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通,大家都会想起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状元张謇,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而张謇故居,则是我们了解张謇爷爷的第一步.张謇故居坐落在城区南濠河畔的“濠南别业”,新建成于2010年11月,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红瓦、灰墙、明窗,十分美丽.大楼的北门面街,对着清河.大门两边分别栽着广玉兰、黄檞树,另外还有罗汉松等.大楼的西边院内栽有枇杷、碧桃、月季等各种花木.楼的南面院内,有草坪、花圃.大楼朝南也有门,门前为一平台,阶梯从两边上修缮时所种植.只有门前平台两边各有一根紫藤,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为当年所移植.每到春天,藤纠缠,花烂漫,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十分壮观.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和厅堂相连的还有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经过游廊的各内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的所有事迹展示厅.看了二楼,三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的一块张謇当年所书之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三楼还有张謇生平的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好像一碗浓缩的汤汁,味道醇厚.据说,张謇爷爷之所以选择这片坐落在旧城外的僻地造屋,除了东边靠近濠南别业,西边临近五公园,环境幽静之外,还颇有怀念的寓意呢.早年张謇有位叔叔就在这里购屋谋生.幼年张謇来能常在这一带游戏.他爬过叔叔门前高大粗壮的柳树,在河边钓鱼;跑到西邻的药王庙里,看皂夹树挂果,在神龛背后涂写……这里留有张謇童年的美好记忆.现在,有关部门将濠南别业修葺整理一新,供人们参观、学习,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领略慈善的真谛
作文:游张謇故居600字
游张謇故居说到南通,大家都会想起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状元张謇,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而张謇故居,则是我们了解张謇爷爷的第一步。
张謇故居坐落在城区南濠河畔的“濠南别业”,新建成于2010年11月,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红瓦、灰墙、明窗,十分美丽。
大楼的北门面街,对着清河。
大门两边分别栽着广玉兰、黄檞树,另外还有罗汉松等。
大楼的西边院内栽有枇杷、碧桃、月季等各种花木。
楼的南面院内,有草坪、花圃。
大楼朝南也有门,门前为一平台,阶梯从两边上修缮时所种植。
只有门前平台两边各有一根紫藤,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为当年所移植。
每到春天,藤纠缠,花烂漫,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
”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
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
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
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
和厅堂相连的还有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经过游廊的各内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的所有事迹展示厅。
看了二楼,三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的一块张謇当年所书之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
三楼还有张謇生平的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好像一碗浓缩的汤汁,味道醇厚。
据说,张謇爷爷之所以选择这片坐落在旧城外的僻地造屋,除了东边靠近濠南别业,西边临近五公园,环境幽静之外,还颇有怀念的寓意呢。
早年张謇有位叔叔就在这里购屋谋生。
幼年张謇来能常在这一带游戏。
他爬过叔叔门前高大粗壮的柳树,在河边钓鱼;跑到西邻的药王庙里,看皂夹树挂果,在神龛背后涂写……这里留有张謇童年的美好记忆。
现在,有关部门将濠南别业修葺整理一新,供人们参观、学习,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领略慈善的真谛...
张謇的贡献500字作文
说到南通,大家都会想起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状元张謇,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而张謇故居,则是我们了解张謇爷爷的第一步.张謇故居坐落在城区南濠河畔的“濠南别业”,新建成于2010年11月,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红瓦、灰墙、明窗,十分美丽.大楼的北门面街,对着清河.大门两边分别栽着广玉兰、黄檞树,另外还有罗汉松等.大楼的西边院内栽有枇杷、碧桃、月季等各种花木.楼的南面院内,有草坪、花圃.大楼朝南也有门,门前为一平台,阶梯从两边上修缮时所种植.只有门前平台两边各有一根紫藤,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为当年所移植.每到春天,藤纠缠,花烂漫,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十分壮观.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和厅堂相连的还有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经过游廊的各内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的所有事迹展示厅.看了二楼,三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的一块张謇当年所书之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三楼还有张謇生平的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好像一碗浓缩的汤汁,味道醇厚.据说,张謇爷爷之所以选择这片坐落在旧城外的僻地造屋,除了东边靠近濠南别业,西边临近五公园,环境幽静之外,还颇有怀念的寓意呢.早年张謇有位叔叔就在这里购屋谋生.幼年张謇来能常在这一带游戏.他爬过叔叔门前高大粗壮的柳树,在河边钓鱼;跑到西邻的药王庙里,看皂夹树挂果,在神龛背后涂写……这里留有张謇童年的美好记忆.现在,有关部门将濠南别业修葺整理一新,供人们参观、学习,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领略慈善的真谛...
