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民族气魄,以她汹涌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在河塘里川流不息。栩栩如生,犹如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想征服这条黄磷巨龙,却却无一例外的屈服在了黄河的脚下。直到大禹治水时,才平息了黄河一时的愤怒,想必以前也发生过大量的洪水。
黄河在以前其实是好脾气的。或蜿蜒,或盘旋,水流舒缓;直到有一天,人们开始大量开采黄河周边的树木,使得那里水土流失,下雨时,雨水都因无树木吸收而流到了黄河里。这样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终于忍不住了——带着泪水开始来报复对她造成伤害的儿女们。人类这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两年还很好,人类没有什么大的行动。黄河原以为人类不会在范同样的错误了。有过了一年后,人类又忘记了那次的灾害。——又开始大规模开采黄河周边的树木。黄河从一个美丽、年轻的姑娘变成了一个布满皱纹满身上很累累的老太太。然而,这都是她的儿女的“杰作”。可是人类始终都不会明白的,因为他们已经忘记和抛弃了生他们育他们母亲。一些人们都是在为金钱而奔波,在做金钱的奴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挽救自己的主人。
黄河——人类的母亲河,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她博大的胸怀及她善良的品质,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黄河是祖国的作风:永不低头折节,顽强拼搏的气魄!是中华民族拼搏的象征,是中国12多亿人的母亲……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是黄河哺育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给予我们共同语言。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语言,因此不该去侮辱我们的母语。黄河以她英勇的气势阻挡着外来的侵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屏障,是她保护着我们,给予了我们于安全感。我们是黄河的英雄儿女,应该学习她那应勇的气势和她不屈服顽强的毅力。
如果说人类是种子,那么黄河便是那湿润的水露,滋润着这颗幼小的种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果说人类是树苗,那么黄河便是那温暖的太阳,温暖着正在成长的树苗。
如果说人类是一棵树,那么黄河便是那肥沃的土地,帮助着树汲取着土地里的营养。
您的祝福将流向世界,流向辉煌。“母亲,请好好珍重,您的儿女不会让您失望,带着我的祝福,继续滋养您的儿女们吧,一路保重,保重。”
游黄鹤楼作文,600字,
游黄鹤楼暑假里,我跟随妈妈去武汉,游览了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武昌蛇山,楼高五层,整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楼檐上翘,像黄鹤展翅,楼顶的圆柱像黄鹤昂头,戟指蓝天,楼前两只黄鹤分立于龟蛇之上,正面高悬的匾额上写“楚天极目”四个苍劲的大字.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史上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年间,现在所见是1981年武汉市政府仿原貌重建.黄鹤楼与高耸入云的电视塔隔江相对,一边是传统文化的沉淀,一边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更体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走进黄鹤楼,一层是大型壁画,画的是两只黄鹤立于楼顶极目远眺,与楼顶匾额大字相呼应.二层在装修,不能进.三层和四层都是小商店,卖一些工艺品和纪念品.没想到这位古老的文化巨人肚子里却充斥着现代商业的气味,不知李白、崔颢若能再生,面对此景,还能否写出那样的千古名句?最好看的是五层,这里有历代名人所题的诗、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著名诗句都题在壁上.来到走廊上,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烟波浩渺的长江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道彩虹飞架南北,桥上车水马龙,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雾中若隐若现.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游人渐渐稀少.我们也依依不舍地回去了.读了很多有关黄鹤楼的诗,这次见到了黄鹤楼的真面目.若干年后,再去重游,不知又会有何感想呢!游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从古诗中就耳闻了赫赫有名的黄鹤楼.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目睹了黄鹤楼的风采.从龟山脚下向东远眺,黄鹤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一会儿把身子遮掩起来,一会儿又探出身子好像在向我们问好,就好似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和我们躲躲藏藏,玩捉迷藏的游戏哩!跨过武汉长江大桥,便来到了蛇山.抬头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鹤楼”三个大字,在太阳下熠熠发光,美丽极了.走上蛇山,正值中午.远远听到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鼓声.循声而去,看见许多天真活泼的孩子仿照大人的模样,正在兴奋地敲鼓.看见他们快乐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我们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这些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进黄鹤楼,一幅巨大而又美丽的黄鹤画展现在眼前.