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专注做好一件事》800字
“人们对机会的估值过高,这是我在下棋的时候学到的一点。你其实只需要一个好的选择就行,没必要同时去追求 A、B、C、D。”——Peter Thiel
是让你的选择尽可能开放,还是全心全意抓住一个选择,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我们自打上学起,就一直被教育不要去做那些可能会断了某条路的决定。
这种让未来保持开放,让自己未来拥有更多选择和出路也是可以理解的。握在手中的成功机会越多,你的未来也就会越成功,不是吗?
不细想可能会觉得保持开放的确很好,但我认为事情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原因如下:
明星效应。很简单,在一个领域保持顶尖水平,比在一两个领域保持领先水平和五六个领域保持一般水准都要更有价值、并且收益更好。
有悖常识的真相:让未来更开放的方式,正是专注的去做好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他们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之后,可通过经营杠杆进入任何他们想要涉足的领域。而这都得依赖于他们曾极致的专注在做好一件事情上。
我时常会将这个权衡同创业公司连系起来思考。在创立一家公司时,创始人也会面临这个权衡,究竟是让未来更加多元,更开放,同时追求好几个选择,还是专注的做好其中一个。而通常,最好的创业公司都会选定一个,然后寻找一切方法让它成为现实。自然,也有很多创业公司他们并不清楚未来的路,他们相信手中握有的诸多好的选择中,总有一两个能行得通。
记住,在某一个水平上,你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情。能够拿到你最想去的学校和公司的 Offer,比拿到在你 Reference 排名中名列 2-5 位的 Offer 要好。而在一件事情上能够做到 99%,也比在 2 件事情上都能做到 90%,或者 3 件事情上做到 80% 要强很多。
如果你可以在不失专注的情况下够获得一些机会,那就抓住它们。这里我并不是宣扬你得故意同机会保持距离。我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开始重视专注,因为同 Peter Thiel 一样,我也认为人们普遍高估了机会的价值。
作文二:《专注做好一件事》600字
一个人,一生中肯定会有很多梦想。尤其在青春年少的季节里,也许常常会想长大后要干这干那。 其实长大后就会明白。成功的人生其实只要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农民用一生的专心把地种好,环卫工每天默默无闻的把街道扫的干干净净,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付出并不比一个成功的科学家用一生去创造发明低微多少。
其实有很多人,一生干过很多事情,但到头来好像什么都没干成。“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长立志。”老话虽老,但道理常常像真理一样教诲人生。
上天是如此的不公平,给大多数人只有区区大几十年的时间。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也只有这区区几十年。生命真实的意义和生命的长短没有任何关系。
每一个生命,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除了会哇哇的啼哭又会什么呢?
重要的是,在成年后一定要认准一件事并踏踏实实的干下去。这就够了!成功与失败衡量的是你是否为你的目标专注的努力这个过程,而不是一定要有辉煌的结果。
无论结果多么辉煌的事业,其过程肯定也经历了诸多的不易和艰辛。我们在羡慕成功人士们光彩照人的一面时,其实更应该去了解他们为此所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汗水,以及在这后面所支撑的观念和态度!
脑子里想了这么多就写到这吧!
下班的时候听博士说俺们写的报告竟然可以在网上找到,晚上找资料的时候想起试着搜了一下,竟然真的有,还有个好人的博客里面竟然有,作为感谢,也偷了他的一篇过来,在这痛苦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一样可以让自己开心5秒的方法了,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竟然有我的一滴水,这个成就感让今晚的搜索资料过程没有这么难熬,压不扁的豆,加油~~~把这周的报告抓紧完成了,再做一个重要决定。
作文三:《专注一件事》900字
专注一件事
我第一次遇见贾金斯,是在好些年前,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斯金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一些。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费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是他有的是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
因此,贾金斯把矿里拥有的股份变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虽然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遁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无妨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一个愚蠢的家伙。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贾斯金的情形每况愈下,越来越穷。他卖掉了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一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时间长了,早晚得挨饿。然而,他的一生却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性的寓意。
作文四:《一生专注一件事》1500字
再谒静修庵,心里多了一层敬畏,为自己的浅薄,羞惭不已。
那日一行三人,匆匆经过钟楼,大钟“当,当,当,当”敲响四声。
静修庵,木门紧闭。“笃,笃,笃,笃”手指轻叩四下,我恍若听到经诵声,从门缝中隐隐传出。
轻车熟路,沿天井走动,参观大殿,拜佛,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在心中进香。
没见到小师傅,颇觉遗憾。忽听一声招呼,似天外而来:“师傅在前院洗衣,要不要把她叫来?”
