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考试内容的 “半壁江山”,也是学生素养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作文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中分值依然不减,且有增值的势头。随着作文分值的权重逐渐加大,每位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公正的评价,拿到一个满意的分数。那么,怎样积极的应考呢?怎样稳定这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我认为要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除靠平时写作训练功底外,还要注意作文的一些技巧性问题,写作时,如能一着妙用,就会满篇生辉,仿佛给自己的文章着上一件神奇的新衣。
下面我就根据近几年的阅卷情况,从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十个环节谈一谈作文的应试技巧。
(一)审题要认真。尽管教育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审题,更不能理解为可以信马由缰,信口开河,离题万里。它只不过是降低了审题的难度,题还是要审的,这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体裁、人称、字数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倘若连要求做什么都没搞清楚,就草率动笔,肯定会导致作文的失败,这样又怎么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二)立意要鲜明。古人云:“文以意为金”,“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主旨。写文章首先要立意,这就叫“意在笔先”。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作文要出奇制胜,离不开鲜明的主题,有了鲜明的主题,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条理、清晰,即所谓“意高而文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立意鲜明的文章呢?要写出新意,首先要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如关于“水”的话题作文要写的角度很多,像流水奔腾不息、覆水难收、水滴石穿等虽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较常见,容易从众化。倘若从“源头活水”、“流水不腐”的角度来写,就容易出彩。其次,要使用新鲜独到的材料。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就能从平凡的,乃至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样往往能给人春风拂面之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再次,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文体要选好。虽然《指导意见》中有“淡化文体”的要求,试题中也往往出现“文体不限”的要求,但这绝不可理解为不要文体,更不能放弃写作规律,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写成“四不像”,而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选写有利于展示自己写作个性和才华的文章。文体(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其思路方式、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结构方式乃至语言的运用等,都有明显的区别。比如记叙文的选材非常重要,要准确、新颖;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细腻生动,以情感人。而议论文的论点则是关键,要准确、深刻;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即使是举例中的叙事,也要以概叙为主,重在以理服人。行文之前,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文体,这个时候考生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如长于形象思维的考生,就选择写记叙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就选写议论文。总之,一切都要因“我”而宜,切不可贸然选取平时不拿手的文体,以免过多丢分。
(四)题目要新颖。阅卷老师拿到作文卷首先要读的就是题目,好的题目能唤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愿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讲,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声价及成败问题,因此,我们对于作文考试中的“题目自拟”这一要求就不能等闲视之,务必慎重对待,斟酌再三。要拟出一个新颖的题目至少注意以下三点:1、题目要与文章的内容相符,做到宽窄适度,恰如其分。2、题目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3、题目要有意运用套用法、修辞法等使之新颖生动。作文时拟制出一个准确、生动、新颖、别致的标题,就等于拥有一把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近几年中考作文中,有很多自拟的好题目,如《母爱是船也是岸》(“母爱”话题)、《都是人类惹的祸》(“环保”话题)、《水蒸气•洗澡水•苹果树下》(“发现”话题)、《为自己竖起大拇指》(“自信”话题)、《成功=天才+机遇+勤奋》(“成功”话题)等,这些题目不但准确,充满哲理,而且言简意赅,新颖生动,使人喜闻乐见,一见钟情。
(五)结构要巧妙。一篇文章中,倘若说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那么结构便是骨骼,是体段。倘若骨骼发育良好,体段优美典雅,结构精致巧妙,就会给人以美感,阅卷老师在这种情绪下就会给你的作文打出高分。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技法,大家不妨一试。
