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茫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徐霞客,一个风餐露宿的诗人,一位不断求索的勇士。他用一生来追寻祖国的伟大与神秘,他用实际来证明人类的不懈与顽强。一个人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著成了不朽的著作《徐霞客游记》,我想他是一名真正的侠客,他虽然没有飞檐走壁的本事,但是他有壮士断臂的勇气,他没有高达如牛的体制,他有中华儿女铁铸的意志。
知道徐霞客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有个梦想就是游玩。徐霞客是我的榜样,他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586年,徐霞客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他从小就爱看记载天文地理、名山大川的书籍。22岁那年,他告别家人,外出游览祖国山水,探索自然奥秘。他的足迹遍布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尤其是他晚年到大西南的探索,更富有冒险性。 1637年正月,徐霞客到了湖南衡阳,在准备游览湖南茶陵麻叶洞时,当地老百姓告诉他:“麻叶洞里有神龙虎怪,从来没人敢进去。”徐霞客听到这个情况,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非常高兴,他向来喜欢搜寻奇险美景,于是决定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索者。徐霞客想找个向导带路,却没人敢冒险。人们劝他:“实话告诉你,洞里确有神龙虎怪,没有法术万万进不得。”徐霞客没有理睬这套迷信说法,他出高价找到一个向导,可是正当准备进洞的时候,向导听说徐霞客是个读书人,并不懂法术。吓得他连声说:“好家伙!我还以为你是法师,才敢给你领路,你既不是法师,我这条命可赔不起……”说罢,转身就走了。 徐霞客要进麻叶洞的消息传出,轰动了周围的乡亲,短时间里砍柴的拿着镰刀,种田的拿着锄耙,烧饭的停下烟火,织布的停住机梭,甚至连十几岁牧童也十分好奇地赶来,密密麻麻地把洞口包围起来。当徐霞客准备下洞时,围观的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了,有人说:“洞中有神龙。”有人说:“洞中有精怪,不会法术的人是不能降服这些东西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探头下望,没有一个人不为徐霞客担心。然而徐霞客却毫不畏惧。他从容地脱下衣服,拿着火把下洞进行探察。在洞中,他不仅没有遇到人们传说的各种神龙精怪,反而亲身感受了“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的另一番大千世界。 这时候,村里的许多老百姓都围在洞口,想看看妖魔怎样把这个不怕死的人吃掉。徐霞客走进洞中,仔细查看了洞穴的结构,并没有发现什幺妖魔鬼怪。当他安全地走出洞口的时候,火把也烧完了。那些围在洞口的老百姓都惊喜地说:“我们见你好久没出来,还以为是被妖怪吃掉了呢。” 当徐霞客考察完毕回到洞口时,充满着疑虑、焦急地守候在洞口的近百人一下子将他围了起来,他们的疑惑和担心烟消云散,无不对徐霞客的惊人之举投以敬佩的目光。 徐霞客告诉老百姓,洞里没有妖魔,而是各种各样的石灰岩地形,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南方气候潮湿,石灰岩接触或渗进了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石灰岩溶解。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石灰岩被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峰林、洞穴、洼地等。地理学上对此有个统一名称,叫喀斯特地貌(旧称岩溶地貌)。当地老百姓看到这千姿百态的地形变化,还以为有什幺妖魔法术。徐霞客以亲身的实践和科学的道理,解开了当地人心中的疑团。 徐霞客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是他在地理学上的最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徐霞客游记》,至今是我国17世纪地理学上最卓越的成就。他比欧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的爱士培尔要早150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罗曼要早200多年。因此,徐霞客被今天的地理学家一致公认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伟大先驱者,他的《徐霞客游记》也被推崇为世界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
六年级上册习作六写家乡的一位名人要写徐霞客的作文
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卧南旸”这名诗赞誉的是我家乡的名人——徐霞客。
这个千古奇人所创下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从小,有着远大志向的徐霞客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他觉得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志在四方,外出游历,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不能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永远留在父母身边。
他订立了这样的人生计划:天下大河有九条,一定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至少要登四座!正是因为从小有这么大的志愿,所以22岁的徐霞客就背井离乡,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外出游历,开始闯荡。
徐霞客首先来到了安徽,来到了他想了好几年的一座名山——黄山。
他迫不及待地想登临顶峰,观赏到迷人的风光。
来到山脚下,未作休息便开始登山了。
不巧刚爬到半山腰,骤然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毫无经验的徐霞客胆颤心惊,但还是极力要求自己要镇定,心想:“这才是自己游览的第一个地方,路途的凶险,谁都预测不到,要是这丁点儿的困难自己都克服不了,那将来还怎么能游遍整个中国?一路上,这样恶劣的天气随时都会不期而至,那到时该怎么办?”想到这儿,徐霞客咬紧牙关,滂沱大雨无情地打在他身上,但不屈不挠的意志支撑着他。
徐霞客是那么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合肥市凭借着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在漫长的旅途中,他与长风为舞,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
徐霞客艰苦卓绝的地理考察活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徐霞客游记》。
这本书是他经过19个省,用时30年才写出的六十万字的旅游日记。
这本“古今游记之最”真是一本奇书!30年——对徐霞客来说是大半辈子,但他始终如一日地游览名胜古迹,为后人留下《徐霞客游记》。
他用一生来追寻祖国的伟大与神秘,用事实来证明人类的不懈与顽强。
他是一个真正的“侠客”。
虽然没有飞檐走壁的本事,但是他有壮士断臂的勇气,有力大如牛的体质,还有着铁铸的意志。
这也使我明白:尽管前方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地走!
