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管仲之交》的义-高中作文_文学评论》700字
《管仲之交》的义-高中作文_文学评论
《管仲之交》的义-高中作文_文学评论
要说《管仲之义》之中的义,首当其冲的必然是管仲与鲍叔牙之间体现出的义了。
要说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关系,似是普通朋友,却不只是泛泛之交;似是兄弟,却又没有兄弟间那种兄弟怡怡的过分亲密。大概就是无下难遇的知己吧,鲍叔牙了解管仲有很多才能,只因为种种原因,一身才能无处可施,管仲的痛楚只有鲍叔牙一个人懂。这时,鲍叔牙就成了管仲这世上唯一可以倾诉,与他相伴的人了。
鲍叔牙这种善用人才的特点,也是这份知遇之情的前提。
在两人分属敌我双方时,两人成为了敌人的谋士,然而胜负最终都会使一方出局,残酷的结局落在了管仲和公子纠身上。最终管仲被囚禁,受到屈辱。然而鲍叔牙善用人才,想帮助当年的好友实现”名显天下”的梦想,不计前嫌,建议齐
桓公任用管仲,甚至甘愿置身于管仲之下。
两人之间知遇的情义在这时更是被突显出来。
文中的义还体现在召忽为公子纠而死的情义,鲍叔牙为使国家发展得更强大而不计前嫌的爱国情义。
义在本文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shengxin118.”
作文二:《管仲的语录,管仲的名言句子。》300字
管仲的名言大全。
管仲: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3| 复制
管仲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管仲
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仲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管仲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管仲
钓名之士,无贤士焉。
管仲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管仲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管仲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管仲
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管仲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管仲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
管仲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管仲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仲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首页 1 2 3 4 尾页
作文三:《管仲的故事 齐桓公求管仲》6200字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从公元前689年开始辅助齐桓公,当政40年,改革齐国内政,使齐国成为春秋时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大国。齐桓公能成为春 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的成功主要是得力于管仲的帮助。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 今受其赐。”管仲的经济、财税思想在中国经济、财税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齐桓公求管仲
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后 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商人,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也见过许多世 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 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却不和管仲计较。他认为管仲家贫困,又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多分给他一些也是应该的。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曾多次 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反而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什么都做不好。而鲍叔牙却不这样 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之所以没有作为,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 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 位,是为齐襄公。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但品质卑劣,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 师傅,实为美谈。不过鲍叔牙当初对齐僖公令其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 君位,又以为他没有才能,才让他辅佐小白。而管仲却不以为然,当他了解内情后,劝导鲍叔牙说:“国内诸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于不喜欢公子纠本人,反 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而且还很性急,但却有远虑。不是我管仲,无人理解公子小白。公子纠即使日后 废兄立君,也将一事无成。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鲍叔牙听了管仲的话,也觉得有理,就接受了任命,竭力尽心辅佐小白。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终于爆发。齐襄公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因齐襄公即位后废除了他原来享有的特殊权利而恼怒,勾结大夫闯入宫中,杀死 齐襄公,自立为国君。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有余,齐国贵族又发动叛乱,杀了公孙无知,一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 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为了能让公子纠坐上国君的宝座,管仲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他早就派好人马拦截。谁知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后,任命鲍叔牙当太宰,但却被鲍叔牙谢绝。以推荐管仲当任,由于管仲袭击过公子小白没成,随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后听鲍叔牙建议,遣书给 鲁国,让他们杀了公子纠,再把管仲送回治罪。于是,齐桓公派使臣去了鲁国,按着鲍叔牙说的做。管仲真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啊!如果没有鲍叔牙为他求情,他肯定 是死罪难免了,那么,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治国的名相。齐桓公还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吗?恐怕连霸主也难,更不用说第一的称号了。
鲁庄公就与他的谋臣施伯商量,施伯也是一个聪明人,他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杀了他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如果能发挥他的才干,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对鲁国十分不利。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
鲁庄公刚打了败仗,得知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哪里还敢杀了齐国所要的人。于是,他就杀了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国,希 望齐国能退兵。但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他死之前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公 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
管仲到了齐国后,鲍叔牙正在齐国边境 堂阜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亲切。鲍叔牙马上命令打开囚车,去掉刑具,又让管仲洗浴更衣,表示希望能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稍事休息后,管仲对鲍叔牙说: “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纠,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为他死节尽忠,实在惭愧。现在又去侍奉仇人,那该让天下人多么耻笑呀!”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 “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倒说起糊涂话来。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你有治国的奇才,桓公有做霸主的远大志愿,如你能辅佐 他,日后不难功高天下,德扬四海。”
做好管仲的工作后,鲍叔牙赶回临淄,向齐桓公报告。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尊王攘夷”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他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 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 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在政治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6个工商乡和15个士 乡,共21个乡。15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5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5个乡。把国政分为3个部门,制订3官制度。官吏有3宰。工业立 3族,商业立3乡,川泽业立3虞,山林业立3衡。郊外30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10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10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3乡为一 县,每县设一县师。10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5属,设5大夫。每年初,由5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 体。
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 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l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 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 识。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 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 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 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 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 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 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尊王成为当时一面正义旗帜。
老马识途,蔡丘之盟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人入侵燕国。燕国慌忙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和宰相管仲亲率大军前往救援。等赶到燕国时,山戎人早已劫掠一空,逃走了,桓公想收兵 回国,管仲说:“我们一走,山戎人还会再来。不如趁势追击,彻底打败山戎,才能安定北方。”桓公用管仲之策继续北进围剿。躲藏在山地附近的山戎人没有料到 齐军会一路凶猛地追来,经过交战,山戎人死伤大半,山戎的头子密卢率领一小队亲兵向北逃去。
齐桓公率兵向孤竹国追去。临近孤竹国时, 小将黄花来到齐桓公面前献上了密卢的头颅,经确定后,便命黄花带路向北追击残敌。追呀追呀,傍晚时分,部队走到了一个叫“迷谷”的地方,忽然狂风大作,飞 沙走石,齐军迷失了方向。燕兵对桓公说:“这个地方叫‘迷谷’,方圆几百里不见人烟,进得来,但出不去。”齐军没有办法,只好在“迷谷”里冻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齐军继续找寻出路,可在这荒凉崎岖的山沟野岭中绕来绕去几天都没有找到,士兵们饥渴难忍。齐桓公心急如焚。突然,管仲想出一条妙计:“老 马能够识路,不妨挑几匹老马领路,一定能走出‘迷谷’。”齐桓公听了很高兴,便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走在前面引路,士兵们紧随其后,不多时便走出了荒谷, 找到了回家的道路。归燕途中,齐桓公顺便消灭了孤竹国。
从这件事中可看出,管仲尤如一匹识途老马,在危急关头,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超人的智能,引导齐军转危为安。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齐 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蔡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举行受赐典礼。受赐典礼上,宰孔请周襄王之命,因齐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赐。齐桓公想听从王 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齐桓公于是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王命,而废臣职吗?”说罢,只见齐桓公疾走下阶,再 拜稽首,然后登堂受胙。众诸侯见此,皆叹服齐君之有礼。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这是齐桓公霸业的顶峰。至此,经 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 主。
谦虚谨慎
管仲虽然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谦虚谨慎。周襄王郑五年(前647年),周襄王的 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桓公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王赞赏。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 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他接受了卞卿礼仪的待遇。
当齐桓公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梦想时,突然提出封禅泰 山的想法,希望以此彰显其功绩。当齐桓公提出此事时,管仲并无一言。下朝后,一位同僚问他为什么不发一言,阻止齐桓公的决定?管仲说齐桓公好胜,要以私下 阻止,不能正面谏阻。当天,管仲夜访齐桓公,成功地阻止了封禅决定。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 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 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而残忍地杀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 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 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 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 “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 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
易牙听说齐桓公 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 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白白送掉了自己的大好江山。
管仲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管仲是一个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 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 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 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虽然这样,管仲仍不失为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在历史上有过巨大贡 献。孔子就称赞管仲说:“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 理的。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称为“四维”,“四维不张,国乃死亡”。
管仲得以名列高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后人曾总结他的思想,并假托其名,写的《管子》一书。
《管子》一书是先秦典籍中保存我国古代经济思想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现存的《管子》一书,是西汉末年间刘向从他所收集的564篇中删除重复而编辑的,后又遗失10篇,实际仅剩76篇。
《管子》一书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领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提出了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理论和原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管子》经济 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令顺民心”,认为“授有德”,“务五谷”,“养桑麻,育六畜”,是实现“国安”、“食足”、“民富”的主要途径;认为“政之室 也”是对百性“予之为取”,“量民力”、“不为不可成”,强调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分工,使民各为其所长。
管仲是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的王霸学思想既是对前先秦文化思想精神的时代性因革,又是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开启。管仲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的刑赏主义法治思想和功利主义治政思想,其赖以支撑的伦理精神是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基础是水本原论哲学。
从历史源流看,管仲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因人事而自然”的思维道路,是自然人性论功利主义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始祖,并以此开辟了“以刑入礼”的刑赏主义实 践道路。管仲的思想之源,是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以王道为目标、以天道为根据、以人道为途径的“王官之学”;管仲的思想之流,不仅涌动出法家思潮,而且激励 并贯穿了先秦诸子各家学说。
作文四:《管仲的治国方略》3900字
治政史鉴
管仲的治国方略
侯 琦 宋 青 !
