点点,在品味着津门文化的流风余韵。
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邻海河西岸,以天后宫为中心。
元代内乱不已,每年从江南水乡输送京城的粮食因战乱无法通过运河运输,只好转为海运,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运至京城。
元政府为祈求航海安全,便将南方的妈祖尊为天妃,并于1326年在天津建成天后宫,用于祭祀。
虽然元代海路运输随着朱元璋定鼎江南而...
小学四年级关于清明节的习俗的作文。
400字 跪求 谢谢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
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
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
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
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
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作文《我与冬天有个约定》500字 记叙文
展开全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季的来临,人们都换上了厚重的棉衣,隔离了寒冷的风霜.冬季的来临,也让万物进入了“死寂”期,留给人们的是满眼的疲惫……那年冬天,我种的君子兰早在两个月前就病态泱泱.冬天一到,它就全没了绿色,成了一堆枯枝.我伤心极了,几个月的心血就这样化作了泡影.为了使自己稍稍安心一些,我既没有把它立即丢掉,也没有把它从花盆里马上移走,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没再去管它.就这样,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惋惜中度过,每一次摸到那冰冷的花盆,心头就涌出阵阵悲哀和无奈.现在想起,仍能感觉那冬的漫长.第二年开春后,我痛下决心要将那枯枝除掉,腾出花盆种吊兰.于是,我用一个小铲子扒开土,准备将其连根拔走.可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我刚用铲子插入干厚的泥土,扒了两下,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破裂声,随之我看到瓷花盆的碎片散了一地.可是我仔细一看,被泥土层层包裹着的,浓密得如太白胡须般的是那去年冬天看似已枯死的君子兰的根,它不但没有坏死,反而愈加茂盛,分了一次又一次的杈.现在,它已经茂盛到充满了整个花盆,宛如一只只龙爪紧紧地贴在瓷花盆里,难怪一碰就碎.看到这里,我赶紧将乱麻般的根须稍作修剪,分盆重新种下.结果一个月后,每个花盆都发出了君子兰可爱的小芽.对于这一幕,我不得不惊叹.在整个冬季的酝酿中,它竟然可以再次生长,而且枝繁叶茂.我简直被这种冬季中的奇迹折服了.这种折服是全身心的,从眼中到心里,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它顽强的生命力.仔细想想,在冬季我如此草率地放弃新生的机会是多么愚蠢.那厚厚的棉衣,真的是隔绝了所有新生带来的欣喜和希望.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暂时的“死寂”是为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体味生命,体味人生.植物在冬季,可以依靠对春的向往而在冬季的“死寂”后重生.那人呢?在冬季时,也一样可以向往春天,可以获得更大的新生与希望.生命的神奇叫我们不得不敬畏,那我们就更应该拿出勇气和行动,要像那茎叶枯萎的君子兰,在春光照耀大地时,你就会有西伯利亚蝴蝶般的美丽,然后破冰而出,找到更加鲜艳明亮的你.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你就可以穿越冬季,穿越严寒,就可以享受春日阳光的温暖!...
关于重阳节尊老敬老400作文?
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秋高气爽直,,天清气爽,又到重阳街头多了为老人服务的小站,报纸电台开始宣传如何敬老爱老,敬老院,颐养院趁势又多开了几家。
大多数为老人服务的小站都是真诚的,也有一部分是趁机销售一些所谓的治疗仪器。
这边刚免费为老人做了简单的身体测量,那边就忙不叠拿出仪器向老人展示,施展浑身解数,巧舌如簧,誓必让老人买下不可。
一些单位在重阳那天,肯定会有行动,名为给老人送爱心,实际为单位赚名气,送些不靠谱的礼物,诸如视力保健仪之类的,老人用得上用不上可管不得了平时就经常有敬老院虐待老人的事情曝光,但是敬老院还是照样要开的,只是换个名字重整旗鼓而已。
至于服务质量有没有改进,那就不得而知了。
基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小孩的,到我们年老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或孩子身处外地,,或工作关系,或自身原因,无暇照顾老人,很多人可能都有机会进老人院安度晚年,这样的状况怎么不让人为以后担忧呢?真正关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关心的程度。
身在外地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老人也会很高兴。
经济不太好的,平时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
至于单位企业的节日献爱心,真正为老人们做点实事,少些沽名钓誉的虚浮吧。
关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阳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东北的冬天作文200字