我们连连摇头,赶忙应声:“不了,不了,还是我们过去吧。”
穿长廊,过拱门,折向东,弯弯曲曲,抵达前院,见一老师傅朝我们走来。
攀谈中,得知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是静修庵的主持。她一生坎坷而曲折。十九岁出家,二十三岁进入静修庵,**时期无奈离开,但拒绝还俗,**恢复后,她二度回到静修庵,一直默默修行到现在。
在聆听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她思维清晰,口齿俱全,面色平和,手中的佛珠一刻未停止转动。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把一生都献给了修行。
后从一俗家弟子口中,我们获知了更多的信息。师傅今年八十逾六,她有一位哥哥,现在圆通寺,也是出家之人。家中还有一位亲人,九十多岁了,每天吃斋念佛,坚持修行。
长寿的一家人,是基因遗传,还是缘于修行,无病无灾,健活如今。
见到了上次的小师傅,她告诉我们,她是河南人。我不由肃然起敬,河南多山岳,深山出高僧。嵩山少林,举世闻名。小师傅持度牒千里迢迢,来到宝应,挂名庵中。她说师傅日渐苍老,庵不能无人,要继承下去,也跟师傅多学几年知识。
这席话令我心头一热,中国地大物博,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渊源。就像小师傅,进了这一行,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小师傅内在有一股韧性,她以传承为荣,修行在心,旨在救赎。往大了说,挽住一座庙,照亮一群人。
小师傅年纪不大,言谈举止透露修行的狠劲。她说唐三藏取经,还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老师傅一难一难渡过来了,现在摆有面前的就有一难,听说这里要拆迁……,说这话时眉头间有深深的忧虑。
打扰太久,我们欲辞行,恰夕阳西下,暮鸟投林,扑啦啦地羽翅撞击着升腾的朦胧。
小师傅开始一天中的晚课。
我们停下脚步,有心看小师傅如何修行。在她准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浏览了墙壁上的介绍。
“静修庵的两面山墙上有康熙五十五年间(1716年)石刻金刚经,为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状元汪士鋐所书。汪士鋐:字文开,号退谷,又号秋泉,康熙三十六年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中允。书法与姜振英、笪重光、何焯称康熙四大家。石刻由宛陵汤(清)陈嘉谷,同治十三年刻本。此石刻金刚经为静修庵镇庵之宝,同时也是全宝应县人民的文化遗产。”
这让我不由想起。唐肃宗上元三年真如献八宝的传说。
灯火明亮,香烟袅袅,经诵声声。我们三人,呆若木鸡,沉浸在佛音的沐浴里。
手头的平安结,闪烁着柔和的光泽。是小师傅空闲时纺织的,与经书一般,赠与有缘人。
明黄的色调,在暮色里流转。小师傅的僧衣,墙壁内外,腊梅高举的花朵,我们的心里也涌动着一浪一浪的淡黄、土黄、深黄、金黄。
凡人修行,小师傅传授印光大师函复。十二原则:一念法行人,须敦伦尽分;二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三种种功德,回向净土;四专修净业,自得心开;……十劝念圣号,改恶修善;十一孝敬慈爱;十二儿童教育。
至诚至信的菩萨啊,在你的道场里,你一定会原谅我们这些个未开蒙的伪信徒,但我们有一颗向善之心。向往着人间至美,普天太平。
御赐宝应,荷香天下。荷美荷韵,宝地宝应。自古以来宝应是一块宝地,固然这来源于历朝历代县吏的精心治理,然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庙宇似定海神针,宣扬佛法,福田广种,保一方水土安居乐业。
静修庵,三百几十年的历史。青砖、黛瓦、泥土、烟火,不可谓不老。
老而弥坚,老当益壮,祈愿这方净土长存,汲后辈子孙一方净化心灵的水源。
作文五:《专注做好一件事》900字
专注做好一件事
来源ccwi于,湖南电信 ://hn.189.,编xsn发布。
英文原文:Your best option is to be the best “人们对机会的估值过高,这是我在下棋的时候学到的一点。你其实只需要一个好的选择就行,没必要同时去追求 A、、C、D。”——Peter Thiel B
是让你的选择尽可能开放,还是全心全意抓住一个选择,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我们自打上学起,就一直被教育不要去做那些可能会断了某条路的决定。
这种让未来保持开放,让自己未来拥有更多选择和出路也是可以理解的。握在手中的成功机会越多,你的未来也就会越成功,不是吗,
不细想可能会觉得保持开放的确很好,但我认为事情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原因如下:
1. 明星效应。很简单,在一个领域保持顶尖水平,比在一两个领域保持领先水平和五六个领域保持一般水准都要
更有价值、并且收益更好。
2. 有悖常识的真相:让未来更开放的方式,正是专注的去做好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他们在某一领
域获得成功之后,可通过经营杠杆进入任何他们想要涉足的领域。而这都得依赖于他们曾极致的专注在做好一
件事情上。
我时常会将这个权衡同创业公司连系起来思考。在创立一家公司时,创始人也会面临这个权衡,究竟是让未来更加多元,更开放,同时追求好几个选择,还是专注的做好其中一个。而通常,最好的创业公司都会选定一个,然后寻找一切方法让它成为现实。自然,也有很多创业公司他们并不清楚未来的路,他们相信手中握有的诸多好的选择中,总有一两个能行得通。
记住,在某一个水平上,你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情。能够拿到你最想去的学校和公司的 Offer,比拿到在你 Reference 排名中名列 2-5 位的 Offer 要好。而在一件事情上能够做到 99%,也比在 2 件事情上都能做到 90%,或者 3 件事情上做到 80% 要强很多。
如果你可以在不失专注的情况下够获得一些机会,那就抓住它们。这里我并不是宣扬你得故意同机会保持距离。
我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开始重视专注,因为同 Peter Thiel 一样,我也认为人们普遍高估了机会的价值。
VIA: jackealtman.