管仲 (约公元前 前 年),名夷吾,字仲,颍 &$# ’ (!) 宰相,可谓权高位重,然而管仲在如何用权问题上始终保 持()“”上 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宰相和政治 着清醒的头脑。首先,他坚持了权为民用的进步权力 观。家、改革家。管仲在 余年的宰相生涯中,将满腹经纶付 !# 在齐国的改革实践中,他把得民心、富国家、强社稷作 为执政诸实践,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 的第一要务,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 生的重大效的改革,把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小齐国治理得民殷物阜, 政策,实现了他执政为民、为国的崇高抱负。其 次,反对以
“国富兵强。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 “权谋私。他认为,当权者的义务只能是以天下 之财,利天下
”“”(《慎权衡,终于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管晏列 ”(《》)之人管子?霸言,而没有任何权力将 财富窃为己有,》)传,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记录管仲言 任意挥霍。他还指出,以权谋私,奢侈腐 化,不仅侵占了天
《》“行的管子一书,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被称为我国 下人的利益,而且伤害正业,妨碍政教, 败坏官德,影响世风,
”“”古代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今天治国平天下借鉴。 “”“”(《》)发展下去,小者以危其身,大者 以失其国禁藏。
“”一、立政为公的为政原则 管仲主张,从政做官的目的,他本人虽然为齐桓公开创霸业立下 了不朽功勋,但他屡次谢绝
不应当为君主,也不应当 赏赐。在他的带动下,这一时 期齐国的吏治没有出现大的为自己,而应当通过治国安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当政者 问题。
必须把立政为公作为第一要义。他提出,所谓立政为公,就 * 三 + 执法无私。管仲认为法是统治者实施统治的有 “”“” 利天下之人、与天下同利,而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 是“”效工具,主张把法治提到治国的主体地位。而且,管仲
“谋私利。管仲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得出一条结论:与天下 在法律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上,始终强调执政者必须在法
”(《同利者,天下持久;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版 律范围内活动,不允许以权力践踏法律。即便是最高统治 》)法因为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凡利用权力侵夺天下 者也必须以身作则,率先行法。为此,他对各级执法者提 利益者,必然被人民所推翻。这一进步思想在管仲治国理 出三项要求:一是要求执法者必须依法行事,不得擅自更 政的实践之中得到了很好的践行。 改法令。二是要求执法者必须秉公办事,不能以权废法。
* 一 + 用人无私。管仲为齐相后,坚持用人公正无私, 三是要求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步调统一,坚持法律的完 惟贤是举。无论是对自己有恩还是有仇的人,他都能做 整和一贯性。这些法制思想和实践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 到出于公心,以国家利益作为衡量尺度,不因私废公。鲍 突破了以往法律只用来治民、治百姓而不治官的惯例,将 叔牙于管仲有知遇和救命之恩。管仲曾就二人的关系说 官上升为法治的主体对象,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过这样的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然而,即使对 “”“”二、富国安民的理政方针 富国安民是管仲治国思待这样一位莫逆之交,管仲在用人时也没有丝毫偏袒。 想的核心,也是他治国理
当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往探望,与他谈到欲任鲍叔牙为相 “”政的总方针。为实现富国安民的方略,管仲采取的具体 做接替管仲时,管仲诚恳地说,鲍叔是个君子,但他善恶过 法有:
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种个性是不可以为相 一是安定民众生活,体察百姓疾苦。管仲为相期间, 的。然后他向齐桓公推荐了另一位大臣隰朋为相。此事 “”齐国主要实行了 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的政 策,传到鲍叔牙耳中,他会心地说,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 “”而且尽量做到静其民而不扰,逸其民而不劳。为此, 齐国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而偏爱友人。此事遂成千古 曾制定了许多较为宽松的政策。比如,放宽租税政 策,实美谈。 “”()行 相地而衰征按其土地产量的多少征税的税 收办法;
“”* 二 + 用权无私。管仲作为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变劳役地租为实物地租,依据土地的好坏、收成 "##$?%! 领导科学 !!
