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生命的真谛》10300字
生命的真谛
2.摘要
生命是蒲公英在空中飞舞,心却恋着大地;生命是常青藤喘着均匀的气息,灵魂却泛着绿意;生命还是纷纷扬扬的柳絮,强大的生命让人充满敬意;生命更是沙漠里的绿洲,用它独一无二的绿色,装扮着那片金黄的天地;生命是上苍的恩赐,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充满了奇迹与美丽。
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只是生命,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那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条生命,无论是伟大的人或是平庸的人,无论是富有的人或是贫穷的人,如果失去了生命,那就同样失去了人生的一切。说起生命,我们都感到十分的熟悉,因为它将伴随我们的一生。真正的相依相存,当我们逐渐老去最终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就随之而逝。然而,我们真的非常了解生命吗?它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你是否了解生命的起源,你是否知道关于生命诞生的奥秘,你又是否听过关于生命诞生的传说?你知道生命的长短吗?你明白生命的脆弱吗?你又是否知道生命又是无比顽强的?你是否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你理解生命的艰辛吗?你感受过生命所蕴涵的情感吗?你是否真正明白生命是美好的?你珍惜生命吗?你知道生命需要感恩,需要宽容,需要珍惜吗??
目录
2.摘要 ............................................................................................................................................................. 2
1.序言 ............................................................................................................................................................. 4
3.正文 ............................................................................................................................................................. 4
1.生命的起源 ........................................................................................................................................ 4
1.1 创造论 .......................................................................................................................................... 4
1.2 自然发生 ...................................................................................................................................... 5
1.3 生命起源假说............................................................................................................................... 5
2.生命的长短 ........................................................................................................................................ 6
3.生命的强度 ........................................................................................................................................ 7
4.生命,道是无情却有情 ..................................................................................................................... 7
5.生命相依,便是永恒 ......................................................................................................................... 8
6.感恩生命,学会珍惜 ......................................................................................................................... 8
7.生命本是一场旅行............................................................................................................................. 9
8.总结 .................................................................................................................................................... 9
1.序言
曾经仰望那碧蓝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霞的映衬,没有彩虹的装点,固守着苍穹的纯净,依然蓝得碧爽清凉;曾经眺望大海,没有巨浪滔天的壮观,没有人生喧闹的鼎沸,依然那么宽广伟岸。我在现实与回忆的时间差中捕捉生命的气息,探索生命的真谛。 生命,是万物的精灵,玲珑中永远剔透亮明。
生命,是青春的舞曲,拍着欢快的节奏,踏着愉悦的脚步,唱响缭亮的歌声,温暖人心。
生命,是顽强的小草,虽不起眼,却是绿色盎然,滋润大地。
生命,是娇艳的花朵,美丽四射。
生命,是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驱除内心的恐惧,引领我们到达目的地。 生命,是动人的歌曲,有忧伤,有离愁,有欢快,有喜悦。
生命,是煽动的火花,发光发热。
生命,是闪烁的星光,照亮了世界。
生命,是汪洋大海,浩瀚无垠,探索宝藏之谜永不停歇。
生命,是五彩缤纷的,绽放着它的光芒。
生命,是绿色的希望,生机勃勃。
如此可想,生命何尝不是伟大的呢?它使得人类得以世代繁衍生息,创造出美好的人生,改造着 世界。
我热爱生命,所以愿做生命的天使,采撷出硕果,酿制最香醇的美酒。品尝出人生的冷暖酸甜,这也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刻。试想前有古人李白有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让我们共同举杯,邀明月共赏,为我们的生命吟出最美的诗句。——摘自分飞燕的《讴歌生命》
3.正文
1.生命的起源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生命起源是一个亘古未解之谜,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于何时何地?是怎样产生的?千百年来,人们在破解这一谜底之时,遇到了不少陷阱,同时也见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而关于生命起源这个问题,历来多有争论,其中又以以下几种说法影响最为深远。
1.1 创造论
创造论又被称为神造说,它否认一切的事物是自然形成的说法。它认为哪怕是正在呼吸的空气,也是由神创造才得以产生。比如上帝、阿尔修斯。目前人类正在面临各种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平衡被破坏而带来的各种灾难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驾驭更是感到无能为力。人类无能为力的时候,还能做什么呢?唯有依靠神。这不是愚昧,而是人的本能就是这样。在《圣经》上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因此有了上帝七天创造世界创造万物的传说。现如今,虽然因为科技的高速发展,创造论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荒谬的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观念曾经一度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1.2 自然发生
自然发生又叫做“自生论”或“无生源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发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直到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信服的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并诞生了让人们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3 生命起源假说
生命起源假说又叫做化学说,是当今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英国科学家米勒在他的实验中假设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气层中只有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物,其中并没有氧气等,当他把这些气体放入模拟的大气层中并通电引爆后,发现其中产生了些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认为生命是从无到有的理论将可确立了。证明生命是进化而来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进行的,这是地球产生生命最基本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而蛋白质分子以及核酸是构成生命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他通过实验表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奥巴林等人认为,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生命现象。
第四阶段:在这一阶段,团聚体开始进行简单的新陈代谢,有机多分子开始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另外,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里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少到多,慢慢演化而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就是一,而这个一是由天地而生,用今天的话说,可能就是由无机界所形成。
2.生命的长短
生命是短暂的、无常的,却又是长久的、永恒的。人生最多不过一百多年,有的人活上百年,却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短短一生转瞬即逝。而还有一些人或许仅活几十载,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充满色彩,虽然短暂,却在命运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让他们的生命成为了永恒。例如雷锋,自1940年12月出生,到1962年8月被电线杆咂中,年仅22岁的他不幸身亡。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帮助了无数的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同志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国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他的生命的长度无疑是短暂的,但他的生命却又是永恒的,其品格,其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还有张思德,同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1915年4月19日,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为了悼念张思德,**亲自参加了为张思德举办的追悼会,并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称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让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又如同样年仅22岁的**,为抗美援朝奉献了生命;还有**,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无疑都还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及感人的行动无限延伸了生命的宽度。我们都知道神,先不考虑他们是否存在,但有一个事实无可否认,神都拥有永恒的生命。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神活在人们的心中,而人心是永恒的。生命的永恒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有多大宽度。就像流星划过天空,虽只有短短一瞬,却留下了灿烂的痕迹,让它的生命无限延伸。
3.生命的强度
生命是脆弱的,却又是顽强的。2006年9月18日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气象组织(WMO)教育与培训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介绍:1980-2005年间,全球自然灾害达7000多次,导致超过200万人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万亿美元以上。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当大自然的惩罚来临的时候,人类学显得是那么的无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不仅如此,各周边省市相继受到波及,共造成上万人的伤亡,无数人民的家园被毁于一旦;又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逾1.57万人死亡,至今仍有约4000人下落不明。现如今全球死于自然灾害的达到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在整个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是那么的卑微。而且全球因其他各种灾祸而死亡的人数还要在这些数据上翻上几番。但另一方面,人类面对自然,面对灾难时的求生意志却又是无比坚强的。或许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身体,却伤害不了我们的灵魂,动摇不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能灭掉草的身体,却毁不掉它的根。举个例子说,汶川地震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却并没有让我们失去对生命的希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害一发生,马上就有许多武警官兵以及各地许多志愿者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其中,在救援过程中,一个名叫任思雨的小女孩竟自唱起了儿歌,为自己壮胆。孩子天真而勇敢的儿歌声,正如一曲灾区民众的生命礼赞。受灾民众几天来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求生自救的勇气,充分展示了对生命的执着与顽强。生命勿失,永不言弃。又如日本地震过后,全世界各地人民都送去了温暖的慰问和真诚的援助,之后一个个的重建家园,展示的不正是生命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吗?每一年的冬季,万物凋零,可又有谁能完全否定,在那皑皑白雪之下,不是孕育着横空出世的崭新的生命神话呢?
