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文言文1答案》4200字
高三文言文专项检测(一)参考答案
1.D(A.过:经过;B.鄙:见识少;C.飨:款待,犒赏。)
2.C(A.介词,向/动词,担任;B.副词,于是/副词,才;C.均为连词,表并列;D.语气词,用于句中表停顿/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3.C(ABD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C句为省略句,“以为”之间省略了“之”。)
4.D(“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说法不准确,原文无此信息。)
5.(1)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每错漏三处扣1分,共4分。)
(2)①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四下无人的场合跟我说吗?(“奈何”“独”“间处”各1分。)
②因此作战失败士兵溃逃,被秦国擒拿消灭。(两句各1分,“是以”“兵破士北”、“为??所??”“禽”译错一处则该句不得分。)
参考译文:
皇上辇车经过郎中官署,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你家住在哪里?”冯唐回答说:“臣祖父是赵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代。”皇上说:“我住在代时,为我主办膳食的主管高祛好几次对我谈到赵将李齐很贤能。老人家你知道李齐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呢。”皇上拍着大腿无比惋惜的说:“唉!我为什么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作为大将呢?如果得到他们这样的人,我又何必担心匈奴祸害呢!”冯唐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皇上很生气,起身进入禁宫中,过了很久,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没有人处对我说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的人,不知道避忌。”皇上最终还是问冯唐:“你凭什么断定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时候的国君,派遣大将时,跪着推动车毂,对出征的将帅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由将军裁断。’臣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大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一切奖赏恩赐都是在朝廷外决定,不由朝廷控制。朝廷委派任用他,只要求他胜利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竭尽他的才智能力。在那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天下。后来遇到赵王迁继立为王,听信郭开的谗言,最后杀了李牧,让颜聚代替他,所以士卒败逃,被秦擒获消灭。现在臣私下听说魏尚身为云中守,把军中市场的租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卒,并且拿出私有钱财,五天杀一只牛,自费慰劳宾客、军吏和舍人,所以匈奴远远避开汉的士兵,不敢接近云中边境。敌人曾经侵入过一次,魏尚亲自率领战车骑兵迎击,斩杀的敌人非常多。一般士卒都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他们整天积极作战,舍命前驱,斩杀、捕捉敌人,向幕府呈报战功,所报告的和实际稍有不合,文
吏就用法令来制裁他,该奖赏的不奖赏他,但犯了法,文吏一定依法办理。臣认为陛下奖赏太轻薄,而处罚又太重。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因记录斩杀敌首功劳和实际差了六个首级而被定罪,陛下的文吏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由这一点看,可以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他们。”皇上听了很高兴。就在当天,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前驱赦免魏尚,再度任用他为云中太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6.选C(耗:消息)
7.选C(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拿;B代词,什么/副词,怎么;D助词,的/代词,他)
8.选B(“(少年)止(之)宿(于)其家”; A“(丁)避身(于)逆旅”; C(丁)居之(于)温室; D明日(丁)为(之)制冠服)
9.选D(杨某旧业是“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即开赌场)
10.断句和翻译
(1)断句(4分)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评分标准:每错、漏断两处扣1分)
(2)翻译
①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 (评分标准:“无以”“适”“撤”各1分)
②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 (评分标准:“我诸城丁某”判断句和“见”“顾”各1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钱粮,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最钦佩古代侠客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考察后,要拜访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时遇上下雨,他就在一家旅舍避雨。雨一直到中午仍下个不停。这时,有个少年过来,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不久天黑了,(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照顾得非常周到。问那少年的姓名,少年回答说:“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你家主人从事什么行业?”得知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品。第二天阴雨仍旧连绵不止,但旅馆供给的饭食照样无丝毫怠慢。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草料湿漉漉的,看起来很是长短不齐。丁前溪对此感到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前溪硬要给钱,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前溪,并说:“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为业来谋取
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就能向您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时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这年碰上大饥荒,杨家穷困到极点。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顺口劝他去拜访丁前溪,杨某听从了她妻子的话。到了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某一再说起之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听后,慌得趿拉着鞋子就跑出来迎客。见杨某衣着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又置办酒宴款待他,礼仪隆重,非同寻常。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考虑再三,不能再瞒你了。我来时,家中米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就派人去召集赌徒们来赌博,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两银子。丁前溪这才送杨某回家。
回家见到妻子,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侍候她。杨某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了满满一屋,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又送来一个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只是杨氏的妻子罢了。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去回报,难道还算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的有十人之多。
11、【考查实词理解】C(虞:预料)
12、【考查虚词运用】B都是介词,表原因,因为(A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C介词,介出地点状语,从/介词,介出施动者,表被动,被D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翻译为“??的人”/语气助词,放在时间名词之后,做状语,起舒缓语气作用)
13、【考查省略句式】D都是省略主语和介词“于”:(丁一士)使余立(于)一过厅中/(陈涉)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A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B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没有省略)
14、【考查整体感知】B(A“缺乏预见灾难的能力”的说法有点过头C 田侯的自题诗用意是想告诫世人:在路途平坦的时候也要提防暗藏的危险D纪晓岚“可贵而佩者矣”的是田侯居安思危的意识)
15(1)、【考查文言断句】(每错一处扣1分,共4分,扣完为止)
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跃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而”前面可断可不断,不给分也不扣分)
(2)【考查文言翻译】
①朋友向他招手,让(示意)他回来,丁一士随着声音又回来了。(得分点:两处省略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
②大概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还要大的。(得分点:盖/莫/状语后置句,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我们村里,有一位叫做丁一士的人,身手矫健,力气很大,加上他练就了一身武艺和轻功,两三丈高的建筑物,他可以纵身而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他可以翩然而过。我小的时候,还见过他,我曾经请求见识一下他的技艺。他便叫我站在过厅当中,我的脸朝向前门,他一跃就站在了前门外面,恰好和我面对面。当我转身面向后门时,却见他早已站在了后门外面,和我对面而立了。这样反复转了七、八回。大概他只须稍稍纵身一跃,就能轻易飞越屋顶。后来,丁一士路过杜林镇,遇见了一位朋友,朋友便请他到桥边一家酒店饮酒。两人饮得尽兴,便一齐站在河边观看风景。他的这位朋友说:“你能越过这条河吗?”丁一士随着声音纵身一跃,便已到了河的对岸。朋友向他招手,示意他回来。丁一士随着声音纵身一跃又跳回来了。但是,他的脚刚刚碰到岸边,没想到河岸早已坍塌,靠近水站立的地方有了裂纹,丁一士没有看见,错误地踏在上面,河岸顿时崩塌二尺多宽,丁一士随之掉进河里,顺着河流往漂下。他素来不识水性,只能在波涛之中跃起几尺高,能往上跳起却又不能跃到河的对岸。这样反复几次,力气终于用尽,最后淹死在波涛之中。大概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还要大的。倚仗钱财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财多而失败;倚仗权势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权势而失败;倚仗智谋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智谋而失败;倚仗气力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气力而失败。(一个人如果)有所倚仗,就胆敢涉险,这是常理啊。田侯在滦阳买了一根劳山拐杖,自己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诗说:月夕花晨,伴我前行,路上遇到平坦的地方也要提防倾斜,怎么能够因为有所倚仗你就心里没有顾虑,马上朝着崎岖的地方走去呢?最终只会走向险地。这真是亲身经历过才能说出来的话,值得(我们)珍惜并且佩服啊!
