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入侵长江边,
国土沦丧尸成山。
统一战线齐迎战,
艰苦卓绝八年间。
为国捐躯无畏惧,
咽菜吃糠心也甘。
不使百姓遭奴役,
奋勇杀敌伤痕添。
待到鬼子投降日,
烈士忠骨泉下安。
往昔勇士今何在?
耄耋老瓮背已弯。
讲述当年从军事,
永载史册抗战篇。追答
老瓮,写错了,对不起!应该是:老翁。
感恩抗战老兵的小作文
为了中华民族不受侵略,为了同胞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你们放弃了温馨的家,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很多人一去不归。
这种无私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后代敬佩,没有你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不做只为自己的自私自利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文明强大,绝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和平是需要付出甚至牺牲的,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守卫家园、保卫和平而付出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的先辈吧!最后,向所有的抗战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以抗战老兵的故事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
抗战的英雄们,我们的江山是你们用鲜血换来的,作为你们的后代我们倍感荣耀: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你们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动心于高官厚禄。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用铮铮铁骨扞卫了一个中国人的信仰,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抛头颅,洒热血。
我们深情地缅怀你们,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象征,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榜样。
...
抗战老兵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文
9月3日,******广场上,三军列阵,铁甲生威。
在这里进行着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走在地面方阵首列的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
昔日抗战受功勋,今日检阅展风采。
这些老兵,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战士,更是从苦难辉煌中奋进而来的英雄。
抗战老兵永远不会被历史忘记。
上世纪前叶,日本法西斯把整个亚洲拖入了战火硝烟,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华夏文明面临着严峻挑战。
正是这些战士挺身而出,迎着侵华日军的炮火前进。
一时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抵抗侵略的烽火,响彻着民族救亡的号角。
现在白发苍苍的老兵,当年正是热血沸腾唱着《毕业歌》的青年学生,报效祖国的归国华侨,憨厚耿直的山野民夫。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向侵略者发出了绝不屈服的誓言。
一寸山河一寸血,14年的艰苦卓绝,千万生灵的惨烈代价,在抗日仁人志士的血与火之中,古老的东方古国终于昂起头,迎来了自己命运的伟大转折。
当年一代抗战青年,如今俱已耄耋之年。
他们从战争年代走来,却从未停止自己奉献祖国的脚步。
大建设激情燃烧的岁月,改革开放下的春雷涌动,无不有这些国家脊梁的身影浮现。
他们缔造了这个国家抗争的过去,他们见证着这个民族复兴的未来。
庆典时刻,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在“九三”大阅兵的******广场,跟随着抗战老兵方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是抗战老兵用血肉铸就的“永不磨灭的番号”:“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弘扬抗战精神,传承英雄火种。
踏着先辈的足迹,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英雄的精神继续照亮这个民族的前程。
**主席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如今,“两弹一星”早已横空出世、“辽宁”号航母驰骋在万里碧波,东风导弹犹如苍穹利箭,中国捍卫和平的力量从未如此强大。
但更应该强大的是,从抗战英雄那里接过“珍爱和平、铭记历史”的接力棒。
像他们一样,永葆忠诚和使命,从不犹豫,满怀信心,从继续战斗直到继续建设,直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约而至。
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支柱。
...