4.生命,道是无情却有情
生命是无情的,却又是多情的。生命真是无情,来和去都由不得我们自己,医生再有一双妙手都没有回春之力,最后只剩下预测病人的死期,想着我们周围的人都会渐渐离我们而去,最后是我们自己。不免唏嘘哀伤,人的一生太短暂,即使有所谓的来生或者转世,面对曾经的自己的亲人,也是相见不相识。落花流水再是无情,也比不上生命的不可控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多少次生死决别,又有多少回碧落黄泉,生命总是从从容容地保持着淡漠的姿态,笑看风起云涌,任凭生死轮回。然而,生命无情人有情,人类作为生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载体,充满了人间的爱心与真情。例如曾经看到的一个案例,一个名叫李娇的山东女孩,她本是山东省分行淄博分行博山中心支行一名普通员工。自2006年进入交行以来,她扎实工作,勤学好问,专业技能和服务表现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普遍认可;她爱好广泛,乐观进取,在分行举办的演讲、歌咏等各项文体活动中屡屡获奖,用她自信青春的笑容诠释着一个全面发展的普通交行人的风采。然而,在她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命运却突然跟她开了一个玩笑。2009年10月,她不幸被诊断患有尿毒症。几年来,她一直辗转于各大医院就诊以维持病情。然而命运的坎坷没有击垮李娇,反而让她更加坚强。病情稳定期间,她带病坚持工作,用更难能可贵的微笑服务顾客,用这份平和、乐观和坚强感染鼓舞着身边所有的人。可就在此一个月之后,李娇的病情急转直下,出现急性肾衰竭,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换肾,只有
马上换肾才是挽救这个不幸女孩的唯一选择。在此危急关头,李母毅然决定捐肾救女,用爱延续生命、延续未来。此情此景,感人至深!然而那高额的手术费用,仍然令她们一家不知所措。但是,获知情况的山东省分行工会第一时间在全辖发起爱心捐款活动,发动大家的力量,帮助李娇一家共度难关。。在总行和山东省分行工会的直接领导下,一百元,两百元,爱的涓涓细流汇成滚滚洪流,涌向山东,涌向李娇。北京、安徽、江苏、甘肃、青海??无限的爱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也更理解了大爱无言的生命真谛。生命无情人有情,正是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珍贵感情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的生命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变得更加有意义。
5.生命相依,便是永恒
生命是美好的,当一个生命依恋另一个生命时,相依为命,结伴而行,会感觉到天空是那么的藏蓝,大地是那么的清纯,世界是多么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都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相遇相知相爱是前世多少个五百次轮回的修炼?几经沧桑的寻觅才换来了今生的相守呢?前世,不管是默默祝福的朋友,还是冤冤相报的仇人,或是为爱守候的恋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是百年后,千年后的缘分才许以了今生的风雨同舟。。一片纯情在那个年代里映出婆娑的身影;一个质朴在那个年代里影射出温暖的光晕;一句真挚的话语在那个年代里酝酿了一坛陈年美酒;一份纯粹的情感在那个年代里执着成了一个永恒。曾经的守候和期待在岁月的长河里跋涉,不畏艰难困阻,不惧狂风暴雨摧折,执手相携走天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不管是人,还是其他动物、植物,乃至世上所有的各种生命,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个或几个至关重要的存在,或者是同类,也或许是不同的类别,但当他们彼此相依,在生命的旅程中结伴同行,那么沿途的风景一定会是无比的精彩与炫丽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许并不只是口头说说,那种淡淡的感觉,淡淡的感情, 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有的只是象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 太阳的落下的感觉;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携手享有每个美丽的清晨和黄昏,执手走过漫长的夜、坎坷的路,哪怕黑暗,哪怕艰难。不奢望来生再续,只愿今生彼此珍惜。抖落一身的灰尘,晾晒岁月的霉菌,挑起责任的担子,我们一路狂奔。在未来的岁月里拼凑幸福的图案,谱写快乐的乐章,抒写永恒的诗篇。生命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相依,便是永恒。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多么强烈的依恋,多么坚定的相守,才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生命篇章。
6.感恩生命,学会珍惜
生命需要感恩,感恩时刻洗涤着我们浑浊的灵魂,让我们忘记了孤单,让每天的生活奏着欢快的乐章,让脚下的步伐变得更加真实而轻盈。蝶虽恋花美,花却随风去?万物的来和去,都有自己的轨迹,不必刻意去追寻那些,已经不能再拥有的,能拥有的时候,你只要懂得珍惜,失去时,就不必再为难自己,放纵自己的任性,等于毁灭你自己.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你拥有了这,必然会错过那,你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往往会失去更多,用感恩的心,淡看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笑对红尘中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你内心的烦躁和不安就会静止下来,而你的内心也就会变得沉静而雅致,让心远离纷纷扰扰,
看淡得失,你就会活出自己的精彩。生命需要感恩,多想想自己的错,就会忘记别人的过,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让情绪控制着你,即使再累再烦,也别放纵自己,那只会伤了我们身边真正在乎我们的人。人活一世,不要总是抱怨命运对你的不公,也不要老是活在悲痛的过去,真正带给你痛苦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别人最多影响你的经历,却永远控制不了你的心情。不要轻易去恨,你恨的人未必会知道,痛苦的却是你自己,在乎你的人,不希望你痛苦,不在乎你的人,你痛苦,他不在乎。 人的一生,要学会看淡曾经的伤痛,把今天,变成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天,好好珍惜善待自己,相信明天将会更加美好,让心中永远有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幸福是什么?当你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时,却不知你自己也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鱼,又焉知鱼之苦? 幸福,不是得到,而是懂得珍惜拥有,真正幸福的人,并不是已拥有一切,而是懂得珍惜自己已拥有的。
7.生命本是一场旅行
生命就是一个长途的旅程。一粒种子,在土壤中经历了吸收养分,积攒力量,进而破土,吐翠,开花,结果,展示着生命的绚烂,最后枯萎,凋谢,陨落,化作泥土,又从容走入生命的下一个轮回。一滴露珠,在深夜里,凝结水汽,成为一滴剔透的晶莹,滋润着草木大地。当大地升起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又被蒸发成为飘逸的云朵,在又一个深夜的静谧里,重新生命的再一次精彩!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我从不敢妄言自己对生命有多少太多抑或太深的感悟。只因为生命本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生命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行,一个人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踏上属于自己的那一条道路。旅途中或许你会感到迷茫,也或者走入歧途一无所获,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大意造成深深的遗憾。可是不管如何,脚下却在毫不迟疑地向前走着。生命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做出任何改变。过去的终究已成过去,遗憾也终将遗憾,或许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慢慢变淡,但终究时空不会发生逆转过去不可重来。生命的列车中途没有中转站,也不会回头,有的只是永不改变的一直向前。直到有一天,当你看遍了生命中是是非非,赏遍了沿途的各种风景,当你发现曾经的追求全都变为过眼云烟,遗憾深思之后,才深深地明白,原来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行。同时,生命也是一场艰难的旅行。一个人经过十月怀胎,终于降临到这个尘世。从牙牙学语,到抬脚走路,从第一次识字,到后来的阅读,生活的书本一页一页的翻开着,我们也在时光的流逝中缓缓成长着。然而生命并非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上杂乱的琐事,身体上偶尔的小疾,感情上的磕磕碰碰??面临麻烦,我们总是表现得惊慌失措,想急于将它甩掉。但是,麻烦往往如影相随,让人无法彻底甩掉。生活中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你按下葫芦,却浮起了瓢。然而,正因为生之艰。却也性之坚,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生命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我们都要保持坚定信念以及豁达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在生命这场旅行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才能更好地演绎生命的华章。
8.总结
总之,生命需要用真心演绎,需要尽全力走好每一步,需要用心呵护,用心保养,这样生命之路才会美的极致,令人光彩夺目。
关键词:生命,起源,意义,长与短,感恩,珍惜,顽强与脆弱,有情与无情,相依相守,旅行,艰难,乐观、豁达、宽容??
