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防患于未然》2500字
防患于未然
--关注风险管理,提高项目绩效
联想集团项目管理顾问 高福春
风险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 一般人们对风险的理解是“可能发生的问题”。风险与许多事物都有关联,例如,一个已经投入使用的存有易燃品的仓库,随时会有发生火灾的风险。一个建设中的项目也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风险就像“隐形杀手”一样,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无论人们是否喜欢,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比如,人们为了避免“患上重大疾病”,平时会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可以说,风险的存在要求人们要积极面对风险,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将风险的影响减到最小。
挥之不去的“隐形杀手”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的最终交付成果在项目开始时只是一个书面的规划,无论是项目的范围、时间还是费用都无法完全确定。同时,项目创造产品或服务是一个渐近明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项目开始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项目的风险所在。风险一旦发生,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导致项目产品的功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项目费用超出预算、项目计划拖延或被迫取消、项目客户不满等。
可以说,风险存在于任何项目中,并往往会给项目的推进和项目的成功带来负面影响。不过,人们也无须恐惧风险,只要掌握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风险是完全可以管理的。因此,关注项目风险,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从项目组织、职责、流程与制度上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前提与保障。
“隐形杀手”来自何方
不同类型的项目有不同的风险,相同类型的项目根据其所处的环境、项目客户与项目团队以及所采用的技术与工具的不同,其项目风险也是各不相同的。总的来说,基本可分为以下四类:
1、技术、性能、质量风险
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工具是项目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一般说来,项目中采用新技术或技术创新无疑是提高项目绩效的重要手段,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许多新的技术未经证实或并未被充分掌握,则会影响项目的成功。还有,当人们出于竞争的需要,就会提高项目产品性能、质量方面的要求,而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是项目风险的来源。
2、项目管理风险
项目管理风险包括项目过程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项目计划的时间、资源分配(包括人员、设备、材料)、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技术(流程、规范、工具等)的采用以及外包商的管理等。
3、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就是项目决策时所确定的项目范围、时间与费用之间的矛盾。项目范围、时间与费用是项目的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不合理的匹配必然导致项目执行的困难,从而产生风险。项目资源不足或资源冲突方面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如人员到岗时间、人员知识与技能不足等。组织中的文化氛围同样会导致一些风险的产生,如团队合作和人员激励不当导致人员离职等。
4、项目外部风险
项目外部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与项目相关的规章或标准的变化,组织中雇佣关系的变化,如公司并购、自然灾害等。这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和项目性质的关系较大。
防范“杀手”四大法宝
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这几个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下图:
1、风险识别
它是管理风险的第一步,即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是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收集、整理项目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就形成项目的风险列表。
2、风险分析
确定了项目的风险列表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风险分析了。风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个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大小,一般是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项目风险进行量化估计,这里要注意三个概念。
(1)风险影响:它是指一旦风险发生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大小。如果损失的大小不容易直接估计,可以将损失分解为更小部分再评估它们。风险影响可用相对数值表示,建议将损失大小折算成对计划影响的时间表示。
(2)风险概率:它是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百分比表示,是一种主观判断。
(3)风险值:它是评估风险的重要参数。“风险值”=“风险概率”ד风险影响”。如:某一风险概率是25%,一旦发生会导致项目计划延长4周,因而,风险值=25% ×4周 = 1周。
3、风险应对
完成了风险分析后,就已经确定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和对项目的风险冲击,并可排出风险的优先级。此后就可以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风险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项目开发方案。对于应“规避”或“转移”的风险在项目策略与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
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后,就可编制风险应对计划,它主要包括:已识别的风险及其描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应对的责任人、风险对应策略及行动计划、应急计划等等。 4、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防范计划后,风险并非不存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
风险监控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其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衡量风险减缓计划需求。其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已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调整出去。
最有效的风险监控工具之一就是“前10个风险列表”,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风险监控活动,是按“风险值”大小将项目的前10个风险作为控制对象,密切监控项目的前10个风险。每次风险检查后,形成新的“前10个风险列表”。
时刻警惕,再警惕
风险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因而风险管理是个持续的过程,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基于风险的决策机制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流程与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风险管理规则、明确风险管理岗位与职责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基本保障。同时,不断丰富风险数据库、更新风险识别检查列表、注重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更是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源泉。
转载自《中国计算机用户》
【返回国内项目管理动态】
