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作文――改写《琵琶行》
秋夜。
冷风中的枫叶和芦花在空中凄厉地飞舞、盘旋着。
被贬到江州任司马的白居易,此时怀着几份无奈与凄楚,恋恋不舍地同路经此地探望他的好友江箫竹骑马来到浔阳渡口,依依作别。
轻挥的素手停在风中,依稀可见眼眶中打转的泪水盈盈上涌。
千言万语终难诉尽心中忧国忧民之志。
江箫竹望着朋友憔悴的身影,抑制不住心中难奈的情怀又邀白居易到船上再喝饯行酒。
盛情之下,白居易跃下马来,向渡口一指,道:“我白某今生能结识你这么一位豪杰,即使被贬又待如何!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兄台设酒为你饯行。
”船内。
二人举杯欲饮,却有万千话语哽在喉头。
相对无言,杯中美酒化作了斩不断的离愁别绪……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白居易正欲引骑上马,忽闻一阵如泣如诉、似丝似竹的弦声滑过江面,划破长空穿入耳鼓。
顿时,他所有的情愫似乎都凝固了。
江箫竹也被乐声吸引,他见白兄凝思沉默欲行又止,忍不住再次相邀:“这么美的丝竹之声,何不共赏再别!”白居易再次登舟。
两人向音乐飘来的地方轻声呼唤:“请问弹琴高人,可否来船上一叙?”未见回音,丝竹声却嘎然停止了。
这时,两船已悄然靠近。
江白二人斟满酒杯,拨亮油灯,重新摆开宴席,准备邀弹者一叙。
江箫竹站在船头,由衷地赞美道:“方才一曲,犹如高山流水,高人不知能否赐见?”片刻的宁静后却传来一女子如云间莺语、似春燕呢喃的低语:“贱妾深居简出,深夜孤舟,不便相见,望官人见谅。
”二人听后一时语塞。
白居易执著地向前挪了挪脚步,恳切相邀:“适才听夫人弹奏琵琶,技艺娴熟已臻化境,曲中的忧愁苦闷仿佛是在下的生活写照。
如果没有猜错,夫人与我同病相怜,何不过来一叙!”稍顷,一位中年妇女从船篷下轻移莲步盈盈走出。
她双手抱着琵琶,遮住了半个脸。
侧影中见其鬓若浮云,秀目微蹙,目光含羞。
虽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
似曾绝艳的容颜下隐隐约约写满了惆怅与无奈。
妇人坐定。
纤纤素手怀抱琵琶,玉指轻拂,转动弦轴。
刚轻轻的试弹了三两声便有如云若泉的无限深情弥漫开来。
白居易与江箫竹对视相望,不约而同地道出:“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啊!”。
渐渐地,妇人完全沉浸在乐曲声中。
她一会儿掩首扫弦,一会儿又揉滚轮指。
掩按抑遏的指法下流淌出低沉忧郁的声调。
声声哀怨幽思,仿佛诉说着自己一生的不幸。
她俯身埋首,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好像要弹出埋藏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叩弦、操弦、抹弦、挑弦,她将名曲《霓裳》、《六幺》的意境弹奏的酣畅淋漓。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窃窃私语。
嘈嘈切切,仿佛滚圆的小珠子落入玉盘,发出悠扬悦耳的清脆响声。
瞬息,音乐变得沉痛悲抑,像冰下滞涩不畅的泉水。
渐渐地,音乐越来越低沉,丝弦仿佛要凝绝。
四周冷冷清清,万籁俱寂。
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了。
琵琶女微颦双眉,轻声长叹,终于把隐藏内心的怨恨幽情融进乐曲中一泻而出……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越雄壮的声响。
就像银瓶迸裂水浆飞迸,又似铁骑杀出刀枪齐鸣。
此时,琵琶女用拨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四弦齐响,犹若撕裂绸缎般发出尖锐、清厉的余音……江面上的一轮秋月,明净、皎洁。
大小船只纷纷停下。
伫立船头的人们悄无声息,听得如醉如痴。
过了好一阵子,白居易和江箫竹才从音乐的情思中回到现实。
未等二人说话,满腹心思的琵琶女已将拨子插在弦中。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刚才激情摇荡的神态转而化着了凄楚、幽怨。
她娓娓絮絮地道出了自己凄惨的身世。