抗战老兵的真实故事200——250字。
97岁的杨云峰老头儿大概从87年开始断断续续要饭吃。
现在,他已经不在了。
位于卢沟桥的抗战馆也始建于87年。
抗战馆开馆初期,杨老头子就把他当年在卢沟桥上使用过的大刀捐献给了抗战馆。
而且,十几年来,他不断地到抗战馆来。
杨老头子来一次就被送走一次,而且,次次必须经过近在咫尺的卢沟桥。
卢沟桥是八百年前的桥,有乾隆皇帝的题字,因七七事变而名扬天下。
今天,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日又向我们走来。
67年前的卢沟桥事变是改变中国社会、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67年前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开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在亚洲战场上的开始。
自67年前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社会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七七事变之后,中华大地上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抗战八年,中国人民经过英勇奋战,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赔款割地连连失败,惟独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应该说: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新的一页,就是在卢沟桥上翻开的。
那么,亲历67前卢沟桥事变的抗战老战士现在都怎么样了?我于五年前采访过的,97岁的抗战老兵杨云峰先生于6月11日,在贫困之中谢世了。
之所以说他贫困,是因为多少年来,他没有任何收入。
而且,他逐渐逐渐地丧失了劳动的能力,还是孤寡老人。
我前思后想,和老人接触过的一幕一幕又展现在眼前,就象发生在昨天一样。
为杨云峰后半生几十年生活在贫困之中,我感到万分辛酸。
只是一个杨云峰吗?其实,很多抗日老兵的数十年都在默默无闻之中,在生活艰苦之中度过的。
据《中国财经报》2004年5月25日报道:“2003年我国年绝对贫困标准是年人均收入在637元以下,低收入贫困标准是人均年收入在637到882元之间。
根据此测算,到2003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为2900万人和5716万人。
”中国的贫困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所谓的贫困人口也是长期存在的,这是毋庸质疑的事实。
只是随着年代的演变,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正在以自然消亡的方式退出我们社会生活中贫困人群的舞台。
这里面曾经还有过很多类似的杨云峰人物吗?您说呢?根据我多年的调查,参加过抗战的老兵现在占中国曾经是抗战地区人口的万分之一。
“抗战地区”指的是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外,有东北三省、华北、华中、贵州、云南等地。
抗日战争胜利距离今天已经59周年了,卢沟桥事变距离今天已经有67年了,918事变距离今天已经有73年了。
明年,也就是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曾经“用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抗战老兵将会寥寥无几。
我们可以去博物馆会他们;我们还可以在历史书中和他们谈话吗?97岁的杨云峰先生是个脾气暴躁的老退役军人,我第一次采访他时他92岁,那时,我还可以体验到他的“暴躁”的一面。
杨云峰1926年在绥远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后来在29军37师当兵。
杨老头儿闭着眼睛倒背如流的告诉我:“军长宋哲元、师长冯治安、旅长何基沣。
”1933年的喜峰口大战,他是当时大刀队的成员之一。
我知道1933年3月,在北京密云县喜峰口罗文峪的战役,29军歼灭日寇6000余人,击毙少佐以上军官53人,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1门机枪36架。
中国军队的29军当时牺牲了多少人?我没问他。
恐怕问他也说不清楚。
反正他这个幸存者浑身都是伤,日军子弹从他左脸颊穿进,使他上下槽牙全掉了,我让他张大嘴看过他的伤。
他左耳朵早被大炮震聋了,身上、手上也都是伤。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前后,他所在的110旅负责防守宛平县城、丰台镇和丰台车站,以及平汉线通道及卢沟桥一带,与日军的混成旅只相距400米。
按照他的说法:“连日寇的眉毛和鼻子都看得清楚”。
他指手画脚的对我嚷嚷:[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那时,日本兵竟然敢在我们29军军部门口拉屎!他妈的!我们把大刀片的把儿都捏出了水、攥出了汗!不让打呀!那是命令!”他看了我一眼说:“命令就是命令,懂吧?”我心里讲话:“还命令呢,看看你穿的破衣服吧。
”他的中山服是土布的,他的裤带是根绳子。
他裤子的中缝合不上,是不是他的裤子?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进攻卢沟桥时,我军奋起反击,杨云峰和他所在的110旅官兵奋勇杀敌,在保卫宛平县城时不但刀劈数百鬼子兵,还击毙了日军指挥官松游少将。
后来,他参加了大名保卫战,在血战中,他所在的179师抵抗日军三天两夜围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大名失守。
当时的师长何基沣悲愤之极,留下了“不能打回北平过元旦,无颜以对燕赵父老”的遗书而自戕{未遂}。
杨云峰很清楚这件事情。
他对我说,他跟着何基沣当了三次“敢死队”的队员:“一次喜峰口、一次卢沟桥、一次是大名血战。
”杨云峰埋怨:“他从营长、团长当到师长,可我还是抡大刀片的兵。
回家探亲前才当上少尉。
”我也认为他运气不好,如果当了官,起码可以...
