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实践 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表述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仅如此,课程标准还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关于“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关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等要求。可见,重视学生语文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理念。那么,如何解读这些精神呢?
一、重视语文实践,必须体现“五个交互”
汉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一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汉语文教育要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具体说来,要体现如下“五个交互”
1.学习与实践相交互。
语言,特别是母语,其意义在于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沟通人际关系。母语的这种实用性决定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众多属性(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基础性等)之一。语文教育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念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虽然,语文教育必然会涉及到这些知识,然而掌握这些知识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换句话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学生能够运用语文去实践,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必须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所以《标准》提出语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既应注重为实践而学习,又应注重为学习而实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习与实践相交互。
2.课内与课外相交互。
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实时存在的,学生身处在使用母语的社会环境及民族文化背景之中。一方面,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就已在学前生活中获得了的母语(口语),而且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学生的母语(口语)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从小学到中学,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原有的口语的基础上,通过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与实践,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起书面语的语感,与此同时又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母语的学习,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大量的实践机会。正如《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堂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可谓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成为“语文实践”的渠道,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体味《标准》这一要求,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3.感性与理性相交互。
母语来自于生产劳动,来自于客观世界,它是为了指认客观事物、描绘客观存在、表述内心情感的。因此,语言这一特定符号,是具有实指性的,是与特定的客观事物相关系的,或一个语言符号,特指某一个、某一类客观事物,或数个语言符号,同指某一个、某一类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感性的,具体的;语言符号是理性的,抽象的,它们并不是珠联璧合、天然同体的。正如,有这样的识字实验,通过某一形式,让幼儿反复去指认、去熟记生字卡片。一个阶段以后,当幼儿听到某一读音,就能指认出某一卡片。这种所谓的“识字”实质上并非真正的识字,幼儿通过“刺激(生字声音)——反应(生字卡片)”而建立起来的联系是没有实际意义。尽管幼儿认得大量的生字,但所认的只是生字卡片,或者是某一字的图样,并没有真正把握这一语言符号的实指意义。这就是理性与感性相脱节。只有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交融起来,使理性的抽象的符号与具体的感性的事物对应起来,从而发生关系,发生意义。
4.过程与结果相交互。
过去,在语文课程目标方面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知识掌握)轻过程”的现象,因此,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偏颇地认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从而,忽视了语文实践,以致造就了这样一些人,他们对语法修辞和文章作法的知识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语言贫乏,文章干巴而不通顺、不生动。其实,母语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文规律的习得、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来自于大量语文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任何知识与观念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都必须经历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并且这种“习得的过程”对个体的语言系统来说,也并非是一种纯粹由外而内的单向运动,而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如果单单机械地强调由外而内的吸纳,就会产生“死潭水”现象;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积累,并不断地把积累的东西应用于实践,才能使语文学习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语文实践是“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唯一渠道,是经验向能力、素养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与飞跃过程。
5.体验与感悟相交互。
母语是丰富多彩的,十分鲜活的,并非死板僵化。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迵然各异的表述形式;同一语言形式,也可表达各种各样的内容。母语的这一特点,构成了特定各异的语言风格。这种个性化的、特色化的语言风格,构成了母语的丰富性和鲜活性。为了把握母语的这种丰富性、鲜活性,必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积累。语文实践是体验、感悟母语之妙的唯一渠道。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发挥个人和群体的聪明才智,运用多种语文实践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提高。
二、重视语文实践,必须突出“三化”
