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历史声乐剧文学脚本―爱国诗人辛弃疾》10300字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典型的)声乐套曲?清唱剧、彩唱剧
(包装的)戏曲(如京戏)剧
爱国诗人辛弃疾
(历史声乐剧本文学脚本)
唤醒知音寻求识者、识家
准备邂逅知音、知家
易莓?龚家杭
剧本《爱国诗人辛弃疾》,爱国主义的主题;其题材、体裁力行多元化,争取在体裁、样式上有个性。题材以将我国宋代著名词家、民族英雄辛弃疾忧国忧民、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拖出,发扬光大。体裁采取声乐剧,用辛弃疾的词为歌词;音乐要求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以至戏曲音乐等)的古典成分与现时代结合(主要进行现代音乐处理),通俗化之,使歌曲音乐既美而又易学、宜唱,易于流传。本剧力求通俗,作到雅俗共赏,一般群众也喜爱观赏。
本剧适应的演唱、演出形式,从纯音乐角度,是典型的声乐套曲清唱、彩唱剧;再从戏曲的角度,它可以是致力于戏曲(如:京剧)的包装、普及,去争取、培养新一代观众的努力,以振兴我们的国粹戏曲艺术。
本剧以其体裁,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普及化、音乐化、戏剧化,也属这一方面的一种普及工作。可供欣赏和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欣赏、学习辛弃疾及宋豪放派词之用。
本剧在每一词之间,用报幕人——主持人——讲解人、解说人的一段解说词。解说词,是对上、下场剧情的解说;也是上、下场之间的戏剧的仍在进行,是一个链条。将解说词翻译成英语;外国人也都能全部明了剧情,可以演给外国人看和到国外去演出,以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本剧包括序曲、尾声共十一(个乐)章(场)。
历史声乐剧《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艺术之提点 (一) 声乐套曲?清(彩)唱剧《爱国诗人辛弃疾》(以下简称《辛
剧》)的主题和题材,几乎是永恒的,没有时间限制的,而且
也算是一种“大”的主题和题材。
(二) 全剧的歌词全是出自我国历史上、文学史上极著名的词家、诗
词大家之大手笔。(辛弃疾词八首,苏轼词一首,岳飞词一首,
此十首都属(宋)豪放派词;另有一首李煜之作,是出于剧情
之需要,也是由艺术上考虑,在豪放派词群中,有一个变调、
变奏之词作而采用的。以便它们互为映衬,而相得益彰。) (三) 全部是民族的,深的民族性与民族风格。这个不需要多说,它
明摆在那里。似乎要罗嗦,学舌一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
界的。”
(四) “那个悲剧性的时代的悲剧性终局”是《爱国诗人辛弃疾》的
历史定位与艺术定位。剧中辛弃疾词作之选择,均属其代表作,
代表作中的文字浅显易懂;且使剧情符合辛本人的历史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并深化主题。而岳飞词和苏词之安排,除爱国主义的主题意义以为,则考虑辛词的渊源。其实,李煜词又何尝不是开豪放派词之先河呢,
(五) 虽然声乐剧的戏剧冲突、跌岩起伏、低潮高潮不能像话剧,影视剧那样强烈,甚至都不能够像歌剧那样重,这是声乐剧的局限,实际是它的特点。声乐剧主要是声乐,是歌唱,其次才是剧、戏剧。本剧戏剧的高潮安放在第五乐章的末尾(实际上加上序曲,应是第六乐章的末尾),第五乐章在全剧的“悲”的气氛中,是一种“乐”的艺术上的变调、变奏;但“乐而生悲”,继之就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这样急转直下,效果强烈些。(戏剧冲突:南宋统治集团的投降主义线路,与辛弃疾及广大人民群众爱国情绪之间的矛盾冲突)
(六) 艺术作品,至少较好的艺术作品,要求具有一些哲学意蕴。《辛剧》的主题内容,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表现,其“点睛”之处,在第十乐章“尾声”。它不单纯是所谓的一个“光明的尾声”,而是一个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规律的提示。(对听、观众来说,尤其是对青年听、观众来说,是一个历史主义的历史观、世界观的熏陶。)
(七) 提到剧本的尾声,那剧本的第七、八、九三个乐章,也可以说在剧情上是尾声的前奏铺垫。但第八、九乐章,也才是声乐,才是歌唱的重头之点处。第八乐章是剧中人物杜鹃和阮全秀的
大段女、男声二重唱;第九乐章则是辛弃疾的大段内心独白的
抒情咏叹调唱段。
(易莓?龚家杭)
爱国诗人辛弃疾
(历史声乐剧本文学脚本)
本剧演出演唱时,可采取以下种类的舞台设计、处理:
不打背景、衬景,也不化妆(装),唱,仅略带塑形(此即为声乐套曲 清唱剧形式);
不打背景、衬景,化妆(装),以唱为主,带一些(动作)塑形;
打背景,化妆(装),以唱为主,带一“演”。 本剧的人物:
辛弃疾:(由剧本开头到尾末,下同)年廿以往至三十五以往
杜鹃:十六、七岁至廿七、八岁[“杜鹃”姓名之来源见第八乐章(以及第六乐章)]