作文二:《课外文言文答案》6700字
1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2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二,排比:岁亦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3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4.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 "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 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5.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
一,1.跑 2.用 做 3.……的原因
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6.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
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
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和 几 2.就 3.自己,亲自 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惋惜 不可沽名学霸王
7.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 "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8.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 "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
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
9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 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10三 上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
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
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一,1.虽然2.对……说 3.形容清脆响亮 4.使……听见 5.周密思考,构思 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
11献曲求诗
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生日,生日酒席摆在赤壁矶下.人们坐在高高的山峰上,可以低头看到树顶上的鹊巢.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江面上响起了笛声.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得音乐,他们对东坡说:"笛声很有新意,决不是一般的乐工."派人去询问,原来进士李委听说是苏东坡的生日,专门作了一支南曲《鹤南飞》献给东坡.大家呼喊他,让他来到跟前,原来是个戴着青头巾,穿着紫色皮衣,腰间插了一支笛子的人.他吹奏完新曲,又畅快地吹了几个曲子,笛声嘹亮,就像要穿透云层崩裂山石一样,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李委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很好的纸,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二首绝句就很满足了."苏东坡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
一,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 俗(一般,普通) 腰(腰间插着) 既(已经,以后). 袖(从袖子里) 从(听从,答应)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三,抛砖引玉
四,《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1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l.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长 2.朝廷中一种特殊的官号. 3.初到任 4.志趣相同 二,1.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1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愤怒,将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 "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
一,l.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 管事的人 2.国法 3.主管国家税收 4.发兵入侵 二,1.而您身为王族,难道还会被世人看轻吗 2.平原君认为赵奢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 3.您在赵国是(王室的)贵公子.
三,对比 国家的利益与王公贵族的利益是一致的
15三 镜
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徵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全都推掉不接受,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拟碑文,并刻在石碑上.皇上思念魏徵不止,对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正衣整冠;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发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一,1.现在 2.推辞 3.停止 4.心愿
二,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出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三,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贞观盛世)
16.毛遂自荐
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的没有能选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
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口袋里呀!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
锥子尖呢!"
一,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 2.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露个尖儿!
三,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自己推荐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 四,?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也是自信的表现. 1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子思向卫侯谈论苟变说:"苟变的才干可以统率五百乘."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够为将;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官吏,收民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几搂粗的良材而只有几尺腐朽的地方,好木工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君王您正处在列国纷争的时代,选拔得力将士,却因为两个鸡蛋的小过就把卫国良将弃置不用,这事儿可不能让邻国人知道哇!"卫侯连拜两拜说:"谨受您的教导!"
一,1.率领,统带 2.任用 3.不过 4.抛弃,舍去
二,1.向民收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 2.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
三,辅佐君王的武臣 坏人的党羽
四,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略
1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项羽不是这样,有功
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群臣听了,心悦诚服.
一,1.隐瞒 2.夺取 3.嫉妒 4.供给,供应 5.同"悦" 6.同"擒",擒获 二,1.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三,鸿门宴中范增数次递眼色给项羽(数目项王),让他杀刘邦,他都不听从.
作文三:《答案 文言文两则》1200字
1
1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
1、孰 . (sh ú√ shǔ)为汝 . (r ǔ√ nǚ)多知乎
2、为是其智 . (zh ī zhì√)弗若与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
①助词,相当于“的” ;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 意思。
1、奕秋,通国之 . 善弈者也。 (① )
2、一人虽听之 . (②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② )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 矣 (② )
5、送孟浩然之 . 广陵 (③ )
三、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学 弈
弈秋,通国
.. (全国 )之善 . (擅长 )弈 . (下棋 )者也。使弈秋诲 . (教导 )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 . (拉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 (一起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 一人 专心致志 , 一人 三心二意 , 结果 后 一个人的棋艺比不上前一个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学习、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2 2
能三心二意 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二)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 原因 )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 热水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孔子不能决 .
( 判断 )也。 两小儿笑曰:“孰 .
( 谁 )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时分距离我们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还以为你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呢?
3、从文中 “孔子不能决也” 一句可见所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 用的方法是 观察—结论 。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 在理、坚决 。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 了 不能决断 的态度。
4、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
3
3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小练笔。
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 受写下来。
《学弈》这篇古文给我的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 不能三心二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作文四:《文言文答案》1200字
名校题第八单元(文言文二)答案【2011-1015早自习打成于378班教室】
1、C .每:经常,常常。
2、A .④句说谢鲲名声大;⑥句说谢鲲劝阻王敦反叛。
3、A .“谢鲲遭人诬告被司马乂鞭打”与原文不符,事实是司马乂想鞭打他,后来释放了。
4、①谢鲲不计较功名,不磨砺自己的德行,处身于可与不可之间,虽然对待自己好像是丑陋的,但行为并不损害他的高名。
②怎么能那样呢?只是从今往后,一天天地忘记罢了。
5、D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6、A .④是皇帝说明重用祖莹的情况。⑤是元勰称赞王肃的话。注意,③是侧面表现。
7、C .题干中的“原诗中”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悲彭城??血流睢水里”这些句子是祖莹即兴解读而临时创作的。
8.①这孩子的才干,不是一般的年轻人所赶得上的,将来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 ②您真是(出口成章)如有神助,今天要不是您在场,差不多要被吴地的才子所屈服。
9.B .矫:矫正。
10、A .⑤句是刘洎回应皇帝的话,表明他忠诚,但不能说明他敢谏。⑥句说皇帝责问刘洎,刘洎找马周为自己辩解。注意,③④句是侧面表现。
11、B .“认为这是刘洎平日教导太子的结果”与原文不符。太宗认为,这是太子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12、① 我认为给太子传授好书,和嘉宾娱乐,让他听未曾听过的话,看未曾看过的事,积累道德更加高尚,是百姓的福分。
②可是近来有人上书不符合圣旨,有时当面寻根究底,没有人不羞愧汗颜,恐怕不是进言的人乐意走的路。
13.D .亲:父母
14、D ①句是说“禁卒”冤杀无辜。⑥句是说每遇到旱涝,柳仲郢设法抚恤百姓。
15.A .错在“朝廷征召他到武昌幕府任职,后被牛僧儒调到京城后任监察御史”的表述。根据文意,征召他到武昌幕府任职的是牛僧儒,后调到京城任监察御史的是朝廷。
16、①在天子脚下处理事务,以弹劾制服为先;治理郡县,要以恩惠休养为本,怎么能一样呢?
