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孙中山是结盟兄弟,追随伟人创办兴中会,创造共和伟业;
他在香港创办中国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以笔为枪唤醒民众;
他被尊称为“国叔”,却在革命成功后急流勇退,办实业、振乡务。
辛亥百年,南方日报记者来到这位传奇人物——陈少白位于广东江门的故居,走访了他的外孙女、80岁的江门市人民医院退休医生潘庆超。她说,外祖父留下“不要做官,要做实事”的遗训至今影响着后人。
少年“大寇”,孙中山的结盟兄弟
推开陈少白故居的大门,满眼青翠。望着外祖父的大照片,满头白发的潘庆超给我们细说家史。
她说,陈少白出生于广东新会外海的乡绅家庭,原名闻韶,自幼天资聪颖。就读于私塾时,他写字作文样样在行,提出来的问题有时候让塾师都难以回答。1888年,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创办,陈少白成为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在校期间,陈少白接触到大量外国新思想,造就了他学贯中西的视野。
1890年,陈少白赴香港求学,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两人一见如故。二人又认识了杨鹤龄和尤列,四人经常纵论时事,畅言革命,时人称为“四大寇”。陈少白和孙中山尤其亲密,二人义结金兰,孙长三岁为兄。陈少白是革命党中与孙中山以兄弟相称的唯一一人。因为这段关系,民国建立后,革命党尊孙中山为“国父”,而敬陈少白为“国叔”。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陈少白始终是他的坚定支持者。1894年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以及后来香港、横滨、台湾几处兴中会的建立,背后都有陈少白的身影。为了壮大革命队伍,陈少白积极联络会党,先后加入三合会和哥老会,还曾歃血为盟。
虽说是个读书人,陈少白干起革命来却是个行动派。1895年,陈少白和战友一起袭击广州提督府,击杀清廷官员,衙门悬赏三千两白银求购孙中山、陈少白首级。逃避追杀的过程中,陈少白在同情革命的僧侣梵月帮助下,躲入广州海幢寺的大粥锅。和尚在粥锅下架起柴火,假作煮粥状,成功打消追兵的疑心。现在,这口粥锅已锈迹斑斑,收藏于陈少白故居,潘庆超经常向人们讲述这个传奇故事。
孙中山和陈少白去世后,孙陈两家的私交仍然不错。抗战时期,陈少白的遗孀杨志为躲避战祸而寓居澳门,经常与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来往。卢夫人缠过足,来拜访陈家必坐黄包车。潘庆超回忆说:“每当听到黄包车的铃铛响,我就喊:‘婆婆,孙夫人看你来了。’”
以笔为枪,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
革命党早期起义失败后,决心通过报纸传播革命思想。1900年1月25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化名服部次郎的陈少白担任社长兼总编,从此革命党有了自己的喉舌。
《中国日报》言辞犀利地宣传革命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保皇派报纸《商报》展开激烈辩论,为扩大革命思潮的影响作出了杰出贡献。陈少白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革命机关报之元祖”。电影《十月围城》中,梁家辉饰演的就是这一时期的陈少白。
《中国日报》报馆还有一个秘密身份:革命志士的落脚点。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起义军成员多避入报馆,徐图后计。潘庆超提到外婆给自己讲的故事:有一次很多革命者前来吃饭,风卷残云之后已经没菜了,只剩桶底的一点点锅巴。外婆就泡点白水,将就着吃。潘庆超的母亲陈英娥是陈少白长女,生于1898年,从小由外婆在报馆里带大。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夫人操持家务,为陈少白免去后顾之忧,以女人特有的方式为革命做出贡献。
陈少白年轻时才华出众,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报馆工作之余,陈少白发现粤剧深受民众欢迎。于是陈少白编撰了新粤剧《文天祥殉国》、《黄帝战蚩尤》等,宣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他创立采南歌剧团、振天声剧团,在唤醒国魂的同时,也为革命募集经费。
急流勇退,成民国版“陶朱公”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少白北上广州,担任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南京政府成立后,陈少白辞去公职,投身实业。他组织粤航公司,购得轮船二艘,运营省港航线。1915年,陈少白又与李煜堂合办上海保险公司,并出任公司主席。虽然像春秋时代的陶朱公范蠡一样远离庙堂,游历经商,但陈少白仍关心革命,多次以自己经商所得支援困境中的孙中山。
1921年护法运动中,陈少白短暂复出,任总统府顾问,襄理外交。1922年“六一六事变”爆发,陈少白厌倦了官场争斗,彻底去职,回到新会,投身故乡建设。经历了前半生的革命生涯,陈少白认为故乡的发展要依靠教育和交通,归乡后,陈少白亲自担任乡立第一小学名誉校长,联合乡绅捐资修建校舍,现在的江门市幼儿师范学校,就坐落在乡立第一小学的原址上。陈少白还在故乡自费兴建了白桥和念桥,组织乡亲修筑马路,开通了外海到江门的班车,造福桑梓。