作文二:《防患于未然》2000字
防患于未然
——安全事故预防之浅见
春秋时,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个最好?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为何你名声最大?扁鹊说:长兄治病在病情发作之前,所以名不能外扬;中兄治病在病情初发之期,人都以为他只能治小病,其名仅见闻于乡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动的是大手术,因此我最出名。
透过上述的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防患胜于治患。对于安全事故而言更是如此。
众所周知,我们企业的诞生崛起发展壮大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初创时的草根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正因为我们是从贫瘠的年代脱胎而来,纵然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思想意识的改造提升甚至还跟不上财富积累的步伐。然而企业的成熟与否不是以其大小作为标志,而是以其文化意识形态的高低来衡量。
董事会在日前例会中态度鲜明地指出:“??让员工的安全得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基础。如果一个企业连员工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生命都得不到尊重的话,企业就没有生存的意义。”这里诠释了一个良知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感,所有建立在对员工爱心管理之上的基础那就是高度重视安全。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而隐患是安全事故的起源,只有消除隐患才能保障安全。正所谓: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如何能做到防
患于未然?主要分为软硬两个方面: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加强安全基础防范措施。
一、 提高安全意识:
(1)要提高安全思想意识首先是每个管理层意识的提高。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几乎将我们一个加工厂付之一炬,同时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名员工被火灾无情地吞噬了生命。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正离我们渐渐走远,但带给我们的震动至今犹在。说是“突如其来”,其实在火灾发生之前就有过先兆。由于工厂管理者终日忙于生产加工,对先期的征兆疏忽大意,更确切地说,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此次事故的过程早已做了大量的总结和分析,这里想要指出的是,事故的发生正是基于我们管理者安全意识的淡薄和低下。因此,提高安全思想意识的首要任务是先从各层管理者自身做起。
(2)安全管理不仅是少数管理人员的事情,更要做到全员管理人人重视。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就是保护你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怎样才能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培训活动,让每一名员工面临隐患时都能够清醒警觉。近年来在公司持续不断的倡议和督导下,各个下属单位在安全培训工作和实地消防演练方面,得到极大的加强。相比于数年前,员工的隐患意识有所提高,应该说当面对火情和氨味泄露等较明显的事故隐患,大部分职工都能够意识到危险性。然而我们在实际生产现场,仍然会看到以下问题:有的员工在设备运行时,用手靠近旋转的设备零部件;有的员工使用角磨机或切割机时,不是用装夹器具将工
件固定,而是一手持着工件一手操作;有的员工上下班途中,乘骑机动车不戴头盔。在这些细小环节中,仍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由此导致大大小小的工伤事故时有发生。这说明我们的安全培训工作还不够细化,要使我们的员工在安全意识的细微之处进一步提升还有很长的路。
二、 加强基础防范措施:
(1)防患于未然首先要消除或减少隐患存在的客观因素。在我公司,近年来在基础建设的设计和实施中已经达成一个共识:房屋结构的材料能够避免使用易燃可燃材料的就一定要避免,有一些早期的工厂厂房也花大气力对墙体和顶棚材料进行了更换整改。然而,由于过去的老工厂为了适应日益不断的生产规模扩张,屡次进行建筑改造,使得基础和承重墙体承载力下降,而我们在改造时又未能做过必要的方案论证。除此之外,在初期安装及多次改造中,电缆敷设犬牙交错且防护不到位;天棚和屋面在后期改造中追加安装了许多设施增加了支撑梁的负荷,这些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公司领导层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定期要求各工厂对隐患点加大排查和整改力度。例如,各厂天棚线路的防护整改、氨制冷系统整改、聚苯泡沫墙板改为酚醛板等,这些项目虽然施工难度大甚至影响到生产,但公司不计成本投入全力支持,反应了公司领导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2)安全基础规范的建设,更要体现在对细节的重视,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细节决定成败”。大家知道作为食品加工企业,车间内湿度大潮气重,如此车间内的电气元件极容易造成短路,导致漏电安
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在配电安装时,做到导线套管入槽,电缆远离可燃物。在我们生产过程中和改造施工中,始终将安全防护考虑其中,安全事项做得无论怎样细致都不为过。只有我们前期工作做到细处,才会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后患无穷,才能做到一劳永逸。
据论证,安全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定量规律: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也即是,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初期投入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后期10分的安全性效果。 在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就是要谋事在先,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文三:《防患于未然》3200字
防患于未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加强自身修养, 增强法制观念, 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 法、爱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
1、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 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 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 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 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 法行为。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 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 抵制不良诱惑。
四、教学难点
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方式
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 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 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 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 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 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 良诱惑。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三框的 内容:防患于未然。
(二)新课新学: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活动一:案例分析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97页案 例(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并思 考:
①陈某由违纪走向违法,最后滑 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 ?