写抗战老兵和明星对比的作文
几年前的四月十四日上午七点四十七分,我想大家不会忘记,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全国人民的心随之沉重起来。
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有多少亲人顷刻间阴阳相隔,真是苍天落泪,山河同悲。
虽然灾难发生了,但是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谱写出一篇又一篇感人的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来自于香港的志愿者,他今年刚做完手术,一听闻玉树地震的消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拔下输液的针头,毅然赶赴灾区,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
然而,就在他救人的时候,突然发生余震,在这场余震中,他壮烈牺牲了,献出了自己年近四十多岁的宝贵生命。
他走了,但留给我们的感动始终萦绕心间。
我落泪了,难道这就是大爱无私吗?是的,这就是大爱无私!在这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奉献!
听抗战老兵讲故事八十周年作文
.前不久,“致敬抗战老兵公益行动”来到南京,3位九旬抗战老兵代表薛中天、张修齐、司光荣被授予勋章,并收到慰问金。
“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前,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就是要铭记他们的历史贡献,这种致敬是永不消退的。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佩佑对记者说。
这实在让人感动,感动的是他们不畏生死的抗战故事,感动的是
为抗战老兵点赞观后感作文
昨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待旦在笔记本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起初。
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态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今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接替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
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发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牺牲。
看见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呼叫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头看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今天可谓是截然不同了。
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
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
二十一世纪,看到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
历史启发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凡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现今,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
更该当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自豪!参观后真可谓感慨万千。
我相信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实行,实施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抗战老兵故事观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抗日故事,这篇故事是我的感触很深。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峰岭有一个村子,村里有一个名叫杨杨的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
爷爷告诉杨杨,他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小鬼子了,杨杨对爷爷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当打鬼子的英雄。
”样样有一条大狗,名叫阿黄,从小和他玩到大,阿黄既聪明又强壮。
一天,杨杨带阿黄去钓鱼,他们回家的时候,杨杨不小心被一个东西给绊倒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满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
过了一会儿,八路军叔叔醒来了,他看见杨杨蹲在身边,就断断续续地对杨杨说道:“小朋友请你帮我把这个I竹、、、、、、筒、、、、、、交给游、、、、、、游击大队,它很重要、、、、、、”说完八路军叔叔就闭上了眼睛。
杨杨哭得很伤心。
第二天,杨杨和阿黄带着竹筒去找游击大队。