一只美丽的黄鹤,背上驼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慢慢升天.山上有无数人在建造黄鹤楼.它向我们介绍了黄鹤楼的来历和美丽的传说.黄鹤楼层层风格不同,底层为高大宽敞的大厅,其中每层高达10多米,每层正壁都贴满了栩栩如生的画.可是第四层与众不同,让我们走进对联的世界,两旁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三楼的景色最令我难忘.往窗外一看,好高啊,地面上什么都看不见,只见一层层白雾笼罩着黄鹤楼.它让我想起了崔颢的一首名诗:《黄鹤楼》.此情景正是烟波浩渺茫茫,白云千载悠悠,真让我心旷神怡!黄鹤楼的确很美!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齐名,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号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是咱们湖北的骄傲!黄鹤楼一游,真让我们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啊!游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巧,那次是五月份去的.每当想起站在黄鹤楼顶峰,观赏到的壮丽锦绣,心中便一阵狂喜.刚进入黄鹤楼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它们做的非常精美.被这些小玩意吸引去了眼球,却忘记了眼前的那座庞然大物.返过神来,我立即冲进了楼内,里面的景象真是让我吃惊.悬挂着的装饰灯高贵而又典雅,与门槛相对的墙上,刻上了一副雄伟壮观的壁画,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道着画的意境和诗意.可惜,因为时隔多时,已经遗忘了画的内容和它美妙的故事.来到二楼便看到一些挂在柱子上的诗词句,墙上刻画的也有许多.再往上一层,是卖纪念品的地方.爬了老久,我终于到达了顶峰.哇,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小斑点”来回的挪动位置,还有那宽长的长江,长江上的渔船,此刻显得那么秀气,可爱,玲珑.围绕着黄鹤楼的参天大树竟与我一般高矮了,楼下的大钟,不时的敲击着.“咚----咚”,仔细瞧瞧,原来是,只要有人往大古钟下的小瓷碗投中一枚钱币,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就会把大钟敲响,并拿着个大喇叭,喊叫着“事业腾达,万事如意”.再看看这个钟,简直就是从少林寺拉出来的一样,估计的确是.离开黄鹤楼,我远远的遥望着它,凝视着多次出现在电视和报纸的楼,从古代吟用到今夕的楼,令人向往而充满希望的楼.不由得一阵惆怅,黄鹤楼已无原味气息,而是透露着一股浓浓的现代化风格,是的,如果不重新修建,那我们还能一睹它的其貌么?
【游黄鹤楼的作文,600字,】作业帮
暑假里,我跟随妈妈去武汉,游览了黄鹤楼.\x09黄鹤楼坐落在武昌蛇山,楼高五层,整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楼檐上翘,像黄鹤展翅,楼顶的圆柱像黄鹤昂头,戟指蓝天,楼前两只黄鹤分立于龟蛇之上,正面高悬的匾额上写“楚天极目”四个苍劲的大字.\x09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史上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年间,现在所见是1981年武汉市政府仿原貌重建.黄鹤楼与高耸入云的电视塔隔江相对,一边是传统文化的沉淀,一边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更体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x09走进黄鹤楼,一层是大型壁画,画的是两只黄鹤立于楼顶极目远眺,与楼顶匾额大字相呼应.二层在装修,不能进.三层和四层都是小商店,卖一些工艺品和纪念品.没想到这位古老的文化巨人肚子里却充斥着现代商业的气味,不知李白、崔颢若能再生,面对此景,还能否写出那样的千古名句?\x09最好看的是五层,这里有历代名人所题的诗、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著名诗句都题在壁上.来到走廊上,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烟波浩渺的长江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道彩虹飞架南北,桥上车水马龙,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雾中若隐若现.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游人渐渐稀少.我们也依依不舍地回去了.\x09读了很多有关黄鹤楼的诗,这次见到了黄鹤楼的真面目.若干年后,再去重游,不知又会有何感想呢
黄鹤楼之游的作文
黄鹤楼之游 黄鹤楼,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东侧。
黄鹤楼曾经被大火焚毁,又在1981年被重建。
黄鹤楼公园的南端是黄鹤楼主楼。
主楼一共高六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东西。
第一层有一些钟和鼓。
第二层和第一层在一起,陈列了许多关于黄鹤楼的诗篇、文章、书画等。
其中崔颢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就非常有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第三层是旅游纪念品专卖店,买一个做纪念吧! 第四层有几个壁画和一些屏风。
其中有一个壁画画了一个人在喝酒,我想,那就是大诗人李白吧。
这一层还有屏风,这些屏风上有许多彩画。
其中有一个屏风中间一块是玉雕的,而且彩画是凹凸不平的。
第五层摆放了许多雕塑,我觉得最好的一个是缩小版的黄鹤楼公园,黄鹤楼、千禧钟、白云阁都刻的非常精细。
这真是惟妙惟肖啊! 第六层是观光区。
站在第六层举目远眺,整个武汉市尽收眼底,特别显眼的是龟山电视塔,上面闪着红光,特别宏伟、壮观。
黄鹤楼虽然没有秦兵马俑、金字塔那么有名,但是去一次也是很值得的。
...