作文六:《专注做好一件事》900字
专注做好一件事
投资高论
可乐认准了饮料,柯达认准了胶卷,当然我们今天都知道格兰仕是成一个产品市场,否则就会分散资源,
波音认准了飞机,劳斯莱斯认准了超功的,目前国内微波炉的第一品牌非在一个产品市场中,也应把重要力量
级豪华轿车,瑞士某公司认准了军用它莫属.放在某一价位上,如最高或最低价位 小折刀,日本某公司认准了婴儿尿很多人不了解,江苏春兰集团上,避开和大企业在价格强点上的竞
布,等等.1985年是个什么样子?其前身是泰州争.即便是在既定的产品市场经营 最有意思的是日本冈野工业公冷气设备厂,林林总总各类产品有中,必要的各种竞争手段,也应只以
司,它也只认准了一点,即只做手48项之多,却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一二项为主,并要集中资源培植它
机,手提电脑锂电池上的密封套,其"拳头"产品,资不抵债二百七十万们,使其作为区别竞争者的个性.不
他什么都不做,居然市场占有率高达元.可面面俱到,如然不然,势必分散自 100%,年产值高达5亿日元,公司却现任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身有限的资源,不利于中小企业竞争
只有5个人.执行官,党委书记陶建幸临危受命,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国内知名企业的成功也与这一法出来主持厂里的工作,认定企业的出由于这样或那样资源的不足,任
则有关.路只有一条:甩掉副产,突出主产!何组织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在所有 格兰仕1992年开始生产微波炉他砍掉了四十二种成本高,批量小的领域内都做得出色,都是第一;而且
后,便下定决心将原来众多与微波炉产品.经过市场调研,他注意到由于有时候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并不如我们
无关的产业统统放弃,就连自己的老当时众多的同行争相生产,市场上三想象中简单.试问:有几家企业能够
本行羽绒服产业也不例外.该产业年干大卡空调已供过于求,于是倾企业象可口可乐公司一样把一瓶水卖到全
利润800万元,出口3000万元,在旁人全力研制生产七千大卡以上柜式空调世界?市场很大,行业众多,能把,
眼里绝对是块肥肉,可格兰仕硬是忍和三千大卡以下空调.件事情做得很出色,就是件很了不起
痛割爱,只为集中精力做好微波炉.所以,就专注于一个经营领域,的事情!编辑:高宁
大众商务?簟
作文七:《专注做好一件事》800字
专注做好一件事
【当宁消防网】“人们对机会的估值过高~这是我在下棋的时候学到的一点。
A、B、C、D。”——Peter 你其实只需要一个好的选择就行~没必要同时去追求
Thiel
是让你的选择尽可能开放~还是全心全意抓住一个选择~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我们自打上学起~就一直被教育不要去做那些可能会断了某条路的决定。
这种让未来保持开放~让自己未来拥有更多选择和出路也是可以理解的。握在手中的成功机会越多~你的未来也就会越成功~不是吗,
不细想可能会觉得保持开放的确很好~但我认为事情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原因如下:
明星效应。很简单~在一个领域保持顶尖水平~比在一两个领域保持领先水平和五六个领域保持一般水准都要更有价值、并且收益更好。
有悖常识的真相:让未来更开放的方式~正是专注的去做好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他们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之后~可通过经营杠杆进入任何他们想要涉足的领域。而这都得依赖于他们曾极致的专注在做好一件事情上。
我时常会将这个权衡同创业公司连系起来思考。在创立一家公司时~创始人也会面临这个权衡~究竟是让未来更加多元~更开放~同时追求好几个选择~还是专注的做好其中一个。而通常~最好的创业公司都会选定一个~然后寻找一切方法让它成为现实。自然~也有很多创业公司他们并不清楚未来的路~他们相信手中握有的诸多好的选择中~总有一两个能行得通。
记住~在某一个水平上~你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情。能够拿到你最想去的学校和公司的 Offer~比拿到在你 Reference 排名中名列 2-5 位的 Offer 要好。而在一件事情上能够做到 99%~也比在 2 件事情上都能做到 90%~或者 3 件事情上做到 80% 要强很多。
如果你可以在不失专注的情况下够获得一些机会~那就抓住它们。这里我并不是宣扬你得故意同机会保持距离。我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开始重视专注~因为同 Peter Thiel 一样~我也认为人们普遍高估了机会的价值。
更多人力资源信息请关注当宁消防网【.dangning.】
作文八:《之江专注做好一件事》5900字
之江专注做好一件事
2008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很多企业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但何永富最近的心情很不错~2008年12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新财富之夜大型电视专题晚会上,何永富创立的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荣获了“2008中国中小企业十大成长之星”的称号。
虽然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也深深影响了何永富所在的行业,但在何永富看来,自己的企业不仅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前所未有的挑战,或许还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危机是大家的,在危机面前,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优秀的企业一定能生存下来,好的企业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危机对于市场的自然调节。” 进入一个国内企业不敢问津的小行业
何永富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成长历程。从1996年创业到现在成为中国建筑密封胶的领头企业,何永富和他的之江有机硅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迈过了无数的沟沟坎坎。
1995年,在杭州一家国企作会计师的何永富动了想创业的心思,一番考察过后,1996年,何永富辞了职,拿出家中东拼西凑的50万元钱,创立了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那个时候的公司是个典型的小作坊,不到十名员工,何永富这个门外汉就这样做起了化工生意。公司注册以后最直接的的困难是没有技术。何永富直接去了成都的国家有机硅研究中心,请到了两位退休的有机硅专家。1996年5月,何永富的第一桶有机硅密封胶出厂了。
进入市场不久,何永富很快发现,有机硅应用最广泛的产品是用于玻璃幕墙的密封胶,如果自己的企业不能进入这一领域,就只能生产价值很低的产品,永远难以长大,永远只能停留在作坊水平。但是,那时国内建筑用有机硅密封胶市场几乎100%被美国GE公司、道康宁公司等跨国公司垄断。作为高科技产品,硅胶的制造技术十分复杂、应用施工要求高,需要特殊结构的装置和配套齐全的物性检测手段,还需要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因此,国内企业几乎无人敢于问津。 有机硅听上去很专业,其实在日常生活里经常用到,家庭装修中,塑胶门窗、橱柜、养金鱼的鱼缸,玻璃之间的粘合剂,密封胶都是有机
硅,医学美容行业里隆鼻、隆胸,也是用有机硅做材料。可以说,有机硅在建筑装饰中无处不在。正因为在建筑装饰中的广泛应用,有机硅密封胶还有“城市上空炸弹的保险剂”的称号。如今高大宏伟的建筑通常使用玻璃幕墙作为装饰,除了几个钢钉,玻璃幕墙和铝合金框架完全靠有机硅密封胶来粘合,玻璃幕墙的美观毋庸质疑,但是,巍峨的高楼上,那巨大的玻璃幕墙,每一块都足有5、6个平方米,接近100公斤重。如果玻璃幕墙脱落,巨大的玻璃恐怕就变成“城市上空的炸弹”。因此,硅胶虽然不是一个大的产品,但是胶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这个玻璃幕墙的安全。
