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湖北的名人,那可多的去了,从古到今数不胜数,有医药学家李时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田园诗人孟浩然,地质学家李四光,体操名将杨威……在灿若群星的名人中,其中有一颗星最闪亮,他就是最令我景仰的三国时期军事指挥家——诸葛亮。
人们称诸葛亮为“神算”,是名副其实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还记得“草船借箭”的故事吗?年轻有为的周瑜本想刁难一下诸葛亮,可神机妙算的利用雾浓的特点,便请人造好草船,这样诸葛亮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勇气过人,还记得“空城计”的故事吗?当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像黑云一样兵临城下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唯有诸葛亮稳如泰山,镇定自若,当他头束纶巾,手持羽扇,笑容可掬的焚香弹琴时,那潇洒的风度,那过人的勇气,令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吓破了胆,也让后世文人为此倾洒笔墨,赞叹不已。
诸葛亮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仁慈大度,令人叹服。还记得“七擒孟获”的故事吗?当南蛮首领孟获第一次被诸葛亮擒拿住时,孟获心有不服,认为诸葛亮只是运气好,后来诸葛亮七次擒住孟获,有七次放虎归山,周围的士兵都疑惑不解,认为打仗根本不用讲究“仁义”二字,可诸葛亮却认为:以德服人,才能让对手心悦诚服,才能让对手忠心归顺。当诸葛亮心服口服的拜倒在诸葛亮的面前时,你能不为诸葛亮的仁至义尽所感动吗?
诸葛亮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智,勇,仁义的化身,在我的家乡襄樊就建有纪念诸葛亮的圣地——古隆中。当我徘徊的这风景优美的古隆中时,耳畔不时想起年轻的诸葛亮在这里苦读诗书的声音,浮现出刘备与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络绎不绝的有人来到这里游览参观,作为诸葛亮的老乡,我感到无比自豪。
诸葛亮,是我最喜欢的家乡的名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我们村就有一个。
他呀,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大概五十多岁。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鸭大王。
不信的话,听我讲给你听。
“唉,人老了,又没有老伴,就弄几只鸭子养养。
一是打发时间,二来弄点生活费。
”这是家喻户晓的养鸭大王李大伯常挂在嘴边的话。
你也许会问,不是“养鸭大王”吗?怎么就几只鸭呢?你别急,那是他刚起家时候的话。
鸭子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传宗接代啊。
一年几只,十年来就有上百只、上千只鸭子了。
上千只鸭子?李大伯能管得住吗?不信?听我继续给你讲。
那天,李老伯扛着两根竹竿,竹竿前端系着个红色的塑料袋。
凌晨就赶着鸭子出门了。
鸭子一边“嘎嘎嘎”地叫着,一边迈着“八”字步,摇摇摆摆地走在前面。
顿时,宁静的乡村小道变得热闹起来。
走过一条马路,鸭群散了,李老伯非常却不慌不忙,舞起手中的竹竿,嘴里吆喝着,鸭子仿佛能听懂他的话一样,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沿着竹竿的方向,向前走去。
就这样,李老伯每天赶着这群鸭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群鸭子和李老伯有了感情,李老伯也成了我们村有名的“养鸭大王”
六年级上册习作六写家乡的一位名人要写徐霞客的作文
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卧南旸”这名诗赞誉的是我家乡的名人——徐霞客。
这个千古奇人所创下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从小,有着远大志向的徐霞客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他觉得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志在四方,外出游历,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不能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永远留在父母身边。
他订立了这样的人生计划:天下大河有九条,一定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至少要登四座!正是因为从小有这么大的志愿,所以22岁的徐霞客就背井离乡,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外出游历,开始闯荡。
徐霞客首先来到了安徽,来到了他想了好几年的一座名山——黄山。
他迫不及待地想登临顶峰,观赏到迷人的风光。
来到山脚下,未作休息便开始登山了。
不巧刚爬到半山腰,骤然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毫无经验的徐霞客胆颤心惊,但还是极力要求自己要镇定,心想:“这才是自己游览的第一个地方,路途的凶险,谁都预测不到,要是这丁点儿的困难自己都克服不了,那将来还怎么能游遍整个中国?一路上,这样恶劣的天气随时都会不期而至,那到时该怎么办?”想到这儿,徐霞客咬紧牙关,滂沱大雨无情地打在他身上,但不屈不挠的意志支撑着他。
徐霞客是那么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合肥市凭借着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在漫长的旅途中,他与长风为舞,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
徐霞客艰苦卓绝的地理考察活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徐霞客游记》。
这本书是他经过19个省,用时30年才写出的六十万字的旅游日记。
这本“古今游记之最”真是一本奇书!30年——对徐霞客来说是大半辈子,但他始终如一日地游览名胜古迹,为后人留下《徐霞客游记》。
他用一生来追寻祖国的伟大与神秘,用事实来证明人类的不懈与顽强。
他是一个真正的“侠客”。
虽然没有飞檐走壁的本事,但是他有壮士断臂的勇气,有力大如牛的体质,还有着铁铸的意志。
这也使我明白:尽管前方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地走!