黄鹤楼游记作文
[黄鹤楼游记作文]这个“五一”假,我们全家决定一起去武汉旅游,我心里非常的高兴,黄鹤楼游记作文。
我们第一个旅游景点是黄鹤楼公园,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走进黄鹤楼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雄伟壮观的黄鹤楼,游人已经把黄鹤楼围得水泄不通。
黄鹤楼的前方有仙鹤的雕像,雕像下有一块石碑,原来,石碑上写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感动了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
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乐业。
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变脱胎下凡,昭普天同庆。
原来,黄鹤楼的取名还与仙鹤有关。
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是用木材建造而成的,外表漆成了褐色,直通云霄。
然后,我们登上了黄鹤楼的第五层,我眺望远方,看见了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桥有两层,上面跑着穿流不息汽车,下面奔驰着火车,另外,我还看见了房子、大森林、教堂、繁华的马路以及渺小的人……我把所有的美景都尽收眼底,真美啊!我连忙拿出照相机把这个珍贵的镜头拍了下来,小学五年级作文《黄鹤楼游记作文》。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接着,我们又慢慢的下楼,一边下楼还欣赏着各个楼层眼花缭乱的商品。
“天下没有步散的宴席”,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黄鹤楼公园,但黄鹤楼的美景最终还是使我难以忘怀。
黄鹤楼游记作文500字小学生作文频道。
黄鹤楼作文
黄鹤楼位于长江大桥边的蛇山上。
黄鹤楼共有五层,一共有40个棱角。
这不论是飞檐流阁、和雕梁画栋,还有竖在门前的石狮子,都气派十足,巧夺天工,无比壮观。
看到黄鹤楼外景。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荷花坛,坛中央有两只仙鹤停留在荷花坛戏水。
荷花这是正是开的娇艳的时候,有枇杷黄、玫瑰红、雪花白……各种各样的颜色应有尽有。
但站在坛里的仙鹤就不大好看了,因为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都掉了原本的光泽。
观看黄鹤楼,门前顿时映入眼帘的是“气吞云梦”四个镶嵌在牌坊的镀金大字,这种气势和气魄犹如给你磅礴的感觉。
进到里面,一幅用瓷砖拼成的仙鹤图,仙鹤飞翔在云雾迷茫的黄鹤楼间,显得有几分神秘。
古人崔颢也在这里题诗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游赏黄鹤楼,展现在眼前的是黄鹤楼全景。
能看得到巨大无比的铜钟,听说这有10吨多重,高两米半。
古色古香的铜钟上雕刻着一些图画、古汉字。
在这还能看到滚滚的长江,和雄伟的长江大桥。
和俗话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描述了长江的本色。
走过黄鹤楼历史。
古时候,传说黄鹤楼来过一位老人,黄鹤楼里的主人非常热情的款待了老人。
一天老人即将远行,为了感谢黄鹤楼的主人,老人提笔画下了一只黄鹤,只要主人需要黄鹤起舞表演时,黄鹤就会从画中出来引颈高鸣,偏偏起舞。
从此这只黄鹤文明远外,许多人慕名而来观赏……有一天老人回来了,笑着问道:“请问施主用这只黄鹤赚回酒钱没有?”主人回答道:“赚回了!”这时老人一挥手只感觉到一阵大风吹来,老人便坐着仙鹤远处。
主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和这只仙鹤。
从此在这便盖了一栋举世闻名的“黄鹤楼。
”看到黄鹤楼外景、观看黄鹤楼、游赏黄鹤楼、走过黄鹤楼文化,“黄鹤楼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结晶,”更是智慧的结晶,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
急需一篇游滕王阁的作文!
