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边塞诗的鉴赏》14500字
边塞诗的鉴赏
成都市武侯高中 关志敏
一、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
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
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
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二、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及主要诗人
(1)题材广阔: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地生活的艰辛枯燥,战争场面的酷烈悲壮,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将士的思亲怀乡,友人的壮别感伤;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磅礴、豪放浪漫、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5)主要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写过边塞诗的传世名篇的还有骆宾王、杨炯、陈子昂、杜审言、李颀、王维、李白(《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王昌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
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三、边塞诗的鉴赏指导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
到了中晚唐,国势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而无悔。
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有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伤;有对塞外异域风情的惊异、热爱……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1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边塞诗的鉴赏演练(21首)
1、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解说]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风格豪放。《从军行》为乐府旧题,大多描写征战生活。此诗描写唐高宗时期青年士子向往边塞征战立功的心声,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时代风貌。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孤城,指凉州,一说指玉门关;万仞(仞,古代长度单位),形容山极高。杨柳:指《折杨柳》曲(北朝乐府中有此曲),另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唐时最盛。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武帝置。[解说] 这首诗中写边塞景色辽阔苍茫,引人遐想征人出玉门关外的愁怨。后二句以“春风不度”不仅写出了边地的荒寒,且有借喻朝廷不关心戍卒之意,构思新颖,意境含蓄。后人评此诗说:“神韵格力,具臻绝顶。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1.前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阔苍凉的“画卷”,那么属于这幅画的主体部分是 ,背景分别是 (远)、 (近)。
答:孤城,黄河远上白云间,万仞山。
2.诗中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表达征夫的离愁,却为何又说“何须怨”,
答:这是自我宽解之语,“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3、塞下曲(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黄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黄芦草:枯黄的芦苇。?幽并: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隋书?地理志》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矜夸:骄矜夸耀。紫骝:骏马名。
2
1.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点明时令及边塞的具体地点,渲染边塞的荒凉冷落,暗示生活的艰苦。分析“空”、“寒”二字)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答: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颈联和尾联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
答:对比。赞扬戍边战士,保卫祖国,不畏艰苦,的牺牲精神,批判游侠儿徒有从武的外表,骄矜恣纵、自夸勇武,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4(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答: 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答: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4、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解说] 这首诗写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战斗到胜利的豪情壮志。“孤城遥望玉门关”句是“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其实青海距玉门关遥远,是望不到的,此处只是想象之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雄健有力,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5、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秦汉时的官名,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的自称。?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候骑(jì):骑马的侦察兵。?都护: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
3
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解说]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番,王维以监察御使奉使出塞宣慰,并为幕府官判。诗中描绘了出塞时沿途所见景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尤其是颈联二句,历来为人所称诵,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1、 颔联中的“征蓬”、“归雁”是指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是诗人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而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请分析颈联中“大”“直”“长”“圆”四字的妙处。
答:“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的气势,“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之美,“长”字突出了黄河横贯大漠的景象及诗
”字使得给人以伤感印象的“落日”化而为亲切温暖柔和而又有些苍茫。诗人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而且巧妙人的感受,“圆
地把自己孤寂的情绪融入了写景中。)
3(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燕然”二字。)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答: 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 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6、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夜光杯:传说中白玉制成夜间泛光的酒杯。?催:通嗺(cuī),劝酒。[解说] 边塞环境荒寒,征戍生活艰苦,难得有那么一次欢聚的酒宴,怎么不令人兴奋。诗中描写边地战士在欢快激越的琵琶声中,互相劝饮葡萄美酒的场面以及将生死置之度外而醉卧沙场的豪放、开朗的心态,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1.分析“欲饮琵琶马上催”句的意思。
答:战士们正欲饮酒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劝人举杯痛饮。“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因为在西域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2.三、四两句,有人认为是悲伤之语,有人认为是豪放之词,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作简析。
4
答:同意后者的看法。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7、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 ?《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
1.“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 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
8、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家。漫漫:遥远。?龙钟:泪流的样子,袖被泪湿。[解说] 岑诗多描写边地风光及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其七言歌行雄奇豪纵,五言山水诗清峻奇逸。此诗作于天宝八年,诗人首次出塞,途中遇入京的使者,就此作诗。诗中写初次离乡远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立马而吟,肆口而成,纯为本色语,极平常而极亲切感人。
1.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诗人离开长安已多日,回首东望,长路漫漫,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强烈思念,因而潸然泪下,沾湿双袖。
2.诗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请结合本诗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最后两句,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这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不假雕琢,信口而成,却又感情真挚。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这是该诗的最大特色。
9、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芦管:即芦笛。[解说]此诗作于贞元元年后,时李益在朔方天德军节度使
5
杜希全幕中。前二句写夜上受降城所见景色,后二句写征人闻笛声而引起的怀乡之情。情景声色融合一体,气象阔大,意境悲壮,未有衰飒情调。故在当时就被推重,请人作乐传唱。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共同感受是什么,
答: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而生寒。
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答: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水到渠成,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10、陇西行?(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陇西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解说] 前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战士英勇杀敌,牺牲惨重。后二句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征夫已成枯骨,妻子还在梦中思念亲人,对比强烈,为后人称道。王世贞赞此诗云:“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
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
答:“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意。“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11、渔家傲(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解说] 范仲淹,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其词具有婉约与豪放两种情调。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24)任陕西住略安抚使兼知追州,守边四年。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去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构成了塞下特异的秋景;而边境的荒芜凄凉自在不言中,战地情势的紧张危急自可深切感受。下阕重在抒情。浊酒一杯,怎消得家在万里之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愁。但“燕然未勒”,要取得胜利,谈何容易,还乡之计更何从谈起。耳闻羌笛悠悠,目睹白霜满地,更添愁思无限,使人夜不能寐,将军因此而熬白了头,征夫也因此潸然泪下。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6
2(“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
(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3.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
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 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5(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衡阳”借指南方。雁无留意,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沉重的气氛。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酒,边想着极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里说得上归去?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和“征夫”都是作者自称。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这首词是作者戍边生涯的真实写照。
答: D (“征夫”指一般士兵,不是作者自称。而且“将军”和“征夫”都应该是泛指。)
