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由于《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不利于清政府的愚民统治,一本极力宣扬封建等级观念,以方便清朝统治者的工具性读物《弟子规》应运而生。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以德育修养为名义,而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清规戒律,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等级观念践行
《训蒙文》在成书之初受到清朝政府大力推广而广泛流传,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表述了部分传统文化,但其大多内容与现今亲子教育思想、哲学思维以及部分法律背道而驰。
关于"孝悌"的作文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意,这就是两的最有孝心的动物。
“首孝悌,次谨信”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孝顺长辈,也要谦让同辈儿的兄弟姐妹,就像孔融那样让梨;而且做人也要讲信用,说什么是什么。
还有两个孝顺的帝王:一个是舜还有一个是汉文帝。
舜是因为他尊重父亲和兄弟,他的兄弟和父亲三番五次地要害他于死地,但他当上帝王时,不但没有报复他们,反而还封他的弟弟为侯。
还有汉文帝,他母亲卧床三年, 他每次都亲尝汤药才给母亲喝,而且常常不睡觉,守在母亲床前。
古时候的帝王都可以做到孝顺,动物也能做到尊敬父母,我们能做到吗?我们小时候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对我们严格,经常让我们学习,我们还不懂事地对他们大喊大叫。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2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对我说:“思宇,快学习去吧!都看了好长时间了”“快了,快了,在等一会儿”。
半个小时又过去了,妈妈生气了,对我喊道“快把电视关了,非得等我打你去吗?”妈妈见我还是不动于衷,妈妈赶紧关上了电视,我生气的喊:“一天净学习,我都快成书呆子了。
”过了一天,学校周考,一向考90多分的我,竟然考了80多分,我可终于知道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百善孝为先”,我以前对妈妈大喊大叫,对父母不孝顺,以后必须改正。
现在努力学习就是对父母的孝。
下次考试拿个100分,让父母高兴高兴。
...
孝悌作文
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意,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怎么能忘怀!父母给予的关切和爱护我们怎么能不铭记在心呢!对于父母我们怎么能不深深地感恩和尽孝!古人说“万善孝为先”。
中国古代“孝悌”是为人之本。
治理国家要“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
”作文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作文从十月怀胎的生命孕育,到出生后的怀抱哺育。
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
从小幼儿园、到小学,我们的生命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日、每一年父母都倾注了无限深情和关爱。
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我们都读过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但我们能否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和体验这种普天之下所共有的孩子的深切关爱呢?...
《弟子规》作文400字!!!!!!!!!!!!!!!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弟子规》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六方面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其作用和目的是通过他律的约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和行为,从而帮助个人达到成德目的。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到在现在文明的时代,在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当今社会,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自己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只要每每行事均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学业一定会有所成就。
时时处处要把自己置身于XX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之下。
无论是哪所学校都具有特定的制度规范,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弟子规》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日常点滴中培养细心、耐心、认真、负责,做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
认真学习和学生行为准则,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思想意识,遵守学校制度,树立学生形象,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形象,做一个基本素质较高、学习效率较强的学生。
时时处处要注意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一所学校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家庭中的一员。
虽然《弟子规》主要阐述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伦理关系,很具体的讲述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与父母发生的关系,发生矛盾之后所应采取的方式方法。
作为学校一员,《弟子规》就可以看作是对学生的一种教导,它告诉我们:要尊敬老师,对老师交代的任务要及时完成,如果有什么事,一定要向老师报告请假,回来后要及时销假。
和老师发生矛盾冲突,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面冲撞,这样不利于学习的效率。
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带着关爱去处理问题,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处理得融洽。
敬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同学之间也要互助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时时处处要学做一名诚实做人、宽容爱人的人。
近年来,流传一句名言叫做事先做人。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的经典范文。
它指出,如果每一个人能了解自己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行为道德上也会有所进步,在社会上有利于自己前途发展,每个人都可以从《弟子规》中受益。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一生也不会有大的成就。
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加强个人修养,力戒作到不讲没有根据话,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去承认,并且努力改掉它。
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善待他人。