张謇作文600字
去年春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农家乐玩。
走进这美丽的农家乐,第一眼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雪白的玉兰花,真美啊!玉兰花有的全开了,露出了黄色的花蕊,上面有许多小刺点。
花瓣雪白雪白的,就像一堆堆白白的雪挂在树上一样,真让人觉得吃惊啊!
求一篇关于南通名人600字转为作文,别太深奥
http://news.21cn.com/today/history/2009/04/16/6144791.shtml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2 沈寿二十世纪初叶,我国有一位苏绣女子,以精美的绣品名震京华,载誉世界。
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
...3 李方膺南通籍著名画家李方膺(一六九六--一七五五),字虬仲,一字秋池,号睛江,乳名龙角,他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4 韩紫石韩紫石先生(公元一八五七--一九四二年)名国钧、亦字止石,晚号止叟。
江苏省海安镇(原隶泰县)人,因其排行第三,生平业绩颇丰,家乡群众均以“韩三爹”,“紫石”称之,表示尊敬。
在北洋军阀时期,他与南通的张謇,位高望重,同被誉为苏北的两大名贤。
...5 张謇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清代状元,实业家,立宪派著名人物。
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 沈寿二十世纪初叶,我国有一位苏绣女子,以精美的绣品名震京华,载誉世界。
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
...7 刘瑞龙刘瑞龙——(1910-1988),南通市人。
民国13年(1924年)至17 年秋在南通师 范读书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多次深入到工人、农民、市民中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8 曹顶曹顶(1514-1557),明代通州余西场人。
盐民出身,有膂力,胆略过人,曾受雇作船工运盐,后于通州城内一面店干活。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愤于倭寇骚扰虏掠,毅然应募入伍,随即参加江上阻击,大败倭寇,首立战功。
...9 白毓昆白毓昆(1868-1911),号铣玉,字雅雨。
南通市人。
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岁中秀才后,入江阴南菁书院,专攻地理学。
...10 顾民元顾民元(1912-1941),字弥愚,南通市城区人。
顾民元在南通中学求学期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受其影响,在恽代英弟恽子强的帮助下,与通州师范学生刘瑞龙等组织“革命青年社”,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逐渐抛弃曾一度接受过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科学社会主义。
...