6(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边塞景象。既有雄阔背景,又有典型的意象。秋来的萧瑟,塞上的荒僻,烘托了早闭的孤城,描画十分生动。
B(词的下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战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由生活细节的描写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时间也由薄暮转到深夜。
C(“将军白发征夫泪”好像特写镜头,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出孤城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扣人心弦。
D(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的。它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而不消沉,意境开阔雄浑,词风和“苏辛”相似。
答: C (“反映孤城陷入重围……”不对,词中无从体现这种形势。)
捣练子(北宋?贺铸) 12、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解说] 外有征夫,内有怨女,这是封建兵役制度下产生的社会现象。这首词从怨女的角度,展示了一幕人间悲剧。一位征人的妻子年复一年的捣衣,以至捣衣石都被磨得光莹平滑,她与同伴那熟练默契的合作,那一记记有节奏的杵声,倾注了她多少艰辛,多少思念。而就在寄征衣的一刹那,不禁泪随墨下,因为丈夫还在万里之遥的玉门关的西边,归期渺渺,生死难卜,相见无日。
1.联系上下句的内容,理解“捣就征衣泪墨题”的意思。
(这一句道破题旨,点明捣就征衣的目的是寄给远戍边关的丈夫,但在想写姓名,家书之际,想到丈夫远在万里之外,归期渺渺,生死难卜,相见无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三字,包含了她的无限辛酸苦痛。)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末两句“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与欧阳修《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泰山,行人更在泰山外”、李逋《今思》诗“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这首词末两句的妙处。
(它采用了层深或加倍的手法,先把词意推到顶点,然后再进一步翻出更深一层意思。即先写玉关之远,再进一层写戍人所在地之远,愈转愈深,把这一家庭悲剧显示得更加可悲,把悲剧中女主角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
13、诉衷情(南宋?陆游)
7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 ?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貂裘:貂皮大衣。?天山:即祁连山,这里指抗金前线。?沧州:指隐士住的地方。[解说] 陆游,南宋诗坛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这首词作于晚年退隐山阴时。上阕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军旅豪放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折回到现实,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化慷慨为悲哀。下阕则更进一层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化悲凉为沉郁。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
答案: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难展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14、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南宋?张孝祥)
霜日明宵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释] ?荆州:今湖北江陵。?水蘸空:形容天空明净似水。?酒阑:行酒将近。[解说] 张孝祥,词风豪放旷逸。本词作于作者在任知荆南府兼湖北路安抚使时。上阕描写途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但写景中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下阕抒发感慨,万里中原已在烽火北,禁不住悲痛伤感,故借酒浇愁,迎风洒泪。
1.分析“万里中原烽火北”句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里中原已经沦陷敌手。因为荆州是作者驻守的边塞,“烽火”是边塞报警的设施。现在中原已在烽火北了,则中原的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此一提,其间该有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惨伤痛。)
2.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中原失地的怀念和伤痛以及一心报国的孤忠。)
1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名亮,字同甫,南宋词人。?梦回:梦醒。?八百里:指牛。麾下:部下。炙:烤肉。?五十弦: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的卢:一种烈性快马。?君王天下事:指抗金复国大业。[解说] 辛弃疾,其词风格沉雄豪放,独
8
树一帜,与苏轼并为宋词豪放派代表。全词从内容上来看,从开头到“赢得身前身后名”九句,写万里平戎,一气奔注,豪壮淋漓,令人如亲临其境。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陡然一转,文势极为矫健,忠勇愤激之气在这顿挫中喷涌而出。
1.上阕“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句,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风貌,(答案: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2.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最后一句笔调陡然一转,从理想的高峰一落千丈,跌回到冷酷的现实,壮与悲,
,更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想与现实形成巨大的落差,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
16、别董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17、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 答: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本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唐军的气势。
答:末句,用比兴的手法,全诗虚实结合。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
18、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宋 陆 游 )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词中“睡觉”两字与现代汉语中“睡觉”一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 从梦中醒来,不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
3(“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一层意思是说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一层意思是说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再一层意思是说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层是说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4(对这首词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梦醒后心情的悲愤。
B(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睡觉寒灯里”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答:B (词中所写是梦境,不是具体地回忆。“雁门西”、“青海际”是泛指,并非具体地点。)
20、从军行七首(其五)(唐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9
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答: A (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
21、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燕脂:同“胭脂”。 玉龙:指剑。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
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 指鼓声沉重不响亮。)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答:C (对“鼓寒声不起”理解不当。“鼓寒”指战鼓遇寒受潮,“声不起”指声音沉重不响亮。)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互为反衬,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第五句中“易水”不是指这场战争的真实的地点,而是运用典故表现出悲壮慷慨的氛围。
C(诗中前六句运用了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写,来象征这场仗我方失利,战士们浴血奋战,情调是压抑的。
D(最后两句用慷慨激昂的议论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十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
答: D (并非议论,而是巧用典故叙述战士的斗志和决心。)
10
11
作文二:《王之涣的边塞诗》900字
王之涣的边塞诗
1、《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凉州词〃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赞美老师的话语 3、《横吹曲辞〃出塞》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群的名字 相关阅读:
一说起边塞诗~我们不能不说的就是王之涣了。这是我们中国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写下来的两首边塞诗都成为了我义们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埠~不断被后人流传着。峪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曰~还作为了典型诗歌出要此刻了孩子们的语文课粮本上~由此可见其诗歌墒的好处重大~下方就来蚀说说。
王之涣是唐鸣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名更被章太炎先生尊为“穷绝句之最”。遗憾的是则留下来的诗太少~只有乐六首。边塞诗有:
凉州例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暖~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缺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植度玉门关。
凉州词
胸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址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火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盂来。
王之涣~是盛呀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涵季凌~汉族~绛州人。吱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枯~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殉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兆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惦唱和~以善于描述边塞冶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点《登鹳雀楼》、《凉州棍词》等。其诗“白日依牺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筏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狐”家喻户晓
王之涣幽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妨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酒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叮。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口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挠谤~乃拂衣去官~“遂蝇化游青山~灭裂黄绶。迎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稚;在家十五年~食其旧由德。雅谈圭爵~酷嗜闲续放。”。后复出担任文小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咙世。
王之涣“慷慨章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糠~早年精于~并善于写阐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瑞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约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唐尤善五言诗~以描述边促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居义诗人。靳能《王之涣一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洼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早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言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入乐章~布在人口。"但囤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钠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朴。他的诗以《登鹳雀楼比》、《凉州词》为代表雏作。章太炎推《凉州词颧》为“绝句之最”:“史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洪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滁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捕关。”
作文三:《岑参的边塞诗》1800字
?精品文档?
岑参的边塞诗
岑参的边塞诗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1 / 4
?精品文档?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2 / 4
?精品文档?
