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让人久久难以动笔,不是没得写,而是那一刻此时化作一滴珍藏已久的陈年老酒,在心里回味。
那年我十八岁,经过了三年的城市洗礼,我又回到了农村。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带着青年人的激情与豪迈去报到。这时,从身边闪过的树在对我微笑,小河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清脆的知了声让我精神倍爽。一路上,脑中闪过无数个与学生见面的镜头。
进到办公室,我受到了热情地接待。校长很随和,老师们也让人感觉很亲切。报到没多长时间,我就接受了任务——四年级数学。
下课的铃声一响,校园立刻就沸腾了。上课的教师夹着课本向办公室走来。这时,我渴望着自己也夹起课本,走向那向往已久的讲台。
我是被周老师领进课堂的,那一刻教室里很安静。我站在门口靠近讲台的地方,周老师走上讲台,告诉学生我是刚分配的吴老师,让他们以后要听话。简短的介绍完成后,周老师便把三十九个孩子留给了我。当时,我没敢去认真地看每一个孩子,显得有些拘谨。而下面的孩子却与我相反,虽不敢大声说话,却已经在窃窃私语。看着衣着朴素、年龄相仿的这群孩子,我突然有了一种亲切感——那不就是我儿时的身影吗!也许就是这种亲切感,让我平静了下来。首先我将名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接着用标准的普通话说:“以后你们就叫我吴老师,我想以后咱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奇怪的是,话音一落,我发现比刚才周老师带我进来的那一会儿更安静了。我不知道这种效应是怎么来的——是我那刚劲有力书写在黑板上的名字,还是被他们认为是“阴阳怪气”的普通话,亦或是我亲切和蔼地态度。不管怎么样,那时39双眼睛齐刷刷地朝向了我。此时,农家孩子憨厚的样子让人倍感清心。站在讲台上的我,也感受到了初为人师的喜悦。
孩子毕竟是孩子,没过多久,几个大胆的男孩就开始了对我的审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我应接不暇。又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子也加入进来。这时候,真像是分别多年的好朋友又重聚一块,而主角却是我。那节课,黑板上除了我的大名什么也没有留下。我被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审问了四十分钟。
下课了,当我带着满心的愉悦走出教室时,还有一伙不尽兴的孩子围着我,而有些羞涩的孩子则偷偷地趴在窗子上,目送我走进办公室。
那天下午,我是走到最后。其他老师早已回到家,而我依旧陶醉在这一天的兴奋之中。带着一种冲动,带着一份激情,带着一个梦想,我在勾画自己未来的人生。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将与孩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我美丽的人生也必将为孩子而书就。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那天的39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我也变得苍老了许多。可我却总感觉那血管里流淌的依然是那最初站在讲台上的热血,那颗心依然是那样激情澎湃,我依然是那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