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家就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下。
我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学得弹琵琶,名字就列榜在教坊第一部。
妇人眼神迷离,沉吟片刻后接着说:那时候,我美艳绝伦。
一经梳妆打扮,同类的姐妹们也免不了嫉妒。
王孙公子们争先恐后送我财物。
常常是一曲歌罢,所得红绡已不计其数。
他们陶醉在我演奏的琵琶曲中如醉如痴。
有的把身上佩带的名贵饰物取下来击打拍子直到敲碎;有的在狂欢中宴饮调笑,失态到酒洒满身,玷污了罗裙。
稍顿,妇人幽怨的语调里充满了惋惜:时光流逝,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把青春年华很快消磨殆尽。
我年老色衰,门庭也渐渐冷落。
后来,我嫁给了一位商人,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
可商人重利轻情,很难消解我的孤寂。
他上个月就贩茶去了浮梁,至今杳无音讯。
我孤零零地守着空船甚是凄惨。
昨夜梦中重返少年时光,饮江呓语,泪横脂粉。
弹奏琵琶只为排遣心中的愁苦郁闷,未曾想惊扰了两位……江箫竹听罢忙起身拱手相告:“深夜寒水浸月,丝竹排空,我二人有幸欣赏到如此意境,实乃缘分。
”说完左右环顾却不见白兄的回应。
回头看时,却见白居易愣愣地坐在一隅出神。
顷刻,泪水便滴滴嗒嗒滚落下来。
也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翻江倒海。
忽见他起身走到船头仰天长啸:“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说完回身对着妇人一揖到地:“我从去年离京被贬到浔阳,一直深居简出。
在这个偏僻潮湿的地方,整日只有杜鹃啼血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我已有一年没有听到丝竹管弦之声。
偶有山歌牧笛但呕哑嘲哳不堪入耳。
今夜听到你...
高一作文“改写琵琶行”
秋夜。
冷风中的枫叶和芦花在空中凄厉地飞舞、盘旋。
被贬到江州任司马的白居易,此时怀着几分无奈与凄楚,恋恋不舍地与路经此地探望他的好友江萧竹骑马来到浔阳渡口,依依作别。
轻挥的手停在风中,依稀可见眼眶中的泪水。
千言万语终难诉尽心中忧国忧民之志。
江萧竹望着朋友憔悴的身影,抑制不住心中难奈的情怀又邀白居易到船上再喝饯行酒。
盛情之下,白居易跃下马来,向渡口指道:“我白某今生能结识你这么一位豪杰,即使被贬又待如何!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船内,二人举杯欲饮,却有万千话语噎在喉头。
相对无言,杯中美酒化作了斩不断的离愁别绪……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白居易正欲引骑上马,忽闻一阵如泣如诉、似丝似竹的弦声滑过江面,划破长空穿入耳鼓。
顿时,他所有的情愫似乎凝固了。
江萧竹也被乐声吸引。
他见白兄凝思沉默欲行又止,忍不住再次相邀:“这么美好的丝竹之声,何不共赏再别!” 白居易再次登舟。
两人向音乐飘来的地方轻声呼唤:“请问弹琴高人,可否来船上一叙?”未见回音,丝竹声却戛然而止。
这时,两船已悄然靠近。
江白二人斟酒,拨亮油灯,重新摆开宴席,准备邀弹者一叙。
江萧竹站在船头,由衷地赞美道:“方才一曲,犹如高山流水,高人不知能否赐见?”片刻的宁静后却传来一女子如云间莺语、似春燕呢喃的低语:“贱妾深居简出,深夜孤舟,不便相见,望官人见谅。
”二人听后,一时语塞。
白居易执着地向前挪了挪脚步,恳切相邀:“适才听夫人弹奏琵琶,技艺娴熟已臻化境,曲中的忧闷愁苦仿佛是在下的生活写照。
如果没有猜错,夫人与我同病相怜,何不过来一叙!” 稍顷。
一位中年妇女从船篷下轻移莲步盈盈走出。
她双手抱着琵琶,遮住了半个脸。
侧影中见其鬓若浮云,秀眉微蹙,目光含羞。
虽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
似曾绝艳的容颜下隐隐约约写满了惆怅与无奈。
妇人坐定后,纤纤素手怀抱琵琶,玉指轻拂,转动旋轴。