游滕王阁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奶奶。
趁着初八天气晴好,我们驱车到省城南昌去参观江西名胜景点——滕王阁。
车子开到沿江大道,远远就望见一栋雄伟的建筑矗立在江边,这就是滕王阁。
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进入正门,门两边大红柱子上一幅对联“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爸爸告诉我,这是初唐著名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一句,滕王阁就是因这篇文章而闻名天下,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我们来到了第二层,正厅的人杰图壁画,描绘的是江西历代名人,有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宋代词人晏殊、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我真为故乡有这么多名人而自豪。
三层的浮雕《唐会乐园》,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的景象。
四层的《地灵图》画的是江西的名山大川,有三清山、庐山、井岗山……一座座壮丽雄伟的山川呈现在眼前。
最后我们登上最高层,俯瞰赣江,江面宽广,波涛汹涌,著名的八一大桥、美丽的红谷滩等美景尽收眼底。
我被故乡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而打动。
浏览结束,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2)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到南昌看望亲友。
到了南昌,脑海里便浮现出想象中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我想那一定比我们九江的浔阳楼气派多了。
我迫不及待地让爸爸妈妈带我到滕王阁去玩,想看看它究竟什么样。
到了滕王阁,一下车我就抬头仰望,呀!巍峨的滕王阁矗立在我眼前,真高,真气派!它的外表构造有些像浔阳楼,只是比浔阳楼大了许多,可谓气势恢宏。
正好赶上一个旅游团来参观,导游正在讲解,我们便趁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
导游说,滕王阁建了29次才建成,以前是屡建屡废,建了28次,又废了28次。
接着,他又介绍说滕王阁有九层。
九层?我瞪大了眼睛。
一、二、三、四……我反复数,怎么数都是四层,哪儿来的九层呢?导游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笑了笑说:“滕王阁是‘明四暗五’,外面四层,里面还有五个暗层。
” 跟着导游,我们一起进入滕王阁内参观。
说到滕王阁,就不能不想到王勃,就不能不提他的《滕王阁序》。
其中的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今为人们所赞叹。
如今,仍然有不少人前来像王勃那样倚在滕王阁上眺望,但是哪个能像王勃那样有如此强的观察力,能吟出千古名句呢? 站在百余尺高的滕王阁上,想起滕王阁大厅里那幅壁画《地灵图》——画虽小,但江西的名山大川尽入眼底:从江西南端起笔,描绘出了大庾岭梅关、革命胜地井冈山、风景秀丽的庐山……眺望着四周的风光,我顿时有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我很早以前就会背诵的千古佳句,今年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南昌,终于有机会登上了著名的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一千多年来屡毁屡建,至今已达二十八次之多,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滕王阁的建筑特色与众不同,有着“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气势,所以名扬四海、众所皆知,引得历代不少名士到这里来游览、吟诗作对。
王勃一篇《滕王阁序》便冲破云霄、一鸣惊人,博得十几代人的青睐,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佳作。
文学家韩愈撰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
”故其有“江西第一楼”之誉,因其高度和面积都胜于其它阁楼,所以被列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现代的滕王阁连地下室一共分为九层,各层都有十几个檐角向上翘着,仿佛是展翅欲飞的孤鹜,举目仰望雄伟壮观。
步入阁楼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第一层的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代至明代江西名人共80位。
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壁,令人叹为观止。
第五层是用笔墨展现滕王阁历史的最佳处,苏东坡手书王勃作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就在其中。
登上顶层,感觉到江水从楼底穿流而过,虽然没有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但整个南昌市的一派大好风光却尽收眼底:笔直、雄壮的八一大桥,宽阔、秀美的秋水广场,还有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的洪谷滩开发区……,这就是我那人杰地灵的故乡!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啊,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将见证古城南昌的腾飞,我愿你永远美丽!
