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票信息:全价50元,半价25元,凭皈依证免费入寺,农历初一、十五时票价半价。
2、开放时间:7:30—17:30。新年的时候有撞钟,可能晚上也开放。
3、交通信息:公交车有56路、58、87路,从火车站去的话大概一个半小时到。打车去的话是18公里,大概45分钟到。
4、游玩时间:虽然洛阳四季分明,但寺内古树参天,一年四季常青,春夏秋冬皆可前往,不过春秋季是最好的季节,而且春季时有牡丹花会,洛阳城内热闹异常,但人多也造成了花费增大,堵车等情况。信佛的人们可选择初一、十五、中秋、春节等节日前往拜佛许愿,有时候会有佛教的活动。
5、游玩路线: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白塔寺的主建筑物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游客可以由山门进入,依次经四大殿,最后到毗卢阁 ,由毗卢阁出门,出门之后可沿途路径一些新建的展馆,虽然不属于白马寺主建筑群,但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及文化水准,而齐云塔位于白马寺东南,不在寺院内,很多游客都会忽视,塔高35米,原是五代后唐李存惠修造的九级木结构佛塔,艺术及文化价值极高。
注意事项
山门外有两匹白马,非常著名,进入山门时注意参观下。
齐云塔位于寺院东南,属于门票的一部分,从寺院出来之后要走一会才到,不要忘了去。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中秋节作文去白马寺游玩五百字
若谈起洛阳,白马寺也是著名景点之一。
这白马寺究竟好在哪里?请随我这个小“导游”一同游览。
一进入售票处,便是有名的放生池。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生一条鱼。
往池中一看,不少金鱼游来游去,生机勃勃、神情各异。
你看那条鱼,摆动着尾巴,游来游去,不时溅出几滴水花。
它还把脸对着游客们,仿佛在说:“嗨,大家好啊。
”说完了,好像有些害羞,便吐出一个气泡,又钻到了碧绿的荷叶中,真是引人发笑。
暖风拂面,阵阵花香也随之飘来,让人陶醉在其中。
不少游人纷纷驻足观赏起这些可爱的鱼儿们。
再往前走,就是山门了。
这里有两匹宋代时候的马匹,它们可是大有来历。
白马寺是天竺式的建筑物,用来纪念白马驮经的功劳。
这两匹高大的石马,粗壮的身材,眼睛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两道光芒,显得炯炯有神。
从远处看,真是有百步的威风,且透漏着慈祥。
近了看,这匹马身上有着缰绳,眼睛坚定地盯着前方,虽然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却仍然露着那股不屈的精神,仿佛在思念着当时那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日月,仍想奔跑一样。
你看了这两座石雕,一定会称赞洛阳白马寺名不虚传。
前方就是传说中的天王殿。
天王殿还真是名副其实,里面有四大天王守护着。
你看这持国天王,手持琵琶,一副慈善面,脑袋上还有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看起来真是慈眉善目。
可是,在那慈善眉中,却有着无比的锐气,芸芸众生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在他面前,众人都恭恭敬敬的,敬畏这位神灵,祈求神灵保佑。
只见它嘴角微动,仿佛还在说些什么。
我盯着它看,心说:“传说中的持国天王就在我们洛阳,我还真是自豪啊。
”白马寺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池子,那池子在清凉台。
据说投进去硬币可以实现人的心愿,我马上问妈妈要了一块钱硬币,要知道,我可是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点子,可不会傻乎乎地扔出去。
我首先瞄准了水底的一朵花,经过多次比对,这才扔了过去。
“嗖”的一声,硬币在空中飞速射了过去,如同哈雷彗星撞地球一般,冲进了水池里。
这时的硬币,表现如同一颗水雷,徐徐落下,真的落到了荷花(石雕)花心里,我真是开心极了,看来咱的技术就是好啊,估计运气也会很好。
哪想到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时,这枚硬币不知怎的,竟然又落到了水池底下,莫非是我心不诚?真是奇怪,我看了一眼池子,心里想:“如果我会潜水就好了,趁没人的时候,就下去捞几枚。
”突然,我脑袋一疼,心里一紧:“神灵显灵了!”抬头一看,哪里是什么神灵,原来是老妈跟我开玩笑,真是半夜里做恶梦——虚惊一场。
寺内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比如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等。
而且,寺中还有不少石榴树,那些石榴据说都是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白马甜榴,一实值牛,可惜我没这口福啊。
大家如果在石榴成熟的季节来,可要多买一些,它可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呢。
洛阳白马寺作文,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洛阳的“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历来被中外佛教誉为“释源”、“祖庭”。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谴使西域拜求佛法。
永平十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载佛像到了洛阳。
第二年,汉明帝勒令在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坐北朝南,总面积二百余亩。
来到大门前,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马寺”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煜煜生辉。
只见走进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草坪:浓郁,开阔。
蜿蜒的小径在其间延伸,亭台轩榭,潺潺流水,错落有致。
各种肤色的游人,不同语言的旅客,络绎不绝。
走进“白马寺”大门,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肤阁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
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
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东走,便来到“狄人杰之墓”。
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便来到“ 释迦舍利”古塔。
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清幽。
游玩后,我们回到了白马寺门口,骑上了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白龙马合影留念。
白马寺还是我国的一个4A级景点呢!真的不错!...