归隐之后的陈少白,终于得到闲暇,可以发挥吟诗作画的专长。他的画作一如其人,技法上融汇中西,落笔是国画的技术,整体构图却采用西洋水彩画的透视法,别有一番趣味。1924年,他挥毫画下自画像一幅,并题诗一首:“乱离思乐国,动辄话羲农;哪识瓜棚下,羲农好梦中。”这幅画现在收藏在陈少白故居的堂屋里,潘庆超驻足画前,回忆着外公避世而居的晚年生涯。
“国叔”留遗训,后人多从医或当记者
1934年12月13日,陈少白病逝于北平。军政要人纷纷发来唁电。于右任为陈少白作挽联:“党论共尊陈仲举;高风远挹介之推”,以陈蕃的志向和介之推的风骨总结了陈少白的一生。最后陈少白归葬故里,国府主席林森亲笔题写墓碑。
“他一生见惯风云变幻,告诫后代:不要做官,要做实事。”潘庆超感慨地说,陈少白早年曾经学医,后来又多年主持报馆,陈氏后人多有从事医疗和媒体业者。
潘庆超之父潘梦云就是一位医生,他出身贫寒,全凭自己努力,考取北洋军医学堂,毕业后回到广州行医。陈少白见到长女与这个乡下穷小子相恋,并不因门不当户不对而棒打鸳鸯,而是乐见一对新青年的结合。潘庆超也是一位资深的公共卫生专家,退休后还被返聘12年,发挥余热。她儿子现也在江门市人民医院工作。“我阿姨在美国从医,二舅当过编辑,弟弟则曾在香港做记者。”
先驱虽已远去,但他的家训仍然影响着后裔。潘庆超说,陈氏后人散居海内外,却都能坚持祖先遗训,凭借自己的才能多做实事。
800字作文
蜗牛精神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前者很容易被人想到,因为老鹰不但会飞翔,更是天空中的王者,只有它,才能配得上是到达金字塔顶的动物。
而后者却叫人不解,为何会是一只弱小的蜗牛,而不是什么森林之王,老虎猎豹等。
细想一下,其实也很容易就能找出答案,是蜗牛的坚持。
蜗牛虽然爬的很慢,却是时刻不停地在向上爬,从不放弃,也不停止,是它坚韧不拔的毅力带它来到塔顶。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龟兔赛跑中的乌龟,明知道自己赢的机会近乎为零,在比赛中却始终不放弃,最后,是它的坚持到底为它带来了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像老鹰般的天赋与魄力,那就应该多学习蜗牛精神。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往往给我们的坚持予以考验,我们总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坚持做一件事,或是由于外界的压力和重重阻难让我们停止了对自己喜爱之事的坚持,但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积小流,又何以成江海呢?圣贤说过: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便是蜗牛精神最好的诠释,虽然前进缓慢,但每一步都让我们更接近终点。
历史上,也有许多人因他的坚持而精神不朽,孙中山小时候留洋学习,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极深,于是他撕掉了家中门神灶神的画像,在传统中国家庭中自是视之为忤逆之举,他的哥哥孙眉一气之下更是将他送回老家,但孙中山不改其行事作风,后来他的哥哥逐渐明白了孙中山所坚持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于是在孙文后来的革命事业中出钱出力,鼎力相助,陈少白更是给出了:“弟是华盛顿,兄是拿破仑。
”的客观评价。
正是孙中山先生始终如一的坚持,感动了其兄,才换来了兄长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秉承这种坚持不懈的蜗牛精神,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只蜗牛虽然渺小得微不足道,但他对于坚持的信念却比天高,要坚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急求暑假作文8篇,真实点的字数400~500字(我初二)
朋友,我也初二,我也在四篇篇作文发愁了!>-<同病相怜哪~给你一点启发吧~你,我最好的朋友我最好的朋友,它其貌不扬,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它不言不语,却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你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字典。
我们的认识是从我上小学开始,开学不久,爸爸拿着一本《新华字典》对我说:“给你介绍一个朋友!” 随手把字典给了我。
开始我还不理解爸爸的意思,它怎么能是朋友呢?在学习中才发现,遇到不认识的字、遇到不会写的字,只要打开字典,读音、字义一目了然,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我们逐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每天陪着我到学校上课,回家做作业。
有时,我把它放在我的枕头边陪我入睡。
记得有一天,老师布置让我们写含有“马”字的成语,一马当先、老马识途……再怎么也想不出来,跑去问爸爸。
爸爸打开书架,拿出一本书递给我,笑着对我说:“再给你介绍一个朋友。
”我拿来一看,是一本《新华词典》,打开一看,马到成功、马不停蹄……一连串含有“马”的词语,我的问题又一次顺利解决。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的字典朋友也越来越多,《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现代英汉汉英词典》……它们依次排列在我的书桌旁,每天陪着我。
看着起来越长的队伍,我想起了小学二年级学过的课文《字典大楼》,是它们陪着我建起了我自己的知识大楼。