求一篇游米公祠的文章
寒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米公祠。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
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
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
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
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
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樊,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岳阳楼的作文
三大名楼分别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滕王阁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
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
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
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
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后毁于兵燹,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
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集资重修了岳阳楼。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
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
>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
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
清代多次进行修缮。
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
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
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
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建筑。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
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黄鹤楼风景介绍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
有“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
新楼更加雄伟,共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
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南楼、诗碑廊,古典商务服务街组成。
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
漫步各层,江城景色尽揽眼底。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
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1700多年来七建七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新楼于1981年重建,1985年建成开放。
新建的黄鹤楼屹立于蛇山头顶部,长江大桥南端。
名楼自然有流传着不少的佳话,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是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
谁知道扬州古运河的作文怎么写?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
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
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的开发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
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
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
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感悟。
最近,扬州市旅游局推出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设想与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澜、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智者乐水。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条旅游线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
如由南向北游,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宽阔的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随风盘旋的风车,破浪前进的船队,或许还能看到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渔船,以及不时上下潜水作业捕捉鱼儿的鱼鹰。
如若在早上,面对眼前的水乡景色,谁又不会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进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
当来到“东关古渡”又换上小船沿着“乾隆水上旅游线”悠悠地向蜀岗瘦西湖风景区荡去,领略维扬春色。
那一幕幕美丽的风光不时出现在游客的面前,赢得游客由衷的赞叹,“美哉扬州”、“秀哉扬州”;而从北向南走,则又是一番境界,美丽的风光,秀丽的古城,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渐远去,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谁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历史的沧桑,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那传奇的文化和独特的秀丽的风光。
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
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
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
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近期应尽快推出瓜洲古渡风景区。
瓜洲在古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处于扬州西南,与镇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宋?王安石)。
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环水,后泥沙淤积,与陆地相连,因形如瓜,故名。
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始于晋,盛于唐,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扬州。
古人认为:“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
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明代瓜洲城周长一...
作文:坐地铁游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位于中国的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汉阳(今汉阳区)三座城镇的合称,范围即是今日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
三城镇同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故称“武汉三镇”。
三镇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兴起最早,现在将文教业基础较好的武昌发展为政治文化中心,汉口在明朝开始强势崛起,20世纪初期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现在工商业基础较好的汉口发展为武汉市经济、金融中心,而在原先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方便重新规划的汉阳建设为武汉新城。
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在武汉市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1992年**南巡视察第一站就是武昌。
武汉是市。
武汉有三镇。
武汉三镇很难评说。
这当然并非说武汉是一个“最说不清的城市”。
没有什么城市是“说不清”的, 在全国各类“排行榜”上,武汉似乎都难列榜首(不过近几年来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已大为改观,尤其市内交通的改善已今非昔比,市民的文明程度也有所提高)。
这就使得武汉在中国城市序列中总是处于一种十分委屈的地位。
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武汉的地理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
其中,“一线”即京广线,“两江”即长江、汉水,“三镇”即汉口、汉阳、武昌,“五方杂处”则指“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汉口竹枝词》)的武汉市民构成。
其余几句,大体上是说武汉地处国中,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具有文化上的特殊优势云云。
武昌昙华林何况武汉还有那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决非那些干巴巴光秃秃的工商业城 市可比。
东湖秀色,珞珈青峦,琴台遗韵,红楼倩影,既有历史遗产,又有革命传统。
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
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
一桥飞架南北,三镇通达东西。
大江东不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南来,云集了四海英雄豪杰。
登此楼,观此景,你会感叹:江流浩荡,大地葱宠,湖山俊秀,人文斐然,天下之美,尽在于此矣!的确,武汉文化东西结合、南北杂糅的特征十分明显。
即以饮食为例。
武汉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其代表作“豆皮”即有“包容”、“兼济”的文化特点。
武汉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
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
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
武汉三镇的城市格局,也是官商并存,文武兼备。
三镇中市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汉口,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而且也和上海一样,曾经有过租界。
它是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门户。
作为一度独立的城市,它也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类新型城市中重要的一员,在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得风气之先。
相对逊色的汉阳,则有着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也曾名驰一时。
至于“文昌武不昌”的武昌,历来就是湖北甚至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湖广总督府曾设立于此,湖北省政府也至今设立于此。
在武昌,还集中了众多的高等学府,无论数量还是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而且名牌大学就有好几所。
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其朴素学风,素为学术界所看重。
其他几所理工科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也都卓有盛名。
武汉的学术事业,尤其是人文学科,曾号称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
一个老资格的开放口岸,一个高水平的文化重镇,再加上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武汉三镇,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城市组合? 这样美妙的组合,国内又有几个? 更何况,武汉的“运气”也并不那么坏。
内陆开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救国、解放中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武汉都扮演过重要角色。
1949年后,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它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内陆开放城市。
此之谓“得天时”。
地处国中,九省通衙,此之谓“得地利”。
集三镇优势,合四海人文,此之谓“得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尽占,武汉汉口英租界遗址应该成为文化上的“集大成”者武汉人的敢动手,也是全国有名(但仍逊于辽宁人)。
“**”中,他们可是连江青的特使都打了。
其实,武汉人不但火气大,而且“礼性”也大。
武汉人说话,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音变,读作nia,和ni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
不同的是,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比如“他您家”,相当于“他老人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作文《游黄河楼》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