要善于学习,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要读好书,不读坏书,进一步开启智慧。
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行为规范,在行动中不断提升各种能力。
而作为XX学校的一名学生,我要努力践行良好的品德,在学习工作上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上与优秀同学看齐,品德上向圣贤看齐,在自己学习的工作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砥砺自己的德行,努力成为一个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人。
求一篇“百善孝为先的作文”
万事孝为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周文王从小就以孝顺出名。
每天日出之时向父亲请安,日落之后向父亲禀告一天里发生的趣事。
倘若父亲身体健康,他就回喜形于色;倘若父亲身体欠安,他就回忧心忡忡,晚上多次起床探视,直至父亲病好之后才回去睡个安稳觉。
逐个素来以礼仪称着于世,相信大家听说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其中就以“孝”为首。
中国既为“礼仪之邦”,那“孝”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我们身为华夏子孙,则更不能忘记这一点。
大家都知道是谁生了我们;是谁养了我们;是谁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是谁隐忍着心痛来责罚我们,教我们做人――是我们的父母!大家都知道母亲十月怀胎十分辛苦,其实父亲这段时间里是非常辛苦的。
他得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和那寄存在母体内的小生命,连觉也睡得不安稳。
到了分娩时,那就更急了,在产房外转来转去,坐立不安的都是父亲的身影。
人们说母亲生儿女比得癌症还痛苦,想想就觉得可怕,可是母亲还是生下我们来,那她就得为此忍受多大的痛苦呢?甚至要付出整个生命的代价!这你我可曾想过?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父母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要求,他们一天到晚为着工作忙碌着;为了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陪我们。
倘若碰上我们身体不适,父母更是心急如焚、彻夜难眠,守在我们的床前。
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又可曾感恩过?做为一个有情有感的人,面对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能熟视无睹吗?难道那还不足以令我们做到孝吗?父母不想我们为这个家做多大的贡献,当是我们轻轻的一声问候、暖暖的一杯茶、甜蜜的一个吻……却都能令他们欣喜、安慰。
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愿做到,那与衣冠禽兽又有何区别?甚至连禽兽都不如:“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义”啊!有人说儿女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其余都不用理会。
你说这对吗?错,大错特错!“孝”是有德的最重要的表现,一个人倘若不孝,又如何称的上有德呢?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又有谁敢把祖国这位伟大的母亲交给他呢?――他连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愿孝顺。
那更难以谈得上振兴中华,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重任。
我们的先贤文王早已用行动表现给我们看了:“万事孝为先”!最后,用孔夫子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以孝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何谓“孝”?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
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
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
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
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
这才称得上孝。
有个典故,名字叫”王祥卧鱼”,就是说的一个“孝”字。
山东南部有一临沂城,城北有一河名曰孝母河。
此河中心有一处三九寒天不结冰,而且冰水界线划出了一个人形。
据传说这就是王祥卧鱼处。
相传西晋时期,临沂城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血气方刚少年,姓王名祥。
这年冬天,他妈妈生病了,十分想吃鱼,可是时值数九寒冬,到处冰天雪地,哪里有卖鱼的啊 王祥十分着急,毫无办法。
一天他突然想起:天这么冷,鱼肯定也怕冷,也想向暖处去,我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开河的冰冻,鱼就向我这里游来,我也不就捉着鱼了吗 于是他就飞奔河边,脱下衣服,扒在寒冷的冰上,冰被融化了,鱼也捉着了,妈妈吃了鱼,病也就好了。
这就是著名的王祥卧鱼的传说。
这位西晋少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王祥成为中国历代孝子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
当然最早倡导孝的人并非是孔子。
在孔子以前,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
但是孔子则是系统阐发孝道的第一位思想家。
他首次将孝纳入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角度加以考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遵守孝悌之道,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
并且认为孝是仁之本。
一个人不能做到孝,就绝对不是一位仁人。
孔子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故而他的学生中也有以孝著称的,如闵子骞就是其中一位。
闵子骞,山东人,相传他幼时与父一同驾车,穿着后母刚做好的棉衣,仍然冻得哆嗦,父亲认为他是有意不好好驾车,大怒,举鞭就抽,结果棉衣被抽破了,露出了芦花,而不是棉花。
父亲明白了,决心休掉这位虐待儿子的妻子。
但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掉其继母。
他说如果休掉继母,弟弟也会落到这样下场。
父亲觉得有理,就答应了他的恳求。
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
其二是“敬而能养”。
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
他说:像狗和马人人都能喂养,对父母只赡养而不敬就像对待犬马一样了。
所以敬才是孝的本质。
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但是,孔子的孝既有古典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有愚孝的成分,而这种愚孝的成分,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
自晋代起,不少封建统治者还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像孔子孝的思想本身具有先进性和滞后性一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家庭团结和睦,起到了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父慈子孝的良好社会风尚。