1、排比段式。即把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成几个方面来写,每段的开头都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式,使之构成排比段。如《初中毕业时想到的》一文的2~4段分别以“初中生活很甜”、“初中生活很酸”、“初中生活很苦”开头,构成排比结构,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给人以思路相当清晰的感觉,使读者一目了然。
2、小标题式。这种形式就是把所写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列出来,使每个段落既独立成章,又紧密相连;既简洁明了,有一语中的。如《班主任和我》一文用了三个小标题──“初一:我讨厌你!”、“初二:有我没你,有你没我!”、“初三:老师,我爱你!”如此安排结构,不仅新颖巧妙,衔接自然,而且内容丰富清新,主旨鲜明突出。
3、电影放映式。即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及画外音的形式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目了然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如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展现了文章的内涵。如《老师来了》一文聚焦老师还未走进教室这段短暂的时间里的三幅画面:“静的是口”、“忙的是手”、“乱的是心”,最后出现画外音:“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还是朋友关系?”看,多么别致的构思,多么精巧的结构,真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4、日记连缀式。就是将若干篇日记连缀起来,既可以迅速勾起我们对精彩生活画面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如《竞选日记》一文选取了竞选英语科代表期间的四篇日记,在“晴”、“阴”、“雨”、“晴”的环境暗示中,“我”经历了虎视眈眈、性格懦弱、竞选失败、坦然面对挫折与体验,真可谓是一波三折,饶有情趣。
另外还有诗词串联式、论证求解式、网页浏览式等,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形式安排结构,都必须围绕文章的主旨,切忌同类内容重复使用,更不要随便选来凑数。
(六)语言讲文采。语言表达是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一篇文章倘若能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就会给你的作文锦上添花,就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产生一种“如坐春风”般的感觉,在这种情感的渲染下,阅卷老师自然会给你的作文打出高分。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明确文体的语言特点。不同的文体,其语言特色也不一样。一般地说,记叙文应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说明文要不蔓不枝,条理清晰;议论文要条分缕析,鞭辟入里;散文则要豪情满怀,以情感人……
2、要适当引用或套用一些诗句、歌词、成语、俗语等。这些高度精炼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浓郁的文学色彩。考生如能自觉的在文章中运用一定量的诗句、歌词、成语、俗语,无疑会给文章增加不少亮色,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还可以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累功夫。如《学会关爱别人》一文结尾中写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歌声似乎越来越响,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关爱那些需要关爱之人!”。
3、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行文时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把梦想带给花季》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修辞,读来琅琅上口,音韵优美。这里仅摘引其中一段:“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我喜欢诗歌的清新、散文的隽永、小说的新奇、杂文的深邃。我欣赏汪国真《感叹》的含蓄,朱自清《匆匆》的深刻,琼瑶《烟雨蒙蒙》的浪漫,鲁迅《“友邦惊诧”论》的犀利。萌生了文学梦,我的花季更加充实。”如此富有意蕴和表现力的语言,怎能不博取阅卷老师“芳心大悦”呢?
(七)开头要亮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产生“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之感,阅卷老师自然也就情不自禁的打出高分来。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切入正题要快。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起笔就紧扣题目或题旨,干净利落,简洁明快,使人一看便知,易于读者接受。如:《有书为伴》的开头:“我终于找到了完全属于我的一方乐土——书,在书的墨香里,它伴我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
2.设置悬念法。这种开头方法的特点在于文章一开始“就令读者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清•李渔《笠翁偶集》),使之急欲寻找答案,探其究竟。如《老师,请听我说》的开头:“老师啊,老师!请让我代表初三•一班全体同学向您问一句:您为什么出走?”开头就让读者惊愕:怎么?只听说过学生挨了批评会出走,难道老师也会出走吗?这样就会让读者急于往下读,看到底是咋回事。
3.引用开头法。开篇引用一两句名言警句、歌词、俗语等,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一方面也能使文章增加文采,这样也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母亲,您是我一生的感动》的开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辛勤耕作的母亲。”
4.欲扬先抑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抑在先,扬在后,抑的目的在于扬,造成强烈反差,使文章曲折多变,摇曳多姿,增强艺术感染力。