②碰到强盗掘开了他父亲的坟墓,放弃官职回到华州【应为华原】,调任华州刺史,没有接受任命。
17、C .薄:迫近。①②③④⑤⑥
18、B .②句说皇帝想重用吕好问;⑥句表明蒋宣的品德。
19、D .“吕好问对蒋宣以礼相待”有误,吕好问以礼相待的是皇帝。
20.①等到蔡卞执政,当时他手下的属官都得到提拔,只有吕好问留在原来位置,蔡卞劝他说:“你稍许亲近我,就可列在显贵之中了。”
②金人假装答应却依然攻掠如故,各位将领因为和议的缘故,都关闭军营不出。
21、A .邀:拦截。总是或动不动在半路被拦截。
22、C .①句表明赵南星廉洁;⑤句表明赵南星不畏权贵。
23.C .“朋友之子来求官”与原文不符,原文并没有提及求官之事。
24、①这时候,人们竞相追名逐利,贿赂放纵盛行,言路被阻断的情形尤其厉害。 在当时,人们致力于追名逐利,贿赂的事肆意横行,言路被阻塞得特别厉害。
②(赵南星)严肃地对魏忠贤说:“主上年幼,我们内外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
作文五:《文言文阅读答案》7900字
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4分) ?坏:损坏 ?攻下;战胜 ?距离;离开 ?称王
9.(2分) B(代词,代人)
10.(3分)
?(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
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13(是寡人之过也
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
14.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邓羌:人名。?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王猛:人名。?太后:符坚的伯母。?豪横:恃强横暴。?收:拘捕。?报:答复。?同志:志趣相同。?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为() (2)患() (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
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
分)
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9(秦王坚/自河东还
10((1)做、担任(2)祸害(3)集市(3分,每小题1分)
1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3(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14(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15(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
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自新:人名。?方简:刚直简朴。?檠(qíng):灯架。?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意气:神色,精神。?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参考答案:
9.B(2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 (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1.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蒙骜伐魏
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
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
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河外,蒙骜遁走。 (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蒙骜(ào):秦国大将。?高都、汲:地名。?恤:体恤,顾惜。?趣(cù):催促。?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一)(13分)5((3分)?军队 ?只,仅仅 ?逃跑
6(C(3分)
7(?(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分)
8(?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
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
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广东省】(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原:原国?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9(A(约定)
【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广东省梅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分)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
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
C(然少蕴藉然:可是,但是 (
D(若是者 是:判断动词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13(填空。(5分)
?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二是“ ”。(用原文填空) ( 2分 )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和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分)
1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4分)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
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
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转载于:.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文言文阅读答案))
A(有一老父衣粗衣 衣:穿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去:离弃 ((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厌恶 D(愿闻余教 余:我 ((
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
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答案】11(D(2分,代词,这样)
1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3分)
13(?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举贤任能 私人感情(或故人的友情,儿子的私情) 反衬(每空1分)
14(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
15(D(2分,这句中的“余”是“您”的意思)
16(C(2分,老人是想借此提醒孙叔敖为官要谨慎,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和不满)
【参考译文】
私心
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
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老人说:“地位已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
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广东省汕尾市】(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物各有短长
??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
“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
臵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
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船人:船夫。?间:间隔。?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小狸:小野猫。?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 ((
10(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答案】9(B
【解析】B项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4分)
10(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4分)
11(B(4分)
【参考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只不过间隔这么宽的一条河,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到君王那里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短处和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比不上一只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一把斧头。如果用桨划船,顺着水势自由起伏,我不如你;可是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广西南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6分)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
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牖(yǒu):窗户。?施(yí):延伸。?还(xuán):掉转。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施尾于堂 于: (
作文六:《文言文阅读答案》1900字
10.答案B(慰劳)。 11.答案C(A、第一个“以” 来 表目的;第二个“以” 连词 表承接。B、第一个“且” 况且 表递进。第二个“且” 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 “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 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 第二个表反诘语气。) 12.答案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13. 1译文 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 关键词 所以、安、鬻
2译文 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 关键词 毁诋、左右、批其颊。
3译文 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键词 岂、良、所致。
10【D】 夺 改变 11B A、以均表目的 B、表承接于是 就 /表转折 却 C均为介词“替” D均介词“在” 12【C】 在古文言文中 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 既可为主语 亦可为宾语 划入后作主语 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然 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
13、 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
“迁”的用法 每字1分,大意1分。
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奉”、“亢礼”各1分 “与”省略“之”对待他。1分,大意1分 。
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贤 意动用法1分 所疑 的疑难大事1分。加 更 1分。大意1分 。 参考译文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他因为多次强硬进谏,不能够在朝庭内任职,贬为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汲黯身体多病,多次休假,病情无法痊愈。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9、【答案】A B项结合上下文意,可推断“薄”应为“靠近、接近”意。此题如果考生能联想课内知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更易理解。 10、【答案】C A项“而”连词,表并列 B项“于”介词在 C项“之”兼词 之于/指示代词 这、这样D项
“乎” 语气词 可不译。11、【答案】A B项“及归,公又请殿将”说明王德用擢升,是结果。C项“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表明王德用的谦逊和自知自明,而非坦荡。D项“左右皆望公,莫敢近”表现敌人对其的敬畏,属效果.“士大夫亦多服其度”表现其人格魅力,与“坦荡无私”不尽相同。12、【答案】B
13、【答案】1军人敢于倚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
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
3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需要注意的得分点有 1 挟
倚仗 干 干预 复 再。 2 因 于是 以为 认为 典 执掌 左右 身边。 3
以 凭借 骄 意动用法 傲慢地对待。
作文七:《文言文七上答案》15900字
七上答案
《郑人买履》
【过关检测】1、《韩非子》 韩非 战国 2、?履(lǚ)?宁(nìng) 3、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4、?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5、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6、《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
“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刻舟求剑》
【过关检测】1、《吕氏春秋》 吕不韦2、 解词(1)、 渡( 2)、 立即,匆忙 雕刻 3、 从 到 4、 这 不译 5、 像 这样 6、迷惑,糊涂
3、 (1)他的 (2)他
4、 翻译句子 (1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6、“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 《次北固山下?》答案
