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说屏》1500字
15、说“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脉络,掌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难点:体会文章中引用古诗文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自由品读法、自主合作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出示有关“屏”的图片,激发兴趣
2、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齐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简介作者(参考课后注释,百分导学)
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A 、课文的说明对象?(屏风)
B 、课文的说明结构?(总分总)
C 、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D 、课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屏?(提示:在原文中找)
屏者,障也→屏就是用来遮挡的东西。(原文第三段)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A 、屏风的作用(第二段)(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缓冲视线)
B 、屏风的分类(第三段)→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金屏、银屏、锦屏、 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艺术上:雅俗之分。外形上:大小之分
C 、屏风的设置(第四段)→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 近诸方面。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提示: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更觉得它 实在微妙”“真够吸引人”等。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 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 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 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总结:喜爱 向往 赞赏
(2)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 什么呢 ?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 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 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 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 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 苦。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 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 指 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 tu ī”“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 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 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 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小结:
1、开头: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
2、中间:补充屏风定义,语言生动有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3、结尾:引用,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卖屏风的老板, 你要向顾客推荐哪种屏风, 怎样推荐才能够让顾 客买你的屏风?运用有关介绍屏风的知识,请同学们作评价。
七、作业布置
1、运用本课所学知识介绍“折扇”
2、完成《百分导学》
作文二:《《说屏》》3200字
初中语文课标分解 《说“屏”》
单位:新郑市城关乡三初中 姓名:王燕飞
时间:2010年12月12日
初中语文 课标分解 《说“屏”》
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二、阶段目
标”“第四学段(二)阅读”第4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说“屏”》 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从句型结构来看,这是一条“内容型目标”。 行为动词:“理清”“理解”“体味”“推敲”。 核心概念:“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本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标明读音,标注意思,至少积累7个字词。 2.速读课文,能够准确说出本文介绍的屏的相关知识及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究,辨析文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4.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介绍屏。 学习重点:同目标1、2、3 学习难点:同目标4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说明文,基本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且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面向全体,营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设计:一课时 评价设计:
一、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成果展示: 二、自读课文 思考: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屏:
2、通过自读课文,你获得了哪些屏的知识? 三、研读与赏析
1..请你举例介绍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实例――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步骤来说)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课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请找出来,你觉得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细读文章第一段,勾划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四、仔细观察下面的屏风图片,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对话。 △假如你是屏风店的老板,遇到以下顾客,你将如何介绍屏?
(一)无事闲逛的顾客。
(二)喜欢装扮家居的主妇。 (三)成功的企业家。 (四)大学中文系教授。 学习过程:
一、轻松走入“屏世界”
1、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古代的屏并配乐欣赏。 导语: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小试身手 课堂展示
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成果展示: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屏:
2、通过自读课文,你获得了哪些屏的知识? 学生读后明确:
1.“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 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四、研读与赏析
1..请你举例介绍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实例――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步骤来说)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课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请找出来,你觉得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细读文章第一段,勾划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小组交流,师点拨明确: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引用。
举例子:“小时侯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风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的很普遍,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分类别:“分为金屏,银屏等” 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锦屏人忒看得着韶光贱。”“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等
2、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投影全诗)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小结: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3、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五、大展身手,大胆实践说说屏
仔细观察下面的屏风图片,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对话。 △假如你是屏风店的老板,遇到以下顾客,你将如何介绍屏? (一)无事闲逛的顾客。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你们这儿都有些什么屏? ②屏有哪些用处?
③这屏搬来搬去多麻烦啊?
(二)喜欢装扮家居的主妇。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你们现在什么屏最畅销? ②它有什么特点?
③我买回去,放在什么地方最能显示出它的美感和作用? (三)成功的企业家。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我要在办公室摆一个屏风,哪种屏风最适合? ②这种屏风有什么特点,有啥用途? ③我摆在什么地方合适呢?