多寡次第征税;拉开税租差距;合理征收农业税等。这些 ”为天。鉴于此,管仲为政期间始终主张把大部分谷物掌
爱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取民有度的安民政策得到了人 握在政府手中,控制的方法主要是租税、以币放贷、以谷
民的拥护。 “”收贷等。而对于货币这种超级武器,管仲更是主张将其
控制在国家手中。他的做法首先是垄断铸币权,其次是把 二是发展生产力,实行富民政策。管仲认为,执政者
握币值。总之,管仲认为,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货币是 要使国富民安,必须把重点放在物质生产上,统治者只有
流通的手段,控制住谷、币,才可以控制住整个经济。 重视物质生产,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才
能为人们的精神提升打下基础,真正实现富国强民。为 ’ 二 ( 运用价值规律来操纵控制市场。管仲认为谷、
币、万物之间存在着比价关系,执政者调控经济就一定要 学此,管仲提倡广开财路,多种经营。国家动员百姓开发潜
会运用价值规律来操纵控制市场。为此,他对各种主要 比价藏的财力,输送积压的物资,修桥通路,治河排水,替百姓
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他发现货币购买力的 高下与作长远打算。而且特别重视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
万物价格的高下成反比,而市场物价与供求的比 价关系则林、牧、副、工等各业,把多种经营作为富国安民的途径。
“”是 物多则贱,寡则贵,而且,管仲还注意到特 殊情况下物“”“”三是实行按绩定食、贫富有度的分配原则。管仲
价与成本有时会出现成本高、物价低的背反 关系。由此,“提出,对于劳动者应该以其所绩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
他认为,市场的物价虽然变化无常,但又有规 律可循,是可以”绩多者食多,其绩寡者食寡,无绩者不食。用今天的话说
把握的。执政者可以掌握并利用市场物价 的起伏规律,掌握就是多劳多产则多得,少劳少产则少得,不劳不产则不 调控物价的主动权。 得。在管仲看来,财富分配如果不合理,就会产生许多恶 “”’ 三 ( 运用 看不见的手控制财政税收,增加国民收 果,既影响绩多者的积极性,也助长绩少者的偷懒行为。 “”“入。管仲为齐桓公谋划了独具特色的无税法,声称无 同时,管仲还注意到了贫富悬殊所引起的社会弊端,提出 ”“”“”“求于万民;但同时他又采取了 官天财、官山海、官 了防止贫富过于悬殊的几种办法:第一,国家要掌握一部 ”“”“”国轨、官五技、官百能等措施。对谷币、盐铁、山泽等 分物资,在农忙或青黄不接的时节贷放或租给农民,防止 “重要的资源实行全面垄断、专控或买卖,用见予之形,不 商人和高利贷者对农民进行盘剥。第二,运用价格政策来 ”见夺之理的方法来调控财政税收。坚持矿权所有,盐铁 维持市场的稳定。第三,利用财政政策以丰补歉,调剂余 官营,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缺。第四,迫使富室以低息或无息给农民贷款或贷物。这
通观之,管仲的治国方略对现代领导者不乏借鉴意 义。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贫富过于悬殊的现象的出现。
“”其突出之点是:在政治上,管仲倡导权为民用的进 步权力四是倡导合理的消费原则。管仲指出,要富国安民,
观,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发展,在用法律制约权力 方面进行必然要涉及产品的消费问题, 也就是俭与侈的关系问
了大胆尝试。在经济方面,管仲坚持把发展生产 力、富国安题。对此,管仲的基本观点是既不能过于节俭,又不能过
民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对解决贫富悬殊、两 极分化现象作于奢侈。因为过于节俭会使生产停滞和流通不畅,过于奢
了积极的探索;他还一反封建国家理财的 传统方式,不用侈又会造成财富的浪费。也就是说管仲是主张合理消费
横征暴敛,也不用苛捐杂税,而是将税收 贯彻到经济过程,的。应该说,管仲的这一思想与传统的崇尚节俭的消费观 贯彻到市场交易过程,通过市场来增加 财政税收。而且,数念有很大不同,在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独辟蹊径。 千年前的管仲,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还颇具先见地提出过 “”三、通轻重之权的经济调控思想 在先秦诸子的为政“”均地分力的主张,试行过分户经 营;从官营的弓弩质量之道中,管子是最重视经济问题 低劣,察觉到官办经济的腐败低 效,而赞赏私营经济的长处;“”的,它的经济管理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轻重论成 “”为发展手工业,他设计了同 业聚居,父子相承管理专业为其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独特范畴,在其领导思想中 化的方案;而且重视统计和 计算,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占有重要位置。 据,这些在当时都是难得 的卓见。当然,管仲的理论和实践“”轻重论应该说是古代经济管理中极端干预主义的 “”还跳不出历史的樊篱, 但对其以善治闻名于世的评价典型,因为其核心是主张封建国家要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 并不为过。现代领导者 应该受到一定的启迪。 “”“”干预。以轻重为天下,以轻重御天下,只有控制住全国
的经济命脉,才能稳定政权,富国强兵。其具体措施是: 责任编辑 王 娜 ’ 一 ( 通过控制谷、币来控制经济。管仲认为,谷、币在 ) * +,-./ .045 $6#7 89+ 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为在农业社
“会,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条件,正所谓 民以食 ? !""#$% 领导科学 %&
作文五:《管仲的治国思想》4800字
管仲(?—前645),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他担任齐国宰相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发展起来,并成为春秋霸首。管仲在相齐的政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不但体现了齐文化开放性、兼容性的鲜明特色,而且也大大丰富并发展了齐文化,使得齐文化融入到中国主流文化之中.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称赞管仲的功绩:“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2]梁启超说管仲是“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说:“其以伟大之政治家而兼为伟大之政治学者,求诸吾国得两人,于后则有荆公,于前则有管子,此我国足以自豪于世界也。”[3]由此足见管仲的思想和业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管仲的思想主要见于《管子》一书,该书保存了管仲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思想。对管仲的治国思想进行挖掘,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一、富国富民:管仲文化治国的现实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孟轲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离娄下》),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中国社会从西周到春秋的转变。周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构成当时政治活动的主要特征。春秋初年,管仲任齐国国相之后,“慎轻重,贵权衡”[1]2132,把经济建设放到国家建设的首要地位。要在混乱的格局中保全和发展自己,必须首先取得经济的优先权。国家富裕是长治久安的现实基础,也是管仲文化治国战略的物质前提。
富国是治国的根本。管仲说:“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管子?牧民》)强调了发展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而管仲富国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把富国和富民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认识中,往往把国家和人民不自觉地对立起来,把国家富裕建立在对老百姓的赋税和盘剥之上。而管仲把富民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这在先秦诸子中是没有的。《管子?治国》开篇明义:“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又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管子?牧民》)从此出发,管仲强调治国者必须善于与民同利,因为“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所以,“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久;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版法解》),“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力。”(《管子?权修》),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做到民富国强,才有力量与诸侯抗衡。“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管子?乘马》)。在管仲执政期间,齐国推行“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管子?小匡》)的政策,尽量做到“静其民而不扰,佚其民而不劳”(《管子?形势解》),通过“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管子?霸言》),使得齐国百姓生活得到保障,政权获得巩固和稳定。这不仅促使齐国在经济上富足殷实,政治上安定秩序,也为管仲文化治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管仲文化治国的具体实践
“区区之齐在海滨”[1]2132,地理形势的阻隔使得齐长久以来偏离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主流文化。虽然管仲以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之功,使齐国一跃而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但是在文化上仍然相对落后。从文化上来说,齐国属于东夷的文化圈。管仲大胆提出变革的政治哲学和政治主张,主张用文化理念来统治臣民,顺服周边,这对于文化的挽救和政治的崛起,无疑在历史上是一大创举。管仲文化治国的具体举措如下:
1.继承周文化——进入文化主流。西周时期的齐国,姜太公实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基本国策,对原来的夷俗夷礼未作大的改动。到了桓管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改革,积极向主流的周文化靠拢,促进了夷夏文化在齐地的融合。“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管子?小匡》)通过整饬、修复文武周公旧法,择其适合齐国社会实际的部分,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主要表现在:其一,创造性地借用周文化中的礼、义文化。管仲认为:“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四维者,“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四维之中,礼、义为先,通过用礼、义来规范人们行为,整饬社会秩序,挽救了处于紧张之中的夷礼、夷俗。其二,吸收了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管仲认为,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要素之一。“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管子?牧民》),在明德的同时,管仲亦主张慎罚。他说:“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管子?牧民》),因而他主张刑罚上要慎重而严谨。其三,汲取并发展了重农爱民传统。管仲认为,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求天下“始于爱民”(《管子?小匡》),“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管子?牧民》),管仲又把爱民具体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厚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