6、《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7、《首秋轮台》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8、《玉门关盖将军歌》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3 / 4
?精品文档?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4 / 4
作文四:《王昌龄的边塞诗》5500字
王昌龄的边塞诗
1、《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塞下曲〃其二》qq男生个性签名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非主流的话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4、《塞下曲〃其四》
边喷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泡。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炔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软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击~唯当哭塞云。 5、《孪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拄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葱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账~无那金闺万里愁。 6露、《从军行〃其二》
琵家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沿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怎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扎。 7、《从军行〃其三倚》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刁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闸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蚤龙荒。 8、《从军行〃宜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有~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嘉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掷兰终不还。 9、《从军缘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溶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渝。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歉报生擒吐谷浑。 10、研《从军行〃其六》
胡瓶殆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殆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阿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科 11、《从军行〃其七嵌》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围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伊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曾见踪。 12、《出塞》缺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节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诌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匝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惊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麻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斧~匣里金刀血未干。
相藐关阅读:
与盛唐气象
腋 盛唐时代~文人追求竹功名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惩取向。儒家“修身、齐富家、治国、平天下”的怎理想侧重于国家和天下蚤的选取。科举取士与边适陲建功是取得功名的两荷条道路~一部分文人以浙科举、明经寻求价值理噪想,而另一部分文人选赠取了出塞~选取了从军腆入边~渴望立业边疆~胸功就名成。于是~在边寿塞诗中充满了对于功名趴理想的热衷追求和昂扬阿的爱国情怀。这种激越楔昂扬、达观进取的时代鲜精神~是社会的群体意间识在时代的波涛中关乎移人格的理想和价值的体女现~是一种为国、为君眷、为社稷的强烈的外敛胸意识和追求。这种追求狈和意识激发了文人出世练的热情。综观盛唐诗歌跟流派~唯边塞诗派最能幅表现盛唐之音。无论是摘“金伐鼓下榆关~旌旆抚逶迤碣石间”~还是“感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雁~平沙莽莽黄入天”~面都贯注着雄健奔放的气瑶势~激昂慷慨的精神。谗边塞诗派虽以高适、岑无参为代表~但作为“七馅绝圣手”的王昌龄~也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代表董诗人~他的边塞诗不
可青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特色张~体现了盛唐气象。
一苛
“盛唐气象”又称橙“盛唐之音”~自从林滥庚先生提出迄今~对其杖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沟是。但是~总的认为有躯两方面:一是盛唐诗歌退中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拔~用林庚原话即“蓬勃胀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膳,二是艺术风貌。关于息此点古今学者论述颇多耍。宋代严羽《沧浪诗话阔》云:“盛唐诸人唯在瓶兴趣~羚羊挂角~无迹遥可求~故其妙处~透彻持玲珑~不可凑泊。”林奄庚先生认为此“兴趣”肚即“气象”、“风骨”炸~“羚羊挂角”喻诗歌押的超脱~“无迹可求”坍喻诗歌的自然。严羽《学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舀》:“盛唐诸公之诗~来为颜鲁公书~既笔力雄扫壮~又气象浑厚。”现由当代有人认为“盛唐之佩音”即“风骨”、“兴勇寄”等的结合体~指刚榨劲有力、明朗豁达的精艳神气魄、丰富的社会体燥验与饱满的政治热情~符与作者创造出的精炼、逢含蓄、自然、清新的语昂言相结合~构成了外形腿鲜明而又内蕴深沉的艺掷术境界~是一种自然的抠美丽。盛唐诗人多以气恿为诗~以诗抒情~即“膝雄厚浑成”。
盛唐藐气象指的是诗歌中蓬勃蕉的气象~这蓬勃不只是谩指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良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扭想感情所构成的时代性季格。时代性格不能离开狱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盛芒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葵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雪时代是出此刻百年来不涵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巧展中~是几百年来成熟雨了
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执争的方式~它是一个进堤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糙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酣、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蜘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轿、“黄河之水天上来”杨、“大道如青天”、“乱明月出天山”~这就是默盛唐气象。这是一个富沉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蹬~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溢~解放了诗人的个性~滇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耘气勃勃的~它丰富到只职能用一片气象来说。由愉此看来~所谓“盛唐气呼象”既是一种精神面貌场~也是一种时代特征~盈甚至也包含了作为一个盏时代诗人群体的个性特艾质。如果按此追溯~其禹实在林庚先生以前就有葵人提到了“盛唐气象”郊~只是没有使用这一概赣念而已。胡适就曾19谋28年在《白话文学史釜》中写道:盛唐“是一樱个解放的时代”~“这蹄个时代的人生观是一种清放纵的~爱自由的~求款自然的人生观”~“因扫此这个时代产生的文学锐也就多解放的~自然的舰文学”~“文学的风尚布很明显地表现种种浪漫寞的倾向”。苏雪林先生痢则在1933年于《唐烙诗概论》一书里发展了夕胡适之论
~指出盛脂唐时期的“作品里反射尚的只是青春的光热~生龋命的歌颂~自然的美丽铱~祖国的庄严~什么人藉生的悲哀~社会的痛苦磊~永远不会到他们心上逃……这种人生观和富裕蝉繁华、奢侈闲暇的环境筑结合~当然产生一种春敝花烂漫、虹彩缤纷的烂在漫文学。”而郑振铎先患生则在1932年完成雀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痊》一书里~从艺术风格擅入手概括盛唐