(四)大学中文系教授。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我想在书房里摆一个屏风,有没有适合的? ②这幅屏风的绘画上是否有些单调? ③摆放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四人小组(选择一种顾客后)讨论交流,分工合作。(一人为屏风店命名,一人充当顾客,一人充当老板,一人负责组织策划) 选好搭档扮演老板和顾客上台表演。 明确要点:首先可结合本文有关屏的知识。 1.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
2.屏风的分类: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3.屏的设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4.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意。 其次要注意欢迎语与感谢语的使用
另外还要考虑顾客的身份、年龄、职业、购买能力等特点。
六、课下延伸寻找屏
作业:请同学们搜集积累咏屏的佳句。 学教反思:
作文三:《说屏》5900字
《说屏》教学设计
纪开锦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说明文,学生学习时可以先结合现实生活、图片及文学作品等了解认识屏风,明确屏风作为一种历史传承而来的家具的作用──不仅仅是挡风、遮挡视线,更重要的是屏上有书有画,具有美感,充分认识屏风的实用和艺术装饰双重功能,特别是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走近屏风
1.由学生搜集的屏风的图片、文字知识、见闻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屏风的世界。
2.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总结出课文的结构思路,从文中概括出屏风的功能作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文结构思路:课文一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引出了屏风的特点,并指出设计屏风的关键之所在──在功能和美感上做文章,突出一个“巧”字。然后指出了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突出强调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接着联系现在屏风只注重实用功能而忽视了美感,实际是造成屏风发展的退步,作者提出了在屏风设计方面的看法。最后,作者希望借此引起建筑师、家具师甚至使用者和后人的注意,使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和发展。
屏风的功能:作者主要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更强调艺术装饰功能。
(二)揣摩语言──感受诗意
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不像一般说明文语言那样平实,让学生勾画出文中富有诗意和韵味的语言,特别是引用的古诗词,分析、揣摩作者对屏风的情感和看法。
预想学生可能勾画揣摩的语句: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这里“诗意”一词,写出了屏风在作者眼中的美好感觉和印象,将读者引入美好的屏的氛围。
(2)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作者这里用童年夏夜在庭院纳凉,富有生活气息和美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是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诗句──秋夜,银白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让我们感受到屏风的美,的确,其情景让作者感受到深宫孤单宫女的极度悲伤、愁苦,故而喜欢咏屏的诗句,喜欢古画中的屏,从感性上让我们体验到屏的艺术美感。
(3)《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里的唱词,“锦屏人”是指闺中女子,“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词指的是闺中女子太过于惋惜这大好青春时光。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作者这里引用,为了突出屏风的艺术美感。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联系后文可见,这里的“大小”应该指的不同的人对屏风的不同的使用。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闲倚画屏”的意思是“闲着没事干,倚着画屏相思”;“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在小楼里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这里写出了看屏、处在屏中的生活有一种休闲恬淡之感。
(四)把握形式──探求蹊径
通过揣摩语言,会发现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表现形式上有区别,让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揣摩本文的语言形式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本文是用散文笔法写成的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文,因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本文的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叙述、议论和抒情。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对屏风很有研究,又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因此作者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和诸多事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是本文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
(五)总结评价──回顾展望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回答,师生补充。)
2.教师激励:陈从周以自己的责任心用饱含浓郁抒情的笔调,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启迪着我们要为屏风乃至其他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说屏》教学设计
纪开锦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说明文,学生学习时可以先结合现实生活、图片及文学作品等了解认识屏风,明确屏风作为一种历史传承而来的家具的作用──不仅仅是挡风、遮挡视线,更重要的是屏上有书有画,具有美感,充分认识屏风的实用和艺术装饰双重功能,特别是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走近屏风
1.由学生搜集的屏风的图片、文字知识、见闻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屏风的世界。
2.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总结出课文的结构思路,从文中概括出屏风的功能作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文结构思路:课文一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引出了屏风的特点,并指出设计屏风的关键之所在──在功能和美感上做文章,突出一个“巧”字。然后指出了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突出
强调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接着联系现在屏风只注重实用功能而忽视了美感,实际是造成屏风发展的退步,作者提出了在屏风设计方面的看法。最后,作者希望借此引起建筑师、家具师甚至使用者和后人的注意,使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和发展。
屏风的功能:作者主要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更强调艺术装饰功能。
(二)揣摩语言──感受诗意
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不像一般说明文语言那样平实,让学生勾画出文中富有诗意和韵味的语言,特别是引用的古诗词,分析、揣摩作者对屏风的情感和看法。
预想学生可能勾画揣摩的语句: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这里“诗意”一词,写出了屏风在作者眼中的美好感觉和印象,将读者引入美好的屏的氛围。
(2)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作者这里用童年夏夜在庭院纳凉,富有生活气息和美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是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诗句──秋夜,银白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让我们感受到屏风的美,的确,其情景让作者感受到深宫孤单宫女的极度悲伤、愁苦,故而喜欢咏屏的诗句,喜欢古画中的屏,从感性上让我们体验到屏的艺术美感。
(3)《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里的唱词,“锦屏人”是指闺中女子,“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词指的是闺中女子太过于惋惜这大好青春时光。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作者这里引用,为了突出屏风的艺术美感。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联系后文可见,这里的“大小”应该指的不同的人对屏风的不同的使用。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闲倚画屏”的意思是“闲着没事干,倚着画屏相思”;“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在小楼里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这里写出了看屏、处在屏中的生活有一种休闲恬淡之感。
(四)把握形式──探求蹊径
通过揣摩语言,会发现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表现形式上有区别,让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揣摩本文的语言形式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本文是用散文笔法写成的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文,因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本文的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叙述、议论和抒情。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对屏风很有研究,又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因此作者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和诸多事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是本文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
(五)总结评价──回顾展望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回答,师生补充。)