实施语文课程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1.语文生活化——在模拟语境中实践。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实践”的手段,在不断地“说”和“写”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把外部世界人们共同使用的规范而又丰富多彩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逐步拓展内部语言体系。
①让课文情境化——以课文为情境,学语言,用语言。通过课前“语言操”(如简要新闻、书评、影评、美文推介、侦探故事、故事接龙、成语接龙等)、课中“语言操”(将写得较笼统的原句原文写具体,对典型句段进行模仿,对并列结构的文段进行拓展性练习,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改编,对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等读后复述、读后表演、读后议论、读后习作等形式)、课后“语言操”(拓展性阅读、深化性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把课文化为一种学习语言的动态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课文的“表情达意的形式”,掌握语言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②让课堂生活化——以课堂为生活,学语言,用语言。把课堂创设成一种近似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式”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学语言,用语言,(老师则在其中点拨运用语言的方式,规范学生的语言),最终达到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语言风格。
2.生活语文化——在现实语境中实践。
只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语言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才能在语文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语言,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①优化校园语文环境,在语文实践中学语言,用语言。校园的语文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优化校园语文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主要做法可以采用: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消息发布会活动;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小记者兴趣小组;开设课外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普及普通话等。
②利用社会语文环境,在语文实践中学语言,用语言。要有效地开发散落在社区的语文教育资源,把学生引入社会,通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在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中促进自身的内外部语言体系之间交互转化,发展学生的语言系统,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升个人的精神世界,使语文学习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
3.语文数字化——在虚拟语境中实践。
在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交互、不断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网络世界即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并产生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在线语文教学”与“在线语文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将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①拓展语文学习领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把语文学习与实践拓展到“虚拟语境”中,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等语文实践活动。
②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它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把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突破教材的极限,拓展语文学习内容。
③拓展语文学习方式。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产生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时代特有的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在线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线浏览、在线检索、在线下载、在线讨论、在线传递、在线登录等在线学习方法,并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虚拟语境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
三、重视语文实践,必须把握“四个关系”
1.要正确把握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一方面,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体验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注意沟通课内外、学科间、校内外的联系,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来感悟语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将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与实践的领域与时空,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倡实践性,并非要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开展要注意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要注意提倡开发课程资源,但课外语文资源的使用也要注意适度,要注意与语文教材的密切配合与有机整合,不要脱离教材而一味地让学生毫无节制地交流和展示课外资料,把语文课上成课外资料的拼盘课。既要注意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与使用,又要注意适度、适时地跟其他课程相沟通,与课外资源相融合,既不墨守教材陈规,又不滥用课外资源。
2.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关系。
语文实践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辩证统一的。因此,第一,《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是10项总目标,具体地阐明了语文实践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密不可分地综合联系在一起的。要注意综合地把握这些语文实践的目标要求。第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字、词、句、篇的学习和运用,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听、说、读、写的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的。第三,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眼、口、耳、手、脑并用,以思维为中心,相互结合;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表述和交流相结合。在习作和口语交际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感受、评价和表达相结合;倾听、表达、文明态度和语文修养相结合。第四,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个学段分别有所侧重,但是不能人为地割裂、孤立,而应互相渗透,有机地衔接,循序渐进。
