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秋湖这个悦耳的名字能名扬遐迩,不仅有她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还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朴典雅的“五贤祠”。
初夏时节,我们骑自行车去五贤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东岸,白杨参天,浓荫遮地。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纹。约行四五里,隐约看见芦苇丛中有几座瓦房,被树木环抱着,那就是“五贤祠”。 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边,五贤祠的正面尽收眼底,东西大约50米,龙头大门居在中间,两侧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凉亭。与其说凉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门与亭全是瓦红色。四角向上翘起,犹如雄鹰在空中展翅。陶瓷画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楹梁上刻有精致的花纹,给人一种幽雅古朴的感觉。
登上台阶,走向院内,正面是五间上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偏房。所有房屋都是瓦红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突起的房檐像鸡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画栋,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见中间两根柱上,有董一博题写的对联。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红的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五贤祠”,真是轩昂壮丽。
进入屋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着。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上遮绸布缎布棚,下踏青石板面。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如生。
中间是鲁仲连的塑像。据向导介绍,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
向导指着右边一尊大像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华不注山(今济南东北华山),顺小清河而下,来这里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的著名诗篇。”他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画。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
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和辕固。颜?,战国时齐国人,曾隐居在“五贤祠”这个地方。
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
这不正是对二位贤士的高度评价吗?正面墙上写着“邦国瞻依”的横批。墙上挂满了古今诗人、画家的佳作,诗意横溢,画情丛生。
步入东房,向导指给我们看门前的对联,“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宿芦华。”这正是来赞美锦秋湖景色的。是啊,里面全是赞美锦秋繁荣景况的诗画。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游罢五贤祠,心中确有所感,这感慨都出自于对“五贤祠”的敬佩和对祠中瑰丽建筑的赞赏。天已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祝愿你学业有成!
600字名胜古迹作文
锦秋湖这个悦耳的名字能名扬遐迩,不仅有她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还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朴典雅的“五贤祠”。
初夏时节,我们骑自行车去五贤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东岸,白杨参天,浓荫遮地。
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纹。
约行四五里,隐约看见芦苇丛中有几座瓦房,被树木环抱着,那就是“五贤祠”。
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边,五贤祠的正面尽收眼底,东西大约50米,龙头大门居在中间,两侧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凉亭。
与其说凉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门与亭全是瓦红色。
四角向上翘起,犹如雄鹰在空中展翅。
陶瓷画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楹梁上刻有精致的花纹,给人一种幽雅古朴的感觉。
登上台阶,走向院内,正面是五间上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偏房。
所有房屋都是瓦红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
突起的房檐像鸡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画栋,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见中间两根柱上,有董一博题写的对联。
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
上面是金红的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五贤祠”,真是轩昂壮丽。
进入屋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着。
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
上遮绸布缎布棚,下踏青石板面。
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如生。
中间是鲁仲连的塑像。
据向导介绍,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
《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
向导指着右边一尊大像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华不注山(今济南东北华山),顺小清河而下,来这里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的著名诗篇。
”他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画。
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
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
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和辕固。
颜?,战国时齐国人,曾隐居在“五贤祠”这个地方。
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
” 这不正是对二位贤士的高度评价吗?正面墙上写着“邦国瞻依”的横批。
墙上挂满了古今诗人、画家的佳作,诗意横溢,画情丛生。
步入东房,向导指给我们看门前的对联,“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宿芦华。
”这正是来赞美锦秋湖景色的。
是啊,里面全是赞美锦秋繁荣景况的诗画。
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游罢五贤祠,心中确有所感,这感慨都出自于对“五贤祠”的敬佩和对祠中瑰丽建筑的赞赏。
天已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祝愿你学业有成!
