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公园是个美丽的地方,那有山有水,花花草草真漂亮。
走进公园,你会看到绿树成荫的小树林,蝴蝶在天空中飞舞,蜜蜂在树叶下乘凉。嫩绿色的小草就像给大地穿上一件绿色的衣服,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
走过小道,你会看到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茶亭,老人们在那下棋,孩子们在那乘凉。
不远,你就会看见歪歪扭扭的九曲桥,它有着一则很长的故事。还有,别小看那一排排小石灯笼,传说,那灯笼还会除魔呢。
翻过桥之后,就到了热闹非凡的歌舞广场,老人们在那轻歌曼舞,孩子们在那嬉戏、玩耍。
游览丁玲公园的作文500字,要有路线图
天空中,有着火红的太阳,雪白的云朵,春天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今天,我和妈妈要去家乡的西湖公园玩.西湖公园里的柳树可比别处的柳树美丽多了,西湖公园里的柳树一棵棵,修长挺拔那才叫作亭亭玉立呢!因为柳树实在太美了,所以我情不自禁地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瞧,柳树上的那些柳条多么像小姑娘的长辩子.春风吹过来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柳树小姑娘的一头长发.现在是春天,春天的花最美的是郁金香,西湖公园也正在举办郁金香花展.一片片一丛丛的郁金香竞相开放.郁金香的品种多得让人数不过来只能用颜色来识别,有黄的,红的,粉的,紫的,单色的,镶边的.郁金香的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根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秀美的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这么多的郁金香,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在西湖公园里除了郁金香外还有那碧绿的小草,它们从土地里探出尖尖的头来,就好像给这美丽的西湖公园穿上来了一件美丽的绿装.这让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背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为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公园的湖水也笑了.那湖呀,既清又绿.绿得像是被那些花草树木给染绿的.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少粒?小石头和已经发黑的树叶.一阵微风吹拂过水面,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在湖中有着许多的小金鱼.我叫妈妈带我去买一包鱼食.我刚丢下一粒鱼食,小金鱼们就争先恐后地来抢鱼食.可是有一只小金鱼在等其它小金鱼吃完后,才来吃一些鱼食.啊,它是多么的谦虚呀!这就是我的家乡——xx,这就是家乡美丽的公园——xx公园.
丁玲公园写景的作文,320字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吃完晚饭,去城北公园玩。
走进大广场,映入我眼帘的是一面湖,湖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四周的光照在湖面上,湖就变的五光十色,光又把夜晚的天空照成白天的天空。
湖面上有一座横跨在湖面上的桥,桥上有七个巨大的圆环,像一条时空遂道,怪不得人们叫它“时空廊桥”。
从时空廊桥出来,来到了石头小路上,走到了树林。
树林里树木茂盛,有柏树、松树、樟树、白桦树、银杏树……白桦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落光了,光秃秃的。
柏树、松树、樟树变的更绿了,更结实了。
走出树林,来到花坛,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尽管是冬天,花儿也开的鲜艳:菊花绽出的笑脸,一串红像一团团雄雄焰火。
夜深了,我和爸爸回家了。
啊!城北公园真是美不胜收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吉水建设的更美丽!
作文游丁玲纪念馆340字
刚一进公园大门,一阵阵清爽的风迎面吹来,让人立刻感到舒服凉快,一下子没有了夏日的闷热,我们乘快艇从东湖飞驰到西湖,真是刺激兴奋。
上岸后,我的兴奋久久才平静,然后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兴致勃勃的游览了大半个公园。
中午,我们在优雅的湖滨轩餐厅吃了午餐。
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动物园,这里有老虎、大象、河马、金丝猴、长颈鹿等很多有趣的动物,我还骑大骆驼照了一张像呢。
参观完动物园,我们直奔我最想去的地方,儿童游乐场,我和妈妈玩了碰碰车,我自己玩了电动小汽车,开车时还不断向爸妈招手。
傍晚十分,我们来到文化广场,一边喝着甜丝丝的冷饮,一边欣赏了精彩的消夏晚会。
水上公园一日游,令人多么难忘,多么怀念。
写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嬉戏的景色作文
我的家乡有一个有名的小岛,叫江心岛公园。
它一年四季十分美丽,尤其是在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春天。
展开全部 春天的江心岛公园,有许多人在那里闲游、玩耍。
早晨有许多青少年和老人,在健身区里锻练身体。
有的年轻人在引体环上来回用力向上引体,从胳膊上能看得出,他通过锻练,练出了许多明显的肌肉块。
有的小朋友成群玩篮球,他们传球的速度很快,刚才还在这个人手里,转眼间又传到了那个人手里。
还有的老年人练起了太极剑、太极拳,练得又标准又缓慢,刚劲而有力。
到了中午,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玩起了蹦蹦床,一些技术较高的小朋友,可以在空中做各种的动作,有的翻跟头、有的旋转……有的小朋友玩得很惊险、刺激,用手紧抓住两边的护绳,与其它小朋友比赛,看谁跳得最高,那速度好像向一发发无数的火箭,争先恐后地射出,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在这块小小的平台上,小朋友们跳得又快又好,动作多种多样,有的“金鸡独立”,有的“大鹏展翅”等等,姿态非常优美。
到了黄昏的时候,夕阳快要落山,余光把江面染成一片“火海”。
一些业余游泳爱好在江水里游来游去,他们变换着各种各样的姿态游泳,最多见的是蛙泳和仰泳,有的高手可以在水中随水浮游。
小孩挽着裤子,在江边浅水区,开始高兴地玩起了打水仗,你用水弄我一下,我用水弄你一下,玩的十分开心。
这就是我们家乡一年四季都很美丽的江心岛公园,我喜欢它...