每当我查到一个生字、生词,解决一个疑问,我都在心中默默感谢我的字典朋友,是你们用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帮助了我,丰富了我。
最近,看电视里关于世界杯和报道,说巴西队以小组第一出线,字幕却是“出现”。
我问妈妈,妈妈说也可以是“出现”。
我原本坚定的态度有点动摇,于是我请最好的朋友来帮忙,它告诉我“出现”是显露出来,“出线”是参赛者获得下一轮比赛的资格。
应该是“出线”准确,妈妈也改正了她的错误。
随着我的长大,我越来越离不开我的字典朋友,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一直向前!
写蜗牛的作文400字
许多时候,我不忍看那些永远凝滞于墙壁的蜗牛。
它们给我了太多太多的启示,它们甚至让我懂得的人生之道! 看着那些一个个已经干白的蜗牛,有高有低,但无一不在朝向上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冥冥中命运的召唤,向我们昭示追求者悲壮灵魂的归宿。
我凝视着它们,仿佛又看见了蜗牛攀高的过程。
它仰视那“千仞”的墙壁,它想证明自己,它要向“陡高”的墙壁挑战,它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征途。
有年老的蜗牛的劝阻,可是它根本就不想听,因为它不愿永远地生活在低低的地上,它想接近蓝天,它想看看为什么鸟儿能在空中自由的飞翔而自己只能在地上踽踽独行。
它艰难的上路,选择了永不回复的前行。
地越来越远,天越来越近,可是它也感到越来干,越来越吃力。
想过放弃,想过剥落自己,想过回到湿湿的地面,心不甘啊!可是望望头顶的路,却还有难以企及的距离,自己能爬上吗? 不能!蜗牛清醒的知道,可是就是因为不能就放弃吗?也不能!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要为了选择坚持到自己能坚持到的最后一刻吧! 路在延伸,一点点的延伸,精力在消耗,一点一点的耗尽,可是眼界却在整倍地扩大。
它已经看见许多蜗牛看不见的宽广的天地,它看见后边有那么多的蜗牛也在跟着自己攀爬,蜗牛笑了,笑了才知道自己笑得僵硬。
小小的蜗牛欣慰地知道,自己已经到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了,它也怆然的清楚自己的生命到了尽头。
它有点抓不住那坚硬的墙壁了,“不,我不能掉下,我要死在路上,我要永远停留在这儿,给后来的同伴们做路标!” 小蜗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让自己的触角与墙壁深深地结合,凝滞成永远的雕塑。
小小的蜗牛在我的心里是那样的高大,它哪里是凝滞于墙壁,而是凝滞在我的心里。
小小的蜗牛死了,我却仿佛看见它悠闲地活在我的心里。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前者很容易被人想到,因为老鹰不但会飞翔,更是天空中的王者,只有它,才能配得上是到达金字塔顶的动物。
而后者却叫人不解,为何会是一只弱小的蜗牛,而不是什么森林之王,老虎猎豹等。
细想一下,其实也很容易就能找出答案,是蜗牛的坚持。
蜗牛虽然爬的很慢,却是时刻不停地在向上爬,从不放弃,也不停止,是它坚韧不拔的毅力带它来到塔顶。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龟兔赛跑中的乌龟,明知道自己赢的机会近乎为零,在比赛中却始终不放弃,最后,是它的坚持到底为它带来了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像老鹰般的天赋与魄力,那就应该多学习蜗牛精神。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往往给我们的坚持予以考验,我们总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坚持做一件事,或是由于外界的压力和重重阻难让我们停止了对自己喜爱之事的坚持,但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积小流,又何以成江海呢?圣贤说过: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便是蜗牛精神最好的诠释,虽然前进缓慢,但每一步都让我们更接近终点。
历史上,也有许多人因他的坚持而精神不朽,孙中山小时候留洋学习,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极深,于是他撕掉了家中门神灶神的画像,在传统中国家庭中自是视之为忤逆之举,他的哥哥孙眉一气之下更是将他送回老家,但孙中山不改其行事作风,后来他的哥哥逐渐明白了孙中山所坚持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于是在孙文后来的革命事业中出钱出力,鼎力相助,陈少白更是给出了:“弟是华盛顿,兄是拿破仑。
”的客观评价。
正是孙中山先生始终如一的坚持,感动了其兄,才换来了兄长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秉承这种坚持不懈的蜗牛精神,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只蜗牛虽然渺小得微不足道,但他对于坚持的信念却比天高,要坚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我也要做一只永不放弃追求的小蜗牛,即使悲壮,即使死在路上,也要朝向路的前方! 这不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看准自己的目标,朝目标冲,坚持不懈,永远不放弃追求
小学4年级的观后感作文!
