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糕,江浙地区对馒头的叫法,外形与制作方法都与馒头相似。是浙江一种特色地方小吃,常见于浙东等地区,其中象山县定塘镇大塘地区的麦糕较有名。不添加辅料的白麦糕的口味与馒头也很相似,但是添加了艾草的青麦糕、红糖的糖麦糕等相对于馒头却更加香甜酥软。不同地方的做法也有不同,花色也更多,民间还有在麦糕的制作过程中添加牛奶、炼乳、南瓜等辅料,制作成花色麦糕。
初次发面
将发酵粉倒入温水中,搅拌使其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
面粉放入盆中,在面粉中间挖一个小洞,逐渐的加入发酵粉和温水的混合物并搅拌面粉至絮状;
和好的面揉光,盆地撒上一层薄薄的干面粉,把揉好的面团放在盆中,用一块湿布盖上,放置温暖处(30度左右)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大约1小时后,面团发至两倍大,用手抓起一块面,内部组织呈蜂窝状,醒发完成。
馒头制作与再发
发好的面团在案板上用力揉二十分钟左右,揉至表面光滑、麦糕制作大赛[2]手感酥软且有粘性为止,并尽量使面团内部无起泡。
揉好的面搓成圆柱,用刀等分的切成小块。
取一大块竹板或木板,洗净后盖上湿布,将切好的面团按列置于板上,放置二十分钟左右,使其再次发酵变大。
蒸煮
麦糕一般选择用蒸笼蒸煮。
在蒸煮麦糕前首先要进行消毒,将空蒸笼放在沸水上蒸煮3到5分钟,煮至蒸笼冒热气为宜。
将蒸煮好的麦糕放入蒸笼蒸煮,蒸煮一般20到25分钟后即可食用。
蒸煮过程中切忌中途打开蒸笼盖查看,以免笼内热气流出破坏麦糕蒸煮流程。
亲们,麦糕怎么做?
主料:马蹄粉250g,水1500ml,糖200g 。
辅料:红豆200g,小麦适量。
步骤1.红豆事先要泡好,然后丢锅里煮1个小时,捞起待用。
2.小麦事先要泡好,丢锅里煮半个小时,捞起待用。
3.先煮一锅1500ml的水,加糖200g煮开。
4.糖水放凉后加入马蹄粉搅拌均匀。
5.锅放好水后,烧开。
一个平底的糕盘,先铺一点小麦做底,淋上准备好的马蹄粉浆。
盖上锅蒸3-4分钟。
6.再铺上红豆,又淋上马蹄粉浆,盖上锅盖蒸3-4分钟。
如此重复动作4-6次。
最后那层淋上以后盖上锅盖焖30分钟即可。
麦糕的故事的做法步骤图,麦糕的故事怎么做
食材食谱热量:46.65(大卡)主料红小豆300g琼脂15g方法/步骤红小豆300g洗净,高压锅放足量的水,像煮粥一样十分钟。
煮好的红豆放入网筛用勺子碾压滤出豆沙琼脂15g(琼脂是海洋生物麒麟菜提炼的)琼脂先隔水蒸软然后加水继续蒸直至融化过滤的豆沙重新加热,加入白糖和琼脂液,充分搅拌,趁热倒入方盘。
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一小时。
冷藏后取出倒扣,切块食用。
沙沙的、又凉又甜真好吃。
小豆凉糕也是北京小吃,以前都是在小吃店里卖,没想到这么容易做。
...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发糕
舌尖上的美食——龙游发糕龙游地处浙西金衢盆地,建县始于秦,今隶浙江省衢州市。
民风淳朴,以艰苦创业著称。
农民勤于耕作,治无隙地。
龙游发糕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风味独特并且制作精美。
因“发糕”为“福高”的谐音,寓“年年发、步步高”吉祥之意,成为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餐桌上的必备名点。
据《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发糕的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蒸制发糕,用作点心,或馈赠亲友,成特有风情。
据说当年乾隆帝游江南时品尝龙游发糕后,对发糕的色、香、味、形大加赞赏。
之后,龙游发糕一直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在江南,湖泽广布,适于稻米的生长。
自古,人们就以大米为主食。
柔软黏稠的江南大米激发了龙游人对美食的想象力,著名的龙游发糕的主要原料就是选用上好的白糯米搭配粳籼米。
制作龙游发糕的工序颇为复杂,从原料到成品需经水浸、淋洗、拉浆 、磨粉、脱水、混和搅拌、灌笼、发酵、汽蒸和修剪箬叶等10余道工序。
传统手工做法先要将米浸泡数十天,然后用水漂清,磨成细粉状。
