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就是恭亲王府。
和珅和爱新觉罗·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清高宗乾隆帝的十七子,庆僖亲王都曾居住于此。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私宅,和珅死后,嘉庆皇帝把这座豪宅赐给了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
传闻,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定,将来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灭”了和珅,可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了!”
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皇帝便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这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弟弟永璘。
扩展资料:
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恭王府
关于参观大帅府的作文
张作霖于1914年秋天开始动工修建这座三进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两组四合院。
三进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筑持点,遵循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而建起的。
1915年秋基本竣工后,又进行了室内外装修。
1916年秋,全家搬进四合院。
三进四合院建成后,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
人们开始称张作霖为“大帅”,知近者称“雨帅”(当时中国的官场都称各省曲督军为大帅)。
因这新三进四合院即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
目录历史回顾布局结构整体结构正门前院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雕刻大青楼小青楼赵四小姐楼西院红楼群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展开 历史回顾布局结构整体结构正门前院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雕刻大青楼小青楼赵四小姐楼西院红楼群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回顾 1911年.张作霖已担任奉天前路巡防营统领,驻扎在洮南府。
10月10日,武汉爆发辛亥革命。
奉天革命党人在张榕等领导下也在酝酿武装起义.张作霖于26日率部星夜赶至奉天,为赵尔巽“勤王救驾”。
率部先住在奉天城大南的来升店。
逼走蓝天蔚,计杀张榕。
张作霖踏着革命党人的血泊,进了奉天,当上了保安会军政副部长、第二十四镇统制、“关外练兵大臣”,掌握了奉天的军事大权。
1912年9月,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而后,张作霖开始安置家眷,置办产业。
先在大南门里,通天街租赁了道台荣厚的一套旧宅居住。
1913年底,将荣厚旧宅买下来,同时又将西侧的江浙会馆购买下来。
1914年夏,将这两处旧宅全部拆除。
大帅府门票:50元/人 大帅府编辑本段布局结构整体结构 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青砖班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
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正门前院 正门前院是一个东西长百米,南北宽16米的长方型大院,东侧开有东辕门,中间二门,西侧开西辕门。
正房门迎门处是一面中间高两侧低并扇开的挑檐起脊,青砖磨砖对缝的大影壁,影壁正中镶嵌着一块雕有‘鸿禧”二字的汉白玉.影壁四角雕有凤凰和雄狮。
雨面侧望都有精美的砖雕图案作装饰,十分雄伟。
正门前青石板铺垫门阶,门阶两旁立有上下马石。
正门两例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狮子抱着小狮子。
正门房由七间组成,中间为门洞,中三间为回缩门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绘雀替和缕空雕花。
朱漆大门扇上绘着秦琼、敬德两个门神,门洞内例上方悬一块横匾.上书;“治国护民。
” 一进院 一进院是大块方青石板铺地。
门洞两例备三间,东三间为警卫室(2间)、传达室(1间);西三间为电工室(1间)、电话室(2间)。
一进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
东厢房是帅府的内帐房,掌管帅府内的财务开支。
西厢房是帅府承启处,设文武承启处,文承启处接待、禀报、引进前来帅府公干或拜访的文武官员。
在厢房的南端两隅,大家可以看到,还各有一个六角月亮门,门内各有三间耳房。
东耳房为帅府的厨房,门前有一个水井,供厨房用水和帅府院内用水。
以后因帅府人员增加,又在东花园后边加盖五间瓦房与厨房连接。
西耳房为厨房仓库和厨师休息室。
一进院与二进院相隔的是一面高达7米,有磨砖雕饰的高墙,中间开有大门、门口透雕垂花顶式门楼,方台浅阶,称为垂花仪门。
这个门的建筑独具匠心,两个门柱都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石鼓门枕石。
在门内有一座两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对开.两侧可以沿回廊绕行人内。
此处仪门是张作霖当年迎接贵宾时举行仪式的地方。
遇有重要客人到来,木屏重门中开,张作霖出迎,客人可从中开的重门拾阶而直入二进四合院。
帅府人员和普通客人都从木屏两例绕行沿回廊入内。
二进院 二进院,呈长方形,比前院大些,方砖铺地,周围有起台回廊四合。
30根笔直廊柱环列于鼓形柱础上,绘栋彩方。
庭院幽雅。
二进院是张作霖搬进院后办公和会客的地方。
正房7间,中间一间为过厅。
门前,修一雕花门楼.门楼正上方悬一横匾,上书“望重长城”。
正房东三间依次是张作霖的卧室、办公室。
北侧有一走廊,走廊尽头和卧室的交叉处有一小单间,是张作霖的洗澡间。
西三间,两间为一大屋是会客厅,一间为书房。
东西厢房各五间,东厢房中间为厅,南屋为秘书长室,北屋为内收发(即机要秘书室)。
西厢房只有北两间处一道间隔,不设厅堂,是一般秘书室.二进院正房东西两例山墙处都起台建有回廊,各有角门通往三进院,东侧回廓外的东围墙处开一个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小青楼。
在东院,角门被花园假山山洞所隐蔽,是帅府花园中的曲径通幽一景。
三进院 三进院与二进院形制相同,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属大都住在此院。
正房为七间,中间厅堂供奉张家祖宗灵位。
东屋为张作霖的二夫人卢氏居住(张作霖元配夫人赵氏于19l2年去世,尚未进帅府)。