展开全部 我爱你,冬天每当冬爷爷来临之际,我都会拍手叫好.因为在这银装素裹的冬天里,我可以享受到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雪的乐趣. “嘿!——快来看,下雪了!”每当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会兴奋得跳起来.随后马上开始“包装”:围上围巾,戴上手套,裹上棉袄,戴上口罩………接着飞奔到已被冬爷爷染成银色的草地上,打起雪仗来.你摸一把,我仍一下,一刹那,所有的孩子仿佛都变成了小雪人似的,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在轱辘辘地转,随即爆发出一片欢笑声. 冬天不仅有趣,还是一些动物休息的好时光.黑熊、小松鼠吃得饱饱的都钻进了洞里,美美的睡上一觉,慢慢地等着春天的来临.大人们呢,则躲进了屋里,开着取暖器,享受着咖啡那浓郁的芳香.整个大地静悄悄的,除了几个孩子们的吵闹声,到处都是一片安然的景象.大家都休息了,积蓄着力量,准备在来年的春天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冬天不仅是美丽的,是洁白无暇的,也是助人为乐的.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当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地降落的时候,农民伯伯的脸上也乐开了花.麦苗盖上了暖和的“冬被”睡着了,一觉醒来,看到春天来了,伸一伸懒腰,高喊着:“我长大喽,谢谢你冬爷爷!”这真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啊! 冬天虽然寒冷,但低温可以杀死空气中的许多细菌,帮助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北方冬天的室外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大冰箱,许多食品放在外面都不会坏,省了很多电,冬天可帮了我们人类的大忙了. 我爱你,冬天!渐渐安静下来,洗去喧嚣与繁杂,欣然接受简单的生活.学会淡淡的微笑,静下心来,饮一杯奶茶,读一篇散文,或是闭上眼睛,听几段轻音乐.幸福而满足.记不清有多少时日未曾静静的看过天空,看那些浮云任意的变幻形状,记不清有多少时日未曾好好的看过大地,看那些树叶渐渐泛黄飘落……有那么多东西在不经意间褪却了色彩,变幻了容颜.我把梦渲染,染成我自己的颜色,不是单调,也不是杂乱,而是普通的有着梦的颜色.期待第一朵雪花的炫丽舞姿,那是怎样的一个空间?那朵雪花的飘落,在我的冬天,似斑斓着繁星的夜空,有着自己的月色,皎洁的光芒.迷茫中的自己迷茫着理想,没有了一个走向,没有了那份坚韧.好不容易找到了东边的太阳,我却把它丢在了夕阳.总是有那么长的时间没有在自习室里呆过,即使是在里面坐着,看着外面行走的人陆续从窗前划过.那份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仰或是有着生活的别样意味,更懂得了享受一份恬静,只要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伴随着空气的毫无压力,就有着生气.不需要有着更多的不需要,忘却了时间的走动,这一秒不必期待着下一秒的末梢,把意义就定义在每一秒,我走过冬天在一年中,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我最喜欢冬天.冬天的早上,风格外清爽,时不时还夹杂着软绵绵的小雪花.不一会儿,地上、屋顶、树木都像披上一件洁白的大衣一样挺直了腰杆,不用害怕那刺骨的寒风了,这一切,显得那么美丽动人.清晨,你拉开窗帘,汽车上的“大衣”渐渐的融化了,你若是遇到了小雨,那雨中的人、草、花、树都像一幅值得回忆的画.那画中古老的梧桐树啊,在风中毅然的站着,她的叶子虽然都掉了,但却换来了轻柔、洁白的雪花,这是值得的.虽然这很短暂.冬天的景色是那么让人难以捉摸,一会风哥哥来了;一会雨姐姐来了;一会雪妹妹也来了,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景色,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仰望天空,想:如果时光能停留下来,那该有多好啊!外面,披了“大衣”的一切,好像承受不起这贵重的礼物,都把它捧在手心里,细细的端详着.却又怕一会又消失了.想到这,我不禁发出感叹:“冬天是那么美,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格让你品味.”她是那么的神奇,是那么的吸引人,又显得是那么自然,一点也没有掩盖,是那么让人喜欢.冬天,你代表了一年的结尾,又代表了时间的流逝,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深深地对你说:“谢谢你,冬天!”
重阳节作文500字
展开全部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
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
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
请问,怎么写雷州半岛的冬天作文?
过春节又称“过年”,在这冬跟秋交替的时候是雷州半岛民间最古老、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它有着较为浓厚的地方特色.按雷州半岛现有的岁时习俗,春节已不单指新年初一这一天.在爱热闹、爱过节的本地人心目中,春节是从腊月下旬开始,一直热闹到元宵节后才算度过了.腊月下旬,雷州半岛各地家家户户都忙着办“年货”,城镇居民少不了年桔、春联、鲜花、糖果、时髦衣装、孩童玩具;乡间农户则备全香灯宝烛、门神年画、鞭炮,还有自制糕饼诸类供品食物.农历腊月廿四或廿五日,雷州各地大搞清洁,俗称“打囤”或“扫囤”,家家户户进行室内大扫除,以便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送灶”后,从廿六日到廿八磨米做新年糕饼.雷州半岛是蔗糖之乡,年糕甜,饼米乙种类繁多,令远客惊奇的一尺余直径三、四寸厚的巨型年糕有:筐炊、团笼炊、笼傻,约八寸直径一寸厚的筐箕炊、缸盖炊、牛皮糕;米有:饺子饽、叶搭、菜包、田艾薇、红印、白米果、煎堆、寿桃、米捏制的禽类和各式棕子.农村廿九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室内的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公”和春联(俗称“对”).除夕的傍晚,雷州人设祭祀香火神和祖先,同时在自家的庭院角落摆设酒肴、塘鱼等祭品“围炉”,燃爆竹(鞭炮)除旧岁.晚上,全家相聚一起,在家里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曰“吃年饭”,部分城里人则阖家老少到酒楼饭馆吃年夜饭.晚饭前先鸣炮庆贺,饭后父母给孩子以红包,称“压岁钱”.临睡前,母亲教育孩子:大年初一半夜要起床,忌喊人不答应,忌乱倒水,见人要说恭喜发财,忌恶语粗言.不少地方又有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全家老少欢聚一堂,看看春节晚会电视节目,说说笑笑,达旦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