以《我看徐霞客》写一篇作文400字
捧着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总有一股自豪之情在跳动。
是啊,作为一名江阴人,一个徐霞客的老乡,谁又能按捺住那颗充满激动和自豪的心呢?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我也只能用一个“奇”字来形容他。
毕竟,这个千古奇人与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读完了全书,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一生,徐霞客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可他不图名利,对考取功名更是毫无兴趣。
少年时的徐霞客更是热心于读些奇文怪书,立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志向,他还曾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
可见少年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由此可见,徐霞客乃一奇人。
青年时的徐霞客想探访奇胜的心愈发强烈,可又得接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幸亏他有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母亲,母亲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励徐霞客出游,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来支持徐霞客的夙愿大志。
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险旅行,他北历京冀,东渡普陀,南达闽粤。
徐霞客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曾多次遇盗,绝粮,但是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
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却选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地理考察事业,可见,徐霞客旅游乃一奇事。
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但可惜的是后来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经后人搜寻才找到六十多万字,仍然有许多残缺。
尽管这样,这部奇书仍堪称“古今游记之最”,可见其不凡。
书真是奇书。
作为一名江阴人,家乡拥有这样的历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骄傲与兴奋,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惭愧。
徐霞客是多么的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仍凭着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
相比之下,我则软弱的多,一遇挫折就后退,一点细雨就弯腰,我知道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要变得坚强。
尽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的走。
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奇人,干出奇事,写出奇书,但我想徐霞客作为家乡先贤,给我的影响,绝不只是敬佩与仰慕。
提问者评价
作文: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
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
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
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马镇南旸岐一个没落士绅家庭。
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亲徐有勉隐迹田园,母王氏豁朗节俭,能“贸布以易糈”。
徐自幼聪慧过人,好读书。
15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特好古今史籍、地志图经,萌远游五岳之志。
18岁,父亲受群豪欺侮,忧愤而死。
他决意不应科举,不入仕途,遍游名山大川。
万历三十五年徐21岁,辞别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开始出游。
初期旅行以登名山、访胜迹为主,因老母在党,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计程以归。
他“游山川如会知己,探穷凹如掘至宝”,47岁以前,游历了北方的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南方的黄山、庐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最远至福建的武夷山。
曾于天启元年(1621),为纪念母病痊愈,盖“晴山堂”,搜求先世遗墨、题赠,为之刻石。
天启四年,因母已届80高龄,打算暂缓远行。
母不以为然,特命他陪同母亲作宜兴、句容之游,以示激励。
翌年9月母病逝,在家守庐。
崇祯元年(1628年)服丧期毕,乃放志远游。
他有感于“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以更多的精力,对地理现象作考察研究。
4月,去福建漳州看望好友黄道周。
远抵广东罗浮山。
崇祯二年,由南转北,人京师,游盘山。
崇祯三年,再南游漳州。
五年,重游天台山、雁荡山。
六年,出南京,再北上京师,游五台山、恒山,又南下三游漳州。
他身体健壮,携一杖,一仆被,登山捷如猿。
能忍数日饥,逢食即饱,旅泊岩栖,游行无所碍。
崇祯九年,徐霞客年届50。
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蛮荒”。
于九月十九日深夜,辞别亲友,大笑出门,放舟作万里遐征,同行有静闻和尚和顾姓仆人。
静闻系江阴迎福寺僧,刺血写成法华经1部,愿供于云南的鸡足山。
一行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去云南。
十年二月二十日夜泊湘江新塘,遇盗舟焚,静闻、顾仆受伤,行李财物尽失。
徐没有为之却步,设法取得友人资助后,重新上路。
九月,静闻病死于广西南宁崇善寺。
他背负静闻遗骨,与顾仆分担行李,历时1年余,经贵州于十一月底到达云南的鸡足山悉檀寺。
十二年,顾仆卷包潜逃,他在僧人们的帮助下继续考察,主要活动于重山峻岭。
山中无粮,就吃野菜野果为生;无处投宿,就以山洞树林为家。
攀绝壁,涉洪流,探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认真记载。
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进行大规模考察,并作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
他横穿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诸水流实地调查勘测,写成《溯江纪源考》和《盘江考》,详细论证长江和盘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纠正了儒家经典《禹贡》以岷江为江源之谬。