何永富想进入这个前途无限但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市场,于是再次去了成都的国家有机硅研究中心。但是,当时的国家有机硅中心只是对有机硅密封胶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缺乏成型的技术。没有专业技术,没有专业人员啊~怎么办,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位老专家无意中提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郑强,原来在成都国家有机硅研究中心工作,后来到日本京都大学进修,专门研究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更让何永富高兴的是,郑强回国后就在离他近在咫尺的浙江大学工作。回到杭州的何永富立刻走进浙江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虽然心情有些忐忑不安,但怀抱着极大的希望。不过,连何永富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和郑强一拍即合。有了郑强的加入,何永富如虎添翼,之江开始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几年下来,公司开始逐渐走上了快车道并开始参与到大型工程装修的市场竞争中。 2000年,在企业建立的5年后,何永富接下了创建公司后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在当时号称是深圳的十大建筑之一的、高度近200米的深圳的江西大厦的幕墙用胶。这是何永富第一次和美国的建筑用胶直面较量,中标了这项工程,也打破行业惯例。这么大的工程对于之江是第一次,此前之江的产品只应用在一些小的玻璃幕墙上,最多几十米高。深圳江西大厦的成功,有着标志性的意义,表明之江真正打破了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
专注,使我们很好的生存下来
2003年12月的一天,正在厂里的何永富突然接到了郑强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重大的一个好的项目要谈。原来郑强接下了省里的一个有关
有机硅在纺织品中的应用课题,这个课题不但前景很好,而且还有60万元的课题经费。郑强很兴奋,希望何永富的企业接下这个研究课题。但出乎郑强的预料,何永富婉言拒绝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在何永富看来,资源能力还都不充分的之江还应该专注于密封胶领域,不应该背离企业既定的战略方向。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何永富、郑强两个人慢慢疏远了关系。不过,在何永富看来,的确是辜负了好友的一片真心,心里很是内疚,于是竭力去找郑强解释自己的企业发展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强也慢慢理解了何永富的发展思路。就这样,两个人尽弃前嫌,重新开始了紧密的合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何永富的产品完全达到国际水准,企业开始飞速发展,公司产值开始以年均70,的增长率一路上升,一系列大型工程都采用了之江的产品。
在之江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何永富经历了太多的困难、挫折,但同时也抗拒了太多的诱惑。在金融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各种高额利润驱动的诱惑接踵而来,很多人鼓动何永富入市证券、基金、房地产甚至民间借贷,但都被何永富一一回绝了。何永富的回答是,我要做的是专注于擅长的密封胶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何永富的选择与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的“通过市场细分,精确定位,在小市场中赢得非常强大的市场地位,打造行业隐形冠军”的企业成长理论,正好不谋而合。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何永富当年的专注与坚持,让何永富积累了充足的现金储备以应对这次的经济危机,也为企业的继续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专注让何永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伤害,甚至于由于这场危机,巩固了之江行业领军的地位与资本。 何永富认为,这次遇到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空前的。面对这样的挑战,作为中国建筑密封胶的领头企业,之江还是坚持静下心来,做最好的密封胶摂的发展战略。“什么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简单来讲,企业的使命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之江是一个中小企业,我们的使命就是做中国最好的密封胶。企业创办容易,但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能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卓越并富于竞争力的。这样看来,之江的战略就非常明确,只专注于之江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及市场,通过持续的
产品创新及市场创新,结合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优势,做中国最好的密封胶供应商。我们的战略和使命是完全吻合的,特别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相信,正是这种专注的发展战略,能够使我们很好的生存下来。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之江的产品推向世界,这也是之江的战略。”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现在的成功,也许十几年前就已经注定了他今天的成功,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失败也是如此。所以,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持续成功和辉煌,要有一个好的战略规划,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可能很难生存;如果将战略规划制定的比较好,按照战略规划发展,这样不但在危机中不会倒下,反而将迈步的更扎实,更长远。”
目前在建筑玻璃幕墙用胶市场,国外进口产品由当初的100%降到30-40%份额,而60- 70%的市场被国内企业占领。之江公司在国内硅密封胶市场的占有率在25%左右,稳居第一。虽然之江在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探索,为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之江在三年前就成立了国际部。产品产品的出口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幕墙公司承接海外的工程,把之江的产品带出去;第二个渠道是之江自己出口,之江在国外寻求了一些代理商,在北美、墨西哥、印度等已经有代理商了。2008年之江产品的国外销售近4000万,占据之江整个产品销售收入的近十分之一。
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
凭借着多年的技术与产品积累,2007年,之江中标上海新虹桥机场航站楼,标志着之江从此可以真正与跨国巨头一争高下了,但中标的过程之艰难让何永富终身难忘。
2007年底,建设方进行了公开招标,投标的企业有美国道康宁的、美国GE的,这两家都是两家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之江也入围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之江参与竟标,竟然让建设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为了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回避将来的风险,应按照国内超高、超大建筑的惯例采用美国的产品;也有的专家主张既然我们国内的产品已经过关了,价格上也有优势,就应该选用国内的产品。
2008年初,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何永富中标上海新虹桥机场的工程,这让他异常兴奋。但他没有想到,兴奋劲还没过去,建设方一个14人的检查组来到了厂里,这让他的心又悬了起来。检查组到了厂里就宣布了一条让何永富吃惊的消息,虽然之江是中标了,但是如果现场考察不满意,建设方将重新选择有机硅密封胶的供应商。这有违惯例之举显然表明了建设方对之江的产品不放心,不是十分的信任。14个专家对之江整个生产管理的现场、ISO的执行情况、产品的检测等进行了全盘的检查。最终之江通过了检查,成为上海新虹桥机场有机硅密封胶的唯一的供应商。
