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学期,苏老师就给我们看了关于曾国藩的系列视频。由梁文道主持,以其视角带我们解读了一代大学士跌宕起伏的一生。带着对这位鸿儒的钦佩,最近很认真地拜读了唐浩明写的《曾国藩》,那么厚重的一本书,刚拿到手里时竟觉得读完是件很费力的事情。没想到才看了第一章,便能手不释卷,如饥似渴,才几天就读完了。掩卷深思,曾国藩在我脑中的形象越来越鲜明,对其不仅是钦佩,更多的是从他一生的官宦生涯中,引发自己人生的不断思考。
才高八斗 理学之大儒
曾国藩极为重视学问,对读书人也非常厚爱。作为汉人里难得的高官,他从来没有所谓的官架子,礼贤下士。对于寒门学子,更是厚爱有加。即便公务繁身,他依旧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拜读先人著作。曾措辞撰文也极为考究,对其门生的要求也很严谨,其得意门生薛福成、吴汝纶等在其影响下,学问大有长进,并成为支持曾国藩度过大风大浪的得力干将。曾国藩平生积蓄不多,可依旧倾力创办金陵书局,致力于两江的教育事业,对两江地区的文风兴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修身之典范
曾国藩自道光二十三年来就跟着静海先生读《朱子全书》,他为自己行坐起居制定了一套规矩,而且二十多年里,只要不生病,都基本遵守。他对家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也严加规范。在其出任直隶总督期间,他为家人制定了一整套看书、饮食起居的规范,并叮嘱欧阳夫人按时检验成果。他很重视“齐家”,认为家风廉洁,家庭和睦,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恪守老祖宗的品德规范的最大体现。当然,曾国藩不仅要求其家人、幕僚遵守老祖宗“修身”的规矩,他对自己恪守祖训,提升品德修养,成为践行理学之大家的修炼也到了极为严苛的地步。曾的家风以朴实节约为主,他从来不收受他人钱财、礼物,也严禁家人浮华奢靡的的生活。虽位极人臣,但他的积蓄还不及区区一个道台。当然,曾国藩对待他人还是极为宽容的。面对晚辈,他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训斥他人。相反,他总能以一个长者的心态对晚辈循循善诱,那怕偶尔晚辈会出言不逊,只要对方说得在理,他依旧以平和的心态平等对话。位高权重的他,即便饮誉华夏,还能有如此胸襟和气魄实属不易,着实让人佩服!
慧眼识人 怯懦与果敢并存
曾国藩用人最重视对方的德行,认为世上之人,其聪明与才智相差都不太远,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为大匠别生奇才,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在选人用人上,德行为上。认为德行高尚的人,哪怕才智差些,只要加以培养就能担当重任。后来在选择李鸿章作为接班人的时候,曾国藩虽然对其的德行不太满意,但李的果敢与气度又是曾国藩身上所缺乏的。以至于曾国藩在自己病危之际,对自己的选择最终做了很大的肯定。李鸿章是曾国藩一手栽培的,他没有恩师那种恪守一生清贫的德行修为,对待钱财也极为奢靡,这一点让曾国藩很不满。但在后来团练湘军水师,兴办洋务拱卫京师的见解上,曾与李的想法是一致的。曾国藩骨子里是典型的理学拥护者,一生也践行了“克己复礼”的规范,他任用了很多有才之人,包括在整饬两江之时对落选学子薛福成的礼遇,更能看出他看人眼光独特,具有远见卓识,而薛福成也了跟随他一生的左膀右臂。当然,曾国藩缺少李鸿章那种敢拼敢闯的果敢之气,特别是到了晚年,他常常因思虑过多而不能果断决议。这可能与他恪守祖宗家法有关,认为一切均要以维护大清王朝的威严为主,不管做任何决定,都不能乱了纲常,还要平衡各方利益,即便自己吃亏也要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外渐清议 内疚神明 个人名声高于一切
因“天津教案”处理不当,让曾国藩的名声毁于一旦,而他本人也因此深受打击。他将个人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哪怕清寒孤苦,也绝不能沾惹上“卖国贼”的骂名。这一湘军的统帅,在剿灭太平天国中立下汗马功劳,如果不是“天津教案”,他肯定会以拱卫天朝太平大英雄之名彪炳青史。可没想到,就这一步,让他的声誉顷刻倾覆,而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了。