此外,徐霞客还远抵云南边陲腾冲,对有地下热能表现的地区进行寻访。
直到患了足疾,还应丽江知府木生白之请,留修《鸡足山志》4卷,历3月告成。
后“因病不良于行,于十三年坐船东归”,六月抵家,此次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5月8日)与世长辞。
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计16个省的无数山川。
在旅途中,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草照明,走笔为记。
这些游记涉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
经后人编辑成约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作文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
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
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著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
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
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
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
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
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
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
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
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
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
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
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
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望采纳
写黄山的作文400字
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我终于也有了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秀丽的景色。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
而游了黄山,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
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
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
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 “猴子观海”、“ 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玉屏楼的附近,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时刻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还有棵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下次再来!”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道德中宫的作文
探险,是一种超越自我;是一种探索自然;是一种拼搏进取;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
我们探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我们追求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我们发现浩瀚太空的神秘。
在任何时候,人们都尝试超越这些地平线,而我们的行动,正是——探险。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赞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都在赞颂英勇的使者郑和;都在赞颂勇敢的冒险者鲁滨孙,都在赞颂伟大的徐霞客、王雨生。
而他们一生所追求的事业,正是探险。
全世界的人都为着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而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们的足迹,如果说探险不是一项有益的活动,那么这些难道是人类愚昧无知的表现吗? 正是有了人类的探险,所以我们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在干旱炎热的撒哈拉;在神秘幽深的亚马逊;在广阔无边的太平洋;在……才有了人类的足迹,才有了如今万紫千红的世界。
那一次“探险”,我终身难忘。
以前,我总爱在星期天做完作业后去哥哥家玩,因为他和我年纪相仿,所以特别合得来,但是我家和他家离得很远,所以我每次去他家都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左右。
到他家,玩了一会儿,便又匆匆回家。
偶然中,我发现了一条去他家的近道:那就是先走几十米公路,再进一片小竹林,过林以后上一座小泥丘,再下来再上一座桥,过桥后走一会儿就到他家了。
从发现之日起,我一直走这条路去他家,自从有了这条秘密通道后,一趟路成就为我节省了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两个便可以尽兴地玩。
这不,前几天,我还从这儿走过一回呢! 那天,我做完作业,对奶奶说了一声去哥哥家玩,可来到竹林前,到底进不进去呢?我却犹豫了,因为我以前走这条路时看见了一只大蜘蛛,挺恐怖的,可我为了能和哥哥多玩一会儿,还是硬着头皮钻了进去,还随手拿来一根竹棒防身。
这儿的景色倒是美,春天,万物复苏,那竹子也焕发着生机,透出的竹叶也是如此,碧绿碧绿的,可此时的我只顾四周有没有危险,哪有闲情雅致来欣赏这春日美景啊,我急匆匆地冲出了这片小竹林,冲过了小泥土丘后,来到桥前,眼前的景象使我惊呆了:去年冬季那场百年难遇的大雪竟然把桥仅存的一半栏杆也给弄断了,现在的小桥就只有光秃秃的桥面,看上去很危险,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我鼓励了一下自己,踏上了桥,但我的脚还是软得不能动,但我还是一发力,艰难地战战兢兢地趟了过去,我刚一踏过桥,便马上瘫坐在地上,我要好好放松放松紧张的神经。
桥下的小鱼小虾们,不时探出小脑袋,张开着嘴,好像在取笑我没用呢! 我走过了桥,便和哥哥去玩了,而回来时,我仍选择了那条绝径,这一次,我不怎么怕了,因为我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
啊!这次“探险”,我决不会忘记的。
它是对我勇气的一次考验。
我也要写这个,但是是周记!