【过关检测】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自然理?趣,被广为
传颂?。
5、思乡之情
6、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显得很开阔?,江面上和风?正顺,一帆高悬,诗人扬帆东?下,气概豪迈。 【能力拓展】
1、A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运用?设问,上句的提问?明写思乡,下句的回答?点明思乡。
【点击中考】
(一)1、“悬是笔直的?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原?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2、客游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1、客路 行舟 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自然理?趣,被广为传颂?。
(三)1、D 2、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四)1、D 2、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答案:
【过关检测】1、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杜牧 唐代 李商隐 李白 杜甫3、 “火烧赤壁”一事 周瑜 4、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言近旨远。5、以两个美女?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旺?的慨叹,表达了历史?英雄人物的?产生和某种?机遇有关的?观点,同时
含蓄的?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能力拓展】1、咏史诗 表达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2、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作者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表现自?己非凡的见?识外,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点击中考】
一、1、(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二、1、赤壁之战 曹操 周瑜 2、诗人借一件?古物题咏历?史上的重大?题材,以小见大,触景生情引?发感慨,以两个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三、1、咏史诗 以小见大(或托物言志?) 2、(1)诗人在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有某?种机遇。(2)诗人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3)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任写其中一?点即可)
四、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言近旨远。2、反映了
作者?对历史兴旺?的慨叹,表达了历史?英雄人物的?产生和某种?机遇有关的?观点,同时含蓄的?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苏轼《浣溪沙》
【过关检测】
1、暮春季节 幽雅宁静2?、 净 静 干净 宁静 3、地点。 4、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5、目的在于唤?起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6、请再写出三?个词(曲)牌名 江城子 水调歌头 相见欢
【能力拓展】答案
1,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2,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中考链接】
一1、C 2、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二1、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2、白居易《醉歌》诗有
“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幼时记趣》
【过关检测】
1、? 2、解释一词多?义:?之 时有物外之?趣(的) 昂首观之(这里指“ 群鹤舞空”的景象)心之所向(助词,不译) 项为之强(代词,代指这样的?景观(群鹤舞空)) ?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看)?以 徐喷以烟 (用) 以丛草为林?(把)?为 项为之强 (因为) 以虫蚁为兽?(当做)?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其 常蹲其身 (代词,代指自己(的身体)) 神游其中(代词,代指这)3、(1) 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2)怡然自得:形容安逸愉?快,高兴而自己?得意。 (3)庞然大物:形容形体很?大的东西。4、?心中想象这?样的景观,就真的像千?百的鹤一样?。?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拟,比。?舌头一吐然?后两只虫子?都被吃了。5、“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仔细观察、富有想象力?、
有专注的精?神、热爱生活、有童心、有生活经验?。6、童年时代的?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 我又爱好观?察, 加上我能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出发, 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 ,进而进行想?象和联想 ,所以我能关?蚊如鹤, 能把繁茂的?杂草看成是?树林 。 观虫蚁为野?兽, 把泥土瓦砾?看成丘壑 。把微不足道?的的癞蛤蟆?看成“ 庞然大物” 把癞蛤蟆扑?向小虫说成?是“拔山倒树而?来” 就很真实 《十五夜望月?》参考答案
过关检测1?、王建 唐 2、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3、解释下列词?语(1)即庭中,庭院中。(2)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3)休息。(4)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4、凄清(清冷、寂静、凄凉)5、写出了中秋?之夜月色如?霜、露桂飘香的?特点。诗人一、二句写景:“地白”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皎洁;“树栖鸦”为“鸦栖树”的倒装,烘托了夜的?静谧;“冷露”写人的感觉?,突出秋夜的?凉意;一个“湿”字,既突出了秋?夜露水的浓?重,又说明诗人?伫立的时间?长久;“桂花”是中秋的节?物,暗指今夜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使之更有典?型意义。诗人从视觉?、听觉、感觉、嗅觉等角度?,为我们描摹?出了一幅“月色如霜、露桂飘香”的幽寂、凄凉的“中秋月夜图?”,用景语引出?后面的情语?,不言凄伤而?凄伤之情随?景而出。
能力拓展答?案
1、语言:“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意境:前两句营造?了“地白”、“栖鸦”、“冷露”、“湿花”这样一个幽?静而悠远的?意境,寒意丝丝。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主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遐想在?这个月明之?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表达了中秋?之夜的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情感。
2、示例:我爱这首诗?的意境美。诗的前两句?营造了“地白”、“栖鸦”、“冷露”、“湿花”这样一个幽?静而悠远的?意境,寒意丝丝。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点击中考】
一、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 “桂花”暗指月宫 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 而结句却不?言己情 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 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 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 暗写自己。“落”字千钧 出意新奇 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二、1、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
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三、1、诗题是“望月”,但诗人不直?接描写天上?这轮圆月,而是描写庭?院里地白如?霜,树上栖鸦清?楚可见。因为这“地”“树”“鸦”全是明月照?耀的对象,故不写月,但朗朗的圆?月宛然在目?,这种暗扣诗?题的写法,就是诗歌评?论家所说的?“以实写虚、以实涵虚”,手法独特,有韵味。
2、诗的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不具体引出?“秋思”的人家,却用发问的?口吻,去叩击读者?的心扉,让读者就不?同的遭遇,抒发各自的?情怀,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使诗的容量?更广。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关心世间?生离死别人?家的疾苦,在此流露出?无限同情的?爱心。此句立意精?巧、出语高妙。
《水调歌头》答案
【过关检测】
1、苏轼 苏洵、苏轼、苏辙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
2、端起酒杯 指月亮
3、中秋咏月怀?人之作 月下饮酒,有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点明了作词?的缘由、时间,领起全篇
4、(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6、“婵娟”指月亮,意思是: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时?光。表达了对离?别亲人的美?好祝愿,情感积极乐?观,意境美丽。后人常用来?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美?好祝福。 7、运用比喻,富含哲理,人的悲欢离?合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能力拓展】
答案:
1( 转朱阁,低绮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略 4。问天 问月 问人生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
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点击中考】
一 、1、弟弟 苏洵 月亮2、A
二、1、 (C)2、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三、1、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2、“婵娟”指月亮,意思是: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时?光。表达了对离?别亲人的美?好祝愿,情感积极乐?观,意境美丽。后人常用来?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美?好祝福。1
《三峡》答案 过关检测
一、 文学常识:
郦道元 /地理学 /《水经注 江水 》/ 地理学著作? /瞿塘峡
/西陵峡 /峡
二、实词解释:
1襄: 漫上 2沿: 顺流而上 3溯:逆流而上
4御:驾着 5良:的确 ,实在 6肃: 寂静
7属引:连续不断8?素白色的 9旦:早晨 10 漱: 冲荡 11嶂:山嶂 12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13 曦:日光
三、重点句翻译?:
1、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2、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
3、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4、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5、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6、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7、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四、理解性默写?: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3)(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简答题
1、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3、(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目的在于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5、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6、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愁思的?风致。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六、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2((3分)?A?D?B(每小题1分?)3((3分)B4((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阅读(一):
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2、(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3、B 4、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阅读(二)
1. (1) 快 (2) 全,都(每小题1分?,共2分) 2. (1)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日?光和月亮。 (2)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每句2分,共4分) 3. 【甲】文描写的三?峡两岸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描写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2分)
4.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3分)