3.要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系。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语文实践和进行语文实践,不能有所偏颇。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主动性,增强语文实践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兴趣、态度。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任何一种实践,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和操作方法;掌握了方法,并且能自觉地运用于听说读写的实践之中,才有可能逐步形成语文实践能力。但是,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适合任何人的,要注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多次反复的语文实践中感悟而来,而不应把学习方法当知识来灌输,来死记硬背。另外,要注意培养学习良好的语文实践习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合作态度。
4.要正确把握学生主体角色与教师引导角色的关系。
语文实践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实践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服务者。必须重新审视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语文实践中的角色以及恰到好处的作用,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塑学生的学习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自主实践,大力创造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演好语文实践的“主角”。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治金:《语文课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朱敬本:《关于语文实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随笔》,《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年第9期。
3.崔峦:《<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人教网,2002年11月
4.巢宗祺:《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小学各科教与学》,2002年第10期。
5.李冰霖:《树立课程意识,深化课程改革》,《福建教育》,2002年第11A期。
6.李冰霖:《在线语文:语文教育新概念》,《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
语文实践活动的作文
“咦?仿生学网怎么这么难找哇?要找到什么时候?”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打了个哈欠,自言自语地说,“真是的,什么破电脑?”我差一点就要使用“暴力”了!突然,我眼前一亮――“仿生学网”在一页中出现了!我赶紧点击进去。
里面的内容真丰富呀!有植物类、动物类,可把我高兴坏了!于是,我下载了一篇文章、一张图片,经过修改,一张十分漂亮的小报展现在眼前。
星期五,陈老师给我们开展了一次“仿生学知识竞赛”。
要求每个大组派4个同学参赛。
我们组请了周成、骆骁骏、吴承晟和姚逸苇参加比赛。
第一回合是必答题我们组第一个回答,心里可紧张了!不过问题挺简单:( )翅膀上具有调温作用,科学家发明了( )。
不光是前面的同学,连我也想出来了――蝴蝶。
语文同步上有的。
结果,我们大组加上了5分。
我们每个人心里美滋滋的。
一个回合过去了,我们大组和另一个大组暂时领先,我得意扬扬地望着落后的大组,心里想:我们大组一定得第一。
可是,我们大组仿生学课外知识了解得太少了,最后一轮抢答中我们只答对了一个问题。
结果,我们组输了,我责怪自己知识太少了!唉,真没法子。
下午,陈老师选了7名同学上台演讲。
这7名有的讲电鳗和防盗衣,有的讲兔子的耳朵和防盗门……这些同学的演讲精彩又非常有创意。
这次实践活动既有趣又精彩,我希望有多一点这样的活动。
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作文
亲,这是我自己写的,(*^__^* *^__^* *^__^*),能够帮助你是我最大的快乐!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及时选为满意答案,(我也急需升级)谢谢如有疑问请追问,祝你学习进步!难忘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小学的许多语文实践活动都令我难忘,而最令我难忘的一次活动则是“调查身边的水污染”那是一年前的一件事了。
老师布置了任务之后,我便奉“命”回家了。
路上,我闻到一阵恶臭,这是怎么回事呢? 顺着臭不可闻的气味,我发现竟然是从我每天都路过的小河里传来的。
上面还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水黑乎乎的,水面没有一点鱼虾的影子......唉,可怜的小河,想起老师让我们保护环境的悉心教育,我想我该有所行动了!第二天,我把拯救小河妹妹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没想到大家一致同意。
于是,我们在河边设立了警示牌,提醒大家不要乱倒垃圾;我们又找来长竹竿,把水里的塑料袋等杂物给打捞了上来;我们还成立了“宣传部”,我任“宣传部长”,组织同学们去小河妹妹周边帮助农民伯伯们提高环保意识……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河妹妹渐渐变得清澈,久违的鱼虾也回来了,小河妹妹又恢复了从前的美丽与生机。
现在,我和同学们每次从小河妹妹旁边经过,总能听到她唱着欢乐的歌,又似乎用歌声在感谢我们的悉心呵护呢。
这次实践活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老师还表扬了我,至今想来,我还蛮自豪自己做了一件“大”事呢。
以后我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地球阿姨变得更美好!...
实践活动的作文
一次难忘的语文实践活动 今天,我们班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始了。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名称是讲名人故事,学名人品质。
第一个上台的是谷家族.他大大方方的上了台;他讲的是罗蒙诺索夫的故事。
故事中讲的是:一天诺索夫正在读书,突然,他的继母乱打乱吵得进来了,继母把诺索夫赶出了家门。
诺索夫只好住在那破破烂烂的房子里读书。
诺索夫不怕严寒,冬天,雪花纷飞着,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可是诺索夫在房间里冷得不能再冷,但是他还是继续读书。
从这里我能看出诺索夫是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诺索夫刻苦学习的精神。
谷家族讲完后,老师又让我们读了名人名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通过这句话让我懂得,任何事要用自己的劳动创造,才会有自己的收获。
以后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位名人。
下课铃响了,我觉得这次的收获真多啊!
怎么写语文实践活动(作文400字)
一个学期的课程终于结束了,老师决定让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找找错别字”。
