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煤的着火点》800字
煤的着火点
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把煤按一定升温速度加热到煤开始点燃的温度,这一温度称为煤的着火点(也称煤的燃点)。
煤的着火点高低主要与煤化程度有关。一般规律是挥发分愈高的煤,着火点愈低。所以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来看,以泥炭的燃点最低(泥炭虽不是煤。但也属可燃矿产)。其次是褐煤和烟煤,无烟煤的燃点最高。在烟煤中以煤化程度最低的长焰煤和不粘煤的燃点为低,其次是气煤、肥煤和焦煤,瘦煤和贫煤的燃点最高。各牌号煤的燃点范围大致如下:
褐煤 270~310?
长焰煤 275~320?
瘦煤 350~380?
贫煤 360~385?
不粘煤 280~305?
弱粘煤 310~350?
无烟煤 370~420?
气煤 300~350?
肥煤 320~360?
焦煤 350~370?
煤的着火点与煤中无机矿物质的含量有关。一般矿物质含量高的煤,着火点也就高。但煤中含有黄铁矿,则可以降低煤的燃点(煤化程度低的煤除外)。煤经过氧化后,则着火点明显地下降。
下表列出了我国主要动力用煤的着火点。可以看出,不同牌号的煤着火点有明显的差别。即使同一牌号的,也由于变质程度不同、矿物质含量多少,而致着火点也有相当差别。
我国某些煤的着火点 表
fgr局、矿 牌号 着火点?? W?, A?, V?,
舒兰 褐煤 302,314 5,11 27,42 52,55
元宝山 褐煤 268,275 3,9 16,36 37,40
淮南 气煤 322,336 2,3 21,34 35,38
营城 长焰煤 275,285 4,9 15,40 41,46
大同 弱粘煤 319,349 1,5 5,10 28,34
西山 贫煤 358,382 0.5,1.3 12,29 14,17
萌营 无烟煤 367,393 1,2.5 7,29 8,12
北京 无烟煤 388,415 1,3 14,28 5,7.7
作文二:《煤的着火点》400字
煤的着火点
煤的着火点高低主要与煤化程度有关。一般规律是挥发分愈高的煤,着火点愈低。所以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来看,以泥炭的燃点最低(泥炭虽不是煤。但也属可燃矿产)。其次是褐煤和烟煤,无烟煤的燃点最高。在烟煤中以煤化程度最低的长焰煤和不粘煤的燃点为低,其次是气煤、肥煤和焦煤,瘦煤和贫煤的燃点最高。各牌号煤的燃点范围大致如下:
褐煤 270~310℃ 长焰煤 275~320℃ 不粘煤 280~305℃ 气煤 300~350℃ 弱粘煤 310~350℃ 肥煤 320~360℃ 焦煤 350~370℃ 瘦煤 350~380℃ 贫煤 360~385℃ 无烟煤 370~420℃
煤的着火点与煤中无机矿物质的含量有关。一般矿物质含量高的煤,着火点也就高。但煤中含有黄铁矿,则可以降低煤的燃点(煤化程度低的煤除外)。煤经过氧化后,则着火点明显地下降。
下表列出了我国主要动力用煤的着火点。可以看出,不同牌号的煤着火点有明显的差别。即使同一牌号的,也由于变质程度不同、矿物质含量多少,而致着火点也有相当差别。表 我国某些煤的着火点
作文三:《可燃性气体的着火点》500字
1. 可燃性气体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着火点:
氢气(H2)的燃点是585℃;
一氧化碳(CO)的燃点是650℃; 甲烷(CH4)燃点500左右。 2.可燃性气体浓度及极限:
1)H2爆炸极限为4%~72.4%,指的是H2在气体中的含量 低浓度或纯的氢气都不会
发生爆炸;
2)co: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也就是说CO和空气混合
时,CO少于12.5%或多于80%不会发生爆炸。
空间允许最大浓度为30mg/m3。立即致死量为1500ppm;
3)甲烷:爆炸极限:5.3~15% ;最易引燃浓度:7.5%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9.8%
另外: CO2:干燥的空气中,CO2的含量是百分之0.03,即百万分之300,所以CO2
的含量是300ppm.
3.煤的着火点:
褐煤 270~310℃ 长焰煤 275~320℃ 瘦煤 350~380℃ 贫煤 360~385℃ 不粘煤 280~305℃ 弱粘煤 310~350℃ 无烟煤 370~420℃ 气煤 300~350℃ 肥煤 320~360℃ 焦煤 350~370℃
我国某些煤的着火点
作文四:《浅谈提高着火点测定的准确度》4100字
浅谈提高着火点测定的准确度
1 1 2 李淑伟, 张广民, 杜建军, 王建奎
2 (11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运销公司 , 山东 济宁 272000 ;
21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岱庄煤矿 , 山东 淄博 255120)
摘 要 : 通过对影响着火点测定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 找出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加以解决 , 从而提高了着火点测定的准确度 。
关键词 : 着火点 ; 空气湿度 ; 准确度
() 中图分类号 : TQ531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727677 20110120042202
Discuss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curacy of ign it ion tempera ture test 1 1 2 2L I Sh u2wei, Z HA N G Gua ng2mi n, D U J ia n2j un, WA N G J ia n2k ui
( 1 . Coal T rans p ort at i on & M a rket i n g Com p an y , Zi bo Grou p Cor p orat i on L t d . , J i ni n g 272000 , Chi na ;
)2 . D ai z h u an g Coal M i ne , Zi bo Grou p Cor p orat i on L t d . , Zi bo 255120 , Chi na
Abstract : The i nf l ue nci ng f ac t ors of i gni t ion t e mp e r a t ur e t es t w e r e a nal yze d i n t he p ap e r . The mai n i nf l ue nci ng f ac t ors on t he t es t r es ul t w e r e f ound out a nd t he cor r esp ondi ng meas u r es w e r e a dop t e d t o s ol ve i t . The acc ur ac y of i g ni tion t e mp e r a t u r e t es t was i mp r ove d.