由上可知,管仲期望通过对周文化的继承,将周人的礼义精神、明德慎罚思想、重农爱民等传统引入齐国,使齐地的文化迈入主流文化之列,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从而对周边构成了强力的吸引。
2.吸纳周边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其一,吸收鲁文化。齐、鲁两国地域相邻,在文化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同时,齐人的务实开放,鲁人的重视礼乐,使齐、鲁两国在文化上又各具特色。桓管时期,两国文化有着极为活跃的互动式交流,管仲改革就有吸收鲁文化之长、来丰富和完善自身之意。管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定四民之居,推行士、农、工、商四业并举的政策,把发展农业放在基础的地位,置于工、商业之前,这本身就是对鲁国以农业立国思想的吸取;管仲还针对齐国传统礼义道德观念淡薄,习俗落后,以致于君臣上下无礼、男女关系混乱,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十分注意从鲁国吸收周礼文化,强调礼义道德的建设。其二,倡导诸侯会盟,促进文化交流。据统计齐桓公合诸侯十五次,这大大加强了以齐国为中心的中原各国的会盟、往来和交流。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它整饬和收拾西周以来,由于周室衰微所形成的中原华夏之国一盘散沙的分崩离析局面,大大减弱了中原各国相互的攻伐,维护了较长时间内的统一稳定的局面。而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则促进了中原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在夏、商、周以来积累了千年的中原文化发生动摇的时候,这种做法对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孔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4]齐国通过和周边各国的会盟和文化交往,在“尊王”的旗帜下,实现了融合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
3.塑造齐文化——成就文化大国理想。管仲以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之功,使齐国一跃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与此同时,同周边文化的交流、整合使齐国同时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成为文化大国。管仲对待文化的态度,既不同于周初的伯禽治鲁,立足革除当地文化,倡行华夏文明;也没有完全因袭太公的做法,因俗简礼,而是有继承,有摒弃,有融合,有发展,将齐文化真正地改造成兼容并包、开放务实的新文化的融合体。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地域文化中,齐文化展现出其强大的活力和丰富的内涵。可以这样认为,在政治理想的实现中,齐文化经历了价值整合之后,融汇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主流当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使当时的齐国能够在政治上统领诸侯,军事上震慑周边,文化上
构成对中原地区强大的辐射力。
三、管仲文化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种文化或者思想,必须反映当时的社会需要和环境。管仲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出发,制定了符合齐国现状的治国策略。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创立了一套适应时世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方略,提出了影响至今的文化治国思想,力图用文化的影响力来维护和保障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治理和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治国之道基础在民。管仲是极力主张顺应民意的,其提出的“利民”、“富民”、“顺民”主张体现了深刻的民本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闻,以天下之心虑”(《管子?九守》)。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齐文化的富民思想是独具匠心的,先秦民本思想的勃兴,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政治格局与生俱来的。此起彼伏的一次次“民变”、“民溃”的事实震撼了列国统治者,从而使他们猛醒于民众对其巩固统治的巨大力量。[5]管仲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他也倡导“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理,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经济措施,走富国强兵的道路。同时主张在抓经济发展,“富民”、“强民”的同时,也要进行以“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国民道德教育,平衡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从而使社会安定,增强齐国的综合国力。《管子》中的思想体现了全面的义利并重思想,它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是一项综合、全面、和谐的系统工程,不是单指某一个方面的振兴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时期,市场机制尚未完善,社会控制系统尚不完备,多元利益主体及由市场产生的各种弊病时有出现,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整个社会的发展仍未完全和谐,管仲的民本思想和义利观无疑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化的重塑要体现兼容性、开放性。管仲促使齐国文化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快更大地推行开放和兼容的政策。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尚法制,又崇礼教。管仲主张在治理国家中法与德不可或缺,应该德法并施。可以说管仲充分利用了人性、人心,以礼治民、以德教化、以“德法”治国。二是既重王霸政道,又重民生技巧。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必须礼法并举,王霸兼施。对待百姓,要与民同利,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可获得进步。桓管时期,齐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不仅促进了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的巨变,也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实践证明,文化兼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靠封闭的文化和单一的手段治国理民是不可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空间障碍逐渐消除,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各民族文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如何保存、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如何在文化多元的世界中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共处,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从管仲的文化治国思想中,我们看到,当代社会文化的建构,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全面更新,这就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剖析和把握,寻找出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具生命力的闪光点,从而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和价值体系,引领着我们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重构。
综观管仲的治国思想,在政治经济上,它促成了齐国的强大,使齐国成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心;在文化上,它促进了夷、周文化的融合,使齐文化日臻成熟;而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讲,它尊王攘夷,不仅保护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免遭掠夺性破坏,而且它以频繁的会盟方式促进了各地域文化的交融,为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管子》是齐文化的精华,包含着较多的现代文明元素。我们应大力挖掘其积极因素,服务于现实,为当代所用。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51. [3] 梁启超.管子评传?序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4] 论语[M].程昌明,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159. [5] 王志民.齐文化论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22.
作文六:《管仲的货币战争》6300字
管仲的货币战争 【有意思】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Nov 15 11:40:56 2010)
2700年前,齐桓公姜小白有个好宰相,叫管仲。这俩人交情那叫一个铁呀,一个大权在握
,一个比犹太人还精,他俩合起伙来兢兢业业的工作,结果搞定了全天下。管仲使齐国成
为春秋五霸,这说起来好像挺牛逼的一个事情,但是事实上,作为当时其他地区的中国人
,那可是倒了霉,因为除非你是齐国人,否则,全被这哥俩算计了,即使你是齐国人,除
非你是这哥俩认可的精英,否则,你也就是个牲口,也被这哥俩算计,整天牧来牧去的,
还给人家哥俩拼命数钱呢。
姜小白和管仲这俩人是“中国经济梦幻二人组”,他俩的经济理论那叫一个多啊,整
个一部《管子》俩人一问一答跟说相声似的,各种经济学包袱都在那里记录着呢,这些理
论,是很牛逼的,甚至完全超越时代的,比后世的《国富论》一点不含糊。
大家可能不信,说中国有如此伟大的经济学家?
您把那个问号去掉,后面加上——管仲,就是答案。管仲在经济学领域的境界,相当
于同时代的孙子在军事领域的境界,不过,不难想象,管仲和姜小白哥俩白天合伙收拾天
下男人,晚上肯定也忙着收拾成群的女人,那叫一个忙啊,白天日理万机,夜里多姿多彩
。所以,管仲没时间写书,这点跟亚当斯密不一样。管仲自己不写,也没想起来找枪手写
,结果,死了很多年后,齐国才整理他的著作,弄了个半截子文集叫《管子》,大家搞经
济的一定要读,跟《国富论》对比着读,读完,你一定说:我FUCK!中国老祖宗怎么这么
牛逼呢?跟管子比,犹太人算个小JB。犹太人这些花花肠子,感情老祖宗早都知道啊。没
错!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战争、价格与市场、税收与财政、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分工,管
仲都整的特明白,比亚当斯密早明白了2000年。
别不信,这一套,管仲称其为“轻重论”,他还挺谦虚,说不是自己发明的,是学习
先贤的,OMG!还有更先的贤??!!是谁啊?管仲说他们是“燧人氏、孙叔敖、单旗、泰
奢、伯高......”