如果说在他对荣华富贵毫不贪恋,一点都不为过,而个人的名声正是他从容对待官场尔虞我诈的精神支撑,一旦名声被毁,他个人也也陷入了极为忧郁困顿的境地,对待国家事务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兴办洋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在兴办洋务,派遣留学生等事情上功不可没,这一点与保守派倭仁大为不同。他能够以宽容开放的心态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能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把洋人的船舰利炮也为自己所用。但他对洋务的认识也有局限性,认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在不撼动祖宗家法体制的前提下,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好比在地基完全锈蚀的大地上修建楼宇,是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现状的。虽说曾国藩兴办洋务运动有其局限性,但对促进整个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俯首沉思,曾国藩让我最钦佩的还是他的修为。纵观今日官场,有多少手握大权的高官纷纷下马,其原因不外乎“权、财、色”。人一旦身居高位,往往所谓的品德操守就限制个人的行为。虽然我们也一直在倡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德行也一直用人的准则之一。但德行往往又是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官员人前和人后迥异,面对上级谄媚逢迎,对待百姓颐指气使,倘若没有完整的机制加以约束,很难防止一个原本德行良好的人犯错。曾国藩在德行修为上的的确确是官员们学习的典范,也是值得我们众多平凡人学习的楷模。一个德行修养近乎完美的人,即便遭遇他们谤讥,也能以自己的修为去证明清者自清。由于个人的言语苍白,对曾国藩的评论也只能浅尝辄止。也许多年后,当自己人生经历更为丰富的时候,再次翻开此书,定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最后,分享一段曾国藩对“作文与做官”的论述,自认为精辟入里,发人省醒,共勉之。
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深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也不能指望它立即受到时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立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做官则不同,世事纷繁,人心不一,尤为微妙。识见固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近,当行则行,当止而止,万不可逞能使气,只求一时痛快。历来文坛之泰山北斗,官场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着,盖因不识中差别耳!
作文我眼中的曾国藩500字
早在上个学期,苏老师就给我们看了关于曾国藩的系列视频。
由梁文道主持,以其视角带我们解读了一代大学士跌宕起伏的一生。
带着对这位鸿儒的钦佩,最近很认真地拜读了唐浩明写的《曾国藩》,那么厚重的一本书,刚拿到手里时竟觉得读完是件很费力的事情。
没想到才看了第一章,便能手不释卷,如饥似渴,才几天就读完了。
掩卷深思,曾国藩在我脑中的形象越来越鲜明,对其不仅是钦佩,更多的是从他一生的官宦生涯中,引发自己人生的不断思考。
才高八斗 理学之大儒 曾国藩极为重视学问,对读书人也非常厚爱。
作为汉人里难得的高官,他从来没有所谓的官架子,礼贤下士。
对于寒门学子,更是厚爱有加。
即便公务繁身,他依旧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拜读先人著作。
曾措辞撰文也极为考究,对其门生的要求也很严谨,其得意门生薛福成、吴汝纶等在其影响下,学问大有长进,并成为支持曾国藩度过大风大浪的得力干将。
曾国藩平生积蓄不多,可依旧倾力创办金陵书局,致力于两江的教育事业,对两江地区的文风兴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修身之典范 曾国藩自道光二十三年来就跟着静海先生读《朱子全书》,他为自己行坐起居制定了一套规矩,而且二十多年里,只要不生病,都基本遵守。
他对家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也严加规范。
