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墨画:
悠远 、清新 、脱俗、 江南烟雨 、云雾缭绕、 时现谜影、 动感水墨 、构图巧妙
2.油画:
色彩丰富、 色调幽暗、 色调柔和 、对比强烈、 肌理感十足、 节奏明快 、古典韵律
3.素描线描画:
线条流畅、 线条变化丰富、 运笔时快时慢 、明暗关系清晰 、塑造的形体优美、 空间层次分明 、三角形稳定构图 、线条刚柔相济
4.风景类动植物画:
大自然的奇妙之作、 形似 神似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跃然纸上 、身临其境、 置身其中
5.形容艺术家:构思独特 匠心独运 很高的艺术造诣 观察入微 眼光独到 超群绝伦 具有艺术的灵魂
拓展资料
形容词:
形容词(Adjective),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容词
我喜欢的艺术——画画 作文 500字
美妙的艺术——绘画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美妙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是啊,艺术有着神奇的魅力,它吸引着每一个对它感兴趣的人。
谁都明白,艺术会有许多的表达形式,而绘画就是其中一种。
而我就是一个忠迷于它的人。
在我小时侯,就似乎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一年级时,除了体育,我最喜欢绘画了,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画画。
每次老师布置下来了作业,我都会尽力完成。
即使失去点玩的时间也心甘情愿。
然而,每次的回复都是“优加”。
这使我的心有了很大的震撼与欣喜。
也许,就是在那时,我的心才拨下了艺术的种子,我的绘画天赋和潜力才有所发掘。
打那以后,我对绘画愈加喜爱,常常抽出一些时间与精力来钻研,这使我的画技逐渐提高。
直到有一次,辛苦的付出使我得到了收获的喜悦,愈加激发了我对绘画的动力。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傍晚,我忽然接到老师的通知,要出一张读书海报,要2开大的纸来出。
我欣然接受了任务。
想到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兴奋极了。
到了周末,我做完作业,便把纸拿了出来,往桌子上一摊,不由得愣住了。
2开大的纸啊,相当于四张8开纸的大小!洁白的画纸几乎占满了整个桌面。
正想收起画纸,可绘画的欲望让我重新提起了画笔。
我思考了一会儿,便那起笔,在画纸上龙飞凤舞起来。
不一会儿,空旷的画纸上出现了一座万里长城的轮廓。
我修改了一下,便拿出了彩笔,开始涂色了。
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大块涂抹,画得不亦乐乎,万里长城的雄姿渐渐在我的笔下显示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不觉已是傍晚了,妈妈叫我吃饭,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画笔,准备去吃饭。
可我的双腿早已麻木,酸痛得站不起来了,在看看那幅画,还有一大半没有完成,真想放弃,但我的毅力提醒我要坚持。
后来妈妈把饭菜放到我的书桌上,我才坐下来,继续画…… 我把一整天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这幅画的创作中,可还是没完成。
晚上,我独自苦战到了夜晚12:30多,还差一些就能完工了。
可此时的我早已是睡眼朦胧,眼皮好似千斤重,上下不停地“打架”。
实在不行了,就闭眼眯一会儿,之后再起来做。
妈妈早已再一旁睡着了,而我为了这幅未完成的画,还得继续画。
终于,在大钟“铛——铛——”地敲响1:00的钟声时,我总算把这幅画完成了。
此时我早已站不住了。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草草收拾了一下,就到在了床上,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把画交给了学校,几乎所有老师都震惊了。
我也如愿得获得了一等奖。
这时,我疲惫的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件事早已过去,可我依旧记忆犹新。
因为这是我为绘画投入最多精力与时间的一次。
这也是我一次对自己画技的检测。
之后,我一次次在县、市的比赛中获奖,一次次从绘画中得到提高、乐趣与启迪。
我会永远珍爱这门艺术。
它已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关于艺术的作文(学画画)
我眼中的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它与传统艺术相比有什么不同及优越性(现代性)呢? 当代艺术描绘及表达的是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文化身份及立场,并对此作出分析性的叙事过程的表达。
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应定位在当代,即突出艺术的时代性,当代性是一种切除“历史”的横切面,切去“历史”,否定“过去”,而专注“当今”,崇拜当今。
时代变了,一切也要跟着变。
物质器物变了,精神性的文化艺术也要变,艺术应该体现出“与时俱新”。
我们追求的不是过去,不是过去纯粹的写实,纯粹的追求技术,而是应在艺术中赋予一种具有时代性的观念,一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就像方力钧说的那样,“现在的艺术家们应认清艺术问题的本质,即对艺术来讲,你不受到将来艺术史的接纳,那就是白忙活。
如何能在将来艺术史上留下一席之地,那惟有表现出作品的现代性。
”所以说,表现出当代性,与传统不同,就成了当代艺术家们追求的东西,当代艺术与传统绘画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而这也正是当代艺术的优越之处。
就其艺术特征来看,现当代艺术具有不固定的形态,而形态和画面的不确定及流变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语义符号,造成画面的偶然性、多样性的增强。
这样从画面的效果来看,要比传统写实油画单一性来的丰富的多。
此外,现代人生活状态的不确定,文化身份的不确定,以及对社会、自身的怀疑,对民族文化、立场意识的模糊。
这样的一种状态反映在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批判性。
比如对**的不认同,以及对共产主义乌托邦式的追求的批判,包括当前的关于圣诞节在中国要不要受抵制的问题,以北大等名校的十名哲学系的研究生在网上联名发帖抵制洋节在中国的蔓延,这个就是一个现代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对于这样社会现实性的问题,当代艺术就能通过一个切入点进行反映和思考,做出自己的读解。
现当代画家在画一个人像时,与传统写实专注于对对象的忠实描述,以追求形神兼备不同,他们关注的不是像不像的问题,而是作品中是不是具有现代性的问题,比如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等人画得人像都具有符号性,他们将内容抽空,只剩下符号和概念,它可以是所有人,他们要表达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是以现代为观念的一种特殊的语义符号。
关于美术的文章
美术,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 艺术不能教 创造不能教也不能学。
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的,可惜目前懂得美术的人真的不多,懂得美术的父母和老师更是少之又少,美术教育过度用力在教与学之中。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
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
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
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
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
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
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
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
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
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
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错乱涂鸦”和“命名涂鸦” 1、错乱涂鸦 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
2、命名涂鸦 到了此阶段,幼儿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由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我有“画”要说 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
此外,有自闭症等精神偏差的孩子,也可从其中找寻病因,作为诊治线索,并以绘画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病童恢复和外界的沟通,即所谓的“绘画治疗”...