②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 么关系?
学生 1:导致他走向犯罪道路的原 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 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学生 2:道德水平低, 法纪观念淡 薄,就难免违反法律甚至犯罪。
教师: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 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 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 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 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 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 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 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 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1、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 切的关系(板书)
活动二:火眼金睛 教师:我们大家一起寻找校园中, 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 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 及社会的危害。
学生 1、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 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学生 2、 对自己的危害:拘留、甚 至坐牢,自毁前程 学生 3、 对家庭的危害:家破人亡 学生 4、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 安定
活动三:现身说法
教师:请同学们以讲故事的方式, 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 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 在课堂上讲述。
案例 1:
2001年 3月 2日下午,包头市东 河区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班级卫 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
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两人
遂互相推搡争执。老师将他们带回办
公室进行劝导,两人均表示和解。不 料,放学后,在三名同学的怂恿下, 毛衣被撕破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 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
打在一起。厮打中,毛衣被撕破者手 看到刀子,也没看到被扎者受刀伤。
被扎的同学后来经医生检查才发现, 他的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最后因
抢救无效而死亡。
呼和浩特市某中专学校一名 16岁
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用刀捅死
了自己 15岁的同宿舍同学。 案例 2:
北京市某网吧的老板与几个学生 因收费问题发生纠纷,学生为了报复 老板, 于深夜纵火烧毁房屋 1000余平 方米,烧死 15人,烧伤 7人。他们中 年龄最小的 13岁,最大的 16岁。
案例 3:
某地年近 15岁的魏某, 因看了几 次黄色录像,很想尝试一下与异性 “亲热”的感觉,于一日下午等候在
一个 11岁的小女孩放学回家的竹林 处,并蒙面操刀,强奸了小女孩。
教师: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 受到国家司法的保护。但是,犯罪对 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 百害无一利。
2、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极大(板 书)
教师: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 获得某种满足。可是,我们在满足自 己的愿望时,如果不自觉遵守道德规 范和法律规则,胡作非为,只顾着自 己,不顾他人,只图眼前。不顾长远, 对家庭、他人、社会和自己都是百害 无一利的。我们要从心灵深处憎恶违 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要远离违法犯罪(板书) 活动四:七嘴八舌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 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 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 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 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 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教师:我国《刑法》这样规定是 否意味着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请大家 畅所欲言。
生:不是,年龄小的,比如不满 十六周岁的,犯罪且造成严重危害了 性的,就要负刑事责任。
教师: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不 是因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而是为了 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保护未成年人的 健康成长。那么,如果认为年龄小与 犯罪无关,长此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 1:走上犯罪的道路。
学生 2、会危害社会!
教师:正因为如此,我们初中生 要想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就应该从小 事做起,严格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1、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自编自演《偷东西的小 女孩》
学生 1:有这样一个同学, 她叫小 敏,七年级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 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她又一个坏 毛病,就是爱占小便宜。她看见同学 有一张漂亮的卡片, 就趁同学不注意, 将其带回家。过了一把瘾,她开始了 激烈的思想斗争,头脑中有两个小人 在争论:
学生 2:“拿吧, 没关系, 反正没 人看见。”
学生 3:“这不是偷么,不行 吧?”
学生 4:“不就是一张卡片么, 就 这一次,反正没人看见。”
学生 1:同学们, 你怎样看待他们 的说法呢?他们的说法对么?错在哪 里?没人的时候,你会不会拿?