2.教师激励:陈从周以自己的责任心用饱含浓郁抒情的笔调,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启迪着我们要为屏风乃至其他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屏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作者通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介绍了屏的功能特征、实用价值,更突出了他独具一格的美,倡导人们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品在现代社会中重放光彩。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讨论 、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屏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语:(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2.作者介绍:陈从周
3.出示目标
4.检查预习:
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伧( )俗 纳( )凉 帷( )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⑵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⑶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1)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部分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2)文章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①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②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屏又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设置要做到得体才好。
(3)抓住段中关键语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梳理文章,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2、“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抒发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3、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
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明确: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5、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
“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
2、 “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
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五、拓展延伸
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
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
六、课堂小结
1. 学生谈收获
2. 教师结束语: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
七、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八、板书设计
屏
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
点明写作意图
【课后反思】
作文四:《《说屏》》1600字
八年级上册15课《说屏》教学设计
三河市第六中学 徐永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5、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重点难点: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教与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设计: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 师: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
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细心积累生字词。(投影:识记) 2、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3、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2)屏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运用什么顺序说明的?(合作讨论回答 )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
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3)大胆实践介绍屏
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提示:要注意语境和交际用语。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速读课文,勾划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你认为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并揣摩在文中的作用。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释义: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作用: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释义: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作用:
(3)“闲倚画屏”
释义:悠闲地靠着画屏,写出了悠闲之意。 “抱膝看屏山”
释义: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作用:
结论: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4、研读赏析,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四)、迁移训练,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智慧? 2、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说明内容:屏的作用、屏的分类、屏的设置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引用说明语言:生动、文白相杂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屏”
陈从周
作比较
八年级上册15课《说屏》教学设计
三河市第六中学
关秀姝 2013/11/1
作文五:《说屏》4600字
读“屏”品“味”——《说屏》教学设计
周桂莲 王杏娟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快速阅读方法,了解屏风相关知识。
2.通过悟情和品诗,品读文章散文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视频激发读屏兴趣,解说丰富直观感受。
2.快速阅读理解信息,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3.问题引领分组探讨,品味课文散文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浓郁情味,品味文化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梳理说明内容,理解说明信息。
难点:品读文章散文特色。
资料准备: 自撰解说词《屏风》,自制《屏风》视频课件。
预习内容:
1、朗读课文《说“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思考标题《说“屏”》中“说”的含义。
2、阅读《屏风》,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老师撰写解说词介绍屏风的视频《屏风》。
《屏风》
“屏者,障也。”屏风,顾名思义,“可以屏障风也”。
据学者研究,屏风可能最初产生于周代,立在皇帝宝座后面,象征皇权威仪。过去每逢重大场合,主人身后一定要搁置一座屏风,以显示气势。
到了汉唐时代,屏风逐渐转为生活用途,除了挡风,还有间隔和遮蔽作用。
古代的屋子不像今天这么密封,常有穿堂风,小阴风刮着,会客、小憩,需要三面挡上屏风。这种三面挡屏风的习惯,逐渐演化出后来的罗汉床。中国床大都有三面围子,就是受屏风的影响。
屏风还常用来分割空间。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就在今天,仍有许多场合还在使用屏风,比如在一些重大场合,或非常大的餐厅,用屏风挡一挡,可为人们构建一个相对封闭安静的舒适空间。
屏风是中国古代用作遮蔽的重要用具,演出、访谈、会面常常使用。“口技人坐屏障中”,表演徐徐展开,如遮如掩,动人心扉。《史记》记载,“孟尝君待客座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孟尝君和客人屏风前主宾分坐畅谈,屏风后是专记宾主说话内容的侍史。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门外直望见厅堂,必置一屏。旧时为避男女之嫌,女子闺房中常摆设屏风,来缓冲一下通道和视线。屏风和美女相伴,平添了一种情韵。
屏风还有装饰功能,能够美化生活。《水浒》中有这么一段:“柴进转到一间偏殿,……是皇上看书的地方。迎面一座大屏风,上前一看,画的是青绿山水,非常漂亮。”屏风依装饰功能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特定类型,如置于枕边的“枕屏”,置于文具前的“砚屏”,置于梳妆台上的“镜屏”,置于进门处的“座屏”,张挂装饰大理石或书画于墙上的“挂屏”,凡此等等,无不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赋予我们生活以诗情画意。
屏风还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与诗词甚为结缘。晚年白居易
在诗酒中打发岁月,在《自咏》诗中不无惬意地述说自己微醉清旷的形象被画于屏风之上的轶事,“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他在《赠梦得》中的诗句“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更是勾勒出他展开床榻伴着屏风,自在轻松的生活。 如此看来,“屏风”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如若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诗意地用用屏风,我们真可以诗意地栖居了。
一、解题说“味”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小小的一方屏风,承载着这样丰富的功能,蕴藉着这么浓郁的文化,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下面还请大家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再次走进“屏”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屏风的无穷魅力。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题目的了解,“说屏”的“说”是什么意思? 明确:解说、闲说、话说、议说??