我的家乡作文6oo字只写一种风景
我的家乡坐落在太行山脚下,一条小溪从村旁流过。
从远处看,那条小溪像一条银丝带,缓缓向东流去;走近一看,小溪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两岸山上的翠柏四季常青。
我的家乡就像是一个大公园,一年四季都有数不完的美景。
春天,山上的迎春花,果园里的桃花、梨花......都顺着时令开了。
从远处看,山坡上一片红,一片黄,一片白......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各种鲜花把山坡全盖住了,走近闻一闻,花香扑鼻,令人陶醉,不时有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伯伯正在劳作,更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夏天到了,小鸭子在河里欢快地游着,不时潜到水下捕食。
河面上小船来来往往,穿梭行驶。
乘大人们不注意,孩子们偷偷跳到河里捕鱼捉虾,高兴极了。
到了傍晚,每家每户都把饭菜端到门前的石桌上,坐上凳子,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来了,凉气送爽。
小河岸边的果园里,一片丰收景象。
那金灿灿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还有像小灯笼似的柿子,挂满了枝头。
秋风吹来,那熟透了的果子随风舞动,送来一阵阵迷人的清香。
农民伯伯正忙着走进果园,去采摘那丰收的果实。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果子摘下来,放在包装箱里,装到三轮车上,运到城市里,让城里的人们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冬天到了,洁白的雪花飘落下来。
山坡上、田野里、屋顶上、院子里到处是雪,整个村庄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村里的孩子们在雪地里疯跑着,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
大人们也开始忙家里的事,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去购买年货,有的聚在一起讨论明年的致富大事。
虽然天气寒冷,但每个人都觉得很温暖。
我的家乡,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迷人的风景,我爱我的家乡...
作者萧红的简介
萧红,女,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职业:文化界,所属地区:哈尔滨市呼兰县 [简介]中国知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
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简历]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 1925年进入本县第一女子高小读书; 1927年进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 1933年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陆续在《大同报》的“大同俱乐部”及“夜哨”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如短篇小说《弃儿》、《两个青蛙》、《小黑狗》、《哑老人》、《夜风》、《叶子》,散文《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诗《八月天》等。
她一开始创作生涯,就把目光投身了广大被奴役、被剥削的劳动人民; 1934年9月,写完工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5年1月,萧红又写出了短篇小说《小六》,5月,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在写作《商市街》的前后,又写出了《过夜》、《初冬》等散文。
《商市街》是一部自传型的抒情散文集;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写出了短篇小说《王四的故事》、《红的果园》、《牛车上》,以及散文《孤独的生活》与《家庭以外的人》; 1937年1月,萧红从东京返加祖国。
回国前夕,于1月3日在东京写完组诗《沙粒》。
萧红把《苦杯》、《沙粒》、《拜墓诗》以及《可纪念的枫叶》、《偶然想起》、《静》、《栽花》、《公园》、《春曲》、组诗(共六首)、《一粒土泥》等共六十首诗,抄写成《萧红自集诗稿》手抄本,珍藏起来。
直到1980年,才由鲁迅博物馆的同志将它们公布于世; 1937年10月萧红和萧军跟随上海的文化人,撤退到武汉。
在武汉,好与胡风、萧军、端木蕻良等人一起,创办了《七月》。
她为《七月》写作了《小生命和战士》、《火线外(二章)》、《一条铁路底完成》、《一九二九年底愚昧》等散文,并写作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篇评论性质的文章《〈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 1938年1月,萧红与萧军从武汉到达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在此期间,写作了散文《记鹿地夫妇》。
2月,萧红则随同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取道风陵渡,乘火车去西安。
在火车上,萧红与塞克、端木蕻良、聂绀弩合作,创作了描写山西农民进行抗日斗争的三幕话剧剧本《突击》。
这是萧红第一次参加写作剧本; 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
在香港期间,她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一部中篇小说《小城三月》,还有散文《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短篇小说《北中国》等等;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
终于在1942年1月22日,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
这时,她只有三十一岁。
[主要成就]萧红主要作品简目年表 :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
《生死场》(长篇小说) 《商市街》(散文集) 《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 《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 《萧红散文》 《回忆鲁迅先生》 《马伯乐》(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 《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展开