中国古代真的很神奇!(或许,我们民族的一出悲剧,是把半部《管子》治天下,错
弄成了半部《论语》治天下。)
管仲跟姜小白实际上军事上不太行,齐军有点今天美军的味道,遇到弱的就撵出人家
的屎来,遇到强的,经常被人家撵出屎(曹刽就撵的他俩裤子都跑丢了)。他俩打仗不行
,玩阴的,搞货币战争可是不一般的行!今天美国用石油收拾全世界,日本用铁矿石、稀
土收拾中国,这些个阴损的货币战争的影
子,姜小白和管仲那是祖师爷。这哥俩仗着自己
有钱,有IQ,一箭不放,收拾了好多国家。
不信的话,听胖舟讲故事吧,大家权当乐一乐,借古思今吧。
----------------------------------
《一》
第一次货币战争:衡山之谋
衡山国夹在齐鲁之间,国民擅长制造战争机器,齐桓公想搞定他们又怕干不过人家,
就让管仲想办法。管仲说:衡山国的工厂,造一台战争机器要一年半以上时间,我们去衡
山国不计价格,以高价进口战争机器,燕国和代国听说后,必然害怕我们买机器是要攻打
他们,他们要防备就肯定也来订购,他们一买,秦国赵国也害怕,也会来争着订购,衡山
国的产量就那么一点,天下都来订购,机器肯定涨价十倍,到时候如此如此,肯定搞定。
于是,齐桓公去衡山国高价定购战争机器,结果十个月后果然燕代赵秦先后来争购,
衡山国君高兴坏了,把自己的机器涨价了十倍预定给了天下各国,等着发大财。衡山国大
街小巷的人都去兵工厂制造机器,没有人种地了。十二个月之后,齐桓公又派外交通商事
务大臣隰朋去赵国收购粮食,赵国粮食卖一石十五钱,隰朋给人家一石五十钱,全天下的
商人都把粮食往齐国运输,再五个月后,全天下的粮食都到了齐国,全天下的粮食价格被
齐国抬高了三倍。
订购战争机器十七个月后,高价炒作粮食五个月后,齐国忽然不要衡山国的机器了,
还跟衡山国断交了。齐国一不要,其他国家也都不要了,衡山国君手里没粮食,也没赚到
钱,傻逼了。衡山国只好去齐国进口粮食,很快财政破产,齐国攻打衡山国北部,鲁国攻
打衡山国南部,衡山国君想了想,啥也不说了,带着全体贵族搬到齐国做齐国公民去了。
原文载于《管子、轻重》: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
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
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
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
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
械器,令其贾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于赵。赵籴十
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
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
齐矣。
---------------------------------------
《二》
大家看过《管子》原著的,难免失望,这正是管仲有生之年没有亲手梳理自己的治国原理
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杯具。《管子》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佐证,但是没有系统的理论,写
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因此,阅读《管子》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我今天要搞清楚春秋时
代是否存在民间贷款与贷款利息,如存在,那么春秋时代的民间贷款利率是多少,抱着这
样的问题去找,就能取得鲜活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此这般方才可读《管子》。
姜小白和管仲的梦幻组合,发明了很多的搜刮天下钱财的剧本。虽则是2700年前的旧
事,但是,后世只是换了演员和道具,他俩的剧本仍然在被使用。
比如:戴比尔斯和英美集团垄断世界钻石矿,通过拉抬钻石的价格,搞全世界男人的
钱。美国攻打中东,垄断石油价格,搜刮世界财富。这些伎俩,管仲和姜小白有专利。
垄断天下奇货,拉抬价格,搜刮天下财富的典型代表作是《菁茅之谋》和《阴里之谋
》。
大家知道姜小白在管仲的策划下,用了二十年,终于取得了会盟天下诸侯的成功,就
是成了霸主,但他这个霸主有些历史问题。
因为,宋国是公爵,齐国是侯爵。公侯伯子男,所以,作为盟主的齐桓公心里边有些
虚,他得让大家伙儿承认,他这个侯爵,已经不是侯爵,而是超~~~级~~~侯爵,他得证明
自己行。
如何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呢?一天,姜小白对管仲说:“我TMD想明白了,我要搞运动!
我必须带头掀起一场尊重周天子的运动,周天子穷的都快要饭了,我这么一尊重他,他能
不感激我吗,我这招儿叫尊天子以令诸侯!我真TMD是天才!”管仲说:“天才个屌,你以
为宋国想不到啊,关键是搞运动需要经费,谁出钱?”姜小白一听就萎了,原来就差钱。
管仲说;“我有一阴招儿,不差钱,你这么这么,就成了”。
管仲让姜小白去“阴里”这个地方铸城,那里独家出产一种美石(类似玉),这种美石是
古代周天子制造王室祭祀专用璧的材料,姜小白修了三层城墙、九个城门,把阴里城防工
事整的跟铁桶一样。姜小白让玉工在里边制作好石璧存着,石璧做了五种,一尺大小的标
注面值一万泉。八寸的标注8000泉。七寸的标注7000。珪中标注4000。瑗中标注500。为什
么做这么多种类呢?因为天下诸侯繁衍了几百年,越来越多,阿猫阿狗都自称是诸侯后裔
,都惦着粘粘封号的光,周天子家族萧条,他们可是繁荣的不行。管仲做这么多石壁,就
是要把他们一网打尽。
玉工做好了,管仲就去见周天子,
说我家国君想搞尊周运动,号召天下诸侯齐来拜祭太庙
,但是按照传统礼仪,必须带着彤弓和石璧觐见,否则不能进庙去,您可以批准么?周天
子说:这次活动经费谁出?管仲说:我们齐国出。周天子说:快~~~去~~~~办!!!还愣着
干什么!!!
天下诸侯都没有石璧,强抢又打不下阴里城,只好去买,结果天下诸侯的黄金被齐国搜刮
无数,阴里的石璧倒是流通到了天下。这一次,齐国赚的钱多得八年都不用收税。
这就是阴里之谋。
齐桓公赚足了钱,很同情周天子,对管仲说:周天子也没经费,天子没钱也是孙子,咱也
得给天子弄钱啊。管仲说:这简单,天下江淮之间有一小块特殊的土地,独家出产一种茅
草,这种茅草品种独特,每只都从根上长出三个分叉,这叫“菁茅”。这种茅是古代诸侯
参与天子封禅大会必须的进门证,请周天子派人先把这块地圈起来,然后号令天下诸侯:
周天子要带着大家去封禅泰山,梁父山,老规矩:不抱着一束菁茅的,不许进门。
周天子如此去办,结果,天下的黄金就开始象流水一样流入周天子的口袋,菁茅一束就被
诸侯炒到了一百斤黄金。周天子太有钱了,七年都没有再要求诸侯进贡。
是为菁茅之谋。
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十分富强,汉族在齐国的带领下,诸侯团结,取得了对西狄和北戎
战争的全面胜利(老马识途就是这场大战的事情),使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得到全
面抑制。否则,蒙古灭中华的事情,可能在2700年前就已经成为现实了,大家如果不信,
可以听听孔丘说的:
一天,孔子跟子贡说:管仲辅齐桓公,国富民强,天下太平。我们中原人民直到今天还在
享受着他俩留下的福祉。如果没有管子,我们今天早被蛮夷灭了,咱们都得学习野蛮人的
丑陋发型,穿蛮族的丑陋衣服啊。(2000多年后的清朝,孔子的噩梦成真)
管子这样的人出生在中国,而不是外国,实在是我中国人的福分,中国如再有此类大才,
何愁不国富民强。宋代大诗人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一次路过临淄遗址,写下了《过临淄
》:
击鼓吹竽七百年,
临淄城阙尚依然。
如今只有耕耘者,
曾得当时九府钱。
这首诗成于管子死后1700年,齐国都城城阙依然存在,农夫经常能够挖到姜子牙发行的九
府环钱,齐国之盛,可见一斑。
(附原文:
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
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
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请
以令使天下诸侯朝先王之庙观于
周室者不得不以彤弓石璧不以彤弓石璧者不得入朝天子许之曰诺号令于天下天下诸侯载黄
金珠玉五谷文采布泉输齐以收石璧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故国八岁而无籍阴里
之谋也
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间有一茅而三脊
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
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天子下诸侯载其黄金
争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长而十倍其贾一束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归周若流
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
《三》
话说:齐桓公和姜小白的时代,是AVANTAR的时代,那时候中国很少地震,也很少水灾,更
没有沙尘爆和重污染,天气与地气温和,皆因为人类有廉耻,社会的统治者,还有一颗人
的心。
言归正傳:这一篇我主要写姜小白和管仲以发动经济战争为手段,征服其他国家的过
程。过程虽然残酷,但是,你会发现,齐桓公追求的最终结果,无非是树立齐国的权威,
他们二人是从来没有幻想过篡改朝代的,鼓吹**杀人筑观的事情,更是没有干过。即使
最后经济手段不灵了,去打打杀杀,也是点到为止,很有喜剧精神,对方一服软,这俩人
马上就收兵,绝不革命。说的直白一点,他俩打仗都是带着女人去的,当然,不是女特种
部队,而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美女。炮房就建在马车上,仗打到哪里,炮就打到哪里
。
最为过分的是有一次,他俩去征服一个大国(好象是宋国记不清了),管打前站,姜
殿后,管走了一个多礼拜还在齐国边境附近磨蹭呢(看这效率)。路边一农夫荷锄而歌,
歌词管大才子居然听不懂!结果他被窝儿里的美女给他解释了。妞儿还鼓励管子启用这个
农民,结果农民不负妞望,仅凭一只舌头,就把宋国君给弄服了(看人这口活!),咱能
看出,管子泡的妞儿,那是什么学问,那是什么素质。也不难想象,管子打仗的献身精神
(事实上,他打仗经常第一个闪人,为此鲍叔牙记了他一辈子)。
老姜和老管自己泡妞爽了,还不忘记父老兄弟,特意为齐国官兵设立了随军妓院,齐
军待遇如此人性化,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文明的军队。(妓院\桑拿\洗头房应该供的祖师爷
是管子,怎么供关公呢?)
