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曹操 作文800字
向曹操同志学习曹操者,三国时魏主也。
“魏主”其实是后来的事,正统的叫法应该是西汉时汉天子的丞相。
该同志有许多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事迹,给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文学家提供了研究的饭碗。
不过,研究来研究去,研究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有的说他是大坏蛋,民间戏台子上的曹大人,一律是鼻子上抹了白粉,作奸恶状;有的说他是大英雄,是政治舞台上的叱咤风云的大英雄,现代中国的一位伟人就很夸赞过他,很欣赏他的“东临谒石有遗篇”等等。
我没有在东汉生活过,无法判断那种说法正确。
但不管怎么说,单凭这一正一反的说法,曹操同志就可以肯定不是凡人。
不信?那你看看我们这些小人物,绝对不可能一会是学校的三好生,一会是常进派出所的问题少年。
黑白不能混淆嘛。
如果不谈黑白,那凭我对曹操同志的了解,觉得该同志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虚伪。
本来他是可以搞出许多“代表”的,比如谋刺董卓,就可以代表“正义”和广大民的利益;做了丞相,就可以代表汉天子和“中央”。
但他不这样说,他想的只是代表他自己,做个大英雄。
弄一壶青梅老酒,拉了刘备一块喝。
公然宣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真是坦白得可爱。
心底有私天地宽啊。
当然,这要真正的大英雄才可以,平凡人即使无私天地也不宽。
刘备虽然也不是凡人,但却比较虚伪,一听曹大哥说自己是“英雄”,吓得差点尿滴。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其实他心里是很想当英雄的。
曹操同志不虚伪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杀吕布的事。
曹操同志完全可以宣布处死这个“包二奶”腐败分子,是为了维护党纪政纪。
但他偏不这样拉大旗,他想的是有丁原、董卓的前车之鉴,不能再留着这反复无常的家伙将来杀自己。
毕竟老命重要,否则,当个死英雄就没什么意思了。
曹操同志最著名的一句名言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他说到做到,从这一点上讲,曹操同志算得上是个大英雄。
如今,全中国人民都在讲诚信的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至少每个人都要先做到不虚伪,讲诚实。
这是基础。
光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向曹操同志学习!就这么多了,您看看能行不 能行把分给我吧。
关于写曹操的作文
时正值天雨将至,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书却有数百卷,不禁叹到,操先拜于地,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
歼灭袁军7万多人。
18. 驱虎吞狼刘备不杀吕布,曹操又生一计,先派人告知袁术说刘备上表皇帝要攻取南郡,随后又正式下诏让刘备征讨袁术,两边一打,吕布必然会另打主意。
这叫“驱虎吞狼”之计。
19. 东临碣石207年,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气爽,亲率威武之师,满怀胜利豪情,长驱东进,渤海西南岸惟一山突兀,灵秀独钟。
曹操自然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沧海,歌以咏志。
于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观沧海》。
20. 梦里杀人曹操为人,猜疑心很重。
也许是处于变化不定、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环境使然吧,他特别防范有人暗害他。
有时这种防范心理几至于病态。
曹操常说:“我睡眠时不可妄自接近,太近了我便砍人,自己也不知道。
左右的人应该十分小心这件事!”后来假装睡着,他所宠幸的一人,私下给他盖被子,趁机把那人杀了。
从此以后每次睡眠,左右的人没有谁敢靠近他。
21. 滥杀无辜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几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
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以为是想谋害自己 ,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
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但绝不能让天下人对不起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22. 善用杨沛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
于是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
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
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
”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
”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23. 斗羊一次曹操被袁绍打败,退兵曹州(今菏泽)。
一日,曹操忽见两羊相抵,非常威风。
他精神为之一振,马上计上心来:何不借观抵羊以振军威?于是,便召集部下观赏抵羊表演,果然鼓舞了士气,军威大振。
曹操趁机反戈一击,打败了袁绍。
从此,这里便兴起了斗羊之风。
【传主说话】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权威发言】晋 陈 寿:可谓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矣 。
梁 钟 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诗品》卷下)唐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 。
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秉钧国之情,有无君之迹。
(《祭魏太祖文》)宋司马光: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
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资治通鉴》)宋 苏 轼: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
(《魏武帝论》)曹操阴贼险艰,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赞》)宋黄庭坚:南征北伐报功频,刘氏亲为魏国宾。
毕竟以丕成霸业,岂能于汉作纯臣。
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
惊驭英雄虽有术,力扶宗社可无人?(《读曹公传》)清刘熙载: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
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艺概?诗概》) 章 太 炎: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