西屋原为三夫人戴氏居住,后因其弟在帅府任侍卫时,醉酒以枪击路灯,被电灯厂告发到帅府,张作霖将其弟枪毙,戴氏含愤出家为尼,不久郁闷而死。
1917年张作霖娶王雅君为五夫人,改名为张寿...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导游词怎么说?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喀喇沁蒙古亲王府。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当时塞外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328年的历史。
清代中晚期,这里又是卓索图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亲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
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
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 ——即驸马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
“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
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
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受封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今王爷府镇。
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
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品级。
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
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
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
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
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
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
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
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
五座造型各异的凉亭,三座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
王府门前有九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
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
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处处体现着主人的荣贵。
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
1997年以来,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
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并举办有“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清代内蒙古王府历史陈列”等大型展览,被文博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亲王府为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王府,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宗教特点,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古建筑外,王府内值得称奇的还有月台上的古松——龙凤松,东边的为凤松,西边的为龙松,自然生长,惟妙惟肖。
这两棵松树已被列为“中华奇树”之中。
门外广场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爷贡桑诺尔布。
贡王,字乐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7岁时接任多罗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盟长。
1912年,被袁世凯晋封为亲王。
贡桑诺尔布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最突出、最开明的王爷。
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
他承袭王位后,对其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在此基础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训练军队,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
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
办教育是贡王实施新政的第一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创了崇正学堂,招收旗内30多名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并亲自担任校长。
现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学的前身就是崇正学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龄,培养弟子数万,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还在京创办了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人才摇篮的蒙藏学校。
第一个办女学堂——毓正女学堂。
光绪三十年,贡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盛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教育水平高。
回国后,他又办起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并且聘请日本女老师何原操子任教,讲授蒙、汉、日三种语文和各种家务学科。
在守正武学堂内学习军事、训练军队,以保护地方安全。
第一个派保送进修生和留学生。
为了提高教育水平,...
小学生游明显陵记作文!!急需!!!