六年级上册作文:家乡的名人,开头怎么写
展开全部 我们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们村的“养猪大户”——李大叔。
李大叔养的猪个个肥头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来斤重,活像一个个大肉球。
李大叔养猪十分有经验。
每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来把猪圈打扫打扫,给猪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干完后,他便为猪做“早餐”了,“早餐”十分丰盛,不仅有上好的猪饲料,还有一些青菜萝卜呢!李大叔的猪也很乖,从不挑食,不管给他们什么食物,它们都会全部吃完,从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饭。
每天中午,李大叔便会请来兽医,为他的猪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让兽医为它们打针,直到好了为止。
晚上,李大叔便会搬来一些稻草,为那些猪铺上,让那些猪睡得暖和些。
难怪,李大叔家的猪会养得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猪卖掉,留下小猪仔,让那些小猪仔长大后再卖。
李大叔一年就因养猪就赚了七、八万元钱,没过几年,李大叔便发家致富了。
村里的人看到李大叔养猪能发家致富。
便去请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犹豫地对大伙说:“只要对猪有无微不至的关照,那么猪也不会亏待我们的。
”大伙听了,都知道了自己养猪不能发家致富的原因:没有给猪好吃的,没有为猪看病……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改正了养猪的方法,全都发财了,现在,大家都感谢李大叔的提醒,让我们村的人都发家致富了,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敬佩李大叔。
...
六年级介绍一位家乡名人的作文怎么写?
展开全部 历代文化名人,大都有一定的家学渊源。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曾无比自豪地宣称:“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 茅盾20岁时初出茅庐,到人才济济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一个清末就是商务编译所任职的高级编译孙毓修,看茅盾在读《困学纪闻》大为惊异,便问:“你喜欢考据之学?”茅盾答道:“谈不上考据之学,我是个‘杂’家而已。
”孙更惊异,便问茅盾读过什么书。
茅盾说:“涉猎所及有十三经注疏,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昭明文选》、《资治通鉴》……”最后,茅盾补充说:“不过,我这些‘杂’学,不尽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
” 孙恍然大悟道:“尊大人是何出身?”茅盾答:“我10岁丧父。
”孙又问:“刚才你说家庭教育,想来是祖父?”茅盾答:“不是,是家慈。
”孙听后瞠目,喟叹不已。
茅盾虚岁5岁那年,父母就商量给儿子启蒙。
当时,茅盾家里设有家塾。
茅盾的三个叔父及二叔祖家的几个孩子由茅盾的祖父教授。
茅盾祖父教书不认真,有时学生来了,他自己却去会友或打牌,而且教的是《三字经》《千家诗》一类的书,所以茅盾父母想茅盾进家塾,得不到严格训练,养成不良习惯,便决定自己来教儿子。
他们挑选了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识》《天文歌略》《地理歌略》为教材,还根据《史鉴节要》用文言编成一节一节的歌诀作为历史读本,由茅盾母亲施教。
每当母亲讲述历史故事或中国古典小说时,茅盾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早期的熏陶,对茅盾形象思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新学”中的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和母亲开明、通达、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也深深浸润着茅盾幼小的心灵。
茅盾7岁那年,一些受维新运动影响的青年人创办了一所按新式教学方式教学的“立志小学”。
母亲便送茅盾进新式学校读书,但那时父亲已经卧床不起,茅盾经常请假照顾父亲。
母亲性茅盾落下功课,便让茅盾拿课本来自己教他,使茅盾每月的考试都名列前茅,每周一篇的史论文章经常获奖,使茅盾在立志小学出了名。
茅盾10岁那年,父亲病逝,那时,弟弟6岁。
茅盾母亲便独自担负起抚育两个儿子的重任。
对茅盾小学毕业后升学问题,其母颇费思量,就当时的家境和亲友的愿望,想让茅盾上师范,这样可不花食宿费,还发服装,毕业后即可就业。
茅盾母亲觉得这样一来,钱是节省了,但有悖于丈夫遗嘱,因为茅盾父亲曾有遗嘱,让茅盾兄弟俩念工科,学实业,况且这样做也许会限制茅盾将来的发展。
