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心中的白居易】
9月17日,游览了白居易草堂,当时以为导游说错了,白居易草堂不是在洛阳吗?后来一查才知道,洛阳那个是白园(老白的晚年栖居地),眼前这个是草堂。看看,做一名人就是好,没事瞎溜达,不但到处留情,而且到处留名。
余秋雨不说嘛: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着声名。
老白来庐山就是这样,当时挺郁闷,本来要替人主持正义,结果招人不待见,被人弹劾了,弹劾的原因也挺搞笑:说老白他妈是掉井里死的,老白不讲究,还做诗写井赏花,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中国人事就是多,吃饱了没事研究什么避讳,避这个,避那个,庐山本来好好的叫匡庐,出一赵匡胤,皇帝那匡着呢,你就不能匡了,改个名吧,结果庐山了,万幸啊,后来没人叫山,扯的有点远了,还说老白,老白到了江州,本来挺不痛快,看见一妓女,凄凄惨惨切切,跟自己差不多,一郁闷,弄出一《长恨歌》,后来到庐山一看,呵,挺好,在这定居吧,农妇,山泉,有点田,没事再做做诗:架岩结茅宇,属壑开茶园。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兴醛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连皇帝都不想伺候了,大有乐不思蜀的劲头。
老白这辈子活的够潇洒,为文,堪称一代宗师,为官,虽然不太顺,好歹也做了几任地方大员,年纪嘛,活了70好几,人生70古来稀啊,这岁数在当时能申请记录,最重要的,特有桃花运,樱桃樊素嘴,杨柳小蛮腰,一个是着名歌星樊素、一个是舞蹈明星小蛮,左拥右抱的,想想,是个男人都流口水。
不过老白也有不地道的地方,徐州守帅张愔有一小妾叫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色艺俱佳。虽是妓女出身,人却相当讲究,张愔病逝后,小关难忘恩情,矢志守节。结果不幸,老白听说了,闲得没事,给人写封信: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这小关悲愤之下,绝食而亡,千年之后,有一董阿姨,也想学她,不过没死成,留下不尽的故事。又跑题了,还得说老白,这事做的,怎么说呢,把缺德搁车上忒缺德。人家守节,关你鸟事,一大文豪,嘴大舌长,把人给说死了,老白事后也觉得过分,怕自己那俩奶跟人家小关学,老了老了,把人家俩美女赶走了,搁现在行了,男女比例失调,还可以再嫁,那会儿不成,残花败柳,估计结果比死好不了多少。
正史评论白居易完节自高呜呼,居易其贤哉!通俗说老白这人还行,虽然有点男权主义思想,大的方面还过得去,是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篇二:我心中的白居易】
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面上,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站在画舫上,看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当中我眼中的白居易,这么多情,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我喜欢他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细心发现和对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赏,喜欢他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我更喜欢他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火无法烧尽那小草的生命,春风吹来,那生命的绿色又重新铺满大地,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砾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她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熬寒凌雪、不屈于官场腐败的红梅。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爱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见,利用诗歌直抒胸臆,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他痛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腐败官吏欺压百姓的强买强卖,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自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他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学会了明辨是非,与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风雪寒天中的腊梅,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写 白居易的文章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七十岁致仕。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
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
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
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
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
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
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在《问刘十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描写白居易的作文片段
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面上,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站在画舫上,看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当中……我眼中的白居易,这么多情,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
我喜欢他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细心发现和对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赏,喜欢他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
我更喜欢他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火无法烧尽那小草的生命,春风吹来,那生命的绿色又重新铺满大地,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砾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
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
她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
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熬寒凌雪、不屈于官场腐败的红梅。
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爱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见,利用诗歌直抒胸臆,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
他痛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腐败官吏欺压百姓的强买强卖,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自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他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
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学会了明辨是非,与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
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风雪寒天中的腊梅,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
我眼中的白居易 小作文 300~500字 最好原创
唐朝那个被贬官谪居的白居易,偶遇琵琶女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你说写就写呗,非写那么长,而又偏偏被“不务正业”的 于 老师给瞄见了,我们还得背!别告诉他,万一穿越时空来了,再讹上我咋办? 于是,在一个万里有云大雨没盆的日子,我们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开始了《琵琶行》的背诵比赛。
瞧,漂亮女生袁歆闪亮登场了!只见她面向墙壁侃侃而背,好像没脸见人似的。
我们男生对她是恨得入骨三分——她太霸道了,诗背得贼好!只见她脸憋得通红,红里透着黑,黑里泛着蓝,蓝里有点绿……反正不是好色——我瞎掰的。
她开口了:“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怎么有点卡呢?就像一个人走路,一会儿撞树上,一会儿撞墙上,可人家只用了很短的几分钟就顺利过关! 第二个上场的是帅得无地自容的程沛田。
他搬来一把椅子,侧身而坐,冲着另一面的黑板,把他不坚实的后背展现给帅呆了的我们,一字一板慢慢地背,好像一碗大米一粒一粒地吃,得吃好几十年呢。
但必须得承认,老程背得好啊! 第三个展现的是贾永航,他一向属于超紧张的那类人,一上台,就让这小屋的紧张气氛增加了不少。
他也搬来一把椅子,不过是站着背——拿椅子不当座位,自己累着去吧。
背着背着,子弹不上膛——卡壳了。
只见他紧握拳头,坐下了,背出来了!又卡壳了,站起来了!背了一段,又坐下了!如此反复,我们紧张的眼珠子都要出来了,他也终于磕磕绊绊地过去了。
我是接着贾永航后面的,也是第一个敢于直面“白骨精”们的!我坐在大堂之上,一拍惊堂木,啊不是,是黑板擦!满屋粉笔灰飞呀!大家那个笑啊!我面对堂下众多黑盈盈的眼睛,毫无惧色!用一分五十六秒的时间背了下来,然后缓步走到自己的桌旁,再也无力站起…… 成功需要准备,什么都需要做好准备!磨炼才会成功,现在我倒要感谢白居易了……啊!白爷爷,不要从唐朝回来,不要啊!
