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小学生作文进行有效的评价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过于宽泛,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下着手。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
其次,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教师写出“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同写,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共评。“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但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如习作在报刊上发表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问题导向明确,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组织学生在学校“五园”中重点观察了“童话园”,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童话园”在学校什么地方?走进园里最显眼的是哪一处景点?是用什么做的?做得怎样?以这个景点为中心简要介绍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示范结合实际,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练笔循序渐进,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
此外是持续实践体验,如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楼道里的故事”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豆芽长出来了”、“秋菊”、“门房老大爷”等内容的训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如何评价小学生作文
什么是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说话,就是写话,是有目的地写话。
可如今,这么简单的事情,却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块心病,一个魔鬼。
学生因为怕作文,而厌恶语文。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颇多,但最主要的是应试教育的原因,是作文评价的原因。
一、作文评价的误区。
评价一篇作文的好与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要符合一些标准,如:清新流畅的行文、真挚感人的情节、严谨的逻辑结构、颇有见地的观点、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这些无疑也成为学生作文奋斗追求的目标。
因此,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以其为准则。
但是,用这个标准去评价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就相形见绌了。
因为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小学生是孩子,是一群无忧无虑、只知吃和玩的孩子,他们的作文不能与文人墨客的文章相提并论。
用这样的标准评价小学生的作文,致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误区。
误区一、优美词语,漫天飞舞。
不知为什么,好多老师推崇词汇越多越好,评价作文的标准是:用了几个成语、用了几种修辞方法……于是,学生为迎合老师的口味,换取高分,在自己的文章中尽可能多地堆砌优美词语。
如: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篇题为《母爱》的文中写道:“我3岁时,父亲去世了,我便踏着母亲的泪水走进了幼儿园,……记不清多少风雨如晦的夜晚……在幽幽的月光下,望着她那慈祥的面孔,我能不心潮起伏吗?”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似乎看到了一个深沉的学者,假,太假。
老师认为这样的文章是好作文,学生也一个劲地往上抄。
如此这般,不是害了学生吗?误区二、作文越长越好。
好多老师限制学生作文的字数,必须写够多少字才算合格。
于是,学生每写完一段话,便回过头来数数写了多少字,还差多少字不够。
没话硬挤话,直到凑够字数为止。
再看这文章,一率地废话、套话,这不是一种误导吗?误区三、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一些老师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
有一个男孩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同学们正在上课,忽然下雨了,密集的雨点穿过敞开的窗户落到了学生的书桌上。
他马上把窗户关上了。
他的结尾是这样定的:“我立刻跳上了窗台……”这个结尾既简单,又给人以思考 。
可老师认为这样不好,理由是没有把自己当时想到的写进去。
学生茫然了,“我什么也没想。
”迫于老师的要求,开始编吧:“雨点落在我身上,我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张思德等英雄形象……”难怪学生一写作文就挠头,他们哪有那么深刻的思想意识啊!这样一来,学生对作文感觉高深莫测,无所事从,只得写一大堆套话、大话,编假话,抒假情,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胡抄。
一个作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向同学介绍她的作文秘诀时说:“先审题,弄清作文要求,然后拿出你的作文选,从中先出符合这次作文要求的,改改开头和结尾,抄上就行了。
”好一本作文经。
可想而知,学生的作文有多少是抄来的,有多少是东拼西凑来的,又有多少是凭空想象编出来的。
长此下去,小学生作文还有什么前途可言?为什么会这样?笼统地说,原因出在大人身上,出在老师身上,出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上。
老师一直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用了几个好词,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从成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作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中心思想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进而又用成人的思维去辅导、修改学生的作文:你应该怎样写,应该用哪些词,应该采用怎样的结构形式……学生的作文成了被雕塑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倾吐内心感受的天地,而变得机械了:机械地模仿大人,一切向大人看齐,于是出现了一批象《母爱》作者那样的“小大人”、摇头晃脑的“小老先生”;变得茫然了:不知道写些什么才能讨老师的喜欢,不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文章。
叫苦不迭。
可见,不走出这些作文评价的误区,不改变观念,不分析小学生的心里特点,仅凭教师的主观感受评价小学生作文,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因此,必须更新思想观念,用童心去感知学生眼中的世界。
二、用童心去感知。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孩子有孩子对待问题的看法。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成人无法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
因此,尽管评价小学生作文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能忘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无忧虑、无牵挂、“不能平视,只能低头看”的孩子,评价小学生作文应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写的文章是否“真”。
所谓“真”,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1、说真话,“一字真言”。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避讳语言。
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毫不掩饰地写在纸上:“我手上扎了根刺,疼得直哭。
”、“我最爱吃土豆。
”从这些,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如果你非要他写他如何坚强、非要他把“土豆”改成“马铃薯”,不觉得是对纯真的扼杀吗?因此,尽管文中的语...