张謇的一生中为人的精神和品质是什么?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海门县城东首孔庙左侧的私立海门中学校园内,矗立着一座纪念亭,名曰“赵亭”,这是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为回报师恩,纪念他的老师赵菊泉建造的纪念亭,张謇亲书“赵亭”,并题联。
亭内画像刻石,当年曾在私立海门中学读过书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它的模样。
“赵亭”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它的旧址位于现在海中第二幢教学楼前(现为弘謇园),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赵彭渊,字养怡,号菊泉,(1806—1882),无锡人。
道光十一年,以无锡全县第一考取秀才,二十九年中举。
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以教学认真而受人敬重。
清同治年间,他出任学官,被委派到海门任学署训导(县内主管教育的官员)。
到任后,由于甚有名望,海门一带的学子纷纷拜到他门下求学。
同治十年,青年张謇进入师山书院(当时训导署就在文庙师山书院内)。
张謇的父亲经熟人请托,让张謇跟随赵菊泉修习举业。
赵先生要求张謇把所写应制文赋送去过目,认为可以,才答应收为学生。
当时张謇已十九岁,曾先后就读于几位乡村塾师,有一定的经史古文基础,并表现异于常人的聪颖和刻苦。
但赵先生还是令张謇“尽弃前所学”,从宋儒著作和明人文选入手,从头学起。
其督促读书、作文十分严格,对张謇所写试贴文章,不合格的重写,不够好的逐句逐字修改,常常“乙抹过半”。
半年以后,这样的订正修改才慢慢少下来,一年以后才偶尔有所赞扬。
在赵先生的督导之下,张謇“乃大愤苦”,学业精进。
当年应考取为一等第十一名,三年的再试列第七,取得了乡试的资格。
张謇生于海门常乐,出身贫寒,家中世代务农,青年张謇就读于师山书院,师从赵菊泉,前后三年(1871—1873),三年间,赵先生对他谆谆教诲,关怀备至,因体恤其家贫,坚持免收学费,就是膳食费也分文不取。
而赵先生偶尔去张謇家,遇到吃饭,却总是“再三辞,仅啜茗数盏而去。
”在师山书院学习期间,张謇视先生为严师慈父。
发愤苦读,孜孜以求,赵先生的拳拳爱生之心,青年张謇的眷眷尊师之情,堪称典范,日后被传为佳话。
1873年底,张謇离开了师山书院和他的恩师赵菊泉去省城钟山书院、惜阴书院读书应试,以及江宁等地任职,开始了为时十年的游慕生涯。
他虽然告别了赵先生,但一直保持书信联系。
每次回通州、海门探亲,也都要去学署看望赵先生。
赵先生总是不忘“勖勉前程”,鼓励他“努力进修”,同时以“不失本色、无染世途习气”、“韬晦浑厚、勿蹈名士习气”为诫。
张謇每次回海门探望赵先生,常常留宿学署,作竟夜之谈。
张謇曾说:与菊师晤谈,“如家人父子之亲切者”。
赵先生间深言挚,好多次都使张謇感动而涕泣。
有一次,张謇在海门住了五、六日,临返回时,赵先生为其送行。
走不多远,又招呼返回,取出两件茶食相送,再三嘱咐他不要松懈功课而堕入世故,说:“予年老,有厚望于子!勿望斯言!”这一天冷雨蒙蒙,张謇走出半里之外,先生“犹遥遥目注”。
张謇当时的感受是:“知己之故,江深岳重,茫茫身世,顾安得报恩于万一哉!零涕潺然,心焉如醉”。
光绪四年(1878年)春,赵菊泉七十三岁时,告老还乡,离开海门的那一天,送行的海门百姓堵塞了道路。
“以香果茗饵夹舆前后而攀呼者。
”为此,张謇曾专门写了一篇《奉送赵训导师归无锡序》,记述了百姓对他的敬重。
其诗曰:“师来兮造士,师去兮民望。
”“艾草莱兮列校庠,青子衿兮怀永伤。
” 可以说,在张謇的成长关键时期,正是赵先生以师长的严格和慈父般的挚爱,使他从青年的稚嫩走向了成熟与练达。
1882年赵菊泉病逝于无锡,张謇因公务在身没有赶到无锡吊唁。
对于赵先生的去世,张謇曾专门写有一篇像赞,以表纪念。
像赞称颂赵先生:“不城府以漓真,不崖岸以拒人”,一生呕心沥血,陶育英才,堪称“人师之职帜,学官之凤麟”。
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赴京应试,最终荣登榜首,取为一甲第一名,即高中状元。
张謇一生从事的老师有数十位,但他视为恩师,在关键时期给他传道授业解惑的就是赵菊泉,在祭奠赵先生时,张謇伏地而泣,说:“先生之卒距今已十八年,墓木拱矣。
尊酒俎肉,一献一释,曾何补于三载教诲饮食之恩万一哉!”