在其出任直隶总督期间,他为家人制定了一整套看书、饮食起居的规范,并叮嘱欧阳夫人按时检验成果。
他很重视“齐家”,认为家风廉洁,家庭和睦,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恪守老祖宗的品德规范的最大体现。
当然,曾国藩不仅要求其家人、幕僚遵守老祖宗“修身”的规矩,他对自己恪守祖训,提升品德修养,成为践行理学之大家的修炼也到了极为严苛的地步。
曾的家风以朴实节约为主,他从来不收受他人钱财、礼物,也严禁家人浮华奢靡的的生活。
虽位极人臣,但他的积蓄还不及区区一个道台。
当然,曾国藩对待他人还是极为宽容的。
面对晚辈,他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训斥他人。
相反,他总能以一个长者的心态对晚辈循循善诱,那怕偶尔晚辈会出言不逊,只要对方说得在理,他依旧以平和的心态平等对话。
位高权重的他,即便饮誉华夏,还能有如此胸襟和气魄实属不易,着实让人佩服!慧眼识人 怯懦与果敢并存 曾国藩用人最重视对方的德行,认为世上之人,其聪明与才智相差都不太远,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
山不为大匠别生奇才,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
在选人用人上,德行为上。
认为德行高尚的人,哪怕才智差些,只要加以培养就能担当重任。
后来在选择李鸿章作为接班人的时候,曾国藩虽然对其的德行不太满意,但李的果敢与气度又是曾国藩身上所缺乏的。
以至于曾国藩在自己病危之际,对自己的选择最终做了很大的肯定。
李鸿章是曾国藩一手栽培的,他没有恩师那种恪守一生清贫的德行修为,对待钱财也极为奢靡,这一点让曾国藩很不满。
但在后来团练湘军水师,兴办洋务拱卫京师的见解上,曾与李的想法是一致的。
曾国藩骨子里是典型的理学拥护者,一生也践行了“克己复礼”的规范,他任用了很多有才之人,包括在整饬两江之时对落选学子薛福成的礼遇,更能看出他看人眼光独特,具有远见卓识,而薛福成也了跟随他一生的左膀右臂。
当然,曾国藩缺少李鸿章那种敢拼敢闯的果敢之气,特别是到了晚年,他常常因思虑过多而不能果断决议。
这可能与他恪守祖宗家法有关,认为一切均要以维护大清王朝的威严为主,不管做任何决定,都不能乱了纲常,还要平衡各方利益,即便自己吃亏也要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外渐清议 内疚神明 个人名声高于一切 因“天津教案”处理不当,让曾国藩的名声毁于一旦,而他本人也因此深受打击。
他将个人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哪怕清寒孤苦,也绝不能沾惹上“卖国贼”的骂名。
这一湘军的统帅,在剿灭太平天国中立下汗马功劳,如果不是“天津教案”,他肯定会以拱卫天朝太平大英雄之名彪炳青史。
可没想到,就这一步,让他的声誉顷刻倾覆,而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了。
如果说在他对荣华富贵毫不贪恋,一点都不为过,而个人的名声正是他从容对待官场尔虞我诈的精神支撑,一旦名声被毁,他个人也也陷入了极为忧郁困顿的境地,对待国家事务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兴办洋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在兴办洋务,派遣留学生等事情上功不可没,这一点与保守派倭仁大为不同。
他能够以宽容开放的心态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能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把洋人的船舰利炮也为自己所用。
但他对洋务的认识也有局限性,认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在不撼动祖宗家法体制的前提下,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好比在地基完全锈蚀的大地上修建楼宇,是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现状的。
虽说曾国藩兴办洋务运动有其局限性,但对促进整个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俯首沉思,曾国藩让我最钦佩的还是他的修为。
纵观今日官场,有多少手握大权的高官纷纷下马,其原因不外乎“权、财、色”。
人一旦身居高位,往往所谓的品德操守就限制个人的行为...