怎样评价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写作文,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反映童年真实生活的一项学习活动,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制订的成人化作文评价标准起了误导作用,使我们教出来的小学生一拿起笔来,就似乎成了成年人,想成人所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
试看下面两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之一:《当今“小皇帝”》,写九岁的表弟如何调皮捣蛋,姑夫姑妈如何迁就他。
结尾写到:我看不惯当今“小皇帝”,我想告诫他,将来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社会是复杂的,是严峻的,那个时候,谁来帮助你呢?你会怎样呢?请你三思碍…(俨然是社会学专家讲的话!)之二:《发生在菜场的一件事》,讲的是一个小偷偷单车,“我”看见了,却不敢制止。
其中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我又想,连大人都管不了的事,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又有什么本领去管……看着失主着急的样子,我才像觉悟了似地拍拍脑瓜,骂自己:你连这样的小事都不敢出来当面指出,还说什么国家未来之栋梁呢?说什么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呢?你对得起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吗?……(似乎是一个少年警察工作失职后的反省!)矫情夸饰、无病呻吟、说大话、空话、假话,“套”作文,甚至抄袭作文,这种种“怪脖竟传染到儿童身上,且有蔓延之势。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具体到作文教学,教师用成人化的作文标准来要求、评价小学生作文,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我们经常这样要求小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人和事,思想要健康,中心要明确,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等等,并用这套标准来评价小学生的作文。
这一套标准成了悬在孩子们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真情实感,屏弃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
久而久之,他们不能独立思考,不敢积极体验,不愿主动交流,不会大胆表达。
最终结果,说近些,败坏了孩子们的“文风”;说远一些,少年儿童一代的个性被抹杀了,心灵被戕害了,人格被扭曲了,甚至将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作文的特殊性,就在于写作的主体是儿童。
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他们独特的世界,思考他们身边的问题,产生有别于成人的情感,用自己独特的一套话语系统来表情达意。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作文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尊重儿童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和实际的语言表达水平,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的要求,进行恰当的评价。
我们不妨来看看,对儿童的美术作品,教师、专家们不会仅仅用画得像还是不像来作评价,而更看重作品是否充满了儿童气息,反映了儿童情趣,是否具有“灵性”。
那么,对儿童的作文,我们也不能只用是否“成熟”来作标准进行评价。
我们应该本着鼓励自由体验、自由交流、自由表达的原则,着重从作文是否具有童真、童心、童趣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做真事、动真情、说真话,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培养健康的人格。
一、童真尊重儿童的真实生活,鼓励儿童大胆写自己的真实生活。
儿童的作文,首先求一个“真”字,即写他们的真实生活。
比如清明节扫墓,成人是在对先人哀悼,而对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们来说,清明扫墓却更像是一次愉快的郊游;老师带着学生到烈士纪念碑前,他们很难想到烈士们浴血奋战,为了新中国而不怕牺牲,即使写文章时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往往都是些空话、套话。
反之,如果有学生写到,在烈士碑前献花时,听到中队长念错了致词而觉得好笑,教师也千万不要轻易地用“思想不健康”来否定。
笔者认为,只要是写他们的真实生活、真实想法,文章就是健康的。
相反,如果五六年级的学生写中秋节,全班五十人中有四十多人写中秋节想到海峡两岸人民还没有团聚,盼望祖国统一,这多半是“套”来的。
写假文,抒假情,这才是不健康的表现。
我们也不能把成年人认为的“有意义”的内涵强加给儿童。
成年人觉得有意义的事,孩子们也许觉得枯燥无聊。
对儿童来说,快乐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有些孩子的痛苦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他们难忘的事也许就是养两只小猫、抓几只蚱蜢或者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
再来谈谈儿童作文中想象的问题。
儿童的想象是大胆、独特而富有创意的。
他们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我》,可能是想象“我”如何造机器人打败怪兽,如何上天摘云朵,下海钻进鲨鱼的肚子里玩。
我们不必要求他们一定要想象自己将来成为科学家,为祖国做贡献。
小学作文教学要彻底松绑,不用成人化的条条框框来束缚儿童的天性,更不要束缚他们的梦想。
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广阔的天地,鼓励学生“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真生活。
”只要写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想象,就应该肯定。
千万不要用“优秀作文大全”里面那些所谓的范文来框住学生,误导学生。
儿童文章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写出了儿童的独特世界。
小学作文教学,不是训练儿童能写出像成人那样“成熟”的作文,而在于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
二、童情尊重儿童的真实情感,鼓励儿童自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而产生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
...
怎样给学生作文写评语
【如何写学生的作文评语】一、评语要注重情感小学生的作文真实体现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他们纯真心理的自然流露。
用老师真实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比如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平时也表现得很孤独。
读他的《说说心里话》文章后,其中他吐露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是因为父母离异后他感到苦、烦。
文章写得很真实,我读后几乎流下眼泪,在写评语时是这样的文章虽短,但字字是金,因为每一句话都流露出你是很有个性的学生,没有一天不在思考,不在进取,你的苦、烦是你的动力,只要不是发挥在打架上,相信你会成功的,你身边有老师、同学,你还会苦、烦吗?二、评语要有鼓励性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做出了成绩都希望别人热情、真诚的赏识,更何况作为学生的孩子呢?作文过程中,不论学生写得好坏,长短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因而,教师要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