扯远了,再扯就成黄色野史了,赶紧收回来。
齐国收服鲁国、莱莒、楚、代、衡山,均是以轻重之策催垮对手的经济。其中心思想
,就是利
用“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的阴谋原则,即将外国特产之国内价格抬高到比
正常水平高的多的水准,使其变成单一经济,生产力配比畸形成长,然后突然改变国际贸
易规则,全面破坏外国的财政收入,最终迫使其完全成为经济殖民地。
鲁国是齐国的第一个障碍物,两国近邻,热战各有胜负,从经济上催垮鲁国,成为必
杀的绝招。让我们看看这个过程。古文不好的直接跳到译文。
桓公曰:“鲁梁之于齐也,千谷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
?”
管子对曰:“鲁梁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服之。公因令齐勿敢为
,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
桓公曰:“诺。”
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十日而服之。
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则是
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
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绁繑而踵相随,车毂齺,骑连伍而行。
管子曰:“鲁梁可下矣。”
公曰:“奈何?”
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梁通使。”
公曰:“诺。”
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鲁梁之君即令其
民去绨修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
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
译文:桓公说:我TMD看鲁国不顺眼很久了,很想搞定鲁国,可怎么办呢?管仲说:好
办,你用鲁国特产的绨做衣服,你是齐国的天皇巨星啊,全国都追你,你下令齐国人不许
自己织绨,必须买绨就行了。于是桓公就穿着绨做的衣服到处晃。全国人民都争相买鲁绨
效仿。管仲让鲁国的商人把绨出口到齐国,一千匹价格三百斤黄金,一万匹三千斤。鲁国
靠出口创汇赚了大钱,国家都不用对老百姓收税了,财政十分富裕。十三个月后,管派特
务去鲁国侦察,发现鲁国的人民太忙了,国家太繁荣了,城市里交通堵车,人都得慢慢挪
着走。管仲说:哼,鲁国完了。桓公问:我操,他们这么繁荣,怎么就完了?管子说:请
您以后不要再穿绨,也不要让老百姓穿了,咱跟鲁国断交,你看看结果吧。十个月以后,
管仲再次派特务去侦察,发现鲁国人饿死的很多,鲁国政府命令老百姓赶紧去把绨厂破产
了改种粮食,但是,粮食三两个月根本长不成熟,鲁国粮食价格涨到了齐国的十倍。两年
后,鲁国的老百姓60%都移民到齐国了,三年以后,鲁
国投降了。
收拾莱国,用的是把莱国特产的柴抬高价格大肆进口,结果莱国为了出口创汇,荒废
了农业,结果是两年后,莱国粮食价格是齐国的三十七倍,70%的莱国老百姓都移民到了齐
国,莱国只有投降。
收拾楚国,是进口楚国的鹿,过程一模一样,楚国粮食因此贵了四十倍,楚国老百姓
移民的40%,楚国也只有降了。
收拾代国,是进口代国特产的传说中的白色变异狐狸,代国最惨,一只都没出口,国
家就破产了,据说管仲给进口这屌狐狸制定的价格,高的令代国国君都不上班,亲自出马
进山逮狐狸去了,结果,黄的有的是,白的两年一只都没逮着,国家没粮食没军队(都进
山当猎户去了),被速灭。
出口创汇,在春秋时代,很容易被姜小白和管仲忽悠成国家财政吸毒。
在今天,我们必须深思身边是不是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形,只不过,表现形式更加复杂
,表现过程更加漫长,国家间“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轻重之术的本质,确是亘古不
变的真理,2500年后的GDP到底是不是2500年前的那只白狐狸,又有谁知道。
作文七:《管仲的改革》800字
久闻管子官山海增加财政收入,发动商战不损兵将而降诸侯,今日窥《天下第一相——管子》而见一斑,小结管子治国改革方略。
内政改革:让齐王提高自己地位以便自己发布政治改革,为经济改革做准备。
经济改革:“相地衰征“,调整生产关系。也就是讲土地按照肥沃程度划分等级,将田地均分给农民,改变之前农民对公田耕种热情减小,而贵族又侵占公田的情况,让耕者有田的同时提高农民耕地积极性。土地等级不同,缴纳赋税的比例也不一样。
官山海:盐铁的销售权收归国家。允许私人在十月到次年正月这段农闲时间烧制冶炼铁和盐,但是制成之后只能卖给政府,收购价格由政府规定,且由政府负责运送和销售,决定销售价格,再将收购价格的三成收上作为产品税,七成给生产者。总结也就是,盐和铁,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人民凭户籍人口领取盐,每个月成年男子五升,成年女子三升半,小孩两升半。打击私自贩卖食盐的商人,封锁临国贩卖食盐的途径,而齐国政府垄断食盐销售,高价卖给中原各国。
加强对外贸易: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有以下六点。
一,为其它诸侯国来的商人修建客栈。
二,为其它诸侯国来的商人提供优待:带了四匹马架一辆车的,免费提供食物;带了十二匹马三辆车的,提供免费食物和马的饲料;带了二十匹马架五辆车的除了上面优惠之外还提供五个专职服务人员。
三,把部分宫女和其它方式招来的女的一起建立官家妓院,给外来商人享受。同时还能吸引游侠来齐国,给齐国带来人才。妓院就是这个时候才开始有的。
四,修缮齐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道路,方便交通,便于贸易往来。
五,统一度量衡。
六,挟天子称霸中原,制定关贸协议,降低盟国之间关税,取消周围经济弱国的贸易保护。
铁犁牛耕代替木犁人耕,提高生产力。
建立手工业教授部门,推广手工技术。
军政改革:
罪犯缴纳赎金改为缴纳兵器盔甲,或者铁具用来制造兵器。建立专门的兵工厂。
改变士兵编制,便于管理。
让士兵农忙时候种田,农闲时候训练。
管仲的官山海和桑弘扬的盐铁论不同之处在于盐铁制造是官还是民,影响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
以上各点可以看出,管仲的能力所在最主要还是在经济上。这离不开他商贾出生的背景。
作文八:《管仲的财政措施》3900字
摘要:
管仲学派以发挥和发展管仲治国理论为旨归,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中力量最强大的学术派别。它由该学派奠基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及齐国推崇管仲的历代学者构成,并受到齐国政府大力扶持,对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体系完备,博大精深,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并初步形成体系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产业战略、政策上“以农为本,本末并举”;二财税管理上,大力改革农业税收形式,工商税则注意“寓税于价”、“与之为取”;三金融流通方面,充分发挥货币的宏观调控作用,运用轻重之术,驾驭国家经济,充实国家财政。四对外贸易方面,因时而动,热情服务;五消费支出方面,提倡特殊情况下”侈靡“,即扩大消费,以刺激生产。
管仲学派以发挥和发展管仲治国理论为旨归,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中力量最强大的学术派别,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它由该学派奠基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及齐国推崇管仲的历代学者构成,并受到齐国政府大力扶持,历史悠久、阵容庞大。它植根于齐文化的土壤中,对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子》虽名为管仲所撰,其实是管仲学派的一部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之笔,也非一时之作,既有管仲治国思想的记录和发挥,又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运用,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管子》为齐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作品,集中反映了齐文化务实、变革、开放、兼容的特色和精神风貌。此书内容丰富、全面,体系完整、繁复,内涵深刻、精辟,大凡经济、哲学、政治、法学、伦理、教育、人才、管理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几乎无所不包,对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某些内容也多有论述。像《管子》这样全面完整的著作,在先秦古籍中是罕见的,不仅对研究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十分重要的资料价值;而且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点如道法结合、礼法并用、予之为取、以民为本、农工商并举等等,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对经济问题论述最多、最集中的一部。在现存《管子》76篇中,涉及经济问题者超过1,2,以论述经济问题为主者约占1,3强,这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后来直到明清为止的诸多思想家的著述中,也是很独到的。 管仲学派对经济问题的论述,是站在封建国家的立场上,始终围绕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而展开的,是在封建地主制的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经济学。
(一)管仲学派经济思想的基础
1,“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管仲学派经济思想的出发点,简单说,就是利益趋动四个字。《禁藏》篇中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在这段话中,管仲学派认为人性的基础是自然属性,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亘古不变的特性。这点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02——103页)有不谋而合之处。管仲学派推论,既然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于追逐利益,趋利避害,因而治理国家、强国富民的根本要务,或者说最有效的办法,就在于因势利导,用利益作杠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2,管仲学派还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的作用。他们认为,“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通过市场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物资余缺等状况,而
