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材料可以写尊重动物的天性,从而扩展到人,也应尊重人的天性追答
第二个材料不是说别让心脏了,就可以写人性,不应该把人性想的那么坏。也可以写人要学会抓住机遇。
追问谢谢
追答不客气
更多追问如何确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抓关键语句,找对切入点抓关键语句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点。
学生要能够提炼出这样的关键语句,透过材料看到其表达的思想和主旨。
在材料作文中,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的后半句。
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在分析和判断时就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些关键性语句。
在训练学生抓关键语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关键词句、进行联想、提炼中心。
二、提炼出中心,写出新立意提炼中心法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而推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方法。
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作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内容,进而才能够写出表意正确的文章。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而且也是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只有明确中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偏题或者是跑题的现象,顺理成章地写出精彩绝伦的作文。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且以其作为材料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的文章切题又有深度。
分析概括是在阅读材料时要针对给定材料的内容层面,通过分析,概括出内容要点;提炼加工是针对给定材料的精神层面,提炼出材料的主题。
三、寻求互补法,合理去安排“互补”来源于几何中的互补角,用在作文审题中,也就是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给出的信息和对不足的内容加以补充,寻求互补。
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是给出几条材料,这些材料性质是统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
面对这样的材料,只有将他们叠加起来找出几则材料的重合之处,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地提炼出最佳的立意观点。
学生要善于利用给出的条件和信息来分析和寻找隐含的信息和内容,促进学生通过互补的方式来完善文章的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立意。
立意新颖,下笔自然会轻松,从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四、由因来溯果,体验全面性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联系的形式存在的。
材料作文审题时,学生也要善于找到材料中的因果联系。
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对于因果关系非常明显的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分析因果关系上入手,促进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文章。
材料作文怎样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①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
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
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
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
“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保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
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
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②多角度原则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③明限制原则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 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二、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由迷茫到彻悟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
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 1、可以论证学业、事业都需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
2、可以论证成功的道路欲速则不达。
3、可以论证为师者应如何启迪学生战胜自我。
三、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
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
”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
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
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
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
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提示: 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
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例子: 1、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
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
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
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
”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
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
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
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
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
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
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共页,当前第页 12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件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
区别于立意,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主题,就是指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基本观点。
主题没有立意的全部特征,立意大于主题,包含主题思想。
有时,立意可以包含多重主题,如长篇小说之类大型作品。
对立意的要求:(一)要正确、鲜明 正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
作为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体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要集中、单纯 主题是统摄全篇文章的总纲,必须单纯明确。
(三)要深刻、新颖 所谓深刻是指所确立的肢体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而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四)要积极向上 所谓积极向上使之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符合文章主题,顺着文章中心。
中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写材料作文,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文章成败关键性的一步。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
审题的具体任务是 通 过 对作 文 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写材料作文时,对材料的审题与立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推敲关键词句。
关键词即材料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词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评议性的语句,有暗示材料中心思想的作用。
所以,材料作文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例如, 河南 2013 年的材料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 呢?”父亲说:“甜的西瓜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
“那地里的瓜不都是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 ”女儿又问。
父亲说:“是呀,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材料中 “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 耀” 是关键句,“甜、阳 光、阴 影”是关键词。
“甜”寓意事件结果,“阳光”寓意历练、磨砺,“阴影”寓意逃避。
我们分析了这些,就可以引申出一些哲理性的话题: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就看你是否珍惜;成功属于有勇气的人; 对于自身的缺陷,不要讳疾忌医,要敢于接受等。
如果把握住关键词句,审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善用联想和想象。
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材料意思引申。
比如,材料中含有“路”“脚印”“春风”等词语,实际上它们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 代表成长的历程,“脚印” 代表人生的足迹,“春风” 代表轻言细语的教诲。
例如, 武汉2016 年的材料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
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伤害。
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 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
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我们审读材料要从关键词入手,“路” 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关键句是“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我们可以把“山顶” 转化为目标,这样由实到虚,就可以理解成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就转化为我们很熟悉的主题——成长。
最后,选好恰当角度。
苏轼诗云: “横看成岭 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同一个材 料,从不同角度 去看,会有不同的思考,这就是见仁见智。
立意定题时,除了要与材料暗合神契外,尽量选自己头脑中存储丰富的内容来写。
例如,2016 年重庆的材料作文。
“我只是雏菊丛中的一朵小花。
”一朵雏菊伤感地叹息,“与这么多雏菊生长在一起,我的美丽完全被淹没了,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我。
”一个天使听见了雏菊的心声,规劝她说:“但是你真的很美丽! ”雏菊却说:“我想成为唯一的一朵,身旁不要有其他任何同类! ”天使不想再听到雏菊的埋怨,于是把它带到了城市广场。
几天之后,市长带着一个园艺师来对广场进行改造。
园艺师说:“把土壤翻一翻,种上天竺葵吧! ”雏菊大叫:“等一等! 你那样做我会死的。
”园艺师说:“如果这里还有一些和你一样的雏菊,会对广场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
但是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任何你的同类,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 花园。
”说完,园艺师把雏菊从地上连根拔起。
这则材料作文的材料是 一则类似童话或寓言的材料,我们可以抓住角色形象,从它的命运变化轨迹觅出材料的意思。
这则材料的主角是那朵雏菊。
它之所以被园艺师摧毁,其外在的原因是,它没有和同类在一起。
园艺师认为整体上显得不美观,所以毁掉了它。
内在的原因是,它太高傲,总想成为唯一的一朵 雏菊。
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脱离团队,只有自我的人,无法得 到任何人的帮助。
还可以这样立意:这个世界很难容忍“唯一”,一心想成为“唯一”的,最终会像雏菊一样被连根拔起。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作为高考(微博)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
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
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
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材料作文”作为作文考试的一种题型,自恢复高考以来,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除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988年《习惯》和1994年《尝试》是单纯的命题作文外,其余大部分是供材料作文,真可谓经久不衰。
材料作文就像一块试金石,通过它能较准确地测试出金子含量的多寡。
这种相对公正的作文题型受到青睐是理所当然的。
近几年来出现的话题作文也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只不过是一种开放式的材料作文。
总之,材料作文以其灵活的形式,广阔的取材范围,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考察读写能力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平时训练和各种考试中。
材料作文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题立意。
但在学生的写作中,审题立意上往往存在偏差,如:有的同学完全脱离材料另起炉灶;有的同学选择材料不准;有的立意不专一,文章中心不明确等。
所以对怎样审题、立意有必要探讨一番。
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之前,首先要分析材料作文的性质和特点,确定材料类型,然后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材料和几种不同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提炼本质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
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例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
东西要放整齐:严禁的习惯。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
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二、道理升华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
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2003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
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
”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
这些都不得要领。
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
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
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
如1996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如何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①:[2006年全国卷(乙卷)]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解析]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那么人们做事要认清自己,不能盲目效仿别人。
例②: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萝卜,一路长途跋涉到了遥远的埃及。
那里的人们从来没见过萝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赠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心动,他想:胡萝卜的味道不也很好吗?于是,他带着胡萝卜也来到了那个地方。
那里的人们同样也没有见过胡萝卜甚至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高一语文作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