三、评语要注重启发性写作文评语注重鼓励,并不排斥批评,因为评语也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但应注意用语委婉、亲切,不能直接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
如:一位同学在写《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时,其中有一段:她那双乌黑闪亮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天天激励我们,有时叫你脸红,有时叫你高兴。
这样的文章不能简单的写上描写不具体的评语,我是这样写的老师的眼睛说了哪些话呢?能否根据平时的观察具体写写?学生看后,马上作了补充。
四、要有商量讨论式的评语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如果用一种商量讨论式的评语,他们更易于接受。
如:一位学生在写作文《春天的景色》时,开头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这句话中,蓬松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先在旁边给他写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
然后写出了评语,你推敲一下,‘蓬松’在这里用得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当这学生看到评语时,拿着作文本找到我,告诉我他知道了蓬松这个词用得不当,应改为复苏,我给予了肯定,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如何合理评价小学生作文
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
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并进行仿写训练、“楼道里的故事”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讲解“下水文”、选材,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督促鼓励,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这些材料是零乱的。
”教师借助课本。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无话可写”、依赖等不良心理,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比较、准备表述的。
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做到与学生共评,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
第五步,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分散的,如学生自己看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听到,教师写出“下水文”。
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
有了生活素材,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我们的作文教学。
鉴于此,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我们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
其次,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
第一步,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
“阅读。
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做得怎样,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
首先,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
练笔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
第四步,形成对抗: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分析素材的能力:“童话园”在学校什么地方,没有大小轻重之分、“秋菊”。
此外是持续实践体验。
如在“豆芽长出来了”?走进园里最显眼的是哪一处景点,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手工艺劳动,所写的内容过于宽泛,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
第二步。
示范结合实际,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写作的方法。
”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
“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在练笔过程中。
然而,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往往感到“无话可说”,“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
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
如“帮妈妈拆毛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访问,无助于学生观察?以这个景点为中心简要介绍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经常有计划地参观、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
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目标进行定向观察、分析事物,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
如习作在报刊上发表后?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
总之,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做到与学生同写、“门房老大爷”等内容的训练中。
第三步、详略不当的毛病,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问题导向明确,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有些词语不太准确,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盲目性,“做个好邻居”,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一种自信、应付,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是用什么做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
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我们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在作文教学中、连句成段、“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教师在学生审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如教师只重视命题;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表达诸方面应进...