阅读(三)答案:1.B 2. C 3. D
4.?水清,树荣,山高,草茂,(1.5分)趣味无穷。(0.5分)?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1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1分)(注:“会”、“得无”各1分
阅读(四)
1、(2分)?即使 ?代词,那 ?代词,这 ?都2、(2分) D 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4、(2分) A 5、(4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到水?部张十八员?外》答案
【过关检测】
1、(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2、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的雨细?柔润泽,春草刚刚露?出地面3、用酥油比喻?小雨突出
小?雨细腻、光滑、润泽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春雨的可贵?。草色要看
近?却无写出了?小草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特点。这两句表现?诗人对
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
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的绿?色,当你走近看?,小草
又偷偷?躲起来让你?似乎又看不?清。5、 这两句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
突出了?早春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7、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能力拓展】
1、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2、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3、答:比喻。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一场严冬过?后,庄稼是多么?盼望春雨的?到来呀!此时的春雨?像滴滴甘露?,滋润着大地?。 瞧,蒙蒙细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那沙沙沙的?声音,像种子发出?新芽,如小草抽出?嫩叶,又似竹笋冲?出地面。 【中考链接】
(一) 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答“热爱”也可)(二1、答:一年之计在?于春
2、答: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三)1、答:这两句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诗人人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要?胜过不知多?少倍,突出了早春?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 1、答:“绝胜”的意思是远?远胜过。将满城烟柳?与淡远草色?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
2用酥油比?喻小雨突出?小雨细腻、光滑、润泽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春雨
的可贵?。草色要看近?却无写出了?小草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特点。
这两句表现?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西江月》参考答案
【过关检测】
1、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 )季节,从( 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 2、七八个星天?外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2 分,2 个1 分(3 个以上满分?)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l 分);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6、嗅觉 听觉 点出季节,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从身?边的感受入?手,让人感觉审?在其中,也使得词作?鲜活写出静?中之闹。反衬出夜色?之静,衬托出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
7、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的?心胸。
中考链接
(一)1.夏天 喜悦愉快或?惊喜 2.农民 夜行人 (二)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看到临近旧?物时的欢欣?,沉侵在夏夜?美景(稻花香)中忘记路途?远近的人迷?状态
(三)1、夏夜。闲适(淡泊、欣慰、喜悦、怡然自得)
2、乡村纳凉的?村民;作者与同伴?;夜行人;蛙儿们 (四)1、惊鹊、鸣蝉、蛙声。七八个星,两三点雨。
2、热爱农村生?活
《秋词》答案
【过关检测】1、刘禹锡。唐。《陋室铭》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能力拓展】1.zhāo 理由: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āo ,春天的早晨?,也就是春天?的意思。2.?遇到 ?超过 ?浅蓝色的天?空。3.正确。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过关检测】1、梦溪笔谈》沈括 存中 北宋 2、?xiē??huì 3、?遮盖?全部或都 ?十天 ?庄稼丰收 4、?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年成因此而?大丰收。 5、?子方皆尽 ?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6、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界的万?物是相生相?克的,大自然的某?些灾害也是?可以战胜的?。治理虫害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其?天敌来消灭?它,这样才最符?合自然规律?。在解决农业?问题时候,可以通过绿?色生态的方?法来解决,尽量避免非?自然措施(比如农药)。
《梵天寺木塔?》
【过关检测】1、?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映。 2、?jù ?fāng ?qì 3、?担忧。?所以。?铺排。?赠给。?遵照。?因为。 4、?在 ?用 ?拿 ?只 ?的 5、?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6、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论语十则答?案
【过关检测】
一、 1 丘, 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儒,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二、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6.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1、(1)?(替) ? (就是) ? (作为) (2) ?(它,指已学过的?知识) ?.(主谓之间,无意义)(3) ? ( 知道 ) ? (通“智”,智慧,聪明) (4)? (他们的)? (大概,也许) (5)?(把 ) ?(凭借) 2.解释下列加?点词:?(按一定时间?)(通“悦” 愉快) ?(生气 发怒) ?(每天)(反省)?(真诚
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 ?(刚强、勇毅)?(凋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看见有才能?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才?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读书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遥远?。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 4.?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_?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3)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课文中的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四、简答题1学?习了《〈论语〉十则》,我懂得了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同时加强个?人修养也很?重要。 2. “温故”和“知新”, 关键在于要?“知新”,在“温故”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3.这句话揭示?了松柏高洁?傲岸、不畏严寒的?品质。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
?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中考链接】
一、1、儒。2、(4)3、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4、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5、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6、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7、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
附:后四则选文?的大意:
9、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10、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11、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12、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二、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3、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附:后六则译文?:
5、孔子说:“富和贵,是人所想要?的啊;不用他的道?得到它,不要啊。贫和贱,是人所厌恶?的啊;不是他的道?得到它(贫贱),不去掉啊。”
6、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告诉他?说:“在说之前,先去做,然后再按照?做的去说。”
7、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10、(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
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三、1、 (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2、(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3、—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4、态度 学思 5、(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附【丙】文译文: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四、1、D 2、C 3、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4、 (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5、(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
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
附【乙】文译文:
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能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孙权说:“我那里想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就?开始从事学?习。
等到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大吃一?惊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学识尚浅?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看待他?,兄长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狼》
【过关检测】一、《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一字剑臣 二、1、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甚:程度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很”。2、一起追赶。3、困窘急迫 4、看,看见。5、放松,这里指卸下? 6、耽耽,注视的样子?。向:对着,朝着。7、犬坐:犬,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蹲?坐。8、瞑:闭上眼睛。暇,空闲 9、洞,这
里作动词?,打洞10股?:大腿 11、寐,睡觉 盖:承接连词,这里有“原来”的意思。12狡猾 指短暂的时?间,一会儿,转瞬间。
三1、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2、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3、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四、1、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2、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3、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4、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5、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6、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五、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记叙和议论? 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 狼再狡猾,都敌不过人?的智慧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5、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为奸 狼烟四起 杯盘狼藉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答案