怎样看待曾国藩的三耻作文
李鸿章从英国海军司令何伯处得了两个千里镜,也就是单筒望远镜,现在不稀罕,当时却是个宝贝。
这玩意儿好啊,五六里外的行人能看清是男是女。
李鸿章赶紧地送了一个给恩师兼上司曾国藩。
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头一次使望远镜,大为惊奇,将属下一干高级文武官员召集在一块来看西洋镜,大家艳羡不已。
曾总督说,这个呢我已经转送给军械所作为仿制母本,而且已跟少荃说了,叫他不惜重金先买他几十个,给各位每人发一个利于打仗。
众人皆喜。
曾国藩端详着手里的千里镜说,不知各位看了有什么感觉,我在想啊,不论钢铁、玻璃等物怎么一经洋人琢磨成器,就精耀夺目呢!看来天下之物只要加倍磨治就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
学问也是如此,人只要能天天学有所得,还担心什么不能超凡入圣?然我虽自幼立志学习天文历算等新知识,但至今一无可取,看到这千里眼更是觉得惭愧得紧啊。
幕僚李善兰乘兴向曾大人提出,自己与人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想刻印出来,需要三百两银子。
曾国藩慨然同意,我给你四百两银子,多出一百两算是给你的润笔。
李善兰说润笔就不要了,我就再多印四百部书广赠有志学子,但我还想请中堂大人赐一篇序言。
曾国藩沉吟道,我理应作序,但我对天文历算一窍不通,如果你不在意,过两天纪泽就要来安庆了,就让他拟个稿子如何?李善兰称谢。
当时安庆幕府里聚集了许多俊杰,曾国藩想将长子曾纪泽叫来接受熏陶。
曾纪泽年已二十有四,因乡试未中情绪低落,但父亲却不以为然,反觉得自己多年来因军务繁忙对儿子疏于教育了。
现在安庆名师云集,自己又可加以点拨,于是叫儿子速来求学。
长子到安庆后,曾国藩同他促膝谈心了一回。
首先询问沿途是否惊动地方官员,因为沿途当政者不是曾国藩的故旧就是朋友,知道曾大公子路过肯定礼遇有加。
曾纪泽说谨尊父亲教导所有地方官员的宴请一概谢绝了,只在湖口彭玉麟的衙门里歇了一宿。
曾国藩很欣慰,接下来就谈到了如
看百家讲坛之曾国藩有感600字作文
《曾国藩家训》观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春节期间,我馆组织观看了《百家讲坛》栏目——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评说的《曾国藩家训》,现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曾国藩家训》上篇第一集《谁来拯救笨小孩》中,讲述的是曾国藩小时候很笨,老师也认同太笨了。
一次汪老师指着就骂他,天生的蠢货,将来有出息,我给你背伞。
可是曾国藩也一点反应也没有。
笨没考上科举,但是发奋,第二次考中了进士。
这一点我感受颇深,以后作为孩子的家长,不管孩子智商如何,都要采取赏识教育,从各个方面鼓励孩子去做、去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一颗健康自信的心灵,自然不怕孩子没有出息。
其实,不只是孩子需要赏识教育,成人也是一样需要在生活中、工作中得到赏识,这样才会更加有激情、有信心的投入生活和工作。
上篇(二)无一日不读书中讲到曾国藩两次没考上,回家之后,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养成了无一日不读书的好习惯,坚定决心,每天没间断地读史书,而且做笔记,认真地用了两年时间读了二十三史。
后来曾国藩一鸣惊人,成了湖南曾家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
也成为洋务运动的第一人。
重磅推荐:百度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1/2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对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知识在不断翻新,我们的思想不能沉淀,只有坚持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才能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才能更好的投入生活和工作。
曾国藩这种坚持每天认真、勤奋读书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借鉴。
上篇(六)小家里的大智慧中讲到,曾国藩重视家训,是一个爱家、重家的好男人,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就悟出了如何治家的智慧,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要以和治家、勤俭持家。
幸福美满的家庭人人都渴望,人人都羡慕,可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一个家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矛盾,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曾国藩所推崇的以和治家,勤俭持家之道,应该不失为一剂良方。
...