参考文献:
张介明 《讴歌生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第29卷第28期 2000.8
崔现花 《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宜春学院学报 第33卷第9期 2011.9
张钧,付振华 《浅析陶渊明生命哲学的两个层次》,内蒙古民族大学,第28卷第1期 2002.2 温克勤 《略谈儒家的生命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第21卷第3期,2008.6
作文二:《生命的真谛》700字
生命的真谛
假若说金桂飘香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那么姹紫嫣红的春天必然是希望的季节。假若说惬意的夏夜是浪漫的季节,那么安详的雪夜必然是新生命萌发的季节。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给予了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美。人们在春秋的相伴下,夏冬的激励下,走过一个个人生的四季。
我们用生命的画笔勾勒多彩的人生。当你漫步在春天四野飘香的大地上时,你是否感受到了生命的新生力量在奔腾。春风徐徐吹过,轻拂着你的脸颊,往事似乎也随风飘去,使你只能感受到你还拥有生命,使你的血液、你的身体,你的思想都和这春天融为一体······
踏着满路的花香,我们轻轻叩响了夏的大门,独自释放沉重的思绪。生命的力量更加强烈,烈日将生命的绿意植进生命的年轮,即使是骄阳似火,也会为你撑起一方绿荫。
看朔风吹动残叶,那绿叶在不经意间由绿泛黄,飘飘荡荡,秋风萧瑟,将其落根于大地。踏着落叶铺成的小径,一丝凉意与惬意涌上心头,回想往事,一切在不经意间都像这落叶没有了方向,最后落到了大地。一切都将成为回忆······ 繁叶落尽 ,大地
还原了赤裸的怀想,即使如此,也不乏季节的色彩,雪花飘落,为它们送来了华丽的“礼服’’。在生命与绿意之间,小麦让人们看到希望,人们对大地的寄托
走过一个个人生的四季,岁月在那枯老的树干上面对人生,我们别无选择,就让我们收拾起斑驳就是将“生命”播种进去,等待收获的喜悦。 刻下了痕迹。 的记忆,整收起坠落的眼泪,放飞快乐的思绪。轻装上阵,从初春的的早晨迈开轻快的步履走一次韧性的远征。不要问何时千里共婵娟;不要问何时花开花落;不要问何时月圆月缺。因为“我不去想前方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们在春秋的相伴下,夏冬的激励下,走过一个个人生的四季······
作文三:《感悟生命的真谛》1700字
感 悟 生 命 的 真 谛
常州市雕庄中学八(4)班主题班会
2009.3.13
教育目的: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
的困难,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为自己的人生及
祖国的未来增光添彩。
主持人:陈虹燕
过 程:
PPT:播放配乐视屏
主持人: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
八(4)班的主题班会《感悟生命的真谛》。生命,对每个人来说
只有一次,对生命的思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也许你
会感觉到这个话题太沉重,但生命不仅是生老病死,生命是希望,
就像茫茫大海上明亮的灯塔,让你在黑夜中找到航行的方向;生
命也有深刻的内涵,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慢慢感悟。同学们,你
们觉得生命是什么呢,(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
活动一:认识生命
由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
主持人:(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生命的理
解,能看得出,大家都觉得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不能虚度时光,
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但也有人,将自己的生命至于危险的境
地:
活动二:感悟生命
事例一:有的人在学习中、生活中、情感中遇到了困惑、挫折,
或承受不了压力,情绪不好,一时想不开,选择极端
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例二:远不说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在去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无数英雄,
他们在为难关头都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在解救他
人的时候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主持人:同样是在一瞬间看到了比自己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为此奋不
顾身,同样也是生命的逝去,同样震撼我们的心灵。你对他们
的行为怎样看待呢,想必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谈想法)??
主持人: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努力增加生命之路的宽度,使我们的空
间越来月宽广~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好好珍惜自己活
着的每一天,好好珍惜所有你关心和关心你的人,那么即使失去
了,我们也可以少了很多遗憾,毕竟我们曾经拥有过,我们曾经
努力过,我们曾经深深的付出过。生命是需要珍惜的,而不需要
用遗憾陪伴我们每一天~当我们感慨生命无常的时候,请告诉自
己: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
活动三:面对困难鼓足勇气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
难是在所难免,也经常能听到一些抱怨声“学习真累呀~”,“这
没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班的黄舒亭说她有办法的,我们听听看:
《变换角度看人生》
PPT:心理学图片
??