学生 5:我反对偷别人的东西, 即 使是一张小卡片,你的行为也侵犯了 他人的财产。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 6:偷东西是违法的行为, 是 要负法律责任的。
学生 1:“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小 错不断大错不犯”是危险的。一个人 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 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 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 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 公民。
学生 1:第二天, 小敏又趁大家不 注意的时候, 把东西悄悄地还了回去。 从此,她彻底改掉了爱占小便宜的坏 毛病。
学生 1:说一说, 小敏转变的原因。
学生:关键原因是她战胜了自己, 意识到了偷东西是怀毛病,一旦形成 习惯就会很难改变正,甚至走上犯罪 的道路。
学生 1:想一想, 小敏如不转变的 话,后果会怎样。
学生: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她会 故伎重演,养成偷东西的习惯,最终 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师: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小事 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 而为之”。我们应该自觉地树立法律 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 做一个守法的、有道德的人。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 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 不良行为,以及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 危害, 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 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 我防范。
教师: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 的人,必然要受环境的影响。“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无数事实证明, 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 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注 意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 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并及时 改正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这样, 我们才能预防违法犯罪,享受人生的 幸福,造福于社会,贡献于国家。
课外活动: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 向全体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 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作文四:《防患于未然》400字
防患于未然
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炎热,好多人认为:现在最好的避暑方法就是游泳。水是生命之源,有时,它很温柔。滋润万物,生生不息;有时,它又很凶残,肆无忌惮地迫害大自然,甚至是人类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个叫戴明明的13岁男孩,与两个同伴去鱼塘游泳。水性较好的戴明明去了鱼塘的深水处,没过几分钟,两个同伴就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了。他们爬上岸来,四处寻找,大声呼唤,就是不见戴明明的身影。不知所措的两个孩子慌忙收拾衣物跑回了家。到家后,因为恐惧悄悄告诉了父母。家长连忙赶到鱼塘边,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急忙拨打了110,等找到时,早已没了呼吸!
听了这件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学会游泳很重要,而水上自救、急救等防溺水的常识更是不能少。要知道,一个人的生命绝不仅仅只关系着一个家庭。曾经有一位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大学生,因为误入淘金地,跌入水中,溺水身亡……家毁人亡,亲友、师长无不痛不欲生。
有人把这一切都怪罪在水的身上,可是,仔细想想:真的是水夺走了溺水者的生命吗?我们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既然离不开水,那就与水友好相处吧!
作文五:《防患于未然.》800字
防患于未然,安全有保障
环江县一小五(3)班:谭盈盈
2012年3月26日是全国第17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讲座暨避震应急演练活动”,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活动开始时,方副校长先是通过校园广播,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地震前的征兆和地震时该如何自救的正确方法:地震来时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跨度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避在坚固的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注意保护头部。记住:不要到窗台下和阳台上躲避。如果在上课时,不要慌乱,更不能在室内乱跑。靠近门口的同学可以跑到门外,坐在教室中间的同学可以及时躲到课桌椅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根的同学可以用双手护头,等地震间隙,由老师统一指挥,有秩序地疏散到室外。听完讲座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避震应急演练,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类似这样的安全疏散演练,我们学校经常举行。目的就是加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可有一部分同学却对此漠不关心,不以为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这是大惊小怪。同学们,虽然现在我们处在安全的环境中,可是要知道悲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呀!我们不
曾忘记2008年5月12日那个悲惨的日子,那是一段多么痛苦的回忆,那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一幢幢大楼瞬间坍塌,一条条宝贵的生命瞬间化为乌有,让所有人都还记忆犹新、惊恐万分!让人们为之惊叹的是在这场地震中,有一所学校的全体师生竟无人伤亡。原来,该校的校长长期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所以在地震当天,各班级学生才能迅速地疏散、撤离险境,才能得以存活。
在我们学校,随处都可以看到张贴在墙上的各种“安全警示标语”,楼梯、走廊等地方也画上醒目的安全警戒线。还有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出版的“安全手抄报”、“安全知识宣传板报”以及各种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体现了一个主题——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花因珍视而美丽,生命因珍视而五彩。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防患于未然,为我们的校园铸造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指导老师:蒙美四)
作文六:《防患于未然》5200字
防 患 于 未 然(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郭利萍 审核:政史地教研组 授课时间 :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 杜渐。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自觉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重点:认清犯罪危害及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助学理解(一、)认清犯罪危害
1 )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 2 )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3)结合陈某的经历,请你说说违纪、违法、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加强自我防范
阅读课本P100—101中的“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请你
说出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纪、违法犯罪行为?(记忆)
答:①、要加强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②、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做一个守法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④、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课外拓展:摘抄有关遵纪守法的名言
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处,大叫大闹;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判员。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日。对此你认为 ( )
A.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B.裁判员吹“黑哨”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为法律伸张正义 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下俗语中与其他不同的是 (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二、简要回答 有些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 ( (
法律护我成长(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郭利萍 审核:政史地教研组 授课时间 : 一、学习目标
1、为什么国家要高度关注校园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国家制定了 《 》和《 》 【知识目标】1、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
2、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
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4、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5、