求一篇关于写中国名胜古迹的600字作文
福建的名胜古迹 有气势宏伟的郑成功陵园、“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安平桥)、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 、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莲花峰、五塔岩等78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大佰岛娱乐世界、山外山生态农业度假区、黄巢风景区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园戏、高甲戏、南音等艺术奇葩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
风景神奇,文化独特,民风古朴,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在台湾海峡西岸,有一座面积14.35平方公里、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小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东海明珠”的湄洲岛。
湄洲岛钟灵毓秀、风光无限。
那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那万顷林涛,青翠欲滴、沁人心脾;那黄金沙滩,宛若细绒、令人陶醉。
登高远眺,但见海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间仙境。
妈祖的传说 灵妃一女子 瓣香起湄洲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湄洲岛。
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的后裔。
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
妈祖也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预知人休咎事”,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在一次抢救海难中不幸遇难,相传羽化升天。
从此经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
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使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据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般遇大风巨浪,“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
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
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额。
此后,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
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
海上龙宫妈祖庙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遇难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祖庙。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橼”,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
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宋天圣年间(1023-1032),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
洪希文(1282-1366)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
明朝,妈祖庙又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洪武七年(1274)泉州卫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
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谴官整修祠庙。
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
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
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军殿。
土地庙等。
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已颇具规模,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妈祖庙此时已基本定型,并一直保留至1966年。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
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
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免。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
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
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一处地基。
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庙的行列。
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
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朝西,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 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
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
目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
如今世界上有妈祖庙4000多座,分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
在台、港、澳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省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
据统计,近年来湄洲妈祖祖庙竭祖进香的信众超过1000万人次,单海外及台港澳的信众就超过百万人次。
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赶赴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自己挑简要的写) 就这个了,给点棉籽吧
介绍名胜古迹的作文六百字
秋风,吹走了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夏天,闷热的天气踏着沉重的步伐悄然离去,秋天正向我们走来。
一场凉爽而又仓促的秋雨降临了。
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但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
秋雨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
我倚在窗前,仔细感触着秋雨平凡的气质。