《说“屏”》这篇文章很有味,单是标题“说”字,就有解说味,闲说味,话说味等。这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我们先来读读文章解说《说“屏”》的“说明味”。
二、读“说明味”
1、快速阅读
阅读说明文我们要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快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信息海量,瞬息变化的时代,这种能力特别需要着力培养。
下面我们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齐读“快速阅读”的要点。 快速阅读
整体扫视,搜寻要点,把握核心
2、示范快读
快速阅读不仅要读得快,还要理解得快,记忆得快。这需要整体扫视,搜寻要点,把握核心。比如整体扫视第二段,就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分隔”,“艺术点缀”,“挡风”,“流动空间”,“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根据这些关键词语,我们可以用一个短语“屏风的功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3、学生快读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一、三、四、五段,搜寻要点,抓住核心,用精要语言(词语、短语、句子等)概括每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屏风特点;第二段:屏风功能;第三段:屏风种类;第四段:屏风设置;
第五段:文化休憩。
4、特点追问
“巧”是屏的特点,这个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功能巧,种类巧,设置更要巧,还具有巧妙的文化休憩作用。
5、梳理小结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确实具有说明文特点,我们不妨简要的梳理一下作者说明的思路及说明的顺序。
总说:引出对象,点出巧妙
作用
分说:种类 逻辑顺序
设置
总结:强调作用,点明得体
三、品“散文味”
刚才我们感受了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特点,体会了文章的“说明味”。其实,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闲说味道,自由闲适,漫不经心,娓娓随意,把它当成一篇散文来读,
也许更有味。
下面我们来品一品文章的“散文味”。
1、关于散文
我想问一问大家,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情志和体验的文学样式。它可以叙事,可以写人,也可以状物,但首要目的是以人或事或景或物表现自身的感情认识,它更为注重的是情趣、思绪、体悟的抒发。
2、示范品味
万物皆有味。我想,散文的味道不外体现在这些方面:我是不可少的,我的情感体验也不可少,在素材的撷取上,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皆可信手拈来。
老师在读这篇散文时,就要读出了这些“散文味道”:
有一个“我”在
有一片“情”在
有一串“诗”在
3、问题探究
下面我们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深入品读文章的“散文味”。
分组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有一个“我”在——勾画有“我”的语句,概括文中叙述了我与屏风相联系的哪些经历?
(2)有一片“情”在——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勾画关键词语品味: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有哪些感悟?
(3)有一串“诗”在——勾画出课文引用的古诗词,说说这些引用有什么好处?
4、交流明确
(1)有一个“我”在
交流明确:
紧扣记叙要素:贯穿始终的叙述穿插,如“记得童年”、“后来每次”、“直至今日”、“小时候”、“近来我也注意到”,增添了行文的情韵。
精要概括事件:我对屏风的美好感觉和印象;注意到屏风使用缺少诗意;写下文章,不为徒劳。
(2)有一片“情”在
交流中相机点评和明确:
运用赞叹词语:比如“神秘作用”“实在微妙”“齐声称道”“富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等等,此类赞叹的话语,抒情味浓郁,感染力极强。
虚词表达情感:“总”字用得比较好,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经常受这种诗意的熏陶,所以对屏产生了向往之情,才有了后来对屏的更深一层的了解和研究,才能进行描写。还有比如“怪不得”“真”“总是”“很”等等。
经历情感表达: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在感悟先人们的聪明和感慨外国人的称道中,更加的痴迷和自豪于屏风。当然,对当下屏的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的制作和把屏风当活动门板来用,设置不得体等问题,又表达了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和主旨,所以文章不只在解说,闲说,还有点论说的味道,议论了屏风使用中的不得体,希望建筑师、家具师们能够以智慧超越前人。
关于屏的感悟:神秘作用实微妙,功能美感结合巧。雅俗有别各得所,只做门板忒棒槌。屏风安放讲得体,文化休憩要智慧。
(3)有一串“诗”在
①师导
屏风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与诗词甚为结缘。
晚年白居易在诗酒中打发岁月,在《自咏》诗中不无惬意地述说自己微醉清旷的形象被画于屏风之上的轶事,“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他在《赠梦得》中的诗句“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更是勾勒出他展开床榻伴着屏风,自在轻松的生活。
②交流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伴秋光摇曳和画屏相映成趣,轻摇小扇飞扑流萤,是多么让人快乐的一幅画面。陈从周先生儿时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优美诗句中,生出了对美丽的屏风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作者后来又从各式各样古朴典雅的屏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那“锦屏人”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时的幽怨,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抱膝看屏山”
说与旁人浑不解,愁多转觉心闲。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一缕沉檀萦佛火,小楼今夜新寒。斜风细雨扑疏栏,残更来永巷,如水梦初还。——引自张恨水原著《金粉世家》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作者不仅品味到“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的闲逸,还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③积累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白居易《赠梦得》:“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
5、关于陈从周
把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写得这样丰富有味,这与陈从周本人的学养有很大关系。
享有“玲珑通透”之美誉的陈从周,书画诗曲无所不通。他原是学中文的,师从国学大师夏承焘学诗词,对美术、文艺、哲学、历史、旅游??均有涉猎,又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工,年轻时就蜚声海上画坛,同时他又与梅兰芳、俞振飞等曲艺名流交游甚深,学过京剧和昆曲,他更是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正因其“多才好学,博识能文”,他的作品才以“文化修养丰厚富赡,笔底烟霞流泻”而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先生的小品文,记述了许多正在流逝的古典文化,篇篇至情至性,见才见学,旁骛而不琐碎,
清淡而不乏情趣,清朗可诵。
四、总结拓展
1、总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是作者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和一般的生动说明的小品文不同的是,这篇说明文始终有一个“我”在,文章非常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感悟、诗词的积累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这种自然闲适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去揣摩和运用。
2、拓展交流
能表现中国人似隐非隐,似露非露秉性的,除了“屏”,还有“帘”。帘也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建筑样式,有品位的建筑也是讲究“帘”的运用的,比如贝聿铭设计建造的香山饭店,就十分讲究“帘”的运用。
模仿《说“屏”》第一段,写一段带有散文味的文字《说“帘”》。
参考诗句:“草色入帘青”,“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结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好多细微事物如扇子、陶器、木雕、剪纸仔细研究起来,就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就会发现其中的无限乐趣。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像陈从周先生那样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为我们盛上一餐餐丰美的文化大餐,我们更希望同学们喜爱并痴迷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作文六:《说屏》2000字
《说屏》教学设计
袁庄中学 刘萍
课前研讨:
1、 “屏”是指“屏风” ,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 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 方法, 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 因 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应兼顾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 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
2. 体会本文语言轻松自如、古色古香的风格。
过程方法
1. 通过查字典、找资料,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
3. 通过查阅书籍、交流、讨论等方式,争取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更广泛的认识和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屏风的了解,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
难点: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弄懂文中引用诗句的含义。
学情分析: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比较欠缺。说明文阅读能力可以能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掌握常用说明方法的运用 ,,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虽然在我们的 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 “屏” ,感受屏风魅力。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 2000) ,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 绘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用一句话归纳本文大意。
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特点、作用、种类和屏在设置上需注意的问题。
4、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明确:第三段中“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5、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
明确:遮挡视线 分隔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6、 “屏”可以怎样分类?
明确:按其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 屏风可以分为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等。
7、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因场合不同,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 近诸方面都要做到得体。
8、 . 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 :作者喜爱屏风,对屏风充满赞美之情。
9、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文中运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总写—分说—总写
逻辑顺序。
文中运用了下定义,引用,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三、赏析研讨
1、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 、 “令人销魂” 、 “心生向往之情”等 词句?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 作用。
明确,如:记得童年与家人??,后来每次??,小时侯??,近来我也注意到了??
作用:作者与屏相关的亲身经历穿插其中,给读者以真切感受;又显得温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句,试作简要赏析。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们寂寞凄清的生活图景,烘托 人物内心的孤寂。 )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贱。 (“锦屏人” 指闺中女郎杜丽娘, 她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 惋惜。 )
③抱膝看屏山。 (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 )
作用:1、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2、屏风和古诗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都突 显了中国文化,两者是相称的。
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⑴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⑵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四、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 例子,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 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那些器 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 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发了对屏 风的喜爱之情。希望引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们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后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六、布置作业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
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作文七:《说屏》2100字
初中部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李新越
课题:说屏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月 日
一、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四、突破方法: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五、学情分析: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六、教具和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 课
导入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 学作介绍, 语言可能不生动, 教师可以就 此导人, 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 也可以用 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 “读一读, 写一写” , 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思 考:
a .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 的知识 ?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 .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 知识
培养学生 观察生活 的良好习 惯,激发 对屏风的 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 良好的初 读的学习 习惯 培养学生 读课下注 释的习惯
研读课文 1、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主,本文介绍
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作者从下面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 识:
①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分隔作用;艺 术点缀;挡风。
②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 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 明确说明 对象及特 征
考察学生 阅 读 文 本,准确
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③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 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 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 “巧”字。
明确: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喜爱 和赞赏之情。
如: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
“心生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 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 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2、明确说明顺序
由介绍屏的知识引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先 确立说明对象并点明其特征,接着介绍了 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的设置, 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 明写作意图。