我眼中的新南通作文
翻开历史,目光定格在1978。
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们那个时候道路十分狭窄,人们大多住在平房里,每天都要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巷才能走到家。
小巷里到处是石头铺成的路,甚是不好走。
甚至连吃饭、布料都是限量供应的。
听了他们的话,再看看现在,真不敢相信,30年前的生活竟是如此。
放眼今天,展现在我眼前的又是另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条条马路宽阔平坦,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衣食方面的问题。
听妈妈说,那时候,唯一的通讯方法便是写信。
94年时,流行大哥大,机身只比一块砖头小一点,不仅贵,携带起来也非常不方便。
大概过了6个月,又推出了小灵通和手机,小巧玲珑,自然惹人喜爱。
现在有了电脑,发个E-mail,几秒钟的时间对方便能收到,甚是方便;网上聊天,趣乐无穷;百度里面一搜,很快便能出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可见,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多彩。
转眼小学毕业已经一年了。
今天路过母校时,忽然发现操场改成了塑胶场地,场地两旁多了些花草树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小学一年的变化竟是如此之大,那么整个南通呢?以前的濠河是一条死河,淤泥堵塞河道。
改革开放以后,市政府调入大量人力、物力,疏通河道,使濠河成为环绕南通城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若有机会夜游濠河,你会看到濠河两边霓虹灯闪烁,花儿竞相开放,一排排垂柳在微风中轻抚着清澈的河面,惹得鱼儿欢跳。
沿着河边漫步,有一条林荫小道,柳荫深处,有座面向濠河的青砖小瓦、红漆门窗的两层小楼,这就是张謇纪念馆。
改革开放以后,南通人继承了张謇兴办实业、发展教育的思想,如今南通的教育蒸蒸日上,在整个江苏名列前茅。
“一桥飞架,百年梦圆”,苏通大桥创下了四个世界之最,为南通的对外经济交流与友好往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是南通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的标志。
愿南通有更大、更新的变化!
谁有写狼山的作文,400字左右,急!!!!!!!!!!!!!!!...
从南通市驱车南去,十几分钟的路程,闻名遐迩的狼山风景区便闪现在眼前。
春意正浓的狼山,林木茂盛,郁郁苍苍,清溪潺潺,鸟语花香。
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边,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滨江而立,五山秀丽多姿。
站在五山之首的狼山上,举目眺望,莽莽长江,雾霭茫茫,此为长江最宽处,北岸至南岸,江水宽约八九公里,宛如浩瀚大海,无边无际。
狼山,东西走向,北幽南畅,北麓沿边悬崖峻壁,难以攀登;南坡平缓,易于上行。
古代,狼山原是长江入海口江水中的一个孤岛,长年的泥沙淤积,便与江北岸连为一体。
但山脚下依然留存下一条环山的清澈的“护山河”,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玉带河”,为狼山增添了一景。
山上寺庙里有一副对联:“江束四围圆,潮平两岸阔”。
这有力地证实了此山原为“江心岛”。
古人巧喻此江心岛之狼山为“美女梳头”、“老衲坐禅”。
真是诗韵优美,寓意深远…… 狼山景区有个迎客宗旨:先照远,后照近。
即先盛迎远方贵客,尔后接待近处嘉宾。
可见,狼山胸怀天下,先人后己,乃有圣贤之心。
宽大为怀的狼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代,此山有一只白狼精,占山为王,无恶不作,把个风光优美的青山糟蹋成荒山野岭。
一天,一位远方云游的年轻和尚累了,想借此地歇歇。
“这有何难?”白狼精心想,一个座位之地能有多大,便轻狂地瞟了和尚一眼,“你要借多大地方?”“不大,不大。
有个袈裟大小的地方就可以。
”“无妨,无妨。
”白狼精见那袈裟不过三五尺大小,便爽快答应了。