何永富认为,之江公司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从产品本身而言,之江公司的产品是完全值得用户信赖。之江公司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从工艺、设备、技术、材料的改进和创新,使产品品质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全面提高生产设备的现代科技水平,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国际领先的自动化流水线设备,为制造高质量产品提供了可靠保证;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产品检测手段,建立起了配套齐全的原材料——中间体——成品检、试验设备,引进了日本尖端的电子拉力机、气相色谱仪,德国、瑞士的水分测试仪,美国的紫外光耐老化测定仪等一整套高科技检测设备,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三是严格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先后通过并实施了ISO,9002、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国家二级计量审核体系和14000国家环保体系审核,强化了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实行了零缺陷管理制度。”
西蒙教授认为,对隐形冠军公司而言,创新是一项中心工作,它们能够抓住一切机遇搞发明创造。也就是说,长期集中资源于某个狭小的领域,必然要求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创新是专注的内在属性之一,没有产品的持续创新,战略上的专注是没有意义的,是缺乏有效支撑的。 之江每年将年营业额的2.5%-3%投入到技术研发方面,做过实业的人都知道,这个比例高得令人咂舌。在之江的产品创新中,有一个“三一原则”: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何永富是这样解读之江的“三一原则”的: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也许一个偶然的机会,可以让你实现优秀,但是做到卓越就很难。我认为要做到卓越,还是要
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命力不断强大,否则产品能够在几年内保持优秀,但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企业很有可能面临危机。只有产品和市场的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生存下来。 目前之江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最有竞争力的领头雁。通过和与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战略联盟,投资新建了一流的科研技术中心大楼,创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有机硅密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到目前为止,之江是国内同行中唯一荣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产品”的企业。
与其说是产品,不如说是人才
俗话说,三足方能鼎立。对于一个致力于成长为冠军的中小企业而言,专注的战略、产品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这三者缺一不可。显然,何永富对此有清晰的认知:我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关键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要如何选择团队,首先要选择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人才;之江的战略是要把胶产品推向世界,就要配以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研发,那么研发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市场人员等人才的培养都有相应的计划、都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我认为人才培养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了人才管理机制之后,还要对人才进行情感关怀,尤其是对于中高层的管理者,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非常重要。一句话,企业与其说是在建产品,不如说是在建人才工程,从默默无闻的生产工人,到管理者,到科技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都要使用专业人才,这个工程就是人才工程,这样才能做出精品。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如何同人才分享企业的成长收益才是根本,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绕不开的槛,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企业其他的人才管理举措才有意义。这是一个基本原理,任何企业家都会不明白,而能够在企业实践中落实的微乎其微。何永富就是这不多中的一个。
“传统的家族企业观念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之江作为市场中的一个企业,想要走长,走远,必须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有一种真正的共
同追求,通过合作的理念,搭建一种更可靠,更具有活力的合作伙伴关系。搞好一家企业,需要学会分享,一个不愿意和员工分享的企业,要么留不下有胸怀的人才,要么留下没有创意的人,所以,我和所有的员工之间都是合作伙伴,而不是雇佣关系,留住员工,我们首先靠股权。”之江公司创立之初,何永富拥有100%的股权,而现在已经降到50%左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拥有股权,只有那些在何永富看来有过重大贡献的核心员工才能享有股权,股权的分配取决于何永富。对于其他的员工,何永富认为通过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可以赢得员工的认同。“在之江的企业文化中,向员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只要有能力、肯努力、有激情,前途就是不可限量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也能够让员工在职业生涯上有一个很好的前景。在之江,待遇及职位的高低,都是由能力和付出决定的,正是这样,才能使之江凝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就像在球场上一样,总会有一些明星队员,他们具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和技能,但往往也具有很特别的个性。对待这一类的明星队员,我们要认识到企业需要这类明星球员,他们突出的个人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其能力能够在符合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何永富的“架子大”在业内是很出名的,很少亲自过问一些具体的事情。当然何永富有资本做甩手掌柜。“现在之江的各个重要部门,都有出色的领导者,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积累已经到了很不错的程度,在某项具体的工作上,我亲自去干也不一定能比他们干得更出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为什么不放手让他们去干呢。作为企业的决策层,要善于授权,培养优秀的事业部带头人,给他们一个宽广的天地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保守制约。”
作文九:《曾国藩:专注做好一件事》1200字
导读:聚焦自己的资源和能量,你就能加速成功的步伐,从而创造生命的奇迹。
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读完曾国藩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想到一副漫画?