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看到的错别字的笑话讲给大家听。
我们班的“发言大王”――李XX首先发言,他为大家讲的是一篇作文上的:“.......小明看见那位仪表堂堂的男子竟随地吐痰,大吃一惊.......”大家听后觉得很奇怪――这里面没有错别字呀!听了他的解释大家才知道,,原来书上把“大吃一惊”印成了“大吃一斤”。
接着又有几位同学发言,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讲完笑话后,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讨论,看到书上有错别字怎么办,我们组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书上有错别字,只要自己不写就行了。
另一派则认为,应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以后写字,每写一笔都要注意是否写对了,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本国文字也写不对,那就太丢脸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的作文怎么写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语文”这门功课,没有“语文”,你根本不能与别人交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笑柄。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当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当你和同学在一起谈笑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语文? 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
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
“一加一”、“Q一代”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
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
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 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那一个个“94”(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
形形色色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 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
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
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
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这形形色色和广告词何处而来?没错,是语文。
语文紧紧地连接着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也便是语文了。
语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而语言的基准,就是语文,没有语文哪儿来的语言呀!你说是不? 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门妙不可言的课程,这课程不仅要“学”,而且也要想和它玩捉迷藏一样地去寻找,这样一来,语文这个不可缺少的朋友将和你越“混”越熟啊! 在人生求学的这个知识海洋里,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感到无尽的韵味与遐想。
一次语文活动的作文
小学五年级活动作文《让生活更加和谐》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
和谐产生美,和谐发生力量;和谐,及乎天、地、人,关乎你、我、他。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
和谐产生美,和谐发生力量;和谐,及乎天、地、人,关乎你、我、他. 宏观地看问题,和谐,不仅指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比如我们这些年来方方面面都强调的“人文关怀”,而且事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近些年提出“可持续发展”,实在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工业社会以来,以掠夺性开发破坏自己生存的大小环境,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再不加以扭转,子孙后代就难以为继了。
因此,不能说建设“和谐社会”只是哪一部分人的事情,它是全社会每个成员的事情。
而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
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
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
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
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
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
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和谐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
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只有全体人民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一个和谐社会是我国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和谐生活而要营造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急待于我们全体社会成员不竭的努力,以主人翁的精神,放远眼光,联系世界,共同努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400字
一个学期的课程终于结束了,老师决定让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找找错别字”。
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看到的错别字的笑话讲给大家听。
我们班的“发言大王”――李XX首先发言,他为大家讲的是一篇作文上的:“.......小明看见那位仪表堂堂的男子竟随地吐痰,大吃一惊.......”大家听后觉得很奇怪――这里面没有错别字呀!听了他的解释大家才知道,,原来书上把“大吃一惊”印成了“大吃一斤”。
接着又有几位同学发言,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讲完笑话后,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讨论,看到书上有错别字怎么办,我们组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书上有错别字,只要自己不写就行了。
另一派则认为,应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以后写字,每写一笔都要注意是否写对了,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本国文字也写不对,那就太丢脸了!晚饭后,天空已经成了红彤彤的云霞,多么鲜艳啊!我和伙伴穿过大街小巷,只见莹光闪烁。
我们正准备抄写春联啦!但是,你瞧,为什么没有一幅春联是完整无缺的呢?我脑海里一片问号。
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的破烂不堪,有的已经消灭了,还有的模模糊糊。