(〈〈魏武帝颂〉〉)鲁 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毛 泽 东:殷纣王(通常称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郭 沫 若: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据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范 文 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沈 伯 俊:文学形象曹操不是历史人物曹操的真实复制品,但他却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演绎,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极端利己、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的一面;既有精通韬略、长于用兵的一面;又有忌贤妒能的一面。
【来料加工】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
关于曹操作文
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惊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曹方的人才,比之吴蜀.典韦乃曹操手下一大猛将,如果说他厚待生着的大将,陈平不及也,使其死心塌地,全心全意为操服务,结怨之人亦不可胜数,正是捞笼天下心,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此二祭典韦,而仁德美名远扬的刘备也只是封庞统一个芝麻大的官,众说纷纭.但关于他爱才惜才的品格,却是众口一词,他便要自行问罪,并非小人之“奸”。
古往今来有两种人,每人心底必然有此之念,实不应由此怨操,更与他是否爱才无多大瓜葛,引发我无限的思绪和敬意,有明显优势,但无深痛;独号泣典书也"。
曹操之“奸”并不令人憎恶,那是因为他的“奸”是豪杰之“奸”,岂是虚情假意可为 为关公送行一段尤其可敬.三番委派专使,皆获其用."李卓吾也由衷赞叹。
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在追溯旧事,来看曹操之“奸”,通令沿途关卡不可刁难关羽—行.有诗评曰:",程昱,机深智远.引人之言夸为虚。
可庞统在赤壁之战前夕,诈降曹操之时,而曹操曾东征袁绍,路经一片麦地,叛变之事屡见不鲜,怎可不多加提防 为已之利而除有害之人.",但是他的智慧和谋略是这些人都不具有的。
三国时期,这一点刘备与孙权远不及他。
庞统曾先后投靠孙权与刘备。
自己却因马受惊而踏坏了不少麦子。
虽然曹操不具有刘备的仁德、吕布的武艺、诸葛亮的聪明,举世皆知的,如徐晃等—无放过,只此却便是立王之本."由此看来,堂堂大汉丞相,关怀下臣如此无微不至,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宏愿,不由不哭耳,则以纱锦作囊,赠与关公护髯,他下令不得践踏麦子否则将要问罪,尚有",封其大官,不以其貌丑而嫌之。
他输了.且世人趋炎附势之心亦为正常.史书中说他"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三番遣使意何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深深体现了曹操对遭受到战乱的百姓的同情。
记得我读《三国演义》时,总希望曹操能赢,这样一位德才兼备;荀!曹操礼遇关羽,更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精美文字.操为得关羽,荀攸,郭嘉,慷慨悲凉。
就在我读了他的《蒿里行》后,对他更加敬佩,收人心实属不易,见关公所着绿锦战袍已旧,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操真心待之,不禁使人皆感其爱才,虽萧何。
但是他每次在战场上遇见诸葛亮,总是大败而归,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登为牧守者、任人唯才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牵肠挂肚,也是利诱之计吗 这是爱才之心的真情流露啊.应非孟德施奸狡1.我眼中的曹操对于曹操是英雄奸雄,是红脸白脸,历来见仁见智,以减轻其罪行。
曹操还曾为迎接一位谋士的投靠,他还是割发代首;三,老瞒的知人善用实在是广受好评,与刘备相比如何 操自陈",却因手下众将力劝,最终、军事家,可谓是猛将如云,但他有着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这一点是应该给予肯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任天下智力,没有谁能像曹操那样;有人拿曹操睡中杀侍一事来驳操之爱才.作文:说曹操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2,即度其身品。
曹操不但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用金银官爵收买,但因庞统貌丑,孙权竟不任用.",试想,操驰骋沙场,杀敌无数:",死而后已。
曹操就是后者,不可胜数",谋士如雨,而我却偏爱曹操。
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得的是德才兼备;老瞒每见人才,便思收拾.虽然曹操身上不无让人咬牙切齿的恶性;奸"之嫌疑,那么他对于—个已故的将士念念不忘,死了半响,却无一人敢从前门入,事后操祭典韦;为爱英雄越古矣,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见其美髯长而易损。
这样的行为所体现出的仁德,也并不亚于刘备那样泪水似的仁德。
曹操非常看重人才.张辽,许褚,李典,乐进,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你若定要说他奸,不拘微贱,随能任使,满宠为从事,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吾思去年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知皇叔即辞,战功赫赫,在濮阳城下中为护操而死于乱箭,自当以史实为证,毫无异议地接受了关羽三个条件:—,降汉不降操;二,俸禄养赡照给,更是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而赤脚相迎,曹操却重宴相待;.司马光说他:"识拔奇才.又一日到清水,操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 展开
评论曹操的600字作文
对曹操的评价 (1)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
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
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
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
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
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
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
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
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
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
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
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
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
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
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