Key words : i g ni tion t e mp e r a t u r e ; ai r h umi di t y ; acc u r ac y
将煤加热到开始燃烧的温度叫做煤的着火点 。部分煤样的着火点明显低于正常值 。从着火点测定 测定煤的着火点可以作为判断 煤炭 变质 程度 的 参 1 上明显可以看出有 4 个点偏离了正常测定 散点图
考 , 也可以利用原煤样的着火点和氧化煤样的着火 值 , 分 别 为 29 9 ?、2 94 ?、25 1 ?、285 ?, 平 均 点间的差值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 。根据煤的着火点 低 40 ?,5 0 ?, 有的甚至低 60 ?, 70 ?。偏离了 的变化来判断煤是否已氧化 , 煤氧化后着火点明显 气煤的着火点区间 。需从各方面来查找原因 , 所得
结果见表 1 。 下降 , 所以着火点可作为煤氧化的一种非常灵敏的
表 1 着火点测定结果 指标 。
批次 着火点 / ? 批次 着火点 / ? 批次 着火点 / ? 煤的着火点测定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试验 , 不 仅操作方法 、仪器类型 、氧化剂种类不同 , 测定的 1 341 8 354 15 355
2 345 9 350 16 336 着火点不同 , 而且氧化剂和煤样的数量 、粒度 、干 3 299 10 251 17 347 湿状态和加热速度都对着火点有明显的影响 。 4 344 11 337 18 333
5 348 12 330 19 340
6 353 13 285 20 353 1 存在问题 7 294 14 337 济北矿区着火点的测定使用原煤样进行测试 ,
即将干燥后的煤样与亚硝酸钠以 1 ?01 7 5 的质量比 将表 1 中的数据绘制成散点图如图 1 所示 。 例混合均匀 , 然后立即装进试管进行试验 。使用的仪
器为 MA2A 型燃点测定仪 , 由控温和测量两大部分组
成 , 具有自动测温 、控温 、打印数据的功能 。
通常来讲 , 煤的着火点与煤变质程度有一定的
关系 , 一般变质程度高的煤着火点也比较高 , 变质
程度低的煤着火点也低 。从下表我国各类煤的着火
图 1 着火点测定散点图 点范围来看 , 气煤的着火点 在 305 ?, 35 0 ?。济
北矿区煤种为气煤 , 着火点一般在 3 20 ?,36 0 ?, 原因分析2
但是 200 9 年 8 月,9 月所测定的一批煤样中发现 通过多方面的查找 , 发现以下几点是造成着火 42
第 1 期2 011 年 1 月煤 质 技 术
点偏低的原因 :述现象发生 。
( ) 1煤样没有完全烘干 。煤样必须经过低温烘 , 提前打开空调的 因此在空气湿度较高的天气
烤以接近恒重 。煤中有水分时 , 一方面会使爆燃不 除湿功能 , 首先将室内空气湿度调节到 30 % R H, 明显 , 另一 方面 会使 测定 结 果偏 低 。在 实际 测 定 50 %R H 之内 , 然后再进行着火点的测定 。通过对 中 , 认为煤样不宜称量过多 , 一般在 01 5 g 左右 。 备查煤样的重新测试 , 在称量和混合的过程中亚硝 用过多的煤样进行烘干 , 会使煤样中的水分不易完 酸钠没有出现发黏的现象 。着火点恢复到正常的范
( ) 全烘透 。 围 结果见表 2 。着火点偏低的 4 个煤样经过重
( ) 2 称 样速 度慢 。如果 称 量和 混合 的时 间 过 新测定后 , 比前次提高了 30 ?,5 0 ?。从散点图 2 长 , 亚硝酸钠极易吸水 , 使着火点降低 。尤其是在 可以看出 , 着火点已恢复到了正常的范围 。而对着 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下 , 亚硝酸钠暴露在空气中的 火点正常的煤样重新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 时间过长 , 会使亚硝酸钠吸水 , 使着火点降低 。在 明亚硝酸钠是在称量及混合的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 称量的过程中 , 称完一个试样要及时盖好亚硝酸钠 的水分导致着火点降低 , 同时也与操作人员在称样 试剂的瓶盖 , 等称量下一个试样时再打开 , 以防吸 和混合过程中的 速度 有一 定 关系 。称样 的时 间 过 水 。因此要督促化 验人 员称 样 和混 合时 提高 注 意 长 , 会使亚硝酸钠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 , 而使 力 , 煤样和氧化剂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数量 亚硝酸钠吸湿 , 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 混合均匀并用研钵研细到煤样粒度小于 01 15 m m
表 2 测定结果 左右 。同时加快称样和混合的速度 , 防止受潮 。 批次 着火点 / ? 批次 着火点 / ? 批次 着火点 / ? ( ) 3亚硝酸钠吸水会使着火点降低 , 没有烘干 1 341 8 354 15 355 或者重新吸湿都会给测定带来影响 。因此必须预先 2 345 9 350 16 336 将之研 细 并 在 10 2 ?, 10 5 ?下 干 燥 后 方 可 使 用 。 3 352 10 334 17 347 干燥后的亚硝酸钠应放在干燥器内保存 。在使用的 4 344 11 337 18 333
5 348 12 330 19 340 过程中也要防止其吸水影响测试结果 。
6 353 13 330 20 353 ( ) 4煤样管未烘干 。如果装有煤样和氧化剂的 7 330 14 337 煤样管没有烘干 , 里面粘有水滴 , 会使煤样和氧化
剂吸水 , 影响测定结果 。所以在称样前要检查一下 将表 2 中的数据绘制成散点图如图 2 所示 。 煤样管是否干燥 , 干燥后的煤样管最好保存在干燥
器内以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
( ) 5仪器升温速度达不到要求 。加热时的升温
速度直接影响着火点的测定值 , 加热时的升温速度
快 , 煤受 热快 , 与亚 硝 酸钠 的作 用 加 剧 , 容 易 爆
燃 。升温速度越快 , 煤本身的受热温度与温度计的
图 2 着火点测定散点图 指示温度相差越大 , 往往使测定结果偏高 。升温速
度过慢在时间上是个很大浪费 , 而且不容易爆燃 。
4 结语
要因确认3 通过对造成着火点偏低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试 通过对上述几点的反复试验和分析 , 确认为主 验 , 找出了影响着火点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原因 。从 要原因的是 , 在称量和混合的过程中亚硝酸钠吸水 而在以后的着火点测定中避免了影响着火点测定准 是造成着火点偏低的主要原因 。由于夏季室温高 ,
确度的各种环境及人为因素 , 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 。 空气湿 度 大 , 室 内 空 气 湿 度 达 到 50 % , 70 RH% R H , 在称量和混合时发现亚硝酸钠有发黏的现象 ,
附着到称样的煤样勺 、表面皿及玛瑙研钵中 , 主要 ( ) 作者简介 : 李淑伟 19762, 女 , 黑龙江双城人 , 工程师 , 长
期从事煤质分析检验与管理工作 , 发表论文多篇 。 是由于亚硝酸钠暴露在潮湿的 空气 中吸 水所 造 成 的 。而在空气湿度为 3 0 % R H, 50 % R H 时没 有 上
()收稿日期 : 2010208204
43
作文五:《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1300字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 操作方法
一块铁片水平地夹在铁夹上,把少量的红磷和白磷隔开相当的距离分别放在铁片上,然后在红磷下面
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在红磷下面加热但白磷先燃。
实验结论
白磷比红磷容易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低于红磷(做此实验时产生大量白烟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环境
污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考点
1、燃烧的必要条件;
2、自燃现象及其应用。
经典考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支侦察小队侦察到德国法西斯有座十分隐蔽且又戒备森严的军火工厂。