总之,文章开头要有一点特色,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
(八)结尾要精彩。“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说明收尾环节的重要。结尾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考生写作功夫的一个尺度。一篇文章能否做到神万气备,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结尾是否精彩。精彩的结尾能画龙点睛,深化中心;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严谨;能令人回味再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前面的内容有点瑕疵,阅卷老师也会潜意识地给你多加点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符合阅卷规则的。因此,我们应认真对待作文的结尾,千万不能草草了事,以致“一路风光,末了颓唐”,影响自己的作文成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1.照应开头法。与开门见山法一样,这也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回环情趣,于平淡中见风韵。如:《父亲的爱》一文的开头是“父亲不善言语,也不喜欢感情外露,平常我只能从他的动作中体会他要表达的意思。”结尾是这样的:“父亲没有把爱挂在嘴上,而是把爱注入行动,不管何年何月。”这样的结尾使首尾一贯,前后照应,又点了题,既朴实无华,又极富情趣。
2.画龙点睛法。“画龙点睛”关键在“点睛”,“睛”点得好,犹如塔尖的装饰,头顶的桂冠,既是高层的覆盖,又是夺目的标志,可使文章熠熠生辉,让读者获得美感。“点睛”之笔,只求扼要,不取冗长。如《我发现棋如人生》一文的结尾:“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作者由棋风体现人的个性,由棋艺世界的输赢得失联想到人生,最后以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主旨,以见解深刻的论述探讨严肃的人生,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
3.引用妙语法。文章结尾处,引用一些诗词歌赋、谚语俗语、格言警句等不仅能显示文章浓烈的艺术格调,还可以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渴望》一文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我未能报答妈妈的爱,但我渴望妈妈少一点烦恼,多一分快乐;少一点疾病,多一分健康。”
4.留有余味法。一篇文章,结尾处情理悠长,余韵绵绵,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掩卷之后犹觉情形在目,声音在耳,或会心之喜,或切肤之痛,均能勾魂摄魄,久久萦怀,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成长的脚印》的结尾:“在松软的沙滩上,我卷起裤管光着脚,走了很久。回首一看,蓦然发现身后的脚印,横的,竖的,斜的,正的,深深浅浅……”你看,这结尾多么含蓄隽永啊!真如撞钟,清音有余;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九)感情要真挚。作文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又离不开思想感情。不出自真挚的感情,很难把话说得动听感人,可偏偏就有一些考生为了得到阅卷老师的同情而去弄虚作假,如2004年河南的中考作文题是二选一,其中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的作文,笔者在抽查的100份试卷中,写父母离异的5人,写父母重病的3人,写父母亡的2人,写自己遭受车祸的1人,这类题材占了总数的11%;另一题目是“我找回了 ”,大多数考生都是写“我找回了母爱”,同样,在抽查的100份试卷中,写自己父亲(或母亲)去世后,得到了母亲(或父亲)的百般关怀;或写父母离异后,得到了继父(或继母)真挚的爱的占总数的9%。像这种为了得高分而胡编乱造、亵渎感情、作践自己父母的做法会给读者以美感吗?又怎能不让人摇头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贵在真:发自天性,源于自然。从这一点说,“假、大、空”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虚情、矫情、煽情、造情”终会让人不齿。人们常说“真、善、美”,惟有“真”,才有“善”,才有“美”,真,是善、美的基础。我们在写作时,只有说真话,诉真情,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感到可信,才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才能使你的文章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阅卷老师在你那至真、至善、之美的情感渲染下,又怎能不给你的作文打出高分甚至满分呢?可以说真挚的感情可以掩盖一切写作技巧。
(十)卷面要整洁。虽然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会影响内容,有时甚至比文章内容还要注目,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考生对此极不注意,结果失去了应得的分数。因此要取得较高的分数,保持一个整洁的卷面尤为重要。有两种情况:写字基本功较好的,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力求把字写得美观写;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应考的短时间内虽然不能一下子把自己本不规范的字提高到写得很漂亮的程度,但只要我们认真一点,把字写得端正、整洁一些,写得让老师能看清楚、明白,还是能够做到的。前者切忌故意卖弄,写得龙飞凤舞;后者不要自惭形秽,羞羞答答。在卷面上坚决杜绝胡乱涂抹的现象,即使偶有写错的字或写得不合适的词句,也不能在上面胡乱涂画,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总之,在考场上如果能注意以上作文的这十个环节,并对其中的技巧巧妙的加以运用,就等于给自己的文章着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使文章顿生亮色。这样,还会愁自己的作文不能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吗?