于是,茅盾母亲顶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毅然把茅盾送到湖州去念中学,中学毕业后,又让茅盾去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深造,使茅盾受到最好的教育。
据茅盾晚年回忆,茅盾刚工作时,每有译文或文章发表,就像当年让母亲看作文一样,照例寄给母亲过目;茅盾与弟弟的通信都送给母亲看。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茅盾母亲在儿子成年后也没放松对他们的关心、教育。
茅盾母亲自己也是每日读书看报,善于接受新事物。
因此,她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并善于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为。
其中有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是对茅盾婚姻的态度。
茅盾祖父虽然很早为其订了亲,但待茅盾成年之后,父亲早已去世了。
这件事使茅盾母亲大伤脑筋,考虑到不识字的媳妇与儿子太不相称,担心给儿子带来苦恼;退婚吧,又怕女方不肯。
1917年春节期间,母亲问茅盾:“你有女朋友吗?”茅盾腼腆地说:“没有。
”“真没有?”母亲又追问了一句。
儿子点点头。
这时,母亲本来是想:如果儿子有了女朋友,执意要退婚的话,她就出面与女方交涉。
得知儿子没有女朋友,她便接着说:“我从前料想你出了校门后,不过当个小学教员,至多是中学教员,一个不识字的老婆也还相配;现在你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不过半年,就受重视,今后大概一帆风顺,还要做许多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就不相称了。
所以我要问你,你如果一定不要,我只好托媒人去退亲,不过对方未必允许,说不定要打官司,那我就为难了。
”因茅盾全神贯注在事业上,老婆识字不识字觉得无所谓,他不愿让母亲作难,况且娶过来后,或进学校,或由母亲教她识字,都无不可。
为此,第二年,母亲就为儿子办了婚事。
二是对茅盾弟弟泽民人生道路选择上的理解。
1917年,泽民考取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母亲很高兴,特地从家乡赶来上海,并与茅盾一起将泽民送到南京。
在上海期间,她买了四大编的《西洋通史》和二卷本的《西史纪要》以及《东洋史要》《清史讲义》各两套,并将这些历中书籍分给泽民一套,嘱咐说:“你将来要做工程师,但也不能不懂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
”说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来事情的发展起了变化。
1920年,茅盾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茅盾介绍泽民加入了共产党。
由于思想的变化和革命的需要,泽民想中止学业,专门研究政治,与张闻天等一同去日本。
那时离毕业还不到半年,茅盾做了许多说服工作,希望他先完成学业,但无济于事。
母亲看儿子主意已定,就同意了泽民的选择,并反过来做茅盾的工作:“老二纠缠不休,况且我想,他既然对河海工程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六的提纲(家乡的名人)
2001年11月29日隆重、肃穆的一幕,深深地记在许多南京人的心中。
这空前的悼念,为的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他的名字叫周光裕,今年57岁。
一 他是为了维护城市的安宁,见义勇为而英勇献身的。
那是2001年11月12日,17:40。
借着夜幕掩护,几个在火车站对面临近玄武湖的广场上闲逛的幽灵突然抢夺一过路妇女的包,向东狂奔。
顿时,夜空中响起凄厉的惊呼:“有人抢钱啦,抓小偷啊!” 喊声惊动了正骑车路过的周光裕。
他抬头看见狂奔的劫匪,便不顾一切地骑车猛追。
追出一百多米后,他追上了两个劫匪。
只见周光裕车头一别,大喝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把东西放下来!”劫匪一愣,掉头又跑。
周光裕放下自行车,猛追了十多米,一把抓住了落在后面的劫匪魏祥和。
听见同伙被抓后的哀鸣,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拿着一把尖刀冲了过来,对着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
顿时,鲜血浸红了裤腿。
好一个周光裕,他中刀后仍死死抓住魏祥和的头发,赤手空拳地和两名歹徒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搏斗中,凶残的宋全月再次举起了带血的尖刀,一下、两下……鲜血从周光裕的臀部、后背、颈部、前胸流了出来。
但周光裕仍不松手。
宋全月对着周光裕的锁骨下又是一刀。
刀刃刺穿了周光裕的肺部。
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事后人们发现,周光裕身中6刀仍然坚持和歹徒搏斗,直到肺部中了那致命的一刀。
