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原的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当然也记下了中华儿女共同开拓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辛勤和牺牲,也记下两岸来往的史实。 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杀人越货,而是封建王朝确立和巩固统治范围的常用手段。 带回来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 )一书。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 书中地描述让人们对当时的台湾有了形象的认识:夷州在临海郡东南2000里,当地气候炎热,没有霜雪,草木四季常青,四面是山,土地肥沃,种植五谷,多产鱼肉,纺织细布,冶炼铜铁。居民为在高炎热气候中保存食物,把鱼肉卤在在大陶罐中,不仅自己当作佳肴,还用来招待客人。男女婚嫁乃由父母决定,女孩子出嫁后都要打掉上面的门牙。居民分为不同部落,各有自己的土地和首领。首领召集民众时,用木棍敲击中间掏空的木头,声音可传四、五里远,居民听见后纷纷赶来。打仗时将敌人的头砍下来,挂在院中的大木杵上,几年都不摘下来,以彰显自己的战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较为完整记载台湾风情的文字,中原人对台湾有了肯定、明确的认识。 到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稜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的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为便于管理,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这在台湾开发史上是第一次。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尽管在后来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变换,但是台湾归属从来没有改变过。 中华少数民族第一次控制中原的是元朝。元朝控制中原地区后,按照惯例需要进军没有到达过的疆土,故于至元28年(1291年)10月,派出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与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台湾。由于语言不通和航海知识不足,无功而返。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捕捉罪犯,兼办盐课,但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自此以后,中央王朝开始派员管理台澎地区。 元朝有一位旅行家,名叫汪大渊,他到过许多地方游历,在至正年间搭商船到台湾和澎湖,后写出《岛夷志略》。书中说台湾:“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地产沙金,黍子、硫磺、黄腊、鹿豹……海外诸国,盖始于此。”从人们可以到台湾旅行及两岸商业活动中,可以看出当时台湾和大陆的来往已经很多,已经成为互补性的经济活动和日常性的社会往来。 郑成功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驻军队,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保卫海防。高雄凤山有特产“三宝姜”,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台湾时留下的,这是中原到达台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为保卫台湾,在以后的岁月中,先后出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等重大军事活动。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内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后改为2府8县4厅。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美国、日本、法国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领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上层在如何治理台湾的态度和方式开始出现变化,由“防内变为主”改为“防御外侵为主”,清朝督办南洋海防事务的福建船政大臣、后任钦差大臣的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七省藩篱”、“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他们还多次上奏折,建议在台湾设立行省,以加强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 在台湾设省的建议在当时的边疆危机下,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建议最早是丁日昌在1874年间提出来的。第二年11月沈葆桢提出,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福建巡抚”,“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76年春新任巡抚丁日昌无法按期驻台湾,奏请朝廷另派重臣常驻台湾,改设“台湾巡抚”,这样实行3年的“冬春驻台”改为台湾单设巡抚。 刘铭传
直到1884年6月,清朝才派出直隶提督刘铭传加封巡抚衔,督办台湾政务和防务。不管影视作品把他说成什么样子,刘铭传确实是一个有作有为的官员。 刘铭传到任不久,正逢中法战争爆发,从总体上看军事上没有失败的中国,在政治上再次惨败,面对危机,加强台湾防务尤为必要。闽浙总督杨昌浚、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于7月再次上书,要求在福建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光绪11年(1885年)10月12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旨同意诏请左宗棠的奏请,福建政务由闽浙总督兼管,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治,台湾单独设省,由原来的2府8县4厅增为3府11县4厅1直隶州,后又增设南雅厅。首任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正是这位巡抚,打开了台湾的近代经济发展之门。 历史沿着应该有的轨迹走到现在,在“巡检司”设立、充满风雨的550年之后,台湾成为清朝的第20个行省。台湾省建制的建立,对外主要是为了巩固东南海防,防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强军事防务;对内则开始近代工业化过程,开矿、邮政、交通、垦荒、教育事业等相继发展起来。从此,台湾社会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正是历史上两岸的来往,联结起两岸人民的心灵,台湾与大陆不可分离。大海向我们诉说的大陆在台湾的这么多“第一”,不仅仅是时间先后的意义,而是包含着多少先行者的勇气,开拓者的艰辛,奋斗者的牺牲;包含着多少台湾对中原腹地的向往,多少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同样也告诉我们,正是在这种延绵千年的交往中,中华文化浸透了台湾;台湾同胞则在连续持久的中华文化的环境中,也成为这一令世界感到惊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中华文化的创造群之一。因此,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沉淀。
望采纳~~
有关于台湾历史的文章400字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曾派一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在的台湾)。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势力曾先后侵占台湾。
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683年,清兵入台湾,迫使郑氏政权瓦解归顺清政府。
19世纪中叶,清朝孱弱,西方列强再度涉足台湾。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1949年,**集团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
有关台湾的作文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
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
