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式:妈妈先列出特征项目(如形状、颜色等),再让孩子举出词语,看看他(她)能说出几个词来,妈妈也可一旁提示。
事物特征的最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拿出一个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或植物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按照前面的特征顺序逐个进行描写训练,妈妈可以先举例子。
作业布置:
拿出两种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让孩子调动五官,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顺序全面观察、摸捏、品尝,一边观察,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形容词、比喻句、作比较的方式对刚才记录的内容进行润色,最后整理成一篇观察日记 。
言为心声,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说出的话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平时就要留意不同性格的人说的话,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把人写活。
另外,同样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景所说的话也是不一样的,这也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留意。
怎样教孩子写作文
“写作文”是让很多孩子头痛的事情,而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或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解决这个难题。
这里笔者根据20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方法供家长朋友参考。
从口头训练开始 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好与差关键在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说作文”要比“写作文”来得快捷,更适合繁忙的家长采用。
比如早餐前可以让孩子来一段“一分钟演讲”,父母一边准备早餐一边倾听然后加以点评。
晚上可以做些口头训练的游戏:制作三组卡片,分别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根据给出的要素,经过自己的想像,说出一段通顺、完整、合乎情理的话。
或者事先写好几十个故事开头,给它们编号码,让孩子选号,然后接着把故事编完整。
读书破万卷 读书是作文的基础,读得多才能写得好。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先熟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在此基础上,再涉猎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
因此,家长应该首先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等介绍给孩子,让他们每天朗读,像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一样,可以不必讲解只要求背诵。
日久之后,这些精华自然会在孩子心中孕育出语言的珍珠。
“胸藏万汇凭吞吐” 积累词汇、丰富孩子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
准备一本“词语积累本”,把读到的好句子、成语、格言等抄下来,平时要勤翻阅勤温习,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尽量地运用这些词汇。
或者置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硬性要求孩子利用零碎时间系统阅读《词典》。
在已阅读的词语下画波浪线。
要求平均每天学15个字及由这字组成的词语,逐月登记,家长切实督促。
只要家长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多途径寻找话题、文题,让孩子动口、动脑、动手,很快,你和孩子都会发现:原来,作文并不难!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
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
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
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
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
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
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
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
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
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
怎么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入门的金钥匙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
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
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
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
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
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
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
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
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
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
”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
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
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 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 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
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
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
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 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
生:每年秋天,金水湖都要举办菊展。
美丽的菊花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
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题中,安排了用一定词语造句练习,笔者认为,仅仅有这些词语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
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
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
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1)连续结构段 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
《师生情》《大海的歌》《手术台就是阵地》《做风车的故事》《雨中》《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
教我如何写作文
还是要多练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作文,是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
但是,对于好多同学(其实包括原来的我)来说,总觉得作文很深奥,不好写。
其实不然,我觉得,要写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经常练习写作,写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难的。
第一,就是词语积累。
作文,要有佳词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
一篇文章,假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你写的这篇文章也就等于白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班的黎老师就很注重在这方面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
我在看文章、阅读时也很注意这点。
第二个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观察。
写作文,不是在屋子里憋出来的,而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
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观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马观花,忽略了细节。
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只是条条纲纲,根本没有要点、细节。
所以,在观察时要留心,要仔细,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
记得外出时,爸爸经常会指这指那,问这问那,以引起我的注意与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课外书。
这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文的关键所在。
包括家里订阅的书籍和书店的各种图书。
只要有空,我就会到书店看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
当然,不是只看就能写出完美无缺的作文的,关键还要注意积累、牢记和运用。
才能实现“人为我用”,这样在写作文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挥笔自如。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
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
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
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
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
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
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
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
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
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
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
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
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
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
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
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
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
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
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
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怎样教孩子学习写作文
写文章,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还有自己亲身碰到的写下来,只要有意义,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心里怎么想,纸上就怎么写。
把有趣的写下来,把感人的写下来,就是好作文。
一、认真地阅读语文课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以后就能出口成章了。
每天花一定时间朗读课文,要有表情地朗读,好段落,精彩的语句要背出来、默出来。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各种书都要读,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把好的章节、段落摘抄下来。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中华经典美文。
二、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 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是习作的基础。
(1)中心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的需要。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
我们平时习作,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比较了解的题材,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感的材料。
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
因此,选材尽量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我们平时要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才能够达到寻美习作,以文炼人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写作材料。
(1)并列法。
即在表现文章中心是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乱空间的位置,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断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采用有详有略的方式并列地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
(2)对比法。
即用相互对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人和事的真假、善恶、美丑,使人与事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3)递进法。
即围绕一件事以事物本身发展的进程以及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
这种方法是我们习作时常用的组材方法。
(4)详略法。
即在表现一个中心时,对于几个类似的材料,有详有略地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组织作文材料,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为表现中心服务,要切合不同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
四、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具体生动是习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
文章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感染读者的。
(1)用总分法。
(2)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3)用举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4)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5)用比较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6)用数据说明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除了前面所讲的方法外,为了使文章具体生动,我们还应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把观察的景物具体生动地表述出来。
五、表达真情实感。
(1)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2)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
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
(3)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
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
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
六、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
(1)写好开头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
①交待四要素开头法。
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占、人物和事件。
②开门见山开头法。
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
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
③描写景物开头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④提出问题开头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提出问题让人思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⑤倒叙开头法。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⑥抒发感情开头法。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⑦揭示中心开头法。
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⑧介绍背景开头法。
根据文章的内容需要,除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介绍事情发生前的形及相关的情况。
提纲挈领常变化,多读多写乐自然。
(2)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①自然结尾法。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
怎么教作文?