另外再按一定的比例拌入猪油、火腿、甜酒酿等佐料,调成糊状。
做发糕需要专门的蒸笼,笼底铺上荷叶或者箬叶,将和好的米粉糊放入蒸笼,文火加热发酵。
其间每隔7-8分钟调换蒸笼的顺序,把最上面的调换到最下面,如此反复,直到用手触摸笼壁感到温热,再停止加温。
这时发糕并不能出锅,而是要放入甜酒酿静候其变。
待半笼发至满笼,则可取一些小竹棒均匀插在每一个蒸笼的内壁,大约每笼四五根。
最后才用旺火蒸熟。
蒸好后讲究一点的上面还撒上红绿丝,或放上红枣、蜜枣、青梅等。
成品发糕色彩鲜艳,香味诱人龙游发糕多为农户逢年过节时家庭手工制作。
对龙游人来说,蒸发糕就意味着春节就快来临了,年味也随之渐渐浓厚起来。
从腊月开始,过年的喜庆氛围就在乡村弥漫开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笑容。
大人们忙进忙出辛勤地操持着,他们忙而有序,涨红的脸渗出汗珠,顽皮的孩子们这时也耐着性子表现出少有的乖巧。
等到蒸发糕了,家家户户的厨房都被“哧哧”作响的蒸汽水雾氤氲着,形成一道奇异的风景。
被发酵透的米香四溢,周围的空气也被熏染得微醉,他们仿佛要把丰收的喜悦和幸福、安详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祝愿也一起融进发糕。
而如今,发糕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农家的传统美食渐渐走向广阔的市场。
早在1959年,龙游食品厂就应运而生了。
从80年代起,龙游发糕开始进入市场化时代,在工艺上,它的配料更丰富,口味更香浓。
每逢春节,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求购。
龙游发糕开始销往金、衡、杭、沪等地,曾一度供不应求。
2007年,为保护原产地产品品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将龙游发糕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这不仅是龙游人的骄傲,更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这一传统的美食。
也许,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今天,一种醇厚的味道反而会带给尝尽山珍海味的现代人一种别样的感觉,这大概就是龙游发糕的魅力所在。
山西面食作文
《山西面食,盛名天下传》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山东的煎饼……都是名闻四海的好食品。
提起我们山西的面食来,那也可以称得上是四海闻名了。
山西的面食历史悠久。
早在东汉的时候,面食就已经成了宫廷中的主食。
到了唐朝,面食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我们山西人,相传他特别爱吃山西风味的面食。
现在,面食已经成了我们山西人的家常便饭,而且品种花样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一些专营面食的饭店也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还有了以面食为主的宴席。
山西面食名目繁多,有切面、削面、拉面、龙须面、猫耳朵面等许多种,其中的切面易做好吃,是家庭不可缺少的面食。
还有猫耳朵面,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把一块面放在手掌上,轻一搓,便成一个像小猫耳朵面片。
我最喜欢吃的要算削面和龙须面了。
故削面,首先要将面揉好,用专用的削面刀削。
你看,饭店门前的一口大锅里,滚开翻开的水“咕嘟咕嘟”地发响,距离锅3米处站着削面师傅,左手拿面团,右手拿刀削,面条像鲤鱼跳龙门似的翻飞着落入锅中。
削面两头尖、中间宽、薄如纸,吃起来很可口。
龙须面更是名不虚传,它细丝长似线,煮好后加上调料吃,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有道是: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在太原。
来太原的游人,不亲口尝山西的面食,那可真是白来一趟。
山西人是最好客的了,你若来了,那味香色美的面食一定使你吃得满意。
...