”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
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
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
……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
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
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
《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
”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
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
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
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
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
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
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
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
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
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
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
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
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
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
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
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
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
其后,简辗转至厦门。
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
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
……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
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
自谓无负于清。
……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
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
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
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
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
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
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
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
……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
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
”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
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
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
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
台湾历史作文儿三百字儿以上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曾派一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在的台湾)。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势力曾先后侵占台湾。
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683年,清兵入台湾,迫使郑氏政权瓦解归顺清政府。
19世纪中叶,清朝孱弱,西方列强再度涉足台湾。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1949年,**集团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我爱宝岛台湾的作文
我爱宝岛台湾的作文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2 天 21 小时 | 提问者:仙琪儿love 我才上4年级,这作文,我连台湾有什么都不知道,还逼我们写~推荐答案 台湾这个美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书介绍了台湾的地理、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台湾和祖国大陆从古到今的鱼水联系,从而使中学生认识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主席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勤奋学习,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图书目录】 - 祖国的宝岛台湾 美丽的宝岛 岛屿组成的省份 多山的海岛 长夏无冬 降雨丰沛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万人浮海求夷洲 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海上马车夫”的入侵 中华民族的一员 “左镇人”是从哪儿来的? “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 “普通话”、“闽南话”和“河洛话” 与故土相连的经济 “台地多用宋钱” 荷兰殖民者“转口贸易”的基地 郑氏三代对台湾的开发 渊源于祖国大陆的文化 何其相似的“凤鼻头文化” 建学校 兴科举 “汉学运动”和“新文化启蒙运动” 海峡两岸的交流 台胞探亲潮 两岸“三通” 架起经贸互利互补的桥梁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再一次隔绝 一定要解放台湾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结束语 后记 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历史小论文200字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台湾岛内“**”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有些长,但是我自己写出来的,望楼主采纳,谢谢
试述台湾历史问题论文1000字左右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
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
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
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
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
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我与宝岛台湾的作文