“老衲这里有礼,谢谢施主。
”只见那云游和尚挥起袈裟,往天上一撒,不料,那袈裟顿时飘飘洒洒散扩开去。
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从天而降,把整个山全都罩在网内……白狼精见,慌了手脚,知道遇到法力无边的仙人了,立即拜倒在地:“圣贤在上,受小人一拜!”白狼精算是知趣,自个儿卷起铺盖,让出狼山。
临走,白狼精跪求道:“能否将此山叫狼山,也算给小人留个思念?”“老衲答应你。
” 这位慈悲为怀的和尚,便是后来让狼山兴盛起来的大圣菩萨。
由此,当地便留下了一句幽默有趣的后话:“大圣菩萨借狼山,有借无还。
” 狼山顶上的广教寺,寺门两边粗大的黑色圆柱上,书写了一副气吞山河的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可见狼山气势之非凡。
步入寺院,登上大圣宝殿。
大圣菩萨端坐堂上。
大殿黑亮的圆柱上,可读到诗联一对:开门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大圣菩萨胸襟之大,如汪洋,似苍穹…… 广教寺的住持锦荣大师在佛堂里接待了我们这些自北京、南京等地来的中国报告文学作家采风团全体成员。
锦荣大师仔细讲述了中国佛教的精髓。
佛教倡导慈悲为怀,忠孝行善。
正如佛祖所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大有牺牲精神,值得敬佩。
千年古刹的广教寺,殿宇雄丽,气势恢弘。
环绕广教寺的众多景点,更是多姿多彩。
北麓园内,山石奇绝,峰、岩、洞、石,颇负盛名。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鉴真和尚遇难纪念塔、清康熙御书亭、摩崖石刻、平倭碑亭、军山飞瀑、张謇铜像、三仙祠、关帝庙……风景万千,令人心驰神往。
怪不得,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于狼山留连忘返。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赞叹道:“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游罢狼山,心潮澎湃,欣然挥毫:第一山。
这个闻名于世的狼山,其实高度并不高,只有海拔106.94米。
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中国有四座佛教圣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另有八座佛象小名山,狼山即为八大佛教小名山之首,可与四大佛教圣山比名…… 站在狼山峰巅,眺望南通市。
阳光下,城池璀璨耀眼,熠熠闪光。
南通市不仅拥有“江海第一山”,还拥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
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南通籍的清朝状元张謇激于义愤,为挽救于危难中的中国,满怀抱负,返回故里,兴办实业,创建学校;大搞文化、水利、交通建设,为今天的南通留下了近现代城市建设的科学格局。
为此,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惊叹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今天,在全国中型城市中,南通更有许许多多的“第一”:二十多位院士、好几位闻名的大画家(袁运生、袁运甫兄弟等等)、二十多个世界冠军、主跨桥长达1088米的世界最大最长的钢索斜拉桥——苏通大桥……屈指一数,在全国地县级市中,在各个行业里,南通居然拥有70多个全国第一,有的甚至是世界第一。
真是奇迹的“故乡”!尤其令人振奋的是“百岁老人之最”。
据说,全国有4000多位百岁老人,南通居然拥有400多人。
南通为长江金三角的北角。
南通大桥通车后,可与大上海连为一体,只需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
如今,上海与崇明岛之间,已在长江江底开凿江底隧道。
而南通与崇明岛之间也正在计划架设长江大桥……明天,这个流金淌银的南通市,将是座开掘不尽的金山…… 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与江海第一山——狼山,比肩辉煌……
中考优秀作文,5篇...