与白居易的邂逅的作文
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白居易纪念馆。
我对白居易很是佩服。
他从小就很聪明,在成为杭州知府之后为人民干了许多好事。
可是,我最佩服的就是他那谦虚好学的品质。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
我太佩服他了!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长安有一个文学家叫顾况,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不削一顾。
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瞅了瞅年轻的白居易,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刁难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只是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
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连忙热情地说:“太好了!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
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白居易谦虚地说:“我会更努力地写诗!”从白居易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这个是人从小很有礼貌
关于白居易的写作特点和写作特色。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便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创作的。
这一理论以其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和通俗化倾向,有可能使诗歌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以至于干预政治。
这一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从写时事这一点说,白居易与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讽谕之意,却并非以讽谕为出发点。
杜诗出之以情,白居易与杜甫之不同处,正在于他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
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
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
所有这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关于白居易的中高考作文,两篇
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面上,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站在画舫上,看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当中……我眼中的白居易,这么多情,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我喜欢他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细心发现和对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赏,喜欢他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我更喜欢他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火无法烧尽那小草的生命,春风吹来,那生命的绿色又重新铺满大地,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砾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她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熬寒凌雪、不屈于官场腐败的红梅.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爱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见,利用诗歌直抒胸臆,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他痛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腐败官吏欺压百姓的强买强卖,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自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他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学会了明辨是非,与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风雪寒天中的腊梅,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白居易诗词评论文章500字
但若只是为了个人和小家幸福安泰。
面对当时社会上“遑遑名利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理想,如果像圣人那样,为的是天下大众,则可为且当为。
故作仆射诗、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何以为我戒,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感染社会。
“富贵人所爱。
中心私自儆 白居易《高仆射》富贵人所爱,圣人去其泰。
所以致仕年,著在礼经内。
玄元亦有训,知止则不殆。
二疏独能行,遗迹东门外。
清风久销歇,迨此向千载。
斯人古亦稀,何况今之代。
遑遑名利客,白首千百辈。
惟有高仆射,七十悬车盖。
我年虽未老,岁月亦云迈。
预恐耄及时,贪荣不能退。
中心私自儆,何以为我戒。
故作仆射诗,书之于大带。
《高仆射》一诗宣扬的则是那种重视道德。
”说的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观,还难保晚节。
强调时代的精英们,应当用圣贤所推崇的道德精神来约束自己,贪荣不能退,书之于大带,诗人唯恐自己到了“我年虽未老,岁月亦云迈”之时。
在个人利益上应当遵照古代圣贤的教导来节制自己,方能成就事业(“玄元亦有训,知止则不殆。
”),则就不足取,迨此向千载”的严峻现实,白首千百辈”和“清风久销歇,特意创作这首诗并书之于衣带上时时警诫自己(“预恐耄及时,圣人去其泰。
追求幸福、富贵
以白居易的身份写一篇二百字的回忆性作文
微风徐来,江面比往常平静了许多。
这时候的浔阳江变得迷茫开阔,友人隐秋远回头望着遥远的地平线,与我举起这最后一个酒杯,我随着初起的那束冷漠凄白的月光,晃过他那深邃的眼眸,漆黑的瞳孔低落着。
该走了,隐秋远摆了个告辞然后随着波浪飘远,我知道,他不可能像浪花一样翻滚而去然后又在一瞬间回来。
友人的离去使我更感悲凉寂寞。
我托着已经空了的酒杯,里面装满洁白的月光,有些已经冰凉的溢出洒在我手上。
冰凉渐渐漫入我的心。
一个名人(李白)、(白居易)对我的影响的作文 800字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长长的影子,纵跨上下千余年,青衫长袖。
持剑把酒,他,是李白。
寒风萧萧。
皇宫一片金碧辉煌。
你独自站在皇门之外,想数月之前,天子堂前跑马;醉酒之时,让高力士脱靴。
想奉命之时,你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羔人。
”;想鼎盛之际,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使皇城上下万千痴迷。
却也是这句妙诗,却遭高力士恶语。
站在这皇宫之外,没有泪,没有悲,寒风不能使你弯腰,挫折无法把你压倒!是的,”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
”你走了,在诗史上留下了一座丰碑。
在我眼中的李白,一身傲骨。
惊涛翻天,黄沙飞卷/你独驶一叶孤舟,独自走去。
你清楚地听到,一身又一身踏浪高歌。
蓦一回首,是汪伦的身影,不断走近。
一时,友谊溢满了碧水,也溢满了你的心。
”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走了,带走了一江友谊。
在我眼中的李白,满心情谊。
独在异乡,何人共酒?在月下,你独自举杯。
于人,无人与你共酒。
于心,无人把你赏识。
你举杯高歌”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何须共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孤影,岂非永远的朋友?纵使千人离去,依有明月,孤影,守于己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欲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在我眼中的李白,洒脱豪放。
李白,是你这诗仙,这青莲居士,用豪情作巨笔,写下了锦绣大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