游江郎山作文急
《游江郎山》今天,我因为表现非常的棒,妈妈“赏”我陪她一起去逛逛江郎山。
在去江郎山的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江郎山位于江山城南25公里的江郎乡,最高海拔824米,周围方圆5公里。
江郎山属丹霞地貌,号称‘中国丹霞第一奇峰’。
关于江郎山,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东海龙王的女儿认识了当地江氏三兄弟,并且爱上了弟弟三郎,可是龙王不允,秉性的女儿不遵父命,躲到江家。
于是,龙王水淹江山,江氏三兄弟为了保护百姓,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巨石,堵住了海水。
多情的公主则化成了美丽的须江围绕江山,缠绵盘亘。
为了纪念江氏三兄弟,人们就把此山称为“江郎山”,三块顶天立地的巨石就被称为“江郎三爿石”。
江郎山现已成为国家级的旅游景点,而山中最著名的景点便是三爿石。
三爿石屹立于半山之上,拔地而起,数十里外可见。
三石呈东南方向按“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
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为一体,更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说着说着,我们已经来到了江郎山的脚下了,看着美丽的三爿石,我迫不及待地往山上爬。
这路可真险峻呀!上郎峰的路是开凿在岩壁上的小道,路边有铁护栏保护着行人的安全,小道呈S型向上蜿蜒,江郎山难爬的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陡峭的路太多。
我边走边欣赏风景,云雾在山上缭绕,山峰时隐时现,好像在很远很远,又像就在眼前。
起初,我的脚还灵活的很,可是后来,我越来越感到脚上像绑上了铁袋一样有点走不动了,而且路实在是太险了,有一次,我的脚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活动的小石头,我像一个皮球一样向下滚,还好爸爸就在后面接住了我才没造成大问题。
在大家的鼓励下,我终于爬到了山顶,看着四周的美景,我感觉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气场面,真是棒极了!我想:在学习上我也要这样,征服脚下的困难,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习上的王者,才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真正含义。
六年级领一年级去徐霞客故居作文
今天,我们到徐霞客故居去参观了。
我们先来到了故居门前的广场上,听讲解员介绍:徐霞客20岁出去旅行,到55岁回家,这30多年里,他走遍了19个省、市、自治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还是著名的探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
接着,我们来到了仰圣园,仰圣园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碑廊,碑廊里有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我看了很羡慕,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也能放到这里。
参观完了仰圣园,我们又来到了徐霞客故居。
呀,好大的一棵罗汉松!听老师说,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抬头一看,它高耸入云,都超过屋顶了;罗汉松真粗啊,要4、5个同学才能合抱过来。
据说,这棵罗汉松还是徐霞客爷爷亲手栽种的呢!当老师带我们走的时候,我们留恋往返。
写名人的作文600字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
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
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
”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
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
描写黄果树瀑布的作文
今天一大早,我、爸爸、妈妈就乘车直往亚洲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镇宁、关岭两县境内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游的白水河和坝陵河上。
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素有“天下奇景”之称。
来到黄果树大瀑布,眼前被雾气弄得若有若无,看什么都很吃力。
突然,一阵寒风吹来,风中还裹挟着丝丝雨水,粘在我的脸庞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往上望去,瀑布的源头好似有一道门,通往无边际的大海,海水就从门来到大瀑布的源头,不停地流,与瀑布融为一体。
我想:如果当时李白不是去庐山,而是来到黄果树,那么绝对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不是庐山,而是黄果树瀑布了!瀑布从顶处落到地面约需5秒钟,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倾入岩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
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
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
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她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
只是今天,天公不作美,阴雨朦朦,如果是天气睛朗,还可以看到在阳光照射下,化作一道道彩虹,幻影绰绰,奇妙无穷。
我喜欢黄果树瀑布,更喜欢黄果树瀑布后的水帘洞,水帘洞的迷离变幻还是先不告诉你,让你亲自去享受它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