叶圣陶的资料
展开全部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秉臣。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等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叶圣陶相册(10张)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928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 叶圣陶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1]政治生涯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逝世 叶圣陶,1894年生。
原名叶绍钧,曾用名叶秉臣。
1911年11月改现名。
江苏苏州人。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 40年代,在四川岷江和青衣江汇流的一座名城,叶老曾应某大学聘请,担任教授。
本来他在大学教书并非第一次,又是很有名气的作家,而且在各大书局掌握过文柄,他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上几大行。
可是叶老到校后,在经历栏中只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
固然在他心目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但人们却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地不炫耀自己,甘居于普通一兵。
凡是知道这件事的朋友,都认为叶老这样填写毫不带半点矫饰,因为他为人一贯真诚质朴,最厌恶浮名虚名,生平以哗众取宠为可耻。
古语说,“字如其人”。
叶老的楷书平正而又自然,篆书则圆润中兼有端庄凝重气概。
他力求避免韩愈所说的“俗书趁姿媚”。
他的为人正如他写出的字,不求取悦于人而自有可悦之处。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一贯如此。
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
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
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
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
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
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受尽了折磨和迫害,贫病交加者比比皆是。
叶老对于正直的爱...
关于巴金的资料
展开全部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 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誉院士称号。
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 四十岁 〔桂林——贵阳——重庆〕 春 在桂林遇美国归来的林语堂。
靳以由福建回重庆途经桂林时在巴金处住数天。
四月 《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为题发表。
五月 月初,与肖珊从桂林出发至贵阳。
8日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
中旬,送肖珊到四川旅行。
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
下旬,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室,作矫正鼻中隔等手术,共住院十几天。
据这段时间对医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后来创作了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六月 上旬出院。
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十多天后住郊外花溪对外营业招待所。
离开贵阳到达重庆,住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部,与冯雪峰邻近,经常来往。
本月 译作《处女地》(屠格涅夫著)出版。
七月 《憩园》结稿。
八月 获知王鲁彦去世,作《写给彦兄》。
夏 何其芳自延安来渝,偕巴金至曾家岩“周公馆”拜访**同志。
十月 《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初冬 开始创作《寒夜》,不久辍止。
十二月 月底,出席重庆文艺界座谈会,**参加并讲话。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 四十一岁 〔重庆——上海——重庆〕 一月 18日获知友人缪崇群于14日去世,急至北培墓前吊唁,4月作《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
二月 和老舍、茅盾等三百人在重庆《新华日报》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
五月 4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曹家巷文化会堂举行的抗协成立七周年暨第一届文艺节纪念会,郭沫若、胡风、老舍、邵力子、王平陵等百余人到会。
本月 开始创作《第四病室》。
译作《散文诗》(屠格涅夫著)出版。
六月 24日,郭沫若、老舍、叶圣陶、洪深、陈白尘、巴金等二十四人发起的沈雁冰五十寿辰庆祝会在重庆西南实业大厦举行。
29日,柳州克复。
七月 27日,桂林克复。
本月 《火》第三部出版。
八月 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打电报到上海与三哥尧林联系。
28日,**到重庆,初次见到**。
抗战胜利初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由老舍、夏衍、巴金等18人组成,任务是负责调查背叛祖国,投靠日伪的汉奸文人的罪行。
十月 1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文协”)。
21日,文协在重庆张家花园会所举行会员联欢晚会,和郭沫若、胡风、叶圣陶、冯雪峰等人出席。
**应邀参加,宣讲**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介绍延安的文艺活动情况。
初冬 重新开始创作《寒夜》,写一部分。
十一月 1日,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
肖珊因怀孕留在重庆。
在上海和生病的三哥尧林与索非同住...