一篇结尾深化中心的作文七百
每当我纳闷的时候,我就会翻开相册,回想到哈尔滨旅行的情景……哈尔滨冬天的天空白得耀眼,经常看到大朵大朵洁白的雪花自天上飘落,好像轻盈的少女在空中旋转起舞。
雪落到地上,软软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雪飞到树上,树枝戴上了晶莹的王冠;雪落在田野上,田野披上了一望无的地毯。
雪住了,太阳出来了。
阳光照在雪地上,映出一道道七彩的光。
树上挂满了银条儿,这就是树挂。
那奇丽的形状令人赞叹!银条上有时还结着雪球儿,若有人晃动树枝,银条儿和雪球儿就地落下来。
雪球儿摔碎了,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散,美不胜收。
作文深化中心句50字
改革开放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
这30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成长的;这30年,我是紧跟着改革开放的速度而前进的。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宏观地讲,这是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现在有幸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再看看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
微观的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巨变呢?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出生年代 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什么都是限量供应,什么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鸡蛋要“票”、 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
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
妈妈说,那时候,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只鸡,过过瘾。
70年代末,我出生了,我出生的那年,正是市场逐渐开放的年代,市场上的各类商品开始逐步敞开了,出现了“议价”商品。
妈妈说,那时候,我吃鸡蛋就不用再看“票子”的脸色了。
再看看现在我们孩子们的出生:母婴病房、妈妈沙龙,光是尿片、奶粉,那就不下千种阿。
还有满大街、满荧屏的婴儿用品广告,铺天盖地,那才真正称得上是应有尽有!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童年时光 爸爸妈妈的童年是在弄堂、乡野中度过的,打弹珠、香烟片、跳房子……,他们手中所谓的玩具都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壳、木棍、粉笔等等,有个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
我小时候,那可不一样了,虽然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但商店里的玩具就已经开始丰富了,什么布娃娃,那时都换成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了,还记得我有一套模拟医生的听诊玩具,现在我还完整的保留着呢。
再看看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别说洋娃娃,单是一个芭比就何止成千上万,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各式电子游戏、智力玩具,孩子们个个都是玩具高手、电子强人。
他们的童年是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时代。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求学征程 进入求学时代,妈妈们遇到了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大好的求学时光被他们那不熟练的耕种动作所替代了。
到了我们这批独生子女时代,是改革开放后的幸运一代,高考不再是独木桥,多元化的求学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阳关大道。
而到了2008年的今天,改革开放后的30年,小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到高校、海外留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校选择,简直让我们挑花了眼。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工作岁月 工作了,爸爸妈妈们那时的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喜不喜欢,没有擅不擅长,分配你上哪,就得去哪。
新世纪初,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蓬勃时期了,完全开始了自主择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2008年的今天,不但择业需要竞争,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上,不论职员还是领导都引入了竞聘制,就是把最适合的人留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也就是把每个人的优势、长处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籍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人生之路、成长巨变。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祖国的沧桑巨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巨变。
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2008年四川汶川强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罕见震救灾斗争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展开。
透视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力量,这一切都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答案补充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作文?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30年。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
这一声犹如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
而今改革开放由襁褓步入而立,中国大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则亡,开海则强。
”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向世界。
而三十年前,我们的国家正从半封闭走向封闭,计划经济从僵化走向崩溃边缘,商品从供给不足到实施凭票限量,普通民众普遍生活困难,国家有限的法制被废,文化凋敝、思想受到禁锢,整个社会万马齐喑……这曾经的一切另人唏嘘不已。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趋于完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渐富足,我们正稳步迈向小康社会。
这一持续的快速发展历程令世界为之震惊。
在这三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9.67%GDP增长速度以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3.3%年均增长率稳步增长;突破了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四国民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外贸总额——这一切辉煌的成就令世人震惊不已。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的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
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了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已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占全球比重5%经济大盘;占全球8%的对外贸易;对世界经济超过10%的增长贡献率,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得不承认它应有的世界经济地位。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尊重、遵循和恪守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对话、沟通、磋商、谈判、妥协而非意识形态对抗,来处置、调停、缓释中外利益摩擦和纷争,这一切的一切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所认同、所接受,亦为我泱泱大国之崛起创造了“和而不同”的国际空间环境。