台湾这个美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书介绍了台湾的地理、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台湾和祖国大陆从古到今的鱼水联系,从而使中学生认识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主席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勤奋学习,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图书目录】 - 祖国的宝岛台湾 美丽的宝岛 岛屿组成的省份 多山的海岛 长夏无冬 降雨丰沛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万人浮海求夷洲 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海上马车夫”的入侵 中华民族的一员 “左镇人”是从哪儿来的? “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 “普通话”、“闽南话”和“河洛话” 与故土相连的经济 “台地多用宋钱” 荷兰殖民者“转口贸易”的基地 郑氏三代对台湾的开发 渊源于祖国大陆的文化 何其相似的“凤鼻头文化” 建学校 兴科举 “汉学运动”和“新文化启蒙运动” 海峡两岸的交流 台胞探亲潮 两岸“三通” 架起经贸互利互补的桥梁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再一次隔绝 一定要解放台湾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结束语 后记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风调雨顺历史的作文
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们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战争,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强盛,努力奋斗的仁人志士,我们不能忘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屈辱,也有过英勇的反抗。
回顾过去,我们的国土有的被列国列强行租借,有的被他们强取豪夺,四散飘零。
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都曾经脱离了母亲的怀抱。
1984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下了一千多条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饱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辱……随着列强铁蹄的践踏,中国许多名胜古迹顷间变为废墟。
成千上万的珍贵文物被他们疯狂掠夺,流散他乡。
1960年10月,圆明园就是在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下,成为一片废墟……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骨气,保护着中华民族:**——舍身炸碉堡、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狼牙上五壮士——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现在,我们...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们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战争,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强盛,努力奋斗的仁人志士,我们不能忘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屈辱,也有过英勇的反抗。
回顾过去,我们的国土有的被列国列强行租借,有的被他们强取豪夺,四散飘零。
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都曾经脱离了母亲的怀抱。
1984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下了一千多条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饱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辱……随着列强铁蹄的践踏,中国许多名胜古迹顷间变为废墟。
成千上万的珍贵文物被他们疯狂掠夺,流散他乡。
1960年10月,圆明园就是在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下,成为一片废墟……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骨气,保护着中华民族:**——舍身炸碉堡、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狼牙上五壮士——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现在,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不断崛起。
世博会的盛况、奥运会的精彩、神州五、六、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南极考察站的建立……一切都在说明: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同学们,我们永远是自豪坚强的中国人,让我们共同建设更美好、更强大的中国,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关于香港回归的作文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6月30日午夜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文 我爱宝岛台湾 500字
打开世界地图,我看到祖国如昂首的雄鸡,腾飞的巨龙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凝视着,我不禁把目光转向那璀璨的明珠,富饶的宝岛,耳边响起轻快的旋律:“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 凝视着祖国的地图,和着熟悉的旋律,我仿佛看见了暮色中的澎湖湾,又仿佛看到美丽的日月潭和那高高的阿里山…… 这一切只能在歌里,在梦里。
一道浅但却似乎难以逾越的海峡横亘在我们面前,历史画册悄然打开,一幅幅历史场景仿佛清晰可见,我仿佛看到了1642年的台湾人民在面对金发碧眼,凶神恶煞的荷兰殖民者时的痛苦和无助,郑成功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随着祖国的衰弱,1935年的台湾再次沦落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面对凶狠锃亮的军刀,台湾人民没有退缩,始终坚持着抗争,于是演绎了台湾人民反割台的史诗般的壮举。
二战后的一纸协定,分离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归,然而台湾的命运注定坎坷,那是1949年的夏天,战败的国民党盘踞着台湾,与大陆长期对抗着。
而今天“**分子”正上窜下跳地进行着一系列滑稽的表演…… 一衣带水的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的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和那归心似箭的游子,彼岸望穿秋水的母亲。
三万六千平方米的土地,两干一百多万双渴盼的眼睛。
此时,我好像听到那些时刻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声音,这声音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发出雷鸣般的呐喊:母亲,我想回家!响彻云霄的呐喊组成一支永恒不变的旋律,回荡在历史长河的上空…… 台湾诗人李一羽写道:“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明,都是中国人,谁无思乡情,归去来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也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惟有痛器,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表达出他与祖国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残山剩水犹如是,牧童遥指已不再,灯红酒绿犹如是,杏花春雨己不再,台湾同胞,你们渴望团圆的心声,我们听到了…… 鸟飞返乡,免走归窟,狐死首丘,落叶归根! 紫荆花区旗在飘,飘动的紫荆花在召唤:回来吧!亲爱的姐妹,一次次在梦里,我们携手依偎在母亲怀里,我们在想念你。
莲花区旗在飘,飘动的莲花在召唤:回来吧,亲爱的兄弟,一次次在海边遥望你,仿佛又回到儿时,一起在母亲的身边嬉戏,我们想念你,五星红旗在飘,飘动的五星在召唤,回来吧,远方的游子,母亲在盼着你,母亲的呼唤你听到了吗? 十三亿双眼睛在期盼,十三亿个声音在呼唤,回来吧,我们朝思暮想的兄弟,回来吧,我们魂牵梦绕的兄弟,回来吧,漂泊远方的游子,如同一首悲壮激昂的歌,这不变的旋律穿过浅浅的海峡,震撼着每一个台湾同胞的心。
海峡彼岸,有个声音轻声而坚定地回应:我们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