诗歌~认茵为盛唐时期“虽只有短疚短的四十三年~却展布童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澜壮活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铀不一样的独特的风格。苇这不单纯的变幻百出的诧风格~便代表了开元、明天宝的这个诗的黄金的宵时代。在那里~有着飘泰逸若仙的诗篇~有着风贱致澹远的韵文~又有着萤壮健悲凉的作风,有着慕醉人的谵语~有着壮士霄的浩歌~有着隐逸者的压闲咏~也有着寒士的苦触吟:有着田园的闲逸~师有着异国的情调~有着鳞浓艳的闺情~也有着豪尺放的意绪。”李泽厚先挪生说:“是一种丰满的毅、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川和想像”~“即使是享坎乐、颓丧、忧郁、悲伤赁~也仍然闪烁着青春、侣自由和欢乐”~“痛快斧淋漓~天才极至~”似虐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颜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兑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泵~却是这样的美妙奇异退、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竿。”
“盛唐气象”即的内核~应当是一种自妻尊自强、自由自在的人喻性自觉与人格独立~是锌一种青春、浪漫、飘逸枯、开朗、清丽、率真、胰雄阔、远大、浑厚、沉锌郁、慷慨、豪迈的美学赠境界~是一种舍小我为椰大我、兼济天下为己任罐的使命感~是一种用心蜒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母态度~是一种蔑视传统窄、挑战权威、不拘俗态增、敢破敢立的创新精神鞘和理想主义~是一种高焰昂的英雄主义~是一种肢充盈着强大生命力的自烧信高放、傲睨、佣傥之球气。它们不仅仅是“盛桨唐气象”之魂~同时也券是唐诗之魂、唐代礼貌奔之魂~是一种与
时共进引、放飞青春的时代精神曲~是盛唐诗歌、盛唐诗贺人对当时社会所作出的彼一份最值得骄傲的贡献啃~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泊最为宝贵的财富。
二
獭 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输识份子取得功名的一条茅重要途径。边塞军旅的酉豪情生活~边塞雄奇壮掸伟的景色~最足以引起达向往不世功业的盛唐知髓识份子的感情共鸣。不邢管是否能够在边塞中立躁功~是否能够得遂初愿妙~他们始终热烈地向往笑着、追求着并沉醉于一塌半为理想所浸透~—半妹为现实雄奇豪壮情调所臃笼罩的边塞生活~这就肇极为自然地留下了那些吏气势豪雄、情感昂扬的赵歌吟。吟唱出“秦时明半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涛未还”的王昌龄就是其锋中的杰出代表。
王耽昌龄~字少伯~西安人茄~生活于我国封建社会罐发展的顶峰——国力强涸盛的盛唐~“这是一个苫开扩的时代~一个外向旁的时代……这是一个富茧有献身精神的时代~充巾满英雄主义的时代”。裳正因身处这样的时代~慢诗人虽然屡遭贬抑~但党却毫无悲观幽怨之情。庙他来往于经济发达的中尧原、东南地区~也曾去忙过当时的荒僻之地:岭尔南、湘西。之后又满怀滞豪情地远赴西北边地:撩萧关、临洮~写下了不蔬少富有特色、充满“盛致唐之音”的边塞诗~尤闭以七绝边塞诗最为著名四。明王世贞誉其“与太遭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痘”。故而能够说~王昌鸦龄的诗歌成为盛唐之音路的先导~启开了盛唐气鲜
象的序幕。盛唐造就了妖王昌龄~更造就了王昌池龄享有盛誉的七绝边塞氧诗。王昌龄边塞诗数量违并不算太多~但几乎篇耻篇俱佳~最有代表性的洱为《从军行》、《出塞凑》两组组诗。其边塞诗谦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育盛唐之时~“写边塞~握说戎旅成了一代之风”淆~体现了唐人“开放的沸心态~开阔的胸襟~远昭大的目光~对异域文化官之向往~汲取一切新鲜睁事物的胆量魄力”~“戮这开放性的文化氛围~环正是唐代边塞诗那充满幅异域风情的热烈歌唱得渗以超多产生的情感、心故理基础”。正是在这种须背景下诞生的。丹纳说熬:“作品的产生取决于砍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
月 俗”。透过我们能够疾看到“盛唐气象”。反井映到诗歌中~首先便是畜精神昂扬~高度自信~履关心政治~热衷功业~伦即便写“愁”~也被奔抛放、奋发的气氛冲淡了雕。其次~是雄厚浑成的悬艺术境界~严羽“既笔锻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址便为最妙的诠释~即便椅写“悲”也是“悲壮”由。王昌龄在边塞诗中燃袋起宁边安民的理想之火降~表达愿为国家安边宁蛤民、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殃的雄心壮志~以及盛唐伙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的用泥心进取精神。“三面黄栏金甲~单于破胆寒”~些“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君山铭”~“明敕星驰封姨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欣”等等~都从不一样方角面表达了王昌龄意欲投瓣身报国的抱负和胸襟。方这种高扬英雄主义气魄眶与满腔爱国主义的热情蔬洋溢于字里行间~一种绳盛世进取精神始终引人历奋发向上。
“大漠风尘婉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兢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帕已报生擒吐谷浑。”构蒜筑了边塞独有的自然景胸物和气象~在描摹边塞扮的艰苦和残酷的同时~葡以时代的职责抒发着达栓观、自信和悲壮的感怀氦。《出塞》其二:“骝戒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研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县。”虽然用的是象征性舶笔法~但其高度的自信态和豪情~敌人不灭战斗羔不止的精神却是完
矢全一样的。这充满热情元、自信的诗篇“无疑是襄唐代国力强盛与疆土意韭识强化的产物~是举国傻上下~全民族关怀祖国卉统一和兴旺的心理情感帆的反映”。即使抒写“挟边愁”~也是意境雄浑俏开扩~情调激越的~如喷“烽火城西百尺楼~黄圭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啸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匣里愁。”“琵琶起舞换域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陈。撩乱边愁弹不尽~高橙高秋月照长城。”激扬渺慷慨~毫无中晚唐边塞士诗的伤感衰飒气。
逗还体现了“盛唐气象”兽的“雄厚浑成”。如《逸从军行七首》其四:“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掳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术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伊还。”此诗一二句写唐杉军开赴前线时~从青海沧、祁连、长城直到玉门抒关漫长的国界线上已是滥狼烟四起~乌云弥漫~初强敌压境~大战在即。啤后两句用斩钉截铁的语蛹气~表达了边防战士誓唾死保家卫国、不败敌兵涎、绝不罢休的决心。全阎诗意境开阔~感情悲壮堵~意蕴丰富~振
奋人心臼。篇章结构上~承接自倡然~全无造作。整首诗豫作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拨苦~但给人的实际感受芦是雄壮有力~决无低沉怜伤感。诗末两句是在深痹深意识到战争艰苦的基式础上发出的更坚定更深犀沉的誓言。盛唐时代的疫恢宏阔大的绝世气度~棱最终塑造了王昌龄边塞侦诗“手挥利刃~以御外忆敌”的雄浑气魄。王昌奋龄边塞诗即自觉不自觉橡地染有浓重的时代特色嗅。具体论述其特色者~世廖立先生在《岑参边塞店诗的风格特色》中的一吊段文字最为中肯:“王瞻昌龄边塞诗不乏悲壮之琐作~但他的基本格调是佯壮丽的。王昌龄应对秦低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心~讴歌着城头的铁鼓~杂匣里带血的金刀~追忆黔起十年苦战~边侮尘雪废~这是悲壮的格调。但淫王诗节调轻快~色彩缤化纷~悲壮中又有绚丽~嚣王诗或登高而临海风~托黄昏中聆羌笛而起乡思漾,或战罢日暮~掩埋战锅骨~云沙飞
扬~榆珐叶疏黄,或青海雪山~凶黄沙金甲~大漠日昏~赖红旗半卷~这是一种清舷俊飘逸之美~风格壮丽胸~色调明丽。”而这壮坑而不凄~明而不涩正是衔“盛唐气象”在王昌龄践边塞诗中的体现~也正硬是其诗能“感动激发人官意”的根本原因。王昌绍龄诗中表达的乐观豁达惠却成为唐音中稀有的珍擞品~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假浓墨重彩和烈火般热烈炼的激情~使其边塞诗成鄂为“往往能感动激发人邀意”的好诗。
国威匿的浩荡~文化的繁荣所斥生发的恢宏气势和阔大呐胸
襟充斥在中~简短有盐力的诗行中流动着一股房难以遏止的济世之心和帛报国宏愿。王昌龄边塞缓诗洋溢的正是盛唐气象烬~其精神实质与之后李虞、杜、王、高、岑诗中命所表现的资料实无二致死。由此可见~“盛唐气鲸象”是时代的产物。盛冯唐诗人们得天独厚之处樱~就在于他们那个时代驳尽管并非事事如意~但俩总的来说~国家、社会骑和知识分子个人前途都职充满期望。的思想艺术睬特征和成就~离不开那狙个时代的种种条件。时亏至中晚唐~诗人们能够域学到前人的创作技巧~辛甚至有所发展~但他们蒜无法复制盛唐时代的客婴观环境和氛围。盛唐诗景作中这种“无法复制”歇的东西即为“盛唐气象核”。
作文五:《骆宾王的边塞诗》6600字
骆宾王的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的高峰期在盛唐,此时名家辈出,量多质高,后世研究者多着力于 此,成果亦丰.然而初唐骆宾王的边塞诗无论内容,文化意蕴,还是艺术风格.都颇 具特色,在唐代边塞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骆宾王的边塞诗
