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过年时的风俗非常传统,处处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们腊月二十三便开始准备去了。
二十三,我
们便打扫房子,把各个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来,开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积了一年的灰尘全都打扫干净,再把洗好的件件东西搬回屋里去。看起来确实有
些累人,但那又怎么办呢?谁让我们有一颗质朴的心呢?最后也就是晚上啦,老人都在厨房里贴上灶王爷的画。到了过节那一天,便要把画拿下来,点上香,然后烧
掉,意思是让灶王爷上天汇报情况。所以,当过节时,我便知道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
到了二十四,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鱼啊,肉啊,鸡啊,菜类等年货齐全,然后能洗的拿出来洗,活的要宰杀为后面要做的几道食品,做准备,而二十五时,变无事可做,而这天更多的是休息。
腊月二十六到了,这一天可没前一天舒服了,人们又忙活开了。这不,开始发面,和面,蒸馒头。满满的几大盆子面要一个一个的把馒头做的圆圆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时候,还要蒸上两三袋(面粉袋),因为在过年之前,就只做一次馒头,所以要多蒸一些为平常日子做一次补充。
到
了二十七,也是人们在厨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这天要煮肉,先买来猪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样的方块,然后便放在锅里煮,只闻到空中弥漫着阵阵肉香。等肉煮熟
了,瘦的肉,和带骨头的肉便进了小孩子们的肚子里。嘻嘻!吃了!然后,大人们用一些可以煮的干菜,用肉汤“红烧”一下,最常见的一些干菜;海带,黄花菜,
干豆
角,然后把肉片放在一起爆炒,做成了一道菜。
腊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鱼,炸了以后再吃。然后,还有什么:炸鸡块,炸虾,炸
绿豆丸子,炸大丸子,炸素鸡……
太多了。而这些炸食,都让我们这些孩子口水流三尺。爸妈爷奶们忙着做,而我们也忙着吃,吃的时候如果渴了,也不能说出来,不然是要挨骂的,可能是因为风俗
的崇尚吧。不知道是啥原因,等炸出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我们也已经吃饱了。
到了二十九,可以说是“忙上加忙”,毕竟这天过完就要真真正正的过年了,老爸老妈带着我们几个姐妹去别人家道喜串门。
大
年三十到了,这天要包饺子,在家里基本是奶奶包的。然后,我们也帮一下小忙。做的饺子,啥馅儿都有。下午,便要开始贴对联,在大门上贴上上、下联还有横
批。然后在院子里的每个屋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和年画,便差不多大功告成了。然后小孩子们便穿起新衣,先出门“炫耀”,到了晚上吃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
个年夜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同时,屋外鞭炮声和烟花绽放时的声音同样给这美好的夜晚留下了一个定格,定格住了当时的喜庆、祥和、和温馨。
照我这样讲了,河南的春节似乎要很长,不错,时间确实很长,但这也更加体现了我们河南人对家乡风俗的喜爱之情。而我们也要更加保护这些风俗,使我们不断延续下去,使子孙也能看到这中国文化的一大魅力之一。
河南人过春节的习俗作文
家乡河南的春节习俗作文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
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
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
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到了腊月十六,家乡的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
写春节的作文400字左右
除夕之夜 一年一渡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年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2点的钟声敲响了忽然,“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印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彼伏着,像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
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
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
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
“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
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
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
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
真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
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或者是这个假期真是喜事连连,因为多了个春节。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忙的不可开交。
我们家也忙着打扫屋子,准备过春节。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
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
傍晚,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
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
爷爷邀请了我们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发生的难忘事和收获,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
大约7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
快到零点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
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
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
这些烟花,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
此时的常熟,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或是当迎新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中国人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多美呀! 今天是正月初一,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门前贴着春联,阳台挂着红灯,亲戚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举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合家欢乐!路上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亲朋好友拜年。
我们也不例外!妈妈爸爸带着我去奶奶家拜年,一进门,哇!都在呀!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姑姑、姑丈,还有表姐、堂姐,连小妹这个“小不点儿”也来凑热闹呀!大人们坐在沙发上聊天...