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了十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推测这种化
学药剂是
A. 黑火药和甘油 B. 高锰酸钾和硫酸
C. TNT烈性炸药 D.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试题难度:易
2、白磷和红磷的关系 白磷和红磷之间的转化属于 变化
A、同系物 物理 B、同位素 化学
C、同素异形体 化学 D、同分异构体 化学
试题难度:中
3、两种单质A和B,已知3.1gA和1.6g B的原子数相等,且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3:4。又知A原子中mnmn
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B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 则单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其分子m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1个单质A的分子中共形成_____对共用电子对,单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mn
答案:P 正四面体 6 O 43
解析:首先根据B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确定B为氧元素,然后根据原子数相等这一
条件,1.6克的 B是0.1摩尔氧原子,说明3.1gA也含有0.1摩尔的A原子,确定出A为磷元素。再利用nm
分子数比为3:4,最后确定n=3,m=4 。
试题难度:难
答案
1 答案:D
解析: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易自燃,不溶于水,易溶于CS。军火库已存在炸药,所以老鼠身上没有必要涂2
炸药,其身上涂有的药品必然是易自燃的物质。
2 答案:C
解析:概念问题,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关系,同素异形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3 答案:P 正四面体 6 O 43
解析:首先根据B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确定B为氧元素,然后根据原子数相等这一条件,1.6克的 B是0.1摩尔氧原子,说明3.1gA也含有0.1摩尔的A原子,确定出A为磷元素。再利用分子数nm
比为3:4,最后确定n=3,m=4 。
着火点
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组织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着火点越低;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越低。对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来说,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也都有关系。液体的着火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闪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初次发生闪蓝色火光时的温度。它比燃点低。例如酒精的着火点是696 K(423 ?)闪点是286 K(13 ?)。闪点也是可燃性液体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文六:《[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白磷:白磷》5400字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白磷:白磷 篇一 : 白磷:白磷-发现历史,白磷-物理性质
白色或浅黄色半透明性固体。质软,冷时性脆,见光色变深。暴露空气中在暗处产生绿色磷光和白色烟雾。在湿空气中约40?着火,在干燥空气中则稍高。白磷能直接与卤素、硫、金属等起作用,与硝酸生成磷酸,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生成磷化氢及次磷酸钠。应避免与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及其他氧化物接触。1g溶于300000份水、400ml无水乙醇、102ml无水乙醚、40ml氯仿、35ml苯、0.8ml二硫化碳、80ml橄榄油、60ml松节油、约100ml杏仁油。相对密度1.83、1.88。熔点44.1?。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发现历史
关于磷元素的发现,还得从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说起。那时候,盛行着炼金术,据说只要找到1种聪明人的石头??哲人石,便可以点石成金,让普通的铅、铁变成贵重的黄金。炼金术家仿佛疯子一般,采用稀奇古怪的器皿和物质,在幽暗的小屋里,口中念着咒语,在炉火里炼,在大缸中搅,朝思暮想寻觅点石成金的哲人石。1669年,德国汉堡一位叫布朗特的商人在强热蒸发人尿的过程中,他没有制得黄金,却意外地得到1种像白蜡一样的物质,在黑暗的小屋里闪闪发光。这从未见过的白蜡模样的东西,虽不是布朗特梦寐以求的黄金,可那神奇的蓝绿色的火光却令他兴奋得手舞足蹈。他发现这种绿火不
发热,不引燃其它物质,是1种冷光。于是,他就以“冷光”的意思命名这种新发现的物质为“磷”。磷的拉丁文名称Phosphorum就是“冷光”之意,它的化学符号是P,它的英文名称是Phosphorus。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物理性质
基本信息
CAS号:12185-10-3
分子式:P4[1]
白磷
分子量:.895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黄色蜡状固体,有蒜臭味,在暗处发淡绿色磷光。
结构:正四面体
密度:1.82g/cm3
pH:无资料[2]
熔点:44.1
沸点:280.5
相对密度:1.88
相对蒸汽密度:4.42
饱和蒸汽压:0.13
燃烧热:3093.2
临界温度:721
临界压力: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引燃温度:30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苯、氯仿,易溶于二硫化碳。
爆炸上限%:无资料
爆炸下限%:无资料
管制信息
白磷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化学性质
易燃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四磷或六氧化四磷:
P4+5O2=点燃=2P2O5
P4+3O2=点燃=P4O6
4P+O2==P4O+O
O+O2?O32个方程式叠加起来:P4+2O2==P4O+O3
发光条件:稍擦去表面水,在无光源且室温低于30摄氏度的暗处放置几秒钟
稳定性
白磷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
离心管盛装的黄磷
同素异形体。
磷至少有十种同素异形体,主要是白磷、红磷、黑磷3种[5]。白磷隔离空气加热到533K,生成红磷;另外在1200MPa下,白磷加热至473K可转变为黑磷。
与红磷相比