突然,他看见前方有日本鬼子的巡逻队,他急忙把竹筒交给阿黄,让他去找爷爷,自己却留下来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
日军发现了杨杨,便走过来,用枪指着杨杨:“说,八路军在哪里?"杨杨假装要告诉鬼子,趁机打了小鬼子一巴掌。
鬼子恼羞成怒,对着杨杨一脚踢去,知道杨杨昏死过去。
后来,爷爷在阿黄的指引下找到了杨杨,并将竹筒送给了游击大队,八路军叔叔找到了杨杨,夸杨杨是个勇敢的孩子。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都叫杨杨是”小英雄“。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杨杨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勇敢,他聪明机智,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将情报保护得很好,不愧是一个小英雄。
我想我也要向洋洋学习,不能胆小怕事,而是要做一个爱过的人!————————————前几天去书店,偶尔碰到了崔永元及其团队制作的抢救历史--抗日战争老兵的故事,仔细读后我心里的悲痛就一直没停止过。
我向来是很少看-中-国当代媒体人所写的书,在我看来一个集体缺乏责任感的媒体人,是很难有好文章和书籍出现的。
而中国当代媒体人除了娱乐和愚昧大众以外,早沦落为政客和商人的喊话筒,浑身上下充满着铜臭味。
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宣誓已经被当代媒体人丢到了垃圾箱。
真实的纪实历史和真实的新闻是很难被当代媒体人所发表的。
但崔永元及其团队给了我一个安慰,他们用负责任的态度和内心深处对真实历史的敬畏,耗费几年的时间,走访上万抗日战争依然健在的老兵,给我们还原了那段我们不曾知道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抗日战争。
老兵的故事催人泪下,他们是祖国曾经的魂魄,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今天之所以强大的根源。
他们让我们了解了祖国曾经的不屈,曾经的呐喊,曾经赢得世界尊重的资本。
在此向崔永元及其团队和有良知的媒体人致敬,向抗日战争老兵致敬,向祖国的过去致敬。
-前段时间,云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播放的《中国远征军》,我几乎每天都看,再忙也要看。
我认为那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他应该真实的展现在每个中国人面前。
在我们的学校里,却因政治的原因掩盖了这段中国-军人曾经的悲壮故事。
而今天在政治不再成为我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育,接受那段曾经为了祖国的荣誉和祖国的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仁人的形象洗礼。
为了把日本侵略者挡在祖国的大门之外,不让日军从云南进入国内,打通抗日战争后方补给线,中国国民政府军前后二十万人走出国门,发兵缅甸,同日军淤血奋战。
用中国人的坚强和毅力,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坚持5年,赢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
他们曾经为了什么?祖国今天的和平和强大,是他们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远望那些今天依旧生活在缅甸,生活困苦,两眼巴望着祖国蓝天和大地的抗日战争老兵,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说祖国已经强大?回乡之路在他们心里是那么的漫长啊!可他们或许永远无法懂得,曾经的他们为了捍卫主权,舍弃生命,而今天祖国为什么抛弃他们!他们只是一名军人,只懂的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而不知道政治是啥。
而今天祖国在做些什么?祖国依旧把他们遗忘,在祖国繁荣的今天却把他们丢到了角落。
他们是祖国困难时期的脊梁,祖国遭受凌-辱时候的坚决奋起者,他们是祖国曾经光荣的魂魄。
看看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这些经历了二战的国家,他们把老兵当成英雄,视为国宝和灵魂,一生敬仰。
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伟大祖国呢!一个国家不能给英雄地位,不能让英雄得到尊重,受到敬仰,那么这个国家还能有厚重的历史吗?还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吗?还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吗?我的祖国啊!-学过历史的人,一定会记得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
可谁还知道,活下来的八百壮士曾经的辛酸生活,压抑在心中不能爆发的那份苦闷。
四行仓库曾经的守卫者之一,杨养正老人就是这样的人。
抗战结束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希望安稳的生活。
可解放后,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在那个谎言弥漫祖国上空的年代。
为了自保,他隐名埋姓。
曾经的国民党军人的身份,让他心惊胆战,不得不剪掉了唯一一张照片上的国民党服装,只留下一个头像,把那段曾经的悲壮历史深埋在心中。
50多年过去了,当他终于可以跪倒在谢晋元团...
老兵讲抗战故事
欧兴田 这个86岁的老人,以一己之力,修建起了一个烈士陵园。
他放弃天伦之乐,忍着伤病,奔走近30年,花费100多万元。