过关检测
4、1、《古诗十九首?》 南朝梁 萧统 《文选》 《古诗》。东汉末年 建安
2. 中下层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 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
3. 牛郎织女 织女相思牛?郎的事 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二、本诗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三、1全诗通篇?使用了比兴?手法。全诗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进去?。每一句都不?涉及自己的?情事,其实处处都?是写自己的?感受。
2、质朴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它的写境用?语好像信手?拈来,没有错彩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自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参考答案
【过关检测】1、1、唐代 浪漫主义 李白 诗仙 被贬官 2、暮春 杨花 子规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切。6、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切。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能力拓展】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点击中考】
一1、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2、抒发了诗人?对被贬远行?的友人的关?切,思念和同情?。(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
二1、 渲染了暮春?季节哀伤、凄凉的气氛? 2、拟人 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三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2、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切。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四1、B C 2、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文八:《课外文言文答案》3800字
1
1、(1)放弃 (2)生气,发怒 (3)战胜 (4)终于,完毕 2、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名字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
3、志大才疏 4、此题为主观开放题,有文采、有独到见解为佳。
2
1、(1)旅店 (2)排遣,消遣 (3)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4)局势 2、这么美好的夜晚,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 3、此题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4、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新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3
1、(1)给 (2)增加 (3)原因 (4)吃 2、菜的味道好像是从盐中得来,不多的就已这样好吃,那么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 3、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4、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4
1、(1)宴请 (2)这 (3)终于 (4)停止 2、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致无处储存,还会发酵酸坏掉,不如就放在牛肚子里装着。 3、或嗔或笑。 4、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主观臆断。(意思对即可)
5
1、(1)驾驭 (2)咬 (3)马棚 (4)立刻 2、商人怎么能养它?这是把灾难转移到他人身上。 3、他认为商人没有能力驾驭这匹马,会给他带来伤害。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不能坑害别人。(或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1、(1)从前 (2)鞋子 (3)到了 (4)搬走 2、愚蠢的人仔细看看妻子才醒悟。 3、 他的妻子收走了他作为标志的鞋子。 4、这个故事讽刺了只讲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
9
1、(1)听到 (2)路 (3)终于 (4)从上往下看 2、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 3、螳螂踞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4、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10
1、(1)曾经 (2)抬起 (3)这样 (4)离开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3、蜘蛛趁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4、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有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13
1、(1)只有 (2)旧的,原来的 (3)点头 (4)死 2、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3、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 4、
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它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16
1、(1)私下 (2)总是(常常),就 (3)入迷 (4)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2、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进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3、勤奋好学 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19
1、(1)担心 (2)等到 (3)才 (4)吟咏 2、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3、韦编三绝 4、书不可不成诵。
20
1、(1)写 (2)财物,钱财 (3)等到??的时候 (4)只,只有 2、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22
1、(1)到 (2)打瞌睡 (3)睡醒 (4)离开 2、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3、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4、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
23
1、(1)到,及 (2)雇用 (3)供给,资助 (4)于是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3、D 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
24
1、(1)教诲 (2)这样 (3)引,拉 (4)聪敏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3、C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27
1、(1)讨伐 (2)劝谏 (3)弯曲 (4)想要 2、这三者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它们身后的隐患呀。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只看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行为。 4、劝谏吴王不要讨伐荆国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患。
30
1、(1)具备 (2)良马 (3)雕刻 (4)浮躁 2、刻几下就停下来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积少可以成多,学习也同样需要不断积累。 4、无论做什么事情应该用心专一。
31
1、(1)全部 (2)忧虑 (3)进见 (4)气味 2、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您自己不穿紫衣服呢? 3、因为齐桓公好紫服,全国人都穿紫色衣服。紫色材料供不应求,所以贵。 4、提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一位国君。
38
1、(1)想要 (2)完 (3)因此 (4)具备 2、羊互相呼喊着躲进了深林之中。 3、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是根本办不到的。 4、例:凡事都应细致周密思考,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设想。
39
1、(1)高谈阔论 (2)回头看 (3)慢慢 (4)离开 2、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 3、不盛气凌人,为人谦逊,彬彬有礼。 4、王安石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大家尚且如此谦逊有礼,而自己竟夸夸其谈,炫耀学识,对比中自惭形秽,深感自己的浅薄无知,班门弄斧。
42
1、(1)市场 (2)玩笑 (3)欺骗 (4)于是 2、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3、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就是说身教胜于言教。 4、①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②诚信是经霜不改容颜的金菊,是傲雪仍然灿烂的红梅。
44
1、(1)喜欢,爱好 (2)给??看 (3)高兴 (4)实际 2、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3、知道宣王爱慕虚荣,投其所好。 4、爱慕虚名,不注重实际。
48
1、(1)伙伴,同伴 (2)扔掉 (3)松懈,这里指“慢” (4)糊涂 2、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3、因为他腰缠千钱,很重。他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 4、我们应该意识到,当生命都即将失去的时候,追求其他身外之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58
1、(1)全,全部 (2)更加 (3)谁 (4)同“无”,没有 2、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近我。 3、喜好学习,并且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 4、我们要学习颜回,做一个有学问、知书达理的人。
63
1、(1)饮酒 (2)烧着 (3)不慌不忙 (4)拉,牵引 2、冬季的一天,他俩围着火炉喝酒。急性子的衣服落入炉中,被火烧着了。 3、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 4、正视缺点,常常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5
1、(1)撰写 (2)给 (3)明白人 (4)埋怨,责怪 2、先生就按照古书上的样本抄
了一篇给他。 3、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知错不思悔改。 4、做事不要墨守成规,不思变通,否则会漏洞百出,自以为是,不思悔改,终无所成。
76
1、(1)减少 (2)食欲 (3)缺乏 (4)都 2、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满足吗? 3、劝喻人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它不同的形式所迷惑。 4、朝三暮四,现实社会中经常用来形容人的反复无常。
78
1、(1)掌管 (2)丢失,逃掉 (3)列举 (4)指教 2、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 3、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妄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4、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一心为国君着想的忠臣。
107
1、(1)面向东 (2)多次 (3)你 (4)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2、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暗示项王。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4、犹豫不决,缺乏谋略。
116
1、(1)离开 (2)等到,至 (3)迁徙 (4)终于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4、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117
1、(1)慢 (2)看 (3)只 (4)于是,就 2、便以为学会了驾船的技术。 3、没有学精驾船技术就自以为是了。 4、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120
1、(1)能够 (2)流泪 (3)白白地 (4)如果 2、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3、 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作文九:《文言文阅读答案》1500字
10.答案B(慰劳)。 11.答案C(A、第一个“以”;第二个“以”B、第一个“且”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D、两个都是语气词) 12.答案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13. 1,怎么可以卖呢?