清明节的来历200字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
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
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 急啊
作文1: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
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溱潼去扫墓。
溱潼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素有“苏中明珠”的美称,这里不仅有世界珍稀动物“四不象”———麋鹿,还有闻名天下的“溱潼会船节”。
听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说,会船节时这儿可热闹了!再过一天就是“会船节”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啊,可妈妈说,我当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觉得十分遗憾。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去给我的太太太公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太帮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
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
太太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太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
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
我想在此长眠的太太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
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
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的小红军。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作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
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
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
一会儿,我们到了。
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
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
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
此时,爸爸也流泪了。
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
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
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
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
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作文3: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更是成为了我国的法定假日,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清明节的。
今年的清明节对我来说有两大特别之处:一、妈妈今年特地从北京赶回来过清明节。
二、今年的清明节不准烧纸点香,因为怕引起火灾。
我们是下午去扫墓的,在去老外婆和老外公坟那儿的路坑坑洼洼,有许多的泥巴,而且老外公和老外婆的坟在山上,要走小路,小路又窄又烂。
当时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过没走多久就雨过晴天了,当时外公他们讲是老外公和老外婆知道我们要来看他们,所以保佑我们,就让老天没有下雨了。
不一回儿,我们就来来到了老外婆和老外公的坟前。
在坟的周围杂草丛生,荒无一人,仿佛懂得来扫墓的人的心情似的,故意弄出这番景象,而且还有许多倒在地上枯了的树,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与昔日变了许多。
但也不是全部都没有生机的,在山上还有许多的映山红,像一个个开心笑着的孩子,我想这可能是先辈们怕我们看见他们的坟墓而感到伤心所制造除了的景象吧!在山上还有许多青翠的树苗与山中的杂草、枯树相配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使我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古句。
这种景色使我们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了。
“我们开始扫墓吧!”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叫醒了沉醉在山中景色的我。
首先,我们把坟周围的杂草、碎石和泥土清理干净。
但事实上是外公和妈妈两个人做,我们都是光看不做的,而且在清理的期间,我们发现在坟前的那棵小樟树又长高了好多。
这棵樟树好像象征着我们家节节高升。
然后,外公把坟后面的沟给挖了一下。
真是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
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堆积了这么多的垃...
跪求一篇听完清明节来历感受的的作文!跪求一篇听完清明节来历之后...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怎样做乔麦面爬糕
荞麦面扒糕材料 荞麦面适量,水适量,蒜茸适量,辣椒酱适量,盐适量,醋适量,酱油适量,葱适量做法 1.在一个大锅里烧开一些水,沸腾后,火关小,慢慢放入荞麦面粉,边放边用筷子搅动。
最后应当是稠的面糊状。
2.盛在大碗中,凉凉了,切成条或是任何自己喜欢的形状,拌了喜爱的调味料就行了。
主料:荞麦面,辅料:胡萝卜, 调料:盐,酱油,醋,芝麻酱,芥末酱,干辣椒,蒜做法 1、将胡萝卜切成丝加少许盐腌制几分钟,蒜拍成泥,放入小碗中,加入芝麻酱、醋、酱油、盐、芥末酱调匀备用,干辣椒放入锅中煸干,取出切碎,倒入少许热油制成辣椒油; 2、取一器皿,放入荞麦面,加少许盐拌匀,用开水活面,上蒸锅蒸熟后取出切成片,摆在盘中,周围摆胡萝卜丝,浇上芝麻酱汁和辣椒油即可。
作文,关于介绍农作物
这个问题,我都回答好多次啦。
再回答一次吧:禾本科:稻、麦、玉米、高粮等,一年生,叶披针线形,叶鞘抱住茎,互生,茎管节状。
花为颖花,穗状,雌雄同株,风媒花,果颖果,食用部位为胚乳和胚,主要营养成份为淀粉、少量蛋白质和粗酯肪、粗纤维等。
豆类:花生、黄豆、绿豆等,叶掌状,茎半木质或藤状,雌雄同花,果荚果,食用部分为种子或荚果。
主要营养特点为:高蛋白高脂肪,低淀粉。
叶菜类:芥菜、大白菜等,主要取食叶片和柄或嫩茎等,主要营养成份为Vc、纤维等根薯类:芋头、红薯、地瓜、土豆、萝卜等,主要取部位为膨大的肉质根状茎或肉质根,营养特点是高淀粉、纤维等。
瓜类:南瓜、黄瓜、西瓜等,茎藤状,叶掌状互生,雌雄异花、虫媒花,果为瓠果,主要取食部位为果皮、果肉,水果或蔬菜。
营养特点为:Vc、糖类、纤维类,老南瓜含淀粉较高。
茄果类:辣椒、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茎木质或草本,叶互生,掌状,雌雄同花,虫媒花,果为茄果,食用部位为果实,营养特点:Vc、纤维、糖类等。
水果类:有木本的,也有草本的,如芒果、龙眼、香蕉、草霉等,主要食用部位为果实,肉质多汁,营养特点:富含糖类、酸类、Vc、纤维等。
也有高淀粉类或脂肪的,如枣、板栗、核桃、油梨等。
其他就不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