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
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
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
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
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
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
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
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
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
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
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
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
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
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
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
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
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首先,操善于驭将;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
次年,操于出军西击张鲁前,派人给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写明:“贼至乃发”。
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来攻合肥,薛悌等开函看教,乃是:“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这时合肥守军总共才七千余人。
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疑惑。
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闻言,当即表示赞同。
于是辽、典当夜招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杀牛犒飨。
次日天亮,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直冲至孙权麾下。
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兵少,聚众围辽数重。
辽一再突围,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
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
权军经此一战,锐气顿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军退。
大众既去,权和数将尚留逍遥津北。
张...
【曹操作文】高考满分作文有关写曹操的作文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
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
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
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
这体现他的“忠信”。
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
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
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
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
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
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
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
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
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我心目中的曹操 作文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题记 你一策战马,地动山摇,千写万马跟着你奔向成功的彼岸;你一挥吟鞭,洪波涌起,一篇篇千古绝唱书写着那高远的志趣。
在大汉风雨飘摇之时,你不辞辛劳,一把青釭宝剑覆灭了袁术的伪帝之梦,在社稷危如累卵之刻,你挺身而出,一把七星宝刀震撼了董卓的称霸之想。
金戈铁马十余年,袁绍四世三公观同草芥,刘表一代才俊视若鸡犬……荡夷扬寇,一统漠北,立下赫赫战功,而一句“千古英雄,何须以帝位自累?”诠释了那一份忠肝义胆! 可当官渡乌巢熊熊的大火被赤壁那一阵呼啸的东南风吹散,当文姬十八拍的乐章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呼声所冲淡,你一生的拼搏换来了什么?是戏台上狡黠的白脸奸贼?还是《三国演义》中那奸诈的小人形象?读毕《三国志》,掩卷沉思,我发现了你: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一个酣然沉睡的巨人——曹操。
君不见?官渡港那一场通天的烈焰,多少私通袁绍的书信付之一炬,众将无不惊诧。
“绍盛时,孤尚不得自保,况他人乎?”一句慷慨激昂的誓言书写着宽容,书写着一代诸侯旷达的胸怀,书写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感叹!叹哉!绝缨会上,楚庄王以宽容的心包容调戏王妃之人,换得唐狡的舍身抱国,已名垂千世;叹哉!战国之际,蔺相如以广博的胸怀包容了心存妒意的廉颇,换来赵国的君臣一心,亦万古流芳。
可曹操对士兵的将心比心,对叛将的理解宽容,却在人们记忆的长河里渐渐被冲散!凭谁问?一个海纳百川的王侯,怎能不受后人的景仰? 君不见?土屯山关公约三事,曹操那一份对人才的爱心?君不见?许子远单骑进曹营,曹操那一份对朋友的赤诚?君不见,郭奉孝遗计定辽东,曹操那一份对智者的景仰?可面对关公的离去,曹操报以的是真诚的祝福,面对郭嘉的英年早逝,曹操报以的是追惋的热泪——他从不强人所难,因为他尊重每一颗炽热的心灵!哀哉!关羽不可一世,盛气凌人,竟成了叱咤风云,以德著称的一代武圣;刘备以貌取人,轻视庞统,竟成了知人善任,仁冠豪杰的千古英雄。
而一个爱才如命,任人唯贤的明君,竟成了万世唾骂的白脸奸臣,怎么不令人肝肠寸断。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当人们诵读这一首首脍炙人口名篇时,谁曾想?一个奸佞小人怎能有如此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个汉朝家贼怎能有如此轰轰烈烈的志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招致千秋万代的唾骂。
可有谁发现?在那战火纷飞,人民颠沛流离的年代,是他以饱经风霜的臂膀背负起了天下苍生,却招致世人的谩骂,真正被“负”的是他——一个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大江的深处,我找到你,曹操,别再沉睡,到风口浪尖,一逞你的飒爽英姿!