白磷和红磷的区别是在于着火点和毒性,白磷着火点低于红磷。白磷一般会在40?左右燃烧,而红磷要在240?左右才能燃烧;白磷有剧毒,而红磷几乎无毒。白磷在隔绝空气时加热至273?转化为红磷,红磷在隔绝空气时加热至416?升华凝结转换为白磷。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而红磷分子为链状结构。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毒理性质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剧毒品、自燃物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致死亡。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消化功能紊乱、中毒性肝病。引起骨骼损害,尤以下颌骨显著,后期出现下颌骨坏死及齿槽萎缩。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接触空气易自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涂抹2%,3%硝酸银灭磷火。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立即用2%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及导泻应谨慎,防止胃肠穿孔或出血。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白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泄漏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静电、防腐、防毒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水、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于水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潮湿的沙土覆盖。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AC:无资料
PC-STEL:0.1
TLV-TWA:0.02ppm
PC-TWA:0.05[
TLV-C:无资料
TLV-STEL:无资料
检测方法: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
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等。
避免接触条件:空气。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无资料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大鼠经口LD50:3.03;小鼠经口LD50:4820ug/kg
LC50:无资料
刺激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资料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11μg/kg,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植入后
死亡率升高和每窝胎数改变。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运输信息
危规号:42001
UN编号:1381
包装标志:自燃物品;剧毒品
包装类别:?类包装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装入盛水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严封后再装入坚固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若使用小开口钢桶包装,须经路局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制法
工业上用磷酸钙,木炭和二氧化硅混合高温制取白磷
分布化学方程式:首先,二氧化硅和磷酸钙反应
3SiO2+Ca32=高温=3CaSiO3+P2O5
然后木炭还原五氧化二磷
5C+2P2O5=高温=4P+5CO2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应用领域
白磷虽然危险,但也有很多用途。在工业上用白磷制备高纯度的磷酸。利用白磷易燃产生烟和雾,在军事上常用来制烟幕弹、燃烧弹。还可用白磷制造赤磷+3H2O?PH3?+3KH2PO2.
老式白炽灯灯泡的感柱上涂一点赤磷。红磷受热会变成白磷,白磷很容易同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把氧气“吃掉”,这样,玻璃壳里残留的氧气也被消除了。防止钨丝通电以后温度升高到2000?以上导致很快被烧断。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储存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应保存在水中,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库温应保持在1?以上。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取用方法
由于白磷的燃点低,人的手温就容易使它燃烧,所以取用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去取,绝对不能用手指去接触,否则手就会被灼烧,造成疼痛难愈的灼伤。如果遇到大块白磷需要切割成小块时,必须把它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小刀在水面下切割,或用热水熔化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得小块。不能暴露在空气中进行,否则切割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也容易使白磷燃烧。
黄磷安全规程_白磷 -危险性
白磷是1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但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0?而燃烧。因此,不能说气温在40?以下白磷不会自燃。
白磷有剧毒。人的中毒剂量为15mg,致死量为50mg。误服白磷后很快产生严重的胃肠道
冷水中的白磷
刺激腐蚀症状。大量摄入可因全身出血、呕血、便血和循环系统衰竭而死。若病人暂时得以存活,亦可由于肝、肾、心血管功能不全而慢慢死去。皮肤被磷灼伤面积达7%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以至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吸入磷蒸气,可导致气管炎、肺炎及严重的骨骼损害。
白磷中毒后,呼吸有大蒜气味;呕吐物可在暗处发光。篇二 : 红磷、白磷、紫磷、黑磷各有什么特点?红磷、白磷、紫磷、黑磷,它们
红磷、白磷、紫磷、黑磷各有什么特点?
红磷、白磷、紫磷、黑磷,它们的形状和用途,等等
磷有四种异构体:黄磷、红磷、紫磷及黑磷,后两者少见。
白磷为蜡样结晶体,带大蒜样味,有剧毒;
红磷是将白磷暴露在阳光下或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加热到275摄氏度而制成的,性质相当稳定,但简单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即足以使其转换成性质活跃的白磷。为红色粉末,毒性小,但因其中往往含有白磷,故也可致中毒。
两者均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二硫化碳。在爆竹、焰火、灭鼠药、火柴、杀虫剂、磷肥及军火生产和使用中,都可接触到磷,若防护、使用不当,可发生中毒。
紫磷:把黑磷加热到125 o C则变成钢蓝色的紫磷 。紫磷的化学活动性比白磷小,但仍能被硝酸氧化成磷酸。紫磷跟氯酸钾一起摩擦可以剧烈燃烧。
黑磷。绉环,类似石墨。将白磷在1.21×109Pa下加热,就得到黑磷。黑磷呈铁灰色,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密度为2.7 g,cm3,着火点是490?,外形像石墨。黑磷的化学活动性比紫磷差,通常难于发生化学反应。性质最不活跃也最缺乏经济价值。
紫磷及黑磷毒性很小,不易点燃。
篇三 : 化学139.5红磷和白磷的分子式是什么,它们的保存方法有什么不同
化学139.5
红磷和白磷的是什么,它们的保存方法有什么不同,,
红磷和白磷的分子式是什么,它们的保存方法有什么不同,,
白磷是以四个磷原子为顶点正三角椎型结构,所以白磷可以写成P4
而红磷的结构比较复杂,至今仍无定论,有说法认为红磷是一种网状结构.白磷和红磷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白磷放在煤油或蒸馏水中,红磷不会自燃的,可放在细口瓶中。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你成功
篇四 : 红磷的着火点是多少摄氏度,
红磷的着火点是多少摄氏度,
白磷着火点为40 ?左右,红磷着火点在200 ?左右。
作文七:《测测恋爱中你的“着火点”在哪里?》600字
测测恋爱中你的“着火点”在哪里?