白马寺游记作文
2013年7月9日,我参观了白马寺森林公园。
下午三点半,我们一家到达了白马寺森林公园,高耸挺拔的树木成群结队,山路如卧龙般弯弯曲曲,游乐场多的如鸿雁一般数不胜数,水平如镜般的湖面温文尔雅…… 我门下车后首先去登山,一层一层的阶梯,弯弯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荫小道……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登山开始了,我一步一步地走,一节一节的爬楼梯。
时而欢快,时而蹦跳;时而快步追姐姐,时而坐在亭子里欣赏着田园小憩,这儿真美,数不清的绿色森林,数不清的银色湖泊,是那么的令人向往。
爬山时见到那一只只的蚂蚁,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脚步,生怕伤害了他们;遇到野兔时,我屏住了呼吸,生怕吓跑他;遇到飞禽时我不去伤害她,因为我知道它只有自由时才会快乐。
数不清我走了多少路,多少楼梯,多少步;数不清我见到了多少树,多少湖,多少景物。
其中我影响最深刻的是“白马拖缰”这个历史典故,讲述的是一个穷苦少年因家境贫穷,以给老财主砍柴为生,在一个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老人在一旁挨冻,他忘记了老财主的狠毒点火来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烧热后给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纸马告诉他如果这匹纸马吃到千年谷草就会变成一匹神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风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风雪。
第二天,财主不顾风雪,威逼着少年进山打柴。
少年想起了藏在怀中的纸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毁坏了,他清楚地记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来到寺院,从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
怀中的纸马一下就张口吞了下去,摇头摆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骏马,进山为少年驮炭而归。
财主得知后,就想将神马占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谋半夜前去盗马,结果被白马踢翻在地。
少年从睡梦中惊醒,跃上马背,与白马一腾空而去,马铃被财主扯落,散了一地,变成了摇之即响的马铃石,白马缰绳拖过的一条山梁至今寸草不生。
这就是马铃石的来历及晋城四大名胜之一“白马拖缰”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看了很多遍,又根据图片理解出了大致意思我不敢说我背下来了,但我敢说大致意思我绝对理解的差不多,因为我知道这是令我受益终身的故事。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不正是对白马寺的真实写照吗?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白马寺游玩,不会忘记“白马拖缰”。
《白马寺》 说明文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
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在河南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
这座2000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白马寺山门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
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
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
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
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在古色古香的白马寺山门内大院东西两侧茂密的柏树丛中,各有一座坟冢,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
东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
这两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请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
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
在清凉台上还有二位高僧的塑像。
它们寄托着中国佛门弟子对二位高僧的敬慕之情。
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
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和尚如诱曾作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
”这个长43米,宽33米,高6米,由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
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蔚为壮观,配殿、僧房等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
院中古柏苍苍,金桂沉静,环境清幽。
相传原为汉明帝刘庄幼时避暑和读书的处所,后来改为天竺高僧下榻和译经之处。
白马寺山门东侧,有一座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这就是有名的齐云塔。
齐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35米。
它造型别致,在古塔中独具特色,不可多得。
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为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白马寺中种有许多石榴树。
白马寺的石榴汉魏时曾誉满京师。
石榴原产于安息(今伊朗),在汉代同佛经、佛像一起传入中国,并最多在洛阳、长安落户。
当时人们赞美石榴,把它作为中外人民交往的标志,石榴的身价倍增,白马寺的石榴,亦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说法。
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古刹,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寻佛起源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
汉明帝非常高兴。
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
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
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
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
白马寺属于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位置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
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
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
家乡名胜古迹的作文
河 南 概 览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有16万7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9200万人口。
河南是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的都城都在河南境内。
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都在河南,其中洛阳是九朝古都,开封是七朝古都,安阳是最古老的四朝古都。
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古迹,使河南成为,—本用实物积累起来的,可以走进去、摸得着的历史教科书,一座巨大的、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河南是一个寻根朝敬的圣地。
传说创造人类的伏羲和女娲的主要活动区域都在河南,现在淮阳的西华分别有他们的陵墓,仍然香火旺盛。
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的故都在淮阳,黄帝的故都、故里在新郑。
包公、岳飞、诸葛亮、张巡等历史名人,都在河南留下了许多遗迹和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河南不仅有开封包公祠、洛阳关林、汤阴岳飞庙、南阳武候祠等保存完好、规模可观的古迹,还有大量与这些名人相关的文化。
河南是华人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海外陈、林、黄、郑、李等上百个大姓和"客家人”、“闽南人”、“河洛郎”等族群的起源地都在河南。
在安阳可以看到汉字的发源地---出土甲骨文的殷墟和周易的发源地---汤阴羑里城。
在豫东的夏邑和鹿邑,可以拜谒儒教创始人孔子的祖籍---孔子还乡祠和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老君台和上清宫。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由此而传入中国。
登封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被奉为禅宗祖庭。
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是旅游者了解东方文化必到之处。