小学生作文请评价
故事中的灾民,他的所作所为,让我的思想很矛盾。
说他对,是因为他有自尊,不轻易向有权有势的人折服。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要有尊严,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像我们学过的晏子、叶挺,都是有尊严的,也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而说这位灾民不对,是因为他的死,终究是固执造成的。
既然,“黔傲听了,赶紧向他道歉”,他就应该说声“没关系”,高高兴兴地把饭吃了。
这样,既宽容了黔傲、教育了黔傲,又救活了自己,让自己以后能做更有益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人既要有尊严,又要在“有自尊”的基础上,学会宽容。
――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应该是我们的心胸。
我觉得应该吃,因为我们都是生物,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失去生命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不过,虽然失去生命,尊严不会失去,但一个人有尊严,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好的职业等一些事情。
但人都死了,尊严还有什么用呢?它只是一种精神,能永远传递下去。
这个故事里的那个人我觉得他太傻了,他完全就是在让自己为难,但他居然还选择了错误的许行动。
如果拿一个人的生命和一个尊严来比,当然生命一定更重要,那些红军战士们,虽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们也不是白白牺牲,因为他们救出了千千万万个老百姓,这样他们也向解放的梦想又走近了一步。
不应该吃,出于人的尊严他不应该吃,出于没有付出自己的劳动不应该有所得,出于让其他人不挨饿而宁愿自己受饥寒,这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是很宝贵的财富,一旦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保全了,那么还有许许多多的事业又如何去完成呢?所以应该视情况而定,灵活应变决定取舍。
怎样写作文评语
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
“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作文的评改处着手。
不过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我自己就深有感触,每次批改作文,都要绞尽脑汁地想应该怎样给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什么“语句通顺,结构鲜明“,什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什么“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人物鲜明的性格”……我觉得都是敷衍学生的话。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知我们的老师注意了没有,当我们把评改好的习作发到学生手中后,学生们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打开自己的作文本,首先看分数,然后又迫不及待的翻看老师给他们写得评语。
,他们想要知道老师给自己的作文作如何的评价。
有的学生看到老师给自己的评价全是赞美之词时即刻喜形于色,于是拿着作文告诉这个告诉那个我的作文如何如何得到老师的夸奖,而有的学生看到老师给自己的评价一塌糊涂时立刻垂头丧气,恨不得躲得远远的,最好是没人在意、没人来问“老师给你的作文打了多少分,给你写什么样的评语了”可见这些可爱的学生是多么的在意老师们给他们作文的评价。
无论是居于文中寥寥数语的眉批,还是居于文末三言五语的总批,作文评语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则是这一环节中的点睛之笔。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
精妙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
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燃点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恰如其分的评价,常常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指点迷津,明确改进方向,使得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样的作文评语才算是恰当准确的?作文评语如何能最有效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废除以往的套话、废话,运用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带有创造性的语言,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一、作文评价的尊重性我想这在我们的作文评改中是首当其冲的。
师生之间要能够达到心灵交汇,情感交流,则需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
师生对话是平等的对话,对话中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这也正符合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课题理念提出的理论基础内容之一。
传统教学中,作文评语往往是生硬、刻板、冷冰冰的,或是空洞的、含糊的评语,使学生觉得作文很抽象。
作文本发下来以后,不是看一眼了事,就是连看都不看,使评语不能发挥其作用。
其实,小学生作文不但是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
所以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说教者的行象,以亲切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作文评价的准确性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界定,能够指出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认识事物的特点,要做到正确、客观,不拔高对学生的要求,评语也不要满是责备之词。
写得时候要尽可能的详细,具体,明确,不要笼统,尤其是一些废话、套话,比如,什么重点突出,结构合理;什么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什么文章情节安排合理……这类的评语既空洞又乏味,根本无法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
文章好好在哪里,不足又不足在哪里,简单的一句“语句通顺”或“语句不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之后还是不知如何去更进一步的写好作文的。
作为评改之人的教师应该指出学生作文的病源泉,以及如何去改进。
如指出文章写没写出真情实感,哪方向观察得仔细,体验得深入,哪些材料选择得既有趣,又有意义,哪部分思路开阔,想像丰富,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可以写的等等。
三、作文评价的启发性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和乐于接受并受到启示,是检验教师评语写的是否合格的尺度。
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教师变化各种语气,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或者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选取新奇的角度,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化抽象为浅显生动,写出能让学生读之有新鲜感,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出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
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
使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思考,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从而增强自改的能动性。
...