活动四:生命的宽度
主持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
长生不老是人类追求的夙愿,
可谁又能如愿,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谁也无法让生命的长度无限。
全班同学:生命的宽度靠你来延展,
学习你应该学习的,孜孜不倦;
干你应该干的,不怕流汗。
不变的追求,
成功在向你频频召唤。
你的学问和贡献,
会千古流传。
即使生命终止,
可你的精神还在;
你的功绩还在;
你会留下不朽的丰碑一块;
活在后人的心间。
正如孔子《论语》,
李杜诗篇。
主持人:八(4)班主题班会《感悟生命的真谛》到此
结束。
作文四:《生命的真谛》4400字
生命的真谛
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谛?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认识离不开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认识前提,如果从错误的认识方法和认识前提出发一定会得到错误的认识结论,错误即是人的认识与真实的客观存在不符,而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偏离了客观真实的主观认识其结局一定会导致主观的失败,简单的错误如诸多事情不能符合人的主观意愿以致使人体验负面情绪,严重的错误导致每个人的生命结束而不能如己所愿长生不老,这样的人生痛苦都根源于人的认知错误,如果生命能够按照正确的认知方法对生命运动本身有了完全正确的符合客观真实的见解,那么所有这些因为生命自身而带来的人生苦恼将不复存在。客观世界本来没有丝毫的痛苦忧虑和烦恼存在,它更不会无端地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
那么生命是如何认识自己以及支持自身得以生存的物质环境的呢?首先,一般意义上生命对自身的认识是确认自我是一个有实体存在的基础上的个体,其它的生命也都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乃至对其它事物的认识也都是以独立的个体为单位的,不具备独立个体的事物只能是抽象的。这种对事物以个体为单位的认识方法需要一个前提,即对事物的存在按照时空位置进行划分,从而让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占有确定时空边界的“实体”。但是这里的“实体”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呢?对“实体”如何理解所产生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不为人所注意,但是如果有人一定要追本溯源,比如那个著名的“特修斯之船”的思想实验,悖论就难以避免,“实体”究竟是组成“实体”本身的各部分之和,
还是“实体”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个体?反过来说,把各个拆开的部分按照原先的结构或形式重新组合在一起所得到的新的“实体”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个体”?西方人回答这个问题的典型思维方法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同一律作为一种思维规律规定了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则,但同一律是否是思维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却疑问重重。
同一律是固定不变的,但现实世界总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起码在时间轴上,同一律无法解决一物从何时起是其本身何时又不是了,所以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当一张桌子完整的时侯,我们能说桌子是桌子,当它少了一条桌腿的时候难道它不是原来的那张桌子了吗?如果它少了四条腿那我们还能说它还是原来的那张桌子吗?这中间的过程要少了几条腿的时候我们可以称这张桌子还是原来那张桌子而后来却就不再是了?现实总是处在一个渐变的过程中,而我们的意识却只能用“有和没有”或者“是或不是”来反映和表达,如果要说既是又不是或者有百分之几的几率是而另外百分之几的几率不是那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桌子是桌子,还是桌子不是桌子了的问题,都只存在于人主观世界的意识之中而非客观世界的真实,真实世界里不存在桌子是有还是无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人的认识已经与客观世界不相符了。在这样的认识体系之内,人的每一次认识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次对客观真实的偏离,当无数次的认识偏离在我们的意识中越积越多时,就构造了我们意识中主观所反映的世界,而这个“客观世界”却并非就是那个作为人的认知对象的原本已经存在的物质世
界,那只是经过意识无数次裁剪过后的主观映像。主观意识在构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构造了一个以身体存在为基础的“自我”。这些本来都是由人的意识错误一步步发展而成的,而且由于越来越严重地偏离了客观真实而注定会失败,主观终将要向真实的客观世界回归,但是唯心主义者们看不到这种因意识造作而带来的错误导致主客观之间的矛盾,片面地夸大主观的力量以为意识能自由地创造世界创造万物,将映像当作世界,将谬误当作真理,终将无法永久地存在下去。
我们知道当下自己的认知模式是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但是这种认知模式是如何从意识无从察觉的细微之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都搞清楚,我们面对眼前自己的意识所呈现的现实依然会大惑不解。同样作为物质,为什么生命可以“能”而普通的物质却“不能”?现代的量子力学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把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宇宙间有形体存在的物质无论生命还是非生命,都由量子组成,有形的物质之外是广阔的宇宙空间,即使在宇宙空间中也同样布满了人的感官所观测不到的无形的物质。每颗量子在极短的刹那以有形的形态出现而在另外更长的刹那消失得无影无踪,量子以如此极快的频率在宇宙空间中不住地生灭,以至于我们观测它的时候只能从出现几率的分布上得到一幅物质波的影像,当我们测量它的时候它就显示出波粒二象性。那么作为普通物质而存在的那些量子与作为生命形式而存在的量子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呢?我们知道,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这是作为生命与非生命物质共有的性质,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即体现为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如
人用脚踢一块石头,石头也会产生反应,一方面反作用于人脚,另一方面石头自身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是相互作用以后产生的结果。相对于这种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彼此间不相接触的相互作用名为感应,如电磁感应等,而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来的有生命的物质与其它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名为感受、感觉等,物质间的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在宇宙间存在的每一个单颗量子是如何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呢?我们知道每颗量子都同时与宇宙间其它量子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当宇宙间其它量子在运动的时候,当前这颗量子就会受到它的作用而产生反应,宇宙间所有的量子的运动甚至是结构更细微的其它物质的运动,此颗量子都会受到联系因而产生反应。如同在电影屏幕上,单独一个光点的照射让屏幕产生了反应,如果从点到线继而到面的光点照射,因大量的连续的光点照射事件使单个的反应变成了连续的放映一样,宇宙间所有物质运动对这颗量子所产生作用的综合,即成为这颗量子对整个宇宙运动的反映,其反应所产生的结果,即是这颗量子反映了其所处宇宙的当前位置而形成的映像。其实每颗量子本身都象一面三维镜子一样以其自身运动状态的变化反映着宇宙的存在与运动变化,这也决定了量子本身所包含宇宙信息的全息性质。只是因为在量子本身所处的时空位置那里,宇宙间其它物质由于距离的远近等因素而导致对其产生作用的方式与作用量大小不同,不同量子显现了其自身对宇宙的不同映像。这就是说,作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的量子,无论其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可以象一块三维镜子一样反映这个宇宙整体的映