另一方面,他强调子绝对孝敬父母,甚至要求子女守三年之丧,“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以致为后儒发展为”吃人的礼教”。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孝的意义。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
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
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
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
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
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
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400字
凡是传承下来的传统,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题记 古以家天下,天下为家。
千年前我们是世界上的“礼仪之邦”,邦即国,国为家。
数千年,我们传承着自己的家风。
风起《诗经》,真正的家风始自孔孟。
古代我们以礼治国,儒道天下,故有四书五经传著于世。
《论语》中主张人应有孝、义、仁、忠。
孝字为首,这便是家风的核心意义。
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十月怀胎,二十载照料,我们时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们,又怎能报还这份养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现。
《弟子规》开篇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仁礼之道,是对朋友诚,对陌生人仁。
不少家长都说过:“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坦诚,不虚假,不做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于是,我们和陌生人成为朋友,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晋商当时为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为广泛交友,讲诚信,守道义,作为山西人的我们,更该践行这古老而淳朴的诚信仁义家风。
《朱子家训》中写道:勿忘先辈创业之艰辛,勿奢侈淫佚,勿将基业挥霍一空。
勤俭,作为我们传统的美德,父母从我们儿时开始教导我们不剩饭,不浪费,戒奢以俭,方累万贯家财。
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义之财。
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古人两袖清风,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也不应该被金钱蒙蔽双眼。
取之有道,生财有方,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家风,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将中华民族文明精神融铸于其中,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表现,而我们,也就是靠着这样一种方式来将文化、文明传承下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改善,摒弃,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社会,国家不丧失原本的内涵并且稳步发展,继续流传着千年炎黄华夏文明。
家风与传统踏过历史长河,走过时空的烟尘,带着古老的意志,来到现在。
—— 后记...
以孝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孝敬亲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理论,但是现代人的我们却对此感触不深,大概是因为生活条件太优越吧!经过了这一次孝亲敬老活动后我们终于对此事有了清晰的态度,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但是,在我们的国家中,不仅有我们的榜样,也有糟粕!有多少人做着不孝的事,却道貌岸然,又有多少人沉浸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之中!谢延信,原名刘延信,人。
家住中站区朱村办事处西苑社区,是焦煤集团公司机电科的一名普通员工。
自1974年以来的32年里,谢延信同志以孝道为荣、以敬业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故去的妻子的三位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
对待工作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他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甚至是健康。
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才能进步。
杨丽娟,从16岁开始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此后辍学开始疯狂追星。
杨丽娟的父母劝阻无效后,卖房甚至卖肾以筹资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寻见刘德华。
2007年3月22日,曾经赴香港参加刘德华歌友会,实现生平夙愿,跟偶像合照。
不过,其父最后由于杨丽娟的“追星”行为而跳海身亡。
刘德华对此事的看法则是:“不忠不孝!”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
而要有孝,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活动!何谓“孝”?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
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
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
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
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
这才称得上孝。
有个典故,名字叫”王祥卧鱼”,就是说的一个“孝”字。
山东南部有一临沂城,城北有一河名曰孝母河。
此河中心有一处三九寒天不结冰,而且冰水界线划出了一个人形。
据传说这就是王祥卧鱼处。
相传西晋时期,临沂城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血气方刚少年,姓王名祥。
这年冬天,他妈妈生病了,十分想吃鱼,可是时值数九寒冬,到处冰天雪地,哪里有卖鱼的啊 王祥十分着急,毫无办法。
一天他突然想起:天这么冷,鱼肯定也怕冷,也想向暖处去,我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开河的冰冻,鱼就向我这里游来,我也不就捉着鱼了吗 于是他就飞奔河边,脱下衣服,扒在寒冷的冰上,冰被融化了,鱼也捉着了,妈妈吃了鱼,病也就好了。
这就是著名的王祥卧鱼的传说。
这位西晋少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王祥成为中国历代孝子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
当然最早倡导孝的人并非是孔子。
在孔子以前,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
但是孔子则是系统阐发孝道的第一位思想家。
他首次将孝纳入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角度加以考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遵守孝悌之道,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
并且认为孝是仁之本。
一个人不能做到孝,就绝对不是一位仁人。