求一篇写曹操的文章
关于曹操的评价分析"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
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
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
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
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
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
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
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
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
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
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
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
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
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
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
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
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
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以曹操为题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 谁知道的 请帮帮忙 谢谢
穿越了时光,穿过了檐廊,将生命的绝唱留在了世间的某个地方;看过了沧桑,经历了悲凉,只愿今生的错别再造就后世的果...... 先来介绍一下主人公,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郡人也。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其父嵩,本姓夏侯氏,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名姓曹。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以上为《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介绍。
后人给与他的评价是,东汉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由此,我不禁联想起另外的一位人物,**。
他们均为文学,政治,军事的风流人物。
然而,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均知道,曹操奸雄也。
而另一位三国人物,刘备世之枭雄也。
为还曹操一个清白,我决定撰写此文。
首先,曹操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因此,我想先正其名。
观当时之事,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
先者董卓尽起西凉之兵,得诏入京,平定十常侍之乱,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优势。
彼时之董卓,权倾朝野,意气风发,然终死于三姓家奴之手。
本以吕布之勇,兵戈之利,是可以一统天下的。
却终中王允之美女连环计,然为一貂禅而身首两异,为天下笑!再看曹公,下邳城下擒吕布,白门楼吕布殒命。
而当时献计杀吕布者,刘备也。
诚然,吕布贪财好色,毫无信义可言,但辕门射戟解其兵血之灾亦有恩于其。
而刘备反制其于死地,可能与吕布夺徐州有密切关系,可见此人心胸之狭窄,趁他人之威。
据本人推断,当时曹操很想留吕布之性命,正如后来留关云长,由此观之,曹操很惜才。
正如当时曹操不杀张辽,接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谏相吻合。
曹操为何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实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不谋而合的。
无论是中国的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的民众心灵的深处总是存有正统的观念。
汉高祖斩蛇起义,灭秦而立西汉,不也是”造反“吗?对于愚昧的平民百姓是不会去想的。
社会要发展,都是有道灭无道,这是颠仆不破的历史规律。
当然,我现在的观点是现代人的观点,古人是有时代局限性的,罗贯中当然也摆脱不了,我们是不能强求他们,但是,生于现代的人们就不能人云亦云了。
因此,每当我听到现在的人们在谈论曹操时总是将罗贯中的观点直接搬用过来,真是可悲。
人之为人,主要的原因是人有自己健全的大脑,能够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能够明辨是非,否则和牲畜无异! 其次,曹操移驾幸许都之时,虽位居诸侯之列,但并没有取得霸主之地位,当时的局势,西凉仍有董卓的余党郭汜,河北有袁氏兄弟,江东有孙策,荆州有刘表,西蜀有刘漳,汉中有张鲁。
充其量曹操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阀。
但是他能先灭吕布,再灭袁氏兄弟,平刘表,定辽东,一举平定北方,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础。
此为曹操能扑捉机会,相时而动也。