初三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我们在这个年级里开心地成长。
而在初三的事情是终生不能忘记的。
酸是在考试时所感受到的,那一天,我们一样照常地走进教室。
第一节课是英语,我们以为上新课。
没想到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出其不意,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考试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希望同学们不要介意”。
我们不开心地开始了考试,没想到老师竟然出这么难的卷子,让我们大吃一惊。
考试完了,英语老师一改分。
结果我们考的很不理想。
我想这也就是初三的酸吧。
甜是运动会时得了第一名的感受吧,在一次下着毛毛细雨的天气,我们竟然开运动会开成功了,我们感到无比的开心。
我们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在潮湿的跑道上狂奔,我们班的啦啦队也毫不停止加油,像要把天喊破似的。
到了慢骑自行车的时候,我站在了跑道上,可是没有拿到第一名,却拿了第二名,我心里很伤心。
但是我们班的整体成绩比其他班的好所以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这时候心里甜甜的,觉得很开心,也许这就是初三时的甜吧。
家乡南通名人作文
李方膺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
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闵乃本闵乃本江苏如皋人。
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1987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人工晶体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改进了浸蚀法,使能显示近于平行晶面的位错,澄清了体心立方难熔金属中的位错组态;利用光弹方法首次观察到螺位错并给出了成像规律;提出了晶体生长的层错、孪晶等缺陷机制,发展了非完整晶体的生长动力学。
用实验观察研究了界面失稳、胞状界面的演化、枝晶、分形的形成过程。
提出了周期、准周期微米超晶格的声学效应、光学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理论,开拓了通过控制微米级微结构来研究新材料、新器件的领域著名人物近代 清代画家、诗人 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 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晚清君主立宪派领袖 张謇 曾任江苏省省长 韩紫石 民初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教育家、慈善家 易作霖现代 艺术家、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闵乃本 中国计算机科学先驱,德籍华裔 闵乃大 表演艺术家 赵丹 书画家 范曾、康戎、袁运甫、袁运生、范杨 王个簃、康平 著名作家 朱千华、黄蓓佳、苏枕书(原名瞿艳丹) 军警国际著名刑侦专家 李昌钰 原复旦大学校长 王生洪 发改副任: 李盛霖 建设副长:黄 卫 农业副长: 刘 坚 高检院长: 曹建明 刘延东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顾秀莲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妇联主席 陈炳德 上将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参谋部总参谋长 张佑才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佩定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文:名人张蹇、他本是清末状元,然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他从一个传统文人转而去从事实业救国。
放弃看得见摸得着的仕宦之路,去做这样的角色变换,背后的风险,可不是谁都愿意担的,然而他做了。
爱国之心切,断腕之魄力,由此可见!南通的近代化进程,几乎是在张蹇一己之力的推动下,一步一步走来。
他的发展思路是 ——“父实业,母教育”。
作为经济基础的实业,是张骞最早着手创办的,从大生纱厂开始,先后共建了四座纺织厂,形成“大生系”。
关于这个集团的由盛而衰,成败得失,专门的研究者估计可以另出一篇很深入的论文,这里不多说。
我们看看在实业发展之后,这个城市所发生的深刻变革。
对南通影响极为深远的,是“一城三镇”的城市格局。
张蹇的城市规划中,通州城为商业生活区,唐家闸为工业区,天生港为港口区,狼山为风景区。
这么科学的分布,直到今天依然是不落伍的。
与之紧密相关的交通方面,陆续修筑了一城三镇之间相通的公路,而且由于规划合理,其线路走向至今没有太大变化。
很庆幸,南通的城市骨架那时就搭好了,换到现在,规划工程一茬一换,没准就是欣欣向荣一片工地的景象。
张蹇留给南通的,还有若干项第一,比如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气象台,等等。
硬件有了,自然是考虑软件。
他所请进来的人物,可谓大腕云集,比如胡适的老师、美国哲学大师杜威,请他来讲学;京剧名家梅兰芳, 请他来更俗剧场演出;刺绣大师沈寿,请她来主持女工传习所。
名人效应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这些文教方面多方位的大手笔,估计当年忙坏了不少老记们。
然而,盛况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伟大的灵魂:他的眼光,远远超越了企业的经营,而在于通过全面的探索与实践,去奠定一个城市的经济基础和精神气质。
这一点上,张蹇与近代无锡民族资本的人自为战是有区别的。
那么,在这个城市脱胎换骨的过程中,南通老百姓收获了什么?简单说,是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虽然我没有统计数据的支持,但是我知道,即使是张蹇去世之后,南通一度有些衰落,祖母的父亲却依然可以通过汽车行维持还说得过去的生计。
因为,张蹇生前发展的公路交通,成为这一行得以生存的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张謇的贡献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