口任文京
唐代边塞诗的高峰期在盛唐,此时名家辈出,量多质高,后世研究 者多着力于此,成果亦丰.然而初唐骆宾王的边塞诗无论内容,文化意 蕴,还是艺术风格,都颇具特色,在唐代边塞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因其父在博昌(今山东博兴)为 官,幼时便随家北迁博昌父亲任所.高宗龙朔元年(661),骆宾王被道王 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670),骆宾王 因事被贬,远赴西域从军,不久又到西南边塞,人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 幕.仪凤三年(678),归朝任侍御使,因事被诬下狱,次年获释,旋赴幽燕 军幕.三次从军,使骆宾王的足迹远达西域和西南,东北边塞,这极大地 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不仅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也为 边塞诗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骆宾王从军边塞,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时代的因素.公元618年, 唐朝统一中国,成为继汉之后又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唐朝自开国初 期就面J~#J-患,尤其是北方的突厥,势力强盛,屡屡南下,一度对唐朝构 成严重威胁.唐朝向边塞调兵遣将,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保卫战.一方 面,边塞将帅需要文人进入幕府,为文人走向边塞创造了客观条件;另 10
文史百题
一
方面.唐朝初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激发了文人的自豪感和自信 心.他们洋溢着蓬勃朝气和进取热情,耻于皓首穷经,推崇任侠尚武,渴 求建立功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便是生动的写 照.骆宾王在《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中也袒露心扉:"穷经不沾用,弹铗欲 谁伸.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轻生常慷慨,效死独殷勤."诗人价值 取向的变化,导致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于是,初唐许多诗人都有出塞 从军或使边游边的经历.如王无竞,卢照邻,张宣明奉命使边,乔知之, 陈子昂,张敬忠,崔融,苏味道等出塞从军.比较而言,骆宾王出塞从军 的次数多,时间长,足迹远,他用亲身经历和细腻的笔触,为初唐边塞诗 开拓了一片新奇的天地.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 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台阁上只有仪式的应 制,有'绣句绘章,揣和低昂',到了江山与塞漠,才有低徊与怅惘,严肃 与激昂."四杰之中,王勃没有出塞经历,他的诗歌只能说是移至江山, 杨炯有边塞诗却未曾出塞.而卢骆均有出塞经历.尤其是骆宾王的边塞 诗,真实记录了他从军数年南北转战的苦乐悲欢,决非泛泛而谈.骆宾 王走向边塞,不仅开拓了题材,把诗歌从宫廷和台阁中解放出来,更重 要的是把边塞诗创作和边塞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摆脱了依凭汉代史书 和空想拟作,使边塞诗因为作者亲历而更加真实,更加富有魅力.从边 塞诗的发展历史来看,汉魏时期也有"名副其实"的边塞诗,如马援的 《武溪深》,霍去病的《霍将军歌》以及曹操北征时期的边塞诗,均是边塞 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南北朝时,边塞诗虽然数量大增,但因南朝诗人 受时代和疆域局限,并无一人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北方边塞.即使是鲍照 和吴均的边塞诗,虽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仍旧缺乏边塞的真实感.经过 隋代的过渡,到初唐时期,边塞诗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它 不再是凭借史书遥思边塞写汉代英雄和史事,而是以亲历边塞和战事 为基础,抒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记述边塞的人物和事件,与时代紧密结 合,成为反映边塞生活的形象记录.
黎和谈
初唐时期,远赴西域的诗人除骆宾王,还有来济和张宣明.前者于 显庆五年(660)徙庭州刺史,龙朔二年(662)领兵抗击突厥,后者曾出使 西域的三姓咽面.来济只在出玉门关时作短诗《出玉关》,凄惨悲凉,张 宣明的《出使三姓咽面》虽激昂豪迈,却未写出边塞风光和细腻的心理 感受,均不能和骆宾王相提并论.骆宾王在边塞诗中展示出开阔的地理 视野和深沉的历史情怀.更为重要的是.他跨越时空将汉唐两大帝国在 其精神世界相互对接,从汉代英雄的不朽业绩中汲取文化营养,变为自 己从军的精神动力.对于骆宾王来说,西域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唐 朝此时经略的地方.正是几百年前汉代英雄叱咤风云的战场.这就不能 不让诗人浮想联翩,走进历史的深处,与汉代英雄进行精神对话.因此, 在骆宾王的边塞诗中,时间和空间,地理和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边塞诗提及汉代英雄,始于南北朝.如鲍照《代东武吟》:"始随张校 尉,占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空塞垣."吴均《出关》:"是时张博望, 夜赴交河城."《边城将》:"君看班定远,立功不负义."萧纲《从军行》: "贰师将军新筑营.嫖姚校尉初出征."可惜上述诗人没有出塞经历,真 情实感无从谈起.骆宾王就不同了,他在出塞之前就将汉代英雄引为楷 模.到边塞之后这种英雄意识变得更为强烈了.骆宾王在边塞诗中提到 的汉代英雄有张骞,霍去病,窦宪,班超,耿恭以及苏武,崔驷,陈平等. 我们试引诗做一介绍.其《宿温城望军营》说:"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 勋."是指投笔从戎立功西域的班超和北伐匈奴的霍去病,"霍"一作 "顾","顾"指晋代顾荣,在西域说顾荣,多有不合,且班,霍均是汉代英 雄,更符合诗人当时的心情.投笔从戎之际,以班超的业绩激励自己,身 在边塞军中,缅怀霍去病的丰功而自我鞭策.他在《在军中赠先还知己》 中又说:"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将霍,班的伟业视为自己人生追求 的目标,对比之中,故有惭愧之情.据《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 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而叹日:'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 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于是投笔从 戎,立功边塞.据《史记?霍去病传》,霍去病数次领兵抗击匈奴取胜,汉 l2
文史百题
武帝令其视宅第,霍去病发出"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迈誓言.班超 晚年在西域上书皇帝请求东归."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骆宾王《从军行》云:"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此处反用班超典,更突 出了骆宾王誓死报国的决心.他在《久戍边城有怀京邑》中说"拜井开疏 勒",用汉代驻守西域的名将耿恭典;在《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中又说: "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据《后汉书?耿恭传》:耿恭率兵据疏勒城, 匈奴围困,截断水源,人马干渴困乏,"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 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日:'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 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 泉奔出,众皆称万岁.""寻源重汉臣"一句乃指张骞,汉武帝曾派张骞等 人寻黄河源头.可见骆宾王在诗中提及汉代英雄,不是在搬弄史书典 故,而是寻找建立功业的榜样激励自己.出塞从军之前,他在《咏怀古意 上裴侍郎》中就暗暗激励自己:"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窦宪曾北击 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臣,曾设计擒韩信, 解平城之围,"凡六出奇计".骆宾王任侠使气.胸怀阔大,他以一个诗人 的身份与历史上的英雄相比,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典型地体现了唐代 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骆宾王的精神访古不仅有武将,还有文臣, 其《边夜有怀》日:"苏武封犹薄,崔驷宦不工."苏武出使匈奴,大义凛 然,宁死不屈.崔驷曾随窦宪北击匈奴,指陈时事,反遭罢黜.骆宾王笔 下的这些汉代英雄当年在西域,北疆叱咤风云.上演了人生精彩壮丽的 一
幕,骆宾王将对他们的景仰崇拜之情融铸笔端.充满了要在大唐盛世 有所作为的英雄气概.