像,而不独只有那些承载人的视觉功能或意识功能的量子才可以反映宇宙万物的映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其本质都如同一面面的镜子,从中都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看到宇宙的映像。而每一面镜子,映照了宇宙万千,却唯独映照不了自己,在每一面镜子的映像里,竟无一个映像能显示出是镜子本身的存在,镜子是无我映照的,同样的道理也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对大千世界的映照是无我的,我们的意识能动地反映宇宙万物却于万物之中并无一个自我的形象存在。然而现实的情况里,我们每个人却都错误地执著地认为在这万千映像之中,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这又究竟是什么原因?其实相比镜子中的映像,镜子本身才是真实存在的物质,若无镜子怎会有映像?镜子为实,映像为虚,然而由于我们认识前提和认识方法都错误了,反而认为眼睛看得见的映像为实,而对那清澈、明亮又坚固,眼睛不能穷其边际的镜子早已视而不见而遗忘它的存在了。其实当我们用手指着镜子中的映像说那是映像时,所指之处又何尝不是镜子呢?镜子于映像之中无处不在而无一处有镜子的形象存在,而这镜子非但是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自己作为物质与生俱来的本性。认知错误导致我们以为在无我的映像之中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存在,而这样的“自我”个体得以确定,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前提即我们的时空观,意识是先有了时空的观念之后才能有对时空之中物质运动的认识以及“自我”的确证。而我们知道,时间和空间概念,来源于我们对物质运动的测量需要,有了时空观念我们才能有对现实世
界的可测度的认识,我们通过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和变化而了解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存在与不存在,从空间位置上可以分辨事物的不同个体,从时间先后上可以实现有与无的变化。测量是生命得以分辨自我与非我的第一个动作,没有生命的物质因为没有意识中的自我也就不需要测量。这样的主客观分离就在生命最初对自我与非我的测量之中出现了。因为本身映像之中无我,而意识错误地通过用时空测量的方式于映像之中取一个个体认之为“自我”,认取了这个“自我”就必然把作为原本的物质存在的真实的自我抛弃,此时的主观意识便从唯物走上了唯心的歧途。
意识通过对自身所反映的映像中建立时空以分辨事物以及自我的有无,但是仅仅是意识的分辨还不足以确定自我已经存在,自我是否存在,还需要一个自我证明和自我强化的过程。谁能够证明自我的存在?任何其它事物都无法证明自我的存在,能够证明自我得以存在的唯有自我本身。就象医院可以给一个人开出出生或者死亡证明,但真正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方式只有自己真的还活着,“我思故我在”,不同的自我证明形成了不同的生命境界。绝大多数人把自我证明为自己映像中的身体物质运动所产生的生命现象及其所呈现的认知、思维、感觉等意识功能,由于物质运动不会停止,生命现象终将结束,随着生命结束的那一刻的到来,其自我证明必然随之而失败,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也有的人把自我证明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这种自我证明不以身体的存在与否为前提条件,当其身体的生命消失,其自我证明
的过程仍然可以继续甚至会随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强大,这样的人虽死犹生,名垂千古。但是如果谁可以用辩证唯物的方法自我证明自己本来就是宇宙间以及超宇宙间永恒存在的物质,则这样的自我证明就永远也不会失败。
然而,生命本身就是物质,这难道还需要每个生命去自我证明吗?自我证明岂非多此一举?问题确实如此,每一个生命对自我的证明都是多余而且徒劳的,都是自己的认识对客观真实的偏离。无需人们自我证明,生命本来就是物质,即使正在错误地自我证明中的生命也同样是无需证明的物质,生命于无证无得之中得以证悟,这是辩证唯物真正的精髓。但是现实的问题在于,生命都把自我错误地证明成了宇宙间无法永恒存在的映像中的个体而不自知,这样的自我证明形成了强大的认知和思维惯性,一切世间痛苦正是根源于这样的认知错误。如同知易行难,这样的认知错误已经积重难返难以破除,错误的认知如同增量,生命已经积累了太多的贪爱愚昧愤怒烦恼等错误认知形成的存量。既然正确的自我证明就是无需证明,那么只需将错误的自我证明不去证明就已经足够了。我们知道主观从最初形成时空观念起,主观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加深主客观的背离从而加深错误的自我认知,那么消除认知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停止前进的脚步,把一切错误的自我证明立即停止,恢复自己本有的永恒不灭的物质本性,这也是古代哲学家所倡导的“清静无为”思想的真谛。这样的“无为”绝不是世俗观念上的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它是人类追求真理觉悟自我的必由之路。
作文五:《生命的真谛》900字
生命的真谛
天是乔布斯先昨生世两逝周年念纪,日巧的合它又是《泰坦尼是号》克女角R主oes38的生日岁一个在沉,中寂受生命享终的止而另,一个在欢腾中祝庆命生的新端开
。命是什么生?长则百年是短则几十年、寿的?是命有情六欲、七爱恨嗔痴肉的身?是.还....然一当千读个者就有千个一姆哈特。
雷
说:佛生“命在一呼就吸一间之,”爱德说蒙:生“命就是仇恨消退后的那纯份”;鲁净先生说:“迅的有人着,他活已死经,了有人也了死可,却还活着他。”
那
么命生的真到底是什谛?么
生命
不是再简简单的肉体了,单它了思有,被想入了注大伟的象。
征三毛的生
真谛命是自:由和沙漠;堂诃德的生吉命谛真:是骑士理想与释;嗔的戒生命真谛是修:与传道;宫禅骏崎生命的谛真是童真:美好。
和《
背山断告》诉我:它无关性别是无关,种族纯洁的爱;《情变》脸诉我告它:是毕生毕世肩负正义的与任,《了不责的起茨盖》告比我诉:它是纸在金醉中依迷坚守然原的始信。仰
汨
江畔罗下留屈了原君主对永的守候 远 春土泥里 埋藏了黛玉对林己孤自独世的身惋惜感“今伤葬花侬日是,他日葬侬知只是?”谁
还记
得狼图《》腾中桦树杆永远飘上扬的小狼吗?是那生,对远古命明的召唤文那是,生命在,实与现理想之间的缠纠那,生命是最后,一次额仑在草绚原烂
。//青知阵也离陈开了离开了,命中生后一最次观望狼群奢望。
的还记得
《三演义》国殒中五丈身的原侯武明吗孔?那后最驾的车观是生望对命责的任卷答,最后一那次览阅生命是江山对眷的,他对的起先主恋白托帝孤情谊,的对他得起为英勇蜀卫国汉的将,他的命生值我得每个们敬人。有畏的离开了,人可他活还。
着生
是命夜里的皎月,它那么耀眼黑;命是生中的岩泉,溪那它么甘;生命甜是雾霾的阳光中它,那么暖。
当耶温稣钉被在十架字上,生命就不仅仅再是一个人;的达当芬奇作创蒙出丽莎娜,生时就命仅不仅再被定为一固间。瞬
,
命自生从地开辟以天来就注定它的不平凡。它了代了取原子分子些冰这冷的宰,主鲜它,它活热炽,给它世界带来不样的精彩一
。
,
就几在年前我,第次一发现了己的存自,这在的存里在指是为一个有思作的想生的命在存而非,以偏前的执把着活做当命生的存。
在
在现想想,是多那么可。一个
怕
作文六:《感悟生命的真谛》1200字
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育目的: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为自己的人生及祖国的未来增光添彩。
过 程:
PPT:播放配乐视屏
主持人: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八(4)班的主题班会《感悟生命的真谛》。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对生命的思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也许你会感觉到这个话题太沉重,但生命不仅是生老病死,生命是希望,就像茫茫大海上明亮的灯塔,让你在黑夜中找到航行的方向;生命也有深刻的内涵,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慢慢感悟。同学们,你们觉得生命是什么呢?(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 活动一:认识生命
由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
主持人:(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能看得出,大家都觉得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不能虚度时光,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但也有人,将自己的生命至于危险的境地:
活动二:感悟生命
事例一:有的人在学习中、生活中、情感中遇到了困惑、挫折,或承受不了压力,情绪不好,一时想不开,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例二:远不说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去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无数英雄,他们在为难关头都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在解救他人的时候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主持人:同样是在一瞬间看到了比自己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为此奋不顾身,同样也是生命的逝去,同样震撼我们的心灵。你对他们的行为怎样看待呢?想必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谈想法)??