从而也得出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 明,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下定义,如“屏者,障也。”运用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周秘地说明 了什么是屏。
举例子,如“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 在屏风后望一下。”运用举例了的说明方 法,具体地说明屏风的分隔和遮挡视线的 作用。
分类别,如“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 程度来分,分为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 竹屏等”,运用分类别
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按按屏风 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
度来可分为以上几类。
引用,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 流萤。”通过引用资料,表达了作者对屏 风的喜爱之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 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筛选信息 的能力
培养学生 合作探究 精神,准 确筛选信 息的能力
正确判断 说明顺序 和结构
能正确判 断说明方 法并分析 其作用
品读探究 品味本文诗情画意的说明性语言
1、小组勾画,品读,探究赏析交流诗意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明确:
1、理解诗意
(1) “银烛秋光冷画屏,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 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 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 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 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 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 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 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 的春光, 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 读 “ tu ī” “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 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 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 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并且是从诗词起头,以 诗词作结,
增加了文学性,增强了美感,这和本文的 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 相称的;同时,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 说明对象服务,而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因此本文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 的说明文。 培 养 学 生 通过品读, 讨 论 训 练 其 赏 析 探 究 和 评 价 的能力
培 养 学 生 地理解力
明 确 引 用 古 诗 词 的 好处, 体会 本 文 的 语 言特色, 感 受 浓 浓 的 诗 意 和 韵 味
课堂小结 作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生动语言介绍了屏 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 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 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 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 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 屏风 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进一步感 知文本
八、作业设计: 1. 主体作业:
作文八:《说屏》4900字
《说屏》
重点、难点:
1. 进一步巩固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2. 学习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步骤】
一 .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规律:
1. 确定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2. 根据说明内容的内部联系,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3. 分析根据说明对象不同的特色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
二 . 应当说, 说明的阅读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因为它有比较明显的规律可以遵循,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
中要尽快的自己摸索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三 . 说明的语言特色是以准确为主, 有时也有生动说明, 但那是在准确前提下的 生动。所以九种常用的说明
方法就可以分为两类:
1. 分类别、举事例、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2. 打比方、摹状貌
第一类属于准确说明的方法,第二类属于生动说明的方法。
还有一种说明方法叫引用, 它在说明文中是说明方法, 在记叙文中是修辞手 法。例如:《说屏》中就多
次运用了引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闲倚画屏”“报膝看屏 山”等等。
教学内容总结:
本单元的说明文多与建筑园林、 名胜古迹有关,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 在学习的时候,除了要学习
说明文阅读与协作的基本常识以外, 还要特别注意接触到的各种知识, 开阔我们 的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
自豪感。
期中考试复习的内容简单介绍;
我们的期中考试范围是课本的第一、 二、 三单元, 考察的范围有以下五部分 内容。
1. 基础知识:包括字的音、形、义三部分,还有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古诗文理解:这一册的古文,我们还没有涉及,以后再详细讲解。
3. 课内阅读:设置 5道小题,分别从基础和能力方面出题。
4. 课外阅读:
【模拟试题】
一 . 基础知识及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 h ài () 狼 j í() 交 xi a() kā i()汗
xiān ()水 bá()涉 颠 p ai () jì liǎng ()
suǒ()屑 tuì()败 ch?u chú() 渴 m ù() a()耗
2. 给划线字注音:
震悚() 诘问() 奔丧()颓唐()接济() 针灸()
愧怍 () 憎恶() 伛背 () 猝然 () 唏嘘 () 疮疤 () 3. 解词:
震悚: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微不足道:
4. 文学常识与默写:
(1)记叙文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但 _________和 _________也经常运用。写人的记
叙文往往运用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等人物描写方法。 (2)说明文中经常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
5.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 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
到黎明。” 这几句诗歌运用顶真和比喻,写出了理想的作用,你认为理想还可 以像什么?请模仿诗句写出
两句来。(4分)
二 .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节选),回答问题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 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
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 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
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 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 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
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
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划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2.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 请展开合理想象,描写一下阿长买《山海经》时的情景(80字以内)。
4. 你怎样理解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句话。
5. 联系全文,说说阿长是怎样一个人?