有人说他傻,但他说,自己只是在践行一个60多年前的诺言――陵园里的“集结号”一个86岁的老人,还能清楚地记得60多年前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吗?“孟庆平,爱唱歌、皮肤黑,讨姑娘喜欢,被日本人打死时24岁,少了一只胳膊。
”“李文宗,清末最后一科秀才,晚年参军抗日,为掩护战友撤退时身亡。
”“欧明海,外号叫欧老虎,老百姓有民谣:非虎似虎欧老虎,无形踪,鬼子见了都心凉。
”……在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里,一头银发的欧兴田指着23座坟头上的墓碑,滔滔不绝,一一道来。
这些墓碑上的名字,是欧兴田一个字一个字刻上去的,甚至于这整个烈士陵园,都是老人自费花了100多万元修建的,不仅如此,他还在这儿守候了将近30年。
陵园位于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这里地处偏远,走上40多分钟,穿过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才能坐上车,车再摇晃上50分钟才能进县城。
这个没花财政一分钱的20多亩的烈士陵园,不在民政部的“正册”里。
114查号台查不到它,邮局的邮差没来过这里。
老人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是一部要么信号不好,要么常欠费停机的手机。
可老人眼里,这个僻壤之地,却是“最纯净的圣地”。
在抗战时期,这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14岁参加革命,当过张爱萍将军的文书,历任参谋、少校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长等职的欧兴田,曾目睹了2400多名新四军为保护这条要道而流血牺牲。
最壮烈的一次,60名战士抗击数百名日军,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最后弹尽粮绝全部阵亡,战士的鲜血将旁边的沱河都染成了红色。
抗战胜利后,欧兴田所在部队,曾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后在淮海战役期间毁于战火。
到上世纪80年代,退休了的老人,又开始重建陵园。
陵园说不上有什么设计之美。
尽管雕着花的门楼花了十几万元,纪念碑是他专门设计的三角形,寓意纪念宿灵、灵凤、宿怀三个县的烈士。
可到过这里的人大多都认为,这个陵园破旧、荒凉,“性价比不高”。
可只要老人每天清晨站在战友的坟头前,他就觉得这近30年,花所有的精力、金钱都是值得的。
这些坟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的,全是老人一个个迁过来的。
有的是老人说服烈士的后人,移到此地。
有的是他费尽周折找到的“矮了,平了,荒着没人管理”的烈士坟,移过来。
每次把战友“请回来”,对他都是件顶隆重的事儿,他会支付雇用的4个人,每人每天500元,4个人抬棺,一路放着鞭炮,热热闹闹地让战友“搬到新家”。
没人解释得清,这个享受师级离休干部待遇的老人,一个月工资有六七千,为什么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来这里当“守墓人”。
“我活着,快快乐乐一大家子,可想到死去的战友,自己活得有什么意思。
”他挽着右手袖子,shiguokaoyu,露出自己名字的刺青。
“当年我刚参加革命,所在的尖刀班共有9人,每人都在手臂上用针和墨水刻下各自的名字,大家在一间学校的破教室里发誓,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
既然我答应了,就得做到。
”老人淡淡地说。
当年的一句承诺,老人几乎用了整个后半生来践行。
让这些英魂“回家”,是他心里一直都有的想法。
重建陵园前,很多人哭哭啼啼来找他,“自己的父亲、叔叔怎样死的?人落哪儿了?有遗骨吗?为什么政府没给烈士证?你们是一起参加革命的,只能来问你。
” 多年来不断有人找他写证明信、介绍信,证明自己的先人是为国捐躯的烈士。
有的后人,知道自己的父辈战死在沱河里,死不见尸,就在河边挖泥巴捏个小人儿,装在棺材里入土。
这些事都促使欧兴田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建好陵园,纪念这2400多个英魂。
建陵园初,他和老伴在荒地上搭窝棚住了两年,不通水电,就点煤油灯、打井,每天挑60担水浇灌2000多棵松柏。
为了能把烈士遗骨找到找齐,他花了两年多时间,每天骑自行车五六十公里,走遍了三个县的所有乡镇,有的烈士家庭没有后代,有的政府没有登记入档,消失了。
他历经重重困难,反反复复地去落实。
最后记录下2400多个名单,一一入档。
有时候为了找一个坟,他要去好多趟,天黑路滑,多次摔在沟里。
旁人当他是算命的、野医生,“卖嘴”的郎中。
为了让那些没入册的烈士恢复身份,他到相关部门开介绍信,受尽了白眼:“这是政府该管的事儿,咋你一个老头儿,没个电话就来了。
”为了给修建陵园筹资,老人四上北京、去了6个省“化缘”,他先后找到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等36位老领导。
欧兴田对这些昔日在此战斗过的战友开门见山:你看谁谁都给了500,你看着给吧!老领导们每个人都拿出了一笔不小的数目。
张爱萍将军交给欧兴田一块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粗布被面,还专门为陵园陈列馆题了词。
张震将军赠送了一根50多年前使用过的马鞭。
化缘来了13万元,欧兴田还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和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全搭进去。
可很多困难依然接踵而至。
有商人以为这是公家的事,卖给老人45车劣质砖,工程质量不合格,便拉老人下水,遭到老人的拒绝后,骂老人是老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