巴金 《家》梗概
展开全部 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
汉族。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
祖籍浙江嘉兴。
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笔名为巴金。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姓巴的同学“巴恩波”。
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也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的译著也很多。
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编辑本段]巴金年表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二十三岁 他动身法国,先到马赛,后往巴黎,并开始着手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并于同年完成。
写得很快。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 四十岁 〔桂林——贵阳——重庆〕 《春》 在桂林遇美国归来的林语堂。
靳以由福建回重庆途经桂林时在巴金处住数天。
四月 《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为题发表。
五月 月初,与萧珊从桂林出发至贵阳。
8日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
中旬,送萧珊到四川旅行。
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
下旬,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室,作矫正鼻中隔等手术,共住院十几天。
据这段时间对医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后来创作了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六月 上旬出院。
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十多天后住郊外花溪对外营业招待所。
离开贵阳到达重庆,住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部,与冯雪峰邻近,经常来往。
本月 译作《处女地》(屠格涅夫著)出版。
七月 《憩园》结稿。
八月 获知王鲁彦去世,作《写给彦兄》。
夏 何其芳自延安来渝,偕巴金至曾家岩“周公馆”拜访**同志。
十月 《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初冬 开始创作《寒夜》,不久辍止。
十二月 月底,出席重庆文艺界座谈会,**参加后,用强烈的话语表达了对巴金的赞叹。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 四十一岁 〔重庆——上海——重庆〕 一月 18日获知友人缪崇群于14日去世,急至北培墓前吊唁,4月作《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
二月 和老舍、茅盾等三百人在重庆《新华日报》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
五月 4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曹家巷文化会堂举行的抗协成立七周年暨第一届文艺节纪念会,郭沫若、胡风、老舍、邵力子、王平陵等百余人到会。
本月 开始创作《第四病室》。
译作《散文诗》(屠格涅夫著)出版。
六月 24日,巴金、郭沫若、老舍、叶圣陶、洪深、陈白尘等二十四人发起的沈雁冰五十寿辰庆祝会在重庆西南实业大厦举行。
29日,柳州克...
巴金都有什么品质和精神?
巴金走了,永远地走了。
从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一颗巨星陨落了,一面旗帜倒掉了”的伤怀,到四川成都市民自发前往巴金故居悼念,无数人为这位世纪老人的离去地动容、落泪。
而“巴金”这一字符的存在价值也远远超过了“文坛巨匠”这一客观称谓,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思想的凝聚。
缅怀巴老先生,首先便要把浸淫在其《激流三部曲》、《寒夜》、《随想录》等名作中的人格力量与精神瑰宝发扬并传承下去。
笔者看到传媒界及文学界提及巴老先生时,都首当其冲地对提及其“一个人总要说真话”的省身箴言。
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反复强调一条简单的为人之道,至少说明在中国社会的长河当中,说真话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荣格说,文学的价值在于对集体潜意识的碰撞。
巴金便是一个对集体潜意识撞击的先锋主义者。
**刚结束的时候,国内形势起伏不定、忽紧忽松,而巴老先生却毅然动笔,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反思**,并自我忏悔。
鲁迅曾说中国集体常产生偏离正常道德轨道的潜意识,事后却鲜有人忏悔。
这样说来,巴金是一个“出格者”,他用灵魂与真知发出声音,即使在当时甚为微弱甚至遭到讥讽与排斥。
如今巴老先生乘鹤西去,将“说真话”概括为其精神的真谛,或许最恰当不过了。
但在笔者看来,那充其量只概括了一半,而把重要的另一半给淡漠了,那便是——“执行力”。
何为“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信心与能力。
我们经常说“求真务实”,“说真话”是求真,而“执行力”则是务实。
没有了身体力行的务实作风,真话说多了,往往成了一种口头主义的形式泛滥。
巴老先生是一个积极的执行主义者,走出作品,以人格为帆,以行动为舵,去真真正正地做一些实事。
巴金当年曾提出建立“**博物馆”的建议,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搁浅,然而在2005年元旦,位于汕头市澄海区、由民间力量兴建的**博物馆正式开放,这正是源于巴老先生的启示。
巴金生前兼任数个社会职务,却始终把对底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与救助置于首位,为弱势群体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巴老先前坚持不同意以其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他说:“在一些名利等问题上,不要用我的名字”。
然而如今的媒体却不惜笔墨给巴老先生加上“语言大师”“良知符号”“人民作家”等长长的一大串带有名利色彩的形容辞藻,在提及其“说真话”的心路与行为历程时,也刻意渲染一种英雄主义的氛围,而淡化了巴金精神的现代启示、反思与激励,更别提什么“执行力”的提炼与号召了。
“说真话”与“执行力” 是巴老先生最珍贵的两项精神遗产,也是我们这些尚且健在的人们最应谨记与履行的方向所在。
忽略了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偏离先生先前原始的价值轨道,我们缅怀先生的效果也会华而不实。
巴老生前是一个平实的人。
平实的人的离去自然应以平实的方式缅怀。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描写丁玲公园的美丽景象作文四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