三 . 课外阅读
(一)
父亲的谜语
小时候,父亲最爱教我猜谜语。父亲有很多谜语。夏日的晚上。坐在星光笼 罩着的院子里,最有趣的事
是猜父亲的谜语。 父亲那细眯眯的眼睛笑看着我, 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 我眨巴 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
星斗苦苦 地寻找,谜底藏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 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
邃、神秘。当我苦思冥想,觉得小脑瓜子发涨的时候,父亲便会 给 予巧妙的提 示,直到我得意地叫起来,
他也“嘿嘿”地笑了。
渐渐地,父亲的谜语很少能够难倒我了。只有一条谜语我猜 不出。 “晚上 关箱子,早上开箱 子,箱
子里面有镜子,镜子里面 有个细妹子。”
我想了半天想不出,问父亲:“怎么镜子里面有个细妹子 呢 ? ”
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呀 ——”他把眼睛合上:“晚上关 箱子,”又把 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
”父亲把眼睛凑近我, “箱子里面有镜子,你仔细看 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 细妹子 ? ”
我叫起来:“是眼睛,是眼睛。”
父亲说:“对。这是爸爸的眼睛。”
我问:“那我的眼睛又该怎 么说呢 ? ”
“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面有镜子,镜子里面有——”父亲摸摸 饱经忧患而早白了的头发,
说,“有个老头子。”
每当我撅起了嘴, 皱着眉头, 一副烦恼忧愁的样子时, 父亲便念起 “关箱子, 开箱子”,笑眯眯的眼睛
一张一合,然后问我:“镜子里面有个什么呢 ? ”我不做声.他便猜:“巧克 力 ? 苹果?洋娃娃?绸结子 ?
花裙子 ? 有小鹿的铅笔刀??”我小小的心总会被其中某样东西引得高兴起来。 父亲将他们“变”出来时,
我问他:“你怎么就猜得出我镜子里面是什么呢 ? ”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 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
乐和光明。
可后来父亲却越来越猜不出我的谜语来了, 因为我长大了, 满心都是父亲无 法开释的烦恼。我感到和父
亲一下子遥远起来, 原来父亲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当父亲反复猜问的时候, 我便 不耐烦地对父亲说:“别管
了,我的心事你猜不中的。”父亲 细眯眯的眼睛一下子变得那样忧郁,想说什 么,却没有说。
再后来,我离开了家,自己也成了家。想到自己当年的不耐烦,就总觉得欠 父亲什么。有一次记起父亲
的生日, 便想着要孝敬一下他老人家, 便写信问父亲需要什么, 说不管他要什么, 女儿都会想尽办法
“变”出来 的。信投进邮筒后,我忽然生出一个荒诞的想法:假如父亲跟我要 太阳、月亮,我也能“变”
给他吗 ? 当然父亲绝对不会跟我要这些的,我却因此嘲笑起自己的孝心来。猜一 猜,父亲会要什么呢 ?
父亲来信了,我急急忙忙地拆开,只有四行字:
“晚上关箱子,
早上开箱子,
箱子里面有镜子,
镜子里面有个细妹子。”
我笑了,接着,眼泪也来了。
1. 文中反复引用父亲的谜语,有什么作用?
2. 文中对父亲有许多生动的描写,请选择一处,说说表达效果。
3. 为什么父亲过去总能猜出我的谜语,后来却猜不出呢?
4. 父亲的来信是什么含义?
5. 结尾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二)
微妙的头发
人们都有一丛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只知道它与 生俱来,不知道它生长的秘
密、奇特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分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一般人有 10万根头发, 其生长速度为 3天 1毫米。 人每天落发 50~100根, 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
充。头发含铜、铁、镍、钛、铅、铬、锌、铝等 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 承受力为钢的⒈ 25倍, 200多
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 20吨重的物体。 英国广播公司一次 “创纪录” 节目中, 潘倜兰小姐的一根头发竟承
受了 177.18克拉力。人发拉断以前可延展 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他纤维难 以具备的。
在著名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 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 其中最 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
成的“胎毛笔”,每只售价一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别出心裁用人 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
售价也高达⒉ 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的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直径仅 6~7微米的每根头发中, 含有 18种氨基酸。 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 酸、胱氨酸已临床应用于医治
肝炎及各种脱发症, 组氨酸可治疗消化道溃疡, 脯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 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
后, 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 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 在印度投 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
1200吨毛发,产出 80吨胱氨酸、 24吨酪氨酸和 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 应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
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做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最近几年, 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中含丰富的黑色素, 是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 全世界防晒油年销量约 16
亿美元, 并以每年 10%速度递增。 目前用人造原料制成的防晒油易引起皮肤过敏, 而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
造成过敏,还具有吸收紫外线、在强光照射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英、美几家 公司已建厂投产,用从理发
店收集来的发屑提制防晒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头发还将不断已更新的面貌, 为世界提供巨大而奇妙的
资源。
1. 指出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2. 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总说):
第二部分(分说):
3. 指出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直径仅 6~7微米的每根头发中??
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造成过敏, 还具有吸收紫外线、 在强光照射下不会变质 等诸多优点。
4.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重点是什么?运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五 . 作文: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见,他把与朋友交往看作是一件 很快乐的事情。你有朋友
吗?学习上, 他们会帮助你; 困难时, 他们会鼓励你; 与你共享快乐, 分担忧愁。 其实,同学、父母、老
师、亲戚都可以是你的朋友??