2007年的四月天,我从三国鏖兵的赤壁出发,跨长江,越沙市,走过关羽大哥大意失去的荆州,一路仆仆风尘,来到了湖北省钟祥市。
车窗外,不少颇具帝王气魄的招牌,一闪而逝,诸如兴献王府、帝王故里的字眼。
五百年前,这儿曾经是明朝嘉靖皇帝的龙飞之地。
这也难怪帝王故里的子孙们自称帝王之后了。
“钟祥”二字也缘于嘉靖亲赐“钟聚祥瑞”。
钟祥,这座昔日的承天府,与当时的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齐名天下。
在导游的指引下,我拜谒了这座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帝王陵园——明显陵。
在芳草翠树的掩映中,一角黄瓦红墙在蓝天下分外显目。
红门外,一块3米多高的下马碑讲叙着曾经的显贵。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这八个字是何等的至尊无上,它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笔。
我对这块历经数百年的汉白玉石碑审视十分,细腻的白玉之中沉积数百年的风光岁月依稀可辨。
踏着脚下称之为龙鳞神道的青石板道路,举步轻轻,这儿沉静着一段长长的历史,我不想惊扰它。
我想,这儿曾经有一群身披甲胄,手持斧戟的武士;有许多眉目清秀,婷婷袅袅的宫女,还有暮鼓晨钟……粗糙的青石板被往复的步履打磨得异常的光滑可鉴,缝隙中的青草,在阳光的四月天里,却是那般的青幽绵长。
真可谓,一岁一枯荣。
手抚着红门的铜头大门钉,我不想数一数,它是不是九九八十一颗,虽然它的个数事关一个皇朝的尊严与等级。
走过一段又一段的龙鳞神道,越过一座又一座的汉白玉御桥,心思如同在电光火石之间倒流500年。
1522年,这是沉溺玄道,经术治国的嘉靖皇帝登极之时。
这位嘉靖皇帝为了正明出身正统,耗费巨资为其父母修建了这座皇陵。
在气势恢宏的皇陵明楼下,抬望眼,残垣断壁,烟尘满地。
那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怒火似乎刚刚熄灭。
神道两旁,面目狰狞的武将,决胜千里的文臣,排山倒海的熊罴虎狮竟也无法阻挡李闯王的起义大军。
可怜一把火,把一个显赫的王朝化作了一缕青烟,唯有刻满睿功圣德的石碑扑倒了一地。
两旁的青山绿水,应如当年,可我心里却是愈发想念当年的那些树们。
这儿应当有着许多参天的古树,爽朗的树枝,持重的气度,可是他们却不在了,一如我的先辈们。
唯留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旷世之作,让我在字里行间中去追寻他们伟岸的身影。
作文《过年的习俗》
祭 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
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
自是巳后,暴至巨富。
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
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
"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
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
重阳节作文600字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
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
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
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
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
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
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
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
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
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
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不知不觉当中想起**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800字左右,不要太俗的,也最好别太多人用过...