我们吁了一口气,不约而同的说:“继续努力吧!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思索了一会儿,妙诗说:“不如我们上网找一下吧!”“哦!是啊!一言惊醒梦中人!”我们回到家,急匆匆的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打了“春联”两个字,转眼间,几百幅对联浮现在我眼前,恨不得把它全抄完啦!我心里非常兴奋!只抄了几是幅对联。
我该工工整整的书写串联,由于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写毛笔字,手颤抖起来,写的字也歪歪斜斜,一大一小,只好放弃了这次,重新再写吧!我越写越有兴趣,写完后一看,挺漂亮,我心里仿佛吃了蜜一样甜津津的!哈,我满怀喜悦的完成了这有意义的作业,虽然收获并不大,但我也已经体验过实践的乐趣,感觉非常好玩。
不信?你来试一下。
咦?仿生学网怎么这么难找哇?要找到什么时候?”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打了个哈欠,自言自语地说,“真是的,什么破电脑?”我差一点就要使用“暴力”了!突然,我眼前一亮――“仿生学网”在一页中出现了!我赶紧点击进去。
里面的内容真丰富呀!有植物类、动物类,可把我高兴坏了!于是,我下载了一篇文章、一张图片,经过修改,一张十分漂亮的小报展现在眼前。
星期五,陈老师给我们开展了一次“仿生学知识竞赛”。
要求每个大组派4个同学参赛。
我们组请了周成、骆骁骏、吴承晟和姚逸苇参加比赛。
第一回合是必答题我们组第一个回答,心里可紧张了!不过问题挺简单:( )翅膀上具有调温作用,科学家发明了( )。
不光是前面的同学,连我也想出来了――蝴蝶。
语文同步上有的。
结果,我们大组加上了5分。
我们每个人心里美滋滋的。
一个回合过去了,我们大组和另一个大组暂时领先,我得意扬扬地望着落后的大组,心里想:我们大组一定得第一。
可是,我们大组仿生学课外知识了解得太少了,最后一轮抢答中我们只答对了一个问题。
结果,我们组输了,我责怪自己知识太少了!唉,真没法子。
下午,陈老师选了7名同学上台演讲。
这7名有的讲电鳗和防盗衣,有的讲兔子的耳朵和防盗门……这些同学的演讲精彩又非常有创意。
这次实践活动既有趣又精彩,我希望有多一点这样的活动。
手抄报的评比终于开始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手抄报评比情况,可是看到班里同学那漂亮的手抄报,我又开始担心起我的手抄报能不能获奖。
当老师宣布:“现在我公布这次评比的结果,一等奖获得者是王浩宇……”当我听见我的名字时,我制作报纸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里。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早晨,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DD制作一份国庆手抄报。
开始我想,报纸都要有自己的名字,而正好又是“十一”,名字当然要喜庆一点喽!想着想着,突然想出了“节庆报”这个名字。
又喜庆,又能突出主题。
嗯,这个名字不错!随后,便用铅笔在纸的最上面写上空心的“节庆报”,但是一看,还是有点单调,于是便在报纸名字旁画了个太阳。
像征着祖国光明、美好的明天。
名字和刊头画好以后,就要为名字上色了。
既然是国庆,那最喜庆的颜色当然是大红。
给名字上好颜色以后,就要上背景了,我觉得国庆到了,应该有一些礼花来庆祝庆祝,就在名字后面画了一些礼花,表示举国上下的人们都欢庆国庆的到来。
名字写好了,该写内容了。
我一想,既然是节庆报,应该写一些有关国庆、国旗、国歌等内容的知识,以增强同学们对国庆的了解。
想完以后,就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果然,我找到了一个专门记载这些知识的网站。
里面有许多关于国庆知识、对联、儿歌、格言。
我看见了,惊喜万分,马上找了几篇准备抄下来。
可是又一想,假如全部抄下来的话,报纸会不会零乱,所以我把各个文章的板面分好,中间留下一些空隙,这样看起来,就井然有序。
在我把文章抄好以后,该给报纸上最后的颜色了。
我想虽然国庆应该上红色才喜庆,但是全篇报纸都是红色,就会很单调并且刺眼。
于是我把所有的暖色全都找来,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文
10月份,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课---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
可有意思了!头天,老师就让我们自己搞个小发明。
我回家后,在书桌前苦思冥想,突然,我灵机一动,不如做个实用点的书签---精确书签得了。
因为我们在用的书签差不多只能帮助我们指示上次阅读的页码,但不能准确指示已经看到哪个段的哪一行。
我做的这个书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拿出一张白纸,裁成一条粗粗的竖条儿;然后,在顶部捅一个小孔,在小孔上系一根绳子,这样一下就可以看到读到哪了;再在粗粗的竖条中间裁出两个空心长方形;最后,做一个细一些的条儿,把它在粗条中间实心的地方绕上一圈,用胶水粘上,这样这细细的指示条便可以上下移动了,如果你读到了哪一段的哪一行,就把指示条放在哪一段的哪一行,下次看书不就方便多了吗?我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心里美滋滋的。
我带着自己爱不释手的小发明,准备和同学交流,可看看别人的小发明,再看看我自己的,感到我的小发明不过是张普通的白纸罢了。
我们交流时,我们组推选了王志远,因为我不敢上嘛。
老师让大家上台演示时,我不敢举手,我做的是有点太普通了。
看,苏比努尔的小快艇、谭悦泽的潜望镜、李静云的望近镜、谢紫怡的小桔灯……各个都像个“小诺贝尔”。
我呀,都抬不起头来了。
不过,我做了就行了,我这个书签实际上也挺实用的,算个“小小发明”吧!我们还练笔了,写了一篇小发明论文呢!这次实践活动,让我知道了,做事要经过大脑考虑再决定怎样做。
实践活动,我的朋友!老师的评语:再加上交流的部分!...
【一次难忘的语言实践活动作文以“一次难忘的语言实践活动”为题,...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作为思想载体的形式,在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中变得犹为重要.当今的社会,文化交流与商品流通已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了.于是,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中,语言成为了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在当今这个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但又有哪一种方式比用语言来得直接而迅速呢?是图像,还是动作?也许图像比语言形象,而动作会更有趣、生动.然而,用语言进行的面对面沟通会更加直接、迅速,更加亲切,更加能够营造出当时所想要的氛围.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双方可以随时掌握情绪的变化,而让沟通进行得更加融洽和深入.当然,由于世界上语言有千万种,而且即使同一语系也会因为方言而有着千差万别的口音,加上科技发达和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愈来愈频繁,因此,由语言交流不成功而引起的误解,甚至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往往在这个时候,如果双方都有耐心,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彼此交换心中的所思所想,那么,那些不愉快的结果是有可能避免发生的.城市越来越多,楼房林立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钢筋水泥为人们筑起一间间寓所,但往往也筑起了人与人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那堵墙.因此,不少城市中生活的人心灵感到孤寂.而愈来愈高节奏的生活也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城市中呆久了的人,寂寞已成为一种习惯.但是,请你学习倾听,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后,你会感觉到,其实人类的语言最能真正地让人倍感亲切.也许你还会记得《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她的那句“爱哥哥”听得让人觉得又可爱又可笑又亲切.也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它让人的心贴得更近,让文化的交流变得更融洽.请你掌握好语言,用好语言,让语言发挥其最大的功用,切勿让语言成为你与他人之间燃起战火的火花.用好语言,让语言真正成为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