且可以看出社会治乱、人心向背。他们突出强调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农业、工的物质生产,“道若秘言: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认为有了市场“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万物可因,则天下可治”,否则就会出现“无市则民乏”的经济困境。
(二)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
1, 产业战略、政策上“以农为本,本末并举”,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大农业同时,积极发展工商业。
管仲学派“以农为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五辅》说:“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去无用。”这里的“本事”,即指农业。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管仲还推行了一系列富农政策。如四民分业,定农之居;改革农业生产关系:相地衰征、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禁末:禁止奢侈品或奢侈品生产,稳定农民的心理;减轻徭役,不误农时;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注重土地管理和森林保护;奖励致富能手,重视农业科技等。
管仲学派不但重视农业,还结合齐国实际,高度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农工商协调发展,这使得齐国的经济在列国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工商型经济的鲜明特色。管仲学派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尊重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地位。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管仲重视市场的设置建设,设置了工商管理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和商业道德建设,实行官山海即国家盐铁专卖制度,采取轻税措施,奖励商人,用宏观调控手段干预流通领域,加强对外贸易,从而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成为先秦时期最富庶的国家。
2,财税管理上,大力改革农业税收形式,工商税则注意“寓税于价”、“与之为取”。
管仲相齐时,大力推行的税赋改革是在“均田分力”基础上的“相地而衰征”。“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相地而衰征”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使征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平、合理。另外还规定了视年成丰歉而“衰征”的政策,《大匡》规定两年收税一次,丰年收十分之三,中等年收十分之二,下等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收。因为这次税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不仅使齐国收到了“粟如丘山”之效,也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瓦解,导致了上层建筑向封建制度转化。其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国家赋税,管仲学派认识到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一种是自愿性的。强制性的赋税,除了土地税之外,还有房屋税、牲畜税、人头税、果木税等。管仲学派认为,对于这种强制性的税,应当尽量少征或免征。因为这些强制性赋税有一定的负面效应,最好的赋税形式是让民众只“见予之所,不见夺之理”的间接税,就是说,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征集办法,让人民只见到国家给予他们的好处,而见不到有夺取的行为。这种税,民众不仅自愿交纳,而且还请求交纳。这种税在当时的齐国,有盐铁税、渔业税、山泽特产税等。
3,金融流通方面,充分发挥货币的宏观调控作用,运用轻重之术,驾驭国家经济,充实国家财政。
管仲学派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认为善于治国的君主,要
通过对货币的控制,来主宰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从而进一步调控经济。
首先,管仲学派主张由国家掌握货币的铸造和发行,通过货币的收放来控制主要商品的价格,从而控制整个市场;其次,管仲学派认为,货币的投放量要依据实际情况相机而定,要事先经过调查、统计,综合分析;第三,管仲学派主张,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的相互作用,在轻重、贵贱之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控。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轻(贱)时买,重(贵)时卖。而国家一旦插手其间,通过对谷物的敛聚(买进)和散行(卖出),就会使物价向相反方向发展。本来是很贱的谷物,国家一大量收储,价格就会上扬,即“藏则重”;反之,国家在谷物贵时大量抛售,价格又会下降,即“发则轻”(《揆度》)。这样,国家便可以相机调控,在适当时机、适当地区“以重射轻”;或者是相反方面操作“以贱泄平”,以实现平抑物价、调剂余缺并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即其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山至数》)。
4,对外贸易方面,因时而动,热情服务。
因为齐国是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国家,从立国之初就“通“工商,经济明显呈现出外向型特征,所以管仲学派对外贸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细致深刻的研究和论述。他们认为,实行对外贸易,是吸引天下之财,实现富国强兵的重大措施。正如《轻重甲》言:“为国不能为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要搞好对外贸易,首先要密切关注各国市场行情,及时了解各国市场的行情;其次充分利用价格政策,根据本国的需要鼓励进口或出口某项物资,从而使天下的资源财货皆能为我所用,即所谓“因天下以制天下”(见《轻重丁》);三,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如实行减免税优惠、建立完备的服务制度优待外商等。
5,消费支出方面,提倡特殊情况下”侈靡“,即扩大消费,以刺激生产。
管仲学派对消费问题作出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独到分析,他们主张奢俭并重,而不是一味强调节用。不仅知道节俭在正常时期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还认为“侈靡”的财政支出在特定时期有其特殊作用。他们主张在社会生产不振、经济萧条时期,在国家财富有积蓄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君主消费部分,以此鼓励和调动整个统治集团和私人富有者的侈靡消费,刺激生产,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即借此达到“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侈靡》)的目的。应该说,早在两千多年,管仲学派就能敏锐地发现生产与消费之间这种“其化如神”的关系,并适时提出扩大消费的正确主张,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38-9战国经济图
总之,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体系完备,博大精深,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并初步形成体系的经济思想,为后世的经济学家所重视并借鉴、继承。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非凡的智慧谋略,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细致挖掘,以服务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作文九:《管仲改革的作用》3300字
精品文档
管仲改革的作用
管仲的变法,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这场变法对齐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管仲改革的作用,欢迎大家阅读。
管仲改革的作用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并没有解决国内的矛盾和隐患,所以齐桓公死后,齐国霸业中衰,中原霸主的地位也逐渐被晋所取代. 商鞅的变法,由于得到秦孝公的有力支持,在秦国进行了大的改革,从此法家思想就一直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是严酷的刑法,特别是商鞅开创的“焚书禁游说”的高压政策,对我国古代文化也是一种摧残,虽然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的结果已经在秦国生根发芽,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管仲改革的手段 1. 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管仲变法中有一项颇为后世熟知、引起最大误读的政策:“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这一政策的要点是,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国语?齐语》记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均以一户一人计算)。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
1 / 6
精品文档
管仲认为,四民分业有四个好处:
一是“相语以事,相示以巧”,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
二是“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作用;
三是营造专业氛围,使民众安于本业,不至于“见异物而迁焉”,从而造成职业的不稳定性;
四是无形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使子弟从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专业技能。
引起重大误读的是“士农工商”。后人论及于此,先是用知识分子或有学问的官吏替代了军士,然后,又认为这是尊卑排序,以士为首,农次之,以工商为末,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末商主义”。而实际上,管仲提出的“士农工商”,乃并举之义,并没有先后尊卑之分。
管仲在齐国推行了涉及产业、税收、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整体配套改革。
. 配置资源