二 周光裕,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用鲜血维护了城市的安宁。
了解周光裕的人都说,对他勇斗歹徒的行为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当年他在农村插队时,就因制止偷瓜而遭到过殴打。
后来,队里看中了他那多管闲事的性格,让他去看果园,结果惹得当地一些屡占果园便宜的人要揍他。
1976年,周光裕返城,起先被安排在南京钨钼材料厂当保管员。
时间不长,他就因为坚持原则,制止一起偷拿厂里原材料事件而遭到殴打。
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地当好保管员。
见着危险往上冲已成为老周的习惯。
当年,钨钼材料厂曾发生氨气罐的输气管爆裂事件,就在大家被氨气熏得头昏眼花直流泪的时候,是周光裕连防护罩也没戴就冲上去,关掉了阀门,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周光裕:在是非面前他从不含糊;在危急时刻,他从不躲避。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歹徒的尖刀下那样大义凛然。
三 但周光裕从来就不是引人注目的英雄。
1961年,16岁的周光裕插队来到南京老山林场。
林场15年,他做过送奶工、养过牛、当过果园守园人以及拖拉机手和厨师; 1976年,周光裕返城进了南京钨钼材料厂,先后在车间、食堂、护厂队工作,最大的“官衔”是食堂司务长和护厂队班长。
1996年,企业不景气,50岁的周光裕下岗了。
他卖过肉,卖过水果,给一家商场当过安装工,还看过浴室,当过车辆管理员、送货员…… 观其一生,周光裕没有值得炫耀的头衔,但在他干过的二十多个岗位上,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同事、好员工。
周光裕牺牲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民营企业“金鼎成”当送货员。
在他牺牲后短短的一个多星期,公司员工就自发捐款3.58万元。
原因还是他一贯的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
甚至当年和他一起摆摊的人,也念着他的好:全菜场就他有台绞肉机,从来都是拿出来给大伙无偿使用,也不怕同行戗他的行。
可他的要求从来就是最低。
收入低,医疗、补助难是下岗工人常见的头痛事,可周光裕从来没有向什么人伸过手。
钨钼材料厂的王国民厂长告诉我们,周光裕下岗后,每月收入才一两百块钱,但他从来不到厂里喊困难。
即使来厂里一趟,也是帮厂里脱困出主意。
太平门社区委员会的老主任伍士梅一直想帮周光裕家办“最低保障”,只要符合条件的老周写个申请就行。
周光裕总是说:“再说。
”至今没有下文。
当然,他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就是盼着过几年,他和妻子能够办退休,每月能拿6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儿女毕业了,家境就会好起来,那时就能抽几块钱一盒的红“南京”,买电动车了,也可以带妻子王福琴坐汽车看南京城的变化了…… 这就是周光裕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人生。
可是,不正是像老周这样平凡的人,用他们那并不宽厚的肩膀,默默支撑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也包括维护着我们社会的安宁吗? 也许,这就是南京人在用前所未有的规模悼念周光裕的原因。
就在记者即将搁笔的时候传来消息,江苏省政府根据周光裕英勇献身的事迹,决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向周光裕学习。
南京市总工会也决定要为周光裕在雨花台功德园建一个表现他与歹徒英勇斗争形象的雕塑。
南京人要让老周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6介绍家乡的名人
你不一定要说是江苏的,只要是介绍家乡名人就行了,跟你找了份,不知可以不? 养鸡大王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
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
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
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
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
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
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
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6作文《我家乡的名人》家乡要徐州的,500字,...