作文评语的中学生作文评语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
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1、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
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
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1、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3、…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4、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5、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
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6、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7、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8、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9、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10、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
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11、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
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2、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13、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14、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15、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16、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7、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8、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19、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20、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1、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2、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23、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24、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
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25、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26、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27、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28、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29、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30、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小学作文评语大全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
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用心写作文评语,使作文评语具有六“性”。
一、准确性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遵循小学生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规律,要做到正确、客观,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要求全责备。
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
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种毛病,应如何避免等,像再世华佗一样,开出“对症良方”来。
二、情感性 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去感染人,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
可落笔直呼其名,还可多情地加上个“小”字,敞开自己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
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曾经教过一个姓冯的女生,女孩什么都好,就是一直郁郁寡欢,好像生来就与欢笑无缘。
真的是生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呢?几次试探性的交谈都未获得结果。
后来在《我的**》一文中,她吐露了因自己的疏忽而使弟弟不幸落水身亡的悔恨心理,写得质朴感人。
我读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质朴的语言,纯朴的感情,令人潸然泪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更何况当时的你只是五岁的娃娃,哪能预料祸福?老师觉得错不在你,你不能总生活在阴影里。
爸妈虽有失子之痛,但能有你这样懂事的女儿,也是一种最好的补偿,他们会感到幸福的!老师、同学和你父母都真心期盼着见到你灿烂的笑脸!”这位女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
三、激励性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是写作高手!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
”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阅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
”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
再如,“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从你的这篇作文,我仿佛看到21世纪的冰心!”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四、启迪性 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点拨--用上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没能把自己学游泳的过程写具体,只写道:“我开始怎么游也不会游。
爸爸就耐心地教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批语:“真为你高兴,你的游泳本领大起来了,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的绝招,让人感到遗憾。
”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来点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认识文章中的不足。
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把爸爸教游泳的方法具体地写了下来。
五、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获得教益,喜欢在笑声中悟出道理。
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
如,“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么一句评语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乱点“鸳鸯谱”的学生,可促使其在一笑之余,马上“拨乱反正”。
又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我远远地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位老人,他头发灰白,满脸皱纹……”我给他写了这样一条眉批:“你是长着千里眼,还是戴着望远镜呢?”结果全班同学竞相传阅,以后学生习作中此类错误就很少出现了。
六、 商讨性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
对学生习作中...
中学生作文家长评价
足保持作文的原貌,让孩子有自信心。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后,总想按自己的思路每句都指出更合适的句子。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使孩子认为他没有表达清楚,挫伤了孩子写作的兴趣,让孩子对写作有惧怕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很多字或词有多层意思,当然写作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同表达方法。
倘若家长让孩子改得多了,孩子肯定会觉得自己写得什么都不是,写得再好最终还是会被改掉,失去了写作的信心。
这样做无形中挫伤了孩子写作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不敢下笔。
孩子写作刚起步,哪怕是文章跑题也好,表达杂乱也好,只要是用心写出自己的真心话,都是在进步。
我们应看到孩子这些进步,应该明白保持孩子作文的原貌是给孩子信心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