阮全秀:与辛弃疾年龄相仿、略小
艺人老伯:老人,杜鹃在唱曲方面的师父
流浪艺人关西大汉(及其女儿)
群众:老人、中年商贾、青年民兵、儿童、妇女、舞蹈少女各若干人
乐队
群咏合唱队(包括指挥)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纪念音乐会
序曲 大合唱
辛弃疾词? 歌词: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往。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斌,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关于序曲之注音乐提点:此词可以说是辛弃疾词中的最佳构,故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有评“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见《艺蘅馆词选》)。作为本剧之序曲词,它并不为概况反映辛弃疾的一生历史,而是概括反映他当时的那个悲剧性的时代,和他那悲剧性的终局的总的气氛、氛围。
但,如果第一乐章的乐曲确系重新谱写,且也的确写得较好,则完全请由作曲者、作曲家决定。(注:以戏曲演唱演出时,则绝对得要此序曲)
建议:此请作曲家再度,再温习一下: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声乐套曲?清唱曲,(1933年,黄自曲、韦翰章词)《长恨歌》,其在民族风格的处理上,很有独创,尤以《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一乐章。
如果作曲家确愿意要此序曲之时,那倒是无妨请作曲家大大的发挥一下。那就可以甚至把大幕打开,大合唱,多声部的大合唱,轮唱,齐唱尽情发挥,尽量唱。那才太好了~序曲的(歌咏队、合唱团员),既就是后边(由第一乐章始)
本剧的演唱采取化妆(装)演唱,而序曲也可以完全不用化妆(装)形式的。
好像是现代人在回忆辛弃疾,回忆他那个时代似的。
可用这样的景:舞台上拉横幅标语:
“爱国诗人辛弃疾纪念会”
第一(乐)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长城飞鹰
幕启:
【打出背景:燕山,气势肃穆,矗立在广阔的平原尽头。】
长城,像一条巨龙幡结在燕山之上,阔视四方,构成那么雄伟壮观的形势。
天空有一只鹰飞着。
辛弃疾独唱、领唱: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歌词:(上阕)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杯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路云与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长城上青年的辛弃疾屹立不动,远眺前方。北风扑扑,但他激烈的胸怀中,热血沸腾】
合声:(下阕)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的朗诵:长城,祖国伟大的长城,我告别你。凶暴的敌人蹂躏你,蹂躏北方千万的同胞兄弟,今天,他又出兵南侵,想进而蹂躏南方长江的同胞兄弟。不能让他们诚心如意,我要回到我的家乡去,伺机报效祖国,给敌人以牵制打击。长城,伟大的长城,我是一定要回来的~把耻恨雪洗,把胡虏赶出去,把祖国的大好河山从头收拾起。那时我一定要回长城,回到你这里。别了,长城。长城,别了~
辛弃疾动身向离开长城的路走去。
天空的山鹰也高飞向远方。
(关于第一(乐)章歌曲音乐的探讨;现在较长时间广为流传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乐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参照元朝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的曲调为岳飞词编配的。当时为了抗日,特别讲究通俗(对大众宣传,让大众都唱),似乎用的是进行曲曲式。总的方面稳健铿锵,情绪昂扬。唯(笔者)鄙意觉得似与原词韵味尚有较大的距离,缺少一点原词的那一种大气,那一种磅礴,那一种激荡;难现原词作者的那种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精神。而也难符合本剧中《满江红》的情结。请本剧的作曲家能否重新配写新的曲谱,请斟酌考虑。这其中,因为,杨荫浏先生的配曲已流传的地域广、时间长,已经很普遍了,是否需要在配写新曲谱时适当的将其揉进新曲一些。同时也请参考清代古琴家王善先生的琴歌曲《精忠词》,也借鉴一番。还有,华彦鈞先生的二胡曲《听松》(《听宋》)的引子。当然主要是创作一首新曲,高水平的旋律。鄙意思想:新曲出现后,望能不管在音乐界和观、听众界都不但能够欢迎接受,而且认为、承认,应当是这样的,应当是这个。(旧歌曲子、曲谱就完成其历史使命了。)再进一步希望作曲家能以新曲旋律为基础、基调,演义、发展、制作成一部新的《满江红》交响乐的产生、出现。
(若有新曲,可以:辛弃疾独唱领唱,载加上大合唱)