过年的习俗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和许多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中国有很多节日: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这些节日中,庆祝得最轰轰烈烈的,习俗最多的,非春节莫属。
春节的习俗实在历史中沿袭下来的,比如“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扫尘,扫尘在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另一种习俗是大街小巷都看得见的,没错,就是贴春联和窗花。
春联也叫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而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除了这些贴的,还有守岁,拜年,点爆竹,蒸年糕,包饺子等习俗,在小孩子眼中,也许拜年是最好的习俗,因为拜年可以得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你们知道饺子的来历吗?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关键字:习俗过年 习俗过年 习俗 过年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等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从此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
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
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
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中国的春节习俗,真是令人向往。
(
改写红楼梦(900字)作文
在情节上接《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贾政自葬母北还,虽升任京堂,但家中总是入不敷出,难以摆脱经济困境。
不上一年,贾赦身故,家事更加艰难,贾府仆妇丫环逐渐散去。
宝玉房中丫头芳官随柳嫂子、五儿母女南归,中途独自去寻找兄长,忽逢妙玉。
妙玉已尸解成仙,向芳官讲明黛玉将还魂与宝玉完聚,宝钗、袭人等阴险之辈则另有报应,并付给她一粒定魂丹,去帮助黛玉起死回生。
芳官第二天同主儿来到林氏祠堂,黛玉坟土被白鼠扒开,棺盖已经撬松。
五儿、芳宦将棺盖轻轻揭起,只见黛玉已能微微呼吸,眼角睁开,服下定魂丹后完全复活。
棺内有珠八斗,俱是眼泪所化。
五儿姨妈家在洋行里,洋人识得其中一颗宝珠是他们的国宝,黛玉慷慨相赠,洋人十分感激,一一指明各珠妙用,并以二十万两银子和十万石米酬谢。
这时贾政已获悉黛玉复活,正来扬州勘实,黛玉以十万石米赈济灾民,皇上封她为淑惠郡主。
黛玉复生后仍旧一直挂念着宝玉。
宝玉自从科考出场迷失,随和尚出家后,得师父“息壤”,平息洪水,因而被加封子爵。
贾政升授兵部尚书,宝玉补授贾政之缺。
这时贾政想宝玉疯病,据他母亲说,实因黛玉而起,莫不是逃走出家,也因黛玉。
又想起黛玉之母,不幸身亡,单留此女,自己该立定主意,将黛玉定为媳妇,如何却草草聘定了宝钗?其实黛玉为人,又稳重又伶利,为人称赞,都是琏儿媳妇在老太太面前说长道短、说白道黑,好好的荣宁两府,被琏儿媳妇弄得家破人亡。
一日夜中,贾政朦胧睡去,只见贾母走来追:“这事是我的错。
但他二人团圆近了,府里也就重兴。
你莫着急!”最终宝玉与黛玉奉旨完婚,宝钗被休,悔恨羞愧地离开贾府。
黛玉又安排紫鹃、芳官与宝玉圆房。
黛玉又向皇上为宝钗求情,宝钗被封为淑人,与宝玉重圆。
荣府这年因宝、黛二人荣归,十分热闹。
过了廿四,贴春联、换桃符,不但张灯结彩,铺陈富丽,就是两旁阶下一色朱红大奇烛,点的两条金龙一般,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也伴随着一些紧张意外的事件。
贾环因伙同袭人丈夫琪官勾引忠顺王府三阿哥,被贾政责打后仍不思改过,又与王善家的、邢夫人沆瀣一气,诬陷平儿,幸黛玉明察,严惩了王善家的。
贾府一家遂安。
这时又忽报关部书役串通海盗,私开洋禁,偷放米石及火药出洋,皇上派宝玉往彼查办,宝玉慷慨直言请行。
于是龙颜大悦,赏了匹龙驹,令其到彼妥办,再加升赏。
宝玉回到府中,大家都为此事捏了一把汗。
然而又无可奈何,只得收拾行装,为宝玉送行。
宝玉在沧州适值敌兵攻城。
城外枪炮之声不绝,贼兵离城只十余里了。
宝玉忙命薛蝌守东门,湘莲守南门,乌阝友守西门,巫仕守北门;自己将黛玉所赠辟兵、辟火两珠挂在身旁,在巡城之前,先到书房烧信看,请芙蓉神指示,只听云端中喊道:“好了,请了■?画夫人来了!宝二爷,你只见黑风起处,你就邀柳二爷冲入,定得全胜,临时我再来接你。
”说着一朵彩云飞去了。