谈谈如何教写作文2009-09-26 23:37写作文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要多读,不光要读课内的文章,而且要读课外的文章,这是作文的基础;二是小练笔,不惜烂笔头,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三是多写。
最好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这样既能练脑又能练手;四是经常评改自已写的文章。
一、多读 不能只读“优秀作文”以内的书,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学别人的总免不了要比别人再差一截,只有自已站得高了,看得多了,退而求其次也能写出像样的东西。
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所以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读些文学精品,读些大家名著,如鲁迅、朱自清、闻一多的。
虽然开始会有一些难度,但提高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是可以从小抓起的,循序而渐进,如中低年级侧重提高幻想能力,可提高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古诗和通俗的小文章。
从高年级起主要培养文学想象能力,内容则以文学为主。
通过读书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默契、少有的感动、少有的又一个活生生的自己,通过读书,让自己一次次地和书中人物共甘苦、同奋斗,一回回地随作者去领略山川风物,这样,人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被陶冶、被净化。
二、练笔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在日常习作中,同学们常常会提笔忘字或写错加字,结果言不达意,读者不知所云,不明所指。
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呢?可采用以下几步走: 1、 多积累 滴水汇成河,知识是靠点点滴滴和积累,同学们平时可以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每天摘抄一些优美语段并分门别类制作词汇卡,日积月累,知识面会不断得以拓展,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2、 多记忆 有了一定的积累便打下了语言表达的基础,但知识容易回生,需要适时予以识记,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与同学们广泛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口才,又丰富了语言,以说促写,说写结合,不亦乐乎?否则一记了之,渐渐淡忘,还给了书本,还给了老师。
3、 多运用“学以致用”其涵义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初衷。
因此,在每次习作中要潜意识地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用好、用活、用准词汇, 做到一语多用。
如:有一小同学在一次习作中这样描述到:“面对同学们真诚的笑脸,手捧那一份份精美的礼物,重返校园的我,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从嘴角边吐出几个字:‘谢谢大家!’”再如:“看到被我打碎的花瓶,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不是故意的!’”前者,朴实的话折射几缕感激,一个“吐”字,恰如其分地把真情实感自如地表达出来;后者却表达内心的不安和内疚。
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词语的含义,怎么能掌握他的不同感情色彩呢? 三、多写 要天天坚持写,常年不懈。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说:“写作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几十个字也好……’第一步就是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
比如,昨天下了一场大雪,你就把它记下来。
”只有持之以恒,才会熟能生巧,笔下生辉。
“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要使学生作文质量高,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开设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并要求学生人手一本笔记本,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及其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写成日记,积累有声有色的写作素材。
”有了这些写作的“柴米油盐”,作文这“碗”饭自然也就不难做了。
著名的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曾这样说:“我有花不尽,用不完的储蓄所,这就是我的日记,它储蓄着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创作素材。
” 四、自评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已改。
学生只有学会了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因此,在习作训练中,同学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评改实践,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修改文章的实践,做学习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
1、 读改 同学们在完成初稿拟定后,教师应提倡学生进行“读改”。
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自读自改。
独自反复通读全文。
在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利用已形成的语感,针对在写作过程中和“过失性语病”,如:“漏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进行修改。
”(2)互读互改。
读给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听,旨要在使学生克服内在的语言储备的心理定势,针对标点错误、行文格式有误等进行修改。
2、 共评 教师在阅读完全班学生的习作后,找出主要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本次作文评改的标准。
再选一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病文”或选取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习作加以整合,组一个典型“病文”,抄写在黑板上,放手让学生依据“标准”进行评改。
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补充内容。
对评改得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老师进行补充、点拨、引导。
这样给学生们提供了评改的“范本”,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本可循,培养了学生“自改”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 组评 要保证“共...