关于曾国藩的文章
曾国藩 《曾胡治兵语录》尝慕古文章之美者,约有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
蓄之数年,而余未能发为文章,略得八类之一以副斯志。
是夜,将此八言者各作十六字赞之,至次日辰刻作毕,附录如左: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直:黄河千曲,其体乃直;山势如龙,转换无迹。
怪: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
茹: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九天府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冗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心境两闲,无营无侍;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以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1)孔子、苏轼、曾...
《天涯何处无芳草》最早知道这句话是在一些劝慰失恋者的文章中,至于芳草怎样演变成美人和爱情就不甚了了。
大概屈原常提到美人香草,芳草吐露芬芳,当然可以借指女子了。
后来才知道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蝶恋花》,原词写的是暮春的景象:“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饶。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飘飞,一朵朵飘落的都是春天的美丽和芳馨,但需要叹息吗?花朵凋零,说明夏天已经来到了,芳草遍天涯,这是多么蓬勃的生机!花褪残红,青杏的果实已经孕育了;燕子大概要再往北飞了,盎然的春意并没有消逝,只是往北“迁移”了。
何止爱情,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时看似沉重的失落,其实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
夕阳消逝了,留下漫空的云霞;云霞消逝了,留下满天的星斗;星辰消逝了,黎明就在遥远的天边闪亮。
不是有人感慨青春的流逝吗?青春的黑发上照样可以结晶出白发的智慧。
古人就曾经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错过晨曦的灿烂,还有满目青山夕照红的壮观景色。
李商隐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虽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不要过多的埋怨失落。
失落可以是凋谢,也可能是成熟;失落是一种欠缺,也可能是一种弥补;失落是一种沦落,也可能是一种超越。
失落了春天的花朵,你得到夏天的葱茏;秋天给了你黄叶飘零,但也给了你累累硕果;北雁南飞,冬天给你凛冽的风和冰冷的雪,也给你土壤的好墒情,古人不是说过“瑞雪兆丰年”吗?失去有时就是一种得到,你不必过多逃避。
泰戈尔就曾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注定你也会失去群星了。
”你可能抱怨命运不公,给你生命的酒盅兑了太多的痛苦,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疗治懦弱的苦药服下;版画只有黑白两色,太单调,没有五彩的缤纷,但它拥有了雕刻的力度;你听过老鹰抱怨自己的巢太窄了吗?以飞翔作为一种休息,广阔无垠的天空都是它的巢!我多次对我的学生说,不要抱怨现在的学习繁重,失去休闲,失去欢乐,甚至失去脸上的笑容。
知道运动员怎样练身体的?压杠铃、举重!现在失去休闲,为的是将来生活的闲适;现在失去的欢乐将来会加倍补偿;笑容很可能昙花一现,你们现在所做的是,给笑容培土、浇水、施肥,让这朵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常开不败!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
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
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
高考前,有的教师要求同学们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薛宝钗、霍金等等只要你能平时多读书,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
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
我为这道题目叫好。
曾国藩给弟弟写过一封信写一篇700字作文,要紧扣信的内容,速度,...