宝玉连忙上马巡城。
原来兵、火二珠挂起来,十里以内机炮无声,弓刀全折。
那贼兵正要耀武扬威开放子母炮、连珠炮攻城,谁知宝玉一过,齐行炸了。
贼头“跳地虎”大怒,吩咐放箭,箭也纷纷自坠。
正在诧异,忽见南方来了一队兵马,多是一些红妆素裹的女将。
那贼在劫妙玉时,只一个佳人尚且死追不舍,现在看到美女如云,大喊一声就冲了上去,哪知冲到近前,忽然刮起一阵黑风,贼兵立刻一个个东倒西歪,丢盔弃甲。
宝玉见了,同湘莲一起带领兵士冲杀出来,把五百贼兵全部歼灭,贼头“跳地虎”也被湘莲生擒活捉。
这时另一贼头“钻天龙”带了五百人接应,与宝玉半途恰好撞上,枪箭并作,夫人兵又显神威,把贼兵杀得掉头逃窜,这时史侯带兵来援,两下夹攻把贼兵打败,“钻天龙”只剩下二十余人下海逃去。
勾结海盗的有当年贾政做粮道时闹事的门上季十、原贾家仆人鲍二,二人均被枭首示众。
贪赃枉法的关部赵全是当年查抄贾府的锦衣卫太监,这时却被宝玉奉旨抄家,并问成绞罪。
宝玉因功晋封一等侯,加兵部侍郎,赐尚方剑。
薛蟠此时恶习依旧。
一日蒋琪领小怜来到薛蟠处,薛蟠见小怜脸圆如秋月,眸子如春星,不瘦不肥,十分娇媚,立时把薛蟠魂灵摄去,便留住吃夜饭。
开始尚猜拳赌唱,后小怜脸晕晴霞,体融暖雪,大醉如泥,不省人事。
琪官忙帮着替他脱了外衣,拉了鞋袜,连一条水绿绸中单也轻轻褪去,只留着一件大红黑月白面天鹅绒镶的紧身遮体,愈显得唇红脸白。
薛蟠见了欲火烧心,便对蒋琪道:“奇功已奏,就请回营。
”遣他去了,便关门一觉。
佛家说:“孽者,障;障者,孽。
”不知是哪一条了。
次日醒来,海誓山盟。
一次,薛蟠外出,小怜以照应门户为名,搬到薛家去住,与宝蟾恣意淫乐,无所不为。
一日薛蟠忽然回家,发现了小怜的隐情,拿了鞭子要打小怜,小怜衣服也没有穿好,索性把上下衣服都褪下,光着身子说:“请打,请打!”薛蟠见了那一身雪练似的白肉,按捺不住,结结实实地教训了一顿。
袭人的丈夫琪官因徒弟牵连下狱自尽,袭人又回到贾府,但宝玉不肯原谅,黛玉遂派她看守芙蓉祠。
芙蓉神晴雯历数她的罪过,着实羞辱了她一顿。
在芙蓉祠里,袭人战战...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和作文
圆明园的资料:圆明园[1]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
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
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
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
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
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
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
昔日的圆明园五年级下册21课作文(包括布局 建筑风格 珍宝)
九州景区:位于圆明园西部,是皇帝处理朝政和园居之所,集圆明园建筑、艺术、收藏之大成,其中,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最大的人工岛屿--九州清晏最为著名。
大水法:位于远瀛观高台之南,为石龛式,内有一座七级水盘,顶端有一大型狮子头,水盘喷水可以形成七层水帘。
观水法:大水法对面就是观水法,观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
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
蓬岛瑶台遗址: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
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出自哪篇文章?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 隋唐嘉话 卷上 述曰: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
昔汉文不敢更先帝约束而天下理康,若高宗拒乳母之言,近之矣。
曹参择吏必于长者,惧其文害。
观焉马周上事,与曹参异乎许高阳谓死命为不能,非言所也。
释教推报应之理,余尝存而不论。
若解奉先之事,何其明著。
友人天水赵良玉睹而告余,故书以记异。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南人嗤之曰: "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乃喜曰: "名下固无虚士。
" 隋高颎仆射,每以盘盛粉置于卧侧,思得一公事,辄书其上。
至明,则录以入朝行之。
京城南隅芙蓉园者,本名曲江园,隋文帝以曲名不正,诏改之。
李德林为内史令,与杨素共执隋政。
素功臣豪侈,后房妇女,锦衣玉食千人。