大画家李可染提起我家乡的名人,那就要数大画家李可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家里,他13岁开始学习传统山水画、西方绘画、中国画。
后来,他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专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说起李可染学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后室有几位老者在作画。
他非常感兴趣,伏在窗外观看。
从此一连几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
一位老者见他对画如此着迷,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
大清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取水,磨好墨,等着看老者作画。
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看见的整幅山水画大意回想着临摹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他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
从此,李可染便开始学习绘画。
徐州建国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陈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许多作品。
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
他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先生不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国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他是我们徐州的骄傲
六年级上册语文关于一篇介绍家乡名人的作文(宿松名人)
我的家乡在天长,一个美丽的小城,它东濒高邮湖,南近长江,北枕淮河,西临京沪铁路,物华天宝。
是皖东地区一颗明珠。
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充满了魅力。
天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其中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的事更是遍传天下。
朱寿昌籍贯天长秦栏人,字康叔,为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
其父乃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是其父庶子,母刘氏为其父刘巽之妾,后被遗弃,时朱寿昌尚年幼,从此母子分离。
朱寿昌长大之后,袭其父功名,仕途颇顺,却一直未能与生母相聚,思念之心不绝于怀。
分别五十年间朱寿昌四方打探母亲下落,后来他听我说母亲流落陕西一带,于是辞官寻母,千里迢迢来到陕西一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终于找到了母亲,当时老母已七旬有余,又有子女数人,朱寿昌皆接回家中供养,孝名顿传四方。
朱寿昌将功名利禄视为尘土,却千里迢迢不辞辛劳辞官寻母,如此孝心亦是感天动地,感天动地。
我的家乡让我骄傲,我爱我的脚下的热土,因为它养了我们一方人,朋友们为家乡自豪吧,更要奋发学习,为家乡添光彩。
六年级家乡名人作文(山东)
那家乡漫山的金黄在夕阳的映射下应比它们还灿烂吧。
小小的牧童此时此刻正牵着大肚的牛儿,有时还骑在那憨厚的牛背上哼着童谣往家赶吧!辛劳的母亲又在不时的从油菜花中探出头来,望望那摇摇欲坠的夕阳,手中不停地的将那堆成小堆的猪草往那萝筐中装,急奔着回家升起那袅袅的吹烟。
邻家的大婶又在不停地呼唤着那些鸡、鸭。
此时特别活跃的是那些白天吐着长舌的看家狗。
它们不停地在屋前屋后转悠着,有时为了讨主人欢心,不时地在主人面前翻滚着。
你丢给它们一点点小吃,它会像得到奖赏般叼着撒腿就跑,自个儿寻欢去了!还有那远处羊的“咩--咩”声,鸭子的“嘎---嘎”声不时地提醒着忙碌的主人:千万别落下了它们。
人们都在这和谐的美景中迎接着夜色的降临。
沉静在夜色的静谧之中。
家乡的山给人们带来了些许的神秘,正因为有山,才让那有生命的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雨中的山又将我们带进天上人间。
每个人都能腾云驾雾穿梭其中。
来去自由赛似神仙。
家乡-----那儿时的乐园,你是否还是那样美?那样静?夜晚那悠悠的笛声是否仍在划破天际?我亲爱的父母,你们是否还喜欢习惯于躺在屋前那张发黄的竹床上用那大大的浦扇不停地拍打着那调皮的吸血虫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