最近,我含泪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片名是《母亲快乐》。
片中母亲痛苦的生活经历和伟大的母爱像一团巨大的火焰燃烧着我,使我真正领悟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故事发生在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乔乔的身上,那天是母亲节,幼儿园请来了小朋友们的妈妈,但是乔乔的妈妈却没有来,因为他妈妈生病在医院里。
乔乔对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妈妈讲述了母亲一生中的悲惨经历。
母亲原来是一个 美丽善良的歌星,父亲为了金钱与地位去追求母亲,母亲却轻信了父亲,甚至还放弃了自己的前程,不惜用多年的血汗钱去捧红父亲,父亲成名后对母亲渐渐地冷淡。
当母亲怀有乔乔时,父亲却狠心地抛弃了她。
悲痛欲绝的母亲只得到乡下僻静处打工。
是一位好心的阿姨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才给了母亲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最后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母亲靠着自己的力量将乔乔生出。
乔乔两岁时,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突然发起高烧,家里唯一通向医院的小桥被大水冲断了,这时好心的阿姨告诉妈妈一个治病的偏方--长在悬崖边的灵芝草可以救乔乔。
在风雨中,妈妈沿着泥泞的山路一步一跤的爬到山崖边,却不留神摔了下去,遍体鳞伤的妈妈再次爬上陡峭的山崖,终于采到了灵芝草,乔乔得救了。
贫困和疾病一直折磨着年幼的乔乔和可怜的妈妈,虚弱的妈妈经常昏倒,但是乔乔非常懂事,四岁就能帮助妈妈煮饭、熬药、洗衣服。
母子俩相依为命却生活得很快乐。
两年后的一天,父亲因为出车祸落下残疾,被别人抛弃时才忏悔着去找母子俩。
母亲为了能使乔乔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把乔乔交给了父亲。
一天夜里,乔乔因为思念母亲冒着大雨跑回母亲家,但又怕母亲责骂他而不敢进屋。
当母亲得知乔乔失踪的消息后,由于心急从楼梯上滚下昏了过去。
乔乔哭诉着妈妈的故事,在场的母亲们都被感动了。
这时父亲才良心发现的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慢慢走来。
“妈妈!”乔乔哭叫着扑进妈妈怀里,妈妈的脸上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下之大,最伟大的就是母爱;不轻信别人就会远离伤害。
如果故事中的母亲不轻信父亲的话,就不会给乔乔带来一个没有温暖的家,自己也会健康快乐。
换个角度想,世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了权利金钱而抛弃良心的人存在?他们不但毁了他们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和不幸。
和别人一样,我也有一个漂亮的妈妈和一个温馨幸福的家,是妈妈悉心哺育了我,给了我幸福的童年。
十二年来她为我含辛茹苦:我学美术,妈妈买来画笔画夹,风雨无阻地接送我上课;我温习功课,又是妈妈夏端冷饮冬拿棉袄的陪伴在我身边;我要什么,只要合理,妈妈一定会满足我。
是妈妈无私的爱,凝成了我的勤奋和意志,并一直激励着我学习和成长。
让妈妈永远快乐是我今生不变的诺言! (可适当删减)供参考!