第二(乐)章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铁板铜琶的呼唤
【报幕人——主持人——讲解人、解说人:辛弃疾回自己的家乡,走到黄河北岸,住在一个村庄的农家。他对那家的一个名叫杜鹃的小姑娘说:“我们要伺机洗雪国耻、报效祖国。杜鹃说:您是说出了我心坎上的话。辛弃疾说:像你这样的小小年纪也能来分担国优,你是有出息的孩子,是我们民族的好女儿。
现在,这个农家姑娘,正跟他的爹爹一道逃难到南方。有一天我们是会见到他们的。
可这会儿,辛弃疾却遇见(邂逅)和结交了一位名叫阮全秀的汉子,在流浪艺人关西大汉的卖艺演唱摊上。
【幕启
人围中流露艺人关西大汉在其女儿等人的帮衬下,正义铁板铜琶高唱(二声部重、合唱)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
辛弃疾与阮全秀也站下观赏。
(歌声、歌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豪放而美妙的歌,使所有的观众倾注、沉湎于歌词的意境。
【背景上可打出这样的画面:
东流的江水。
江水湍急,越流越急。
尖削的乱石穿空,浪花飞溅,卷起千堆雪。
(歌声、歌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拍岸的画面上叠印:周瑜偕小乔,雄姿英发。
(歌声、歌词):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叠印的画面里,鲁肃引诸葛亮进账,与周郎谈布署已妥,——互示手上字迹,谈笑间背景上急转入单一画面:火烧战船,追击曹军的战场,呐喊声震天。
(歌声、歌词):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观众都被深深地吸引,发出赞赏的叹息。辛弃疾点头称赞。
【阮全秀:好歌、好歌~好气概呀~
【辛弃疾:是啊,这是一曲祖国山河的颂歌和英雄的赞歌~也在呼唤人们的爱国情感~
(歌声、歌词):
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以上《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的“人间”以及“如寄”,均从郭沫若先生《读诗札记》意见。)
【歌声止,观众叫绝。
流浪艺人用一支盘,请观众帮衬。辛弃疾和阮全秀都投给了钱。
【幕
(音乐提点:第二(乐)章就在这两点:(一)关西大汉(二)铁板铜琶。这里,关西大汉是否是说关中以西的西部大汉,若是这样,我想:正应是在此大刮西北之风;大显西北的身手。这里我不多说,仅提在凤凰电视台所制作的论及西部的风土人情的节目中,赵季平先生以及王鲁湘先生、肖云儒先生、陈忠实先生等等先生们所谈到的,西部的那种豪放、粗旷、高昂…..就请尽情的输入到这一乐章里来吧~愈厉害愈好,愈妙~观众愈过瘾~)
第三(乐)章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建康冬夜
【报幕人——主持人——讲解人——解说人:
敌虏南犯,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纷纷组织义军给敌人以牵制打击。辛弃疾带阮全秀一块,聚众数千归并于耿京麾下。他劝耿京决策南向。但于辛弃疾过江同南宋朝廷接关系之际,不料义军军中发生惊变,耿京北害,叛徒张安国降敌。辛弃疾带阮全秀以五十骑,直接闯入拥有五万之众的敌营,亲自擒拿张安国,束马衔枚,昼夜兼程向南。
叛徒张安国被解到临安,斩首示众。这打击了敌人的凶焰,增强了人民抗敌的信心。辛弃疾南归后,曾被南宋政府派作建康通判。
这是一个江南冬天的月夜,辛弃疾在自己的书房楼上,夜草万字平戎策《美芹十论》。
幕启:
【远处传来歌声,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歌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歌声渐进,辛弃疾搁笔倾听。“南唐李后主的《虞美人》词”,他自语道。
冬月夜凄凉的歌声,将辛弃疾吸引,似乎勾起他心事重重。
歌声渐进,辛弃疾不禁起立走出楼来,站在楼台栏杆处张望寻找。
【楼下朦胧的月色中,流浪艺人——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踏着自己的影子,经过街道。这姑娘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名叫杜鹃的姑娘。
【老人的琴声伴着姑娘的歌声。歌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歌声走远了,消失在里巷里。然而辛弃疾并没有认出杜鹃来,只是歌声使他沉湎于重重的心事,他叹息不已:“这几年人事纷纷,山河变色,北方的父老同胞仍沦于敌手,日子一定是更惨淡喽~真是不堪回首。我南来后一事无成。阮全秀又被调到更南的地方充当水兵,离开建康,难于相逢……”最后他急回到桌前,笔下疾书。
【幕——