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便有如云若泉的无限深情弥漫开来。
白居易与江萧竹对视凝望,不禁同时道出:“未成曲调先有情啊。
”渐渐地,妇人完全沉浸在了乐曲声中。
她一会儿掩首扫弦,一会儿又揉滚轮指。
声声哀怨幽思,仿佛诉说着自己一生的不幸。
叩弦、操弦、挑弦,她将名曲《霓裳》《六幺》的意境弹奏得酣畅淋漓。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窃窃私语,嘈嘈切切,仿佛滚圆的小珠子落入玉盘,发出悠扬悦耳的清脆响声。
瞬息,音乐变得沉痛悲抑,像冰下滞涩不畅的泉水。
渐渐地,音乐越来越低沉,丝弦仿佛要凝绝。
四周冷冷清清,万籁俱寂。
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了。
琵琶女微颦双眉、轻声长叹,终于把隐藏内心的怨恨幽情融进乐曲声中一泻而出……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越雄壮的声响。
就像银瓶爆裂水浆飞迸,又似铁骑杀出刀枪齐鸣。
此时,琵琶女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四弦齐响,犹若撕裂绸缎般发出了尖锐的余音…… 过了好一阵子,白居易和江萧竹才从音乐的情思中回到现实。
未等二人说话,满腹心思的琵琶女已将拨子插在弦中。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刚才激情摇荡的神态转而化作了凄楚、幽怨。
她娓娓絮絮地道出了自己凄惨的身世。
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家住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下。
我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学会弹琵琶,名列教坊第一名。
妇人眼神迷离,沉吟片刻后接着说: 那时候,我美艳绝伦。
一经梳妆打扮,其他姐妹们也免不了嫉妒。
王孙公子们争先恐后送我财物。
常常是一曲歌罢,所得红绡已不计其数。
他们陶醉在我演奏的琵琶曲中如痴如狂。
有的把身上佩带的名贵饰物取下来击打拍子直到敲碎;有的在狂欢中宴饮调笑,失态到酒洒满身,玷污了罗裙…… 稍顿,妇人幽怨的语调里充满了惋惜: 时光流逝,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把青春年华很快消磨殆尽。
我年老色衰,门庭也渐渐冷落。
后来,我嫁给了一个商人,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
他上个月贩茶去了浮梁,至今沓无音讯。
我孤零零地守着空船甚是凄惨。
昨夜梦中重返少年时光,饮江呓语,泪横脂粉。
弹奏琵琶只为排谴心中愁苦郁闷,未曾想惊扰了两位…… 江萧竹听罢忙起身拱手相告:“深夜寒水浸月,丝竹排空,我二人有幸欣赏到如此意境,实乃缘分。
”说完左右环顾却不见白兄的回应。
回头看时,却见白居易愣愣地坐在一隅出神。
顷刻,泪水便嘀嘀嗒嗒滚落下来。
也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翻江倒海,忽见他起身走到船头仰头长啸:“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说完回身对着妇人一揖到地:“我从去年离京被贬到浔阳,一直深居简出。
在这个偏僻潮湿的地方,整日只有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我已有一年没有听到丝竹管弦之声。
偶有山歌牧笛但呕哑啁哳不堪入耳。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仿佛仙乐入耳,刹时茅塞顿开。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弹一曲。
我要依曲为你写首名曰‘琵琶行’的歌词。
”妇人听罢感激涕零,竟站立良久不能言语。
满腹的感激和巧遇知音的喜悦让她心潮澎湃,思如泉涌。
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响起。
然而曲调繁急,情感凄凉,满含悲切,似与刚才奏过的曲子迥...