主持人: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努力增加生命之路的宽度,使我们的空间越来月宽广!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好好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好好珍惜所有你关心和关心你的人,那么即使失去了,我们也可以少了很多遗憾,毕竟我们曾经拥有过,我们曾经努力过,我们曾经深深的付出过。生命是需要珍惜的,而不需要用遗憾陪伴我们每一天!当我们感慨生命无常的时候,请告诉自己: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
活动三:面对困难鼓足勇气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也经常能听到一些抱怨声“学习真累呀!”,“这没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班的黄舒亭说她有办法的,我们听听看:
《变换角度看人生》
PPT:心理学图片
??
活动四:生命的宽度
主持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
长生不老是人类追求的夙愿,
可谁又能如愿?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谁也无法让生命的长度无限。
全班同学:生命的宽度靠你来延展,
学习你应该学习的,孜孜不倦;
干你应该干的,不怕流汗。
不变的追求,
成功在向你频频召唤。
你的学问和贡献,
会千古流传。
即使生命终止,
可你的精神还在;
你的功绩还在;
你会留下不朽的丰碑一块;
活在后人的心间。
正如孔子《论语》,
李杜诗篇。
主持人:八(4)班主题班会《感悟生命的真谛》到此结束。
作文七:《生命的真谛》500字
生命的真谛
生命是一场幻觉,别离或死亡是它唯一的结局
生命却又那么真实,所有的不幸和伤痛都历历在目
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会被自己的心魔击败而萌生绝望
生命也是坚强的,坚强到可以战胜已肆意吞噬细胞的病魔
生命是无常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
生命是有序的,我们遵循着生命恒定的轨迹渐行渐远
生命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去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生命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去体会生命独有的韵味
生命需要我们好好去珍惜,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一句老套却又是精华的话:生命是宝贵的!
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场幻觉却又那么真实,我们都以为生命很脆弱,其实有时候可以坚强到让人叹为观止。
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变化无常的,却也是井然有序的;一个概念却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跟那些同样有生命的小草大树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头上有血、心中有爱。我们会受伤、我们会失望,我们曾经无奈、我们可能会不幸。可这些不正是生命存在的精彩之处吗?生活中点点的不如意和滴滴的感动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完整!
那些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牵挂着的。为了他们,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爱自己,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和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
让我们对着明日东升的太阳深呼一口气,然后告诉自己:活着真好!!! 云大附中初一:潘炜宏
作文八:《生命真谛的追求》2100字
生命真谛的追求
——分宜中学推荐张小勇评选“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业绩材料
十年春秋弹指一挥间~一转眼从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步入了而立之年的中年之人~实现了从教育界新人到教坛新秀的华丽转身。他就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张小勇老师。 一、忠诚是他的选择
他以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的教学艺术~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创新超越的管理理念~从教工作了10年~他用自己的行动不断践行着奉献教育事业的诺言~创新着工作方法~追求着生命的真谛。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常以“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大事”自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他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关心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关爱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二、育人是他的目的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的本质任务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他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以强烈的责任感鞭策着自己不断地努力。特别是在他多年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总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困~帮学生之所难~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一回~一名叫易鹭的学生因结石痛晕在教室里~当时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作为班主任~果断的将学生送往人民医院~挂号、验血、x光、B超~班主任一直陪同着~甚至费用也是班主任缴的~此时~他既是学生的班主任~也是学生的家长。后来这位学生发奋学习
共1页 第4页
为了将来更多的报效社会~最终他以626的高分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尊重、理解与信任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从不歧视与打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品格去影响着他们~使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他非常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处处真情~他赢得了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好评~所带的班连年评为优秀班级~自己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表现~他被市选去在市学生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以“在新形势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为主题作了重点经验介绍。师德的楷模~育人的典范~这又是他的人生的真实写照。
三、教育是他的挚爱
他知道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追求与挚爱~探索与创新~奉献与付出。古人云“学高为师”~要“精于教书”。 从教10年来~就像一位农夫~每天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作~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务实勤奋的工作精神在三尺讲台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多少个休息日~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曾舍小家顾大家~不管风雨~不计昼夜~为了早日实现教学质量新跨越~为了所带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了学生考上更好的大学~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放到学校的工作上~以心换心~换来的是学生对他的尊重和爱戴~换来的是老师们的信服~领导的信任~换来的是家长的寄托和赞誉。在这位班主任的感染和熏陶下~他的两位弟子李琦和袁晓珠以600多分的高分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追寻老师的脚步~毅然选择了神圣的教室职业。有耕耘就必
共2页 第4页
有收获~凭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努力~一路艰辛一路歌~辛勤的耕耘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任分宜中学2011届理科奥赛班班主任~并在2011年高考中
630分以上6人~600分以取得优异成绩~最高分654分~
上16人~45人上一本线。天道酬勤~机遇从来都是垂青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一路教来~虽漫长与艰辛~但他已把教育视为自己生命的存在方式~已为教育全身心地默默地努力着、付出着、钻研着、思考着~并常 以“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为神圣之天职”为荣。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与演绎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深刻含义~他为追求真正的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真谛而感到自豪。他那种 忘我的教育精神~激励着同事们共同努力前行~培养着学生良好的品质德行。他的简朴、他的钻研劲、他的奉献精神~构筑了他是教书又育人的践行者和先行者。 四、创新是他的方法
开拓创新~是一个人成长的主动力。在他担任班主任期间~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大胆改革。在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提出教学模式是“生产力”~狠抓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的模式转变。
五、荣誉是他的动力
在三尺讲台上奋战了整整10年的他~全心扑在工作上~以校为家~以苦为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勤奋耕耘~无私奉献着。在“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
共3页 第4页
本分”的人生信条恪守中~他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六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一次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一次市骨干教师。现在面对已获得众多荣誉的他~在历练了10年之后~仍然用他高昂的斗志和不悔的青春年华在荣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续写着传奇的生命战歌~追求着人生的真谛。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话。他工作着、他快乐着~他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奋踏实的工作~无怨无悔默默奉献~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平凡的伟大。