【能力目标】1、知道国家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的名称。懂得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知道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和主要内容。2、会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自己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的特殊保护,树立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重点:1、明确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对学生保护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难点:1、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尤其是司法保护
2、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助学理解(一、)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来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保护我们设置了哪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的要求是: 学校保护的要求是:
社会保护的要求是: 司法保护的要求是:
3、看图完成
A、 B 、 C、 D 、 (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求助有路
(1)维护自己权益的最有武器就是 ;
(2)能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的机构有: 、 、 。
(3)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是: 。
(注意: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镇政府信访办、妇联、村(街道)委会、教育局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通过调解、仲裁,解决争议、纠纷,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敢打官司
(1)、打官司指的是_______。 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________。 (2)诉讼必要性(原因)
答:遭遇侵权后,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认定只能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那么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诉讼讨回公道。
(3)诉讼也称_______,通常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于斗争(注意辨别两种情况对不对:一是看到有人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置之不理;二是某未成年人正面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而受重伤或牺牲。)
(1)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______________,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______,
又要_______。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__________,而要_________,尽量减少_____________,力求在保护______的前提下,
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3)与违法分子斗争的好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解歹
徒去向,及时____________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一、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内。)
1. 2002年12月1日,新的《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开始实施。对使用童工的企业,每使用一个童工每月的罚款最高额度可达1万元。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2.下列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有关规定的是( ) A.严格要求学生,必要时进行体罚 B.为提高升学率而减少非统考科目 C.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
D.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关心爱护学生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的( )
A.社会保护B.学校保护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 4.“棍棒底下出状元”,这种教育方式( )
A.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B.体现了教育者高度的责任感 C.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D.是人类教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5.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 )
A.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B.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C.惩罚与教育并重 D.与成年人同等对待
6.八年级学生小刚迷上了电子游戏。有一天,母亲发现小刚逃学,就寻至电子游戏室,对他耐心劝说。小刚不仅不听,反而将母亲推倒在地。对这件事,正确的看法是( )
①小刚母亲对小刚的教育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②小刚母亲阻止小刚玩电子游戏的行为侵犯了小刚的人身自由权③作为未成年人,小刚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④游戏室老板允许小刚进入游戏室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 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
7.下列行为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
A.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强迫其八年级的孩子中止学业外出打工 B.某中学明文规定不许学生出入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场所 C.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并销毁毒害青少年的淫秽光盘 D.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班主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8.近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了少付酬多获利,大量招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做临时工。这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B.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 C.严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 D.扩大就业、发展生产的合法行为 9.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未成年人受教育的问题上实行男女有别的政策
B.为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而招用他们未满16周岁的子女 C.为保证安全,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进行任何课外活动
D.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0.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则应当( ) A.放弃,无钱寸步难行B.以牙还牙,武力解决
C.找对方协商、调解D.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11.某些情况下,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寻求社会团体的支持。下列机构中,属于社会团体的有( )
①人民政府②公安机关③人民检察院④人民法院⑤民政机关⑥消费者协会⑦妇女联合会⑧残疾人联合会
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⑥⑦⑧D. ①②⑥⑦
12.甲借给乙5 000元钱,乙没有按时归还。甲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行为属于( )
A.民事诉讼B.行政诉讼C.刑事自诉D.刑事公诉
1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14.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这一规定( ) A.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怂恿 B.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15.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并未对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作出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这( )
A.是不合适的,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B.是必要的,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怀 C.是不合适的,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D.是合适的,因此未成年人不必约束自己
16. 2004年3月下旬,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将原来的“遇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中的“要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 ) A.违反了法律,是无效的
B.表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再是青少年的义务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要求青少年更应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7.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中学生与其斗争时应该( ) ①讲究智斗,不要硬拼②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④尽量回避,或漠然置之⑤设法稳住歹徒⑥勇敢地与歹徒拼到底
A. ①③⑤⑥B. ①②③⑤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⑥
二、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8.必须让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未成年人辍学。( ) 19.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必须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 20.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 )