文/潘教授? 编辑/学问有没有进步
每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都有自己想要坚持的部分,那么就通过下面的测试进入你或(他)她的思想,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你们在恋爱中绝不让步的底线。
测试开始:有一天你心情特别好,路过一个小吃休闲店,你会点以下那种小吃呢?
A. 花生等坚果类拼盘
B. 卤味拼盘
C. 爆米花
D. 辣味烤鸡翅
测试解析:
选择A. 花生等坚果类拼盘
你会是一个超级自我的人。凡事都要以你的意见为出发点,觉得两个人相互沟通,最终要有一个人妥协简直是太无聊了,只要每件事情都听自己的就准没错了,如果另一半不配合时,你会立即翻脸,着火点立刻达到,恐怕一场大战就要开始。
选择B. 卤味拼盘
自己的另一半是绝对不可以剥夺你跟朋友的聚会时间。你这种类型的人会将朋友和情人看得同等重要,你会花很多时间跟自己的情人在一起,可是同样也希望另一半可以给自己时间去和朋友聚会,最好不要从中阻挠,否则达到你的着火点,就不好收场了。
选择C. 爆米花
你会是恋爱至上的爱情奴隶,另一半在你的眼中就是世界中心,只要可以和伴侣在一起,没有什么是好坚持的。你这种类型的人会觉得两人世界中没有大事情,凡事只要都听对方的就好了,为了坚持一些小事而伤了感情才划不来呢。
选择D. 辣味烤鸡翅
是你个工作狂,你绝不会因为儿女私情而耽误工作,你这种类型的人很公私分明,私底下,无论自己的另一半怎样要求,你都会尽力的去配合顺从,但是工作时间你则会非常的敬业,绝对不能容忍另一半的无聊打扰。
作文八:《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创新》3100字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创新
班级 高二八班
姓名 翟国馨
指导教师 王弢
学校 天津市耀华中学
时间 2009年11月24日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创新
摘要:为了解决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对空气污染问题,我借助于大烧杯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白烟释放到空气中,利用高一所学的化学知识,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白烟——五氧化二磷,使实验更加绿色和环保。 1. 在加热板下面的碱液槽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2.在加热板上分别放上一小块红磷和白磷3.安放固定好烧杯4.接好电源5.实验完毕,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此时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本实验主要创新之处:
1.把热水加热红磷和白磷改用电蚊香加热板加热红磷白磷 2.用一个800ml烧杯罩在红磷和白磷上,防止白磷燃烧后放出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实验完毕,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中,减少白烟对空气的污染。
该装置主要功效: 安全、环保
关键词:白磷 红燐 着火点 实验 环保
一、研究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化学现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学的新发展和重要特点。化学实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需要,也是了解现代化学发展和趋势的需要。
在初中看老师做探究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飘散于空气中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了师生健康。到了高中我通过学习高一化学知识:元素周期律和氮和氮的氧化物,知道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P和N在同一主族,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溶液发生反应。为此,我就对白磷燃烧实验做改进的设想,对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的实验进行创新,对实验进行绿色设计。
通过上网查资料得知
1.贵池市二中 ,马鞍山市十三中杨 翔 展和叶 张 平的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改进
(1) 将一块薄而较宽的铜片 可用一段粗铜丝打制而成 弯成“弓”字形状 ,上端用细铁钉将其固定在与具支试管相匹配的单孔橡皮塞上 ,孔中插入玻璃短导管 ,铜片中间放少量白磷 ,下端放少量红磷 ,将其伸入具支试管中 ,并塞紧橡皮塞。(2) 取一支双球干燥管 ,在其中塞入饱蘸稀氢氧化钠溶液或蒸馏水的脱脂棉 ,干燥管的粗口处用橡皮塞塞紧 ,细口处用胶管和具支试管相连。(3 )将空气球系在具支试管橡皮塞的玻璃短导管上 ,并配上弹簧夹。(4) 打开弹簧夹 ,点燃酒精灯 ,用外焰在试管底部加热 ,很快就会发现白磷首先着火燃烧 ,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随后红磷也着火燃烧。
2.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岳允望
白磷的自然和白磷、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
(1)按图中装置连接好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红磷、白磷分别放入试管 ,大烧杯里 ,向吸收器中注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向放有试管和白磷的大烧杯里注入开水至 3/4 处 ,此刻: 无任何现象; 注入开水的一瞬间 ,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现象。向 (3 )供给空气 ,立即复燃 ,停止供给空气 ,燃烧停止 ,可反复进行多次 ,效果极佳。
3.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翟正河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的演示实验改进
实验步骤及讨论
(1)取一集气瓶和双孔橡胶塞 ,一孔装上长玻璃导管并插入集气瓶底部。2 另一孔插入一根直径约0.1cm的铜丝 ,铜丝的中间和下端弯曲 2 个方向相反的小环 见图 ,用铁锤将 2 个小环锤制成一圆匙 ,使其能托放少量红磷和白磷 ,铜丝的另一端弯制成螺旋状 ,以便加热。(2 )取少量白磷放在铜丝下端的小匙上 ,把少量红磷放在上端的小匙上 ,用酒精灯加热伸出瓶外的一端铜丝。由于铜丝的良好导热性 ,白磷、红磷受热后 ,下端的白磷首先着火燃烧 ,一段时间后上端红 磷着火燃烧 ,这就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3)长玻璃导管与大气连通 ,
可补充空气 ,保证白磷和红磷完全燃烧。由于玻璃管长且插入集气瓶底部 ,产生的白烟 P O不外逸 ,不造成室内污染。(4) 白磷和红磷用量少 ,节约药品。 25
一(实验目标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实验的创新 二(主要创新之处