文章《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琵琶行作文
《琵琶行》是感伤的。
瑟瑟荻花,萧萧枫叶;寂寂秋江,冷冷孤月;炎凉世态,冷暖人情——曲曲断肠的琵琶声中,诗人体味到的是宦海浮沉的苍凉。
红颜琵琶,当年在教坊曾属首部;诗人才情,也曾赢得一时盛名。
而今相逢在天涯沦落的客船上,孤傲清高的心灵怎能不生出丝丝缕缕的怅惘和感伤。
经常说到唐代的风流和气度,唐代的确是一个奇幻而壮丽的时代,上个世纪末,还有一帮挺“前卫”的小伙子嚷嚷着要“梦回唐朝”呢,现今的人们似乎很难把唐代和“感伤”一类的字眼儿联系在一起。
然而历史毕竟有着自身的规律,天宝悲歌、安史之乱自是不必说了。
近半个世纪后,被贬谪江州的白居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无奈和辛酸,几曲琵琶触动的是诗人早就郁积在心中的不平。
因为不平,诗人感到孤独;因为孤独,诗人渴望交流;因为交流,诗人获得慰藉;又因为这难得的慰藉,诗人的两行清泪便毫无节制地濡湿了那一袭黯黯青衫,虽然他面对的是素昧平生且身份地位悬殊的江湖歌女。
对于出生在公元772年且久居长安并才华横溢的白居易来说,逝去不久的盛唐风流是他所熟知并向往的,但此时的他正处在人生最失意的阶段,他或许还不敢想象日后的安宁和闲适。
晚年的白居易,在“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
”的物质环境里,在“晚来天欲雪,宁饮一杯无?”的闲适情调下,是否偶尔还会记起多年前那个让他泪湿“青衫”的琵琶女?那夜的感伤对白居易来说,也许只是暂时的,因为五年后诗人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长安,又见到了亲切的皇上(虽然皇上是换了)。
而那位可怜的琵琶女呢?怕是更见苍老和憔悴了吧——人和人的命运究竟是不一样的。
古希腊人的观念认为,诗隐藏着一个民族全部的秘密。
秋风在窗外蹒跚着、叹息着,台灯下幽坐的我暗想揣想,《琵琶行》的“密码”是什麽呢?——是“命运”(这正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所发现的那个镌刻在石碑上的单词)。
记不得是那位高人说过,二流的作家讲述故事,一流的作家讲述命运。
诗人也不例外。
白居易用明白而精当的语言有意为我们展开的是两个人物命运的画卷,命运是神秘的,但白居易的语言却是明白的,明白的不禁让人产生疑惑——故事的背景恰是中国文人偏爱的冷落清秋,故事的起因恰是“黯然销魂”的依依离别,再加上一位曾经是色艺双绝而今独守空船的纤纤歌女,而承担演奏任务的又是当时流行的铮铮琵琶,还有江边默默的画舫,以及空中寂寂的皎月——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是虚构的,那位空负才华而沦落江湖的歌女难道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即便真的如此,也不必费心地去考证琵琶女是否真有其人,人生中谁有悲喜沉浮,“她”就是谁的不离之身影!要说白居易是一个感伤诗人,是不准确的,诗歌史更乐于提到他的“讽喻诗”。
但《长恨歌》和《琵琶行》确是我国古代感伤诗歌的巅峰之作。
问题还不仅仅局限于诗歌艺术这一层面上。
白居易——一个上层的精英知识分子,琵琶女——一个底层的民间歌女;前者不幸被贬,后者无奈沦落;宦海沉浮也好,江湖飘零也罢——都是天涯断肠之人,在这清冷的秋江月夜,两个脆弱而忧伤的生命相遇,两种内容不同但形式相似的命运撞击出了强烈的火花。
这火花,既温暖了彼此孤寂的灵魂,也同时照亮了那个时代——白居易的遭遇折射的是朝廷的腐败,而琵琶女的身世反映的则是底层的困苦,两种命运的叠加便是时代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不难看出,曾经是风情万种的大唐王朝已呈“流水落花春去也”的颓势,因此感伤是注定了的。
作为中唐诗坛的大腕,白居易仍然算得上潇洒,但却没有了“李白、张旭那种天马行空式的飞逸飘动,甚至也缺乏杜甫、颜真卿那种忠挚刚健的骨力气势”,“一层薄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笼上了中唐诗人们的心头,韦应物的“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柳宗元的“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刘禹锡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还有卢纶、钱起、贾岛……但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在此后不久的杜牧和李商隐的诗作中,我们读到的便是更加彻底和纯粹的感伤,于是乎,大唐王朝就无可奈何地走向结束并渐渐远去,终于只剩下了一卷卷不死的诗歌(其中当然有《琵琶行》),等着后人去解读,去感慨……看来,古希腊人是对的。
琵琶行,白居易,怎么改写成作文
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秋风瑟瑟,江月茫茫。
被贬为江洲司马的白居易,送仪位好友来到浔阳楼(今江西九江)江头。
两人边饮酒边叙情,心中感到无限惆怅。
忽然,随着习习的夜风,从附近船上飘来了一阵琵琶声。
此声幽咽冷涩,一下凝住了白居易和他朋友的心。
他们把船移向弹琵琶的船,并询问船中弹琵琶的是谁。
琵琶声停止了,过了一会,才听到一位中年妇女的回答声。
白居易便邀请这位妇女过船来弹奏一曲,经过千呼万唤她才出来。
白居易和他的朋友“添酒回灯”,重新摆开宴席,欣赏这位妇人弹琵琶。
妇人调弦试音,先弹《霓裳》后弹京城流行的《六幺》。
只见她“低眉信手”,完全是一个行家的样子。
她“轻拢慢捻抹复挑”,手中琵琶仿佛在倾诉生平“不得志”的“无限事”;交错发响的大弦、小弦,也发出了万千“幽愁暗恨”。