21.国家鼓励我们学生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甚至不惜牺牲我们的生命。( ) 22.保护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是学校保护的一项主要内容。( ) 23.未成年人要想维护权益,关键是要学会寻求法律帮助。( ) 24.只有诉讼手段才能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 25.青少年既要敢于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26.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就是专门制定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2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三、辨别分析(辨别下列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8.只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才需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至于涉及国家、集体的利益,我们则不必在意。
29.甲: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你看,前天工商局被别人告上法院,局长不去应诉,肯定是不光彩的。
乙: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偷钱、赌博、抢劫杀人的,哪一个是好料?打死我也不上法院。
你赞同什么观点?说说你的想法。
学习心得:
作文七:《防患于未然》32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理念 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为此,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 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诚如课程标准所说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要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活化教材中所蕴含的德性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活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框题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特征,以及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等内容。是对上一框题“走进法律”的进一步解释,也为学好以后内容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3、教学目标 七年级学生对有关法律知识了解不深,尚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行为属于违法,不能正确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很多学生抱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有什么关系”的错误想法。因此,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我不违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3)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景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根据课标和教材设置,同时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我的依据是: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同时他们对违法、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学生只有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才能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2)教学难点 法不可违(说课稿)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我的依据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在具体的案例上很难界定,毕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借给他们一双法律的“慧眼”。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人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水平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我确定以下三种教学形式 (1)活动探究形式 通过情境模拟、风采展示、知识竞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2)案例分析形式 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案例的分析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组讨论形式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用分组讨论及问题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说学法 学生能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能否成为有效教学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法。即学生要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将按照“创设情景、引起思考”、“情境模拟、分组探究”、“风采展示、一比高下”、“知识竞答、抢前争先”、“案例传真、以案说法”、“辨别词汇、探究解惑”、“课外拓展、学法践行”7个活动环节来完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每个活动环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1、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出示案例:以日本发生的里氏9级强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由此而引发的中国食盐抢购潮,甚至有的学生也参与了此事。问题:这件事是真实的吗?谁能说说发布这种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入手,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本课教学。 2、情境模拟、分组探究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91至92页中的三个情境,并思考: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集体探究,互相交流,归纳总结,学会反思,以加深对法律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风采展示、一比高下 学生分组表演情境模拟小品,并展示小组探究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再现教材的事例,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意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4、知识竞答、抢前争先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违法行为的类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进行知识竞答活动。(多媒体出示竞答题)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观念。 5、案例传真、以案说法 多媒体出示案例: 2009年12月5日,家住广州的刘某某(17岁)因对“蓝极速网吧”不满而起报复之心,在网吧放火,致25人死亡,多人受伤。其行为均已构成放火罪,后果极为严重。2010年3月广州市人民法院对放火案作出判决,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刘某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2.他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及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 3.刘某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4.刘某的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以现实案例为素材,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 6、辨别词汇、探究解惑 刑罚是不是刑法?请同学们看书,并谈谈对刑罚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检验学生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特征和区别的掌握情况。从而使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7、课外拓展、学法践行 要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社区违法犯罪现象进行调查,然后形成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实践,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新课小结:知识的掌握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教师通过这样的小结,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学导与行的观念,并提升了理念和价值观。
作文八:《防患于未然》1500字
临开一中初一年级(下)政治学教稿 编号 026
防患于未然
课型:新授课 主备:孔秀红 审核人:政治备课组 时间:2014年 5月 1日 【教师寄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行动才会更有效)
1、知道犯罪的危害。
2、明白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3、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预防犯罪。 【学习指导】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犯罪的危害。让自己明白法律的威严,做知法、守法、爱法 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其中,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 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是难点。 【课堂学习】
一、课前热身(温故而知新)
1、犯罪是对 的挑战,是侵害 的毒瘤。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 凶险的 。我们要懂得:犯罪对 都有严重危害。我们要在
。
2、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 ,维护 ,依法自律, 做 ;加强 ,树立 ,积极抵制 , 做一个 。从小事做起“ ” 。
二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
(一)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以下内容,解决不了在题号上用铅笔做出标记! )
阅读课本 96页的小故事完成下列问题
聚焦目标 1:想一想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聚焦目标 2:(1)根据故事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2)从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方面,分析陈某犯罪造成的危害。