原实验:原实验:
实验用品:烧杯500 ml 铜板 红磷0.2克 白磷(一小块) 热水 实验装置:
创新实验
1.把热水加热红磷和白磷改用电蚊香加热板加热红磷白磷
2.用一个800ml烧杯罩在红磷和白磷上,防止白磷燃烧后放出的白烟逸散到
空气中,污染空气。
3.实验完毕,让白烟沉降进入到碱槽中碱液里,减少白烟对空气的污染。 这个实验优势:1.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直观明显。 2. 实验装置密闭性好,反应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无污染。3.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可检验五氧化二磷水溶液呈酸性
三(实验过程
实验用品:铁架台和尼龙棒组装的底托,上面嵌着电文香的加热板
导气管 烧杯(800ml)
红磷0.2克 白磷(一小块) 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加热板下面碱液槽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2(在加热板上分别放上一小块红磷和白磷
3(安放固定好烧杯
4(接好电源
5.实验完毕,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此时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四(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给红磷和白磷加热的问题
解决方法:用电蚊香片加热,让学生更能认识到温度对白磷自燃的影响,避
免了对水温的控制问题。
2(为了能让学生更方便清楚观察实验
解决的方法:在用下加一个耐腐蚀阻燃,抗静电尼龙棒材质的底托 3(固定电蚊香片上方烧杯
解决的方法:在盛放电蚊香片上的圆尼龙棒外加几个橡胶圈 4(实验过程中电蚊香片上方烧杯内充满大量白烟,为了使白烟不逸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空气
解决方法:实验前把电蚊香片上方烧杯浸入碱槽中氢氧化钠溶液中,起到很
好的液封的作用,让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
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五(该装置主要功效:
保护环境,使实验更加安全,绿色和环保
六(该实验不足之处:
1( 通电后电蚊香片加热板的温度只能让白磷燃烧,不能达到让红磷燃
烧的温度
2( 让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通过沉降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需要的时间
要稍长
通过我对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实验的创新,减少白磷燃烧生成白烟飘散到空气中对空气的污染,保护了环境,使实验更安全更环保,真正做到了绿色化学,
同时调动了我的思维,加强了我的实验能力,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我了的眼界,更加激发我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有助于我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必修1》P-P人民教育出版社 778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必修2》P-P人民教育出版社 118
李再峰 《绿色化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年09月
作文九:《【doc】发电用煤的着火点和自燃因素的分析》3500字
发电用煤的着火点和自燃因素的分析
发电用煤的着火点和自燃因素的分析 华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李天荣
【内容提要】
扛文介绍7影响发电用煤着点的诸因素.从理论上分析7煤的芝墨垡兰芝:
对蝶的自燃起的主导作用,井针对_睬的自燃的六点固素提出7所需采取的措施.
发电用煤的若火点硅重要的燃烧特性指 标.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把煤按一定 升温速度加热到煤开始点燃的温度,称为煤 的着火点煤的着火点只是一个相对值,它 的高低与所采用的测定技术有关并随所用 氧化剂的不同而异.
煤样经过氧化处理后的着火点会明显降 低j煤样如用还原剂处理后,其着火点会增 高.为此,可利用煤样的速一特性来计算其 氧化程度.将煤样以胺类处理,得还原样; 以过氧化氢处理,得氧化样,再测定其着火 点,即可按下式计算煤的氧化程度. 氧化程度()=
鲁蒜糕×枷还硪煤样着火点一氧化媒样着火点…. 一
般来讲,煤的自燃与?T(?T=还
原煤样着火点一氧化煤样着火点)有密切关 系.从我国的煤质来看:?To>40?的煤 是易自燃煤,?T<20?的煤都是不易燃 煤,但褐煤,长焰煤和不粘煤等低煤化度煤 除外.
煤的着火点高低与煤化程度有关,挥发 分愈高的煤,着火点愈低.从煤化程度来 讲,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莳火点逐渐增 高.
?38?
襄I各牌号艨的着火点戈致范围
煤种着火点(?)媒种着火点(?
褐煤270^J310肥煤320N360
,320焦燥3S0,370 长烙媒275
不粘煤280,30S瘦煤3S0—80
气煤300-'-'350贫煤360N385 弱粘煤310,3S0无烟煤370~420 煤的着火点与堞中无机矿物质的含量有 关,一般矿物质含量高的煤,着火点也高, 但煤中含有黄铁矿和经过氧化的媒,则着火 点明显降低.我国主要发电用煤的着火点见 表2.
煤的自燃是一种缓慢的氧化过程,煤氧 化时释放出少量热和初级氧化产物,由于煤 的导热性不良,特别是空气流通不畅时释放 的热量无法向四周扩敲而不断聚集,使煤的 温度升高.同时,温度升高又促进氧化反应 旧进行,使释放的热量更多,在有足够空气 (氧气)存在情况下,最终导致自燃
衰2我茸主要发电用煤的着火点
矿名煤种着火点(?)gad()Ad()Vdaf()
舒兰褐煤302,3i45,ll27,4252,S5 元宝山褐煤268—27S3,916,363',4O
淮南气煤322,3362~321~3435,38 营城长焰煤Z75,285d,915~4041^6 大同弱粘煤319~3491,55,lO28~34 西山贫煤358,3820.5,1.3l2—2914,17 苗营无烟煤367,393l,2.S7,298,i2 北京无烟煤388~4i5l,314—28S,7.7 煤的自燃是煤和氧混合,氧吸附于煤的 表面进行低温氧化释放微热,逐渐放出CO, CO和HzO,形成煤和氧的络台物,煤进 一
步分解,升温,加速氧化,直至自燃煤
不仅在堆存和长途运输申发生自燃,有些矿 井的煤层也发生自燃.不仅低煤化程度的煤 会自燃,而且煤化程度高的无烟煤,石煤 也会发生自燃.煤化程度低的煤,煤中丝炭 化物质台量高容易自燃,高煤化程度煤是困 煤中黄铁矿含量高而引起自燃总的来讲, 变质程度越浅的煤,越容易氧化,自燃,含 有硫铁矿硫高的煤,也容易发生自燃.煤的 自燃困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1.煤的 物理化学特性;2.空气(氧气)的供给条件' 3.热量的聚集环境}4.煤的粒度组成等.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煤的自燃起主导作 用,一般煤中水分含量大,台氧量高,挥发 分高的煤和含微细分散状黄铁矿的低煤化度 煤最易自燃.因为在湿润的条件下,黄铁矿 容易氧化而产生热量.