2,失去人臣礼仪,
3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
10【D 11BAB /C均为介词“替” D均介词“在” 12【C
读时特别要注意。C
13、 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
1分,大意1分
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
“奉”、“亢礼”各11分,大意1
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111分。大意1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他因为多次强硬进谏,不能够在朝庭内任职,贬为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汲黯身体多病,多次休假,病情无法痊愈。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9、【答案】A B项结合上下文意,可推断“薄”应为“靠近、接近”意。此题如果考生
10、【答案】C A项“而”连词,表并列 B项“于”介词在 C项“之”/D项
11、【答案】A B项“及归,公又请殿将”说明王德用擢升,是结果。C项“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表明王德用的谦逊和自知自明,而非坦荡。D项“左右皆望公,莫敢近”表现敌人对其的敬畏,属效果.“士大夫亦多服其度”表现其人格魅力,与“坦荡无私”不尽相同。12、【答案】B
13、【答案】1军人敢于倚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
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
3一生少有玩赏爱好,1
23
作文十:《文言文 七下 答案》13300字
七下答案
《赵普》【答案】
一、《宋史·赵普传 则平 北宋 政治家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二、(1)寡(少 )(2)释(放 )(3)私第(住宅 )(4)阖(关) 箧(书箱)(5)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 (6)发(打开 )(7)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8)竟日(整天 )( 9)及(等到 ) (10)、卒(终于 ) (11)习(熟悉 ) (12) 以(把 ) 为( 作为)
三、(1)、尝 古义: 曾经 今义:常指“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龌龊 古义:过分拘谨,拘于小节 今义:指不干净或比喻人品质恶劣
(3)、明日 古义: 当天的后一天 今义:泛指“明天”
(4)、颜色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5)、学 古义:学问 今义:学习
四、(1)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2)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3)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4)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五 、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六、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题破山寺后禅院》答案:
一、常建 唐 山水 田园
二、 1、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2、一作“都”
3、只,余:剩下。
4、指人的尘世之心。
5、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三、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四、这首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登岳阳楼》参考答案
过关检测
一、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二、C
三、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
“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3、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4、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5.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四、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2、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能力拓展 (一)1.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二)(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两小儿辩日》答案:
1、yú cāng shú rǔ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智慧、 (6)到 (7)寒冷 (8)为:同“谓”,说
3、⑴ ①为:动词,是 ②动词:说、认为 ③作 ⑵ ①其:那 ②它 ③他的或他们的
4、⑴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⑵谁说你多智慧呢。 ⑶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⑷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5、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为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6、(1)孔子不能决也。
(2)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3)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4)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5)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6) 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短文两篇》
《黄鹤楼》参考答案:
一、祎 巃嵸 倚 翼馆 荆吴
二、填空
1、《文苑精华》 阎伯理 唐2、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滕王阁 岳阳楼 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 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 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 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仰慕之情。
三、解释词义。(19分)
1、释下列画线的字。(9分)
(1)州: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隅:角落。 (2)登仙:成仙。(3)尝:曾经。驾:乘,骑。 憩:休息 (4)遂:于是,就 名:动词,命名。(5)耸构:矗立的楼宇。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6)巃嵸:高耸的样子。(7)倚:靠着。河汉:银河。 (8)重檐:两层屋檐。 (9)闼:门。霞敞:高敞 (10)井邑:城乡。(11)形胜:山川胜迹。
2.比 (1)【于】于: 在②于: 到 (2)【其】①其:它,指黄鹤楼。②其:它,指于园中的水阁。
(3)【以】①以:用。②以:因为。
③以:认为。④以:凭借。
(4)【之】①之:的)②之:的)③代词
3.词类活用。(3分)
(1)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2)最美好的事物,最美好的山川(3)名词作状语,像小鸟的翅膀
四.句子。(11分)
1.翻译下列的句子。(8分)
(1)译文: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2)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3) 译文: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
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
(4)译文: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说说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3分)
(1) 省略句 (2)判断句 (3)倒装句
五、阅读问答题
(一) 1、湖北武汉市武昌.2、“仙” 3、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4、C 5、 为了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既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彩,又为主旨服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6、本热爱山川胜迹,仰慕仙人。
( 阅读二)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鹦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事列《神仙》之传,迹有《述异》之志 耸构巍峨,高标 3、C(为了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价值。) 《于园》【参考答案】
一.yào hè jiàn sī suì jiū jī tuí yǎo
二.1、(1)所园:所建筑的园林。(2)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
(3)钥:钥匙。(4)款:殷勤招待。之:人称代词,我们(5) 奇:特殊的,罕见的。(6)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 磊,垒,堆砌。(7) 植:栽种。缘:顺着,沿着。(8)临:临近。(9)绝壑:陡峭的山沟。(10) 阁: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供游息、远眺、供佛或藏书之用。阁的平面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等,一般四周设隔扇。
(11)艇子:小船。(12)蒙丛:覆盖,丛生。(13)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14)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幽远。(15) 诸:众,各。(16)俱:都。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17)憾:心感不满。
2、(1)栏杆;关人的囚笼;把人关在牢笼里。(2)名帖,这里用作动词,投名帖;用尖锐的东西向前直戳;刺探,探询。(3)有地位;著名(4)上去;上面
3、步通“埠”,水边停船之处。
三.1、(1)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2)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3)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4)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5)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四.1、张岱 宗子 石公 明末清初 文学家 《琅嬛文集》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说明文 冰雪之气
2、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3、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表现对于园构思精巧,
4、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5 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
五、阅读理解
1、首先交待了于园主人的身份为“富人”,这从侧面告诉我们建这座园子耗资巨大。“非显者刺,则门匙不得出”又从侧面强调这座园子不同寻常,“携余往”的人的身份,既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匙不得出 ”一句,又说明了这次游园机会的难得。
2、前堂:以实奇; 后厅:以空奇; 卧房槛外:以幽阴深邃奇。
3、磊石——大池——壑——水阁——假山
4、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 游园得自然之趣 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5、答: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极有层次地来写于园。前 后 石坡果子松、牡丹、芍药 池塘奇峰绝壑 沟壑水阁、小河、灌木、禽鸟6、答:(1)说明,介绍了卧房外石壑幽阴深邃的特点。
(2)描写,生动描绘了水阁四周幽深的景色。
(3)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于园精巧构思的赞美。
《黔之驴》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寓言;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都用完了。2、⑴hào ⑵yìn ⑶ hài ⑷dùn ⑸ shì ⑹bó ⑺xiá ⑻ shēng ⑼liáng hǎn 3、⑴喜欢多事的人 ⑵ 用船 ⑶却 ⑷ 巨大的样子 ⑸把…当作 ⑹ 隐蔽,躲藏;偷看 ⑺ 渐渐 ⑻小心谨慎的样子 ⑼非常害怕 ⑽ 逃跑 ⑾将要;咬 ⑿ 特别的 ⒀逐渐;熟悉,习惯 ⒁击,扑 ⒂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⒃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 ⒄不堪,禁不住;用蹄子踢 ⒅只,仅 ⒆ 跳跃;怒吼 ⒇ 吃光 (21)于
是,就 离开4、(1)老虎看见它(驴),(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作神物。 (2)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靠近驴,非常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5、⑴??的样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离开;距离⑷罢了;耳朵 6.看问题不能只看重表面而不注重实质。 二、阅读理解1、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2、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3、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4、愚蠢无能 机智勇敢 5、老虎对驴的认识有个过程,起初害怕那是因为没见过,后来经过细心观察,老虎逐步认清了驴子的真面目,进而轻易地把驴子吃掉。由此可见,老虎做事谨慎、机智勇敢,并非“胆小虎”。
6、参考:尊敬的法官,驴之死不能够怪我。大家都知道,大自然奉行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象驴这样大而无能的家伙,被吃掉是早晚的事情,我只是在替上天行使他的法则而已。所以,如果一定要有人要为驴之死负责的话,那么,请您宣判上天谋杀罪名成立
《古诗三首》答案:
《蝉》 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2、形状、习性、声音
3、托物言志。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6、只有地位高而又品格也高的人,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要某
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如果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
《孤雁》 1、《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2、(1)野鸦:象征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2)孤雁:诗人自比
(3)作者的心情:乱世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
3、这里的野鸭是平庸之辈,不理解孤雁的思念之情,用野鸭自纷纷的鸣噪衬托孤雁心中的悲痛,追求的迫切。
4、写这首诗时,作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诗正表达了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鹧鸪》 1、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2、啼。 3、答:这两句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4、答: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5、答:鹧鸪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鹧鸪啼声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6、答:这首诗咏物能传其
神韵,写景能渲染其凄愁氛围,全诗借历史故事烘托哀伤气氛,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愁,使诗所表达的主题更为突出、传神。 《咏荷诗五首》参考答案:
1、荷花、芙蓉、芙蕖、菡萏
2、名句积累
(1)荷叶罗裙一色裁 (2)卷舒开合任天真
(3)素花多蒙别艳欺(4)露为风味月为香 (5)倚槛风摆柄柄
3、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_____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② 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_____莲莲_____ (宋?辛弃疾) ③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宋?周邦彦) 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宋?李清照) 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⑦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静乱世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夏韦太守良宰》)
⑧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 (白居易《长恨歌》)
4、(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答: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3)答:“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答:
5、答: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莲叶的香味。此外还写出了莲叶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
6、答:(1)这首诗歌选取花与叶的关系这个独特角度,来赞美荷花荷叶“长相映”。“任天真”,歌颂了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和同荣、同衰坚贞不渝的品质。(2)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人信任,没有人可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7、答:这首小诗借咏白莲,全意着力于白莲的精神之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8、答:(1)莲子的特点:滋润、淡雅、甘醇、香甜。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9、(B)10、略11、略
爱莲说(答案)
【过关检测】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1)多
(2)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3)沾染(污秽)。
(4)洗涤。
(5)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6)美丽而不端庄。
(7)耸立的样子。
(8)立。
(9)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指隐居的人。
(11)指品德高尚的人。
(12)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3)应当。
2、翻译句子。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可轻易玩弄啊。
(3)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3、按原文填句子。
(1)写莲花高洁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写莲花质朴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写莲花正直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文章写生长环境的句子(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6)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今人敬重而不轻侮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你最欣赏莲花的哪一种品格,说说理由。
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因为这句不仅写出了莲的高贵品质,在恶劣环境中能洁身自好,不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5、写菊花和牡丹有何用意?