(音乐提点: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我曾听到过有人的一、两个谱曲。总的印象是都觉得是很肤浅。比如记忆中清晰的一位是从中央广播电台节目中听到的,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作品,那可以说只能是一种习作。以上都没能表达出表现出那种凄凉,凄婉(就含有凄美)。我期望、我渴望听到一曲这首词的深刻的、深邃的音乐配曲作品,和那哀婉的凄凉之美~若以另一声乐组曲《黄河大合唱》作例,本剧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音乐,辛弃疾出场的音乐能给人——《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感觉;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的音乐,阮全秀出场的音乐能给人——《黄河船夫曲》的感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音乐,杜
鹃出场的音乐能给人——《黄河怨》的感觉,那就对了,就比较在位
了,比较到位了。)
第四(乐)章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无人会,登临意
讲解人、解说人:辛弃疾后来打听到那个卖唱姑娘就是杜鹃。他寻找杜鹃恰值元宵节,南宋朝廷不顾国难仍在临安、建康京、行两都大闹元宵。他在拥挤的人流中找杜鹃,千百度也未能找见。最后突然发现杜鹃却悲苦的、自甘寂寞的站在人群外面流泪。遂有后来“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古绝句。
原来杜鹃南逃的路上,爹爹年老因风寒与世长辞,幸好跟着路上结实的一位老伯、老艺人一块过活、学唱。杜鹃悲述:跟爹爹南逃的时候,只盼望朝廷能够征讨敌虏,谁知南来后,根本看不到准备国土的影子。
辛弃疾告诉:我决定带《美芹十论》去临安,请求朝廷积极振作,出兵抗敌。
但——请听《水龙吟》“楚天千里晴秋”
【幕启:
打出背景、衬景:建康、赏心亭。秋天的夕阳,远处的山峦如妇女头上的螺髻;长江的水在天际流,失群的孤雁哀鸣。 【辛弃疾独唱:
歌词: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晴秋【上阕】
楚天千里晴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杜鹃的声音,由后台来到前台的角落:辛老师~你是在这儿呢~夫人找你回去,商量回程去滁州之事呢~
【幕——
(注:这一首词,如果朗诵的话,那是最适合朗诵的了。最主要是太流畅了,简直是一气呵成。但矛盾的规律毕竟是永存的,无处不在的。其中第二句中,“水”字跟着一个“随”字,就叫人太咬口~这个请作曲家在作曲时,设法尽量化解一下,解决一下。
这首词中的“吴钩”一般人解释为身上佩戴的剑,我的解释是:赏心亭的园里、赏心亭畔的一个小景点,陈列的是一把(修有台,应是一台)古文物、一把剑(大概是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的一把剑吧~)所以为什么在钩前要用一个“吴”字(一般解释说是南方江苏一带造的身上佩的宝剑),我看应是古吴国之剑。所以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可喻辛弃疾多次向南宋朝廷进札上疏,最后还是“无人会,登临意”。这栏杆,请制作背景、衬景的人员注意。)
第五(乐)章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滁州(前线)之政
解说人:辛弃疾以《美芹十论》以及《九议》、《论阴江为险,须籍两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说南宋朝廷。但最后却都石沉大海,不为所用。南宋朝廷反说他聒噪京、行两都,设谋调离他去边陲外郡。正以他在《论阻江为险,须籍两淮疏》中论及滁州之重要,遂将计就计,派辛弃疾去滁州。
当时的滁州,由于敌虏连年来犯,又因税赋荷重,已是城邑凋残,民瘠而贫,舟车罕至、百业俱废,触目所及一片荒凉。辛弃疾到任后,治衰拯乱,借贷给百姓以钱,助民修建房屋,而得安居。宽征薄赋,使流落外地的滁州百姓回归故里,发展生产。继而招抚南归士民,屯田练兵,空闲时集中训练,农忙时回归田园;一旦有战,招之能来,来能战。又锻造兵器,积存粮食,充实战备。一个封闭的地区绝不可能会有繁荣发展的经济。凡商旅至滁州经营,税收精减大半。沟通与外地的商品交流,繁荣市场,滁州为此建造“繁雄馆”等邸社以招徕商贾。于是滁州四方商贾云集,货物充足,往日荒凉萧条的景物一扫而去。真好给了他一个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付诸实践的机会。于是辛弃疾在“繁雄馆”之上,修建一座“奠枕楼”供州民闲暇时登临游览,自己也与民同乐。
【幕启——
【打出背景、衬景:奠枕楼
【群众大合唱:辛弃疾也在内,还有杜鹃和他师父——艺人老伯
也在内。
歌词:辛词?《声声慢》“征埃成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
都道幻成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涌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
罢长淮,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
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