孔子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故而他的学生中也有以孝著称的,如闵子骞就是其中一位。
闵子骞,山东人,相传他幼时与父一同驾车,穿着后母刚做好的棉衣,仍然冻得哆嗦,父亲认为他是有意不好好驾车,大怒,举鞭就抽,结果棉衣被抽破了,露出了芦花,而不是棉花。
父亲明白了,决心休掉这位虐待儿子的妻子。
但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掉其继母。
他说如果休掉继母,弟弟也会落到这样下场。
父亲觉得有理,就答应了他的恳求。
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
其二是“敬而能养”。
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
他说:像狗和马人人都能喂养,对父母只赡养而不敬就像对待犬马一样了。
所以敬才是孝的本质。
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
求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500字左右
何谓“孝”?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
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
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
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
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
这才称得上孝。
有个典故,名字叫”王祥卧鱼”,就是说的一个“孝”字。
山东南部有一临沂城,城北有一河名曰孝母河。
此河中心有一处三九寒天不结冰,而且冰水界线划出了一个人形。
据传说这就是王祥卧鱼处。
相传西晋时期,临沂城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血气方刚少年,姓王名祥。
这年冬天,他妈妈生病了,十分想吃鱼,可是时值数九寒冬,到处冰天雪地,哪里有卖鱼的啊 王祥十分着急,毫无办法。
一天他突然想起:天这么冷,鱼肯定也怕冷,也想向暖处去,我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开河的冰冻,鱼就向我这里游来,我也不就捉着鱼了吗 于是他就飞奔河边,脱下衣服,扒在寒冷的冰上,冰被融化了,鱼也捉着了,妈妈吃了鱼,病也就好了。
这就是著名的王祥卧鱼的传说。
这位西晋少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王祥成为中国历代孝子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
当然最早倡导孝的人并非是孔子。
在孔子以前,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
但是孔子则是系统阐发孝道的第一位思想家。
他首次将孝纳入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角度加以考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遵守孝悌之道,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
并且认为孝是仁之本。
一个人不能做到孝,就绝对不是一位仁人。
孔子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故而他的学生中也有以孝著称的,如闵子骞就是其中一位。
闵子骞,山东人,相传他幼时与父一同驾车,穿着后母刚做好的棉衣,仍然冻得哆嗦,父亲认为他是有意不好好驾车,大怒,举鞭就抽,结果棉衣被抽破了,露出了芦花,而不是棉花。
父亲明白了,决心休掉这位虐待儿子的妻子。
但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掉其继母。
他说如果休掉继母,弟弟也会落到这样下场。
父亲觉得有理,就答应了他的恳求。
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
其二是“敬而能养”。
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
他说:像狗和马人人都能喂养,对父母只赡养而不敬就像对待犬马一样了。
所以敬才是孝的本质。
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但是,孔子的孝既有古典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有愚孝的成分,而这种愚孝的成分,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
自晋代起,不少封建统治者还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像孔子孝的思想本身具有先进性和滞后性一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家庭团结和睦,起到了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父慈子孝的良好社会风尚。
另一方面,他强调子绝对孝敬父母,甚至要求子女守三年之丧,“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以致为后儒发展为”吃人的礼教”。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孝的意义。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
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
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
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
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
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
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400字到600字
1. 每当我背起《三字经》之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守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谋文。
”里面译文讲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刚好,爸爸给了一本《菜根谭》的书给我看,当我翻到关于孝顺的经典案例时,深深被里面古代圣人孝顺父母所感动,感恩父母所流泪,他(她)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自己一个生命的机会;感谢他们多年的起居饮食的精心照顾;感谢他们给自己一个幸福的家庭;感谢他们给自己一个读书机会,接受教育;感谢他们给自己好的学习环境;感谢他们给自己一个挽留一个自尊……。
许许多多的感谢,各式各样的感恩,而则,父母会感到很安慰,感到很高兴,也感到很安乐!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谢世界的一切,一切,感激父母的付出,感恩劳动果实。
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父母,如果没有父母,则会没有所有的一切,没有他们,一切功劳,一切的好成绩,会如愿以偿出现在我的眼前吗?一切好的思想品德,会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眼前吗?没有,我以坚定的口吻回答:“,没有!”有些同学说:“出生到现在,我爸爸妈妈没开过生日party(聚会),只受到父母的一份礼物。
”哦!我的同学呀,这还不够吗?!一份礼物,则是父母自己挑的一分一毫呀!为了让你开心,为了满足你,一份礼物左挑右拣,难道还不够吗?你需要多少礼物才满足你开的生日party(聚会)呢?你则要感谢父母,他们给你带来的美好一切,不要恼怒父母,让父母伤心,你感恩父母,这就是父母所需要的一切! 学会有颗感恩的心,去感谢世界的美好一切,则最重要的还是,去感恩父母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守孝悌,出自哪一部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