初唐时期,这种崇汉文化心态在诗人当中是比较普遍的.窦威《出 塞曲》:"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崔浞《塞垣行》:"一朝弃笔砚,十年 操矛戟.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短短六 句诗便提到了班超,窦宪和苏武三个汉代英雄.张宣明《使至三姓咽
面》:"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沈俭期《塞 Jr_-首》其一"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等,都是这种崇汉文化心态的 反映,只是骆宾王表现得更集中更强烈罢了.当然,初唐时期的这种崇 汉文化心态反映的只是诗人激励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还未将汉代 l3
黎和苘
英雄与唐代的边塞状况联系起来.到了盛唐时期,随着边塞冲突的日益 加剧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诗人在汉唐对比之中融进了对时代的忧虑,因 而此时的崇汉文化心态便有了更为鲜明的指向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如高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说:"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在《燕歌行》中又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王昌龄《出 塞》慨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都是忧虑边塞危机而呼 唤名将,隐含着对时代的不满.从这个意义上说,骆宾王边塞诗中的崇 汉文化心态,是时代文化心理在他心灵中的折射,反映了初唐时期文人 对汉代军武精神的心理认同.当盛唐边塞诗人将对边塞现实的忧患意 识和崇汉心态融为一体的时候.边塞诗就具有了深邃的历史内涵和反 映社会现实的力度.
骆宾王在他的边塞诗中描绘了塞外迥异的风光,抒发了独特而真 实的感受.西域之地远离中原,汉代武将出塞多而诗歌极少,后代对西 域的了解多是通过史书.南北朝时期,诗人借史书在边塞诗中建构了一 组西域地理意象,而骆宾王笔下的塞外风光则是他亲眼所见,真实可 信.如《夕次蒲类津》: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 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 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写秋夜骆宾王在蒲类津所见所感,月照边塞,寒气袭人,壁垒森严,烽烟 报警,衬托边塞气氛的紧张和征战生活的艰辛.又如《宿温城望军营》: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塞静胡笳 彻,沙明楚练分.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 云.
军营报警的柝声,远处传来的胡笳声,在边塞宁静的夜晚更显凄凉.风 吹旗卷,剑明如霜,远处的青山断续若云,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4
文史百题
又如《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季月炎初尽,边亭草早枯.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海鹤声嘹 唳,城乌尾毕逋.葭繁秋色引,桂满夕轮虚.行役风霜久,乡园梦想 孤.
六月刚过,炎热初退,边塞的野革就枯黄了.秋色浓郁,萧瑟渐起,令人 生出无限感慨.
再如他笔下的西南边塞:
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去去指哀牢, 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川原绕毒雾,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 崩查千岁古.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昔时闻道从军乐, 今日方知行路难.沧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从军中行 路难二首》其一)
诗人将他进蜀地人姚州的沿途所见一一写入诗中,邛崃九折坂险要,行 路难于上青天,走进哀牢山,如人不毛之地,绝壁险峻,四望如合,毒气 弥漫,淫雨霏霏,山高林密,无路可走,只能攀藤引蔓而越.形象生动,真 实感人,比起高适《李云南征蛮诗》和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中 的描写要真实可信多了.这是唐代惟一一首反映哀牢山和澜沧江的长 篇边塞诗,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由于骆宾王出塞遥远而时间漫长,所以他在展示边塞风光的同时,
也流露出浓重的思乡情感.他感慨"夜夜朝朝斑鬓新,岁岁年年戎衣 故",鬓发如霜,军戎依旧,当节物变换,炎凉更替,他感慨自己仍在"关 山千万里"之外,但功业未建,只能"空馀望日想长安".他在《久戍边城 有怀京邑》中说:"春去年华尽,年来岁月芜.边城伤郢调,乡思绕吴蝓."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乡思也在与日俱增.他在《边夜有怀》中又说:"旅 魂劳泛梗,离恨断征蓬."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菜梗和漂泊无依的飞 蓬,睢馀北叟意,欲寄南飞鸿",思乡的情感婉转而又深沉.最有代表性 15
繁谈
的是《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 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 瓜.宁知心断绝.夜夜听胡笳.
身在西域军营,心已飞往京城.天山在骆宾王笔下竟是如此安详柔媚, 他由天山的云和雪联想到长安的上苑叶和御沟花,尤其是后者,与岑参 见到天山雪想起家乡梨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美妙的联想中隐含着难 以言说的伤感.当然.乡愁浓郁并非说骆宾王的斗志消磨了,他是"久历 边塞而屡次下狱的博徒革命家"(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也是感情 丰富的诗人,渴求建立功业,又思乡情切.他思念家乡的诗歌多作于晚 上这一特定的时分,《宿温城望军营》,《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边夜有 怀》,《边城落日》,《夕次蒲类津》等都是如此.白天军旅生活紧张,只有 到了晚上,才有时间慢慢梳理那细腻而真挚的乡愁.把从军的战士和离 乡的诗人统一到一起.这才符合生活逻辑,才能全面地理解骆宾王. 四
初唐时期.题材的开拓改变了淫靡的诗风,诗歌形式也在不同程度 上进行着变革.四杰承上启下,为五律和歌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骆宾 王对五言排律和歌行的贡献尤为突出.胡应麟《诗薮》说:"沈宋前,排律
殊寡,惟骆宾王篇什独盛.佳者:'二庭归望断','蓬转俱行役','彭山折 坂外','蜀地开天府',皆流丽雄浑,独步一时.""二庭归望断"是指《夕 次蒲类津》,"蓬转俱行役"是指《在军中赠先还知己》.除此之外,尚有 《从军行》,《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边城落日》,《边地有怀》,《宿温城望 军营》等,皆以五言排律写边塞题材,后人对此评价颇高.如方回《瀛奎 律髓》评《在军中赠先还知己》日:"此篇乃字字人律,工不可言."邢畴 《唐风定》评《夕次蒲类津》说:"整丽温夷,气象浑成,无句可摘."尤其是 五言排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全诗共38韵,细腻生动地展示了骆宾王 复杂的心路历程,感情抒发摇曳多姿.以长篇歌行写边塞题材,《从军中 行路难二首(其一)》是其代表作,全诗共32韵,五七言间用,洋洋洒洒, 16
文史百题
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极富感染力.这些宏篇巨作,不仅为排律和歌行走 向成熟做出了贡献,而且为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新的境界.《唐诗选脉 会通评林》引周敬日:"宾王《畴昔》,《帝京》二作,不独富丽华藻,极损天 下之才,而开合曲折,尽神工之致.莫言中晚,即盛唐罕有与敌."套用古 人的话,我们也可以说,骆宾王的长篇边塞诗,莫说中晚唐,就是盛唐边 塞诗大家.也无人能出其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文史类图书推荐
.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闻立树,闻立欣编撰定价290元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王瑜着定价180元
o《画语录》注译与石涛画论研究王宏印着译定价25元 .偃师文物精粹周剑曙,郭宏涛主编定价240元
.沐雨楼来鸿集——杨仁恺先生友朋书札李经国编定价360元 .中国近代期刊装帧艺术概览边靖编着定价120元
.旧墨三记——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方继孝着定价48元 .先秦六经与中国主体文化郭伟川着定价15元
.文津演讲录(之六)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定价20元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06国家图书馆编定价20元 .品读帝王刘登阁编着定价29.8元
.五口通商城市游记(亲历中国丛书)[英]施美夫着定价36元 .我看乾隆盛世(亲历中国丛书)[英]约翰?巴罗着定价38元 .江南区域史论着目录唐力行,陈忠平主编定价120元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一辑)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编定价20元 .北京研究外文文献题录赵晓阳编译定价15元
.旧京歌谣赵晓阳编定价20元
.北京古狮梁欣立编着定价35.8元
.北京古桥梁欣立编着定价39.8元
.孔子语录全编吴龙辉撰定价39.8元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朱熹集注:简朝亮述疏定价120元 电话:010—6617562066126156(门市)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邮编:100034E—mail:btsfxb@nlc.gov.网址:://.nlcpress.eom
17
作文六:《边塞诗的鉴赏》2300字
边塞诗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指灵州。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1)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第一句中的“空”字写出了 ,渲染了 。“八月萧关道” 既点明了 又点明了 。“处处黄芦草”写出了 。
(2)这首诗前四句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写了两类人:
和 其中“皆共尘沙老”描写 的生活。分析作者对两类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
答案:“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这里代指抗金前线。③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答案: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梦,是指奔赴抗敌前线,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理想与愿望。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答案:运用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 (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
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1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⑴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
(1)描写了寒风紧吹、冻泥开裂、梧桐叶落、枝梢断折的寒冷萧瑟的景象。代了严酷的环境,提供人物活动背景,渲染凄凉氛围,烘托战士的勇敢大无畏精神。表达作者对唐军将士不畏艰难、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⑴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⑴精锐部队。借代。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⑵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对穷兵牍武政策的批判。
雨雪曲
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作文七:《王维的边塞诗》3800字
王维的边塞诗 1、《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陇头吟》环保广告语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爱情的签名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3、《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磊系名主颈~归来献天子疑。
4、《老将行》
少年粤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有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刚虎~肯数邺下黄须儿。昏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吁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难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敞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姜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褒弃臵便衰朽~世事蹉跎滚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蜗目~今日垂杨生左肘。搪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咐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度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骨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芋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曼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留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诸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训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矿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议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驼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至犹堪一战立功勋。 5、廊《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允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值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狱~始知天上有将军。 6谚、《送刘司直赴安西》锑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机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油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些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剃惧~不敢觅和亲。