(3)从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合作研讨:(组长组织组员针对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研讨)
(三)展示讲解:(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已掌握的学生或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 分层训练 】 (努力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
(一)基础篇——我能行
1、“罪孽本身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这一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可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2、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 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下列格言与这首英格兰民谣蕴含道理不同的 是()
A. 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能力篇——我真行
1、 (江苏无锡 .2010) “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最终走上 贪污、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 ”这句话表明()
A. 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B.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C. 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护法 D.违背道德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三) 素养篇——我很行
材料一 某地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团伙犯罪案件,团伙中有 3名未成年人,其中何某刚刚 17岁。据介绍,何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交往后,经常旷 课,讲究享受,玩游戏,抽烟,甚至抢夺其他同学钱物,偷同学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失 学后就加入了某犯罪团伙,持刀抢劫致人重伤。
材料二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看,自 身原因是主要的。未成年人犯罪有共同的原因: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抵制不了不 了诱惑。
请回答:
(1)何某“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2)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 学后记 】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 的反思! )
作文九:《防患于未然》5600字
《防患于未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框题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三框题,其落实课标的具体要求是:“成长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本框题由两目组成“认清犯罪危害”和“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有三个内容: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保护”有三个内容: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教学重点是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教学难点是如何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远离犯罪。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甚至抢劫偷盗等。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及时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提升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难点:如何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五、教学方法
分析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导入---提示目标---自主学习(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反思自己,形成自我控制和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合作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三维目标)---展示交流(对案例进行分析交流,解决本课重点及难点)---收获盘点---反馈延伸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违法与犯罪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那么违法行为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防患于未然》
(板书:防患于未然)
【设计意图】小结上一课的知识,提出新的学习主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认清犯罪的危害)
活动一:阅读与思考
出示“陈某由一个品行兼优的学生走上 违法犯罪的案例”(案例见教材第97页)。
教师:一个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来阅读教材的案例,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2.思考: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略)
多媒体演示:知识之树
1.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就不会违法犯罪。
②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违纪,违法,甚至犯罪。
教师: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所以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阅读材料,找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引导学生懂得道德水平、法纪观念与犯罪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应增强法制观念,为后面讲解犯罪的危害等知识作铺垫。
活动二:析案例,明道理
教师: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严重的危害性,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进行分析犯罪的危害性。
《马加爵因赌起冲突而杀人》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在宿舍内,公安机关经侦查,认定作案人系该校学生马加爵。公安部于2月24日发出A级通缉令。经群众举报,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被公安干警抓获。经审查,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的犯罪过程。马加爵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教师提问:1)马加爵杀害同学,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2)马加爵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阅读案例,讨论交流回答
多媒体演示:知识之树
对自己:毁掉前途,失去人身自由,被执行枪决。
犯罪的危害性 对他人: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剥夺他人的生命。
对家庭:让家人伤心、绝望,生活在悲伤、愧疚中。
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危害社会安全。
教师小结: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所以,我们要远离违法犯罪。
【设计意图】使用学生熟悉的案例,能有效的使学生从发人深省的材料中认识到犯罪的危害,
激发学生憎恶犯罪的情感,深刻认识到犯罪者本人要为犯罪行为付出代价。
活动三:我的微博我做主
教师:近日来,老师在微博看到一条微博,内容是一名土掉渣的网民说:马加爵太傻了,居然杀人,这是犯罪啊~有木有,有木有?不过我年龄还小,犯罪跟我没关系,就算犯罪,也不会受处罚。
提问:土掉渣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对的···
多媒体演示:知识之树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师小结: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法律责任,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学法、知法、守法。
【设计意图】网上微博的事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一句话能帮助学生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法律责任,自觉树立远离犯罪的意识。
二、加强自我防范(板书)
过渡:通过前边的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呢?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活动四:读一读,想一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爱占便宜的小张》。
教师提问: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提高道德水平,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板书:1、提高道德水平,从小事做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小事做起,重视道德修养,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师:预防违法犯罪,应该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教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现在我们大家来分析这个案例(多媒体出示案例)并思考回答问题。
中学生小陈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为了搞钱去网吧,他和他的几个朋友经常携带刀具勒索其他同学,小杨因生性软弱,多次遭到他们的勒索。当小陈再次索要200元而小杨只交50元时,小陈等再次大打出手,小
杨早已以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和他们争执起来。混乱中,小陈身负重伤,他的朋友小吴死亡。 事后,死者的奶奶不堪打击,突发心脏病去世;小陈的父母因过度悲痛无法正常工作;目睹了这场惨剧的同学们谈起这事都心有余悸;参与这场事件的同学在回忆时都默默流泪。 思考:(1)小陈等几个同学的行为有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小陈等几位同学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3)小陈等几个同学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吗?