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
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突然,后台传来疾风马蹄声,马上人呼:着调辛弃疾赴江西,
差知隆兴府~立马赴职上任~
群众大惊。
【幕——
(注:华胥梦:《列子皇帝篇》“皇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
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皇帝既悟,怡然自
得”。)
第六(乐)章
江晚正愁余 郁孤台感怀
讲解人:辛弃疾滁州之政震动了向敌虏称臣纳贡的南宋朝廷,他们深怕敌虏借此进行挑衅、兴师问罪,遂赶忙将辛弃疾调离滁州、差往距前线偏远的江西。
辛弃疾赴任去江西,经赣江边的造口壁。相传宋高祖赵构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时长驱直入,追击隆祜太后至造口,而当时宋高宗赵构竟浮海而逃。回忆这一段历史的屈辱,辛弃疾心潮难平,挥笔写下悲愤沉郁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在滁州时尚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之句,这时已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之叹了~
【幕启、背景:江晚,郁孤台,偶有鹧鸪哀鸣。
辛弃疾唱(辛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歌词: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幕——
第七(乐)章
莫把离歌频唱 长口上行船
解说人:这可以说是南宋朝廷以及他那些主和投降派官僚集团的一种策略了~就是将有才干的忧国之土频繁调动,使其难成事业。辛弃疾在江西任后不久即被差调湖北。
在湖北,一天忽然阮全秀来到他的家中。原来阮全秀、辛弃疾一块以50骑直闯敌营将叛徒张安国活捉解送临安。南来后被南宋遣往更南的地方去充当水兵。可现在阮全秀欲离开官兵军营来到辛弃疾的跟前。他是长久见南宋朝廷并不事抗战,苟安江南,辱国丧土,计划仍返回北方(家乡)再组义军打击敌人,赶走敌虏。
阮全秀的这一意图,竟然也说出了久已酝酿在心中的杜鹃的心愿,还有杜鹃的师父——艺人老伯也怀此想。辛弃疾难割别离的情感说:“你们有这一心事,大家慢慢商量从长计议。”也就是他所咏叹的:“莫放离歌入管弦。”这时候,在辛弃疾的家中充满的是这种探讨、计议。
翌年,这到湖北还未及半年,辛弃疾又被差调湖南。
幕启
背景:长江,廖廓的江天。
长江上行船,辛弃疾伫立帆头,船尾座杜鹃持琵琶唱、辛词?《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
歌词:折尽武昌柳
挂席上潇湘
二年鱼雁江上
笑我往来忙。
莫把离歌频唱
可惜南楼佳处
风月已凄凉。 【幕——
第八(乐)章
正壮士悲歌未撤 送别阮、杜北归
讲解人:在湖南这时候,阮全秀和杜鹃及艺人老伯北归的意愿愈深愈烈。一日晚,近午夜时,阮全秀犹在住屋的窗外练剑,辛弃疾也来参练。谈及北归之事,阮全秀告:北归返乡之事我是铁了心了,当时是月照西窗。辛弃疾只有压抑自己挽留的感情,决意送他们北归。
幕启
阮全秀、杜鹃、艺人老伯北归的送别会上——上挂有大字标识(景)。
乐队。艺人老伯坐乐队前首位参加奏乐。
阮全秀、杜鹃二重唱辛词?《乳燕飞》“绿树听鹈鴂”
辛弃疾击节。
歌词:上阕【乐队前奏引子】
(阮):绿树听鹈鴂,
更甚那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杜):啼到春归无寻处,
苦恨芳菲都歇。【音乐小间奏】
(阮):算未抵人间离别。
(杜):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也。
(下阕)【较长的乐队音乐间奏】 (杜):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古人长绝。
(阮):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坐衣冠似雪。【乐队小间奏】 (杜):正壮士悲歌未徹,
啼鸟还知如许恨 。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合):正壮士悲歌未徹,
啼鸟还知如许恨 。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满座唏嘘声
【幕——
第(九)乐章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鄰笛悲切
讲解人:阮全秀、杜鹃和艺人老伯北归走了~辛弃疾心中却还一直留恋不已。第二天,他竟不能自持,而要快车去追赶他们,留他们再盘恒些日子。车至一片森林地,雪深泥滑,不得再前进。晚上只有宿歇在乡村。怅然独饮,悔恨没能挽留阮、杜。斯时邻近处谁吹出笛子,十分悲切。
【幕启
景:乡村的一个宿楼上。
辛弃疾随笛音唱,辛词?《贺新郎》“佳人重约还轻别”
歌词:(上阕)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辆生四角,