7、又《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似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惦。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谁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滥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擦~高歌一送君。
8、《力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判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甚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手。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舀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哲袜自生尘。
9、《凉州芯赛神》
凉州城外少行人芯~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喧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诫东越骑神。 10、《观审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肥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川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酿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制
11、《出塞作》
居延尧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招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撒马~秋日平原好躲雕。骋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灵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堕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小姚。 附录和赏析:
长安控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襟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咽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盗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匡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射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押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涡节旄落尽海西头。
【赏侦析】:
这是王维用肆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唱诗~题目一作《边情》纠。
一、二两句~先夸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贩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张“太白”,金星,的星狠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冶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泅豪情。起句很有气势。冒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螟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椅绪~三、四句紧之后出欲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阿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召塞~在那里服役的“陇多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吱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招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什里装的是幻想,那么~粥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绎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雅等悬殊:写到那里~作在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咏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潦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谢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超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铬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元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绪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尺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温,部下的偏裨副将~有欲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仪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形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园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御苦辣:这四句~是全诗鸯的重点~写
得悲怆郁愤虎。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惭如此遭遇呢,诗中虽未帚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衬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董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运~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秘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但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执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庸~回来以后~也但是只琵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称官。表面看来~这似乎镑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厄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妒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栋了关西老将
的遭遇缘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宿功大赏小~功小赏大~络朝廷不公~古来如此。眨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晓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朔好处。
清人方东树黔推崇这首诗说:“起势讶翩然~关西句转收~浑碉脱沈转~有远势~有厚舅气~此短篇之极则。”盅,《昭昧詹言》,在十酝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旋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对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咋戍楼看星、月夜吹笛、穿驻马流泪这三个不一样筑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狗中在一齐~自然而然地封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毒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问今日的长安少年~安知其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几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剥日的关西老将~又安知为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亮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洗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少暂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殷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倔额虎~肯数邺下黄鬚儿苦。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死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吏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勇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刺~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胰从弃臵便衰朽~世事蹉嗅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沮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急。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疡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权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后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探~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剥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嗅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占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邪。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友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熬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磐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迭~犹堪一战取功勋。
【廊赏析】:
这首诗叙脊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侨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垫卓著~结果却落得个“速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违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蜗场。边烽再起~他又不沉计恩怨~请缨报国。作染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兑蒙昧~冷酷无情~歌颂跟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掷国热忱。
全诗分三稼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库~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遏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叶遇。先说他少时就有李窒广之智勇~“步行”夺葬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蒂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弗白额虎”。之后改用曹桶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痛绰号黄鬚儿~
奋勇破敌抬~却功归诸将。诗人借襄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涩将的智勇才德。接下去技~以“一身转战三千里纯”~见其征战劳苦:“谚一剑曾当百万师”~见蝶其功勋卓著:“汉兵奋幼迅如霹雳”~见其用兵减神速~如迅雷之势:“松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鸯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管胜。但这样难得的良将惟~却无寸功之赏~因此后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彼发自己的感慨。汉武帝寨的贵戚卫青因此屡战不厦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堪将军~实由“天幸”,篱而与他同时的著名战将咽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镁爵~反而得罪、受罚~知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谅下场~是因“数奇”。爽那里的“天幸”~既指碎幸运之“幸”~又指皇赶帝宠幸:“数奇”~既缮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况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吻。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狠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勋唯亲~赏罚失据~写出楷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啼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菲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包生活。自从被弃臵之后协老将便“衰朽”了~岁侄月蹉跎~情绪不好~连醒头发都白了。他昔日虽顿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阵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耘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钟瘤~很不利落了。古人台常以“柳”谐“瘤”~制并且“杨”“柳”通假胸。在那里诗人以“杨”铲谐“疡”,疮,是照顾揽到诗的平仄声调。老将酥被弃~疡生左肘~却还贮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土卖故侯瓜”。“故侯”姆~指秦东陵侯召平~秦辞破~为布衣~种瓜于长酗安东城。那里说他不仅铱仅种瓜~而且“路旁时捣卖”~可知生活没有着玖
落:“门前学种先生柳兄”~也是指他以耕作为念业的意思。陶渊明门前遗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园先生”。至于住处则是佬“苍茫”一片“古木”藻丛中的“穷巷”~窗子叉应对着的则是“寥落寒诈山”~这更见世态炎凉耶~门前冷落~从无宾客越往还。但是老将并未因锰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蚂“誓令疏勒出飞泉”~固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孙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佯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母~最后又得泉水却敌立拐功,而决不象前汉颖川抠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涯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感怨气。