曲终收拨时,一声裂帛,把听者从梦幻般的境界里拉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此刻,“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惊叹:他自己来到这偏僻的地方快两年了,耳朵里听到的尽是些山歌、村笛,从来就没听谁说过这儿还有会弹琵琶的,而且技艺这样高超。
想必这位女琵琶手一定有些来历。
他忍不住问道:“请问,娘子琵琶声中为何多带伤感抑郁之情?”妇人凝思了一会儿,将拨子插入弦中,站起身来严肃的说:“我本是京城走红的歌女,家住虾嫫陵(在长安城东南)。
十三岁进教坊学琵琶,学成后名列第一部,我弹乐曲,连师傅们都深深佩服;我的姿色,也常被一些美女妒忌。
富贵弟子都争着万玩我,可是并没有人真心爱我。
”“之后,我弟弟从军走了,我姐姐死了。
我的青春也逐渐消逝,容颜衰老。
渐渐门庭冷落,车马日稀,无法生活下去,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只知道设法赚钱,为了赚钱把夫妻的别离看得很平常。
前月他又到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买茶去了,留我在此孤独守空船。
每夜里我梦见年轻时是事情,常常一个人流泪痛哭,因此我就靠琵琶消愁解闷。
但是,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的地方,哪儿有我的知音呢?“白居易听到琵琶女的自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对她产生了深深地同情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也向琵琶女陈述了宦海沉浮的不幸遭遇,然后又对她说:“今晚听君一曲,如闻仙乐。
请您不要推辞,坐下再弹一支曲子,我要专门为你写一首《琵琶行》。
”妇人听说在她面前的就闻名已久的大诗人白居易,而且要为她写诗,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她站立了好久,才坐下来继续弹琴。
这次,琵琶声更凄凉了。
在周围听琴的人都用袖子捂脸哭泣。
群众最伤心的就是白居易。
他揩眼泪的衣袖全都湿透了。
白居易送走了琵琶女,又送走了友人。
一人迎风伫立在江岸,望着滚滚不息的江水和随风摆动的枫叶、荻花,突然诗情潮涌,止不住面对苍天,在江堤上大声吟哦起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于是,一首生动地、惟妙地描写音乐演奏技巧的《琵琶行》诞生了。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把她的琵琶演奏描写得淋漓尽致。
琵琶行的文章解析,翻译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其中“冰下难”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
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
请看版本的异文: ①作“冰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 ②作“冰下难”——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 ③作“冰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 ④作“冰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
琵琶曲《琵琶行》内容介绍:琵琶协奏曲, 张晓峰 作曲。
表达的内容与白居易诗《琵琶行》一致。
引子由琵琶和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筝则以流水般的琶音衬托,描绘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题,豪放洒脱。
然后是悠美的琵琶声,接着,乐队与琵琶时分时合,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 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委婉连绵的旋律配以琵琶连珠般的轮指和琵琶女的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感情绯恻,忧患沧桑的古代妇女的形象。
接着,运用多种手法,根据诗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侧面高超的演奏技艺、风流的教坊生涯和凄凉的天涯沦落; ③“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以摇指变化再现了琵琶女的主题,更加深沉悠长;二胡悠缓的独奏,恰似诗人的感叹。
继而旋律连续的上下行模进,琵琶和乐队的交替奏鸣,诗人和琵琶女主题的糅合发展,犹如诗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④尾声“月白江心”:皓月当空,秋水如银,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静的夜色中飘荡。
【司马青衫】 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 解 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出 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示 例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来 高中语文 课文王实甫《 长亭送别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