此地行人削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下阕)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
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泪。
第九(乐)章音乐提点:本章因有笛(音)主奏,请作曲家注意吸
收昆(曲)剧音乐。
【幕——
第十(乐)章 尾声
讲解人:那个悲剧性的时代,造成了辛弃疾的悲剧终局。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是不可统治的,是不可剥削、压迫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幕启
景:远处黄河浊浪翻卷
阮全秀和杜鹃带领出击的义军全付武装前进,进军。合唱进行曲,辛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上阕)
歌词: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幕——
【全剧完。
二00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夜
于西安东篱
易莓?龚家杭
作文二:《【历史上的明天】爱国诗人辛弃疾去世》1700字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相关文章:
诗人辛弃疾竟是抗金名将 曾直捣金军老巢杀叛徒
辛弃疾刚被封赏之后,耿京却在营里被叛变了的张安国、邵进给杀害,并带领大部分义军投降金军。辛弃疾很快赶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与没有叛逃的义军商量之后,带领五十轻骑径直奔取金军老巢,张国安他们正在营内和金人畅饮,辛弃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砍下了张国安的人头,然后带领部下飞速离去——
网络配图
大宋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把文人的地位抬到了史所未有的高度。在“崇文抑武”的社会大背景下,不但读书人的创作潜能的到了极大的发掘,许多习武之人对舞文弄墨也不生疏,比较有名气的比如岳飞等。然而,要说宋朝文武兼备第一人,还是非辛弃疾莫属,真乃乱世奇才也。
辛弃疾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词作,留有629首,数量上宋人无出其右,另存诗133首。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宋词习惯上又被人称之为“苏辛词”,可见其成就之大和影响之深。其词作如《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更是被一度选入中学课本,是世人皆知的千古名篇,如今要研究宋代文化,离开辛弃疾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后世对其在文学上的成就的溢美之词,可谓多矣,例如:“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一世之豪。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词苑丛谈》卷4);“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等等,可谓不胜枚举。在此,笔者对其文学成就不再多做颂扬。
网络配图
抛开文字不说,马背上的辛弃疾同样是肝胆凛冽,雄姿英发,勇猛不下岳武穆。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便陷入混乱,起义的旗帜到处飞扬,此时太平节度使耿京拥兵数万,在山东河北一代颇有势力,辛弃疾在他的帐下任军中掌书记,辛弃疾有一好友义端和尚,也有兵马千余,辛弃疾将之说服,投奔到耿京的旗下。然而不久义端和尚却盗走了军中打印逃跑了,耿京大为上火,而作为举荐人的辛弃疾自然难以逃脱罪责,耿京想杀掉他,辛弃疾说:“你给我三天时间,我定将义端和尚人头献上,做不到的话,做不到的话你在杀我不迟”。
他断定义端定时逃往金军去邀功了,于是带人去拦截,果然在半路遭遇,义端说:“我早看出来了,你是头能杀人的青牛精,求你放我一条生路”。好友竟然做了叛徒,辛弃疾怒不可解,手起刀落,义端随即身首两处。回营禀报,耿京对辛弃疾十分佩服。
网络配图
绍兴三十二年(1162),耿京命辛弃疾携带顺表到南宋,宋高宗在健康接纳犒劳了他们。然而,辛弃疾刚被封赏之后,耿京却在营里被叛变了的张安国、邵进给杀害,并带领大部分义军投降金军。
辛弃疾很快赶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与没有叛逃的义军商量之后,带领五十轻骑径直奔取金军老巢,张国安他们正在营内和金人畅饮,辛弃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砍下了张国安的人头,然后带领部下飞速离去,等金人回过神来追赶时,为时已晚矣。而此时的辛弃疾年仅二十三岁!