最末十句为锐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斋~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载敌的爱国衷肠。先说西谣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彻~阵战如云~告急的文虫书不断传进京师,次写赶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盏官从三河,河南、河内薛、河东,一带征召大批誉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父诏命分兵出击。最后写彪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痛~先是“拭拂铁衣如雪猾色”~把昔日的铠甲磨幼擦得雪亮闪光,继之是牙“聊持宝剑动星文”~拱又练起了武功。他的宿剪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伸劲的名弓“射天将”,尸“天将”一作“大将”讳,~擒贼擒王~消灭入额寇的渠魁,并且“耻令俄越甲鸣吾君”~绝不让撕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室。结尾为老将再次证明涡态度:“莫嫌旧日云中藻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弱~借用魏尚的故事~证蒜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末~他必须能杀敌立功~时报效祖国。魏尚曾任云序中太守~深得军心~匈捕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染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嘲平~才官复旧职。
屋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绒整饬~超多使事用典~毡从不一样的角度和方面银~刻画出“老将”的艺正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氧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憨作品的主题。沈德潜《狙唐诗别裁》谓“此种诗原纯以对仗胜”。诗中对桓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扫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厦达的资料~犹如璞玉磨逮琢成器~到达了理正而株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耳术境界。
作文八:《边塞诗的特点》2000字
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它开在远古的楼兰,它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一、概念阐释:以描写边塞的军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1、如火的激情——边塞健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怀的袒露
边塞诗多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军报国和建功立业,从而抒发自己的壮志。如①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②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③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④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虚实对比为该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⑤《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旷世的孤独——对戍边将士思乡情怀的关注
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
①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只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②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
③《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回乐烽均为地名]
3、深沉的思索——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考
诗中或写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或写对和平的向往,或写对军中某些现象(譬如苦乐不均、将帅无能)的不满。如
① 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②常建的《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③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百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金河、青冢、黑山均是地名]
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以上只是大致的归纳,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时诗中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很复杂的。如王翰的《凉州词》中既充满慷慨之气,又夹杂着一种悲凉。
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其中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隐含着将士戍边报国的责任,二者交织,慷慨悲凉。
三、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标示边疆、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关山、青海、玉门关、楼兰、边、燕然、沙场、大漠
边塞特有的事物:烽火、城楼、(细柳)营、琵琶、戍鼓、横笛、羌笛、芦管、芦笛、 与战争有关的武器:角弓、鞍、马、刀、号角、
与战争有关的人称称谓及历史名人:将军、都护、兵、军、征人、李广(龙城飞将)
表达征人思乡常用的意象:月、羌笛、芦管、雁
与战争有关的关键词:征、战
四、对抒情方式的归纳
1)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例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最后两句即为直抒胸臆
2) 间接抒情
①借塑造人物抒情。仍以李白的《塞下曲》为例
②借写景抒情。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征人思乡的情感借景(如雪之沙、如霜之月)得到了抒发。
③借议论抒情。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借议论表达了对朝廷所派将领昏聩无能的不满。
④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如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诗通过写骏马的神清骨峻,凌厉奔驰突出其雄健,又写其具有的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以及它的忠贞。是马而非马,作者这里正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这匹马,表达盛唐时期一种蓬勃向上、渴望建功立业、封侯千里的精神。,既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作文九:《岑参的边塞诗》1400字
岑参的边塞诗
岑参(715--770)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最后一篇尤为突出,他竟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北国八月飞雪之美,使荒蛮雪封之地顿时春意盎然。天气的寒冷,依依的离情别意,悠悠的思乡愁绪,在诗人的笔下都着染了奇丽豪迈、浪漫乐观的奇情异彩。除此之外,岑参还有不少描写边塞奇景风俗的诗作,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这些作品更增添了岑参边塞诗浪漫多姿的艺术丰采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这些景象本身已具有奇异的色彩,而岑参又驰骋想象,给以夸张,更显得奇丽壮伟,震人心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 参
这首古体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
全诗十六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热海无与伦比的奇热。读罢全诗,令人如临其境,仿佛感受到蒸腾的热气。
开头两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 。“西头热海水如煮”虽是夸张,但比喻贴切,用滚烫开水作比,使人很容易想象热海的水热的程度。
热海其热无比,所以第三句说“海上众鸟不敢飞”,但这并不足为奇,奇的是“中有鲤鱼长且肥 ”,在滚烫的热海水中,居然有鲤鱼存活,而且长得又长又肥,这就很使人诧异了。
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所用语言通俗形象,如同口语。接下去写今日亲眼所见。由所闻转入所见,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所见情景,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就化为乌有。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风光奇异。“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两句十四字中,用了蒸、烁、燃、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 ,熔化了岩石,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
“阴火潜烧天地炉”四句,诗人突发奇想,发出喟然之叹:蕴藏在地下的火,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常燃不息,为什么偏偏把这西边一角烧得这么热?高处,它吞食月窟,侵及星辰;远处,它的气焰越过西方的赤坂,一直威逼更远的单于。诗的十三、十四句,交代吟诗的环境和原由。吟诗是为了为友送行;地点在天山脚下的城郭;时间是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际,触景生情,引起一番对热海的赞叹。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风趣的语言,作了临别赠言:“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侍御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尽管您威严如霜,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
岑参的这首诗 ,在写作手法上以“侧写”标新,全诗写热海 ,由水中到地面到空中,处处炎气逼人,除了“侧闻”的“水如煮 ”外再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而是通过鱼、鸟、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写,表出热海之热,使全诗真实可感。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
这首诗中作者援引了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作文十:《边塞诗的意象》2400字
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战具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铁衣、铁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羽书、金鼓、战车、烽烟、羽书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铁骑、旌旗饱含着军容整肃的自豪感。
2.地名和民族名
碛、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阴山、天山、安西、单于、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阳关、金河、黑山头等。
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如岑参《碛中作》,就是指诗人在万里沙漠中所勃发的诗情。
碛西:是唐朝对西域的称呼。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里的碛西就是指安西都护府。
轮台: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例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句,就是指诗人即使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龟兹:又指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例如“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夜郎:是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后来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黑山头:古城名,该古城为辽代遗址,因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而得名,蒙古汗国时期,额尔古纳河流域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尔封地。
3.景物
大漠、烽烟、长河、烽火、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诗人往往借助“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往往为诗歌创设壮阔的背景。黄沙、风雪等往往暗示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大雁、秋月则常常和征人思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乐器
羌笛、琵琶、芦管、号角、鼓、箫笛
5.乐曲
《关山月》、《折柳曲》、《梅花落》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后多用“关山月”描写抒发戍边生活,抒发离别哀思之情。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写戍边的将士在黄昏西楼上,因思念远方的妻子而吹起《关山月》,相思而不得相见的无奈令人潸然。
《折柳曲》“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与之相关的乐曲有三种,其中一种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也是指乐曲《梅花落》,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6.英雄人物
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
卫青: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西汉著名抗匈将领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李广:西汉名将。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就是指李广。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班超久居在偏远异地,年老多病才请求被召回国。所以才会有辛弃疾诗言“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马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在把握这些意象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