名人创造性故事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
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
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去干。
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
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
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
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
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
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
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
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分割线下面的这篇文章是写创造性人才的产生与特点的,感觉对写这篇作文应该很有参考价值。
其中例举了N多个有关创造性人才的故事。
谷传华,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思考这个问题的青年学者,他从近代名人人生经历入手,历时三年多,深入剖析解读,勾画出一条近代名人们“社会创造性人格”的练就之路。
1、社会创造性也具有一个发生、发展、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生而有之的 2、青少年时期的英雄人物表面普普通通,却有共同的显著特征———自命不凡 3、外向型性格,敢于反抗在他们的人格中凸现出来 4、热衷冒险让他们开始尝试创造性地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 5、成就欲发挥着“动力燃料”的作用,指引他们奔向宏大的、总体的社会目标 6、他们生活处处显示着理想主义的特点,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 ------------------------------------------------------------------------------------------------------- 下面是原文,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假设的。
在许多中国人的眼中,英雄人物们的早年生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从汉高祖斩白蛇到赵匡胤降生时的“体有异香,三日不散”,英雄似乎冥冥中注定为承担某种济世救民的使命而来。
但凡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展现出超常的创造性,取得辉煌成就,英雄的神化过程也随之开始,即使到了近代,此类神异故事依旧在民间流传。
据传说,孙中山出生时出现了“紫气东来”的“瑞象”,李立三降生的那一年,他家里的铁树开了花,贺龙降生后,家乡遭遇罕见的龙卷风,石龙坠落门前,仇人遭雷击致死。
然而,如果我们认真阅读英雄人物的生平传记,就会发现,他们的早年生活是平凡的,与常人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别。
一句简单的“时势造英雄”也难于解释他们的成功,是什么让他们脱颖而出?他们的性格和常人相比,又有哪些迥异之处呢? 社会创造性也具有一个发生、发展、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生而有之的。
谷传华,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思考这个问题的青年学者,他从近代名人人生经历入手,历时三年多,深入剖析解读,勾画出一条近代名人们“社会创造性人格”的练就之路。
他先从多部中国近现代社会名人大辞典中搜集到300位社会名人,然后请三位历史学专业人员从中精选30名历史资料相对充分、比较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或外交等社会领域,曾以高度的创造性解决社会问题,...
陈少白的名人事迹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占地面积约2余亩。
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
清末期间,陈少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策动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之一。
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白桥连为一体。
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
始建于1929年,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
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
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公元1931年,先生任外海乡长期间,正陈济堂主粤时代。
当时广东省公开承包烟、赌,规定那些专营烟、赌业的商人要想在那里开设烟、赌业的,就要先向省财政厅投承那个地方的所谓“防务”和交清饷金、“保护”费等,才可以正式开业。
陈少白所在的外海乡也不例外,赌风盛行,赌馆林立,如新横街、旧横街、骑楼街、烧猪巷......。
陈少白目睹了这一切,为了当地的治安安稳,他决定在外海乡范围内实行禁赌宣传教育。
列举赌博的危害性事例,如果有族中青年进入赌馆进行赌博,待赌完出赌馆后,尾随的便衣乡勇就将他带到“白叔”处进行教育,经过“白叔”教育过的赌徒,再也不敢进入赌馆了,渐渐地,外海乡这四条“赌街”的赌馆由此而关闭。
但承包赌馆的商人不甘白白亏蚀本金,联名往江门、广州等地以破坏“防务”罪告发陈少白。
广州和江门会同派出专员来外海乡调查了解此事,陈少白却义正词严地回答他们:“我一没进赌馆禁赌,二没派人捉赌徒,他们凭什么证据告我破坏你们的”防务“呢”?一句话,驳得专员目瞪口呆。