洛阳龙门石窟集北魏和盛唐石窟艺术之大成,唐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其规模、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堪称世界一流,而且是中国三大石窟中交通最便利,可进入性最强的一个.嵩山少林寺称得上是中国数以万计的佛教寺院中最著名的一座,少林武术对东西方旅游者都有较强的吸引引力和观赏性。
少林寺塔林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塔林。
登封观星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天文台之一。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以此为中心观测天象,编制授时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早300年,但测定的回归年时间与其分秒不差。
河南还有不少独特旅游吸引物,如洛阳牡丹花,每年4月花会期间,满城花海,游人如潮。
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河床高出地面的14米的“悬河”奇观。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之后,高峡出平湖的景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有惊无险的“黄河漂”和黄河紫燕洞,被曰本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的中岳高山、洛阳的龙门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和济源王屋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近年开发的石人山、白云山、喳岈山、桐柏山、林滤山、万仙山、鸡冠洞、南湾湖等奇山秀水以及林州红旗渠、太行山大峡谷等等,都吸引了大批国内游客. 十几年来,国家旅游局和我省相继推出的黄河之旅、寻根朝敬、古都巡游、功夫游等20多条旅游线路,经过不断的推销和运作,已经曰渐成熟和完善。
经过持续不断的开发和建设、河南正曰益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全省目前已有可供参观和游览的景点、项目200多个,其中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9个,有12条旅游专线,89处景点被列入国家级的旅游线路. 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里,河南推出的有商丘、黄河故道、洛阳黄河小浪底、信阳南湾湖野生动植物观赏;开封经郑州到洛阳的自行车旅游;郑州、洛阳和三门峡的黄河漂流;新乡刘庄、小冀镇与临颖南街村的农村田园风光和信阳、郑州采茶、植树六条专项旅游线路,鸡公山、王屋山、嵩山、白云山、亚武山、宝天曼等12个森林公园和生态游景区;中国植树节——黄河跨世纪植树活动、洛阳牡丹花会、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信阳茶叶节、新郑枣乡风情游、石人山杜鹃花会、灵宝金城果会、林州国际滑翔旅游节、开封菊花花会等九个节庆活动. 我们热情欢迎各位朋友到河南观光旅游,辽阔的中原大地欢迎您,热情好客的河南人民欢迎您,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
关于写洛阳的一篇作文 800字左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郊区、吉利六个城市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总人口615万,市区人口140万。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全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8%, 其他少数民族近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5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
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超过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
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14.2度,降雨量546毫米。
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
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
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所以自古以来洛阳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
洛阳洛阳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古代历代建都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自夏代始的十几个朝代共1529年。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同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白马寺,收藏了自西汉至北宋的22座典型墓冢的古墓博物馆,历时1500多年的、至今仍闪耀着璀璨艺术的龙门石窟,还有关林,上清宫,汉光武帝陵等众多古迹,这一切都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遐思。
1983年,洛阳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53处,市县级650余处。
洛阳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
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
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无不在此著成。
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洛阳八大景”跌宕生姿。
洛阳牡丹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每年4 月15日至25日举办的“牡丹花会”游人如潮 。
洛阳牡丹已成为洛阳经济建设的友好使者。
洛阳人民正以古都人的勤劳,聪明把洛阳建成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求一篇关于写中国名胜古迹的600字作文
福建的名胜古迹 有气势宏伟的郑成功陵园、“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安平桥)、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 、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莲花峰、五塔岩等78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大佰岛娱乐世界、山外山生态农业度假区、黄巢风景区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园戏、高甲戏、南音等艺术奇葩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
风景神奇,文化独特,民风古朴,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在台湾海峡西岸,有一座面积14.35平方公里、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小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东海明珠”的湄洲岛。
湄洲岛钟灵毓秀、风光无限。
那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那万顷林涛,青翠欲滴、沁人心脾;那黄金沙滩,宛若细绒、令人陶醉。
登高远眺,但见海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间仙境。
妈祖的传说 灵妃一女子 瓣香起湄洲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湄洲岛。
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的后裔。
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
妈祖也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预知人休咎事”,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在一次抢救海难中不幸遇难,相传羽化升天。
从此经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
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使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据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般遇大风巨浪,“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
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
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额。
此后,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
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
海上龙宫妈祖庙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遇难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祖庙。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橼”,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