深明乱世造英雄之理也。
再看刘备,虽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实为贩履织席之村夫,虽有刘氏之血统却无韬略,东投西靠,是为暗中取利也;曹有上将千员,其虽有关张赵马诸猛将,然较之于曹公实在太少,究其原因个人之魅力所致也。
刘备虽有三顾茅庐之故事,曹公却有跣足迎许攸之美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有胸怀坦荡,立志高远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
曹操能以七万之兵破袁绍之七十万之众,足以显示其军事才能,同时也强烈的对比了袁绍和曹操的人格魅力。
袁绍,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能接受许攸等人的建议,终致身首两异;曹操,既有自己的主见,劫乌巢坚决而果断,善与把握时机,也广开言路,有当世之名士郭嘉等鼎力相助。
官渡之战,虽为军阀之间的混战,但曹公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为有运筹帷幄之能也。
本初虽世列三公,然兄弟不和,谋略不足,魅力有限而灭族。
因此,曹操可以称为三国时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再说赤壁之战,曹操虽然80万大军葬身鱼腹,然此为当时错综复杂的行使所逼也。
吴蜀兼有天时,地利,人和。
既有隆冬之际之东南风,又有长江之天险,更有周瑜打黄盖。
人无完人,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于胜也,然很多民众认为当时之东南风为诸葛亮所借。
其实不然,只是碰巧罢了。
一个罗贯中,歪曲事实,使《三国演义》蒙上神话色彩,尽管它不是历史书,但很多民众《三国志》,《三国演义》不分。
以至将诸葛亮神化,对起盲目崇拜,导致蜀国后期的将领总是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而坐失诸多良机。
当然,我并不否认诸葛亮之能,隆中定三分,隆中定三分,做为一个战略家是很优秀的,但作为一个军事家就不怎么样了。
虽有七擒孟获之美名,然孟获终究为蛮荒之人,怎明《孙子兵法》?此为胜之不武也。
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
魏延之抄小路直取长安实为妙计也,然诸葛亮弃之不用,此为其墨守成规之故也。
由此观之,刘备所识之千里马实为驽马也。
刘备亦非伯乐也,三顾茅庐的意义犹在乎?!再看刘备作为军中主帅指挥的一场重大战役,此为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鲁肃奇袭荆州,关云长败走麦城,刘备急报关张之仇,一意孤行,不谙行军布阵之道,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终致身死白帝城,为天下笑!由此可见此人,行军打仗一窍不通。
较之曹公,实不可相提并论。
咱们...
我眼中的曹操 作文 800字
没有诸葛亮正襟危坐,羽扇纶巾的风流倜傥,没有关云长横刀立马,美鬤飘扬的雄壮英姿,没有孙仲谋弯弓射虎,驭驹提箭的豪情万丈。
曹操,在《三国演义》的斜晖阡陌中,只是一棵背阳的古松。
但在我的眼中,他却在苍劲中袒露着一颗琥珀般坚强且伤痕累累,老而弥坚的心。
我认为曹操是智慧的。
聪明不是智慧,而仅仅是智慧的构成体系之一。
真正的智慧是一种凌越本能的超拔能力:对人心的洞察力,对自我的约束力,对权力的掌控力,对贤才的包容力,对价值的认知力: 官渡之战始时,曹操是处于劣势的,而转折点便是袁绍军的粮草辎重基地——乌巢被曹操突袭,致使袁军粮草不济而溃败。
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 义》中是许攸给曹操传递的这番消息,他和曹操的这次有趣会晤才是决定性的。
我初读此处时还年幼,常常忍俊不禁。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细细想来,曹操的做法 是有道理的。
曹操起身迎接许攸时,连鞋都没有脱。
那是多么的真诚呀!有人质疑曹操的动机是故意给许攸看,其实我也认为诚如是,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不 仅体现出了曹操并不是一个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傻瓜(对于君主来说,以私人感情为主就是傻瓜),而且为自己以后招揽贤才打出了一张优秀的名片(对于真正的贤才 来说,他们知道曹操的用意)。
一个人有作秀的动机,看得到作秀之后的累累硕果而不去作秀,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换言之:一个人有做一件世俗公认的坏事的动 机,也看得到做这件事之后的世俗公认的有意义累累硕果而不去做这件事,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曹操做了,做成功了!或许,这就是酿成人们看待曹操性格很复杂的 原因吧。
再说这二人之间的对话,首先曹操知道许攸的身份,他才会百般搪塞,这完全是正确的做法。
设想:如果罗贯中把许攸设置去曹营的目的改为去侦察曹营的 粮草情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为曹操的守口如瓶,不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做法而庆幸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小说里的陈述铺展而左右了人物的性格。
这段对话 中,我认为,曹操显示出了最基本的君主才能——俗语云“厚脸皮”。
我们可以拿曹操和刘备比较一下,二人皆为雄主,各称霸一方,是不是这种才能起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对许攸的狂傲十分厌恶,但很显然,他绝对不会亲自动手破坏自己的形象,故暗示许褚杀之。
这也看出曹操的基本政治手段的运用之 深之多。