2FeS2+2H2O+7Oz
2FeSO+2H2SO4+2.86MJ
由此可见,高硫铁矿硫的煤氧化后,必然 硫酸根离子增多,煤中硫酸盐含量增大.一般 来讲,低煤化程度的煤,芳碳率较小,其分子 容易与氧反应,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褐煤比 长焰煤容易自燃,长焰煤又比气煤,肥煤,焦 煤和瘦煤容易自燃,贫煤和无烟煤最不易自 燃.
按煤岩学理论,煤并不是单一的物质, 它是由多种性质不同的显微组分所组成.有 机显微组分有:镜质组,'半镜组,半丝组, 丝质组,稳定组,热变煤,无机显微组分 有t牿土(高岭石)硫化物(黄铁矿), 碳酸盐(方解石),氧化物(石英).
镜质组以镜质基质体为主,团块状镜质 体和镜质结构体次之,含有少量的镜质体I 半镜质组中以具结构和呈团块的为主}丝 质组中,丝质体和半丝质体为主粗粒体较 多,碎屑惰性体常见,并含少量的微粒体} 稳定组中,以孢粉体为主,角质体和树皮体 次之,碎屑稳定体和一些不定形体含量也较 多,偶而可见沥青质体,细条带状腐泥基质 体量极少.煤的显微蛆分不同对自燃韵影响 也各异,丝炭化组分最容易自燃,因丝炭具 纤维结构,它在低温时容易吸附氧,加以丝
炭又较易破碎成粉末而增大了与氧接触的面积等因素.当温度升高后,丝炭的吸附能力 ?39?
降低.但镜质蛆.半镜质组吸附氧的能力增
大,于是大量的氧为它们所吸附,使煤的氧 化作用能持续进行.所以丝质组在煤的氧化 过程初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煤中各组分对 自燃影响大小的顺序为:丝质组一半丝质组 一半镜质组一镜质组.常温下煤中丝质组吸 附空气中的大量氧,囡其本身的抗氧化能力 强而为周围的镜质组提供了氧,使镜质组不 断被氧化放热镜质组受热裂开,多破碎 成小块乃至粉来,增加了表面积,加速了 氧化反应.因为丝质组的吸附热远大于镜质 组,所以自燃初期,困丝质组的皿附热提高 了环境温度,继而促使镜质组吸附氧,加速 氧化,温度升高,以至超过丝质组温度,由 此可知,煤中的丝质组分在自燃过程中起 "导火线"作用,镜质组分是自燃的基础,而 且相互作用.
物质问的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 应速度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对于煤的氧 化来讲也是如此.对堞化程度和矿物质组成 不同的煤,它们的氧化速度也不同,因此,在 煤的贮存中,控制在什么温度要根据其煤质 而定.
煤的氧化速度是随氧的浓度(空气中氧 的分压)增大而加快,因此r减少煤堆和空 气的接触,可减少自燃.目前国内外都采用 阻燃剂(即防止煤自燃的物质,%CaC1z MEC1:等的溶液)来封闭煤的细孔,使与空 气隔绝来防止其氧化自燃
煤与氧的反应是气一固相的反应,反应
物之间有界面,反应是在界面之间进行,因 而煤的界面愈大,反应速度虽然不变化,但单 位时间产生的碳氧化物量多,伴随的热量也 大,从而导致自燃.煤的界面大小以粒度来表 示,粒度小的煤比粒大的煤容易氧化,自燃. 煤的自燃因素很多,必须根据煤质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例如:1.采用封闭法他煤 与空气隔绝和利用阻燃剂等'2.煤堆四周 ?
40?
通风良好,使煤堆因吸附空气中的氧,发生 氧化而产生的热很快散发出去}3.堆积煤 时受落煤溜,煤筒限制,大块煤和末煤自然分 开,块煤.矸石溜在煤堆周出,而在落煤时很 集中的压在末煤下面,致使块煤集中的地方 最容易发热自燃.为防止自燃,要避免大块和 柬煤分开,并将煤堆压实,防止空气和水渗 入;4.要经常检测煤堆的温度,尽早发现煤堆 温度升高,采取对策j5.利用高分子有机物 作阻燃剂隔绝煤与空气对流,防止煤的氧化t 6.要注意贮煤场地条件.如:煤堆大小 形状,堆积条件季节风向及其强弱等. 令人瀛意的存煤不仅意味着减少热量损 失和避免自燃,而且在储存期间煤质变坏的 程度应减至最小.夏季耗煤量低时,把运来 的多余煤存起来,以便冬季使用.一般来讲, 冬季耗煤最大,应选用较高发热量,低水分 低灰分的煤储存起来,并压实,防止空气和 水渗入.煤堆要排水良好,防止水淹,减
少煤的表面积,从而使热损失减至最小,建 煤堆时,要连续压实,每屡煤厚度不得超过 150毫米,热损失主要发生在建煤堆初期几个 月内,这时期如果控制热损失不发展,则认 为这个煤堆是安全的.
一
般煤堆热点的临界温度约为70?,等 于或超过此温度时的煤应挖走.煤在80,,-,90
?时温度处于乎稳状态,可持续l一2天时 间,团煤的内水分和外水分接近沸点的蒸发, 而使煤堆温度没有上升,而在1,2天后煤 堆就会发现自燃点或大面积燃烧.煤堆有雪 覆盖时,应避免取用,待雪融化和干燥后再 崩无论何时煤堆表面必须保持良好状态, 并防止雨水的渗透.煤的自燃发火,是因煤 在存放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因其化学 变化反应热而放热,蓄热gj起的.当然,煤的 自燃发火,除与煤质有关外,例如:年轻煤 (褐煤,长焰煤)很易自燃,还与煤堆形状 和存放条件有关.