看远处,近处,渐渐地给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纱,那是一片雾,一片浓浓的雾,万物都要沉睡在这个雾的世界里。
眼前的一切都是白色的,或许其中还会混杂着一些东西,如炊烟袅袅飘荡......我虽看不见,但似乎可以闻得到。
秋雨,继承了夏天的雷雨,重演着春天一样的历史,再次刷新了大地,洗涤万物......下吧,秋雨,大自然因你将充满诗情画意;下吧,秋雨,你可知道,我们曾怎样坚持不懈地期待着你......下吧,秋雨,让你的清凉滋润人们久违的心田;让你的清凉沁入干涸的大地。
秋雨啊,落入心田的秋雨,希望你给勤劳的人们带来希望,也给那些经商的人带来富裕。
我家旁边有一片翠竹林,竹林中有一条小溪;竹林后,是一座小土坡,那是我和朋友们的天然乐园。
竹林中,一根根亭亭玉立的竹子,遮住了阳光,空气十分清新,人走进竹林仿佛到了“凉爽世界”。
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成了一曲美妙而又动听的歌。
放暑假了,每天我都要到竹林去玩。
每天早晨,当熹微的曙光照射在竹林上时,林子显得格外秀丽:小溪溅起的簇簇水花,在阳光下晶莹透亮;阵阵薄雾,似穿戴轻纱的仙女们在林中穿行。
小山醒来了,打了几个哈欠,一阵凉风从浓荫深处吹来,露珠醒了,在草叶上一个劲儿眨巴亮晶晶的眼睛;鸟儿醒来了,蹦蹦跳跳地争着唱出黎明的第一支歌……一只刚刚在清澈的小溪中喝足了水的小麻雀,圆睁着宝石般的亮眼,吃惊地望着我,然后,伸展开有力的翅膀,飞出竹林。
竹林还是我们的战场哩,我们在林内“打游击”,玩累了还可以在小溪里洗洗脸和脚。
啊!多么舒畅碍…
600字名胜古迹作文
锦秋湖这个悦耳的名字能名扬遐迩,不仅有她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还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朴典雅的“五贤祠”。
初夏时节,我们骑自行车去五贤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东岸,白杨参天,浓荫遮地。
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纹。
约行四五里,隐约看见芦苇丛中有几座瓦房,被树木环抱着,那就是“五贤祠”。
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边,五贤祠的正面尽收眼底,东西大约50米,龙头大门居在中间,两侧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凉亭。
与其说凉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门与亭全是瓦红色。
四角向上翘起,犹如雄鹰在空中展翅。
陶瓷画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楹梁上刻有精致的花纹,给人一种幽雅古朴的感觉。
登上台阶,走向院内,正面是五间上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偏房。
所有房屋都是瓦红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
突起的房檐像鸡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画栋,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见中间两根柱上,有董一博题写的对联。
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
上面是金红的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五贤祠”,真是轩昂壮丽。
进入屋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着。
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
上遮绸布缎布棚,下踏青石板面。
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如生。
中间是鲁仲连的塑像。
据向导介绍,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
《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
向导指着右边一尊大像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华不注山(今济南东北华山),顺小清河而下,来这里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的著名诗篇。
”他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画。
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
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
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和辕固。
颜?,战国时齐国人,曾隐居在“五贤祠”这个地方。
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
” 这不正是对二位贤士的高度评价吗?正面墙上写着“邦国瞻依”的横批。
墙上挂满了古今诗人、画家的佳作,诗意横溢,画情丛生。
步入东房,向导指给我们看门前的对联,“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宿芦华。
”这正是来赞美锦秋湖景色的。
是啊,里面全是赞美锦秋繁荣景况的诗画。
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游罢五贤祠,心中确有所感,这感慨都出自于对“五贤祠”的敬佩和对祠中瑰丽建筑的赞赏。
天已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祝愿你学业有成!
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美丽的洛阳,这是个历史悠久、风景诱人的大都市。
它地处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
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
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二十亿世纪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名,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其中龙门石窟最为著名,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称“伊阙”,这里山河壮丽,风景优美,石窟密布在伊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一公里之余。
他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世界各地的人都来此观光旅游,引得游人如潮。
其次就是白马寺了,它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
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洛阳的一绝。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老习俗。
自古以来,洛阳牡丹就以品种繁多,花色绝伦而名扬天下。
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称誉牡丹,实不为过。
牡丹乃花中之王,雍容华丽,色艳香妍,冠压群花,盛开在暮春。
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欧阳修称赞“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洛阳牡丹因此有“花中之王”“万花一品”诸多美称。
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