你好。
最近,你头上的湿疹使家人很担心,因为我们的妈妈吃了羊肉和螃蟹,所以你的湿疹发的这么厉害,晚上睡觉时你不停的用小手去挠湿疹发出的地方,弄的你这几天都没睡好,白天也没有精神了,你没有湿疹的时候是那么活泼可爱,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你的湿疹。
一家人都在说:“讨厌的湿疹,弄的我们的小宝贝都没了精神,真希望能快点好起来!”爸爸妈妈给你配来了药,把你那红扑扑的小脸蛋擦成了“小白脸”,把你那圆溜溜的小脑袋擦起了一个白乎乎的“小圆球”。
我们在陪你玩的时候,你会发出:“嗨!”“哥!”的声音,有时候你会笑,你特别开心的时候还会笑出声音来。
有一次,你在听音乐,随着旋律和节奏摆动起你的小脚和小手来,我想我的弟弟将来肯定很聪明,很优秀!你一个月的时候最可爱,当保姆阿姨给你换尿布湿的时候,你把尿撒了出来,尿了保姆阿姨一手,我们都说你是个小淘气,可你确毫不在意的笑了笑,好像在欣赏自己的“作品”。
还有一次,爸爸给你换尿布的时候,你还有一些大便没拉完,一下子拉到了爸爸脸上,天真可爱的你又像在欣赏自己的伟大“作品”一样,开心的笑了,我们也笑了……亲爱的小弟弟,祝你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
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后做聪明人。
一位日本老科学家讲过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必须要聪明。
”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这样。
另一方面科学家的脑袋还必须笨,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的。
乍一看,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实际上,它表现出一个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不同侧面,正所谓“呆子”哲学。
我想,曾国藩的治学就是“呆子” 哲学的样板。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他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理子大师。
处于众说纷纭:可能性-交织的岔路口时,为了不把应该选择的道路选错,必须具有洞察未来的内察能力和直观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做人或更甚者做科学家必须聪明,但是要想从平常被人认为极普遍明了的事物中,从那些连平常所说的脑袋笨的人也容易明了的日常小事中,找出它的不可思议的疑点,问个为什么,并极力阐明其原委,也是非常重要的,缺之不可的。
在这点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是比普通脑袋笨的人更显得脑袋不开窍的死心眼的人。
所谓脑袋聪明的人可以说他们如同腿脚快的游客,虽然他们可以捷足先登的到达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会遗漏路旁,脑袋笨的人犹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后,往往毫不费力的把珍宝捧在手中,脑袋聪明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推测,可以纵观路上的所有难关险阻,至少也是有这种预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伤自己的进取的勇气。
脑袋笨的人,由于他的前途笼罩了一层云雾,反而持乐观态度,即使遇到难关,他会格外的努力,摆脱困境。
脑袋聪明的人,会过于信任自己的脑力。
其结果,当自然显示给他们的现象与自己想的不一致时,大概会这样想:是不是自然错了。
另外当出现结果与自己想的相同时,恐怕会把这件要紧的事忘掉,反复琢磨自己所思考出的结果,是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偶尔产生的呢?一开始就断定行不通的尝试,好容易才明白那事做不成的时候可是他也抓住了一些并不是行不通的其他线索。
这些线索也是那些一开始就不敢进行尝试的人无法接触到的。
正如无数所谓的聪明人执迷于永动机的道理。
脑袋聪明的人适合作批评家却难成为见诸行动的人。
对于脑袋笨的人来说,别人的工作总是显得卓越出色,同时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着自己的上进心。
脑袋聪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为人之师却难成大家难为大师。
记得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曾经说过:“哦手下成功的认识没有聪明人,大多是些能够坚持不懈的呆子。
”是啊,他手下的经理有些只是初中毕业有些曾经是他的汽车司机,可以说不是或者不尽然是聪明才智使他们成功的,我想最重要的是那份坚持。
聪明的脑袋容易苛求,但所谓的呆子却会和适宜的装傻充楞。
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难得糊涂。
我觉得难得糊涂的境界就是一种呆子的处世哲学。
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确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好坏来区分的。
当遇到不能改变或者对自己无害而有损的事情的时候,能装糊涂,扮呆子确实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的。
所谓的呆子哲学的精髓就是能对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时候,往往它却向好的方向发展。
着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他能够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的淋漓尽致的结果。
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能够藏污纳垢,否则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
这个道理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体现。
正如官场一样,和周围的人一起生活也要学会糊涂。
最典型的就是有些夫妻之间的矛盾是因为一方的视而不见而化解的。
在如今的物质世界里人们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自己的利益。
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过了就是浅视地表现了,糊涂一次也许更好。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学。
改进建议:看得出来她有认真地看这本书,并且对此有深刻地认识。
从曾国藩身上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但是逻辑性不够强,应该把悟出的道理分纳归类,这样看起来更有条理性。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二号皇帝” 、“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带着对曾国藩的好奇我拿起了《曾国藩家训》一书。
曾国藩家训中,分门别类的涉及了养心、求学、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
细细读起来,他的每一篇“家书”,都有一个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交往都有教育意义。
就拿他的读书之道来说,在今天仍可为指导、借鉴之法。
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
并且他还认为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
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而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
雷打不动。
并且读书时“...