共4页 第4页
作文九:《寻找生命的真谛》5500字
《海上无路标》是现代英国诗人、小说家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后期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以旅游日记的叙事形式细腻地记述了五十多岁的伦敦记者埃德蒙·卡尔身患绝症后的海上观光之旅,生动地描述了埃德蒙由现代文明世界走进大自然怀抱中所体验到的那种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愉悦感。 以前的研究者如冯幼民[1]、张步通[2]、李志坤[3]、郑曦临[4]等 从小说的语言特色以及意识流叙事技巧等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生态批评的兴起为这部小说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运用方兴未艾的生态批评理论对其进行阐释,旨在揭示其中蕴涵的生态意识。小说中隐含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都市文明之弊;2.融入自然之乐;3.田园生活之梦。通过海上旅行,埃德蒙的价值观发生了逆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态自我,找到了灵魂的皈依。埃德蒙从一个坚定的实利主义者到一个敏感的浪漫主义者的转变过程实际上展示了他生态意识觉醒的过程。小说通过埃德蒙人生观的转变批判了工业和都市文明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歌颂了亲近大自然带给人的无穷乐趣,表现了大自然的人性生态优化功能:人只有回归自然,拥抱自然才能返璞归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才能实现身心的和谐。 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起源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并于9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和拓展。[5]生态批评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宗旨在于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转变人与自然对立的传统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自然共同体的生成物,自然是人的本源性存在家园,为层出不穷的生态问题所困扰的现代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和回归自然才能得到疗救和新生。 生态批评把环境伦理引入到了文学领域之中,为阐释文学文本中的生态思想提供了理论视角。生态批评不仅仅是“为了生态而生态,它还涉及思想文化批评”。[6]1973年,挪威著名哲学家阿伦·奈斯在国际哲学杂志《探索》上发表了《浅层的与深层的、长远的生态学运动:一个概要》一文,首次提出了深层生态运动的概念。与浅层生态学只关注环境退化的表面现象,如污染、资源枯竭、气候变暖等不同,深层生态学关注的生态危机症候之下的症结所在,包括社会的、文化的和人性的。其宗旨在于重建人类文明秩序,使之成为大自然整体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思想是对传统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超越,为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根据深层生态理论,人类目前面临的巨大生态灾难,是近两千年来,尤其是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完全是人类自己一手造成的。生态危机的解救,将要求人类对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明取向做出根本性的调整。深层生态学一反把人类置于自然之外或其上的现代思维模式,而是把人置于自然当中,把自然视为人的无机身体,把人和自然看成相互交融、渗透的整体存在。与自然疏离就意味着远离生命的家园,会让灵魂流离失所。深层生态理论强调人与自然亲身接触与沟通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出文化与精神出路。 都市文明之弊 《海上无路标》中的埃德蒙是现代都市人的典型代表。作为伦敦的一名记者,为名缰利锁所束缚,他整日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无暇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这种生活方式使他变成了一个法赛利人一样的实利主义者,而对多愁善感的浪漫主义者嗤之以鼻。 我曾经像个法赛利人一样是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凡是生活得不像我这么现实的人,我都会将其视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月球生物。有关破坏“自然”的抗议让我反感和不屑一顾,因为我相信社会进步。不会无事生非地去对为顾及中原地区某个工业化城市的水利需要而在某个湖上修堤坝表示遗憾。对待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极端的实利主义是我奉为社会文明进步之 。[7] 实利主义(又译物质主义)指的是“过于重视物质方面的事物,如财富,肉体享受等,而轻视精神,艺术与智力方面的事物之倾向”。[8]在实利主义者的眼中,幸福=享乐=物质=消费。 实利主义者把金钱和物质财富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以“我消费,我存在”为座右铭。这样的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他人以及自我的疏离,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埃德蒙就是崇尚实利主义的都市文明的受害者。第一,在小说开始,他已身患绝症。作为伦敦这个大都市的一名记者,他注定要在追名逐利中透支自己的健康。积劳成疾,最终身体不堪重负,患上了绝症。一张一弛是最自然的生命节律,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健康是快乐的源泉,失去了健康,每天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中,即便腰缠万贯也毫无快乐和幸福可言。第二,埃德蒙丧失了爱的能力。小说开始时,他已步入老年,可依然是孤身一人。大都市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他无暇顾及爱情,无暇顾及自己的情感需要。长期孤独的生活使他丧失了爱的能力。爱的本质在于牺牲和奉献,而这正好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背道而驰。没有爱情和天伦之乐的生活是贫瘠、孤独的,会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第三,实利主义的价值观使他对大自然的态度极其冷漠。他把大自然当做财富的来源,看到的只是大自然的工具价值,而看不到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即大自然的精神价值。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自然带给人审美愉悦,带给人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久居大都市的埃德蒙早已丧失了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的乐趣的能力。第四,实利主义的价值观使埃德蒙鄙视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人类想象力自由驰骋的世界,是人类审美追求的体现,是人类主要的精神活动之一。埃德蒙对文学艺术的不屑导致了他精神世界的荒芜。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艾略特笔下现代精神荒原上“空心人”的兄弟。与自然疏离的都市文明是埃德蒙人生悲剧的根源。 融入自然之乐 埃德蒙的悲剧绝非个案。工业化和都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疏离。在现代大都市中,人失去了与自然的直接联系和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过久的疏离导致人与大自然的沟通能力逐渐萎缩。 这正如生态文艺学专家曾永成所言,“人是自然的系统生成之物,被现实生活的片面性、破碎性和间接性弄得身心交瘁、灵魂无根的人,只有在自然生态之美的怀抱中,才能实现生命的全面康复”。[9]只有与大自然亲近才可以保持生命本色,才能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埃德蒙是不幸的,他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远离自然的大都市中,但他又是幸运的,在他身患绝症的日子里,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到海上旅行。这给了他一次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汲取自然智慧,享受大自然乐趣的机会。 诗人徐志摩曾在《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亲近自然的乐趣,他把去山中漫步,比作赴一个美的宴会,最令他快意的是: 尤在你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可以给自己一半日的自由,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赶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拘束永远跟着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秀美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自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品尝,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10] 徐志摩在大山的怀抱中找到了融入自然的乐趣,《海上无路标》中的埃德蒙则是在大海的臂弯里体验到了大自然之美,找到了情感的依托,心灵的栖息地。在海上旅程中,埃德蒙看到了海色之美。大海的基调是蓝色和绿色,蓝色是平静安宁的颜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埃德蒙平和宁静的本真存在状态。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了埃德蒙在日落时欣赏地平线上那一抹绿色闪光的乐趣: 劳拉和我有一种自娱的办法,就是守望太阳从地平线上消失的那一刹那产生的绿色闪光。这种闪光不是每天都会发生,其产生条件必须是天空完全无云,而云彩又特喜欢追着日落的轨道聚集。但当我们守望成功时,我们就会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劳拉会兴奋得拍手喝彩。那道绿光仅能持续一瞬间。[7] 这道只能持续一瞬间的绿色闪光就能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埃德蒙找回孩童时纯真的快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埃德蒙觉得自己变成了“儿童”。 儿童代表着人性生态的美好境界。在大都市中时刻受到挤压而扭曲疲惫的灵魂在大自然当中回复了本真的自由,连司空见惯的太阳也带给了埃德蒙莫大的乐趣。对他来说,“温暖的阳光抚摸皮肤的感觉”是海上旅行中的一件“赏心乐事”。