河南过春节的习俗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
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
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
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
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
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
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
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 间信息的职责。
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
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
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
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过年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
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
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
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
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
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
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
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
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
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
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
"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
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
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
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
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
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
河南过年习俗作文仿北京的春节来写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
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
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听大人们说,以前,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此,人们总盼着天天都过年。
如今,我们天天吃得都象过年一样,现在就希望忙碌了一年,一家人能够相聚在一起。
今年,我们家的年夜饭是在饭店里吃的。
一家人在一起可开心啦!大人们送给我很多祝福,还有压岁钱呢。
我也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我们家除夕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二)今天是春节,农历大年初一。
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天空瓦蓝瓦蓝的。
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
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
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
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求别样的春节作文600字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
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
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
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
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
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
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画鸡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
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
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
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 回娘家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四),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
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
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
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范蠡、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
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
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
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
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 旧时...
巩义的春节作文625字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
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
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
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
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
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
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
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
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
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的东西,如s.d娃娃.、吃德克士.玩过山车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a
春节的作文400
题目:有趣的春节大年三十,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美好的祝愿,迎接着春节的到来。
早晨,我早早就起来了。
爸爸妈妈已经开始忙活了。
突然,一阵诱人扑鼻而来,我寻着香味走去,原来,妈妈已经在张罗年夜饭了,而且还有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和糖醋鱼呢!大家在忙,我总不能闲着吧。
于是,我又帮正在挂灯笼的爸爸拿起灯笼来。
忽然,“啪”的一声,把我们大家给吓了一跳,我忙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我那调皮的妹妹在一个人放鞭炮。