德林子百药夜入其室,则其宠妾所召也。
素俱执于庭,将斩之。
百药年未二十,仪神俊秀,素意惜之,曰:"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
称吾意,当免汝死。
"后解缚,授以纸笔,立就。
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
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 "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炀帝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独不下帝,帝每衔之。
胄竟坐此见害,而诵其警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 仆射苏威有镜殊精好,曾日蚀既,镜亦昏黑无所见。
威以为左右所污,不以为意。
他日日蚀半缺,其镜亦半昏如之,于是始宝藏之。
后柜内有声如磬,寻之乃镜声也。
无何而子夔死。
后更有声,无何而威败。
后不知所在云。
洛阳南市,即隋之丰都市也。
初筑外垣之时,掘得一冢,无砖甓,棺中有尸,上着平上帻朱衣,铭云:"筮言居朝,龟言近市,五百年间,于斯见矣。
"校其年月,当魏黄初二年。
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术者云:"洪水,即唐高祖之名也。
" 平阳公主闻高祖起义太原,乃于鄠司竹园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秦王府仓曹李守素,尤精谱学,人号为"肉谱"。
虞秘书世南曰:"昔任彦升善谈经籍,时称为'五经笥',宜改仓曹为'人物志'。
" 隋司隶薛道衡子收,以文学为秦王府记室,早亡,太宗追悼之,谓梁公曰: "薛收不幸短命,若在,当以中书令处之。
" 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匡社稷,谋于卫公李靖,靖辞。
谋于英公徐绩,绩亦辞。
帝以是珍此二人。
太宗宴见卫公,常呼为兄,不以臣礼。
初嗣位,与郑公语恒自名,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太宗每见人上书有所裨益者,必令黏于寝殿之壁,坐卧观览焉。
太宗每谓人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贞观四载,天下康安,断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
户不夜闭,行旅不赍粮也。
太宗谓群臣曰:"始人皆言当今不可行帝王道,唯魏征劝我,今遂得功业如此,恨不得使封德彝等见之。
" 卫公既灭突厥,斥境至于大漠,谓太宗曰:"陛下五十年后,当忧北边。
"高宗末年,突厥为患矣。
突厥之平,仆射温彦博请其种落于朔方以实空虚之地,于是入居长安者且万家。
郑公以为夷不乱华,非久远策,争论数年不决。
至开元中,六胡州竟反叛,其地复空也。
卫公始困于贫贱,因过华山庙,诉于神,且请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
伫立良久乃去,出庙门百许步,闻后有大声曰:"李仆射好去。
"顾不见人。
后竟至端揆。
隋大业中,卫公上书,言高祖终不为人臣,请速除之。
及京师平,靖与骨仪、卫文升等俱收。
卫、骨既死,太宗虑囚,见靖与语,固请于高祖而免之。
始以白衣从赵郡王南征,静巴汉,擒萧铣,荡一扬、越,师不留行,皆靖之力。
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水桥,控弦四十万,太宗初亲庶政,驿召卫公问 策。
时发诸州军未到,长安居人,胜兵不过数万。
胡人精骑腾突挑战,日数十合,帝怒,欲击之。
靖请倾府库赂以求和,潜军邀其归路。
帝从其言,胡兵遂退。
于是据险邀之,虏弃老弱而遁,获马数万匹,玉帛无遗焉。
隋吏部侍郎高孝基,铨人至梁公房、蔡公杜,愕然端视良久,降阶与之抗礼,延入内,共食甚恭,曰:"二贤当为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杜年寿稍减于房耳。
愿以子孙相托。
"贞观初,杜薨于右仆射,房位至司徒,秉政三十余载。
太宗之为秦王,府僚多被迁夺,深患之。
梁公曰:"余人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帝大惊,由是亲宠日笃。
杜仆射薨后,太宗食瓜美,怆然思之,遂辍其半,使置之于灵座。
郑公尝拜扫还,谓太宗:"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帝笑曰:"时实有此心,畏卿嗔遂停耳。
"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恭王府和恭亲王府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