这个漫画一度在网上疯传。
著名社会行为学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的“10000小时定律”,他说天才之所以非凡,并非天生如此,而是持续了10000小时的持续练习,从平凡变成非凡。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镭的研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列文虎克60年如一日磨镜子,最终发明精细显微镜;曹雪芹劳累终生,一本《红楼梦》写尽人生百态、世态炎凉;玛格丽特.契尔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飘》,却是享誉世界的愛情经典;徐悲鸿一生画马;齐白石专注画虾;篮球之神乔丹,每日练习500次投篮;高尔夫球之神老虎伍兹,每天挥杆500次,躺在病床上依然坚持挥杆……
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于一个领域,在某个领域里精耕细作,才能在该领域内有所建树。如今各行各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细,社会经济由粗放转向精益,对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说,以前的销售总监可以顺便管管账,财务总监就是做账的,人力资源总监就是招人的,以后肯定不能这样了,专业的事情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要想在某个领域拥有过人的优势,没有持续的积累是不行的。这是很现实的行业和职业需求,那些百万+年薪的经理人凭什么,就是在某一领域高出同行一大截。
有一个词叫聚焦,就是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聚焦在某一领域,聚焦在工作的某一重要方面。这样才能形成你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像公司的前台、行政人员,每天都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把所有的精力都分散了,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所以他们的年终奖就是一个月工资,而有的人,却是6个月甚至更多。我无意针对他们,但是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无法获得更多,哪怕他们做的再好,也是一样。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 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很多失败的人,并不是他们不够聪明,也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朝三暮四,做事不专心。看别人卖服装赚钱,就开店卖服装,刚开始盈利,见炒房子赚钱,就去炒房子,接着股市一路上涨,又马上一头扎进股市……还有那些频繁换行业的,换工作的,每一次都是重新起步,几年下来,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本来属于他们的机遇,往往擦肩而过。
所以,不管要做什么事,都要像凸透镜一样,深扎下去,力求做透做精,走专心、专业的长期路线。只有专注才能产生穿透力,才能做到最专业,才能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sdzmzr.blog.163./
逍遥客祝福朋友幸福、快乐!
',1)">
',2)">
本文转载自虎哥《引用 曾国藩:专注做好一件事》
作文十:《之江:专注做好一件事_》6200字
之江:专注做好一件事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之江:专注做好一件事 2009年4月8日 作者:张廷智
2008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很多企业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但何永富最近的心情很不错!2008年12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
频道新财富之夜大型电视专题晚会上,何永富创立的杭州之江有机硅化
工有限公司,荣获了“2008中国中小企业十大成长之星”的称号。
虽然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也深深影响了何永富所在的行业,但
在何永富看来,自己的企业不仅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前所未有的挑
战,或许还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危机是大家的,在危机面前,没有
竞争力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优秀的企业一定能生存下来,好的企业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危机对于市场的自然调节。”
进入一个国内企业不敢问津的小行业
何永富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成长历程。从1996年创业到现在成为中国建筑密封胶的领头企业,何永富和他的之江有机硅经历了太
多的风风雨雨,迈过了无数的沟沟坎坎。
1995年,在杭州一家国企作会计师的何永富动了想创业的心思,一番
考察过后,1996年,何永富辞了职,拿出家中东拼西凑的50万元钱,创立了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那个时候的公司是个典型的小作
坊,不到十名员工,何永富这个门外汉就这样做起了化工生意。公司注册以后最直接的的困难是没有技术。何永富直接去了成都的国家有机硅
研究中心,请到了两位退休的有机硅专家。1996年5月,何永富的第一桶有机硅密封胶出厂了。
进入市场不久,何永富很快发现,有机硅应用最广泛的产品是用于玻璃
幕墙的密封胶,如果自己的企业不能进入这一领域,就只能生产价值很
低的产品,永远难以长大,永远只能停留在作坊水平。但是,那时国内
建筑用有机硅密封胶市场几乎100%被美国GE公司、道康宁公司等跨国
公司垄断。作为高科技产品,硅胶的制造技术十分复杂、应用施工要求
高,需要特殊结构的装置和配套齐全的物性检测手段,还需要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因此,国内企业几乎无人敢于问津。 有机硅听上去很专业,其实在日常生活里经常用到,家庭装修中,塑胶
门窗、橱柜、养金鱼的鱼缸,玻璃之间的粘合剂,密封胶都是有机硅,
医学美容行业里隆鼻、隆胸,也是用有机硅做材料。可以说,有机硅在
建筑装饰中无处不在。正因为在建筑装饰中的广泛应用,有机硅密封胶
还有“城市上空炸弹的保险剂”的称号。如今高大宏伟的建筑通常使用
玻璃幕墙作为装饰,除了几个钢钉,玻璃幕墙和铝合金框架完全靠有机
硅密封胶来粘合,玻璃幕墙的美观毋庸质疑,但是,巍峨的高楼上,那
巨大的玻璃幕墙,每一块都足有5、6个平方米,接近100公斤重。如
果玻璃幕墙脱落,巨大的玻璃恐怕就变成“城市上空的炸弹”。因此,
硅胶虽然不是一个大的产品,但是胶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这个玻璃
幕墙的安全。
何永富想进入这个前途无限但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市场,于是再次去了成
都的国家有机硅研究中心。但是,当时的国家有机硅中心只是对有机硅
密封胶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缺乏成型的技术。没有专业技术,没有专
业人员啊!怎么办?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位老专家无意中提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郑强,
原来在成都国家有机硅研究中心工作,后来到日本京都大学进修,专门研究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更让何永富高兴的是,郑强回国后就在离他近
在咫尺的浙江大学工作。回到杭州的何永富立刻走进浙江大学高分子研
究所,虽然心情有些忐忑不安,但怀抱着极大的希望。不过,连何永富
