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历史是真实的,但有时味同嚼蜡。文学是艺术化的,是夸张的,使人物更加立体、丰富、形象。民间是主体介入的,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成分,和欣赏主体的阅历成正比的。
看完《三国志》,再看《三国演义》,很多人物的形象被丰富了,性格强化。
关羽,是情义的化身,我感觉在《三国演义》中,感情最强烈的是关羽的描写。降曹以后,不忘兄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曹操的恩赐也在很大的程度深深感动了关羽,于是就有了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但为了见到刘备,他又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他是一个及尽人情的人,尽管他报答过曹操,但最后在华容道,他宁可自己领死也要放曹操,可见”情义”在他这条硬汉身上的位置。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苏武留胡节不辱,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据《史记》载,韩信年少时,家中困难,常到城下钓鱼,经常吃不饱,有一位靠为别人漂洗为生的老妇人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韩信深受感动,要重重报答她,可是漂母严肃地说:“我是爱惜你,才送饭给你吃,难道是希望得到你的报答吗?”韩信深受震动,从此更加发奋学习,在以后的楚汉战争中,终于大展雄才,建立了不朽功绩。韩信作了大将军后,赠漂母一千金,在漂母死后,在淮安建了漂母墓。
实验小学五年级:壮壮