你与这些朋友的交往快乐吗?
请写一篇文章,真实的记录你与自己朋友间的情谊。
要求:1. 题目自拟 。 2. 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3. 语言要生动流畅。 4. 不少于 500字。
5.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班级、姓名。
【试题答案】
一 . 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
1. 骇 藉 卸 尴尬 揩 涎跋 沛 簌簌 伎俩 琐 踌 躇 慕 噩
2. s?ng ji? sāng tuí jì ji? ? wù yú cū
xū chuāng
3.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微不足道:微小的不值得说。
4. (1)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语言、动作、心理、外貌。
(2)分类别、举事例、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打比 方、摹状貌
5. 略
二 . 课内阅读:
1. 自己当时并没有对她报有希望。
2.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我的惊喜与激动。
3. 略
4. 在我的眼里,她是具有神力的。在别人都无法办的情况下, 她却办到了。
5. 略。
三 . 课外阅读:
(一)
1. 强调了这谜语给我的印象,强调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2. 第一次说谜语时的动作描写,运用了恰当的几个动词,写出了父亲对我的 爱。
3. 我有好多的事情已经不与他交流了。
4. 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那时,父女二人交流的十分好。
5. 我被父亲的情感深深打动。
(二)
1. 列数字
2. 第一部分第一小节,总说头发生长的秘密、奇特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分 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第二部分:二至五小节(分说头发的各种特性)
3. (1)仅的意思是只有,用在这里准确的说明了头发的粗细,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特色。
(2)不仅??还??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用在这里强调以人发为原料 的优点,更强调后一个分
句,如果去掉,二者形成了并列的关系,表意就不够准确了。
4.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的头发,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五 . 略
作文九:《说屏》400字
《说“屏” 》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 关知识; 了解文中引用古诗句的意思;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 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 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探究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古诗词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应该说内容比较浅,适以学生自渎为主,教 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运用“切块拼接”法自读,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 必要的指导,采用自读,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 件展示,增加直观性。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 自学中实践提高。
授课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文十:《说屏》2900字
《说屏》
一、导入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屏”,感受屏风魅力。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用一句话归纳本文大意。
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特点、作用、种类和屏在设置上需注意的问题。
4、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明确: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5、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
明确:遮挡视线 分隔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6、“屏”可以怎样分类?
明确:按其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屏风可以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7、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因场合不同,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都要做到得体。
8、.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喜爱屏风,对屏风充满赞美之情。
9、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文中运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总写—分说—总写
逻辑顺序。
文中运用了下定义,引用,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三、赏析研讨
1、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令人销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词句?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明确,如:记得童年与家人??,后来每次??,小时侯??,近来我也注意到了?? 作用:作者与屏相关的亲身经历穿插其中,给读者以真切感受;又显得温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句,试作简要赏析。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们寂寞凄清的生活图景,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贱。(“锦屏人”指闺中女郎杜丽娘,她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tè1
③抱膝看屏山。(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
作用:1、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2、屏风和古诗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都突显了中国文化,两者是相称的。
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⑴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⑵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四、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那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希望引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们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后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六、布置作业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
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秋夕
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屏 风 绝 句
杜 牧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课文研讨
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第1段是引子,既表现了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又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文章开头说“‘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是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象。这种感觉与印象,起初来源于古诗画,偏于感性;继之则产生于对屏风所作的研究工作中,添入了理性成分。
第2~3段介绍在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种种好处:①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②屏风上面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对于室内安置屏风,文中只说“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下文又说从前女子的房中,有了屏风,“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其实我们不难体会到,放在室内和室外的屏风在材料和样式上会有所不同,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随后,文章由女子室内置屏,引出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将屏风分出不同类别。
第4段讲要发挥屏风在建筑美上应起的作用,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屏风的大小要因地制宜,它的造型、色彩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它的设置要与整体相称,它的安放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各方面 2
都要做到得体,等等。
最后一段再次强调屏风是很吸引人的,并热切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1.字音字形
pí n 纳 凉 ( 帷 幕 ( ) 流萤ɡ ( )风) .( ) 不禁( )忒( ) ..
伧俗( ) 休qì( ) 书斋( ) ..2.词语积累
(2)徒劳:无益地消耗力气
(3)________:粗俗鄙陋。
(4)________:使冲突缓和。
3.助学背囊
(1)主题思想 (1)_____: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本文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了建议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屏风的喜爱、向往和赞赏之情。
(2)文脉结构
(3)引用诗文在表达上的作用
①文首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年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引起读者兴趣。
②文中引用《牡丹亭》诗句,补充了屏风的含义,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结尾两处引用诗句,点出屏风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屏风的愿望。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案:1.作者介绍了屏风的这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2.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起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加深了。全文不少地方都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介绍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