管仲最擅长的是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以妥协和谨慎的方式重建各种秩序,很有“企业家精神”。
商人出身的管仲,是极其少数的重商主义者。管仲兴齐,用的正是商人的办法,司马迁评论他的当国之道时曰:“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2 / 6
精品文档
. 放活微观 管制宏观
所谓“放活微观”,就是对内刺激商品经济的发育,对外降低关税,形成“如水归壑”的市场聚集效应。
所谓“管制宏观”,就是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其手段则是从财政、税收和价格三方面综合入手。
“国企”这一中国式经济体制延续千年,迄今未变,而管仲,正是“始作俑者”。
. 盐铁专营 确立“国企”地位
在宏观管制的战略思想下,管仲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盐铁专营。它的影响绵延两千余年,迄今犹存,几乎成为中国式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保障。
齐桓公与管仲多次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楼台、树木、六畜征税,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来,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据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且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
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了简单的七个字:“惟官山海为可耳。”——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了,山上出铁矿,海里产海盐,是为盐铁专卖制度。
. 鼓励消费 促进就业
3 / 6
精品文档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证,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管仲创建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关税同盟体,这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国际贸易的游戏惯例。
. 以商止战 和平称霸
管仲最核心的,也是最被后人所漠视的治国思想是“以商止战”。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
4 / 6
精品文档
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
管仲有很强烈的民本思想。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他不主张用严酷的刑罚来威慑百姓,因为“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从其四欲”,即“百姓厌恶劳苦忧患,我就要使他们安逸快乐;百姓厌恶贫困低贱,我就要使他们富足显贵;百姓厌恶危险灾祸,我就要使他们生存安定;百姓厌恶灭种绝后,我就要使他们生养繁衍”。
基于此,管仲提出了那句非常出名的格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仲改革的简介 齐桓公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国君,他本来想让鲍叔牙为国相,但是鲍叔牙深知自己能力不够,他推荐自己的好友管仲,虽然管仲曾经险些害死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为了复国大计,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命人用计从鲁国接回了管仲,并且让管仲为国相,放手让管仲着手进行改革。
果然管仲不负众望,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走上强盛之路,齐桓公也登上了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可谓功不可没。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立德、立言、立功的伟人。他被尊称为管子,他的学说被集结为《管子》一书,成为春秋众多流派之一,他还把他的治国理论运用在治国理政上并且大获全胜,他被成为中国第一名相,同时代的
5 / 6
精品文档
孔子周游历国却始终不得志,因此非常羡慕管仲。管仲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从后世影响深远,管仲被称为“圣人之师”,“华夏第一人”,他的思想是深刻而务实的,即便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6 / 6
作文十:《管仲的经济之道》1900字
管仲的经济之道
一、绪论
管仲,名夷吾,字仲,今安徽颍上人,被尊称为“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在鲍叔牙的举荐下,辅佐齐桓公创立了霸业。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的时候,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就了霸业,管仲发展齐国经济的措施在其霸业中得以体现。
二(管仲的经济之道
1.发挥人的作用
管仲的经济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其核心是主张富民。在先秦诸子中,管仲是非常重视经济问题的,并且对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形成了朴素的认识。《管子?牧民》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道德进步必须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义利观,所以管仲把富民作为治国的首要任务。“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认为只有让百姓富足,他们才能知礼守法,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衣食需求之后,人们才会有廉耻之心,国家才易于治理,反之,国家则难于治理。管仲认为,国家富强的基础首先是得民心,人民愿意拥护和服从领导者,领导者的政令才能流畅地施行下去。得民心就是先要爱惜百姓,让百姓感觉到领导者的宽容大度,感受到尊重和理解,他们自然就愿意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领导者。而爱惜百姓的基础就是大家跟着领导者一起行动,只要听从领导者的指挥,就能够吃饱饭、穿好衣、住好房,就能够让自己和家人以及子孙后代的生活逐步好起来。
所以,管仲富国的办法,首先是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他把做这些工作的人和知识分子并列为四民,他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这些人都是国家的支持,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罢了。他提倡让这些工作者各有其居住的地方,不相混杂,让他们专心于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根据分工的不同,大家才不会互相攀比和诋毁,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个组织才能有序地高速运转
2.合理的税收制度
在人们能够各得其所,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征收不等的赋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强调减轻税赋,强制性的赋税,即土地税、房屋税、牲畜税、人头税、果木税等。对于这种强制性的税,应当尽量少征或免征。“相地而衰征”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另外还规定了视年成丰歉而“衰征”的政策,《大匡》规定两年收税一次,丰年收十分之三,中等年收十分之二,下等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收。 3.发挥货币的作用
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贸易。
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认为善于治国的君主,要通过对货币
的控制,来调控经济
4.通过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组建一个能够进行宏观经济监控的政府机构。这个机构“轻重九(司)府”。这个机构具有轻重、料民、准绳、平准、籴粜、官山海等职能,这些分别类似于今天国务院的金融财税(轻重)、统计(料民)、计量(准绳)、物价(平准)、贸易(籴粜)、专营(官山海)等宏观经济职能。管仲特别重视“轻重九府”所发挥的“度量”的作用,这个“度量”的含义,就是统计、计量、审计的监管作用。这是他最早提出设立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
管仲在齐国实施盐、铁(矿产资源)专营的“官山海”政策,并且主张“利出一孔”,即涉及国计民生的物价,要由国家来主导。“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必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管仲认为必须有政府对经济调节的干预,否则“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这种适当的干预应权衡轻重缓急。可以看出买这个思想与现今的国家宏观调控十分类似。
三,总结和启示
管仲发展经济以民生为本,力求经济发展的果实让人们切切实实的享受到,触摸到;以合理的税收制度,减轻人民的负担。通过建立政府部门,国家的宏观调控,货币的流通,将经济的主动脉把握在自己手中;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鼓励渔盐业的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管仲强调树立人民的荣辱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发展经济就是要让人们在道德上得到提高,让人们知国法,知廉耻。让经济建设为治国服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文化素质层面的建设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每个人要知荣辱,各得其所,国家才能更好地治理,运行才能更加的顺畅。
所以,把经济建设作为本源的同时,应不忘文化道德层面的建设,思想道德上的进步,才能够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不然,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在国家治理这一方面起到自己的作用。经济和道德的共同进步,才能使人民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时候,也能表现出他们的良好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