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二中的那一刻起,无以名之的感动便涌上心头,一股股暖流穿梭于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十七岁生日那天,恰好是来到二中的第一天课前教育。带着兴奋、激动与喜悦,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作起自我介绍,当得知今天是我生日时,班主任王老师便邀请大家为我唱起了生日歌,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Happybirthdaytoyou,happybirthdaytoyou…”听着那优美的旋律,轻盈的歌声,我整个人似乎都飘了起来,满脸的喜悦,载着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我已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那份感激与感动!此刻,眼前蒙眬了,幸福的泪水从面颊上淌过……温暖是什么?在我看来,它便是生日里的一首与祝福相交织的音符。初中时,向往高中那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生活,等到走进高中,才真正体味到其中的苦、辣、酸、甜。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的加深,不仅“德”的难度系数在不断上升,而且数、理、化对我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星星”!每晚坐在书桌前,面对无止境的X、Y、Z,我不知如何是好,想到劳斯的谆谆教导,“不言放弃,勇于探索……”这熟知的话语从耳边响起,使我的信念越加强烈。第二天,来到学校请教老师、同学,看着一道道迎刃而解的难题,不也是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吗?温暖是什么?在我看来,它便是老师、同学为我讲解难题的过程!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军训的那段日子。高一新生彼此都不是很熟知,就连闲暇时也没有过多交流的话语。在烈日的暴晒下,我终于倒下了,而就是那并不熟悉的同学将我扶起(是晶晶啊),还送上了一瓶带有丝丝甜味的矿泉水,感动再次涌上心头!温暖是什么?在我看来,它便是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2016年春节初九登达州凤凰山作文
美丽的凤凰山 凤凰山,她是我们达州城北的绿色屏障,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巴,是我们小孩儿嬉戏游玩的乐园。
她的名气虽不是很大,却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
春天,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
山上各种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枝叶,渐渐地,树木葱茏了。
绿茵茵的小草也冒出了脑袋,似乎在看百千世界,却又悄峭地为山上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那各种各样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真是五彩缤纷,争芳斗艳,一朵朵美丽极了。
夏天,远远望去是一面墨绿,宛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国画。
走近一看,一棵棵树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绿油油的,绿得可爱,绿得透明,绿得清新,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不!不!不仅仅是绿色的,里面还夹着一点点红色。
俗话说:“万绿之中一点红”。
显得十分美丽,让人陶醉。
秋天,那火红的枫叶飘飘荡荡地告别了大树妈妈,像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在空中飞舞,令人遐想。
田野里谷子成熟了,农民伯伯忙着收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似乎在说:“我们的劳动没有白费。
看,这收获多喜人啊!” 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下来,山顶、山腰全都是皑皑白雪,像一个身披白披风的小姑娘。
惟有一棵棵松柏仍然青翠碧绿地挺立在白雪之中,像一个个身着绿色军服站在雪地中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
拗九节作文500字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每年的这一天在我们这儿称为拗九,每到这个时候儿女们都要为父母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和祝愿,因此拗九节也叫孝顺节。
关于拗九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但最流行的版本是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去逝了,儿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带上母亲生前最喜欢吃的食物到母亲的坟前祭拜。
就这样年复一年。
有一天儿子梦见母亲对他说,每年的正月二十九这一天总是会有一群饿鬼来抢食,母亲人老体衰斗不过他们,就只好饿着肚子。
儿子听了伤心不已。
醒来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知道母亲爱吃糯米做的甜食,于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红豆、红枣、桂园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并在粥里加入红糖,正月二十九这天带到母亲的坟前。
第二天,母亲又来托梦说,那些饿鬼又来抢食了,但看见儿子装瓦罐里的又粘又黑上面还有不少说不清是什么象小虫子似的东西,饿鬼们都不敢吃,母亲终于没有饿着肚子,母亲还说儿子送来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欢。
从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儿子总会熬上一锅母亲爱吃的拗九粥送给母亲。
人们感叹儿子的孝行,渐渐的这种习俗在民间传开了,每年拗九儿女们都会为父母送上一碗拗九粥,表达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愿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长寿。
“拗九节”是要做拗九粥的,听妈妈说,以糯米为主料,加入荸荠、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同煮至九成熟后,再加入红糖搅拌成粥起锅即可食用。
注意可将花生、莲子可先行浸泡或先煮到半熟后再加入。
这样配比煮出来的粥甜度适中,清甜爽口。
我曾经吃过几回,挺好吃的。
作文9年级我将这样度过600字
时光总在不知不觉间流逝,当我们还沉浸在初二的嬉闹时,岁月已为我们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一页,记录的是兴奋。
迎来了新的学期,见到了离别已久的同学朋友,迈入了初中的顶层——初三,怎能不让我们兴奋?新学期新气象,新同学新老师新学科,似乎一切都充满了新意。
带着隐隐的兴奋进入教室,从此便是将临中考的学生了。
这一页,记录的是欢乐。