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和郑强一拍即合。有了郑强的加入,何永富如虎添
翼,之江开始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几年下来,公司开始逐渐走上了快
车道并开始参与到大型工程装修的市场竞争中。
2000年,在企业建立的5年后,何永富接下了创建公司后的第一个大
型工程项目,在当时号称是深圳的十大建筑之一的、高度近200米的深
圳的江西大厦的幕墙用胶。这是何永富第一次和美国的建筑用胶直面较
量,中标了这项工程,也打破行业惯例。这么大的工程对于之江是第一
次,此前之江的产品只应用在一些小的玻璃幕墙上,最多几十米高。深
圳江西大厦的成功,有着标志性的意义,表明之江真正打破了跨国公司
对市场的垄断。
专注,使我们很好的生存下来
2003年12月的一天,正在厂里的何永富突然接到了郑强打来的电话,
说有一个重大的一个好的项目要谈。原来郑强接下了省里的一个有关有
机硅在纺织品中的应用课题,这个课题不但前景很好,而且还有60万
元的课题经费。郑强很兴奋,希望何永富的企业接下这个研究课题。但出乎郑强的预料,何永富婉言拒绝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在何永富看来,
资源能力还都不充分的之江还应该专注于密封胶领域,不应该背离企业
既定的战略方向。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何永富、郑强两个人慢慢疏远了关系。不过,
在何永富看来,的确是辜负了好友的一片真心,心里很是内疚,于是竭
力去找郑强解释自己的企业发展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强也慢慢理
解了何永富的发展思路。就这样,两个人尽弃前嫌,重新开始了紧密的
合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何永富的产品完全达到国际水准,企业开始飞
速发展,公司产值开始以年均70%的增长率一路上升,一系列大型工程都采用了之江的产品。
在之江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何永富经历了太多的困难、挫折,但同时
也抗拒了太多的诱惑。在金融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各种高额利润驱动
的诱惑接踵而来,很多人鼓动何永富入市证券、基金、房地产甚至民间
借贷,但都被何永富一一回绝了。何永富的回答是,我要做的是专注于
擅长的密封胶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何永富的选择与德国管理学家赫尔
曼西蒙教授提出的“通过市场细分,精确定位,在小市场中赢得非常强
大的市场地位,打造行业隐形冠军”的企业成长理论,正好不谋而合。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何永富当年的专注与坚持,让何永富积累了充足
的现金储备以应对这次的经济危机,也为企业的继续成长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可以说,是专注让何永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伤
害,甚至于由于这场危机,巩固了之江行业领军的地位与资本。
何永富认为,这次遇到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空前的。面对这样的挑战,
作为中国建筑密封胶的领头企业,之江还是坚持静下心来,做最好的密
封胶摂的发展战略。“什么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简单来讲,企业的
使命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之江是一个中小企业,我们的使命就是做中
国最好的密封胶。企业创办容易,但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能持续发
展的企业一定是卓越并富于竞争力的。这样看来,之江的战略就非常明
确,只专注于之江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及市场,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及市
场创新,结合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优势,做中国最好的密封胶供应商。我
们的战略和使命是完全吻合的,特别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相
信,正是这种专注的发展战略,能够使我们很好的生存下来。不仅如
此,我们还要将之江的产品推向世界,这也是之江的战略。”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现在的成功,也许十几年前就
已经注定了他今天的成功,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失败也是如此。所
以,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持续成功和辉煌,要有一个好的战略规划,
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可能很难生存;如果将战略
规划制定的比较好,按照战略规划发展,这样不但在危机中不会倒下,
反而将迈步的更扎实,更长远。”
目前在建筑玻璃幕墙用胶市场,国外进口产品由当初的100%降到30-
40%份额,而60- 70%的市场被国内企业占领。之江公司在国内硅密封
胶市场的占有率在25%左右,稳居第一。虽然之江在国内市场还有很大
的上升空间,但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探索,为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之江
在三年前就成立了国际部。产品产品的出口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幕墙公司承接海外的工程,把之江的产品带出去;第二个渠道是之江自己出
口,之江在国外寻求了一些代理商,在北美、墨西哥、印度等已经有代
理商了。2008年之江产品的国外销售近4000万,占据之江整个产品销售收入的近十分之一。
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
凭借着多年的技术与产品积累,2007年,之江中标上海新虹桥机场航站楼,标志着之江从此可以真正与跨国巨头一争高下了,但中标的过程
之艰难让何永富终身难忘。
2007年底,建设方进行了公开招标,投标的企业有美国道康宁的、美
国GE的,这两家都是两家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之江也入围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之江参与竟标,竟然让建设方展开了激烈的争
论。有的认为,为了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回避将来的风险,应按照国内
超高、超大建筑的惯例采用美国的产品;也有的专家主张既然我们国内
的产品已经过关了,价格上也有优势,就应该选用国内的产品。
2008年初,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何永富中标上海新虹桥机场的工
程,这让他异常兴奋。但他没有想到,兴奋劲还没过去,建设方一个
14人的检查组来到了厂里,这让他的心又悬了起来。检查组到了厂里
就宣布了一条让何永富吃惊的消息,虽然之江是中标了,但是如果现场考察不满意,建设方将重新选择有机硅密封胶的供应商。这有违惯例之
举显然表明了建设方对之江的产品不放心,不是十分的信任。14个专
家对之江整个生产管理的现场、ISO的执行情况、产品的检测等进行了全盘的检查。最终之江通过了检查,成为上海新虹桥机场有机硅密封胶
的唯一的供应商。
何永富认为,之江公司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主
要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从产品本身而言,之江公司的产品是
完全值得用户信赖。之江公司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从工艺、设备、技术、
材料的改进和创新,使产品品质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全面提高生产