后人多赞扬传阅他的词作,很少提及他纵横沙场的英武豪壮,其实他也足以称得上是一位将才,只不过,在文学上的成就实在太过恢宏壮阔,以至于足以将他的武功盖过。
作文三:《国庆节手抄报素材大全:爱国诗人辛弃疾》25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以下是考研屋.kaoyanwu.为大家整理的《国庆节手抄报素材大全: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国庆节手抄报素材大全:爱国诗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与苏轼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四:《国庆节手抄报:爱国诗人辛弃疾》1300字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与苏轼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作文五:《爱国作文:读《爱国诗人屈原》有感》300字
爱国作文:读《爱国诗人屈原》有感
爱国作文:读《爱国诗人屈原》有感 今天,我读了《爱国诗人屈原》我深有感触。 屈原原本是一个官员,他甘愿为朝廷出力,愿为老百姓伸冤。他办事公正 廉洁。但因为当朝皇帝听信谗言,把屈原贬为庶民。最后,屈原已经看不惯这 个世界,就跳河自杀了。 像屈原这样爱国的人,竟然会贬为庶民,而他的忠言,却被小人的谗言, 给当了下去,他的忠言皇帝一丝不信,他为百姓的安危,百姓的利益着想,他 为国家的安危、国家的利益着想。他清正廉洁,没有一丝的私心。 而现在的官员,对老百姓们不管不稳,对国家不尽心尽力。只知道把自己 的腰包填满,把自己的生活提高,而其他的不闻不问。 如果我长大了当了百姓的父母官,我将像屈原那样,为百姓、为国家着想。 像屈原那样公私分明,公正廉洁,不会有一丝的私心。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 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作文六:《[优秀作文]《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300字
陆游是我国中国南宋诗人,他创作了爱国诗篇九千三百余首。
他创作的大部分诗篇都跟抗击侵略者有关,或者是跟军营里的艰苦生活有关,如:‘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他的爱国情怀是谁都无法比拟的,在他三十岁那年,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但她并没有回信,他三十四岁那年,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他又凭着才干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是官场险恶,他又被罢免回乡,他四十五岁那年投奔了王炎旗下,努力为百姓做事,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再一次破灭,当公元一千二百一十年时,他已是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了,他一生爱国如命在他去世前夕,用尽了全力写下了《示儿》这首诗,之后,他就逝世了。
他的这种爱国精神,真是世间少有,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作文七:《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作文》400字
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赛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当小朋友唱起这儿歌时,人们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临了,
一转眼,端午节来临了,一大早起来。吃过早饭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门去看赛龙舟了。刚来天鹅湖只见从远处划来了十几条龙船。龙船偏长细窄。龙头有黑.灰.红等颜色。很快,比赛开始了。选手们争先恐后,不甘落后。观众们也在一旁加油鼓颈。就要接近终点了,选手们敲锣打鼓,唱着打油诗。到终点了,来自荔湾区的选手获胜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抢鸭子”游戏了。资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许多鸭子仍进水中。选手们从船上跳进水里抓鸭子,抓到的归自己。围观的观众也不甘落后,纷纷跳进水中。场面一片混乱......