“白叔”的这一举措,是按照家教之方法对青年嗜赌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新方法。
所以,省财政厅和当地驻军(陈济堂时代的第二军香翰屏的防地)抓不到“白叔”的把柄,也无可奈何,只有不了了之。
历史上秦少白是谁
电视剧《十月围城》秦少白原型剧中秦少白的原型为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陈少白天资聪敏,勤啻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
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
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
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
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
1911年任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
不久辞职,成立粤航公司,任总司理。
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
1921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
次年1月任国立中华国民银行监督。
陈炯明叛变后辞职回故里,致力家乡建设。
1934年12月23日在北平病逝。
著由《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关于《十月围城》里面的阎孝国
除了第4点全部同意,第4点有待商榷……确实阎孝国是十月围城里最复杂、最矛盾、最丰满的一个人物。
他有自己的报国思想,并且比谁都执着。
他不愿意伤害自己的老师,他不愿意杀死除孙文外的其他人,他成全了刘郁白,目睹了沈重阳以命撞马,最后无奈杀死邓四弟。
我觉得他从这3个人身上,都看到了自己。
刘郁白为了一个女人,值得。
他为了一个生养自己却即将走到尽头的王朝,值得。
阎敬刘是个人物,不杀,最后却不得不杀。
沈重阳为了自己的女儿和女人,用命去换来作为父亲和男人的骄傲。
阎为了他梦中那后世中国人的不被欺辱,放弃一切去完成任务。
阎看到沈的倒下那种震撼,本以为沈只是乌合,却不料竟会如此肝胆。
邓四弟的忠义,阎孝国在最后是深切体会到的,我个人觉得邓是阎最不愿意杀死的一个角色,因为他们的忠肝义胆,他们是同一种人。
求《十月围城》里李玉堂的台词
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不能各自为战,必须有统一的规划,集合社会各界力量,拧成一股绳,孙先生这次来,就是把全国几十股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筹划,明年 后年 大后年的起义。
到那时,革命之火就会成燎原之势,整个中国都会地动山摇,一个崭新的世界就要到了。
这么伟大的行动,发源地就在我们这里,我们报社,我们,都是其中一份子。
十月围城拍的是史实的吗?
事实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全部,现在的电影再好的历史题材也会拿过来给你改一通,人们都疯了,其实最好的题材是那些事实。
不多废话了下面是收集的资料。
杨衢云:子弹穿透字典贯入前额影片以首任兴中会会长杨衢云被暗杀开场。
杨衢云1892年秋与孙中山相识。
1895年,香港兴中会成立,杨衢云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悬赏三万大洋,发誓要“割羊(杨)头”。
杨衢云表示宁愿继续在港教书,也不在逃亡路上耗费革命经费。
1901年元月10日傍晚,杨衢云正在寓所备课,清廷派出的杀手冲入室内,举枪直射。
未加防备的杨衢云,急拿案上的厚英文字典挡阻,一发子弹穿透字典,贯入其前额后穿出撞射墙角。
杨衢云拿枪欲反击时,又有两发子弹射入其胸膛。
因伤情过重,杨衢云牺牲,年仅40岁。
陈少白:躲进铁锅中逃过一难历史中的陈少白,因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主张反清逐满、倡言革命、鼓吹共和而时称“四大寇”。
陈少白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的人之一。
1900年1月25日他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被称作“中国民主革命报业第一人”。
陈少白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当时重大军事行动的策划和指挥、兴中会内部的经费使用和筹集以及报社的经营管理,都由陈少白负责。
他通晓音律并能编写剧本,经常以戏剧形式宣传革命。
在数十年革命生涯中,陈少白曾多次身陷险境。
一次,陈少白在广州海幢寺附近被清政府侦缉人员发现,他急忙避入海幢寺,躲在厨房的大铁锅中,侦缉人员入寺遍搜不获。
革命胜利后,陈少白坚持“只做事,不做官”,兴办实业救国。
晚年辞官后回到故里,为建设家乡尽心尽力,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
因为《十月围城》着重表现历史中的无名英雄,因此影片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远没有史实那样精彩。
李煜堂:特命儿子加入同盟会影片中李玉堂的主要原型是香港金利源药材行老板李煜堂。
李煜堂(1851-1936年),广东台山人,1868年随父兄出洋经商,后返回香港,创办金利源、水利源药材行。
1902年起,开始经营保险业,被称为“保险大王”。
李煜堂热心革命事业,1905年,与其子李自重、女婿冯自由一同加入同盟会,入会仪式是孙先生亲自主持的。
1906年《中国日报》因受保皇党人控诉,几次险些停业,李煜堂斥资承购,并支持该报经费直到辛亥革命成功。
1911年9月,广州光复,李煜堂随胡汉民到广州,任广东财政司长。
次年辞职,在港创设广东银行。
后来的讨袁之役、护法之役及北伐之役,他均联络港商,筹集资金,助孙中山革命。
1923年4月,孙中山任命李煜堂为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在职仅6个月,即洁身而退。
此后专心致力于公益事业。
与影片中的李玉堂反对儿子参加革命不同,李煜堂先生曾特命他的儿子李自重东渡日本求学,并加入同盟会。
那时李自重18岁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假如没有陈少白,历史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