还是这方土地,还是同样的种族和文化,还是一样的自然资源禀赋,中国却已初换人间。
要问变化从何而生,抑或说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何以得到空前释放,波澜壮阔的创新热情何以竞相迸发,答案———也是惟一的答案———是,改革开放解放了人,解放了人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不同程度地“再次解放了中国”。
三十年进取,改革促开放,开放促发展,发展推动进一步开放,继而反推改革深化,周而复始为“第二阶段”筑就新的前进平台;三十年波澜壮阔,中国以入世为起点,开放促中外融合,中外融合反推中国加速改革,加速改革进而加快中外更广、更深层次的融合,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受其益,亦使中国为合作共赢承担起大国责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因改革而有自信,因开放而渐生大气。
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见证了嫦娥奔月、迎来了奥运盛会、放飞了神州六号;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16.2万亿存款、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今非昔比综合国力让我们在彻寒的****、无情的大地震面前,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恢复灾后的重建工作;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从身处边缘、被动、消极参,逐步成为积极参与、主动建构国际社会的国际秩序塑造者,与国际秩序的互动构成了一幅纵横交织、由淡至浓的画卷。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灾难已不再能阻挡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敌意大国的指手画脚以显得越来越软弱无力;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世界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一个凤凰陧盘、巨龙腾飞的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
历史是继续前进之基础。
回望三十年来,中国从自卑到逐步确立自信,从保守封闭到逐步学会大气,既为改革开放之硕果,又系继续前进之基石。
坚…持…改…革…开…放 ———在推进中外合作共赢的时代语境下———胡主席掷地有声的宣言再次道出了国人的心声。
怎么写作文的征文
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
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重点和范围以后,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
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确定中心。
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有时由于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直接代入法,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内容回忆起来了,在议论抒情,这就是回忆材料、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
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
考试时、留空凑扑法,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
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则又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
二、确定中心,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如果在应考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考试中,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这是做好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稍加变通和更换。
三、将错就错法。
在应考作文时、编拟提纲法、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
如某市有一年中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
八、做小作文,以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得有个次序、画龙点睛法,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
一、移花接木法。
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
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中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
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在文章的结构上。
七、照应开头法。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
考试作文时,要详写,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回扣标题法,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选择材料。
三,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
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或头重脚轻,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
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
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这就是环绕中心,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一、认真审题,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
四,重点和范围、深化主题,而当应考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确定详略。
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
有了好的图纸
生华文章和深化文章有什么区别
美丽的绿色长廊——校园的一处景物我们学校的风景特别优美,尤其是绿色长廊更加令人神往。
绿色长廊位于操场东边,只要你细细观察,一定会领略到它的美。
长廊入口处有一棵挺拔粗壮的梧桐树,像一位威武的战士守卫着长廊。
春天,梧桐树点点鹅黄,片片嫩绿。
夏天,它枝叶繁茂,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给我们遮挡阳光。
秋天,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它的叶子染成金黄色。
忽如一夜秋风来,黄叶纷纷落下来,我和小伙伴经常在这大自然铺就的金黄的地毯上互相追逐嬉戏。
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和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儿,顶严寒,斗风雪,缩颈袖手的人看到它,也会油然而生敬意,不由自主得挺起胸来。
走进长廊,你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木头的清香,原来整个长廊是由天然木头搭建的。
站在教学楼上看,长廊那高低起伏的屋部就如同大海里此起彼伏的波浪。
长廊的下部,左右两侧是供我们休息的条形长凳,在长凳之间,大约每隔5米,有一根方形的柱子,在每一根柱子的中部都有一盆形态各异的盆栽植物,青翠欲滴,给长廊增添了勃勃生机。
长廊的右墙上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壁画,每幅壁画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告诉我们要团结友爱;有的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有的告诉我们要互相宽容……让我受益匪浅。
绿色长廊不仅让我们有一个恬静的休息场所,还让我们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和小伙伴都喜欢到那儿玩。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一篇结尾深化中心的作文七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