(学生小组相互讨论,教师从中点评,引导归纳)
多媒体演示:知识之树
(1)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小陈等几个同学的不良行为有旷课、携带刀具、去网吧玩游戏、勒索其他同学;严重不良行为是多次勒索其他同学。
(2)对自己的危害:对于小陈来说,不仅身体受到了伤害,而且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一个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妈妈爸爸不能正常工作;同时因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而加重了经济负担;
对他人的危害:姥姥死亡;使一个家庭面临同时失去2个亲人的悲剧,令人痛心。而侵占他人财物、对他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伤害。
对社会的危害:“心有余悸”说明了小陈等人的行为影响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正常的学校秩序和社会的安定。
教师点拨:严重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不良行为的危害更加严重,是对社会正义的践踏、对公民人身的欺凌和公民财产的掠夺。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3)小陈等人必须受到处罚。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不满16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罪、抢劫罪、放火罪、贩卖毒品罪、爆炸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 板书: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其发展后果,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活动五、出谋划策
过度:小陈等人已经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预防这种惨剧的再次发生?请从小陈的角度分析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呢?
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回答(略)
教师小结: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生活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老人们常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学习相关法律,加强法制观念,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板书:3、学习相关法律,加强法制观念)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应原因能自主分析相应的对策,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自己生成这一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
环节三: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收获盘点,教师从中点评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违法犯罪的危害,了解到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严重不良行为,它们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任其发展就可以发展成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制观念,还要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同时从小事做起,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从而享受人生,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巩固新知。
环节四: 布置作业
做一个计划《向自己的不良行为告别》,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计划内容如下:
1.我的不良行为有:
2.我改进的目标是:
3.不良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有:
4.具体措施有:
监督人:
计划制订人:
新课结束
教师寄语: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
一、认清犯罪的危害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提高道德水平,从小事做起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3、学习相关法律,加强法制观念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教材,认识到教材所讲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繁杂。如果这节课要按照课本顺序一个一个讲,就会显得没有条理性,没有层次,难以体现重点难点。因此,我在学习了本课要落实的课标内容后,依据重难点,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调整。整合后的内容分为四点:1、犯罪的危害性;2、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
法是非常错误的;3、提高道德水平,从小事做起,预防犯罪。4、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5、学习相关法律,加强法制观念,预防犯罪。通过这五个内容的学习,得出预防犯罪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整合、调整得到了好的效果,使课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的到了有效的突出,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上,我运用了学生播报新闻、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讲授等形式。这些形式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因为准备不充足,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上问题引导的不够,使得学生没有按我的思路去走。后面的学校大调查,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调节了气氛。
作文十:《防患于未然》500字
编号:070102 姓名 班级 组别 一、单项选择(3分)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古语说明( ) A 、必须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B 、违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C 、小错必铸成大错,违法必定走向犯罪 D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2、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是( )
A、《婚姻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刑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受到司法保护,我们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违法犯罪不会受到处罚。 B、只要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做得好与坏都无所谓。 C、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D、学习了法律知识就不会违法犯罪了。 二、观察与思考
学生李三原来是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与上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1)李三哪些行为是违纪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3分)
(2)李三从一名好学生发展成一名犯罪分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