作文十:《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的改进实验》3000字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创新
班级 高二八班
翟国馨 姓名
指导教师 王弢
学校 天津市耀华中学
时间 2009年11月24日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创新
摘要:为了解决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对空气污染问题,我借助于大烧杯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白烟释放到空气中,利用高一所学的化学知识,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白烟——五氧化二磷,使实验更加绿色和环保。
1. 在加热板下面的碱液槽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2.在加热板上分别放上一小块红磷和白磷3.安放固定好烧杯4.接好电源5.实验完毕,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此时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本实验主要创新之处:
1.把热水加热红磷和白磷改用电蚊香加热板加热红磷白磷
2.用一个800ml烧杯罩在红磷和白磷上,防止白磷燃烧后放出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实验完毕,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中,减少白烟对空气的污染。
该装置主要功效: 安全、环保
关键词:白磷 红燐 着火点 实验 环保
一、研究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化学现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学的新发展和重要特点。化学实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需要,也是了解现代化学发展和趋势的需要。
在初中看老师做探究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飘散于空气中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了师生健康。到了高中我通过学习高一化学知识:元素周期律和氮和氮的氧化物,知道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P和N在同一主族,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溶液发生反应。为此,我就对白磷燃烧实验做改进的设想,对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的实验进行创新,对实验进行绿色设计。
通过上网查资料得知
1.贵池市二中 ,马鞍山市十三中杨 翔 展和叶 张 平的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改进
(1) 将一块薄而较宽的铜片 可用一段粗铜丝打制而成 弯成“弓”字形状 ,上端用细铁钉将其固定在与具支试管相匹配的单孔橡皮塞上 ,孔中插入玻璃短导管 ,铜片中间放少量白磷 ,下端放少量红磷 ,将其伸入具支试管中 ,并塞紧橡皮塞。(2) 取一支双球干燥管 ,在其中塞入饱蘸稀氢氧化钠溶液或蒸馏水的脱脂棉 ,干燥管的粗口处用橡皮塞塞紧 ,细口处用胶管和具支试管相连。(3 )将空气球系在具支试管橡皮塞的玻璃短导管上 ,并配上弹簧夹。(4) 打开弹簧夹 ,点燃酒精灯 ,用外焰在试管底部加热 ,很快就会发现白磷首先着火燃烧 ,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随后红磷也着火燃烧。
2.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岳允望
白磷的自然和白磷、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
(1)按图中装置连接好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红磷、白磷分别放入试管 ,大烧杯里 ,向吸收器中注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向放有试管和白磷的大烧杯里注入开水至 3/4 处 ,此刻: 无任何现象; 注入开水的一瞬间 ,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现象。向 (3 )供给空气 ,立即复燃 ,停止供给空气 ,燃烧停止 ,可反复进行多次 ,效果极佳。
3.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翟正河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比较的演示实验改进 实验步骤及讨论
(1)取一集气瓶和双孔橡胶塞 ,一孔装上长玻璃导管并插入集气瓶底部。2 另一孔插入一根直径约0.1cm的铜丝 ,铜丝的中间和下端弯曲 2 个方向相反的小环 见图 ,用铁锤将 2 个小环锤制成一圆匙 ,使其能托放少量红磷和白磷 ,铜丝的另一端弯制成螺旋状 ,以便加热。(2 )取少量白磷放在铜丝下端的小匙上 ,把少量红磷放在上端的小匙上 ,用酒精灯加热伸出瓶外的一端铜丝。由于铜丝的良好导热性 ,白磷、红磷受热后 ,下端的白磷首先着火燃烧 ,一段时间后上端红 磷着火燃烧 ,这就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3)长玻璃导管与大气连通 ,
可补充空气 ,保证白磷和红磷完全燃烧。由于玻璃管长且插入集气瓶底部 ,产生的白烟 P O不外逸 ,不造成室内污染。(4) 白磷和红磷用量少 ,节约药品。 25
一(实验目标 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实验的创新
二(主要创新之处
原实验:原实验:
实验用品:烧杯500 ml 铜板 红磷0.2克 白磷(一小块) 热水 实验装置:
创新实验
1.把热水加热红磷和白磷改用电蚊香加热板加热红磷白磷
2.用一个800ml烧杯罩在红磷和白磷上,防止白磷燃烧后放出的白烟逸散到
空气中,污染空气。
3.实验完毕,让白烟沉降进入到碱槽中碱液里,减少白烟对空气的污染。 这个实验优势:1.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直观明显。 2. 实验装置密闭性好,反应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无污染。3.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可检验五氧化二磷水溶液呈酸性
三(实验过程
实验用品:铁架台和尼龙棒组装的底托,上面嵌着电文香的加热板
导气管 烧杯(800ml)
红磷0.2克 白磷(一小块) 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加热板下面碱液槽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2(在加热板上分别放上一小块红磷和白磷
3(安放固定好烧杯
4(接好电源
5.实验完毕,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此时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四(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给红磷和白磷加热的问题
解决方法:用电蚊香片加热,让学生更能认识到温度对白磷自燃的影响,避
免了对水温的控制问题。
2(为了能让学生更方便清楚观察实验
解决的方法:在用下加一个耐腐蚀阻燃,抗静电尼龙棒材质的底托 3(固定电蚊香片上方烧杯
解决的方法:在盛放电蚊香片上的圆尼龙棒外加几个橡胶圈 4(实验过程中电蚊香片上方烧杯内充满大量白烟,为了使白烟不逸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空气
解决方法:实验前把电蚊香片上方烧杯浸入碱槽中氢氧化钠溶液中,起到很
好的液封的作用,让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白烟沉降进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槽
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五(该装置主要功效:
保护环境,使实验更加安全,绿色和环保
六(该实验不足之处:
1( 通电后电蚊香片加热板的温度只能让白磷燃烧,不能达到让红磷燃
烧的温度
2( 让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通过沉降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需要的时间
要稍长
通过我对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实验的创新,减少白磷燃烧生成白烟飘散到空气中对空气的污染,保护了环境,使实验更安全更环保,真正做到了绿色化学,
同时调动了我的思维,加强了我的实验能力,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我了的眼界,更加激发我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有助于我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化学 必修1》P-P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778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必修2》P-P人民教育出版社 118
李再峰 《绿色化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