进入初三,新增了一门化学,第一堂课便是各种各样的实验。
一根玻璃棒不知蘸了什么液体,再放在酒精灯上,忽然燃起的火焰把做实验的同学吓了一跳。
因质量差而炸裂的试管,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很简单的一些小事,足以让我们欢乐。
这一页,记录的是煎熬。
即便还未真正紧张起来,空气中已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源源不断的卷子像汹涌的浪涛扑面而来,奋力拼搏,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谁会笑到最后?初三,倍受煎熬的一年,挺过去,就赢得了这场比赛。
这一页,记录的是收获。
一张张的试卷发下,一张张的试卷收走,反反复复,为的就是成绩单上那鲜红的数字。
多天的努力,多天的奋斗,便是为了今天的收获。
同样,三年的苦,尤其是初三的一切付出,为的只是那份硕果,一年后的成绩。
( 吴江市震泽亿龙红木 - 亿
重阳节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材料的选择——“重阳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选材,拓宽题材范围,提高选材能力。
2、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素材。
3、在作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说明:本教时旨在让学生学会选材,但作文课作为语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所以确立了如上目标。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选材,拓宽题材范围。
2、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素材。
3、在作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说明:作文课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断积累,并善于把所经所见所闻所感流畅的表述出来,做到有物有序有旨。
但是作文课也有着育人的功能,叶圣陶说作文先做人,基于以上的理解,所以把教学目标1、2、3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选材,拓宽题材范围,提高选材能力。
说明:如何拓宽写作的题材,对现有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一、回忆交流,导入新课: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诗题是什么?诗歌表述了什么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可看出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明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重阳节思念远方的亲人。
登高、插茱萸。
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明确:过重阳节宴请友人、赏菊、喝菊花酒。
说明:设计本环节旨在引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并且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课的教学氛围中。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重阳节” 是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向长辈和其他老年人送上祝福、表达感恩之情的特殊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向爷爷奶奶们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关爱,陪老人聊聊天、给他们捶捶背,或者陪家人登高、赏菊、吃糕……有关重阳的故事有许多,能够入文的材料也有许多,那么,如何拓宽有关“重阳节”的题材,开掘作文材料呢?说明:本环节点出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带着目的进行学习活动,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明确性、有效性。
三、体验比较,拓宽选材(一)多角度选择文体关于重阳节这一话题,可以何种文体入笔?明确:可议论文,如对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或这一节日或由这一天人们的尊老敬老联想到平时人们对老人的行为等等的感慨。
可说明文,如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
可记叙文,如介绍重阳节这一天对老人、对家人所做的感恩的好事,或搞的活动,或对某位尊敬的老人的怀念等等。
(二)多角度选择素材1、选材要“实”必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材料,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如果以亲身经历为材料,便可以保证不会在材料上与人“撞车”,就有写出自己独特性的可能。
一言以蔽之,选材角度要求实,“实”在文体上,“实”在材料上,“实”在独特上。
①经历与熟悉。
学生写作记述文在选材时,不要只是盯着自己看过的优秀作文,而应尽可能地从亲身经历与非常熟悉的生活中选材。
如为身边的老人做一次饭,整理一次房间,打扫一次卫生,梳一次头,送上些水果、送上些问候等,自己熟悉的,写起来就得心应手。
②特定与特殊。
在特定的、特殊的情况下,人的感受和一般情况下往往有区别。
比如,一直受到长辈们的宠爱,但偶又一次,自己的某一可有可无的要求在拒绝,或自己某一无礼的言行伤害了他们,此时,学生的反映、感受、情感的变化起伏会大不一样,把它入文,就可能成就一篇好文。
2、选材要“小”选材角度小,文章既可写得实在,又给人选材新颖的印象。
如:《重阳节有感》、《重阳的来历》、《重阳节习俗简介》、《难忘重阳节》、《重阳节的早晨》、《重阳之夜》、《记一次重阳登高活动》等。
入文的材料可写为长辈们所作的事:如自己拿起电话,给家中的老人及身边的长者送去节日的祝福,替长辈们剪手指甲,陪他们说说话等;或者重阳节这天发生的故事;或者自己对重阳节的感受;或者对重阳节习俗、来历的介绍等。
说明:如何选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环节试图从文体的选择和材料的选择上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因为文体的局限,也限制了部分同学对材料的选择。
如果能抛开“记叙文”这种文体的思维定势与局限性,那么,同学就会人人有话可说。
对于重阳节这个话题学生可能有点无从入手,觉得较为抽象,不知该如何入文,让学生选择实实在在的、细小的材料,选择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材料,那么,就能交易成文,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赏析,积累选材重阳忆——写给爷爷昨日翻找抽屉时,突然翻出爷爷的身份证。
相片中的爷爷面庞小而削瘦,一双小小的眼睛努力睁大依旧只显出一条眼缝,若瞌睡状,但嘴巴大大张着,似有未尽之言。
这是很多时候爷爷留给我的模样。
四月的第二日下午,我收拾完爷爷的屋子正要离开时,爷爷蜷在古旧大木床的一角,爷爷问,妮,晚上要过来不?我说要。
一锅的粥到了晚上肯定变凉。
我替爷爷掖紧了被子。
我说,爷爷我走了。
爷爷点点头,眼睛闭上。
一会又突然睁开,晚上...