有关于艺术的作文500字左右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
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关于艺术的文章
放眼天下,纵览艺坛,美术界取得了非凡成就。
先锋艺术,国际接轨;艺术大腕,耀眼名星;全国美展,佳作迭出;艺术市场,槌起金落;艺术学子,蜂拥而至。
但全球经济,加入WTO,经济为纲,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一些艺术家心态上浮,邀名逐名,“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以拍卖会为风向标,不沉下心来探讨艺术,甚至于有艺术家从此乐不思蜀,顾此失彼,迷失方向。
艺术家的理想不应只是求名夺利,现实环境下却要求艺术家名利双收。
这里有必要强调很重要的问题——本质,及从根源上探究艺术本质。
从本质出发看问题 很多人看书都是从书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修正自己,增长自己,这是从书中学习“方法”而已,或者说,学习求取功名的方法。
看书不只要学习知识,更应该看书中的本质。
看历史书不只要看事件,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的谋略是不够的,应透过纷繁复杂的事件表象去看清历史本质。
由此得出,看书抑或看任何问题,从本质出发看问题。
概而述之,溯源本质,应以中国哲学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从而进行美术创新。
从而更好地判断艺术,看清前方,进而更好地创新美术的各个层面。
...
有关艺术的文章
剪纸的文化背景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
“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 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 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
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 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 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叶休随 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 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 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唐代李远《剪彩》诗写 道:“剪彩赠相亲,银 缀凤真,双双御绥 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 君千万岁,无处不逢春。
” 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
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
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意为骄儿衮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
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
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有一种鸟,因头项长有金黄色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或贴于门媚。
在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许多工艺美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专业剪纸艺术家。
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
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
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
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
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
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
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
室人装璜成轴,……人称之日“林剪。
”《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
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 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区),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伯《画林新咏》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
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
”并有诗曰:“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
”清康熙时,有位宫廷画家邹元斗,画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风俗画《岁朝图轴》画的上端绘有垂挂着的五枚彩色剪纸“门笼”。
门笺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变而来。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
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
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
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
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
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
关于美术鉴赏的作文600字左右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本学期,我选择了“世界美术赏析”这门艺术学科进行了选修。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
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逐步了解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
学下来收获很大,我逐渐可以感受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那作品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笃定,那种归属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在他的作品中的寓意;了解了被可视为法兰德斯巴洛克风的具体象征的鲁本斯的作品;当然还有现在被我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油画之一的伦勃朗的“泰特斯”等等这些经典的西方美术艺术。
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我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而且在我看来从实际情况作为起点,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产生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高分低能 ”是一种表现。
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和专业文化,并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所以要呼吁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艺术教育恰恰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心中具有崇高理想和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
所以要适当的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
这也是我选择这一课程的原因之一。
...
关于美术鉴赏的作文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
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
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
一、“模糊层面”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
随着对“模糊层面”的研究和认识,它将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1、“模糊层面”的特点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
“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
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说明,艺术家灌输在作品中的观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层面”,笔有尽而意无穷,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刻画了三位普通的法国农妇,她们弯着腰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捡拾被遗落的麦穗。
尽管艺术形象真实,但也无法表现完尽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观念。
现代雕塑家叶毓山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组雕,其艺术形象的监狱背景是模糊的,敌人的野蛮残酷是模糊的,唯一具体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读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读者产生多元的解读,我们不能执迷于一种“建构”,主观武断地将对作品的“统一认识”灌输给学生。
比如,20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的《即兴》,不以自然物象为范本,有的只是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绘画要素,不同的读者视觉感知后被激发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维程度千差万别。
事实上,面对一幅全新的美术作品,不同的读者进行欣赏时的差别往往取决于对“模糊层面”的认识程度,因而研究美术欣赏中“模糊层面”,有助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研究“模糊层面”的意义 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模糊层面”(当然也包括美术欣赏),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趋于统一化或者具体化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很注重教师课堂上对于美术作品的阐述和分析,换个时间和地点,学生的反应却没有一点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想象,完全是一种移植,这是老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听任这种势态的发展,将大大地不利于我们现时代的美术教学。
研究美术欣赏中的“模糊层面”,有助于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美术欣赏教学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意象”,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尤其重要。
意源于艺术家的内心,并借助自己塑造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读者在欣赏感知象的同时,根据艺术作品中的特定形象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积极地调动感情因素,还原或者填补艺术家所见所感,渗透自己的情感想象,去体验美术作品“模糊层面”的意象之美,起到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
还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审美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元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二、“模糊层面”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启示 1、 让学生成为欣赏主体。
在美术欣赏“模糊层面”,学生经常扮演着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是一个欣赏客体,程式化地叙述着艺术情感,诸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等等,一点都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想象,彻头彻尾的被动欣赏。
艺术作文 300字
工艺品游艇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条工艺品—游艇.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风格.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上部与船底相接.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黄色,船头是尖的.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两腿直垂下来,悬空.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置吧.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黄色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