我喜欢这种富贵的花,比野花更喜欢。
因为我觉得他们倾尽全力的开放,越是娇贵,越是珍爱。
古都洛阳正焕发着青春的力量。
一条条马路更加宽敞,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中原明珠,波光漪漪的洛河湖面,绿油油的草坪,连古老的卢舍那大佛也为古都的变化而面带微笑。
到了夜晚,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犹如节日的礼花在空中绽放。
优雅的环境,美丽的景观,古都洛阳日渐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同学们,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刻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我们的聪明才智熔铸洛阳现代化的大厦,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奋力向前。
我坚信,洛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名胜古迹 作文
终于看见了北京的太阳!在我们去故宫的那个上午。
我是第二次去北京,却是第一次去故宫,这不免成了我最大的遗憾,因此,此次“入宫”,我格外地用心,妄想能把上次的遗憾补回来!书上的紫禁城,是个威严的地方,他坚不可摧,他的威严不可侵犯,这使我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好奇心,那将是一个森严而又规矩多多的家。
穿过天安门,我还是这么想的:宏伟而又高大的拱门,似乎扮演着时光隧道的角色,将我们带入皇帝的时代。
天安门的后面,又一个篮球架子。
我确信,这不是御用的,那么,他也许是为国旗班的战士用的吧。
巍巍紫禁城,却放着一个篮球架子,心里总是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过了端门,便到了午门,经过一段买票检票的过程,我们便用20元的价钱,开始了皇宫之旅……过了太和门,我们就到了太和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殿”,它上面的金色琉璃瓦熠熠生辉,这个太和殿同样也是整个故宫最大的宫殿,见到如此雄伟的建筑,我们纷纷按动快门,个个班级也纷纷站在他前面拍照,霎时间,闪光灯齐闪,巍巍太和殿,便又一次成为了照片后的风景,殊不知,这太和殿,乃是皇上举行大典的重要场所,平时都不可以随便用的! 我们的方导,似乎很热衷于做皇帝,每次穿越大门或城楼时,都给我们讲述说,左边走文臣,右边走武将,其他四品以上官员走侧门,只有皇帝本人才能从中门通过。
今天,我们就走中门,也做一次皇帝!不错,这中门的确是比两边气派,但我心里总是觉得怪怪的,不知道当年的皇帝他老人家,看到有如此多的人因循着他的足迹从中门通过时,会有什么想法?走在故宫的中轴线上,我想象着当年的皇上们昂首阔步地走在上面的景象,不觉可笑,当初的它们固步自封,自恃有着独步于中轴线上,皇城中门的非凡权利。
殊不知,而今的我们,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走在其中,只需要交20元钱罢了。
顿时,以前对紫禁城的印象荡然无存,我们再也无法用皇宫的眼光来看他了,即使他是如此金碧辉煌,即使他是如此戒备森严,即使他是如此庞大壮观,不过是一个照相机前的布景,或是小商贩的饭碗罢了。
想到这儿,我不觉有些可怕,我竟如此的冒犯圣威,我冒犯的,可是一个在古代咳嗽一声就能要人命的天子。
不过,我没什么可怕的,那是在古代,如今,他们的骸骨都找不到了,老家都让人拿去当篮球场了,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我不再去寻找,寻找那故宫的威严,也许是我错了,我不该去找那延续下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息,他们都随古人的离去而去了,留下的尽是那么几间屋子,既然人去楼空,又谈什么不可侵犯,又谈什么“禁城”呢?也许我该换一种角度去看待眼前的红墙黄瓦,那是古代建筑水平的最高表现,也许我该换一种角度去看那些诗书匾额,也许那只代表着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罢了。
离开故宫,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看眼前碧水蓝天,总比寻古人思想气息舒服得多。
今天我参观了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听导游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
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 一进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我调查了故宫的全景图,发现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
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
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
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故宫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各式宫室8千余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明清两代先后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里。
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废黜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解放后,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馆。
今天,我参观了故宫。
我了解了祖国的文化,了解了历史。
今我还要了解,了解一切一切。
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中国,长大为我的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600字
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简称“项里”。
它坐落在废黄河堤下,相传项羽是出身在梧桐巷,所以,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
” 整个祠院是仿汉建筑,古朴肃穆,显得十分的安然。
院落共分四径,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建筑。
每一径都有名人留下的墨宝。
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题写的“威震江东立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歌传亥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的对联,让项羽这位中国历史上因“失败”而流传史册的英雄顿时耸立在眼前,越发勾起我们对他的追思。
走进英风阁,中间竖有一尊铁鼎,重达8吨。
鼎上铭文十六行六十四字,记述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古朴壮观,气势雄伟。
祠院的右墙,刻有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全文9000多字,密密麻麻,娟秀而又工整,苍劲而又豪放。
祠院的左墙都是刻写历代名家对项羽的 评价,每一首诗都流淌着对这位年轻将军的敬仰之情。
庭院中央的四块绿地,分别栽有两棵橡树和槐树,显然是想让来此后人去瞻仰和怀念这位英雄, 啊! 今天的我,多么想跨上项羽最喜爱的乌骓马继续沿着历史的隧道,重访梧桐巷,重访咸阳城,重访乌江浦,从此来领略西楚霸王的风采!我多想重骑乌骓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披荆展棘,乘风而上,以此来品味今朝的艳丽的光辉!