正当我想跑上去批评她时,她又拿出一个鞭炮准备点燃,我连忙上前阻拦:“危险!说时,我把鞭炮一把从她手中抢过,“你怎么不懂事呢,跟你说过几次了,不要在没大人保护的时候做危险的事情!你为什么不长记性呢!”没想到,她反倒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没事干嘛!”“这样吧,你跟我去帮爸爸挂灯笼,OK?”“好!”不知不觉已经夜幕降临,亮闪闪的星星照得黑夜如同白昼。
我们一家人吃过年夜饭,来到空地上,准备放鞭炮和烟花。
首先,妈妈先拿出一朵“牡丹花”,然后小心翼翼地点燃,不一会儿便喷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如同一群彩蝶在翩翩起舞、纵情歌唱,让人看了目不暇接。
接着,我也跃跃欲试,我拿出“集锦”点燃,那火星直冲一米高的地方又洒落下来,既像美丽的喷泉,又似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火焰,真是美丽极了!“我也要放,我也要放!”我那小妹妹也迫不及待要试一试,随即她点燃了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魔术弹”,它一会儿吐出绿如油,一会儿又冒出红如火,一会儿又射出黄如金,一会儿又喷出彩如霞!时光飞逝,转眼间,十二点的钟声已经敲响,天空中也顿时变成了“花的海洋”,有的像“龙飞凤舞”,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满天繁星”!照得天空五光十色,色彩缤纷!过年真有趣!我可能写的有点多,但以上全是我自编自写的,希望你能满意哦!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春节;作文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 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
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
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
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
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
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大年三十包饺子。
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家乡的春天作文,我的家乡在信阳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家乡信阳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阳是一个鱼米之乡,它呀,还是一个茶都之乡和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呢!不过,以前的信阳可不是这样的哟!记得我小时候,信阳道路狭窄,一边只能通几辆车,车速还很快,不小心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可现在,啧啧啧,简直不能比。
现在道路宽广,干净整洁。
过去一下雨,路全都是泥,汽车很可能把泥溅到你身上,农村的泥还可能把你的鞋粘掉! 啊!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我呀,干什么好呢?嗨!我就来给你当导游吧!好,第一站,南湾湖! 南湾湖既是旅游景点,又是一个自然保护区。
首先我们先去猴岛吧!猴岛猴岛,不愧是猴岛,上上下下都充满了调皮的气息。
要注意,我第一次去猴岛时,带了一个包儿,结果一猴子上前抢我们的手提包呢!真调皮!我们游了猴岛,再去消夏岛。
那里风景可美哩!花儿争芳斗艳,草儿形状各异,一排排桃树羞红了脸,一队队柳树挺直了腰,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接着第二站,我们要去我的老家——潢川!说起潢川,那可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潢川的房屋全是平房,河水大部分都是黑的,污水横流。
道路凸凹不平,坑坑洼洼,路旁一堆臭气薰天的垃圾,令人生厌。
现在,高楼拔地而起,河水清澈见底,道路绿草如茵! 第三站——浉河!浉河原来只有窄窄的小桥,现在建起了彩虹桥。
原来,浉河水上尽是死鱼,现在浉河水里,小鱼尽情游水,浉河水上,鸟儿自由飞翔! 原来只有鸡公山很出名,现在又开发了很多景点,例如南湾湖、波尔登、灵山、大深沟、上天梯等等非常壮观的景点,让你想拥抱大自然。
信阳是鱼米之乡,是茶都,我爱你!你变了,变得更美丽了,我祝愿你将来变得越来越美! 我的家乡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城关一小3(5)班 李睿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村庄。
家里住着爷爷和奶奶。
养的小动物是小鸡和小猪。
家乡还有山丘、小河、老牛和山羊。
春天,山丘上长满了小草和野花,它们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到了夏天,门前的小河可热闹了,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每次回家乡都要与小朋友门在河里游泳、打水仗、捉小鱼。
秋天来了,地里的庄稼都熟了,到处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到处是丰收景象...... 冬天,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飘落了下来,给大地铺上了白色的外衣,小朋友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比如,北京的特产是北京烤鸭,新疆的特产是哈密瓜,云南的特产是普洱茶……与别的地方一样,我的家乡——河南信阳也有一种名扬海外的特产——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与普洱茶一样名扬海外的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着名的土特产之一。
听品茶多年的姥爷说,信阳毛尖因其外型酷似针,表面披满毫毛而得名”毛尖“,又因为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历史悠久。
信阳茶区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茶区,听说唐朝时信阳就盛产茶叶,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了。
公元760~780年间,我国茶学家陆羽翼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着《茶经》,就把信阳划为当时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
写到信阳毛尖的诗句更是不计其数,但最着名的要数宋代着名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淮南茶,信阳第一“。
现在,信阳毛尖已成为广大茶友们所钟情的茶叶了。
它不仅口味独特、滋味爽口、让人回味无穷,而且色泽青翠欲滴、汤色嫩绿明亮、令人赏心悦目。
更重要的是,喝信阳毛尖没有副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信阳人都非常健康,大街上找不到几个胖子,而且皮肤都很好。
原因就是他们经常喝信阳毛尖。
信阳还有一年一度的”茶叶节“。
茶叶节期间举办许多大型活动,有茶叶展评会、茶道、茶艺表演,为了助兴,还举办农产品交流会、书画展等,让人目不暇接。
茶叶节的口号是”以茶为媒,广交朋友“。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外友人来到信阳,认真地品尝一杯浓浓的信阳毛尖,仔细地体会茶中包涵的热情、友谊。
通过信阳毛尖,深深的爱上我的家乡——信阳。
点评:信阳毛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张名片,更是信阳的一张独具个性的名片,作者从毛尖名字的来历、渊源流长的历史,写到它的口感、色泽,最后写到内容丰富的茶叶节,思路清晰,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信阳毛尖的爱、对家乡信阳的爱。
信阳的春天 我爱信阳的春天,也便爱上了这个季节的一切。
春风吹醒了万物,也舒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笔触,才有了这样优美诸如“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
尽管春风的末梢还带着几丝寒意,但她却削薄了河岸上的寒冰,削薄了人们身上的衣着,也削弱了人们的心理防线,让人们敞开胸怀去拥抱大自然。
春风削薄了云彩,只剩下那精巧的几缕去过滤阳光。
春风冲淡了天空的色彩,给人们真正的蓝天。
春天在水面上掀起的波澜,让一池碧水轻轻摇晃起来。
春风拂动着人们的发丝、衣角,轻柔却不造作。
人们也毫不厌烦,站在风中,解开衣扣,享受这柔情的爱抚。
春风的吹拂下,春日则给了我们另一番感受。
春日的早起,让人们在朝霞中开始工作,春日的晚归,又让人们在夕阳中回...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写一篇河南人过年的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