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
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
金 吴激 《 人月圆 》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
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编辑本段 诗词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
琵琶行文章及将进酒文章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下马陵)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湓(pén)2、铮(zhēng)3、贾(gǔ)4、悯(mǐn)5、徙(xǐ)6、谪(zhé)7、荻(dí)8、幽咽(yè)9、虾蟆(há ma)10、绡(xiāo)11、钿(diàn)12、篦(bì)13、春江花朝(zhāo)14、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关于琵琶女的作文求一篇关于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作文】作业帮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应是流畅;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应是滞涩.(仅供参考)赏析: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
急求高一必修3《琵琶行》读后感的作文
《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表现出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
《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四部分。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通过秋夜浔阳江头景色与送客场面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并为她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
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正如《傅雷家书》所说:“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
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
为表现动人的乐曲,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新鲜生动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深沉繁密,撼人心魄;“小弦切切如私语”——轻柔幽细,缠绵悱恻;“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圆润动听;“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滑,生机盎然;“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缓慢,悲抑哽咽;“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时休止,余韵无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声骤起,高亢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强烈干脆,戛然而止。
这些比喻,形象地再现了丰富的音乐情节,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激扬幽抑、喜乐哀怨的变化。
这种变化复杂却不混乱,是经过诗人匠心安排的。
音色音调也是衔接的,其变化又起着对比的作用,从而构成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情节,产生了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
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
比诗人的心情更舒畅。
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写200字小短文改写琵琶行以琵琶女为视角
那位青衫衣公子离开了,桌上留下了那笔墨未干透的《琵琶行》,淡淡墨清香飘入了白衣女子的心间,一滴滴剔透的泪划过了女子的脸颊。
女子蓦然了,回想少年的奢华,那悔恨也随着寒风离去,渐渐地沉淀在那鳞波的浔阳江下。
女子回到船上继续弹奏着琵琶,细细的听会发现与先前的曲子有所不同,曲中原先哀叹淡了,更多的是一种飘飘的释然。
寒风依旧在曲中挥动着,只是不似先前那般寒冷。
船在江水中漂荡,在月的点缀下失了色。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着艘船,发现里面有位白衣女子,不过女子手中的琵琶弦断了,女子也已死去,但脸上凝固的是那带着释怀的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