九九重阳节作文400
随便写 就说老一辈告诉你一些重阳节的习俗:比如登高 赏菊 吃重阳糕在吹吹传说什么的~比如登高的由来: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
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
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
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
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
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800字轻松搞定~!
求九篇暑假作文,600字初二的谢谢,600字,500多也可以
北京游记——紫禁城(故宫)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故宫。
相传,故宫有999间房屋,一个人从他一出生开始每天住一 间,要住到27岁才能出来。
故宫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有房屋近万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宫。
1925年,故宫改为博物院,对公众开放,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
巍峨壮观的宫殿,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画和金光灿烂的琉璃瓦顶,雍容华贵,气势磅礴。
进入故宫你会被它的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所震撼,所吸引。
现在游人可以从北门的午门进入在南门的神武门出。
还记得我们是由午门进入,然后去的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的住所,里面有用南木做的衣柜、桌椅和床等。
乾清宫外的台阶是使用汉白玉(俗称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上面还刻有祥龙等物。
我还记得在在太和殿前有一个香炉,我当时还和他们开玩笑说“原来皇帝也爱闻香味啊!”小武还说“皇上再找你来,这应该是上朝地方的吧”我想也是,因为那里那么大,比别的地方更加富丽堂皇。
再是坤宁宫,坤宁宫是历代皇后住的地方,在我心中我一直讨厌皇后,因为我知道的皇后没有一个是好人,所以我对坤宁宫也没有好印象。
皇后终有一日是要变成太后的,住处也会由坤宁宫搬到慈宁宫。
慈宁宫的宫殿相对来说比较庄严,或许是太后比较严肃的原因吧。
然后是御花园,御花园虽然很美丽,但我想明清时的御花园应该更美丽吧!尤其是慈禧的时候。
我一直对慈禧是恨之入骨的。
因为中国就是败在她手上的。
但御花园的美景依然很是吸引人的,参天大树,奇花异草,鸟鸣虫叫,奇石矗立。
假山、瀑布,凉亭、草地、石桌石椅比比皆是。
我闭上眼睛,除去耳旁的噪音,还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妃嫔们、格格们、阿哥们、在园中嬉戏的样子呢!出了御花园,我们就来到了南门神武门。
不愧为宫门,是那么的雄伟,能为皇宫抵挡不少灾难呢!整个紫禁城(故宫)气势磅礴,具有王者之风,它能让所有人都向往,让所有人都望而生惧。
紫禁城是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它的华贵、宏伟,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国在当时是多么富强!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奋发图强,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新星,屹立在世界之巅!(你自己改改吧,这是我暑假时写的着)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
展开全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
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
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
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
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
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
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
而茶肆尤盛。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
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
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
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
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
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
……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
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
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
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
”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
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
”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
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
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
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
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
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
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
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
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
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
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
九九重阳节 孝心献老人初一作文1000字
展开全部 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晓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
外婆又考虑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
外婆恍然大悟,笑了。
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
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
我们看着明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
上面缀着 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乐道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
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
重阳节感恩老人作文,800字的,跪求啊
展开全部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作文
我们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老人也应该有老人节。
但是你们知道老人节是什么时候吗?告诉你吧,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这让我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吃午饭时,奶奶要我喝白菜汤,我不耐烦地说:“我不喝,难喝死了!”妈妈当时就狠狠地批评我,说我怎么能这样和奶奶说话?太不尊敬老人了!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想想才觉得自己做得太不对了。
下午一放学,我就到奶奶家去看奶奶,去到奶奶家,原来爸爸妈妈早就到了,正在做晚饭,我放下书包,跑到奶奶身后,“奶奶,今天是老人节,我来给您按摩,好不好?”说完,我就挽起袖子,用力地按起来,我还不时地和奶奶说说话,聊聊天。
不一会儿,我的手渐渐没有力气了,“这么多年来,我曾经经受了多少苦啊,现在儿女都孝顺,我也安心了”奶奶平静地说着,此时,我不觉得累了,反而还帮奶奶做了很多事。
是啊,奶奶辛苦了那么多年,也应该享享清福了。
日常生活中,我还是经常主动去尊敬老人。
比如每次在奶奶家吃饭的时候,奶奶到饭桌旁边时已经没有座位了,每到这时我总会站起来请奶奶坐下。
奶奶夸我真懂事,当时我可高兴了!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豪呢!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到了“九.九重阳节”,这是我们孝敬老人的节日。
我在这衷心祝愿全世界的老人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