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宋天圣年间(1023-1032),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
洪希文(1282-1366)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
明朝,妈祖庙又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洪武七年(1274)泉州卫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
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谴官整修祠庙。
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
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
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军殿。
土地庙等。
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已颇具规模,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妈祖庙此时已基本定型,并一直保留至1966年。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
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
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免。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
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
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一处地基。
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庙的行列。
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
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朝西,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 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
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
目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
如今世界上有妈祖庙4000多座,分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
在台、港、澳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省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
据统计,近年来湄洲妈祖祖庙竭祖进香的信众超过1000万人次,单海外及台港澳的信众就超过百万人次。
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赶赴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自己挑简要的写) 就这个了,给点棉籽吧
盐池花马寺作文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洛阳的“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历来被中外佛教誉为“释源”、“祖庭”。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谴使西域拜求佛法。
永平十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载佛像到了洛阳。
第二年,汉明帝勒令在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坐北朝南,总面积二百余亩。
来到大门前,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马寺”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煜煜生辉。
只见走进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草坪:浓郁,开阔。
蜿蜒的小径在其间延伸,亭台轩榭,潺潺流水,错落有致。
各种肤色的游人,不同语言的旅客,络绎不绝。
走进“白马寺”大门,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肤阁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
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
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东走,便来到“狄人杰之墓”。
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便来到“ 释迦舍利”古塔。
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清幽。
游玩后,我们回到了白马寺门口,骑上了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白龙马合影留念。
白马寺还是我国的一个4A级景点呢!真的不错!
桂林山水的作文导游词300字左右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
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
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
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
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
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
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
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
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
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
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
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
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
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
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晋城土特产作文500字!急!
“白马寺山”按理说,山和寺本应该各自有其名的,但因为山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而寺庙是人们后来才修建的,所以人们通常习惯以山的名字来代称山上的寺庙。
如远近颇有点名气的珏山,山顶上的庙宇叫做真武庙,但人们为了方便,习惯上也称这座庙为珏山庙,却从不把珏山称作真武庙山。
而白马寺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一座白马寺,而被叫做白马寺山的。
这天,天气好晴朗,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儿云彩。
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
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
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
这时,一个同伴大声说:“这哪儿是马,你看马头,分明就是鸟嘴嘛!”我仔细一看,可不,马脖子很粗壮,马头却又细又尖,很像是一个长着细长嘴巴的鸟头。
唉!不知是哪位蹩脚的雕塑家弄出这么一幅马身鸟首的糟糕作品,让人越看越觉得别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近午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白马寺。
历史上的白马寺应该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明万历《泽州志》只记了“城北司马山,国朝建”几个字,清雍正《泽州府志》也只写了“在城北十里司马山,明建”的字样。
晋城的青莲寺、碧落寺在古代都很有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人题咏和碑记,而白马寺却除了方志中这些极其简短的记述之外,再难找到任何有关的文献了。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
可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香烟。
这时,一位站在台阶上的老僧便过来和我们攀谈。
老僧面目清癯,衣帽整齐,显得很精神,而且十分健谈,自言是从钱塘辗转而来,在此临时挂单。
当谈到白马寺工程浩大耗资甚巨时,老僧微笑着说:“这很容易,官方行为,一句话的事,就是一句话的事。
”老僧特地将“一句话的事”作了重复,来强调不论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是官方行为,那就是说一句话那么容易。
告别了佛祖,离开了白马寺,一路下坡,步履轻快,虽然不是一句话的事,却比上山容易多了。
这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一个市级图书馆。
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这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图书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