用菊花从正面映衬莲花高尚可爱的美好形象。用牡丹从反面映衬莲花高尚可爱的美好形象。
6、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何在?
(1)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2)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多一些高尚之举。这样才能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考链接】
一、1.(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2.莲,是花中的君子。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5.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二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2.C 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附【乙】文译文:
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
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
三、1.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A 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5.B 6.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洁身自好 高洁 (意思接近即可)
附【乙】文译文:
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四、1、A 2 、D 3、 A 4、(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2))(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
附【乙】文译文:
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
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沁园春 雪》【过关检测答案】
1、沁园春、雪 2、⑴只剩下⑵立刻⑶等到 3、⑴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⑵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⑴上片写景,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片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依赖和热爱的激情。 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6、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描写;议论
《卜算子 咏梅》【过关检测答案】1、C 2、C 3、C 4、D 5、“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6、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
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木兰诗》【过关检测答案】
一、⑴对着;门 ⑵织布的梭子 ⑶只 ⑷思念 ⑸文告 ⑹表示多数,不是确数 ⑺为此;买 ⑻早晨 ⑼战争 ⑽过 ⑾北方二、(1)①买;②集市(2)①军机军事②织布机(3)①买②雇,租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四、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⑵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啾。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五、⑴A⑵C⑶B⑷B⑸C⑹C
《观刈麦》【过关检测】参考答案
1、《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2、
2、⑴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⑵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⑶秉:用手握着。⑷敝:破旧。⑸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⑹晏,晚。
3、(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5)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6)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 答:把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官吏的富足作对比,突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赋税的繁重,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统治阶级的不满。
5、答:自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却“曾不事农桑。”自己在任却解决不了农民的问题。“不能忘”农民在烈日下拼命劳作,和贫妇人拾穗充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对劳动人们的同情。
6、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的繁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自己的愧疚之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7、答:这两句实写诗人看到农民割麦的情景,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刈麦者矛盾的心里,又热又累渴望休息却希望天再长一些在多干些活。
【能力拓展】参考答案:
1、白居易 香山居士 2、dān gù 3、 C
【中考链接】参考答案
(一)1、“力尽不知热”反映了刈麦者的矛盾心理,并非是他们不知热,而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得忍着、挺着。
2、繁重的赋税逼得一些农民失去田地,即使是有田的农民将来也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田地。
3、这几句议论抒情的句子通过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辛苦品亏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1、正面 侧面 2、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3、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1、叙事 农民的辛苦以及赋税的繁重 抒情议论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两句实写诗人看到农民割麦的情景,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刈麦者矛盾的心里,又热又累渴望休息却希望天再长一些在多干些活。
(四)1、农民在烈日下割麦 贫妇在烈日下拾麦2、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自己的愧疚之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
过关检测
1、宋 辛弃疾 词牌名 陈同甫
2、部下 肉 了结 恢复中原之事
3、可怜白发生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可怜白发生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悲壮肃杀的气氛。
9、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描写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斗志昂扬,气氛悲壮。
10、从视觉和听觉,生动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即是议论又是抒情,将忠君爱国与求取功名紧密联系在一起,表
现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12、诗人由豪壮的回忆回到残苦的现实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13.主旨:表现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14.士兵们欢欣鼓舞,在分享将军给的烤肉,军中奏起了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能力拓展答案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2、: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3、可怜白发生!
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中考链接参考答案:
(一)(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1.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三)1(1)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
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4)从塑造的形象上看,塑造了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
2、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
(四)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
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使至塞上》答案
1、 唐 王维 诗中有画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使 问边 居延 大漠 长河 落日 萧关 燕然
6、这两句写塞上秋景,以蓬、雁自比,表现诗人孤独伤感的情怀
7、直写孤烟之高,圆写落日之低,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描写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8、茫茫的大漠里,袅袅炊烟直上云霄,远处黄河尽头是一轮滚圆的落日。
9、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诗人因受排挤而孤独伤感的情怀以及在大漠雄浑景色中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能力拓展】答案
(1)大漠孤烟直,长河光落日圆。
(2)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答]香菱对“大漠”、“长河”两句诗的体味是有道理的。因为大漠之“大”,茫无边际,且无树、无山、无其他景物,更显孤烟之“孤”、长河之“长”。孤烟之所以“直”,是因为大漠秋季与春末处于高气压中心,晴朗无风,狼烟便直上如缕,显得挺拔;而落日在天地相接之处,更显其圆圆的形状和红彤彤的色彩。这一“直”一“圆”的景物在大漠无边无际而又空旷荒凉的背景上,构成一幅何等醒目,何等苍劲、雄浑、神奇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1、 B 2.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1、 1、D 2、“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2、 1、 D 2、使:出使; 征蓬:飘飞的蓬草
3、 1、B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黄鹤楼》【过关检测答案】1、指(汉阳林木)分明可数。家乡2、
A.√,B×,C×,D×。3、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4、寂寞、惆怅;5、“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归园田居》【过关检测答案】
一、D二、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三、1、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辛苦而美好的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3、田园4、“种豆南山下”,语言亲切朴素,明白如话,以平淡的口吻写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及自己闲适寡欲的心境。“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5、从诗的内
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的污浊,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6、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
7、“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