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小学生怕写作文,常常觉得无话可写。
古人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不经过认真观察、不去体验生活,就谈不上有真情实感,也不会有丰富的积累。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习作5,观察一两种植物,写写你的新发现,写一篇研究报告。
同事让他的学生课下到校园里去观察,结果学生告诉他,什么也没发现。
他说你们再去观察,仔细的观察,学生还是什么也没发现。
由此看来,要写好作文,我认为如何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是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我们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制定了“小学生观察能力形成目标”,并在作文教学中落实到位,确保小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
1、品读课文,学习观察的角度和方法。
如,教学《天马》一课,我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把天马写得这么生动、形象,你认为作者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后,讨论作者的观察角度、顺序,品味观察的好处。
2、创设情境,让学生形成好的观察习惯、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作文课上,我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引导学生观察“一盆兰花”,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有重点观察;让学生欣赏小伙伴表演的小品,指导学生观察小伙伴的神情动作;带小朋友在校园里“寻找春天”,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观察;和同学们一起玩“斗蛋游戏”,指导学生观察热闹的场面。
然后,分小组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并用一段文字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3、 综合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自主观察生活。
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后,我就引导学生独立实践,自主观察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如“美丽的小河”,“可爱的学校”,“秋天的田野”,“我的新发现”等;观察周围的人群,如“我的妈妈”,“外语老师”等;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看看同学们玩的游戏。
再要求学生尝试把“景物”、“人物”、“事情”写成一个个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片段。
因此,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会了观察,写作文时就再也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写出了很多精彩片段,同学们尝到了细心观察的甜头,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二.教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
小学生同样有各种心理体验,由于年龄原因,这种体验停留时间不长便消失了,学生没有再体验的过程,很难激发创作的欲望。
怎样让学生再次回顾生活经历、体验情感?我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循着某种情感,在脑海里搜索写作材料,体验当时的感受,再现事情经过。
如,让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或观看一段录像,或听一个故事,或来一次有感染力的谈话等,总之,一定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欲望,进入体验状态。
三.教学生学会积累生活 积累生活和积累语言同样重要。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有意义、精彩的东西由于没有理性的思考而逐渐淡忘。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把两个“积累”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的水平。
我要求每个同学每周写一篇阅读欣赏笔记,两篇有意义的日记,将其作为一周中最主要的语文作业,并提出:日记要写有感触的东西,真实的东西,长短不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收集、交流精彩的日记片断,我把全班同学编成几个小组,给每组提供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小组里每人选出自己一周中写得最好的日记连同老师的评语誊写上去,供其他组员欣赏。
这个做法深受学生欢迎。
原来写字差,作文草率的同学也不得不一丝不苟地誊写好自己的日记。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教会学生观察、体验、积累生活就是做着开渠引流的工作。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断引导,适时鼓励,持之以恒。
这样,学生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作文也就会越来越生动、精彩。
怎样教学生写入门作文?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
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
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
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
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
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
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
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
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
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
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
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
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
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
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
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
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
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
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
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怎么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让孩子写好作文,这是无数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
不仅仅因为作文在语文成绩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更因为作文能力体现着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等,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呈现。
一般来说,作文更好的学生,往往是更爱阅读,也更爱思考的。
但孩子写作文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仅很多家长感到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就连一些专职语文教师也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现列举其中几种:一是写好文章不容易,写文章不像吃饭那样拿筷子夹、往嘴里喂就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写法,有规律可循但没有万古不变的秘诀和套路。
二是文章是综合素质的反映,不仅仅是码字,不仅仅是笔头功夫,仅仅依靠作文课是不行的。
三是对文章的评价和认识不一,人们对文章好坏的评价不尽一致,作文水平难以评判。
四是写作需要独立思考,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学生习惯于照搬照抄,平时大搞“拿来主义”,考试时“两眼望青天”,雷人之语不时出现。
五是写文章需要下慢功夫,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像有的课程那样可以很快进步,更不会立竿见影。
怎么教小学生写想象作文
想象这种东西大概也就是小孩真正具有吧,因此我觉得要想象,首先应该尽量不要去设置一些限制,因此作文题目最好要广,要能够有极大的发挥余地。
比如现在是春天了,你可以让小学生写(春天是怎么到来的)这个题目,因为小学生可能并不知道春天到来的理论基础,因此她们必须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像原始人类一样去思考世界的奇妙(最好父母不好给他们讲理论依据)。
再就是推荐他们写童话作文,因为童话是不真实的,也就是说必须是想象的。
最后,推荐《小王子》一书,很好看的童话书,老幼皆宜。
谢谢啦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怎样教自己的孩子把作文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