作文八:《爱国诗人》900字
汉魏六朝
【刘 邦】 【曹 操】 【曹 丕】 【曹 植】 【阮 籍】 【嵇 康】 【陶渊明】 【谢灵运】 【鲍 照】 【谢 脁】 【左 思】 【阴 铿】 【何 逊】 【沈 约】 【庾 信】 唐 初唐
【王 勃】 【陈子昂】 【张若虚】 盛唐
【王 维】 【孟浩然】 【常 建】 【王昌龄】 【崔 颢】 【李 颀】 【张九龄】 中唐
【韦应物】 【孟 郊】 【白居易】 晚唐
【杜 牧】 宋
【范仲淹】 【王安石】 【陆 游】 【吴文英】 元
【张可久】 【马致远】 明
【刘 基】 惺】
【袁 凯】 清
【查慎行】 【江 湜】 适】 贺】 绅】 殊】 轼】 飞】 炎】 朴】 【李梦阳】 灵】 【岑 参】 【李 白】 【卢 纶】 【刘禹锡】 【刘方平】 岛】 【秦 观】 【辛弃疾】 【乔 吉】 【于 谦】 【夏完淳】 【陈 沆】 【丘逢甲】 【张 继】 甫】 【韩 愈】 【元 稹】 【黄 巢】 【柳 永】 【李清照】 【姜 夔】 【史达祖】 【郑光祖】 【关汉卿】 【曹学佺】 【钟 【朱彝尊】 【袁 枚】 【康有为】
【高 【王之涣】 【贺知章】 【杜 【刘长卿】 【司空曙】 【李 【柳宗元】 【李 【李商隐】 【贾 【温庭筠】 【晏 【欧阳修】 【晏几道】 【苏 【周邦彦】 【岳 【张 【白 【张养浩】 【张 【蒋士铨】 【龚自珍】
作文九:《爱国诗人》1500字
别名: 屈原
国籍: 楚
出生地: 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出生日期:公 元前340年正月寅日
逝世日期:公 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促成楚齐联盟 主要成就: 创立“楚辞”文体 代表作品: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官职: 左徒,三闾大夫 纪念日: 端午节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mǐ)姓,后改姓熊。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这就是屈原的故乡。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
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朝发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
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
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
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
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
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
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
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
作文十:《爱国诗人》4100字
爱国诗人
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汉族。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爱国诗句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 聂鲁达
?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 居里夫人 ?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 马雅可夫斯基
?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
?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 海涅
?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
?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 巴甫洛夫
?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 林耐
?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 傅雷 ?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 吴仲华
?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 肖邦
? 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洛夫
?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 果戈理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爱国故事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是南宋时著名的将领,岳飞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武艺,经常使枪弄棒,弯弓射箭,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当金兵入侵中原,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岳飞便辞别母亲,决定出征抗金 “母亲,现在金兵入侵中原,国家处在危急之时,我想拼杀战场,保卫国家。” 母亲虽是一个农妇,但极富爱国心,她毅然决定:“孩子.国家需要你去尽忠,娘也希望你去,你就听娘的话以孝尽忠,娘会为你骄傲的” “娘,孩儿绝不会忘记的,只是,只是孩儿这一走,实在放心不下母亲啊,自古以来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孩儿驰骋疆场,您一个人在家,一定会牵肠挂肚的,孩儿真放心不下呀” “飞儿,眼下是什么时候了?国都要亡了,哪里还会有家呢?你难道情愿守在娘的身边一起过忍辱偷生亡国奴的日子吗? “娘,岳飞不把金兵逐出中原,收复河山,儿就无颜回来见娘。“ “恩,有志气,娘想在你身上留下一句话,让你牢牢的记一辈子” “母亲尽管教会吧”(跪下)
母亲拿出绣花针在岳飞背上刺下几个大字 “精忠报国 “孩子,我在你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是警告你时时醒悟,时刻不要忘记国家民族的安危。 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他率领的"岳家军"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 “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
爱国的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2、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爱国故事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文天祥,字履善,赐字宋瑞,号文山,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宝祐四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正气歌》等.“信国公”是文天祥的封号。文天
以“天法不息”之对策高中状元。然因父病世,回家守丧三年。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兼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后历任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
他主张抗元。被元俘后,他拒绝元将的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他晚年的诗词,风他认为自己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必须一死以尽“忠”。后被元杀害。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历史声乐剧文学脚本―爱国诗人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