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民族风俗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怎么写
开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
结尾:真想完全了解全部民族啊!我国民族文化如此富饶,这正是我国的特色啊,所以我们要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团结的国家。
民风民俗的开头结尾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
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
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
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
民风民俗在作文开头结尾怎么写啊?跪求!!(开头至少70字,结尾...
民风民俗的作文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多种居民,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
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
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
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
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
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
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
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
屋顶铺瓦或茅草。
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
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
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
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
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开门。
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房组成,中间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
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
忌朝西。
随着款方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饭过程中,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
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
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夏至北海人习俗,都会买荔枝跟狗肉来吃。
北海每逢大的节日或庆功典,都有舞龙、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
交通。
北海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是多样化、现代化和豪华化。
婚俗。
北海旧的婚俗和家一样,也有哭嫁的习惯,并且还充满了迷信色彩,只能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来回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婚嫁实行的是新人新风尚。
7月14鬼节---北海风俗. 北海每年的农历7月14,称为鬼节。
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烧香拜神拜祖宗。
介绍民族风俗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怎么写
开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
结尾:真想完全了解全部民族啊!我国民族文化如此富饶,这正是我国的特色啊,所以我们要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团结的国家。
...
壮族风俗习惯作文怎么结尾
(1)这就是壮族在除夕时饮食风俗,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
我以后一定要去壮族那里,过一次壮族风味的除夕节。
吃一下他们那里的美味。
(2)不仅壮族,其他少数名族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壮族只是其中之一。
祝愿我们的大中华更加繁荣、富强!(3)山寨里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即使生活在苦、在困难,他们依然那么乐观、积极向上。
这就是我喜爱的民族——壮族。
(4)我国有五十六种民族,就是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希望我们国家民族团结,繁荣昌盛!
朝鲜族风俗作文结尾,开头怎么写
它是由一个女子来表演的,黑龙江有452398人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
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
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们朝鲜族人口有190597人。
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
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上舞的民族。
其中有个扇子舞蹈。
冷面即清凉馥郁,划出种种耀眼美丽的彩环。
还有一个叫象帽舞,它是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带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
对于朝鲜民族来说,冷面和辣白菜是不能缺少的食物,是我们朝鲜族的首府城市,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优雅别致。
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在我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伽椰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
人们不仅在炎热的夏天喜欢吃冷面;动作大放,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吉林省有1181964人。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又香甜新鲜,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
它的形状近似汉民族乐器古筝。
伽椰琴在演奏时,一端着地,而且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欢吃。
吃冷面还有一个意义:如果生日那天吃冷面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
我自豪我是一名朝鲜族
春节传统文化作文结尾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
过年前夕,妈妈带我去市场买年货。
市场的人有很多很多。
妈妈和我买了很多年货有瓜子、花生、鸡、鸭、鱼、肉、火腿、可乐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烟名酒。
我们还买了好多的烟花。
哈哈,满载而归,我们高兴极了。
到了家里妈妈扫地,爸爸擦地,哥哥连忙把春联贴上。
春联上面写着恭喜发财,吉祥如意。
姐姐把窗花贴好。
妈妈为了迎接春节,甚至把墙也刷的白白的。
这时爷爷走过来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这个年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这时妈妈去给我们买了红衣服,红衣服表示着吉祥红火。
听奶奶说“古代有一个怪物“年”经常在春节里出来做怪,破坏庄园,还吃小孩呢!但是“年”并不是什么都不怕。
据说“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响。
”所以过春节的时候,必须放炮,穿红衣服。
到了春节那天,我们高高兴兴地穿着漂亮的红衣服。
放炮,吃团圆饭,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大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250字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买年货。
但你知道吗?过年还有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我讲给你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鼠,每到春节的晚上“年”都会袭击山下的一个村子。
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准备到城里过年,在路上,他们看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他们讲“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了以后,连忙去买了春联和锣鼓。
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看到红色,听到锣鼓声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
现在,我们每到过年,吃完午饭,就兴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里买许多礼花。
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礼花撕开包装袋,取出礼花,用打火机小心翼翼的点燃后向天空发射,只听一声“啪”,一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空上,五彩缤纷,好看极了。
放完礼花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和家人观看晚会。
...
节的习俗作文的开头和结束该怎么写
节的习俗作文的开头和结束该怎么写如何提高作文水平1、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
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写作的“铁门”是坚决跨不进去的。
2、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
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3、常练笔。
经常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要想入写作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
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
”这就道出了写作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4.发挥想象力。
5.多读书。
6.多借鉴别人的好文章。
7.多听别人的意见。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左右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
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
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
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
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
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
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
”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
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
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
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
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
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
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
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
”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
睡前,放“关门炮”。
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
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
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
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
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
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1)桃花源上接五强溪,下连武陵,相传是古代秦人躲逃连年战乱和苛捐兵役的避难之所。
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劳自食,繁衍子孙,独成一方风水。
至今这里古扑的民风民俗,仍展示着她作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里有一村庄名三合村。
三合村有数十户人家,他们大都姓秦,因此该村也叫秦人村。
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进洞避乱的古代秦人的后裔?没有谁去做具体的考证,反正一个“秦”字贯古今,他们的衣食住行习俗确实与当今现代社会风尚有许多不同。
衣: 以前这里人们的衣料全为家织土布。
各家备有纺车、织机,自产棉花,自纺自织,织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兰或灰或紫的颜色。
衣裳多为自家制做,将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针一线用手工连缀。
也有上门做衣的裁缝,一个灰包,几根针,几络线,一双形似当今带把小铝锅的生铁熨斗就是他们的全部工具。
衣服的式样是男为封襟衣。
女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裤子全为大折裆裤,4尺大的裤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系上布带。
如今,村里年轻人的服式与洞外人的几乎没什么两样,但不少老年人仍穿着对襟衣,大件衣,折裆裤。
不过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纺土织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选。
去村里走走,仍可寻见木制的纺车和织机。
虽然这些都闲置不再用,但也展示着历史。
即使在普遍使用缝纫机的今天,村里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缝。
食:当然是主食大米,与洞外的村民几乎没什么两样。
这里所指的“食”,是专指加工大米的工具。
秦入村里的村民们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风车。
碟子圆形,有上下两扇。
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间有一硬木轴,上扇绕木轴在下扇上转动。
上下两扇磨擦的面有规则地嵌有许多硬木片以为齿,齿缝间用黄土夯紧将齿固定。
碟子的作用是将壳肃去粗壳。
用碟子加工时将稻壳堆在上扇盛壳的容斗内,以人力推动上扇转动,稻壳通过木齿磨擦,从上下礧面的缝隙间洒下去了粗壳的糙米。
糙米再经过石碓加工便成为熟米。
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机器加工的,但村里仍有作坊可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
确实有的村民原来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们(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比机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质更柔。
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篱茅屋。
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独立,确是“鸡犬两相闻”。
屋内存设简陋,石板木块是凳,木板相拼为床,葫芦(俗称芦瓜)剖开成瓢,砖头砌垒即灶。
如今茅屋为木屋所代替。
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墙,仍具古代遗风。
家家户户虽然有了电视机、电冰箱,那剖开的芦瓜瓢却一脉相沿。
行:秦人村虽紧临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