[7]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童般快乐的埃德蒙感叹道:“要是没有这一次的亲身体验,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相信日复一日地航行于茫茫大海上竟然能体验到如此淳朴的幸福快乐。”[7] 除了自然美景之外,埃德蒙还体验到了海中的生命之美。一路上,看到的海鸟、海豚、小飞鱼等海中充满活力的生命时不时地带给埃德蒙惊喜。这些海洋生物自由自在的生活令他羡慕不已,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海洋生灵的身上还汲取到了生存智慧。例如,信天翁似乎只跟随轮船飞到一定的纬度就折回,它知道自己应该走多远,到了极限距离就决不向前多走一步。即使前面的海面再宽阔,它也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信天翁是生态智慧的象征,人类应该向信天翁学习,对自己行动所能达到的极限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埃德蒙认识到他追劳拉也是有限度的,再往前走一步带给他的将是无尽的痛苦。信天翁给人类以生存启示:人类也应该知道自己在现代科技文明之路上到底应该走多远,否则就会自我毁灭。 大自然是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也是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人栖身于其中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宽广。人就像一只小鸟,可以自由地飞翔;就像一条鱼,可以无拘无束地遨游。在恬静的氛围中让疲惫的身体得到放松,让龌龊的灵魂得到洗涤,从而体验到“淳朴的幸福快乐”。 田园生活之梦 通过融入自然,埃德蒙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海上的旅程中,他完成了从“人类中心主义者”到“生态中心主义者”的蝶变。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出了强烈的反人类中心思想,例如他把他们乘坐的轮船比作“怪物”,这显然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表现海中的生命对人类文明的认识。价值观和自然观的变化带给埃德蒙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下是他关于渔民生活的美好想象: (渔夫)把小船拖到小海湾的滩边,发出一声类似海鸟鸣叫的呼哨来通报自己的到来,他的老婆便前来迎接他。他们夫妻两人都很年轻,皮肤是金褐色的。她从他手中接过他打回的鱼,他们那简陋的草屋里什么家当也没有,但却充满着健康和爱。[7] 渔民虽然物质上不富足,“简陋的草屋里什么家当也没有”, 但是“却充满着健康和爱”。 这正是生态主义者极力倡导的“低物质能量运转的高层次生活”。小说当中反复出现的海岛也是卡尔向往的新生活的象征。海岛有的是拔地而起的峭壁,有的是地势低洼的沙滩,有的是海底山脉之顶峰。与此类似,田园诗一般的生活,可以神秘而又深沉,也可以平淡却不乏浪漫。 埃德蒙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 尽管他们的船停靠的港口很少,可是每次轮船停靠港口时,他总是很反感。他希望 “这种漂泊在大海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永无休止地持续下去”[7]。在这段海上航行的日子里,埃德蒙已经和过去的一切彻底告别,蝶变为一个全新的埃德蒙。他的心胸变得很开阔,就连自己的情敌也可以与之和谐相处。埃德蒙浪漫的田园生活之梦体现了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的人生哲学:“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与自然和谐相处”[11],标志着他生态意识的觉醒。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才能获得身心的和谐,实现灵与肉的统一。 结语 实利主义的价值观是工业化和都市化的产物,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动。实利主义的价值观使得埃德蒙与大自然疏离,带给他的是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感情匮乏、疾病缠身。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在漫无目的的海上观光旅途中,他体验到了大自然带给人的无穷乐趣,找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美不在于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可惜他觉悟得为时过晚,身患绝症的他将不久于人世。不过,埃德蒙的人生经历给那些仍为金钱和财富而纠结的现代人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社会语境中,解读萨克维尔-韦斯特这部小说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可以促进读者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的反思,增强生态意识,从而为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冯幼民.No Signposts in the Sea教学笔记[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04):32-35. [2]张步通.埃得蒙·卡尔的维思风格[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8,(04):77-81. [3]李志坤,徐建纲.《海上无路标》中“海”的意象[J].文教资料,2007,(12):78-80. [4]郑曦临.《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J].作家,2010,(14):62-65. [5]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03):48-55. [6]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7]李正林,张明高.高级英语(上)精读精解[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张芳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三版)[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 [9]曾永成.文艺的绿色之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0]徐志摩.徐志摩全集(第三集):散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1] Will Curtis. The Nature of Things[M]. New York: the Euo Press,1984. 作者简介: 张玉红(1972— ),女,河南太康县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
作文十:《生命的真谛》1400字
生命的真谛
我们常常独自在夜晚寂静的街道上徘徊,漫无目的的寻找着,内心的无比空虚与寂寞使我们的灵魂坠入虚无。我们拖着沉重的步伐漫步在稀落的人群中,抬头仰望夜空,顿时迷失自我,我们困惑着,我们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一种莫名的失落与无助涌上心头,这个问题困惑了无数迷失在黑暗中的人。
一个人的灵魂在这世间游荡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长大成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奋斗着。在不知不觉中,时光早已从我们忙绿双手的指缝间流逝。当我们满头白发,回首我们这平凡的一生时,才会忍不住问自己:”我所做的一切意义何在?”或许是为了金钱与地位,或许是为了家庭,但是,这真的就是所谓生命的意义吗?不,凡是会随时间流逝而灰飞烟灭的追求,都不是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真谛即是在追求至高智慧和永恒真理的过程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升华自己的灵魂,从而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所在,它所追求的一切都是永恒的存在。
从古至今几千年,有多少名垂青史的伟人在历史的纪念碑上留下了永恒的足迹,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成就与贡献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将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传给一代又一代。但是它随着时光的冲刷而逐渐消亡,被人们所遗忘。即使如此,他们所创造
的一切仍存在于世,永远的传承下去……
这样的历史伟人数不胜数。就拿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来说,他的一生都苦心于对真理的追求。他坚信自己的理论和学说,企图以一个人的力量推翻当时全世界人都认同的谎言。但他以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世界,在那个“科学成了神的婢女”的时代,他用微弱的力量维护真理,正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一生的时光投入到对至高智慧的探索中去。所以他个人微不足道的力量才会因心中的信念无比强大、坚不可摧!这种信念与力量来自智慧的馈赠,更来自真正的生命力量! 又如众所周知的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生命提炼出了那0.1克的“镭”元素,他们用1吨的工业废料进行长达两年的提炼,以超出常人无法理解的毅力创造了一个奇迹。究竟是什么给予他们这种“无限的力量”? 答案就隐藏在他们生命的真谛中,即不惜一切代价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可贵而又伟大的生命价值观促使他们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叩响真理的大门。他们在提炼放射性元素的同时践行了生命的真谛,也因此他们的名字代代相传。 除了哥白尼和居里夫人以外,还有数不清的伟大历史人物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世界。他们的生命是可贵的,他们的灵魂时高尚的,他们的智慧是无可比拟的,他们的成就是永恒的!生命的真谛也体现于此。他们都用尽他们的一生投入到对至高智慧和永
恒真理的追求中去,并且以他们卓越的成就改变了整个世界,他们都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领导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源于一个起点——对生命真谛的透彻理解。正因如此他们心中才会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强大力量支撑他们去践行自己的价值。 所以,我们就不应该把毕生的精力浪费在追求那些最终都会灰飞烟灭的东西上,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像哥白尼、居里夫人的伟大科学家,但是我们可以也像他们一样去追求智慧和真理。因为把精力赋予思考就是智慧,把科学赋予信念就是真理,把永恒的追求赋予价值的体现就是生命的真谛!
当我们理解了自己生命的真谛,再次漫步在夜晚寂静的街道上时,我们不再在原地徘徊,不再感到空虚与寂寞,不再无助与失落。因为心中有目标,有执念,有践行生命真谛的信念与决心,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充满光明。这时生命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去探索、追求和奉献!也许有一天我们双手会衰弱,我们的肉体会消亡。但是我们毕生创造的善良,智慧与真理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