设备的现代科技水平,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国际领先的自动化流水
线设备,为制造高质量产品提供了可靠保证;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产品检
测手段,建立起了配套齐全的原材料——中间体——成品检、试验设
备,引进了日本尖端的电子拉力机、气相色谱仪,德国、瑞士的水分测
试仪,美国的紫外光耐老化测定仪等一整套高科技检测设备,从根本上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三是严格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先后通过并实施了
ISO-9002、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国家二级计量审核体系和14000
国家环保体系审核,强化了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实行了零缺陷管
理制度。”
西蒙教授认为,对隐形冠军公司而言,创新是一项中心工作,它们能够
抓住一切机遇搞发明创造。也就是说,长期集中资源于某个狭小的领
域,必然要求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创新是专注的内在属性之一,没有产
品的持续创新,战略上的专注是没有意义的,是缺乏有效支撑的。
之江每年将年营业额的2.5%-3%投入到技术研发方面,做过实业的人都知道,这个比例高得令人咂舌。在之江的产品创新中,有一个“三一原
则”: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何永富是这样解读之江的“三
一原则”的: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也许一个偶然的机会,可以让你实现优秀,但是做到卓越就很难。我认为要做到卓越,还是要通过不断的
学习、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命力不断强大,否则产品能够在几年
内保持优秀,但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企业很有可能面临危机。只有产品
和市场的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生存下来。
目前之江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最有竞争力的领头雁。通过和与浙江大
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了产学研一
体化的合作战略联盟,投资新建了一流的科研技术中心大楼,创建了省
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有机硅密
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到目前为止,之江是国内同行中唯一荣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产品”
的企业。
与其说是产品,不如说是人才
俗话说,三足方能鼎立。对于一个致力于成长为冠军的中小企业而言,
专注的战略、产品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这三者缺一不可。显然,何永富
对此有清晰的认知:我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关键要有一个优秀的团
队;要如何选择团队,首先要选择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人才;之江的战
略是要把胶产品推向世界,就要配以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研发,那么研发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市场人员等人才的培养都有相应
的计划、都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我认为人才培养和管
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了人才管理机制之后,还要对人才进行情感
关怀,尤其是对于中高层的管理者,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非常重要。一
句话,企业与其说是在建产品,不如说是在建人才工程,从默默无闻的
生产工人,到管理者,到科技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都要使用专业人
才,这个工程就是人才工程,这样才能做出精品。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
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如何同人才分享
企业的成长收益才是根本,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绕不开的槛,只有处理
好这个问题,企业其他的人才管理举措才有意义。这是一个基本原理,
任何企业家都会不明白,而能够在企业实践中落实的微乎其微。何永富
就是这不多中的一个。
“传统的家族企业观念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之江作为市场中的一
个企业,想要走长,走远,必须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有一种真正的共同追
求,通过合作的理念,搭建一种更可靠,更具有活力的合作伙伴关系。
搞好一家企业,需要学会分享,一个不愿意和员工分享的企业,要么留
不下有胸怀的人才,要么留下没有创意的人,所以,我和所有的员工之
间都是合作伙伴,而不是雇佣关系,留住员工,我们首先靠股权。”之
江公司创立之初,何永富拥有100%的股权,而现在已经降到50%左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拥有股权,只有那些在何永富看来有过重大
贡献的核心员工才能享有股权,股权的分配取决于何永富。对于其他的
员工,何永富认为通过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可以赢得员工的认同。“在
之江的企业文化中,向员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只要有能力、肯
努力、有激情,前途就是不可限量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公平公正的薪
酬制度,也能够让员工在职业生涯上有一个很好的前景。在之江,待遇
及职位的高低,都是由能力和付出决定的,正是这样,才能使之江凝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就像在球场上一样,总会有一些明星队员,他
们具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和技能,但往往也具有很特别的个性。对待这一
类的明星队员,我们要认识到企业需要这类明星球员,他们突出的个人
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给
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其能力能够在符合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得到充分
的发挥。”
何永富的“架子大”在业内是很出名的,很少亲自过问一些具体的事
情。当然何永富有资本做甩手掌柜。“现在之江的各个重要部门,都有
出色的领导者,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积累已经到了很不错的程度,在
某项具体的工作上,我亲自去干也不一定能比他们干得更出色,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为什么不放手让他们去干呢。作为企业的决策层,要善于
授权,培养优秀的事业部带头人,给他们一个宽广的天地发挥他们最大
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保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