三年级作文《中华传统文化》
清晨绿色的阳光透过温柔的叶子洒向大地,年轮中曾经青涩的时光向未来讲述着美丽的传说。
2008,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字,但是,一提到它,会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一个数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答案是简单而神圣的,在这一年里,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时,世界的目光将齐聚北京,而北京,也将以主人的身份,展现她最美丽的风采! 2008,北京的奥运将是一届绿色的奥运、科技的奥运、人文的奥运。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积极地为奥运做准备,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一定从自身做起,作推行礼仪的典范。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呢?首先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即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又要符合学生身份。
每天的升旗仪式,最为庄严。
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会更显得鲜艳。
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
其次,课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上课时认真听讲,不要有小动作,举手回答问题。
再次,校园礼仪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服从老师管理;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穿越绿化带;得到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互相理解、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说对不起;培养协作精神,使班级更团结、同学间的友谊更深厚。
在这全中国都在迎奥运的时刻,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愧于未来,无愧这培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提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多少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流传至今,多少历史人物因此而流芳百世。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中,好多人忘记了本该具有的优良美德,转而崇拜金钱和物质。
人与人之间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交往中多了一些“自我保护”,少了本应由的的理解、尊重、互助、友爱。
朋友!请放下戒心,文明礼仪从你我做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
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
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
要做到热情、诚恳。
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
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
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
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
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
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
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
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
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
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
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
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
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
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
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
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
(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校李柠)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
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
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
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
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文明礼仪的故事: 1.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
曾国藩为人,教子,为官之道对我们做人学习的借鉴
今天再次补充一下:曾国藩为人、做官都是奉行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
曾国藩教子女有下面实例:亲手为媳妇和女儿们订了一个功课表,分为四事。
一食事: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二衣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三细工: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四粗工:酉刻后做鞋或缝衣,一直到二更收工。
他怕自己离家后,女儿媳妇们不能切实执行,于是又在功课后写上一段话: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
吾已教训数年,总未做出一定规矩。
吾即将北上剿捻,特定此日课,请夫人督促,亲自验功。
食则每日验一次,衣事则三日验一次,粗工则每月验一次。
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一只。
吾回江宁后,当作一总验。
家勤则兴,人勤刚健。
既勤且健,永不贫贱。
再补充一条:曾国藩谈做官与作文不同高论: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
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
做官则不同,世事纷繁,人心不一,官场复杂,尤为微妙,识见固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万不可逞才使气,只求一时痛快。
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曾国藩教子(临终遗言)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只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是位什么样的人?
曾国藩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是名副其实的儒家]欧阳兆熊说曾国藩一生三变:早年讲理学;办理团练军务时讲申韩;后学老庄。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
但自**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
天津教案发生之时,曾国藩已患重病,李扬帆认为“曾国藩实际上死于处理天津教案导致的精神打击。
在如履薄冰的对外关系处理中,他的忠、信、笃、敬四字秘诀,未能挽救自己的名声乃至生命。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云南的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
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如此评价曾:“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
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他随后说到“但是他却被马克思主义学者斥责为汉奸刽子手,为了满清异族统治者的利益,背叛及屠杀了同胞”。
徐评论道“曾国藩虽然并非才华横溢,但却是一位坚持信念、孜孜不倦的士人”,“在居留京城其间,他与一些宋派理学的首要人物交友,并从他们那里获取了对“静”、“耐”和“约”的领悟,这些信念运用到实际事务中,即意味着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和务实克己。
他在日后的生涯中将大大利益于这些品格”[曾国藩也是心狠手辣之军事家,他在家书中即自称“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
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
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
当时金陵士大夫有隐语:“昨夜诸侯今庶人,江宁民家尽死人!”(昨夜诸侯今庶人,指“曾”为“国藩”)。
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形容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攻打南京时,屠杀平民无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作文我眼中的曾国藩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