作文 参观一处名胜古迹 600字
观名胜古迹7月14日,我镇举行了一个参加名胜古迹的活动。
这天,天气很热,但我们还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参观。
我们先去了位于新桥村西的永兴桥。
它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有3个,洞高约5米,享有“沙井第一胜”的盛誉。
永兴桥的桥面石栏上雕有龙凤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桥的两头还立有石狮,威武勇猛,惟妙惟俏。
你知道它用什么建的吗?它是用花岗石、岩石砌筑,所以造型美观。
永兴桥时逾三百载,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古桥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今天,人们漫步永兴桥,举目四望,沙井新貌尽入眼底,确有心旷神怡之感。
接着,我们又去了曾氏大宗祠,它位于新桥村内,建于清乾接着,我们又去了曾氏大宗祠,它位于新桥村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是深圳保存较完好的宗祠之一,曾氏宗祠还规模宏伟、古朴。
位于天井中的石牌坊顶部的屋檐上均有精美的花纹雕塑,形象生动逼真、技艺精湛。
坊柱前后用抱鼓石相护,坊上横额书写楷书“大学家风”浑厚有力的四个大字,两边还有很多有意义的字。
宗祠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多为寓意吉祥的动物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然后,我们还参观了江氏宗祠,它的两边墙都有蚝壳砌成,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还屹立不倒。
万丰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村办博物馆。
它体现了祖先们的难苦的生活和奋斗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更加努力学习,把沙井创建成一座古今建筑俱全的中外名镇。
关于游览名胜古迹的作文
游黄山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
而游罢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
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
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
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玉屏楼的附近,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时刻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还有棵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下次再来!”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黄山,我曾去过。
它是我国的风景名胜,俱有五岳的美丽。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都很美,大家去那儿肯定会目瞪口呆,被那里的美景给抓住了眼球,我一走的还依然恋恋不舍呢!黄山四季都很美: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夏日的黄山,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林间百鸟鸣噪,一派盛夏的风采……黄山的秋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
“更有秋容写,白云碧汉映丹枫。
”……黄山的冬景更是美呢……然而,最令我怀念的黄山的四季,那棵迎客松。
我觉得迎客松有说不出的美,它的内心蕴藏着快要屏发出的热情,两根树枝犹如人的手臂,张开来迎接过路的游客,让游客心里都暖暖的。
我去黄山游玩时,旅馆在黄山最顶上的原因,每天我爬上爬下,每次看见那棵迎客松,都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记得在那里的,我去过一家买盆景的小店,店主给介绍,盆景起源于唐代,主要形式有游龙式、三台式、迎客式、圆台式、扭旋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悬崖式、提根式和式等,以游龙式梅桩盆景最具性。
黄山的草木多,盆景都仿造草木的形状来制造。
我看见的一盆迎客松!做得栩栩如生,像是迎客松的儿子呢!我还到过黄山的一家雕刻店。
那里雕刻最为著名砖雕、石雕、木雕。
的雕刻能手活跃于明清艺林,以的勤劳和智慧,举凡于金石、碑刻、版画、墨模、琢砚、嵌漆、竹刻、乃至建筑雕饰,无不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艺术瑰宝。
是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颗璀璨明珠灿烂夺目。
景色难道把大家迷住吗?黄山是美的,是美的象征,黄山!
有关名胜古迹的作文
福建的名胜古迹有气势宏伟的郑成功陵园、“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安平桥)、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 、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莲花峰、五塔岩等78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大佰岛娱乐世界、山外山生态农业度假区、黄巢风景区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园戏、高甲戏、南音等艺术奇葩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
风景神奇,文化独特,民风古朴,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在台湾海峡西岸,有一座面积14.35平方公里、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小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东海明珠”的湄洲岛。
湄洲岛钟灵毓秀、风光无限。
那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那万顷林涛,青翠欲滴、沁人心脾;那黄金沙滩,宛若细绒、令人陶醉。
登高远眺,但见海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间仙境。
妈祖的传说 灵妃一女子 瓣香起湄洲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湄洲岛。
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的后裔。
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
妈祖也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预知人休咎事”,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在一次抢救海难中不幸遇难,相传羽化升天。
从此经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
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使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据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般遇大风巨浪,“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
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
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额。
此后,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
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
海上龙宫妈祖庙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遇难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祖庙。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橼”,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
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宋天圣年间(1023-1032),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
洪希文(1282-1366)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
明朝,妈祖庙又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洪武七年(1274)泉州卫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
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谴官整修祠庙。
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
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
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军殿。
土地庙等。
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已颇具规模,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妈祖庙此时已基本定型,并一直保留至1966年。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
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
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免。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
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
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一处地基。
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庙的行列。
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
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朝西,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 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
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
目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
如今世界上有妈祖庙4000多座,分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
在台、港、澳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省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
据统计,近年来湄洲妈祖祖庙竭祖进香的信众超过1000万人次,单海外及台港澳的信众就超过百万人次。
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赶赴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自己挑简要的写) 就这个了,给...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600字名胜古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