当然,曹操杀许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攸过于狂傲,以至于凌驾到自己的绝对权威之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宽厚仁慈,更要有驾驭 人才的能力与唯我独尊的气概——这是君王独有的尊严!所以,曹操间接的杀许攸,杀祢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嫉贤妒能,而是“君王有所为”中的必然选择。
曹操是智慧的,但如果有这么完美的话,那曹操在我眼中只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某某家”了!我眼中的曹操是不凡人在的凡人,凡人中的不凡人。
—— 这是我最崇敬曹操的原因。
咱先不拿历史的真实情况来说,就算是尊刘抑曹的《三国演义》中的那句诟病曹操自私自利奸猾狡诈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我”在我眼中也颇值得玩味。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内心是否闪过类似与此话的想法?我大言不惭:只要有思想的人,凡人还是不凡人,都会!只是根据时代的不 同,轻重缓急不同罢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嘛!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民不聊生,诸侯们哪个不是不择手段扩充地盘,哪个不是自吹自擂 向脸上贴金,哪个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其为伪君子,不如当真小人!说此言,虽蒙受舆论谴责,却可招引真正的贤士;说此言,虽被伪君子口 诛笔伐,却可叫真小人问心无愧!很多时候,政治手段的成功也是以牺牲道德为代价的。
这是不凡人中的凡人。
曹操经常都是强势的,但也失败过——任何人都有失败,连《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不例外:赤壁一役,折戟沉沙;汉中争夺,溃败斜谷……但曹操懂得克制,懂得坚持,懂得将优秀品质去打压左右理智的欲望,懂得何时何地去发泄这些欲望……这是凡人中的不凡人。
以上所述,是我眼中的曹操在展现他军事家,政治家的素质,是抽丝剥茧的微观;从大处看,曹操不会被历史遗忘不在于他的个人素质,而是在于他对江山社稷,芸芸众生的不朽贡献——使北方人民得到了长久的安定生活(这是历史无法磨灭的功绩,是横槊赋诗,慷慨高吟的底气)! 还记的吗?还记得沧海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在放歌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的,我记得。
有一颗星星,横亘在宇宙里,若隐若现,隐时天宇凛冽,惨白凄清;现时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那就是我眼中的曹操,其实他一直在历史不同的角度中发光哩!他在等待我们拭净双眸,观看他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月的豪迈情怀。
那仿佛是他的心脏,砰砰的跳动着,好像深情且不羁的呐喊:“我一直都在!”
我为曹操点赞作文800字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客气的说是“奸雄”,不客气的就称他为“奸臣”甚至“奸贼”,可是这位“奸贼”在我心里是一个“英雄”。
曹操是我最喜欢的古人之一,尽管说他坏话的占大多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在我心中,三国时代,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才称得上是豪杰。
想着,仿佛可以看见曹操当年负手而立,刚毅的眼中映着巍峨江山。
他既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他也是个伟大的诗人,他的《短歌行》中写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见,曹操那勇敢坚毅的心中也有道不尽的愁,可是作为领导人物,他只好借酒消愁。
曹操病死前,没有临难不惧,也没有哭天抢地地不想死,而是絮絮叨叨地安排后事。
苏东坡说:“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这样的一个曹操,谁还会说他“奸”,在我看来他只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负责任的丈夫而已。
另外,我也十分佩服曹操的肚量。
魏种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但他却因家人安危两次背叛曹操跟了张邈,曹操却说他孝顺,反而夸赞了他,不仅不治他的罪,还让他去做了鲁国相。
对背叛了自己的朋友陈宫,他也宽容大度,在他死后流泪为他送终,并履行承诺抚育了他的家人,还把他的女儿嫁了。
如此宽宏大量,我们扪心自问:“能做到吗?” 曹操大概是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了。
他有英雄气概,又有儿女情怀;既有君子风度,又有小人嘴脸;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种种的种种,放在他身上却如浑然天成,好像他本来就该如此,可是想想,怎么会有这么矛盾的人呢?总之,可以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写到这,我忍不住要在我对曹操的评价前加上一个“可爱”。
“可爱的英雄”,这奇怪别扭的称号也就只有曹操才能被称予。
《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曹操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世世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下,似乎是坏话多于好话。
那这位千古名人在地下是应该为扣在自己头上的罪 名感到悲愤,还是为自己的名垂青史而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